去美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意思

称霸全球货币体系多时的美元正遭到多国“抛弃”!近日,刚访问完中国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马来西亚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讨论,令两国贸易可以用林吉特和人民币结算。继巴西和中国宣布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以及印度宣布印度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结算同意使用印度卢比后,“去美元化”浪潮继续向全球蔓延。新华社资料图“各国都想要抛弃美元”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已经在全球横行霸道了几十年。其间,世界对美元霸权的诟病持续不断,“逃离美元”的话题也被多次提起。不过,“去美元化”的速度和规模还从未像如今这样猛烈。《印度教徒报》报道称,印度1日宣布,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这一决定是印度向去美元化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据“东盟简报”网站消息,3月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开幕。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印尼银行业监管机构3月27日表示,印尼银行正准备逐步淘汰Visa和万事达卡,同时推出自己的国内支付系统。巴西政府3月29日表示,巴西与中国达成了一项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会使用本币进行贸易。中国外交部也证实,中国和巴西今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3月28日,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此外,《欧洲时报》近日报道称,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正逐渐在贸易结算或投资中转向使用人民币。多国纷纷逃离美元,引得美国富豪马斯克日前发文感叹称,“美国的(对外)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各国都想要抛弃美元。”美国《商业内幕》称,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面临巨大挑战。被疯狂“收割”后的反击“美元霸权建立已久,其利用世界货币的地位多次在全世界割韭菜。”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遇到经济衰退时,美国大量印钞刺激经济,后果由全世界承担。而等到美联储需要加息抑制通胀时,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就纷纷贬值,相当于被美元‘割了韭菜’。”杨德龙解释说。此外,更令人担忧的是,乌克兰危机中,美国联合多国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世界各国看到美元的霸道行径。如,敦促本国政府停止使用VISA等外国支付系统的印尼总统佐科提到,摆脱西方支付系统对保护本国贸易免受“可能的地缘政治后果”至关重要。杨德龙认为,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随便制裁别的国家,“去美元化”反映了这些被制裁国家的需求。另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对媒体表示,世界多国“去美元化”的背后是对美国和美元的不信任。这既是因为它们对美国信用的质疑和对美元霸权的不满,也是无奈之举,有避险的成分。现在美元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近段时间,硅谷银行等美国多家银行发生的危机再一次成为多国“去美元化”的导火索。“去美元化”将带来哪些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去美元化”的国家中,不乏一些与美国交好的国家。在此背景下,美元霸权被削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去美元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能走多远?巴西贸易部前部长、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前主席特谢拉近日表示,巴西和中国使用本币进行贸易有利于两国商贸往来,特别是将给两国中小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巴西与中国之间使用本币结算是重要的一步。陈文玲对媒体表示,“去美元化”进程一旦开始,就不可逆转。除非美国放弃霸权霸道霸凌,按照国际规则办事,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起正向作用,否则美元的主导地位将难以保持下去。另据媒体报道,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卡尼日前警告说,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主导地位正渐行渐远。另外,在这波去美元化的浪潮中,人民币国际化表现亮眼,多国开始使用人民币与中国交易。杨德龙对此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升,这将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元“一币独霸”的状态,削弱美国操纵全球货币市场的力量,有利于非美国家长远发展。“‘去美元化’、货币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美元不应一枝独秀。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以后也有望走强。”杨德龙称。来源:中国新闻网流程编辑:tf028
近期,“去美元化”在国际舆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有观点认为,美元正在失去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3月30日在推特上分享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称:“这是严重的问题,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使其他国家都想抛弃美元。”埃隆·马斯克 资料图马斯克是在评论一名推特用户的一系列关于“去美元化”问题的推文时发表的上述言论。推特账号介绍为前资金经理、为彭博社等媒体供稿的财经类文章撰稿人吉纳维芙·罗克-迪克特30日发推文称,“美元正在失去其储备货币的地位”,并介绍了关于这一趋势的背景。罗克-迪克特称,“从历史上看,美元曾一直是国际投资者的避风港。在危机时期,资金经常被转为美元,投资者采取这种做法以在其他经济体寻求规避风险。但2014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俄罗斯和中国希望改变这种模式,他们不再希望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依赖美元,这种趋势被称为‘去美元化’”。她还在推文中贴出关于在2014年签署的《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的报道。罗克-迪克特还称,“现在,去美元化正在世界各地发生,(多国)央行去年购买黄金的节奏比1987年以来的任何一年都要快,这表明这些国家都希望用黄金而不是美元来支持自己的货币”。对于上述一系列推文内容,马斯克评论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使各国都想抛弃美元”。马斯克还补充称,“再加上(美国)政府开支过大,这迫使其他国家承受我们的很大一部分通货膨胀”。看到马斯克的评论,罗克-迪克特也补充称,“再加上银行系统摇摇欲坠,以及(美国)现在的利率不可能在不造成更严重破坏的前提下再升高”。关于“去美元化”的这种趋势,当地时间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与中国达成了一项协议,未来可采取本币进行贸易,不再一定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0日回应称,中国和巴西今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她表示,我们认为,中国和巴西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与巴西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来源:环球网光明网1.8亿获赞 559.6万粉丝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去美元化”是近两年来出现的一种金融趋势,驱动力之一就是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日前告诉《中国日报》,美国滥施制裁导致这一进程加速。美国滥施制裁古普塔分析称,过去10到15年里,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如今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更是导致这一进程加速,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都在质疑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美国昆西研究所网络杂志《负责任的治国之道》近期发布报告称,“去美元化”已经势不可挡,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滥施制裁将美元武器化,其制裁已经影响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9%。国际危机组织联合主席弗兰克·朱斯特拉在《负责任的治国之道》刊文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冻结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并将其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此后美元失去主导地位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不再是难以想象的。朱斯特拉分析指出,金融体系建立在信任之上,它若被武器化就会失去维持主导地位所需的信任。事实上,就连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都承认,美国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可能危及美元主导地位。美国自食其果古普塔认为,美元武器化由来已久,美国政府一直将其作为惩罚对手的工具,一开始只是针对一些小国,现在又瞄准了俄罗斯这种大国,此举让许多国家对美国感到恐惧。他进一步指出,多国担心美国将用这种手段对付它们,甚至是迫使它们改变外交政策,因此这些国家正在努力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并推动货币体系多元化。在他看来,美国的恶性通胀和债务上限谈判等也会促进货币多元化和“去美元化”,这些不利因素让外国人更加担心美元贬值。古塔普说,各国已经意识到过于依赖美元会带来复杂的问题,因此现在人民币越来越受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美元化对中国的影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