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贷款不还会怎么样平台发这种短信是真的吗?

这两年,其实时不时会收到一些贷款推销的电话和短信。讲真的,自己之前干了多年的信贷工作,期间也会和一些机构有些许合作。所以,刚开始还很客气的说,谢谢不需要。心情好,也会打趣说是同业。但是今年开始,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趋势,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电话。其中的技术还不断迭代升级,开始穿插着高科技(机器人外呼),每天都在被混合双打。估计不少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遭遇吧?一、贷款“套路”背后的资源此类电话的话术基本都一样,自称某银行的客服或者客户经理,询问你是否有资金需求。当然,这种直白的问法,属于十分初级的话术。以我多年的被“骚扰”经验,还有比较“高级”的话术。比如上手会直接称呼你的姓+总,比如黄总、万总之类的。然后自称是之前联系过的银行客户经理,最近银行里有一些信贷优惠政策,问有没有兴趣了解下。一下子拉进关系,又能筛选客户的贷款意愿。其实这哥们,压根就不是银行的,之前也根本跟你没联系过。你们2人之前唯一的联系,应该就是他拿到了你的信息。A.名单你和被骚扰用户信息其实有个标准的称呼,叫做电销名单。电销名单背后,当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了。“低级”的名单可能就是一个手机号,但“高级”的名单可不简单。不仅可以包含你的名字,甚至性别、特征、来源等都有,有些还会有你的收入或历史贷款等信息。B.机器人外呼+群发营销短信人工外呼属于成本较高的一种,还有不少有“实力”的是采取广撒网钓鱼的方式。机器人外呼+群发营销短信等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如果客户有意向再安排电销人员直接跟进。但是,这玩意不是一般能干的,也是特别考验资源和“营销能力”的。我以今天收到的营销短信举个例子。1.短信签名(资源),直接冒充了“工商银行”等,要知道现在还能发这种的营销短信通道都是较贵的;2.短信内容(营销能力),仔细看内容是不是没看到“贷款”2字,但是能一眼就看懂是贷款?!单条营销短信的费用比普通验证码的费用))放到机器人外呼上来说,对应的外呼系统、外呼的固定号码等都是属于额外“花钱”的资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配置的(成本也不少)。当然,这些也只是“略贵”,但也不是说找不到。二、银行会不会“推销”贷款?有朋友会好奇,那银行会不会“推销”贷款呢?其实也会有,但是这个也是有阶段性的,且逻辑跟这种“骚扰模式”完全不同。简单科普下~国内银行最早1批大范围通过“电销”方式进行贷款营销应该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产品主要是无抵押信用贷款(现金)。模式上,银行进行大范围的线上、线下定向的广告投放,用户看到广告后,如有贷款需求的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银行会及时安排当地的信贷专员(电销或信贷专员)跟进,协助用户办理贷款。初始主要是外资银行在做,整体的产品和模式都是引入的香港、台湾的信用贷(薪资贷)。基本模式跑通后,不少国内银行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初始是城商行,比如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都开发了类似的产品..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平安系...先是银行放贷模式,然后结合了财险的履约险担保...再之后就是陆金所(网贷)...平安普惠(小贷)...真正把这套玩出花了。不过,银行的“推销”,尤其是电销模式跟其余平台会有本质区别。以当时外资银行的情况为例,早在十几年前,这种陌生电话(陌call)就是被严厉禁止的。使用行里的电话进行外呼(电销),必须有用户的明确授权。否则属于严重违规,一旦被查到,重则直接开除。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是银行内部会查,监管也会时不时进行抽检。当然,这个还有个小小的“例外”,就是信用卡的外呼电话。肯定有朋友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告诉你有一笔信贷额度可以随时取现,问你要不要。其中比较典型且做了好几年的,比如浦发、兴业、民生等信用卡中心,都有类似的产品也会有类似的操作。这种理论上,其实你在办卡的时候,已经给予了授权(允许电销你)。抛开信用卡的情况,理论上是不会有银行主动的推销贷款。换句话说,在你未在银行登记贷款需求的情况下,99.99%声称银行的贷款推销电话都是假的。三、产业的背后利益可能是原先的“贷款中介”的称呼比较“赤裸裸”,站用户角度上听,多少不像专业人士。现在这块也有了优化,对应的操作从“包装”变成了“助贷”,对应的人从“中介”变成了“助贷”。虽然,还干的是同样的事。如果你上B站去看下,还能找到不少助贷的“教学视频”。那为什么这个可以形成产业呢?本质还是中间的“利益”。这里要强调一点,绝大部分贷款(包含信用贷、抵押贷)的佣金奖励都不高(部分银行、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除外)。所以,所谓“助贷”的主要收入在于“中介费用”、“服务费用”等。少的大概1-3%个点,多的甚至10%-30%都有的。带着客户几个银行兜一圈,贷了100万出来,结果客户到手就只有70、80万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过,以上这种还算是“良心”的。更狠的还有些,会诱导客户签署一些代扣协议,甚至直接欺骗客户贷款信息。一是欺骗客户该笔资金是银行提前扣划的“贷款利息差”;二是向客户谎称扣走资金为“还款履约保证金”,欺骗客户正常还款几期后将予以退还;三是向客户谎称为预收取本笔的利息,欺骗客户仅需还款几个月后,即可不用归还这笔贷款。《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福建银保监局再狠一点,伪装银行人员直接利用客户信息办理各种线上贷款。贷款下放后,删除所有贷款资料,慌造低息贷款,收取费用。更有甚至,谎称银行有强硬关系。直接帮客户伪造材料,贷款过程中偷偷替换,向银行骗取贷款。直接让用户承担“骗贷”风险。如银行成功下款,则索要巨额中介费用。往往这个操作,一单赚个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可以“吃”好几个月。以上海为例,此类贷款中介这两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抓了不少,但屡禁不止。不少都采用了2地合作的方式。电销中心建在异地(买了名单后,异地外呼),有意向后本地的“助贷人员”跟进。甚至也有电销打出意向贷款客户后,基于客户资质再2次转卖或分发后按“助贷收益”收取费用的情况。行行有“人才”,佩服。四、闲聊几句10月10日,身为6大行之1的邮储,率先发布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经营质效的公告》的公告。披露了自己2022年前3季度的贷款规模增长。随后,10月16日的时候,剩余的5大行也集体发布了公告。披露了相关的信贷数据,也都较同期又不小的增长。其实,上次6大行组团的新闻就发生在不久前的9月份。但当时的内容是集体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银行多少是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心态。你说是不是?
假的,这个就是催收发来吓唬你的,带有退订字样的短信,都可以忽略,如果真的起诉,不会有短信通知,直接一封律师函寄给你,然后让你在规定的时间协商还款,接着才是起诉,所以对这个可以完全无视。但微粒贷的逾期影响很大,首先是综合大数据,可以用第三方平台查询,例如微信中的喵喵数据等等,以免有身份证风险名单、小贷风险名单、贷款黑名单等问题而不自知。同时还有征信,微粒贷是上征信的产品,那逾期后会产生污点,一旦征信和大数据都受损,想要贷款就难了。最重要的是,长时间逾期不还,微粒贷真的可能会起诉你,所以还是尽量协商,实在不行,每个月多少还一点,起码避免被起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贷公司贷款不还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