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众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普通人什么都不用做,往下看你就懂了……回望历史,次贷危机时期,当美国将危机传染给中国,有一个东西就在这之后迅速发展起来:「高铁」。高铁的广泛建造,首先方便的就是人们的出行。吃货们的幸福就是:早上还身在北京,中午就能到上海吃小笼包。人出行方便了,货也一样,于是快递变得出乎意料的快。有了快递的加持,网购不仅便宜,到货也很及时,还去商店干什么?这一切又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淘宝、京东等一个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熟悉的「爸爸」们赚得盆满钵满。2012 年,天猫在「双十一」的总成交额是 191 亿元;而到了 2018 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 2135 亿元。所以说,金融危机不是绝对的坏事,也可能是社会的崩溃疗法。接下来,我们来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金融危机:经济有个定义: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看不懂是吧?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就好理解了。工厂生产出一瓶矿泉水,通过运输和销售,最终到了口渴的人手里,这瓶水就实现了价值。简单地说,经济就是资源配置,但是人类总是在这条路上跑偏:刚开始,人们很谨慎,尽量将资源放对地方,因此经济繁荣,生意兴隆,大家的日子美滋滋。然而很快人们就得意忘形了,也不在意资源的配置是否发生了错位,结果就是经济出现危机,商店关门大吉,人们互相比谁惨。没关系,配置错了咱再改,等改好了再犯嘛。于是我们看到的经济形势就成了时好时坏、忽上忽下、连续出现的波:这就是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通常有这么几个阶段:经济周期长期处于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因此人们遇上危机在所难免。危机的发生,基本逃不开下面两个原因:排除战争、饥荒等特殊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导致的,比如书中涉及的这些:金融危机既然这么可怕,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别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告诉我们,把「危机」拆开来看,就是:「危险」和「机会」我将通过下面三个故事,带你看懂金融危机中的危险和机会:一、美国大萧条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没错,这就是 1929 年金融股市大崩盘引发的美国大萧条,最后甚至席卷了全世界。如果不幸穿越到那个年代,你会发现,白天陪你搬砖的有工程师、公司白领、银行行长、中学老师……晚上,敲开你家门的,甚至可能是你的前老板,因为他也没工作了,出门要饭碰巧路过。这些真的不是传说,还有更悲惨的故事:大街上一个小女孩因为太饿,晕倒了。醒来后,大家劝她回家去吃点东西,她却说:大萧条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以至于美国人民连饭都吃不上。然而万万没想到,一个天大的机会随后砸来,让美国人成功咸鱼翻身。这个机会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打。当然,二战之所以能打起来,部分原因是美国的国内危机,演变成了全球危机。和一战的情形类似,二战的爆发也产生了大量的武器订单。原本躺在大街上失业的人们,立刻被送进工厂,加班加点赶造飞机大炮冲锋枪。失业潮没了,产能也不过剩了,无数青壮年们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还有很多人去参军。之后的故事咱都知道,美国抓住机会,成功靠这一场战争登上了「国生巅峰」,一直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到现在也没下来过。二、亚洲金融风暴那一年的香港,这样的人很多:为啥这些人这么想不开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民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