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有多少? 揭秘不同公司的年终奖发放标准方案规则

上班刚报到,不少人领到了开门红包,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刚过,这就来了个彩头,蛮好。不过,还有很多人的年终奖都还没发。我们今天来看下年终奖金,你今年年终奖发了多少钱?刚刚我在公众号里,做了个年终奖小调查,结果如下,让你“知彼知己”。超过70%的人,年终奖低于1万,或者没有。我在一家大型外企上班多年,我们是有年终奖的,只在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公司打招呼,请员工理解下,因此2008年的年终奖计划取消了。此后,2009-2012年,年终奖是在当年12月28号发放,3个月工资。记得2013时,年终奖还是≈3个月工资,但从元旦前变成了春节前一周发放,实际上就是比往年延后了1个月。2014,年终奖放到春节后的2月28日发放,3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也减少成相当于2个月工资了。2015,推迟到3月28日发年终奖,相当于1个月工资。2016的年终奖,公司安排在2017的4月28号发放,半个月工资。2017年的年终奖,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日期,我估计是在今年2018的5月28号发,金额已经知道了,大致等值于一部“小车”,见下图。这不是普通的小车,非常小,估计价值十几二十块。什么都好,携带也方便,就是拍照麻烦!不过,也没必要揶揄自己待了这么久的公司,公司还是有良心的,我听说很多人就没拿过年终奖。我们算好的了,年终奖之外,每月工资也是当月28号发放,除了国企,其他公司大多是第二个月的15号前后才发上月工资。并且,我们年会的时候,所有没有摸到大奖的员工,每人还有一个500块的阳光普照红包。这500块的红包,好歹也算一个不小的年终奖,是现金啊!此外,我待的是美国独资企业的亚太总部,有个13薪是照发的,这13薪顾名思义,就是第十三个月的薪水,是跟12月份的工资一起发放的。所以,用通俗的国内的讲法,我们还是有年终奖的,至少一个月工资+500块。不少了。关于这个“13薪”,一般只有欧美独资企业才有,欧美企业的Offer和劳动合同里面,大多是写清楚了的。一年可以领到13个月的工资,这是公司保证的固定工资,叫做Guaranteed Salary,与此相对应的,外国人在中国会设置一个类似年终奖的Variable Salary,顾名思义,可变动工资,也就是不保证会有的收入。所以,人家不发也行,何况发了这么多年。别小看这13薪,国内企业大多数是没有这条款的,当然,现在也在慢慢学习外国,在增加13薪福利机制。比如,国内的A股上市公司,针对普通职员,就很多开始发放这13薪。你知道的,外国的东西不会全部学习,这13薪首先他们不会写入劳动合同。同时,他们会让你感觉到进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跟外企一样,也有13薪了。实际上,外企的这第13个月薪水之外,还有年终奖,但这些国内上市公司知道你不懂,懂了也无法计较,所以会误导你,让你认为13薪就是年终奖。上市公司和国企类似,在底层员工中,将13薪当做年终奖发给员工;对于管理层,则年终奖更高一点,因为基数高了,并且所发放的可能就是月工资的好几倍;但整体来说,他们是在学习西方的奖金机制,以月工资的倍数来发放年终奖。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年终奖,十万几十万百万现金的,首先是私企老板为了避税,且大多是媒体混淆你试听的夸张说法。实际上,这种高额的年终奖,一半以上是充分竞争行业(保险、直销、房产、微商、日用终端消费品)销售员的提成,老板一直不发,憋到过年一下子发而已。你所看到的,貌似很多,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也是碰到运气的销售人员才有,老板还不一定能发全。高额年终奖的另外一部分受众,则是当下的民企高管、过去垄断国企(银行、烟草、白酒)行业的公司员工。这个社会是平的,实际上,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是没有年终奖的,有13薪的都算好的。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呢?你的亲戚中,没三人有一个没年终奖。再比如台资企业,台企大多就12个月工资,你月薪9000,会得到大致4500元的年终奖,这不如13薪。港资企业,一大半还不如台企,甚至一半港企在大陆就12个月薪水,年终奖就是过年前或者春节报道第一天小几百块的红包。日资韩资企业,年终奖约等于一个月工资,跟13薪差不多。欧美独资企业则在13薪之外,会有1-4个月的年终奖。也有小气的,比如我面试过一家叫做奥的斯的电梯公司,也号称行业领先企业了,但HR和部门领导都当面跟我说过:“我们公司没有年终奖,只有13薪。”不过这公司也有其他福利,比方你在职报考MBA,公司可以给你报销学费。少部分欧美企业,以中小外企为主,会指明,每年会有过去12月工资总额的15-25%拿出来,作为年终奖发放。这也是换汤不换药,13薪+2个月奖金,就是全年工资的1/4,等于25%了。某家公司给你年收入的20%作为年终奖,你别当做多高。接着就到了国内民企:民企大一点的,年终奖接近1个月工资;小一点的,半个月工资;再小,那种私企、家族小企业、小店铺的员工,包括我们看到的从业人员最多的服务员、收营员、技师、厨师、工厂作业员等等,他们大多没有年终奖。一定要说有的话,可能年后准时报到的100块红包,这个算不?实际上,还有一些比较“小气”的民企,没年终奖,给员工发放实物奖金,比如电饭锅、洗发水等等,还有小伙子分到卫生巾的情况。这里,一些央企,中央三声五令削减成本降低福利,所以他们通过水果、肥皂、洗衣粉以及各种劳保用品的形式,来给员工增加一点年终奖。当然,也有特例。曾经,前几年的汽车行业合资公司,准确来说就是2010-2015年,动不动说一年19薪,后来一汽大众说自己25薪,接着上海通用汽车说自己28薪的,后来还有35薪的,你别听他们吹牛。合资公司利用自身对国内行情了解、外国股东又不能完全掌控的漏洞,在高利润年份给员工多发一点奖金而已,政策制定者趁此自己也可以多拿点。不过,世界是平的,2018年,你再去看看他那35薪,还有几个人有?再看下35薪后面这个“薪”是按照什么计算的。外企不懂国内规则,某个工程师月薪1万,就真的老实按照1万来全额扣税、交五险一金、发奖金。合资企业,则月薪一万给你制定个3800元的“基本工资”,年终奖给你八倍工资,够不?也才2万出头。这些员工也有被忽悠的成分,但他们是受益者,也就罢了,其他看了新闻媒体炒作的,就真当做别人一年都二十几个月三十几个月工资,自己回去抱怨运气不好。你这是被忽悠了,这还不是那种幸存者偏差,而是忽悠。曾经有那么二十来年,我们的社会就流行忽悠。这是一种丑恶的文化,忽悠成为主流,就会忽悠更多的人投机取巧、找捷径、梦想不劳而获。为何别人的年终奖都比你多?那是你被忽悠了;另外,你欲求不满;并且,你懒惰,你期待一劳永逸,你还美其名曰“选择大于努力”“选择智慧”。当然,确实有人投机取巧靠关系等成功的,这就更加鼓励了这种忽悠文化。算了,本文主题不是这个,不展开了,否则文章得被下架。当下,也有年终奖很高的特例,那就是吸引了足够风投的创业公司,对未来充满期待,且大量现金在手,钱不是自己的,你说能不多发奖金不?不过,以上这俩特例,都不会长久。你如今还听说哪家发35薪的合资企业不?没了。过几年你再看发高额年终奖的这家创业公司还在不?倒了,新的创业公司开始发了,之前那家不是倒闭就是恢复正常年终奖了。所以,最终中国无论大企业小企业,都会正规化,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规则的年终奖金,根据欧美五百强的那种按照月薪倍数来发放年终奖。这才是标准化道路,行业和企业的好坏也在其中体现:两者都好,则工资高,倍数高;都差,则工资少,年终奖的倍数接近于0。世界是平的,面对年终奖时,大家心态也要放平。最后,祝大家2019年都有年终奖。(任何职业问题,可关注职场蛙公众号hoppings学习共性技巧,或者私人咨询加微幽哥youge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终奖发放标准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