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融资途径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渠道有限,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使得持有不同金融牌照的机构服务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融资的分类多种多样,主要看个人爱好,我比较喜欢这样分类:主要由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银行借款、这些是标准化融资,剩下的统一可以归类为非标融资。其中债券融资包括银行间市场的中票、短融等融资工具,发改委系统的企业债券,证监会系统的公司债券。股权融资主要包括IPO、上市公司增发。银行借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固定资产贷款(长期)。非标融资包括信托、保险、私募基金(VC/PE)、融资租赁、保理、出售资产、债务重组等等。一家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再到上市(也不一定非要上市),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企业生命周期平均3-5年的大环境下实属不易,下面跟随一家公司的成长经历,分别聊聊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方式。1、初创期:企业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产品、市场、团队等,但至少要有其中的一个到两个。此时被称为种子轮或天使轮融资,几乎没有什么融资渠道,投资人主要为3F(family、friends、fools)。2、成长期:企业团队已搭建、商业模式明晰、产品打入市场小有盈利。企业进入A轮、B轮融资阶段,此时主要融资渠道为风投基金(VC)。若无法得到VC资金,亦可以向银行申请普惠贷款、向小贷公司申请贷款。此时企业外源融资从无到有,获取资本市场认可的第一步。小结:企业处于以上两个阶段的融资方式主要为股权融资(侧重未来估值),银行借款等债权融资难以介入(侧重历史数据)。但由于我国重点关注并加大力度扶持普惠金融领域,各大银行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基于指标压力以及转型的需要逐渐开始涉足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一般不超过500万元。3、发展期:产品获取市场的认可,商业模式得到充分的验证,企业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等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此时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为已有VC的增资、私募股权融资(PE),实际上VC可以说是PE的早期阶段。若企业有充足的抵押物、稳定的现金流入、较好的历史业绩,能够获取银行对公借款(流动资金借款)。正常情况下银行借款一定是锦上添花,补充流动资金,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短期的银行借款用于企业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期限的错配使得多数企业疲于在各大银行之间频繁倒贷,借入高成本过桥资金等,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PE不一样,PE是长期的股权资金,但是会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大多数投资合同中会签订对赌协议。4、成熟期:企业经过快速扩张以及稳定发展后,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行业地位,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有了IPO的基础。经过辅导之后可以选择上市融资(国内、海外),也可以选择不上市。在此之后,各大银行的借款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不局限于流动资金借款)。融资渠道开始多元化,中票、短融、企业债券等标准化融资方式均可以进行尝试。信托资金、保险资金、基金、资管计划、保理、融资租赁等非标渠道也可以打通。小结:虽然此时企业融资渠道阡陌纵横,令人眼花缭乱,但投资方仍然偏好于央企、国企、城投公司和头部民企,剩余企业无法获取较高的评级难以受到资金的青睐。若是拥有较好的项目、变现容易的固定资产、稳定的现金流入等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融资。5、上市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经过券商、PE的辅导,完成IPO所需要的重组架构、治理结构、所需资金等,排队上市。有些企业不满足A股上市的条件,可以选择海外上市,或是IPO等待时间过长选择重组上市(借壳上市,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注册制的完善、北交所的挂牌让企业不必等到成熟之后才能上市,让资本市场看到更多目前尚未盈利或盈利状况不佳但前景广阔的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上市本身就是股权融资(公开市场募集资金),上市之后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方法更加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可以质押、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可以增发股份、也可以发行介于股债之间的品种,例如永续债、可转债、优先股等,可以获取银行信用贷款,可以延长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期限。总结:企业越大,影响力越强,融资渠道越畅通,谁能造血,资本就会去吸谁的血。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但是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一方面迫于普惠金融指标的压力,一方面寻求转型的考虑,房地产业与政信类融资全面收紧的情况下,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一定会脱颖而出得到资本的支持。但融资难本身也应当辩证的看待,融不到资金很有可能是企业本身有问题,可能产品不行、可能团队跟不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原因,倒逼企业提升实力再去融资。反而若企业融资规模远超其发展所需,此时十分危险,闲置资金没有投向却每天都产生成本,或是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达不到预期收益,动辄10%以上的资金成本很多企业难以支撑。因此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与规模才是最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融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