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行业地位为“万亿广汽”计划做了哪些创新布局?

11月10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拟与广州产投新能源专项母基金、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LP)按33.4%、33.3%、33.3%的比例认缴出资,发起设立广州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或基金),主要投向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电池、能源生态、车联网、智能驾驶、汽车芯片、智慧城市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项目,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广汽集团将通过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核心自主研发成果产业化,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培育公司自有的核心领军企业,围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能够赋能主业的产业链生态,挖掘零部件产业增量,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未来,广汽集团将凭借强有力的拓展及整合能力,保障自身上游环节稳定供应,以此更好地应对供应链各环节中不确定因素,助力新能源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扩大竞争优势。建链、补链、强链随着汽车“新四化”深入推进,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提高汽车产业链自主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行业共识。广汽集团持续建链、补链、强链,瞄准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精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集聚效应,补齐产业短板。特别是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窗口期”的战略机遇,在电池、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塑造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广汽埃安自研电池试制线开工此外,广汽集团还计划在能源及能源生态领域加大投入,建立“锂矿+基础锂电原料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生产+充换电+储能”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以降低产业链成本,实现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同时协同发展储能业务,提高广汽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实际上,2022年广汽集团已围绕着动力电池及原材料领域进行了诸多布局,不仅率先成为“买矿”的整车企业,并独立成立了动力电池公司。去年12月,广汽集团的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动工建设,首条6GWh产线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投产,并计划至2025年建成36GWh产线,总投资达109亿元,成为广州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广汽集团旗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今年底建成投产2023年10月30日,广汽旗下巨湾技研的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建成投产,这是全球首家面向先进的超快充(10-15分钟)乃至极快充(5-10分钟,XFC)电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专业工厂,具备领先的制造水平和技术能力。广汽集团此次通过参投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向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进行投资,打造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兼顾面向产业落地和前瞻技术赋能的供应链体系,同时支持传统领域面向未来转型升级,符合公司着力构建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加速和促进公司主业核心能力建设;同时还可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为公司及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链主”聚新能汽车工业是广东响当当的“当家”支柱产业。作为“链主”企业,广汽集团正以“链主”思维深入研究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芯片三大领域,沿着产业链深度布局重点细分领域。近年来,广汽集团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上实现大爆发,陆续发布AEP3.0纯电新能源车专属平台、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全新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等。2023年科技日,广汽集团再频现“黑科技”,发布了飞行汽车、氢电混合整车、全球首款氨发动机、N合一电驱系统及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等一系列自主研发成果,吸睛无数。据悉,埃安Hyper GT量产就率先搭载了魔方共创平台、星灵架构等最新科技。Hyper GT广汽集团紧紧踩住“新四化”的浪潮,走在了科技创新的前沿战线,不断加码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研发投入超过31亿元,累计投入超过420亿元,累计专利申请超1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6,000件。持续的研发投入,保障产品端电动化转型,助力广汽集团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具备“EV+ICV”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之一。此次,广汽集团与广州产投母基金、中银资产携手,在资本端、项目端进行深度布局、深化合作,不仅有助于广汽集团强化竞争实力,还将共同为广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今日互动你如何看待广汽沿着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精彩回顾股票代码:601238.SH 02238.H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汽集团行业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