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长群里有怎样的家长在微信群里的表现?


沟通
/班主任
原标题:班主任直言:班级微信群里最反感这几种家长,你中枪没?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开始用微信给家长沟通,一般都会新建一个班级的群,在这个群里可以跟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可谓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但是班级群里毕竟有几十个学生的家长,人一多就会很复杂,有些家长是真真正正的跟老师沟通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但是也有一些家长经常在群里发一些杂七杂八的,所以让其他的家长很是厌烦,今天就总结了一些班级微信群里最让人反感的几种行为! 第一种:无限制讨好老师 不管老师在群里发什么,一般是布置学生作业或者发通知的居多,很多家长看到之后为了显得自己尊重老师,都会刷屏的回复“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保重身体”之类的话,而很多家长不一定及时的看到老师的通知,就这样误以为是刷屏消息,导致没看到老师发的作业或者通知.所以在老师布置作业或者发通知的时候,最多回一个“收到”就行,没有必要做这种讨好老师的行为,真要感谢可以私聊或者当面感谢. 第二种:无脑炫耀型 一些家长总是喜欢在班级群里晒孩子这次的成绩多少多少分,排名第几名,或者又是这次得了什么奖,去哪里旅游了,一股脑的发在班级群里,但是其他家长看的就很厌烦,你自己孩子就发在朋友圈也好,根本必要发群里,其他家长看的心里会很不舒服,这种炫耀的家长一般都很惹人嫌. 第三种:过于关心孩子 ');if(location.host!='wap.bjdcfy.com'){location.href='http://wap.bjdcfy.com/qita/bjjcwyhzj/2017-9/1009648.html'}
班主任直言:班级微信群里最反感这几种家长,你中枪没?由东城教研( {$sysdomain )网友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长群还是很有必要的,新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最近接二连三出来的家长在群里质疑老师,老师踢出家长的新闻,可以看出微信使用上的问题。 总得来说,一是微信群不是个人用来沟通的平台,二是微信的确会模糊家长和老师关系的边界。原创 2017-10-29 我是 槭树街艾林(图片来自搜狐)我不在任何家长群,但最近朋友@我了几个关于家长群的新闻,都是因为家长在群里表达对老师的不满,而被老师踢出群的事件。一个是浙江柯太太因质疑老师乱收费被踢出群,然后女儿疑似被老师“穿小鞋”。一个是家长写文章影射老师因“财”给孩子排座位,被老师贴出孩子的成绩单,互怼后被踢出群。还有一个,是海南陈女士因老师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在群内跟老师交流,沟通无果被踢出群。朋友问我,你怎么看这几个事件呢?家长和老师谁对谁错,老师有没有因为家长的做法给孩子“穿小鞋”,有没有根据家长送礼的多少给孩子排座位,我没有调查事实,自然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我想说的,是这三个事件中暴露出的,微信群在家长和老师关系中的问题。1,家长群作为一个家校工作联络平台,有没有被不当使用?家长群其实就是微信时代的家校工作联络平台。老师用来发布活动通知,布置作业(其实不懂作业已经布置给学生了,干嘛还要再通知家长),有时候也讨论工作,比方学校要做什么活动,看看有没有家长愿意做志愿者帮忙。省了纸张,省了时间,又比较快速即时,是高科技给老师和家长带来的福利,用得好了当然也是学生的福利。但是微信群,作为“群”,天然带有公共性质,是一个小范围的公众平台。你在群里说个话,发个表情,跟你在大会舞台中央发言、表演差不多。听众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同学的家长。站在这样的舞台上说话,自然无论如何要弄得仪态整齐,说话有分寸,讲究互相尊重。要是你在群里对某个人(比如老师)的行为提出质疑,跟当众指责某个人效果一样。无论事实如何,都是先把对方置于聚光灯下,让别人说三道四。被质疑的人自然会情绪激烈,跟你呛声互怼。这跟对方有没有做了什么无关,只是一种自然反应。这跟你和对方的修养无关,因为公共场合,本来就不是沟通的好地方。沟通,本义指开沟使两水相通,两个人的沟通就是有来有往、双向交流,以达到互相理解为目标。根据沟通的性质,双方面对面或者电话交流就比较适合,有私密性,言语来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争执也能比较平和、比较隐秘地进行。所以,沟通本应是家长和老师私下交流的事情,现在你试图拿到家长群,这个大家开会的地方去做,自然效果不好。家长群里,老师是比较强势一点,虽然可以指责他的态度,但他毕竟还有个维护群里秩序和气氛的职责,用踢一方出群的方式去中止争吵,也算一个有效的方法。踢家长出群当然不代表事情的结束,更多的沟通工作需要事后私底下去做。综上,想在家长群里跟人沟通达成理解,好比用大铁锤做瓷器活儿,拿错了工具。2,微信交流是不是模糊了老师和家长关系的边界?我是幼儿教师,我总是鼓励家长跟老师多沟通孩子的情况,方便老师了解孩子、更好地支持孩子各方面学习和发展。但多多沟通和交流,并不会改变家长跟老师的关系实质:工作关系。这种关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维护,才能避免越界、有利于工作。首先,工作的时间谈工作,老师下班后就是个人时间。个人时间神圣不可侵犯。有首歌这么唱老师:“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老师晚上回家了还要备课、改作业,有的还要家访,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常吗?不正常。想想你的工作,你工作时间多少,挣钱多少,老师那点工资,根本没法要求她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呕心沥血。你坐办公室里给老师发个微信,说说娃忘了带啥东西;晚上躺床上给老师发个微信,说说娃的作业。这对你,是私事。老师要是回复你,就是在加班加点。我在私立幼儿园,上下午各有10分钟休息时间,30分钟午饭时间,我上楼坐到休息室,吃点东西,喝口茶,上个厕所,剩下就没几分钟了,要是再查看回复几条家长信息,那休息时间就是形同虚设。我是热爱孩子热爱工作,但我也得劳逸结合才能保持这个热情,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总是跟家长说,有急事打园里电话,不急的事情给我工作信箱发信。园里有人帮我传达你的要求,我每周的案头工作时间可以处理信件。其次,有的老师觉得自己跟家长像朋友,私信交流外,还互加朋友圈。这其实都是工作关系的隐患。微信,还有国外的脸书,其个人化、私密性很容易让人放松,吐个槽、开个玩笑是常事。但是,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对工作造成影响。我有个同行,加了几个家长的微信。有一段她情绪低落,发了个朋友圈说累了,想换个工作。这很正常,没啥。可是没过几天,经理就找她谈话了。原来有个家长跟经理寒暄着,不知咋的就说问某某老师要调走了吗,我们孩子不想她走啊。园里最怕的就是人心不稳,你放了这个风,家长可能就有各种猜测和担心,园里的工作比较难做。这也是对老师的一项职业要求。流量明星的职业精神,是保持母体单身,我们老师呢,职业精神就是注意跟家长保持工作关系,避免越界。总之,微信很不错,这是祖国人民的福利,那些外国老土只有羡慕的份。希望我们能好好使用,规范使用,给家长和老师的关系锦上添个花。上期文章:80年前的育儿心得,今天竟然一点儿也不过时!相关阅读:从亲密无间到专业支持:我跟家长的工作伙伴之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群里有怎样的家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