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十大食品企业排行榜还有多少家不是合资的企业?

美团 CEO 王兴发布内部信,公布多项技术岗负责人任命12 月 2 日,美团 CEO 王兴发布内部信,公布多项技术岗负责人任命。主要内容为:由穆荣均、张锦懋牵头筹备技术委员会下成立技术治理筹备小组。锦懋卸任基础研发平台负责人,继续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并负责技术委员会现有工作 ; 原美团平台技术部负责人韩建换岗担任基础研发平台负责人,汇报至王兴。原快驴事业部产品和运营及技术负责人司天歌换岗担任美团平台技术部负责人,汇报至美团平台负责人李树斌。造车新势力 11 月成绩单出炉造车新势力 11 月交付情况出炉。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 4.1 万辆,年内累计交付 32.6 万辆,提前达成全年 30 万辆目标。小鹏汽车连续 2 个月单月交付突破两万。AITO 问界系列共交付新车 1.88 万辆,问界新 M7 交付 1.52 万辆。零跑汽车交付 1.85 万台,连续创历史新高。蔚来共交付新车 1.6 万台。极氪交付达 1.31 万台,再创历史新高。哪吒汽车全系交付 1.25 万台。此外,比亚迪 1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30.2 万辆,广汽埃安销量 4.16 万台,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3.12 万辆。全球首个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出炉,由腾讯牵头制定11 月 30 日,IEEE 金融风控大模型标准启动会在深圳召开。该标准由腾讯主导发起,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金融风险控制领域的大模型国际标准,旨在为金融机构风控建模环节中应用 AI 大模型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引,使金融机构能够在日益复杂和数据驱动的金融环境中高效预测、衡量和管理业务风险。阿里云正式发布 72B 及 1.8B 新开源模型通义千问发布会上,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 720 亿参数模型 Qwen-72B。据了解,Qwen-72B 在 10 个权威基准测评创下开源模型最优成绩,性能超越开源标杆 Llama 2-70B 和大部分商用闭源模型,可适配企业级、科研级的高性能应用。通义千问当天还开源了 18 亿参数模型 Qwen-1.8B 和音频大模型 Qwen-Audio,在业界率先实现 " 全尺寸、全模态 " 开源。阿里国际发布 3 款 AI 设计生态工具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阿里国际发布了 3 款设计生态工具:堆友、Pic Copilot、鹿班 AI。据介绍,这 3 款产品具有 AI 绘画、AI 模型创作、AI 图像和视频处理等功能,目前已经服务数十万商家、覆盖 50 万设计师。昆仑万维发布 " 天工 SkyAgents" 平台昆仑万维正式发布 " 天工 SkyAgents" 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基于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打造,具备从感知到决策,从决策到执行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该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和简单操作,无需代码编程,即可在几分钟之内部署属于自己的 AI Agents。青海昆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启动运营青藏高原第一座智算中心 " 青海昆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 日前正式揭牌启动运营。据介绍,该中心将依托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实现算力资源的托管运营。未来,城西区将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西宁乃至青海的深度应用和融合发展为基础,全力打造算力产业与数字经济新生态。多家新能源汽车披露 11 月交付数据多家新能源汽车披露 11 月交付数据。智己汽车 11 月共计销售汽车 8703 辆,其中,智己 LS6 销售 8158 辆,环比增长 125%。零跑汽车 11 月交付 18508 辆,同比增长 130%。极氪 11 月交付汽车 13104 辆,同比增长约 19%。长城汽车 11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31170 辆,同比增长 142.32%。哪吒汽车 11 月全系交付新车 12506 辆,哪吒 X 订单突破 20000 辆。广汽埃安 11 月销量 4.16 万辆,同比增长 45%。赛力斯 11 月汽车销量 20318 辆,同比增长 145.92%。上汽集团 1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15 万辆,创历史新高。阿维塔 11 月交付量突破 4 千辆,月销量首次 " 破四 "。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江淮汽车公告称,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由江淮汽车总体负责,江淮汽车负责打造生产基地实现合作车型的交付 ; 江淮汽车同意华为终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合作车型的销售服务。比亚迪股份:11 月乘用车销量 301378 辆,同比增长 31%比亚迪股份在港交所公告称,11 月乘用车销量 301378 辆,同比增长 31%;11 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170150 辆,同比增长 49%。奇瑞集团 11 月销售汽车 21.2 万辆,同比增长 111%奇瑞控股集团 11 月份销售汽车 21.2 万辆,同比增长 111%,年内连续第二次突破 20 万 +,再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1 至 11 月份累计销售汽车 166.56 万辆,同比增长 47.8%。广汽本田宣布裁员 900 人12 月 2 日,本田汽车表示,由于迅速转向电动车市场,公司将解雇中国合资企业 —— 广汽本田公司约 900 名合约工。本田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相当于该合资企业约 1.3 万名员工的 7%,本田指出,产量正在减少,因此派遣合约也随之终止,但公司未透露哪些车型的产量被削减。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实船应用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研制成功12 月 1 日,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实船应用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研制成功。经测试,船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功获得由船级社颁发的认可证书。蒙西基地库布其 200 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由三峡能源和亿利洁能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 200 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也是目前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年均生产绿电 41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燃烧 123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19.8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2.95 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0.86 万吨、减少烟尘排放 1.23 万吨。国内首个超大规模 " 光伏 + 气膜 " 项目在江苏投运12 月 2 日,位于常州港录安洲码头的 4 座超大规模气膜大棚全面调试完成,标志着国内首个超大规模 " 光伏 + 气膜 " 光伏电站项目将正式迎来接电。该项目总面积超 27 万平方米,每年发电量可达 1100 万千瓦时,将有力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小米公司发言人:所谓 " 冰冷的 40 亿 " 纯属子虚乌有、完全失实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微表示,今日网上出现大量关于本集团创始人雷军的不实传闻,所谓 " 冰冷的 40 亿 " 纯属子虚乌有、完全失实。请大家勿信、勿传。首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首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论坛期间,长航局联合长江干线水上搜救协调中心、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与 7 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签署《长江水上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合作备忘录》,长航局、中国船级社与 13 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署《加快长江航运现代化推进绿色智能新发展合作协议》,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服务联盟向第二批成员单位授牌。博时、鹏华、国泰旗下科创板 100 联接基金合计募集超 28 亿首批科创板 100ETF 联接基金相继发布成立公告,从募集情况来看,博时科创板 100ETF 联接基金募集最多,达到 17.88 亿元,鹏华科创板 100ETF 联接基金次之,募集 9.47 亿元 ; 国泰科创板 100ETF 联接基金募集规模为 1.1 亿。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科创板 100ETF 联接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达到 28.45 亿元。腾讯《元梦之星》定档,首期投入 14 亿入局派对游戏赛道12 月 2 日,腾讯天美工作室宣布,旗下派对类游戏产品《元梦之星》将于 12 月 15 日正式上线。据了解,《元梦之星》是腾讯游戏今年的重点新品之一,由天美工作室群研发,旨在打造成为 " 最适合和朋友一起玩的派对游戏 ",于 2023 年 1 月获得版号,并于 9 月正式对外曝光。高德地图与华为达成合作,首款鸿蒙系统地图应用正式启动开发高德地图与华为举行鸿蒙合作签约仪式,将基于 HarmonyOS NEXT 正式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高德也成为了地图导航领域内首家开启鸿蒙版 App 研发的企业。未来,随着与华为的更深入合作,高德地图将基于鸿蒙 HarmonyOS 独有的分布式技术,实现更为高效的多端部署,让优质的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在手机、平板、车机等设备上无缝流转。微软总裁:未来 12 个月内不可能开发出 " 超级人工智能 " 技术微软总裁 Brad Smith11 月 30 日表示," 超级人工智能 " ( super-intelligent AI ) 技术在未来 12 个月内还不可能被开发出来。微软将在 3 年内向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32 亿美元微软 11 月 30 日宣布,计划在 3 年内向英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32 亿美元。微软将扩大其在伦敦和卡迪夫的数据中心,并有可能扩展到英格兰北部。英国财政大臣表示,微软的重大投资对于未来的创新至关重要,有助于推动该国成为 " 科技超级大国 "。马斯克:未来 1 周左右向 X 平台开放 Grok 的访问权限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发文称,将在未来 1 周左右向 X 平台的 Premium+ 用户开放 Grok 的访问权限,优先顺序取决于订阅的时间。世行宣布加大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融资支持在为期 2 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世界银行集团宣布将加大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支持力度,下一财政年度 ( 2024 年 7 月 1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 ) 融资总额中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的比例将大幅提高。世行 1 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表示,在下一财政年度的融资总额中,用于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项目的额度将提高至 45%。按照提高后的比例,在该财政年度将有超过 400 亿美元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之前多约 90 亿美元。阿联酋总统宣布将设立 300 亿美元气候融资基金当地时间 12 月 1 日中午,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 · 本 · 扎耶德 · 阿勒纳哈扬在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开幕式上欢迎世界领导人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8 次缔约方大会 ( COP28 ) ,并承诺将设立 300 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基金,用于全球气候解决方案,以弥补气候融资方面的缺口。日本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开始运行日本和欧盟共同建设、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市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 12 月 1 日开始运行,向实现 " 人造太阳 " 又迈进了一步。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 1 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 JT-60SA 开始运行的纪念仪式。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资料显示,JT-60SA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10 月 23 日在试验运行时首次产生了核聚变必需的等离子体。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理论上可以提供几近无限的能源。特斯拉电动皮卡 Cybertruck 北美正式开启交付,60990 美元起售特斯拉电动皮卡 Cybertruck 交付活动在美国得州超级工厂举办,该款车型在北美地区正式开启交付。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该款车型共提供 3 个版本,后轮驱动版、全轮驱动版、Cyberbeast 版起售价分别 60,990 美元、79,990 美元、99,990 美元。据介绍,野兽模式下,百公里加速仅需 2.7 秒 ; 单次充电可行驶最高 547 公里。全轮驱动版和 Cyberbeast 版将于 2024 年交付,后轮驱动版将于 2025 年交付。诺和诺德在美起诉 2 家药房涉嫌销售仿冒减肥药当地时间 11 月 30 日,诺和诺德美国公司宣布,作为其对患者安全持续承诺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采取几项额外的法律行动,以保护美国患者和消费者免受两家药房 Wells Pharmacy 和 Brooksville Pharmaceuticals 出售的声称含有司美格鲁肽的掺假药物之害。苹果成立 Vision Pro 小组:开发未来 XR 头显和智能眼镜苹果第二代 Vision Pro 将有多达 4 款机型,其中 2 款已经确认:一款是 Vison Pro 2,将继续瞄准高端市场 ; 第 2 种型号将是更实惠的版本。XR 头显目前正受到苹果的广泛关注。供应链中也有消息称,苹果确实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此苹果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 Vision Pro 小组,负责未来头戴式设备,可能由技术开发集团副总裁 Mike Rockwell 领导。旗下拥有 Vans、北面的威富集团在全球裁员 500 人当地时间 11 月 30 日,美国运动服装和鞋类公司威富集团 ( VF Corporation ) 发言人表示,作为最新宣布的扭亏为盈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已在全球裁员约 500 人。VF 旗下拥有 Vans、北面和 Timberland 等零售品牌。此次裁员涉及所有品牌、公司职能部门和地区。谷歌推动在英国云市场对微软采取反垄断行动谷歌呼吁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对微软采取行动。在提交给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的一封信中,谷歌表示,微软的许可行为不公平地阻碍了客户使用竞争对手的服务。英国客户除了使用 Azure 作为他们的云服务提供商之外,没有其他经济上合理的选择,即使客户更青睐竞争对手的价格、质量、安全、创新和功能。谷歌表示,这种做法直接损害了客户的利益,是英国云计算市场竞争的唯一重大障碍。美国法官发布初步禁令,阻止蒙大拿州立法禁 TikTok当地时间 11 月 30 日,美国蒙大拿州地区法官唐纳德 · 莫洛伊发布初步禁令,阻止蒙大拿州定于明年 1 月 1 日对该应用实施的禁令,称这一做法 " 侵犯了用户的宪法权利 "。对于蒙大拿州的做法,TikTok 发言人此前在声明中称,詹福尔特签署的禁令是违法的,因为这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蒙大拿州人民的权利。声明还说,该公司 " 将捍卫我们在蒙大拿境内外用户的权利 "。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下降 11%,中国逆势增长据 SEMI 最新报告,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下降 11% 至 256 亿美元,环比上一季度下滑 1%。其中,中国地区季度销售 11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环比增长 46%。亚马逊云科技推出新一代自研芯片亚马逊云科技在 2023 re:Invent 全球大会上宣布其自研芯片家族的 2 个系列推出新一代,包括 Amazon Graviton4 和 Amazon Trainium2,为机器学习 ( ML ) 训练和生成式人工智能 ( AI ) 应用等广泛的工作负载提供更高性价比和能效。据了解,Graviton4 和 Trainium2 是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的最新创新。Aperiam Bio 获 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rrivo BioVentures 获 4525 万美元 B 轮融资" 医诺康 " 获近亿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动肽医药 " 获 8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爱护者 " 获数百万元 Pre-A 轮融资" 海纳 AI" 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极氪汽车回应 IPO 暂缓传闻: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优必选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瑞浦兰钧赴港上市,年营收超 140 亿问:国内乳业消费的希望在哪里 ?前瞻产业分析师:奶酪行业被认为是推动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扩容的希望。在业内看来,今年来国内液态奶消费有见顶趋势,市场总量扩容则需要乳制品消费由喝到吃转型。同时,奶酪对于环节当下原奶业周期性困境也有帮助。相较于液态奶、酸奶等乳制品,我国奶酪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奶酪消费群体趋向年轻阶层,很多有国外求学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喜欢西式快餐休闲食品的消费者和九零后、零零后出生的青少年,共同组成了日趋庞大的奶酪消费群体。据 Euromonitor 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以来,奶酪零售规模在我国乳制品消费规模中的占比逐年增长,到 2021 年,奶酪销售份额占比提升至 2.77%,预计未来几年,增长势头仍将持续保持。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王玮嘉,黄波)“内生+外延”打造民营检测龙头。华测检测成立于 2003 年,2009 年上市是 A 股创业板 首批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从原有的贸易保障业务扩展至覆盖纺织服装及鞋包、 婴童玩具及家居生活、电子电器、医学健康、食品及农产品、化妆品及日化用品、石油化 工、环境、建材及建筑工程、工业装备及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和航空材料、船舶和电子 商务等行业。从 2010 年开始,公司外延并购加速,结合自建实验室,目前已经有 150 多个 实验室遍及全球 70 余城市,打造全方位综合检测机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职业经理人文化盛行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万峰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积极尝试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激励方式。 华测检测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万峰及一致行动人万云翔(万峰之子)持股比例 17.67%,投票权 21.94%(含其代于翠萍行使的 4.27%投票权)。2003 年万峰、郭勇、郭 冰创立公司后一直采用职业经理人模式,中高层团队能力突出、背景丰富,除具备国际巨 头工作经验的团队外,也从事业单位和其他国内龙头企业引入多位产品线负责人,还有不 少领域的领头人物都有创业经验,这也侧面印证了公司吸纳人才的能力。作为综合性检测平台公司,华测检测业务范围多样,包含十大事业部 30 多条产品线,每个 业务单元的负责人对自己所在经营主体高度负责,统筹营收/利润/回款/投资等决策,所以员 工的主人翁意识较强,具体业务的负责人是公司实际经营的成败关键。公司上市后,共实施了两次股权激励和两次员工持股计划,覆盖上百名核心员工,在子公司 层面,还有更多元化的灵活手段绑定业务团队:2019 年 4 月,上市公司与高管曾啸虎共同收 购浙江远鉴 61%股权,进军防火阻燃业务;2021 年 12 月公司医学检测平台华测医药增资扩 股,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华测检测管理层持股平台和万峰先生分别持股 8%、4%和 5%.生命科学/工业品驱动公司收入五年 CAGR 超 20%2017-21 年公司营收/净利 CAGR 分别为 21%/49%。公司的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 21 亿元 上升到 43 亿元,CAGR 达到 21%;归母净利润从 2017 年的 1.3 亿元上升到 7.5 亿元,CAGR 达到 49%。检测行业主要的成本和费用是人员工资和折旧(占比 55%-60%),员工人数和实验室资产 也是驱动产能和收入扩张的主要因素。华测检测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的产能扩张和人 员增长,尤其在 2014-16 年扩张速度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总资产年化增速超过 40%,员工 人数年均增速超过 30%。同时公司的人均产值和资产周转率也在提升,人均产值从 2016 年 26万增加到 2021年 39 万,CAGR 8%;资产周转率从 2016年 0.66提升至 2021年 0.73, 带动公司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所以利润率有持续改善。分业务来看,生命科学和工业品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动力。生命科学检测收入从 2016 年的 7.3 亿元上升到 2020 年 19.9 亿元,CAGR 达到 29%。工业品测试收入从 2016 年的 3.1 亿 元上升到 7.0 亿元,CAGR 达到 22%。贸易保障检测和消费品测试收入保持平稳增长,CAGR 分别为 9%和 11%。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医药医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成熟,食品业务稳健增长, 生命科学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品的新业务拓展持续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我们预计增速 仍然会高于公司整体;消费品在汽车/电子科技等有较大新增需求的业务推动下,可以实现 两位数增长;贸易保障市场规模平稳竞争格局清晰,预期增速维持在 10%以上。科学扩张叠加精细化管理,利润率稳步提升2017 年之前公司在 2014-16 年粗放式增长期经历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收入增速接近 30% 但是利润率有较大波动,从 2010-13 年 19%以上的净利率下滑至 2016 年的 6%(剔除华安 的亏损和商誉减值影响 8%)主因:1)快速扩张期的大量实验室投产初期亏损,2)并购子 公司出现应收账款/商誉减值。2017 年后,公司净利率稳步提升,从 2017 年 6%快速提升至 2021 年 17%,净利润增速 显著超收入增速,因为:1)存量实验室产能稳步爬坡带动利润率改善;2)公司精细化管 理作用显现,规模化效应初见;3)扩张步伐得到科学控制,从之前的收入/订单考核模式逐 步过渡到以利润为主要考核导向的发展战略。检测行业的业务模式决定,存量实验室的收入和利润在产能利用率相对饱和的时候不会有 太大增长,需要有新增的实验产能(设备或者人工)才会带来新的增量,或者至少要有检 测能力的扩项。但是往往产出滞后于投入,会带来利润率的摊薄,所以平衡收入增速和利 润率是检测行业的难题。2018 年起告别粗放扩张,追求长期稳健 20%左右增长,利润率持续提升。公司资本开支以 采购实验室设备为主,还包括实验室厂房的建设;2018 年公司用于自建的资本开支速度出现 明显放缓,购买设备和实验室装修的资本开支不高于收入 10%加强投资预算考核,优选实验 室投资方向,进行投资回报率考核,有利于保障公司长期稳健增长。同时,公司统筹各事业 部的招聘权限,控制每年员工人数增加不超过收入增速的一半。通过对员工人数和资本开支 的严格控制,公司探索出了收入增速稳定在 20%左右且利润率持续稳健提升的发展路径。公司股价复盘:业绩+估值戴维斯双击创造 2018-21 十倍股公司 2009 年上市后,2010-2013 年持续扩张,收入和利润增速连续 4 年每年高于 20%, 尤其是 2011 年收入同比增速 41%,净利润同比增速 39%;2010-13 公司股价相对创业板 收益稳健增长(2010 年 6 月到 2013 年 10 月相对创业板累计超额收益达 122%)。2014 年 3 月由于重要创始团队成员离职,当年股价大幅跑输创业板。2015 年初受牛市情绪推动及 6 月后续股灾影响,公司 beta 较高,股价发生大幅波动,2016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稳中有 升,录得相对正收益,但 2016Q4-2017 由于:1)华安的坏账+商誉计提;2)扩张过快, 管理粗放,产能利用率较低,造成业绩持续低于预期,同时,叠加 17Q4 瑞欧失控引发市 场对公司并购整合能力的担忧,公司股价表现一直较弱。1Q18 开始,由于市场逐步意识到 2018 年在资本开支放缓,加大利润考核背景下,有望迎 来业绩拐点,机构抢跑推动股价涨幅先于业绩改善。同年 6 月份申屠总的加盟让公司管理 改善预期再次加强,随后报表呈现出积极变化。2018 年华测检测从 2 月的低点到年底股价 绝对收益 87%,相对收益 109%。2019-2021 年中,外资持续加持,检测行业海外龙头 21 世纪以来超额回报率均超 10 倍,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检测市场,投资者怀抱着更高的 预期。根据深交所披露,外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点占全部 A 股股本的 28.45%(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 PE 高点近 100x(2018 年低点公司 PE46x)。随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合 计达到了 28%,深港通购买通道停止,伴随 A 股成长股普跌,国内投资者大幅减仓(外资 持股比例维持在 26%以上),公司股价从高点 35 元回落。总体来说,2018 年 2 月之前,公司股价和创业板高度相关,但之后走出了 3 年多独立行情, 股价从 3 元/股涨到 2021 年中高点 35 元/股,随后回落至 2022 年 3 月的阶段性低点 17 元/ 股。事实上,从 2Q21 到 1Q22 公司季度收入增均低于 20%,引发了投资者对公 司长期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报告来源:未来智库)作为一家收入近 50 亿的企业,要维持每年 20%左右的收入增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 2014-16 的快速扩张之后,公司收入增速从 2019 年开始明显降速,到 2021 为止三年复合 增速仅 17%。2020 年起,公司原有的第一大收入来源——环境检测业务承受着政府财政压 力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打击,连续两年收入增速不足 10%,且目前看不到明显好转。在这样 的背景下,华测检测能否实现 20%左右的收入增长,遭到了资本市场的质疑。为此,我们 从主要的是事业部和产品线分析,寻找公司未来三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变量。为了方便投资者理解,我们拆分公司未来三年 20%左右收入增速来源为三部分:1)食品/ 环境/贸易保障/汽车四大压舱石业务,绝对体量占公司 60%以上,合计增速约 16%低于公 司整体,每年贡献约增速 11%;2)第二梯队 13 条产品线,增速约 26%高于公司整体,每 年贡献收入增量 6%-10%;3)外延并购,标的差异很大,参考历史水平,每起并购贡献收 入增长在 0%-2%。华测检测作为平台型综合检测企业,在很多细分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是领 先于行业需求的,所以很大概率未来几年我们还会看到目前可能规模很小甚至不成体系的 业务单元,在政策/标准等刺激下脉冲式增长,贡献超预期收入。公司的收入结构与收入增长拆分生命科学(包括医药医学)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贡献了近 70%的收入增量。2016-2020 年,公司的收入增长 66%来自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食品、环境、医药医学三大事业部 和职业健康等产品线),20%来自工业品,消费品和贸易保障贡献都为 7%。从 2021 开始, 生命科学中拆分出医药医学,分别占收入的 48%/9%。分事业部来说,2016-21 环境和食品合计贡献了 48%的收入和 47%的收入增量。除此以外, 电子产品化学可靠性(以下简称 C&R)产品线和医学医药/汽车/工业品三大事业部合计贡献 了 33%/28%的收入和收入增量。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事业部对应的行业规 模相对可观,但是贡献的收入却相对有限(除消费品事业部中的 C&R 也就是贸易保障板块 的主要组成),前者是因为需要全球布局和外资大买家的认证,后者是因为公司起步较晚, 新团队 2019 开始的战略受到疫情冲击较大。展望未来,强势业务食品/环境/贸易保障/汽车稳健增长,贡献 11%增长食品农产品发展稳健,华测检测优势明显,有望持续 20%以上增长。食品检测是华测的传 统强项,2021 超越环境成为第一大事业部。“十三五”期间公司通过区域布局和能力扩项 持续提升市占率,前瞻培育化妆品/快检等细分业务,食品收入 CAGR 30%显著超行业 12%, 但是截止 2020 公司国内市占率依然不足 4%,却已是中国龙头;未来华测有望凭借领先优 势获得持续超越行业的发展,我们判断未来公司食品收入可以维持在 20%+增长,不低于公 司整体增速。不过,食品领域竞争从 2020 开始加剧,当年新增参与者 500 余家,大幅超过 去四年平均 200 家/年;好在华测检测此前就已经大力改善客户结构,门槛和利润率较低的 政府类客户目前占比低,与粮油/乳品/生鲜等头部企业深度绑定,有效抵御了低端进入者增 加带来的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华测检测的食品业务分类中包含内容较多,包括农产品/饲料/化妆品/宠物食 品等都在其中,以化妆品为例,本来只是很小的一个产品线,但恰逢 2021 提标,行业需求 大幅增长,公司发展了人体功效实验室,又并购了灏图品测,如今化妆品已经成为收入过 亿的产品线了。环境检测价格战激烈,地方财政承压,疫情雪上加霜。在产能高速扩张的 2016-18 华测环 境检测收入维持 46%CAGR,但 2020 以来公司收入增速仅个位数,主因:1)门槛较低新 进入者较多,2)2019 武汉实验室处罚打乱了当年发展节奏,3)环境检测对政府督察和地 方财政依赖较高,疫情发生后牵制了地方政府的精力与支出(2020-21 全国环保类财政支出 持续下滑)。目前来看,第一和第三个影响因素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价 格战(以实谱检测为例,过去三年单价年化下降 8%)大概率接近尾声(部分中小企业生存 已经受到影响)。虽然华测检测是中国最大的环境检测机构,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公司市占率 受到竞争较大的冲击,2019 年相比 2018 没有提升,2020 下滑 0.2pct 至 2.1%。环境检测竞争格局较差,预计 2022-24 收入个位数增长。环境检测因为检测样本多为水质/ 二恶英等难以复测的对象,且对上门采用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业务半径明显规模效应较 低,且因为人力密集所以管理难度和风险较大,盈利能力也不容易很高。参考苏交科收购 TestAmerica(美国最大环境检测机构)时披露的相关信息,哪怕在成熟市场环境检测集中度 较低/盈利能力较差/回款问题始终存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与政府开支压力这两大负面影响消 除前,公司环境业务收入还在持续增长,利润率也基本稳定,相较其他上市公司来说已经显 示出了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判断未来公司环境事业部大概率维持个位数的增长。值得 注意的是,第三次土壤普查明年启动,可能于明年会给公司带来额外的收入增量。贸易保障业务(主要是 C&R 产品线)是华测检测最早的产品线,因为华测和 SGS 两家市场 占有率高,所以在行业发展不快的情况下一直维持较高的盈利,2016-21 毛利率 65%-70%显 著高于其他板块。同时,这也是华测检测最早实现流水线化生产的产品线,所以设备和人工 历经近 20 年的磨合之后已经达到了较优化水平。从某种程度来说,贸易保障业务代表了成熟 产品线的理想状态——收入增长稳定,资本开支较少,边际成本很低,市场地位稳固(因为 新进入者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边际成本挑起价格战),较强的定价权和盈利能力。2016-21 该 板块收入 CAGR11%,我们判断,公司该业务 2022-24 将维持 10%左右稳健增长。在华测检测上市之前的 2006-08 年,贸易保障业务收入占比 50%-70%以上,公司净利率维 持在 20%以上,ROE30%以上,可以说财务状况比现在更好。投资者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 是,为什么检测公司都从单一领域向多产品线进军,多元化加大了管理难度,也导致公司 要进入很多定价权不那么强的领域势必会拉低投资回报率。我们以 EUR 收购的某标的为例,被收购后借助集团公司的 1)交叉销售和 2) 内部的外包订单,收入增速由原来的 15%增加到了 20%左右。收入增加的规模效应带动边 际成本迅速下降,再加上公司将很多非主要业务外包给 EUR 里其他更专业的实验室,集中 精力在最强势最有定价权的前 20%的检测项目上,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试验频率,大 幅降低单位成本,在收购后的五年时间内完成了 EBITDA 利润率从不到 8%到 20%+的惊人 成效。对于 EUR 内部其他公司(或其他产品线)而言,外包订单至少节省了销售费用,也 可以提高利润率。同样的,贸易保障业务的作用还表现在——帮助其他事业部降低获客成本。例如汽车客户 很多时候也会需要汽车内饰的 ELV 检测,汽车事业部会把相关的业务外包给 C&R 产品线 (包括原 ROHS),既节省了汽车事业部的成本,增加了 C&R 的收入,进一步降低了 C&R 的边际成本,同时也可以帮助汽车事业部增强综合服务客户的一站式能力,加深客户黏性。 而汽车客户在竞标的时候,如果有部分内容可以外包给其他事业部由更低成本完成,也可 以增加他们报价的自由度。这种交叉销售和专业分工外包,可以是事业部之间在一定的成 本结算体系下自发完成的也可以是总部一体化分派的。汽车事业部是华测检测利润率较高的业务之一,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事业部,但是我 们判断 2022-24 还是有望实现 20%左右收入增长。汽车检测不同于其他很多业务的核心就 在于需求主要来自客户的研发测试和质量控制外包,而不是整车流通环节所需要的背书, 所以关键在于取得吉利/奔驰/宝马/特斯拉等整车厂的认可对他们的供应商进行测试。因为, 汽车检测的订单与整车产销量关系不大,与车企的研发投资相关性更高。2020 疫情下车企 量价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检测单价也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但是 2021 年收入就有明显恢 复性增长。伴随该事业部在汽车电子/EMC/航空材料等新业务的不断开拓,我们预计 2022 年还是有希望做到 20%的收入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以上四大主要业务 2022-24 年收入为 34/39/45 亿,维持在 16%左右的 CAGR(2015-19 增速都在 20%以上),贡献华测检测整体收入的比例会从 2020 之前的 70% 左右下降至 60%但依然是公司经营的压舱石,每年贡献收入增量的 11%左右。我们测算的主要下行风险包括:1)食品业务在基数较大后难以兑现 20%的增长,新的检测 能力(例如茶叶/消杀等)能否得到及时布局和发展是关键;2)环境检测价格战和政府支出 进一步恶化,疫情冲击持续,收入绝对值不能排除下滑可能性;3)汽车 2022 受停工影响 较大,价格可能还有进一步下滑趋势;4)贸易保障业务受外贸或政策影响增长乏力。新增长点遍地开花,合计每年贡献收入增长 6%-10%除前述四大业务外,剩余 20+产品线中我们梳理出 13 条主要产品线收入利润体量明显小于 四大压舱石业务,2022-24 收入增速会超过 20%,也会超过公司整体收入增长速度。这 13 条主要产品线,我们称为第二梯队,截止 2021 年合计收入约 11 亿占公司整体 26%,到 2024 年这些产品线我们保守估计将会贡献 23%左右的收入,占比提升至 31%,为公司贡献 37% 左右的收入增长。医药医学/半导体/电子收入规模都有望冲击 10 亿。医药负责人在 2021 年正式到位,除华测 传统的 CRO 和医学检测以外,施行医/药结合战略,在上海新建平台型医药服务实验室争 取覆盖药企的全产业链。医药事业部 2021 收入 3.7 亿,随着苏州 CRO 的扩建,医学检测 点从艾普进军全国,从普检推广至特检,上海实验室陆续投产,我们判断医药会持续快速 增长。半导体业务领头人还未完全到位,公司 2021 通过和华为合资公司逐步试水。电子科 技负责人来自中国台湾,此前在 SGS 等外资公司有过丰富的从业经验,也曾自己创办企业;加 入华测后和汽车事业部共建 EMC 实验室,借力新能源车的东风,产能爬坡大超预期,该事 业部虽然目前收入 1 亿不到但是结合并购,未来潜力非常大。工业品事业部发展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但作为规模最大的检测子行业,涵盖细分领域众 多,十四五 5-10 亿可期。建工建材行业规模体量大但是参与者地域/领域分散,公司致力于 拓展新的服务内容服务高端客户,2024 年有望冲击 2.5 亿收入;无损检测(主要是杭州华 安)2020 年开始转型从单一的石化行业向综合工业,依托无损但是开拓其他检验监造运维 类别,加大对电力/新能源等客户争取力度,转型顺利的话2024年有望做到1.5亿收入以上; 轨交是 2019 开始的新业务,2024 收入有望接近上亿;材料作为中心实验室,阻燃也是 2019 新收购,目前收入都在 2000 万左右,三年内收入有望都可以做到 0.5-1 亿。计量校准行业规模超 100 亿(2020 年),华测检测 2021 引入新的负责人,未来三年增速 20%-30%会超过 2019-21 的 20%,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做到 4-5 亿收入。计量业务模式和其 他检测略有不同,频率高/范围广,需要员工上门服务较多,是开拓制造业客户非常好的渠 道。华测民企起家,计量业务天生缺乏优势,相比以广电计量为例的国企还有很大追赶的 空间,所以我们判断计量产品线的收入增长未来会提速。华测检测的碳排放认证团队来自挪威船级社(DNV),人均产值接近 100 万,净利率明显高 于公司平均水平。该业务主要包括碳核查(政府类招标为主)和自愿减排审定/认证(企业 采购为主),后者技术难度更高,单价和盈利能力取决于碳价。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相关需 求刚刚兴起,目前该业务体量只有千万级别;随着碳交易/碳税/碳关税等政策不断完善,我 们认为相关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几十亿(按照碳交易市场规模比例 5%测算)。华测检测 2010 年就开始布局该赛道,是国内唯一获得 GCC(全球碳委员会)资质机构,也是发改委认可的 12 家 CCER 审定与核证机构中唯二的民企。以上产品线普遍收入都在 2 亿左右或不到,基数小增速快,平均收入增速每年 26%,高于 公司整体。其中,CRO/医学/计量/电子科技都有望贡献年均 1-2%的增长速度,剩下 9 条产 品线每年可以贡献的收入增长平均在 0.5%不到。当然,板块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或者政 策带来的脉冲性影响,尤其在行业变化较大的时候成长情况并不一定是平稳的,但多元化 布局的魅力就在于各部门之间互为补充从而平滑财务表现,我们测算这 13 条产品线加总贡 献的年均收入增长在 6%-10%之间。并购带来额外增量,多元化的布局也可能超预期如果不考虑外延发展,公司内生增速中压舱石四大业务贡献 11%左右,第二梯队贡献 6%-10%, 在个别年份收入增速低于 20%的概率是很大的,尤其是如果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然后,并购 带给了我们额外的增量,并且好处是不会因为新建实验室的产能爬坡影响利润率。值得注意 的是,并购只是服务于公司中长期战略的一种手段,服从于公司总体发展思路,其作用包括: 1)进入新的细分领域,2)整合存量市场提升市占率,3)增厚公司收入和利润。因为检测行 业细分领域太多,所以并购已经成为全球层面检测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华测检测作为体量最大的第三方民营检测企业,2009 年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并购相当 活跃。公司在 2010-2016 年间进入并购高峰期,先后并购 24 家子公司,进入认证、金属材 料检测、司法鉴定、无损检测、风能、医学等多个细分领域,通过收购下游公司和设立新 公司不断延伸其产品条线,目前已具备强大的综合性检测能力。2018 年来,华测的对外收购都以小而美的标的为主,一方面是因为二级市场的高估值导致 优质标的倾向于单独上市,另一方面也是从谨慎性出发为了规避此前华安和瑞欧的教训。 所以很多标的并没有公布详细的财务数据,但是我们用投资额(部分项目未披露)作为参 照来分析外延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统计,2013 年迄今主要 20 余起并购投资额占当年初固定资产原值比例在 0.2%-38%,差异非常大,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 5%/2%。考虑到并购标的中有部分是相对 成熟的实验室,部分是初创型企业或尚未商业化运营的事业机构,固定资产回报率低于华 测检测本身,假设并购对象的回报率整体是华测检测的一半,那每一起并购带给公司的收 入增量在 0%-3%之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华测检测 2018 年中引入 SGS 全球副总裁申屠总任公司 CEO,重新梳理战略重点,全面推 进精细化管理,加强预算和业绩考核,推行公司文化建设,18 年正式迎来利润率拐点。伴 随着系列管理举措逐步发挥效用,2017-21 净利率从 6%提升至 17%,带动净利润增速显著 高于收入增长。自从 2019 年公司提前完成利润率到达 15%的目标,在这之后公司净利率 提升放缓,为了消除投资者对利润率稳中有升的担忧,我们从成本拆分的角度测算公司未 来三年利润率趋势性向好,十四五期间 20%净利率目标有望(前提是疫情负面冲击可控)。2018 年来,公司在耗品采购/国产化替代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判断未 来利润率的提升更多不在僵硬的压缩费用,而在 1)规模效应提升,经营杠杆带动利润率正 向变化,2)科学布局资源,启用合适的团队拓展新业务,以保证投资回报率;3)LEAN 文化体系建设/数字化提升效率/进一步加强部门区域协同,精益管理思维深入人心。检测实验室商业模式的经营杠杆:员工薪酬和折旧摊销占比 60%左右,所以维持人员/投资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增长本身就会带动利润率提升。正如我们在第二段公司介绍中所提 及的,公司目前对招聘和投资有非常严格的量化限制,员工人数增长在收入增长的 50%以 内,设备/装修资本开支在收入的 10%以内,以维持公司人均产值和资产周转率持续提升, 摸索出收入增长而净利率持续提升的道路。假设未来公司总的 capex 占收入比例在 15%(与 2020 持平)折旧率和摊销率与历史一致 在 10%/5%,我们测算公司未来每年折旧/摊销增速在 13%-15%,资产周转率从当前的 0.73 小幅提升至 0.75。假设公司未来三年的员工人数增速在 10%(略高于收入增速的一半), 相比外资亚太区 43-50 万人均产值相对合理。人均工资我们给予每年 5%-7%的涨幅,和华 测 2019-20 水平保持一致。我们测算得出结论,仅考虑人工/折旧两项成本的运营杠杆,公 司 2024 年净利率相比 2021 还有 5-6pct 的提升空间。除了折旧与人工,由于医学医药领域未来收入占比提升假设耗材占收入比从2021年的7.0% 提升至 2024 年的 8.1%;新业务拓展阶段产能和需求可能不对称,所以假设外包费用小幅 上升 0.6%;市场拓展费用占收入比例维持不变;公司自建基地替代租房且水电房租占比也 有较高规模效应,未来四年该成本下降 0.6pct;所得税率随着盈利能力增加从 10%提升至 13%,少数股权占净利润的比例从 2%提升至 5%(新增医学等业务股权比例低于公司平均), 其他成本费用假设随收入同步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司整体净利率从 2021 年的 18%提升 至 2024 年 20%-21%,归母净利率从 17%提升至 19%,每年提升 0.5-1pct。业绩增速步入新常态,估值具有吸引力诚然,公司 2018 战略转变之后收入很难再现 30%-40%的增长,15%净利率之后盈利能力 提升速度也不会那么快。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不考虑重大并购的前提下 2022-24 收入 CAGR 20%,归母净利润增速 CAGR 24%,相比 2018-21 净利润 54%的 CAGR 有明显降速。2022-24 分板块收入增速/毛利率/费用率拆分我们判断生命科学 2022-24 收入增速在 16%-17%,食品业务稳健增长,环境收入维持个位 数增速。贸易保障业务增速 2022-24 分别为 16%/15%/13%,稳健增长。工业品增速较高, 2022-24分别为 19%/21%/24%,2022年增速较低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对建工等业务的冲击。 消费品收入增速 2022 年为 33%,2023-24 分别为 20%/17%相对稳定,2022 年增速较高主 要是考虑要并购的亿易马公司公司(2020 收入 1.1 亿人民币)。医药医学收入基数小,行业 需求旺盛,发展阶段也处于高投入期,增速持续高于公司整体, 2022-24 分别为 35%/47%/37%,2023-24 收入增速更高反映了苏州 CRO 二期的投产和上海药品实验室产 能逐步释放。检测业务成本端主要是人工和折旧,如果可以控制好这两项成本的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速, 毛利率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从几个板块来说,生命科学业务随着收入增长和规模效应没利 率持续提升,2022-24 分别为 51%/53%/55%。医药医学板块毛利率稳吃在 2021 的水平 48% 左右,2022 降低至 36%主要是因为利润率较低的核酸检测收入大幅增加且上海实验室在投 入期没 023 年后逐步恢复。贸易保障毛利率稳中有升,三年分别为 67%/67%/68%。工业 品毛利率也随着收入扩张有小幅提升,分别为 45%/46%/47%。消费品册俄式毛利率先降后 升,2022 从 2021 的 51%降低至 50%,2023-24 恢复至 52%-53%的水平,主要反映了 2022 疫情对汽车业务的影响。费用率层面未来基本维持稳定,运营杠杆和规模效应更多体现在毛利率上,包含少数股东 权益的净利率会从 17.6%提升至 20%,展现了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om/107260.html
来源:政商参阅微博近期,知名企业卡夫亨氏传出消失要砍掉上千种产品,但同时也表示要在中国重点扶持“”味事达。作为卡夫亨氏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市场备受关注,而关注中国市场的不仅卡夫亨氏一家。可口可乐、雀巢等大品牌对中国市场重视也是空前的,此前雀巢就传出消失,在中国扩大投资。那么,这些国际大品牌在中国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呢?可口可乐2019年全年,可口可乐营收实现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净现金流为84亿美元,增长38%。亚太地区实现收入53.27亿美元,同比增长3%。而在国内可口可乐由中粮可口可乐和太古可口可乐完成瓶装业务,意味着两家的销量也就是可口可乐品牌在国内的大致业绩。太古可口可乐2019年收入(包括合资公司的收入,不包括对其他装瓶商的销售)增加5%,至447.19亿港元。在销量方面,太古可口可乐2019年同比增加了2%,达到17.86亿标箱。在盈利方面,太古可口可乐于2019年的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15.84亿港元,而2018年则为13.54亿港元。中粮可口可乐大股东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食品销售总额17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超额完成业绩目标。净利润同比增长可达30.2%至4.18亿元。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但是太古和中粮可口可乐的营业额依旧可以直观地看出每年可口可乐销量的恐怖。雀巢2019年,雀巢的总销售额增长1.2%,净营业收入达到926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6619.6亿元。大中华地区是雀巢的第二大市场,约占全球销售额的8%,2019年,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为69.13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481.21亿元,而2018年,雀巢大中华区的收入为70.04亿瑞郎,折合人民币约474亿元。卡夫亨氏2019财年全年,卡夫亨氏营业收入为249.77亿美元,同比下滑5%。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销量到底有多少,但是在2020年,卡夫亨氏在中国的动作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夫亨氏亚洲区主席罗志国在2020年1月1日正式兼任中国董事总经理。同时,卡夫亨氏决定将亚洲总部由新加坡迁入中国。除了罗志国的变动之外,卡夫亨氏还宣布了多名亚洲及中国地区管理层的最新人事任命。在近期,卡夫亨氏国际业务总裁Rafa Oliveira称,卡夫亨氏计划将其在中国拥有的酱油品牌“味事达”培育称中国第二大中式酱料品牌,同时将其他亨氏品牌培育成中国的西式酱料第一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看重表露无疑。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在2019年实现收入671.61亿美元 ,同比增长3.9%。其中,由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四个国家及地区组成的大区实现收入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在近期公布的第二季度报告中,净营收为159.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4.49亿美元,仅下降3%,较市场预期高4.8亿美元。而整体上半年,百事的收入达到2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其中大中华区所在的亚太区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了15%,而主要增长源自于中国市场。并且在近几年,百事可乐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逐渐加大。亿滋国际亿滋国际2019财年中报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7.21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营业收入为126.00亿美元,同比下跌2.15%。2018全年亿滋总体营收259.38亿美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为33.95亿元,同比增长19.5%。当年是亿滋中国业务已经连续实现第六个季度的正增长。中国市场作为亿滋国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持续增长,是亿滋国际主要的国外市场组成部分。达能财报显示,达能2019年营收为25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929亿元),同比增长2.6%;经营利润38亿欧元,利润率较2018年的14.45%上升至15.21%。中国是达能第二大市场,占2019年公司销售的10%,约193亿人民币。好丽友2019年, 好丽友实现销售收入119.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净利润12.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1%。中国市场良好的业绩表现,带动了好丽友2019年的整体业绩。期内,好丽友中国销售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了3.3%和12%,营业利润率超过16%。而作为极其依赖中国市场的品牌,好丽友有将近一半的销量源自于中国市场,此前因为国际形势,中国市场走弱的状况下,好丽友销量大跌。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消费者的逐渐增长,16亿人口支撑下的消费市场是远超预计的,中国市场在逐渐成为各大国际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纳食综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食品企业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