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政府开放日活动是什么意思的一种延伸和发挥规模效应的一种探索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通用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时应该做好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四)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3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  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地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在大班末期实施"模拟小学状态"一日生活管理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  1、早晨入园要求在8:0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的良好习惯  2、早晨取消区域活动,改为较为统一的建构、阅读活动、并要求幼儿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晨间活动,不随便走动,以形成良好常规  3、适当延长上课时间35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将幼儿的作为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  5、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要求幼儿做到举手发言,当他人发言时需安静倾听  6、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7、要求幼儿自背小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8、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大小便自理,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9、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1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型接触应成为主体  二、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邀请小学教师,举办"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的专题家长讲座  3、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4、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正确指导孩子阅读》  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6、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样坐?午饭在哪吃?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在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学做好准备)  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  3、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上课,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上课的交替观摩活动。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工作指南,发挥小学在小幼衔接工作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充分认识做好小幼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部署推动小幼衔接工作科学顺利实施,加快构建小学和幼儿园双向衔接机制,积极推动小幼衔接试点实验工作,有效落实《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适度调整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安排,合理安排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促进一年级学生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  二、结对学校  新港小学——新港幼儿园  三、工作目标  1、让幼儿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握笔姿势、坐姿、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  4、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四、前期准备  1、心理准备  (1)克服焦虑家长不要过度担心,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辛苦”的负面强化。  (2)懂得欣赏从细微处观察、欣赏和赞扬孩子的进步,给他支持和鼓励。  (3)耐心等待因遗传、年龄、性别、家庭教育等等因素造成的客观差异是真实存在,但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寻找,并要直率地告诉孩子“你也很棒”。  2、生活习惯  (1)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学习用具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2)学会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保持课本、课桌、作业本的清洁等。  (3)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该做什么时就做什么,做事不拖拉。  (4)保持端正的坐姿孩子坐有坐样,站有站相,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以及将来的视力保护很重要。  (5)学会交往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学习习惯  (1)倾听和提问的习惯倾听时眼睛注视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听完后,请孩子简单复述听到的主要内容,或者简单提问,以检测孩子是否听清听懂了。  (2)表达和发言的习惯经常与孩子交流,家长对孩子的表达要持包容理解的态度。同时让孩子学习在大家面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营造适宜学习的家庭氛围。陪同孩子阅读,指导认真、规范书写。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和一手好字能影响孩子一生。  (4)遵纪和守时的习惯遵守纪律、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遵守作息时间等习惯的养成会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休息,按时完成作业,劳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5)合作和分享的习惯合作和分享会教会孩子如何在集体中与他人快乐共处,融洽和老师、同学的感情,学习也会更加主动、活泼。  五、课程规划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5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大班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加强安全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要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习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5.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网站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安全。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6.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处,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6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切实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7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本班幼儿36名,旧生34名,新生2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8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幼儿升入了大班变成了哥哥姐姐,幼小衔接工作便成了工作重点,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发展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学期,我园高度重视衔接工作,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促进每—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联系家长,做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培养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提高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的关键过程。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多样活动,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2、通过观摩小学活动,增加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3、通过家园活动,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生理与心理准备。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培养良好习惯,增加学习技能  1、在班级环创中增设幼小衔接板块,提前熟悉小学的相关事项。  2、通过2小时户外活动,提高幼儿体质,使得幼儿身心健康地升入小学。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纠正幼儿的坐姿,培养幼儿读书、握笔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语言领域,结合一日活动中的谈话、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5、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注重幼儿独立完成穿脱衣服、鞋袜、进餐等生活习惯,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二)加强双向衔接,确保科学过渡  1、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  2、邀请毕业生谈话,讲述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幼儿想要上小学的愿望。  3、与小学沟通共同组织观摩活动,熟悉小学的生活环境,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4、通过科学领域与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分类、统计、简单运算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家园共育,做好家园衔接  1、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在召开家长会时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与幼小衔接培养目标,做到家园教育一致性。  2、运用多种网络平台宣传幼儿衔接的具体内容,使得家长明确衔接方向,配合幼儿园相关工作。  3、利用电访、入园离园家长接送孩子时间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清楚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共同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衔接阶段。  4、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借鉴有效的育儿经验,增加幼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总之,本学期,我园将尽其所能组织多样的活动,严格执行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顺利地进行幼儿衔接,开开心心地升入小学。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9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在大班末期实施 “模拟小学状态”一日生活管理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  1.早晨入园要求在8:0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2.早晨取消区域活动,改为较为统一的建构、阅读活动,并要求幼儿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晨间活动,不随便走动,以形成良好常规。  3.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  5.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要求幼儿做到举手发言,当他人发言时须安静倾听。  6.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7.要求幼儿自背小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8.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大小便自理(自备手纸),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9.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1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二、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邀请小学教师,举办“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的专题家长讲座。  3.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4.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孩子要当小学生,准备充分跃龙门》、《正确指导孩子阅读》  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6.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么样坐?午饭在哪儿吃?等问题,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再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  3.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上课、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上课的交替开课观摩活动。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0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二、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三、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1  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适应社会,减缓幼儿园与小学两学段的坡度,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本学期制定幼小衔接计划如下:  一、工作重点  1、建立机制: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平稳过渡:通过活动,使一年级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了解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阶段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从幼儿园特点的教育向学校教育平稳过渡。  3、递进过渡:通过活动,使学生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班级群,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同时,展示孩子在过渡过程中的表现,与家长携手,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三、加强教师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级部班主任之间的、还要加强本级部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从而关注新生的习惯养成的培养。班主任将情况汇总后,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教育方式。  四、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  五、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大班幼儿参观低年级的课堂、课间活动、教室布置、作业本、日常礼仪等,树立榜样,激发新生的效仿心、求胜心。  六、适当调整上课时间的活动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上课20分钟后,让学生在室内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授课,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七、精心布置教室氛围。教室桌椅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的装饰,有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童趣部分,营造一种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环境。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2  转眼间,曾经哭哭啼啼要拖着妈妈的手不肯来上幼儿园的那群小宝贝们,现在马上就到了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将要踏进小学的门槛。我们难以忘怀、依依不舍,但过多的还是欢喜与欣慰……。大班(子夏、子游班)的宝贝们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我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就如何做好从幼儿学前教育过度到小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我园特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幼小衔接计划,现发给各位家长,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工作目标  1、从幼儿人格教育入手,一个健全的人格胜过千百种智慧,幼以养性,蒙以养正。  2、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养成及动作协调能力入手,家园紧密联系,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是保证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全面发展的基础。  3、继续做好幼儿心灵成长(如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力、责任感、自信心等)。  4、我园会继续优化后勤服务,健康饮食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育及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的更细心。  5、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通过培训、观摩、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工作能力、服务水平。  6、下学期适当的时候我园会组织在园幼儿及家长一起参观小学,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心理铺垫。  7、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心理、思想辅导。  8、让幼儿在步入小学后能在经典诵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时间和班级:  学习时间:20XX年2月15日—8月31日,学习时间为一学期。20XX年9月尚未达到入小学年龄的幼儿,我园继续接受孩子来园学习,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学习班级:大一班(子夏班)、大二班(子游班)  三、学习内容和要求  (一)、学习内容,下期课程安排。  (二)、学习要求  1、请家长多多关注宝贝在园的学习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及时配合完成孩子的家庭作业;  2、请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的活动,多多沟通,做好家园共育;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用知行合一做好孩子的榜样。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的结束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让您的孩子,我们的宝贝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开启他人生智慧的行程。感恩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3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我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下面是本学年幼小衔接计划。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环境体量,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衔接实验班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国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利用小学领办的有利条件把幼儿园,小学教学设施交叉使用,衔接班幼儿的舞蹈,微机,外语学习活动均在小学的舞美室,微机房和语言实验进行。还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兼任英语、微机等兴趣课,使幼儿进一步熟悉环境,增强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小学,幼儿园的有机渗透和适应,在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第三、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第四、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二、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1、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2、增强文明礼貌  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  5、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接照顾。  7、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  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4  一、具体目标:  (1)教师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生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具体措施:  (1)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2)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等。  (6)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一下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7)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1、定期进行大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的双向观摩和座谈活动,互相交流,熟悉对方的教育手段和特点,使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接近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师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继续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以减轻儿童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过渡期内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  2、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  (8)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工作。对大班、学前班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与小学老师的沟通、交流,使她们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9)让家长了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师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类似小学生但又有别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可请家长协助完成。  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经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衔接方案:  教育教学方面:  (一)工作目标: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二)具体做法:  (1)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们将组织他们去正则实小,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并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心目中的小学”,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2)启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并请一位老师拍一些课间十分钟的录像,回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录像里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并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5)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了解小学生活的一些常规,为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班级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标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二)具体做法: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将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知识经验的积累: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标: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二)具体做法:  1、理论指导、更新观念  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的入学前准备工作,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2、开放观摩、率先体验  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有利契机,邀请正则实小一年级的老师们来园观摩研讨。尝试让大班家长在幼儿园里率先体验到小学老师的一些基本学习要求,了解小学与幼儿园在教学上的异同点,感受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使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更加心中有数。  3、家长参与、同步衔接  发放《进入小学,你们准备好了吗?》家教小手册,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入小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幼小衔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大关口。以上这些方案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小学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9-0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11-25班级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5-112017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6-12教师幼小衔接总结10-14幼小衔接工作计划15篇01-222018年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5-11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5-11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7-19
本章无变化!一、企业战略的特征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1.企业战略的特征与层次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1)企业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与复杂性。企业战略是根据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追求的是整体效果,是一种总体决策。全局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企业战略包括很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2)稳定性与动态性。企业战略制定的着眼点在未来而不是目前,需要考虑长远的效益,因此企业战略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如果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改变,企业战略必须能够随之调整,因此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3)收益性与风险性。企业战略的目标是达成企业发展的愿景和未来目标,企业战略能带来显性或隐性的收益。随着环境的动态性增强,许多事物具有不可预测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风险性。(2)企业战略的层次企业战略一般分为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企业职能战略三个层次。1)企业总体战略。一般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企业总体战略左右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决定和揭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企业总体战略的表现如下:①保持原有的业务组合与资源分配方式,进行稳定经营;②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提升发展速度,不断扩张;③抑制某些业务的发展,防范企业风险;④对业务组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变革,退出某些关键业务,为发展新的业务领域重新配置资源。2)企业业务战略,也称竞争战略或事业部战略。在总体战略指导下,企业业务战略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是企业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企业业务战略是经营一级的战略,它的重点是改进一个业务单位的竞争地位。3)企业职能战略。企业职能战略是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而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职能活动做出的统筹安排,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业务战略而在特定的企业的职能部门领域内制定的或实施的战略,包括生产制造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财务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研究与开发战略等。企业职能战略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使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tips】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的比较2.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1)企业战略管理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2)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①基本任务: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Tips:基本目标)②最高任务:实现企业的使命。(Tips:最高使命)(3)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战略管理者,不同层级管理者承担着不同战略管理职责。二、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的制定是指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实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指导方向,综合分析行业的动态变化,评估和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制定企业战略的全过程。1.确定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战略首先必须确定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1)企业愿景1)企业愿景概念。企业愿景是由企业内部成员所制定,经由团队讨论,获得企业一致共识,形成的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企业愿景是企业对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表达了一种企业为之奋斗的心愿。2)企业愿景的制定者。企业愿景不只专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都应参与构思制定愿景,通过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制定企业愿景,可使企业愿景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使企业更具竞争力。3)企业愿景内容。企业愿景包括核心信仰和未来前景两部分。①核心信仰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存在的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信条,如同把组织聚合起来的粘合剂。②未来前景使企业未来欲实现的宏大远景目标及对它的鲜活描述。4)愿景管理的步骤。愿景管理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三个主要步骤,凝聚团队,促使企业力量最大发挥。(2)企业使命1)企业使命定义。企业使命说明了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说明企业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根据企业服务对象的性质揭示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与战略制定提供依据。【tips】企业愿景回答“我是谁?”;企业使命回答“企业的业务是什么?”2)企业使命的定位①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应该说明企业要满足顾客的什么需要,而不是说明企业生产什么产品。②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企业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包括企业的基础价值观、企业内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即企业共同的信仰等在内的管理哲学。③企业形象的定位。良好的企业形象意味着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长期的信誉,是吸引现在和将来顾客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原因。3)企业使命的作用。①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②为企业资源配置、目标开发等活动提供依据。(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沿其经营方向所预期达到的理想成果。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将企业愿景与使命转化为具体的业绩目标,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tips】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具体化结果。企业战略目标因企业的类型和使命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盈利、服务、员工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包括时间序列法、相关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矩阵法、决策树法、模拟模型法。【tips】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战略目标2.准备战略方案在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并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后,企业管理者将与企业战略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一起参与企业战略方案的规划,即实现战略目标的详细行动计划。由于思路以及实施途径方法的不同,初步战略方案可能是多样化的。3.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企业战略方案评价和选择的目的是确定各个战略方案的有效性,并选择出对企业而言最有效、最满意、最适宜的战略方案。影响企业战略方案评价和选择的因素多元而复杂,既包括企业过去的战略、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企业文化、企业权力结构,也包括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竞争者的反应。三、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动员企业全体员工充分利用并协调企业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沿着企业战略的方向和途径,自觉而努力地贯彻战略,以期待更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1.企业战略实施的步骤(1)战略变化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是执行原有战略,还是常规的战略变化,或是有限的战略变化,是否需要彻底的战略变化或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向,进行企业转向。(2)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为了执行方便,需要将战略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解。(3)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企业战略实施的考核通常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实施。在考核结束后,应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从而激励员工,提升员工满意度。2.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在企业战略实践中,战略实施有五种不同的模式。(1)指挥型。该模式的特点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考虑的是如何制定一个最佳战略。战略制定者要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交战略的方案,企业高层管理经研究决定后作出决策,确定战略后,向企业管理人员宣布企业战略,然后安排下层管理人员执行。(2)变革型。在变革模式中,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如何实施战略。在高层管理者的主导下,企业将会采取一系列变革举措,保障战略的落地。同时企业十分重视运用组织结构、激励手段和控制系统来促进战略实施。该模式的缺点是如果过分强调组织体系和结构,有可能失去战略的灵活性。该模式适用于环境确定性较大的企业。(3)合作型。该模式把战略决策范围扩大到高层管理集体之中,调动了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高层管理人员成为管理者是该模式的工作重点。该模式不足之处。战略是持不同观点、不同目的的参与者相互协商后的产物,可能会降低战略的经济合理性。该模式适合复杂而又缺少稳定性环境的企业。(4)文化型。该模式是把合作型的参与成分扩大到了企业的较大范围,力图使整个企业人员都支持企业战略。该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企业的员工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企业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强烈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掩盖企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5)增长型。在该模式中,企业的战略是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地形成。它的关键是激励管理人员的创造性。该模式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他要能正确评判下层的各种建议,淘汰不恰当的方案。【tips】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企业。究竟运用哪种模式主要取决于企业多种经营的程度、发展变化的速度以及目前的文化状态。3.7S模型麦肯锡公司提出的7S模型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s)、结构(Structure)、人员(Staff)、风格(Style)、技能(Skills)、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这七个方面的情况,简称“7S模型”。企业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综合考虑这七大要素,统筹、协同各种资源和要素,保障企业战略的落地和有效开展。(1)硬件要素1)战略(Strategy)。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实际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2)结构(Structure)。战略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实施。结构是将企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职位,再把职位综合到部门,由众多的部门组成垂直的权力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3)制度(Systems)。企业的发展和战略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而实际上各项制度又是企业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tips】硬件要素特点是一旦制定,不会轻易改变。(2)软件要素1)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2)人员(Staff)。战略实施需要充分的人员准备,战略实施的成败取决于有无合适的人员。3)技能(Skills)。战略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员工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4)风格(Style)。主要指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四、企业战略的控制企业战略控制是指企业战略管理者及参与战略的实施者根据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评审,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的活动。1.战略控制的原则(1)确保目标原则。通过执行战略计划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既要控制短期活动,也要控制长期活动。(2)适度控制原则。控制过程要严格但不乏弹性。控制切忌过度。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否则,控制过多可能会引起混乱和目标移位。(3)适时控制原则。控制要掌握适当时机,选择适当的契机对战略进行修正,要避免在不该修正时采取或者在需要纠正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4)适应性原则。控制应反映不同经营业务的性质和需要,经营业务有大有小,对达成组织目标的影响有轻有重。2.战略控制的流程战略控制的目标是使企业战略的实际实施效果尽量符合战略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绩效标准。战略控制过程应该从战略计划及对战略方案评价开始,战略控制的重点是选择建立哪些标准以及怎样控制。(2)衡量实际绩效。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衡量或评价企业活动的实际绩效是否符合标准,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首先,每种标准都要有定量指标;其次,在实际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定量表示的控制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定性描述与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测评方法。(3)审查结果。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与既定的企业评价标准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后,还需要找出实际活动成效与评价标准的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正确选择控制方法和控制机制,并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来进行。(4)采取纠偏措施。测评绩效是否符合标准,最终得到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实际绩效符合标准,没有偏差;另一种是实际绩效不符合标准,存在偏差。在战略控制过程中,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采取纠偏措施是控制过程的重点。【tips】定标准→量绩效→查结果→取措施。3.战略控制的方法战略控制需要综合地、正确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方的控制方法,而且控制方法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控制的效果。以下列举3种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控制方法。(1)杜邦分析法。基于财务指标的战略控制方法。杜邦分析法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和战略实施的状况。该控制方法适合产品多样化的大企业。通过设立产品事业部并设立投资中心,就可以对企业的战略实施状况进行财务控制。(2)平衡计分卡。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评价方法。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引导”的绩效监控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角度,这四个角度分别代表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①财务角度。财务绩效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促进企业盈利做出贡献。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②顾客角度。顾客角度的指标通常包括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顾客获得率、顾客盈利率,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③内部流程角度。管理者要确认企业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④学习与成长角度。学习与成长的指标通常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成本等。(3)利润计划轮盘1)利润计划轮盘的提出利润计划轮盘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一种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评价模式,是一种主要应用于战略业绩目标制定和战略实施过程控制的战略管理工具。2)利润计划轮盘的组成利润计划轮盘由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净资产收益率轮盘。这个三个轮盘就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成一个整体的三个循环,其中任何一个轮盘的数量发生了调整和变化,都会导致所有变量的改变。3)利润计划轮盘的特点利润计划轮盘将利润作为分析战略目标的逻辑起点,强调利润计划在整个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指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具体的财务指标值净资产收益率为战略的最高业绩目标。五、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其任务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市场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该达到的市场位置。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对一切行业部门和企业都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或力量。通常采用PESTEL分析方法对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进行战略分析。PESTEL法是指宏观环境的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科技(Technological)生态(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这六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方针政策和政治形势等多个方面。(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所在地区或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消费偏好、人口状况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与变动状况。(4)科技环境。科技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科技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科技要素的集合。(5)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因素的集合,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6)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与企业相关的社会法制系统及其运行状态,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国家司法、行政执法机关等因素。2.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生命周期是行业演进的动态过程。每一行业都有自己产生和衰退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五力模型”是分析行业结构的重要工具。在一个行业里,普遍存在着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供应者的谈判能力。1)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①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大小、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固定费用和存储费用的高低、产品特色与用户的转变费用、退出壁垒等。②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进入市场,会构成对现有企业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大小依进入市场的障碍、市场潜力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而定。①进入市场的障碍。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②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代理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需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3)替代品的威胁。①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就越大;②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查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4)购买者的谈判能力。①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价、要求提供更好的质量和服务,使供应者相互倾轧来极大的影响企业。②购买者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的情况包括:购买供应者的大部分产品或服务;具有自主生产该产品的潜力;有许多可供替代的供应者;转向其他供应者的成本很低。5)供应者的谈判能力。①供应者可以通过提价、降低产品价格或服务的质量来影响企业。②供应者具有较强谈判能力的情况包括:供应者的行业由少数企业控制,而购买者却很多;没有替代品;购买者只购买供应者产品的一小部分。(3)战略群体分析1)战略群体定义。战略群体是指一个行业内执行同样或相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或地位的一组企业。2)战略群体分析方法:①聚类分析,可用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②分类分析,可用于小样本分析。3)战略群体的竞争类型:①战略群体内的竞争。在战略群体内部,由于各个企业的优势不同,彼此间会形成竞争。不同的企业在管理能力、生产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与销售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②战略群体间的竞争。在行业中,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战略群体,群体间就有可能相互为对方设置障碍,导致战略群体间的竞争。一般来说,战略群体间的市场相互牵连程度、战略群体数量以及他们的相对规模、战略群体之间的产品差异化、战略群体采用战略的差异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激烈程度。3.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EFE矩阵)是对企业的关键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常用方法。通过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企业可以把自己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汇总,明确企业自身对外部环境和竞争做出的反应是积极有效的,还是消极无效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1)列出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分为机会和威胁两大类,因素总数控制在10~20个。首先列举机会,其次列举威胁,尽量具体,尽可能采用百分比、比率和对比数字等。(2)赋予每个因素以权重。权重值取值由0(不重要)到1(非常重要),所有因素的权重总和必须等于1。(3)按照企业现行战略对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为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1~4分。4分代表反应良好,3分代表反应超过平均水平,2分代表反应为平均水平,1分代表反应很差。(4)计算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5)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以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不论EFE矩阵包含多少因素,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分到最高的4分,平均分为2.5分。①总加权分数低于2.5分。说明企业对外部影响因素的反应程度相对较差,企业需要改进经营战略以适应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②总加权分数高于2.5分。说明企业对外部影响因素能做出较好的反应,企业经营战略是积极有效的。六、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内部因素。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资源等。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四种方法。1.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和能力。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1)核心竞争力的体现1)关系竞争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种“关系”。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关系一般包括: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本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关系、企业活动与国家的关系、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2)资源竞争力。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各种“资源”,包括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如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组织资源、社会关系资源、区位优势、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等。3)能力竞争力。能够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实施战略的“能力”。对企业能力的研究更强调企业自身的素质,即企业的战略、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团队默契、对环境的适应性、对资源开发控制的能动性以及创新性。(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如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其价值性主要通过市场检验来实现。核心竞争力价值越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越显著。2)异质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不大可能在其他企业重复的出现,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可以支持企业向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领域。4)持久性。持久性是指企业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利润源泉的持久程度,指的是无形资源的持久性。5)难以转移性。转移性是指战略资源转移的程度。转移性越低,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越大。企业专有的战略性资源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丰厚利润的资源支撑点,不能轻易的转移,否则就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6)难以复制性。复制性是指企业的战略资源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和复制的可能性。2.价值链分析(1)价值链。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企业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的开展价值创造活动来获得竞争优势的。(2)价值链要素。企业价值链是由主体活动和辅助活动两部分构成。①主体活动。指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一般分为原料供应(供)、生产加工(产)、成品储运(储)、市场营销(销)、售后服务(后)。②辅助活动。指用以支持主体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和企业基础职能管理。(3)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单项能力分析,是对每项价值活动进行逐项分析,属于单项能力分析,以发现企业这一价值活动环节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综合能力分析,是对价值链中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属综合能力分析。3.波士顿矩阵分析(BCG矩阵)波士顿矩阵根据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项指标,将企业所有的战略单位分为明星、金牛、瘦狗和幼童四大类型,并以此分析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为科学选择企业战略提供参考,如下图所示。(1)幼童区。该区业务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相应的产品或企业进行必要的投资,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转变成明星。如果不能转变成明星,那就应采取放弃战略。(2)明星区。该区业务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采取相应的战略为对明星产品加大投资,从而扩大产品竞争优势。(3)瘦狗区。该区业务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采取相应的战略为清算、转向、放弃战略。(4)金牛区。该区业务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采取相应的战略为稳定战略。4.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IFE矩阵),是一种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工具,是确定企业竞争地位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用量化的方法评估企业在每个行业的成功要素和在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IFE矩阵可以通过以下5个步骤来建立。(1)列出在内部分析过程中确定的关键因素。采用10~20个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2)给每个因素以权重,其数值范围由0(不重要)到1(非常重要),所有权重之和等于1。(3)为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1~4分。其中,1分代表重要劣势,2代表次要劣势,3分代表次要优势,4代表重要优势。(4)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5)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不论IFE矩阵包含多少因素,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分到最高的4分,平均分为2.5分。企业的总加权分数越高,企业的竞争地位越强。①总加权分数低于2.5分。说明企业的内部状况处于弱势;②总加权分数高于2.5分。说明企业的内部状况处于强势。七、企业综合分析企业进行企业综合分析常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是评估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运用SWOT法进行企业综合分析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分析出企业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和威胁,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和劣势。2.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出来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填入SWOT矩阵中对应的位置,构造SWOT矩阵。将那些对企业发展来说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暂时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3.战略方案制定与选择运用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互相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企业未来发展可选择的对策。八、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职能战略指引企业的日常职能活动,竞争战略为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提供支持,总体战略为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总体谋划。本节对基本竞争战略和总体战略中的企业成长战略、企业稳定战略和企业紧缩战略进行介绍。九、基本竞争战略基本竞争战略就是无论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竞争性战略。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其核心是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而获得竞争优势。(1)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①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产量要达到经济规模,才会有较低的成本。②企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严格控制产品定价和初始亏损,从而形成较高的市场份额。③企业有能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④企业能够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①规模效应。通过扩大规模使固定成本能在更多的产品分摊,使平均单位成本降低。②技术优势,新技术能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③资源整合。增加活动或资源的共享性来获得协同效应。④经营地点选择优势。接近原材料产地或需求所在地是经营地点的选择优势。除此之外,适宜的投资环境也很重要。⑤与价值链的联系。每个企业的业务都是某一行业价值链的一个或若干个环节,通过提高价值链整体效益的方法来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益。⑥跨业务相互联系。建立与不处于同一价值链上其他业务的合作关系来充分利用资产。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将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1)差异化战略的适用范围①企业要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具有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眼光,能够及时了解顾客需求,不断在产品及服务中创造出独特性。②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③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有很好的协调性。④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具有领先的声望,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途径①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服务差异化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②通过产品质量的不同实现差异化,即企业向市场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高质量产品以吸引目标顾客。产品质量优异产生较高的产品价值,提高销售收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③通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产品可靠性差异化是指企业产品具有绝对的可靠性,甚至在出现意外故障时,也不会丧失使用价值。④通过产品名称或品牌不同实现差异化战略。名称或品牌本身就能对顾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⑤通过产品特性差别实现差异化战略。如果产品中包含顾客需要而其他产品不具有的某些特征,会产生别具一格的形象。⑥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战。拥有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采用以产品创新为主的差异化战略,通过产品创新吸引顾客。3.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又称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把其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群、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市场上的战略。(1)集中战略的适用范围①在市场中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或在某一地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②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在目标细分市场中采取集中战略。③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利能力、竞争强度具有相对的吸引力。④企业经营实力较弱,不足以追求广泛的市场。(2)实施集中战略的途径①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重点客户实施集中战略。②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重点地区实施集中战略。③通过选择产品系列实施集中战略。④通过发挥优势集中经营实施集中战略。十、企业成长战略成长战略也称扩张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包括密集型成长战略、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战略联盟、国际化经营战略等。1.密集型成长战略密集型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来的业务领域里,通过加强对原有产品与市场的开发渗透来寻求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一种发展战略。密集型成长战略主要有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三种具体的战略形式。(1)市场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企业通过更大的市场营销努力,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份额,扩大产销量及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1)市场渗透战略的适用情况①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随着营销力度的增加,其销售量呈上升趋势,且二者的相关度能够保证市场渗透战略的有效性。②通过市场渗透战略带来市场份额的增加,使企业达到销售规模的增长,且这种规模带来显著的优势。③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当前的市场中还未达到饱和。④当现有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率还可以显著提高时,企业可以通过营销手段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⑤在整个行业的销售额增长时,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趋势,企业就可通过市场份额的增加获得收益。2)实施市场渗透战略的基本途径①增加现有产品的使用人数,通过转化非使用者、发掘潜在的使用者、吸引竞争对手的顾客方式实现。②增加现有产品的使用量,通过增加对产品的使用次数,增加每次的使用量的方式实现。③增加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增加产品的主要用途或附带用途的方式。④增加现有产品的特性,通过产品换代,产品改良方式实现。(2)市场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是密集型成长战略在市场范围上的扩展,是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市场的战略。1)市场开发战略的实施条件①在空间上存在着未开发或未饱和的市场区域。②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全球化惠及的行业。③企业获得新的、可靠的、经济的、高质量的销售渠道。④企业拥有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⑤企业存在过剩生产能力。2)实施市场开发战略的基本途径①在当地发掘潜在顾客,进入新的细分市场。②在当地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包括雇佣新类型的中间商和增加传统类型中间商的数目。③开拓区域外部或国外市场。(3)新产品开发战略新产品开发战略是密集型成长战略在产品上的扩展。企业在现有市场上通过改造现有产品或服务,或开发新产品、服务而增加销售量的战略。1)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实施条件①企业参与的行业属于迅速发展的行业,在产品方面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创新都是有价值的。②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高速增长,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反之,如果企业所处行业增长缓慢或趋于稳定,则进行产品创新要承担较大的风险。③企业拥有很高的市场信誉度,过去的产品或服务的成功,可以吸引顾客对新产品的使用。④企业在产品开发时,提供的新产品能够保持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⑤企业具备很高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不断进行产品的开发创新。⑥企业拥有完善的新产品销售系统。2)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实施途径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基本途径包括产品革新和产品发明等。2.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又称多样化战略、多角化战略、多种经营战略,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中进行经营的战略,包括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基本方式。(1)相关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战略又称关联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产品或服务有一定关联的经营领域,进而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1)相关多元化战略的类型①水平多元化战略。水平多元化战略是指在同一专业范围进行多种经营。②垂直多元化战略。垂直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沿产业价值链或企业价值链延伸经营领域。③同心多元化战略。同心多元化战略是指以市场或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2)实施相关多元化应该符合的条件①企业将技术、生产能力从一种业务转向另外一种业务。②企业可以将不同的相关业务合并在一起。③企业在新的业务中可以借用企业品牌的信誉。④企业能够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并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2)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又称无关联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入现有产品或服务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没有任何关联的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战略。其适用条件如下:①当企业在行业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下降。②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相邻行业。③企业具有进入新行业所需的资金和人才。④企业有机会收购一个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3.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又称企业整合战略,是指企业有目的的将相互联系密切的经营活动纳入企业体系中,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进行全盘控制和调配,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战略。一体化战略也是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产品、技术、市场优势,向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1)纵向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质就是扩大单一的经营范围,向后延伸进入原材料供应经营范围,向前延伸可以直接向最终使用者提供最终产品。1)前向一体化战略。指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企业与输出端企业联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从而达到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及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战略。2)后向一体化战略。指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企业与输入端企业联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从而达到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及其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战略。(2)横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当今企业间的合并与收购已成为企业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途径。4.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和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用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目的。根据建立联盟方式的不同,战略联盟可以分为股权式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1)股权式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是指通过合资或相互持股交易形式构建的企业战略联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合资企业和相互持股。1)合资企业形式。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建立的企业。2)相互持股。指各方为加强相互联系而持有对方一定数量的股份。(2)契约式战略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是指主要通过契约交易形式构建的企业战略联盟,常见的形式有:1)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许多企业通过联盟可获得充分的资金或自己缺少的技术,减少开发新技术或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风险。这种联盟可以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在内的众多成员,研究成果归所有参与者共同享有。2)产品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力,通过联合生产,贴牌生产,供求联盟,生产业务外包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值。3)营销联盟。通过联盟伙伴的分销系统增加销售,从而绕过各种贸易壁垒,迅速开拓市场,赢得顾客,其具体形式有特许经营,连锁加盟,品牌营销,销售渠道共享等。4)产业协调联盟。联盟成员建立全面协调和分工的产业联盟体系,;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般多见于高新技术企业。5.国际化经营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活动的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1)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教授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有四个,这四个因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1)生产要素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①初级要素。指企业所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气候以及非技术工人等,通过被动继承或简单投资即可获得。②高级生产要素。包括训练有素的中高级人才、教育科研体系、现代通信的基础设施等,需要先期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投资才能获得。2)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指国内市场对某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性质。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一种竞争优势,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3)相关支撑产业相关支撑产业是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离开相关产业的支撑,单独一个企业将很难保持竞争优势。通常,产业以地域为基础,成为紧密联系的产业群,上下游产业相互促进,对产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形成提升效应。4)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企业恰当的战略、国家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行业良性的同业竞争,能够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在钻石模型中还有两个变量,即机会和政府。①机会是双向的,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满足新需求的企业才能把握住机会。②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但政府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能提供给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2)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类型1)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广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东道国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获得高额利润。全球化战略不严格区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而是对全球各地市场一视同仁。全球化战略的特点:2)多国化战略多国化战略是指企业将战略和业务决策分权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战略业务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多国战略强调根据不同国家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的差异化研发、生产和销售。多国化战略的特点:3)跨国化战略跨国化战略是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既考虑降低成本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同时注意东道国市场的需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本土化的经营战略。显著特点是注重业务经营的多样化和各国市场的多样性,强调寻求全球化的高效率和本土化的快速响应的统一。跨国化战略的特点:(3)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正确选择国际化经营战略类型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企业进入并参与国外市场进行产品销售的方式。具体包括三大类:贸易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1)贸易进入模式贸易进入模式是指企业在国内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再通过国内或国外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出口的一种市场进入方式,通常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种方式。①直接出口。指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直接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的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或者委托国外中间商在国际市场上代为销售。直接出口主要包括设立国内出口部、借助国外经销商和代理商、设立驻外办事处和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四种类型。②间接出口。指是企业通过国内中间商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贸易进入模式的特点:2)契约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与目标市场国家的企业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作合同或契约进入目标市场,包括许可证经营、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多种形式。①许可证经营。指企业(许可方)与东道国企业(被许可方)签订合同,允许东道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其专利、商标、公司名称或其他无形资产,并获得提成费用或其他补偿的报酬。【tips】本国许可方(无形资产)→东道国被许可方(费用)②特许经营。指一种专业化的许可协议,在该协议中,特许方不仅把自己的无形资产提供给被特许方,而且还要求被特许方遵循严格的经营规则。【tips】本国特许方(无形资产)→东道国被特许方(费用和遵循规则)③合同制造。指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向外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提供零部件及其组装,或者向国外企业提供详细的规格标准由其仿制,由企业自身保留营销责任的一种形式。【tips】本国企业(原料、零部件、标准、营销责任)→东道国企业(加工生产)④管理合同。指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合同,在合同规定期限内由企业负责对方全部的经营管理,借以进入目标市场国家。作为回报,企业根据合同,提取相应的管理费和相应比例的经营利润。【tips】本国企业(对方的管理工作)→东道国企业(管理费和一定的利润)3)投资进入模式投资进入模式是指企业在国际目标市场投资建立或扩充一个永久性企业,并对其经营管理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的市场进入模式。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①合资进入。指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②独资进入。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投资进入的最大特点是股权参与,因而得到了对目标国市场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大的管理控制权。但是,投资进入模式由于较多地动用公司自营,在目标国投入的深度和广度大,使得企业管理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小和风险较大。十一、企业稳定战略稳定战略是指受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资源的限制,企业基本保持目前的资源分配和经验业绩水平的战略。企业稳定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无变化战略采用此战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相当成功,并且企业内外环境没有重大变化;二是企业并不存在重大经营问题或隐患,没有必要调整战略。为保持企业现有市场地位、利润及企业平衡发展,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规划等基本保持不变。2.维持利润战略维持战略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利益,根本意图是渡过暂时性的难关,一般在经济形势不景气时采用,以维持已有的经营状况和效益。由于这是以牺牲企业未来发展来维持目前利润的战略,所以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企业长期发展。3.暂停战略企业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使效率下降,此时可采用暂停战略,修养生息,即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企业目标和发展速度,重新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管理整合,为今后更快发展打下基础。4.谨慎实施战略如果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某一重要因素变化趋势不明显,又难以预测,则要降低相应的战略方案的实施进度,根据情况的变化谨慎实施或调整战略规划和步骤。十二、企业紧缩战略企业紧缩战略是企业从目前的经营战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起点较大的一种战略。紧缩的原因是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资源条件、以及发展前景不能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为企业带来满意的收益,以致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缩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转向战略转向战略的情形:①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不能维持原有产销规模和市场规模,不得不将其缩小;②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压缩原有领域的投资,控制成本支出以改善现金流为其他业务领域提供资金的战略方案。③在企业财务状况下降时也有必要采取抽资转向战略。2.放弃战略在转向战略无效时,可以采用放弃战略。放弃战略是将企业的一个或几个部门转让、出卖或停止经营。这个部门可以是一个经营单位、一条生产线或者一个事业部。3.清算战略清算是指卖掉其资产或停止整个企业的运行而终止一个企业的存在。十三、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和类型1.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通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方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整个过程。包含以下内容:①决策要用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②决策要有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③决策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选择的基础上的。2.企业经营决策类型(1)按照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分类,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按照决策的重要性分类,分为总体层经营决策、业务层经营决策、职能层经营决策。(3)按照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4)按照决策目标的层次分类,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十四、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1)决策者。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2)决策目标。企业经营决策目标是指决策要达到的且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3)决策备选方案。企业有可能有多种方案供领导者选择,构成了决策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存在是决策的前提,也为决策者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是决策者展示个人价值观、经验、分析能力和判断技巧的平台。(4)决策条件。决策过程中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决策条件包括资源的供给和限制,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制约,特别是时间的选择。(5)决策结果。指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是决策系统的又一基本要素。这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十五、经营决策的流程决策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的决策流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目标阶段。确定目标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s(specific)是指目标应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M(measurable)是指目标要可量化,能够准确衡量;A(attainable)是指目标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具有可实现性;R(relevant)是指目标要与企业的其他目标相关,互相支撑T(time-bound)是指目标要有明确的完成截止期限。同时,决策目标要有具体、明确的责任人,不落实责任人,目标很难得以实现。(2)拟订方案阶段。确定目标后,要拟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决策方案,供择优选用。经营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方案以供评价和选择是决策的基础。拟订决策方案时要注意:①方案的可行性;②方案的完备性;③方案间的互斥性。(3)选定方案阶段。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是企业经营决策中最关键的一步。选择企业经营决策方案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方案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目标;②方案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③方案评价与选择的方法是否科学适用;④方案评价与选择流程是否规范。(4)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为了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保证方案的执行进度,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并保证计划具有一定弹性;②确定方案执行的责任人;③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信息的顺畅流转;④执行过程要具有监督和控制环节,及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5)评价阶段。方案执行完毕后,企业应按照决策目标以及实施计划的要求和标准,对方案的执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为下一次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十六、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科学的企业经营决策方法是人们对决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是具体解决决策问题的手段和工具。科学经营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1.定性决策法定性决策方法,也称主观决策法。这种方法是直接利用人们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有关资料对决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决策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定性决策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思维共振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特点是“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在到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不允许任何批评,并且把所有方案记录下来,留待稍后再做讨论和分析。(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被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1)应用该方法的步骤。①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②预测组织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结论;③几轮函询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抉择。2)应用该方法的关键。①选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②决定恰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至30人较好;③拟订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3)名义小组技术名义小组技术是指以一个小组的名义来进行集体决策,而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小组讨论,要求每个与会者把自己的观点贡献出来,其特点是“背靠背,独立思考”。(4)哥顿法哥顿法又称提喻法,该方法由美国学者哥顿发明,是一种由会议主持人指导进行集体讨论的定性决策法。1)哥顿法的步骤。①会议主持人把决策问题向会议成员做笼统的介绍;②由会议成员(专家成员)海阔天空的讨论解决方案;③当会议进行到适当时机时,决策者将决策的具体问题展示给会议成员,使会议成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④由决策者吸收讨论结果,进行,决策。2)哥顿法的特点。先抽象,后具体。3)哥顿法的优点。将问题抽象化,有利于减少束缚、产生创造性想法。4)哥顿法的难点在于主持者如何引导。2.定量决策法定量决策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根据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划分,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方注、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三类。(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决策,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模型就能给出特定的结果。这里主要介绍线性规划法和盈亏平衡点法。1)线性规划法。当资源限制或约束条件表现为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标函数表示线性函数时,可运用线性规划法进行决策。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2)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法又称为量本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是进行产量决策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变动)成本两部分,然后与总收益进行对比,以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或某一盈利水平的产量。可变成本与总收益为产量的函数。盈亏平衡点法有助于企业在决策时确定保本业务量。企业盈亏相抵时的业务量即为保本业务量。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能够得到补偿,为此,必须确定企业的保本业务量。(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随机型决策,指已知决策方案所需的条件,但每种方案的执行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后果,多种后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即存在着风险。主要有两种方法。1)期望损益决策法。期望损益决策法是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损益值,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评价方案。一个方案的期望损益值是该方案在各种可能状态下的损益值与其对应的概率的乘积之和。计算公式为:2)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法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的方法。以损益期望值为依据,比较不同方案的损益期望值,决定方案的取舍。比较适合分析复杂的问题。(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面临的市场状态难以确定而且各种市场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无法预测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通常遵循以下五种思考原则。1)乐观原则。乐观原则是指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期望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个各方案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期望损益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2)悲观原则。悲观原则是指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准(即假定每个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生),再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者为对应的方案。3)折中原则。决策者既不是完全的保守者,也不是极端的冒险者,而是在介于两个极端的某一位置寻找决策方案,即折中原则。用折中原则进行方案选择的步骤如下:①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给定最大值系数a(O<a<1),最小值的系数确定为1一a。a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乐观程度的度量。③用给定的a和各方案对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④取加权平均值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选方案。折中原则的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值=最大值×乐观系数α十最小值×(1-α)【tips】用折中原则选择方案的结果,取决于反映决策者风险偏好程度的乐观系数的确定。当a=0时,结果与悲观原则相同;当a=1时,结果与乐观原则相同。这样,悲观原则与乐观原则便成为折中原则的两个特例。4)后悔值原则。后悔值原则是用后悔值标准选择方案。后悔值指在某种状态下因选择某方案而未选取该状态下的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用后悔值原则选择方案的步骤如下:①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方法是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各个方案对应的损益值,从而得到的差就是对应的后悔值。后悔值公式如下:后悔值=某种市场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一该状态某方案对应的损益值②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③在已经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对应的方案为最小后悔值选择的方案。5)等概率原则。等概率原则是指无法确定某种市场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顺序时,可以假定每一市场状态具有相等的概率,并以此计算各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方案选择。假设各种方案产生的概率相同,通过比较每个方案的损益值的平均值来进行方案的选择。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选择平均利润最大的方案;在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下,选择平均成本最小的方案。其计算公式如下:(n为市场状态的种类)十七、商业模式分析(一)商业模式的概念与特点1.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是指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企业整合内外部生产要素、搭建业务体系、推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高效运行系统,该系统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的目标。商业模式表达了企业价值活动的核心逻辑,具体表现为价值发现、价值匹配、价值获取三个方面。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既包括企业外部的客户价值实现模式、商业合作模式、投融资模式,也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商业模式的类型复杂多样,经历了由传统商业模式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大数据时代的变迁迭代。2.成功商业模式的特点成功的商业模式通常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能够创造独特的价值。企业通过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价值贡献,从而获取持续盈利能力。(2)具有整合性和系统性。企业通过系统性的运营,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优化价值链,协同上下游关系,释放整体效能。(3)难以模仿。企业通过确立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建立一整套极难复制和迁移的商业运行系统。(4)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好的商业模式在政策、法律、科技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对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和有效防范。(5)可操作性强。企业立足于资源现状、成本结构和发展需求,通过脚踏实地的商业模式运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非空中楼阁式不切实际的空想。(二)商业模式的要素商业模式通常包括定位、资源与能力、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等要素。(1)定位。定位揭示了企业的战略方向、独特价值和目标客户,明确了企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客户的价值,是商业模式要素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第一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价值定位、客户定位、业务定位、产品定位等。(2)资源与能力。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包括金融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关系网络等;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营运能力、交易能力、创新能力等。(3)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是企业达成定位所需完成的业务环节和业务活动,包括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利益相关者关系、交易内容与方式、分销渠道等。业务系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4)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描述了企业获得收入、分配成本、赚取利润的方法和渠道,是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格局中实现企业利益的途径。(5)现金流结构。现金流结构是企业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现金流人和流出在时间序列上的表现形式。不同商业模式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收人结构和交易结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现金流结构。(6)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投资价值,是企业预期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的贴现值,是评判企业商业模式优劣的重要标准,由企业的成长空间、成长能力、成长效率和成长速度决定。(三)商业模式分析商业模式分析是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关系进行梳理、描述、整合的科学分析过程,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全面地看清企业商业运营的全貌,更好地进行商业模式布局、设计和优化。商业模式画布是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的有效工具,通过将商业模式涉及的要素绘制在一张简练、可视化的图纸上,帮助企业描述、评估和优化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具有完整性、一致性、简洁性的特点,概括了企业发现价值、匹配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过程,对企业运营商业模式所涵盖的要素进行了全面、系统、可视化的描述。商业模式画布共包括九个模块,如图所示。商业模式画布通过三个步骤对九个模块进行逐一分析:第一,价值分析。企业提出价值主张,细分客户群体,分析商业模式的渠道通路和客户关系。第二,第二,基础设施分析。企业衡量现有的核心资源与能力,设计或完善关键业务寻找重要伙伴。第三,盈利分析。剖析商业模式下企业的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确定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设计、调整和优化盈利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开放日活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