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水牛水牛的价格市场价多少钱一斤 了解水牛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


2021年,随着全国育肥牛产能逐渐恢复,活牛市场行情理性回落,犊牛、架子牛市场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价差大幅下降,而养殖环节经济效益受多重因素影响,普遍较上一年有所下滑;牛肉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价格再度刷新历史高位;进口牛肉继续发挥市场补给作用,进口数量与价格进一步增长;国家牛业相关利好政策频出,带动全国肉牛以及牦牛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然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降本增效”依然是肉牛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关键课题。
2.1 存栏量
图1 2010-2020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20年我国肉牛存栏量7685.1万头,较2019年增加687.1万头(见图 1 ),同比增长9.8% ,比2010年增长14.0%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表1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名次略有变化,增幅最大的三个省(区)分别是新疆(87.2万头)、湖南(94.5万头)、青海(159.3万头)。
2.2 出栏量
图2 2010-2020年末全国肉牛出栏总数变化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20年我国肉牛出栏量4565.5万头,较2019年增加31.6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0.7%,比2010年增长5.7%。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表 2数据显示, 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名次略有变化,其中有四个省(区)呈现负增长,分别是河北 (-13.9万头 ) 、山东( -70.2万头)、新疆(-4.6万头)、河南(-17.5万头)。
2.3 牛肉产量
图3 2010-2020年末全国牛肉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2020年我国牛肉产量672.4万吨,较2019年增加5.4万吨(见图3),同比增长0.8%,比2010年增长27.1%。
数据来源: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10-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表3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牛肉产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名次略有变化,其中有四个省(区)出现负增长,分别是山东(-13.6万吨)、河北(-1.6万吨)、新疆(-0.5万吨)、吉林(-3.2万吨)。
2.4进出口量
图4 2012-2021牛肉进口量年度走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图5 2021年牛肉进口国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2021年,我国牛肉进口233.29万吨,同比增加10%;平均到岸价格5354美元/吨,同比上涨11%;我国进口的牛肉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乌拉圭及新西兰,其中从巴西进口85.85万吨,占比37%;从阿根廷进口46.52万吨,占比20%;从乌拉圭进口35.52万吨,占比15%;从新西兰进口20.18万吨,占比9%;从澳大利亚进口16.28万吨,占比7%,其余从美国、加拿大及智利进口。
2.5 人均牛肉消费量
图6 2011-2020年我国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变化情况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 年的牛肉产量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牛肉总产量+牛肉进口量-牛肉出口量)÷总人口数量
2020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 6.27kg,同比增长 5.6%,比2011年增加38.4%。
3.1 全国育肥牛产能逐渐恢复,育肥牛市场价格上涨乏力
自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活牛运输及交易逐渐恢复正常,广大肉牛育肥饲养从业群体的补栏积极性较高,为全国育肥牛产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2021年全国育肥牛出栏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产能得以恢复,从而导致育肥牛价格出现整体回落,甚至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市场特征。
据统计,2020年育肥牛均价为34.04元/kg,2021年育肥牛均价为35.54元/kg,虽然从育肥牛的“年度均价”来看,2021年依然要比2020年高出4.41%,但是育肥牛价格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回落,即便是第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都没能改变育肥牛行情弱势下行的局面,2021年12月份育肥牛均价已经跌至34.93元/kg,与2020年下半年最高点时期的37.2元/kg相比,下跌了2.27元/kg(跌幅超过6%)。
图7 2017-2021年全国育肥牛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调研
图8 2021年全国育肥牛与活猪月度平均价格对比(元/kg)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调研
3.2 商品牛源市场价格“触顶回落”,犊牛、架子牛市场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倒挂现象有所缓解
表4 2021与2020年全国架子牛、公犊牛平均价格对比(单位:元/kg)
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末,体重在300~500kg之间的成年架子牛主流价格区间在44~52元/kg,体重200kg左右的商品公犊牛主流价格区间在56~66元/kg,优质母犊牛的主流价格区间在70~80元/kg,犊牛、架子牛市场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价差高达5000~6000元/头,商品牛源市场价格达到历史性的峰值。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良好经济效益的拉动下,能繁母牛养殖从业群体的养殖积极性显著提升,扩群、扩产意愿十分强烈,牛源产能得到有效恢复,犊牛与架子牛的储备量开始上升,全国商品牛源储备愈发充足;而随着2021年全国育肥牛产能逐渐恢复,育肥牛市场价格上涨乏力,传导至商品牛源环节市场价格出现了相较于育肥牛环节更为显著的下跌幅度,成年架子牛主流价格区间回落至30~40元/kg,公犊牛主流价格区间回落至36~46元/kg,繁育母牛的价格因牛源品质与体重的不同,主流降价区间在3000~8000元/头不等。
犊牛、架子牛的市场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现象也因此得到缓解,品质相对优良的商品牛源与育肥牛出栏价格之间的倒挂价差约为1500~2000元 /头,与2020年度相比已经出现明显回落,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的风险系数明显下降。
3.3 国内牛肉市场价格再度刷新历史高位,牛肉进口继续发挥市场补给作用
2021年全国牛肉价格依然坚挺,牛肉市场价格并未因活牛价格的回落而下跌,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牛肉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是牛肉销售商趁消费旺季的到来陆续上调了牛肉的销售价格,出现了“肉涨牛跌”的现象。而相对于牛肉而言,2021年全国猪肉价格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被明显拉开,最高差价出现在10月,牛肉批发价格比猪肉高出 57.18元/kg 。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牛肉的消费需求,牛肉进口继续发挥市场补给作用,2021年进口总量较2020年进一步增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牛肉与活牛的非法走私受到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致使正关进口比重有所扩大,从而带动进口牛肉价格也随之上涨。
图9 2015-2021年全国去骨牛肉批发价格(元/kg)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图10 2021年全国牛肉与猪肉批发价格对比(元/kg)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3.4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3.4.1 肉牛育肥饲养环节
因2020年度补栏的牛源主流倒挂价差达到历史最高的5000~6000元/头,牛源采购成本达到历史峰值;另外由于2021年国内部分地区遭逢极端天气,暴雨、暴雪、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草料价格上涨,及育肥牛出栏价格的“触顶回落”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2021年度育肥牛饲养效益不理想,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度肉牛育肥饲养环节平均效益要比2020年度低3000~3500元/头,从肉牛育肥饲养环节来看,在2021年育肥牛出栏之后选择弃养的比例高达20%~25%!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调研
注:1.育肥平均年度投资回报率=平均净利润/(架子牛头均购买价格+头均饲养总成本)/育肥周期×365 d×100%。
2.饲养总成本中包含精饲料、粗饲料、兽药、人工、水、电、机械维修、以及死亡率分摊等综合分摊费用。
3.4.2 繁育母牛养殖环节
受育肥牛行情“触顶回落”的影响,传导市场对犊牛与架子牛的采购热情下降,随着犊牛与架子牛价格的回落,繁育母牛养殖效益随之下降,草原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带个体养殖户的盈利状况回落至2019年度的水平——其养殖利润相对“全年舍饲养殖模式”而言依然可观,但是由于“草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牛源价格的下跌”对于繁育母牛全年舍饲养殖群体的效益影响较大,部分大型规模化繁育母牛全年舍饲养殖场几乎已经处于保本困难的状态。
数据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调研
3.5 牦牛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协会调研结果显示, 2021年青、藏、甘等地区牦牛的主流出栏价格区间在 30~ 34.5 元 /kg ,比 2018年上涨 7.5~10元 /kg 。青、川、甘等地区牦牛肉市场主流价格区间为 72~ 80元 /kg ,比 2018年约上涨18元/kg 。近年来,在青、藏等牦牛主产区“牧繁农育”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牦牛舍饲养殖比重逐步扩大并逐渐与全国育肥牛及牛肉市场接轨。
特别是当下直播电商等新型销售业态的兴起,让高原牦牛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消费者,有效提升了牦牛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促使牦牛相关产品消费特征由传统区域性消费 ( 青、藏、甘 ) 占据绝对主导进而转型为全国性的常态化消费。据统计, 2021 年非牦牛产区的牦牛肉消费量约达全国牦牛肉消费总量的 50%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6 国内政策利好带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列出了“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扩大基础母牛产能、增加优质饲草供给、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逐步完善屠宰加工流通体系、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挖掘南方省区牛肉增产潜力、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等 12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到 2025年,全国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 左右;牛肉产量稳定在 680 万吨左右;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 30% ”的行动目标。
2021年 9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到 2025年,全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到 1000 万头,其中存栏600万头、出栏 4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2400万吨,占秸秆总量的60%;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98%”等主要目标。
2021年 12月 14日,农业农村部颁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将肉牛肉羊列入四个千亿级的重点产业项目内。
从 2021年中央到地方对于肉牛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意见中不难看出,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着力推进肉牛生产高质高效,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3.7 肉牛种业振兴稳步推进
为贯彻落实《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宣传和推介优秀种公牛,促进和推动牛群遗传改良,定期公布种公牛遗传评估结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与全国畜牧总站发布了《2021年中国肉用及乳肉兼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公布了2021年全国32个种公牛站的28个肉用或乳肉兼用品种、2735头种公牛遗传评估结果, 77头西门塔尔种公牛后裔测定结果以及613头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基因组评估结果。评估工作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肉牛遗传评估数据库中近5万牛只的生长发育记录,包括后裔测定的1081头西门塔尔牛生长记录、与我国肉牛群体有亲缘关系的5880头澳大利亚西门塔尔牛生长记录,使肉牛遗传评估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4.1 育肥牛产能自主调节能力提升,持续挑战市场行情传统变化规律
由于 2021年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致使广大育肥牛饲养经营者补栏意愿减弱,育肥牛出栏后的补栏率下降,2022年育肥牛产能将因此出现阶段性下滑,预计进入下半年育肥牛价格将因供应数量的减少与需求量的增加而呈现小幅度的阶段性恢复上涨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国内肉牛市场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根据资本逐利性的特征,投资肉牛养殖环节的群体效应增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育肥牛产能的自主调节能力,因此2022年下半年后段,育肥牛价格涨势或将随着产能的加速恢复再次受到抑制。
4.2 商品牛源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走势趋于平稳
受 2021年肉牛育肥饲养环节补栏率下降的影响,“犊牛、架子牛及繁育母牛”等商品牛源流动性减弱并出现阶段性的数量蓄积,预计2022年商品牛源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走势趋于平稳;但由于近年来国内育肥牛产能周期性波动有所增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国商品牛源依然将会整体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4.3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阶段性回暖,总体上升空间有限
由于全国育肥牛产能下滑导致阶段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22年国内育肥牛行情将于下半年开始出现阶段性回暖,价格上涨将会带动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但受国内饲料价格大幅攀升且育肥牛出栏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的经济效益上升空间依然有限,而鉴于全国商品牛源市场行情趋稳,预计 2022年繁育母牛养殖环节总体经济效益较 2021年不会有显著变化。
4.4 智能化养牛渐成行业趋势,“数智牛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智慧牛业”渐成趋势,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数字赋能农业农村,要推动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牧业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肉牛产业在全产业链环节的信息数据量大,依靠传统的“眼观手抄”方式对于数据获取困难,数据的可利用率低,对生产管理的指导推动作用有限;借助数智产业对牛只的饲喂、环控、穿戴、监测、视觉识别、声音识别、产品追溯等多场景应用,能够及时掌握生产数据,对赋能牛业发展,促进牛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5 优质畜产品数字认证,助推牛肉品牌建设
基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从养殖、加工、渠道到消费的互联、互通、互信数字化认证认可共识机制,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企业和高校等成员单位共同建立“优质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预计将于2022年在全国部分试点企业实现项目首次认证。平台对源头生产端、屠宰加工端、检测检验机构和线上线下销售端等逐步实现动物健康养殖、添加物有效管控、食品安全监督、产品真实溯源等目标;实现基于全产业链多维数据的信任背书和价值传递,提升安全优质牛肉的品牌价值。通过系统化建设,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有序、企业发展、消费保障的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生态,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降低渠道端风险,实现生产端的品牌溢价,助推肉牛品牌的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肉牛产业正历经高速变革期,在社会各界聚焦行业向好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洗牌也愈演愈烈,对于从业者专业性的要求显著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与生存问题现实而残酷;近年来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向着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斜,政策项目虽然可以“因势利导”发挥助推带动作用,但最终扮演决定性角色的还是生产与经营者自身,肉牛养殖具有典型涉农行业特征,特别是规模化养殖,投资大、周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与自然条件约束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均是企业在现阶段无法绕开的重要关卡,因此我们依然要强调和提倡肉牛企业成长中的“务实精神”,扎实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化与精细化,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向细节求效益,避免非必要的资源损耗浪费,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毕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健康与可持续。
通辽是“中国黄牛之乡”,经过近70年发展,全市肉牛存栏达到338万头,居全国地市级首位,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核心区,被中国畜牧业学会养牛学分会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
肉牛产业基本情况
1.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情况。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通过常规育种、基因育种等技术手段,中国西门塔尔牛和科尔沁肉牛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建有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公牛存栏170头,年生产冻精300万支以上;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基因选择指数和肉牛选择指数育种值评估结果,全国前100名种公牛通辽分别占45头和17头,优秀肉牛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全市现有科尔沁肉牛核心群110头、普通群存栏近90万头,2025年科尔沁肉牛核心群预计达到500头,扩繁群达到500头,普通群达到150万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肉用型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填补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空白。建成了市旗镇村四级肉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现有肉牛良种繁育推广机构141个、技术推广人员3905人、黄牛冷配站点3426个,年冷配母牛122.6万头以上,改良比例达到95%以上。
2.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坚持“种青贮、养黄牛”发展思路,以种促养、种养结合,2021年全市青贮种植面积490万亩,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80%以上的玉米秸秆通过养牛过腹转化,全市饲草储备总量达到500亿斤以上。经多年实践,形成了“种植1亩青贮玉米,转化2亩玉米秸秆,饲养1头基础母牛,年收入5000~10000元”的养殖模式,肉牛产业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3.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情况。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大力扶持肉牛养殖专业镇村、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全市饲养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达到51个,超千头嘎查村达到470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741个;肉牛规模养殖场(户)达到2038家,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场3个、千头以上规模场37个、百头以上规模场480个。大力推广肉牛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并推广《科尔沁肉牛品种要求》等28项地方标准和科尔沁肉牛“蒙”字标标准,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牛存栏达到280万头,肉牛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推广覆盖面达到70%以上。
4.屠宰加工体系建设情况。现有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8家,年屠宰能力达到120万头,形成了冷鲜肉生产、调理肉和发酵肉加工、熟食品生产、屠宰副产品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屠宰肉牛7.29万头。立足优势资源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牛肉干研发和生产,以罕山、草原旭日、广发草原等企业为主,年加工牛肉干2.5万吨,产值达45亿元。
5.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情况。建成科左中旗成峰、开鲁县雨田、科左后旗伊胡塔等7个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其中成峰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突破100万头,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同时,推动电子交易、直播平台交易等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交易流通辐射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构建了卖全国的发展格局。
6.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着力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市有基层畜牧兽医站108个,村级防疫、兽医人员3000人以上,重大及重点动物疫病疫苗集中免疫做到应免尽免,防疫密度实现100%。加强肉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测管理,牛肉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7.品牌体系建设情况。通辽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核心区,被中国畜牧业学会养牛学分会命名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我市大力推进“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科尔沁牛”已注册地理标识,“科尔沁肥牛”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识注册,“科尔沁”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21年“科尔沁牛”品牌价值达到258.1亿元,居内蒙古畜产品品牌价值榜榜首,从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排名50名之后上升到今年的第20位,“科尔沁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8.要素支撑体系建设情况。出台《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金融支持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加强财政扶持、整合项目资金、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基金、强化金融支持等措施扶持牛产业做大做强。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肉牛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争取国家肉牛产业集群项目,连续扶持三年,每年不低于6000万元;连续3年开展政策性肉牛保险试点工作,2021年参保67.43万头,总保费为2.77亿元,国家、自治区、市本级、旗县4级财政资金补贴合计2.21亿元,有效降低了肉牛养殖风险;金融支持牛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金融机构推出肉牛产业信贷产品近50个,2021年末全市肉牛产业信贷余额160亿元。
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屠宰加工少是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2021年全市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累计屠宰肉牛7.29万头,屠宰产能利用率仅6.1%,企业产能不能有效释放。
二是深度育肥规模小是肉牛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西门塔尔牛育肥分为短期育肥、深度育肥,到1600斤左右时,肉质最好,产肉率最高,即可结束育肥进行屠宰。2021年,我市出栏的112万头肉牛中,能够直接进行屠宰的深度育肥牛仅30万头,部分育肥牛外流,就地屠宰率低。
三是规模化经营水平低是实现肉牛产业现代化的短板。据农牧部门统计,我市目前有养牛户14.45万户,其中养殖规模10头以下5.58万户、占38.6%,小规模分散饲养导致占用场地、人力、物力多,经营效益不高。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坚持紧紧抓住肉牛8大体系建设不松动,突出抓好以下4个关键环节不动摇。
一是抓好源建设。全国前100名优质种公牛,我市力争占30头以上,年产优质冻精300万只以上,满足130万头基础母牛冷配改良。
二是抓饲草料保障。坚定“种青贮、养黄牛”的思路,扩大青贮玉米面积,动员养牛户大规模黄贮,解决雪灾饲草短缺问题。
三是抓疫病防治。督促解决旗县挤占挪用防疫经费问题,确保防疫密度到位,坚决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四是抓肉牛屠宰加工。我们已经促成华凌与余粮合作,牵头组织余粮畜业与科尔沁牛业的破产重组工作。近期到山东阳信和辽宁辽中与当地屠宰和育肥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明年我们将全力抓肉牛屠宰及育肥等方面招商引资,破解育肥和加工端短板。
牛票是内蒙古牛票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核心项目。牛票项目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吴云波书记牵头,以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为首批试点,充分运用产业供应链管理理论,以牛票作为项目运行载体,打破产业界限、区域界限、企业界限,对肉牛供应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全面规划,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肉牛产业供应链各节点、产业协会和战略联盟之间的伙伴关系,设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整个产业供应链运作效率和效益,满足客户价值并实现供应链成本最小化。
图:牛票·牛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牛票项目力求达到以下目的:
(一)满足牛肉产品消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即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定制服务。
(二)将肉牛繁育、屠宰、加工、存储、运输、销售、附加值服务等肉牛产业供应链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业务流程承接,打通供销通道,使各方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实现供应链所有链主共创价值,追求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最大化。肉牛产业供应链链主除了通辽市的养殖户、合作社、企业以外,还分布于其他各线城市,政府管制程度、市场竞争程度各有不同,能够长远走到一起,必须以利益相连接,以便共享资源、共降成本,共抵风险,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
(三)通过组合手段及科技金融创新方式,打造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和授信机制,倒装金融机构,解决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和结算问题,使活牛成为可确权资产、资产资本化。
目前牛票项目已形成以总部(通辽)内蒙古牛票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通辽牛票科技有限公司)为管理和统筹核心,内蒙古玛拉沁艾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合作社)示范基地,内蒙古牛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科技技术支持,内蒙古牛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市场与销售主营,首牛(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跨域产业发展资源开拓、村城联动的多维立体的组织结构体系。
作为扎根在中国“黄牛之乡”通辽的“土生土长”的牛票项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供应链管理方式助力通辽地方政府对产业加强管理,规范肉牛市场经营,带动整个肉牛产业发展,在通辽市十四五发展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时期具备着代表示范性的带头作用。体现在:
(1)肉牛产业 “保险+期货”实业养殖供应链+金融践行探索
肉牛产业稳产保供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牛票探索和已正在践行落地肉牛产业链“保险+期货”模式,联合肉牛养殖户、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公司等多方力量,以期货市场价格(非现货市场价格)作为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更加精准反映未来市场预期,提高保险设计的精准度,有效保障肉牛养殖者收入稳定;同时,引入同在期货市场有相应产品的草料、饲料价格,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牛肉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降低养殖风险,该模式填补了合理分散价格风险的空白,是对我国传统畜牧业保险的必要补充和有益探索。
图:肉牛保险综合服务系统(简称:牛票数保平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图:我在玛拉沁艾力有头牛云养牛系统(简称:我在玛拉沁艾力有头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建立可溯不可篡改牛只识别系统,为牛只个体建立身份证ID数字档案
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赖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畜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突破畜禽养殖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环境保护、畜禽健康养殖、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及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畜牧系统是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而基于国产自主研发的核心芯片将为智慧畜牧系统提供底层技术和安全保障。
图:牛票牛产业数据管理平台(简称:牛票小程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图:牛只识别系统(简称:牛ID)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个体身份标识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是实现行为监测、精准饲喂及疫病防控、食品溯源的前提,是实现畜禽智能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准确高效地监测肉牛行为,有利于分析其生理、健康等状况,是实现自动化健康养殖和肉品溯源的基,也是为生物个体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生命状态的跟踪打下了基础底层。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牛肉产业环境进行有效监管,是智慧畜牧的首要要求。基于芯片、AI、物联网(卫星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在已有数据分析模型基础上,建立疾病预警、科学饲喂与产量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打造“云+端”的立体智慧畜牧云平台,打通养殖管理、精准饲喂、疫情预测诊断、生物资产管理、代系管理、产品溯源全产业链信息流,推动多源数据有效融合利用,助力畜牧产业升级发展。
(3)发展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培养“新农人”助农兴产
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经济与销售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尤为凸显在直播电商的飞速兴起和发展。“农民有体面,小康才能全面”发展‘村播’产业已逐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有力抓手。让农(牧)民成为专业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围绕“主播培训孵化,园区运营管理,地方线上线下活动举办”为核心业务展开工作。
2020年牛票旗下内蒙古牛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通辽当地发起电商“新农人”培育计划,目前已先后与通辽市妇联、奈曼旗妇联携手在奈曼旗电商消费扶贫运营中心举办开展了“聚巾帼力量 助脱贫攻坚”通辽市基层妇女电商实用技能培训班。
图:牛票科技发展集团电商“新农人”培育孵化基地在现代物流报“百城千企”智播基地挂牌
乡村振兴电商“新农人”培育计划是以培训+实践双结合,通过完善的主播培训孵化体系、丰富的活动策划组织经验、丰富的直播基地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媒体资源优势,可为地方确保实现年度培训主播人数不低于1000人,其中月入过万主播不低于50人,每年举办活动场次不少于3场,年度销售额不低于2000万元的任务指标。
(4)吸纳返乡大学生新兴人才就业
2020年以来返乡留乡农民工增多,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牛票项目力争要实现将肉牛繁育、屠宰、加工、存储、运输、销售、附加值服务等肉牛产业供应链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业务流程承接,打通供销通道,使各方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在此过程中,需要吸纳大量开括创新、高质量文化和技术型人才,在产业产能创新示范基地的打造,新技术应用,新市场手段的培训与探索等众多方面发挥作用,进而实现良性的助力地方返乡创业创新就业局面。
(5)跨域联动,双流导向,让优质食材产品走出去,产业助兴资源引进来
牛票从早期项目商业设计与定位便极度关注强化城乡产业互联性,强化城乡经济的互促性,协同开发新市场和新潜能,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开拓跨域联动,双流导向,于北京设立首牛(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肩具跨域产业发展资源开拓的发展使命,依托北京一线发达城市的市场、政治、技术、人才、院校等优势,为牛票项目发展引入资源,并将当地好食材、特色农副产品带出本地,推向其他地域,引向更多的消费者。
图:牛票科技发展集团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高级会员单位
内容来源:内蒙古牛票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