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到底怎么了?

楼主,有失偏颇了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太难首先,是银行的体量太过于庞大了。在诸位的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大量与银行相关的事物,银行的业务即是与每个人的资金发生往来。举个栗子,一家卖烧饼的,每天服务的客户大概在300-400左右(卖出烧饼)。其中有收到假币的,有找钱的,有微信支付没到账的,有重复支付的,有烧饼辣椒放多的,这样的问题每天的经营中都会发生。你把300-400笔业务的基数放大到300-400万笔每天,产生的问题可想而知。其次,银行已然是社会各界服务行业中最好的标准了。因为银行经营的本质之一是信誉。所以银行的服务守则,操作规则,内控,对人员的培训,天然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眉笔业务都是清楚的,没有问题的。最大的效率是能把问题消除90-95%,而非完全消除。这也是基于一个银行成熟,稳健运行多年后,基本能达到的最大的服务效率了。再然后,银行的电子化并非一撮而就。在95年甚至更早,大量的工作依然是以记账为主的,而很多的账簿保存的时间不过20-30年左右(极限)。很难事项,一笔30年前的业务,需要多少代银行人的记录,之间经过太长的时间,是否对实际情况有大量的变化,又如何解决。传递到后一个业务人员,是否又能清楚原委,其实都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在之后的信息化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时人力记账的方式转化至电子信息。最简单的,录信息的人在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时,是否有缺漏,错误,又是如何修改错误的,这些也是无法完全清楚的。即使信息化完成后,服务器的存贮能力,每次系统的更新,经办人员的录入,大量错误数据的消化,都不是能100%准确的。最后,基于太大的业务基数,极大的业务数据量,过长的业务历史,导致的错误和负面报道是非常正常的。即使这样,我也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银行能完成服务工作并准确解决的问题依然在95%以上。而100%无问题,是不可能的。关于银行的霸王条款和处罚银行有大量的霸王条款,正确。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驱动企业发展的必然前提是,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行为优先保证自身利益为先导。赔本的买卖没人干啊。而没有修正的原因是,需要付出的成本不够高,因此无需对此问题进行修正。打个比方,银行要求现金离柜,概不负责。如果银行钱给你多了,底下的经办人员会向你追回,因为这是利益。而你钱给银行多了,银行入账后,要求银行退回,这是不一定行的。但这个问题是根据利益而言的,你多给银行100元,不退,你多划入银行100万呢,银行是必然退给你的。因为100元的成本,和100万元导致的信誉损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成本概念。前者仅仅是100元,你大可不必为100元向银行起诉,而100万元,你起诉银行,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不要以道德的标准去衡量一门生意,那没有用;生意永远是以利益为驱动的。关于处罚其实你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要求进行银监会的干预,对银行进行处罚。如果合理合规,银监会是完全支持你的,不过大多数人因为成本和利益不对等,不会去做而已。想象需要去跑几次的时间,一般人就不会这么选择了。而收益比较大的,则必然会坚持到底。而对银行一旦形成处罚,新闻往往是不会报道的,金额小的,对于新闻本身而言没有传播和经济价值。而金额太大的,往往银行会与新闻机构协商,希望不予报道,因为信誉无法受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商银行和农业银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