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业发展趋势2022旅游收入占gdp多少?


你到是放张图啊
把最近五年的gdp放出来大家对比下(2021和2020在一个图)
换了一张我认为更好的
贴吧偷的
二维码可能过不了就打码了
这是2018年的
再放些其他图,大家可以参考看下
编辑于 2023-01-23 15:02
2022年开头,各地将“稳增长”当作全年头号任务,绝大多数省份在制定全年目标时,均把GDP增速定在与全国预期目标5.5%持平及以上。
从各地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刚过去的2022年,GDP同比增速最高的是江西和宁夏,增长5%,其他已公布数据省份都在2%-5%之间。北京和海南只说了“正增长”的趋势,天津也仅描述了“逐季向好”态势。
从总量来看,全国经济“领头羊”广东实现12.8万亿的经济总量,预计增长2%左右,继续向13万亿迈进。经济体量在5万亿元以上,共有8个省份。对比2021年,排名第八的福建是5万亿级俱乐部“新人”。排名第九的湖南预计“近5万亿元”,还差临门一脚。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十的安徽。这匹长三角“黑马”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它常年排名全国11位、位居上海之后,2022年终于以大约500亿元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过上海。
从两地GDP历年走势来看,这些年安徽一路进击,与上海的差距从5000多亿元缩小至2021年255亿元。2022年安徽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上海,第三季度对上海的领先优势一度扩大至2746亿元。现在终于尘埃落定,锁定十强。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受益者,安徽的“逆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转移,工业产值一路走高,高新技术产业也可圈可点。
从位次变化来看,江西2022年未能如愿超过陕西。两个都在讲新能源故事的省份,双双步入3万亿,陕西录得3.2万亿元,江西则是3万亿元。尽管2022年江西增速(5%)增速超过陕西(4.5%),但二者GDP差距相比上一年的200亿元左右有所扩大。
总体来看,2022年经济站上新万亿台阶的省份共有6座,除了上面提到的福建、陕西、江西,还有突破了12万亿的江苏、拿下6万亿的河南,以及突破2万亿的贵州。
同样的河北省全省的GDP总量也在今年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并且根据河北省的预测表示,在2023年河北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福建省在2022年也实现了GDP五万亿的突破,其实这些年福建的GDP一直在稳健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福建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位置。福建的经济发展大多依赖于自然经济,地产丰富。同时福建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使得福建的旅游业也较为发达。
除了福建之外,有巨大进步的就是江西。在2022年,江西实现了GDP总产值超过3万亿的突破,发展迅速。而江西发展的最为成功的就是制造业,这些年来江西一直是制造业挑大梁,撑门户。
但是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个很大的趋势,江西的服务业的占比正在年年增长,现在江西的服务业已经占据了地方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在这一点上,江西走在了很多省份的前面。
江西这些年来的产业布局一直都是符合客观经济演变,虽然说产业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较慢,但是结构还算合理。不过现在大部分的省份都面临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观察各省份发布的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各省都有一个共同点——消费不足。所以大部分省份的GDP增长,都是在2022年增加了投资活动,生产端GDP增加产生。
虽然去年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少恶劣因素的影响,但是中国依旧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2023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还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困难。希望在2023年,各省份能够克服困难,依旧能够给大家交上一份更好的成绩单。
公众号:喵点评
发布于 2023-01-21 15:02

人均gdp全国排名城市
人均gdp全国排名城市如下:
1、鄂尔多斯
2021年,鄂尔多斯市GDP总量排在首位,常住人口为215.4W,与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发达国家——韩国的人均GDP非常接近。它的经济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实现。
2、克拉玛依
2021年,克拉玛依市生产总值排在第二位,常住人口49W,是我国唯二的超20W城市。经济与支柱产业——石油密切相关。
3、无锡
2021年,无锡市生产总值排在第三位,常住人口约748W,无锡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所以整体的gdp也不会太低的。
4、北京
2021年,北京市生产总值排在第四位,常住人口约2188W。作为我国的首都,它是政治、文化、金融、教育的中心,这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都。
5、苏州
2021年,苏州市生产总值排在第五,常住人口约1275W,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苏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一,所以整体的经济比较好。
2050年各城市人均gdp
2050年各城市人均gdp
根据人均GDP的高低,依次为北京(19.01万)、上海(17.94万)、江苏(14.45万)、福建(12.68万)、浙江(11.883万)、天津(11.880万)、广东(10.18万)、内蒙古(9.65万)、湖北(9.22万)、重庆(9.07万)。从整体来看,有7市的人均GDP都在10万元以上,最低都是9.07万元。
中国一线城市人均gdp
中国4个一线城市GDP排名:
上海:GDP43214亿元,人口2487万,人均收入7.8万。
北京:GDP40269亿元,人口2189万,人均收入7.5万。
深圳:GDP30664亿元,人口1756万,人均收入7.08万。
广州:GDP28231亿元,人口1867万,人均收入6.9万。
成都人均gdp
2022年成都市的人均GDP为9.82万元。
竟然没能突破10万元,在新一线城市中属于垫底的存在;而攀枝花市人均GDP为10.08万亿,首次突破10万大关,也首次超过省会城市成都。
gdp一般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2年省会城市人均gdp排名
生活方面的知识有很多,许多朋友给我们发了信息询问各方面的问题,今天经验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中国人均gdp排名2022年31省人均gdp对比,原创内容如下:
2022年中国人均gdp排名31省人均gdp比较
1、北京:2021年人均GDP为18.39万;
2、上海:2021年人均GDP为17.38万;
3.江苏:2021年人均GDP 13.73万;
4、福建:2021年人均GDP为11.75万;
5、浙江:2021年人均GDP为11.39万;
6、天津:2021年人均GDP为11.32万;
7.广东:2021年人均GDP 9.87万;
8、重庆:2021年人均GDP 8.7万;
9、湖北:2021年人均GDP 8.66万;
10、内蒙古:2021年人均GDP 8.53万;
11、山东:2021年人均GDP 8.18万;
12、陕西:2021年人均GDP 7.54万;
13.安徽:2021年人均GDP 7.04万;
14、湖南:2021年人均GDP 6.93万;
15、江西:2021年人均GDP 6.55万;
16、辽宁:2021年人均GDP 6.48万;
17、山西:2021年人均GDP 6.47万;
18、四川:2021年人均GDP 6.44万;
19、海南:2021年人均GDP 6.42万;
本文内容来自经验网()整理加原创,会不断更新,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们,下一期重点为大家推荐的重点话题是: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1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大陆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1年中国大陆人均GDP突破1.25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人均GDP50强已经出炉了,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榜。
根据世界人均GDP发达标准,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超过了该水平,2021年,中国有30座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比2020年增加20座,这意味着中国一年就增加了20座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充分说明了中国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
人均GDP前三甲城市
状元:鄂尔多斯
2021年是鄂尔多斯市经济腾飞的一年,GDP名义增速达到33.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带动全市GDP总量和人均GDP迅速抬升,2021年鄂尔多斯市实现GDP4715.7亿元,排名全国第57名,人均GDP达到20.9万人民币(3.43万美元),排名从2020年的第四名提升至榜首。
榜眼:克拉玛依
2021年克拉玛依市预计实现GDP1050亿元,2020年末常住人口达到49.03万人,人均GDP达到21.42万人民币(3.4万美元),2020年克拉玛依市人均GDP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1年人均GDP被同省的鄂尔多斯赶超,退居全国第二名。
探花:无锡
在中国城市GDP前15强中,无锡市是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常住人口仅746万,但是创造的经济总量却不低,2021年无锡市实现GDP14003.24亿元,排名全国第14名,所以,无锡市的人均GDP也非常高,人均GDP达到18.77万人民币(2.9万美元),排名全国第三名。
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城市还有: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常州市、珠海市。
GDP和人均GDP均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北京市、苏州市、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城市才是真正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
50强城市区域分布
2021年,中国人均GDP50强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和内蒙古等省份。
其中,江苏省入榜城市最多,达到8个,其次是浙江省,有6个城市入榜,而广东、山东、福建、内蒙古各有5个城市入榜。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去年竟然有5个城市入榜人均GDP50强,富裕程度不可小觑,特别是排名第一的鄂尔多斯市和排名第二的克拉玛依市均来自内蒙古。
另外,安徽省有3个城市入榜,湖北有2个城市入榜,陕西、云南、辽宁、新疆、河北、甘肃、湖南、江西各有1个城市入榜。
四大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排名均进入前十,天津排名第40名,而重庆市是唯一没有进入人均GDP50强的直辖市。
虽然全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越发严重,中国一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而有些地区的人均GDP却低于3000美元,两者相差十倍,人均GDP的巨大差距充分反映地区发展不均衡,说明中国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2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城市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意味着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前50强可谓是“佼佼者”。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4座一线城市,依然稳坐“四大天王”的位置。这一次,榆林、太原取代南宁、漳州成为“尖子生”踏入Top50。
其中,在GDP20强城市中,前17位排名与2020年一致。然而,时隔22年福州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省第一名,拿走了全国20强最后一个名额。
(长春为预估数据,以官方为准)
大局未变 谁更出色
按GDP排名分析,全国前十的城市去年GDP总量均已超过1.6万亿元,前六城超过了2万亿元。其中,上海、北京GDP总量突破4万亿元,深圳、广州突破3万亿元,成都、杭州逼近2万亿元。
再从GDP实际增速研究,武 汉、合肥、南通、无锡、苏州、成都、东莞等14城增速跑赢全国8.1%的数据。其中,武 汉(12.2%)、合肥(9.2%)、南通(8.9%)增速数据排名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GDP“万亿俱乐部”扩容至24城。论横向区位,东部城市有17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论纵向区位,南方有18座,北方仅有6座,南北差距未见缩小。
从城市群来看,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以8座领衔,粤港澳大湾区以4座紧随其后。在头部十大城市中,武 汉因疫情影响,2020年已与杭州位置互换。南京取代天津,成为新的中国十大城市之一。由此看到,今年格局也未曾改变。
新兵过万 谁最上进
所谓“万亿俱乐部”,指的是中国大陆全年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2020年“万亿俱乐部” 迎来扩容,成员从17个增至23个,包括济南、合肥、南通、福州、泉州以及西安。近些年,从这几个城市的成绩单来看,各有喜忧。
提到合肥,脑海中不禁闪现出京东方、长鑫、蔚来等龙头企业。这些年用“抢跑”二字概括合肥,一点也不为过。正如足球场上的黑马,驰骋到球门前,才显露胸有成竹的自信,临门一脚直打球门。
这座城市的GDP增量和名义增速,均是6城最高的,连续六年实现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按照这个速度,合肥今年超越济南指日可待。
当然,作为省会的济南并不示弱,以11432.22亿元在6城市中拔得头筹,拿下第18名的席位。近些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势必会站在省内“一览众山小”。
根据济南统计局数据,2021年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智造济南”,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两年平均2.9、1.7个百分点。
而泉州相比这几个城市,2019年经济距离万亿仅差54亿元。虽然GDP连续22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福州一直在“穷追不舍”。最终,福州还是抢回了“老大哥”的位置。不过,谁能一直坐稳“大哥”的位置,还真不好说。
福州实力不俗,2021年GDP再破一个千亿门槛。其中,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32.5%、63.5%,分别拉动增长0.3、2.7、5.3个百分点。
再看名义GDP增速上,福州同样表现出色,去年前三个季度福州GDP增速均高于泉州。全年13.0%的增速成绩,在6个“新兵”中仅次于合肥。
说实话,南通闯入万亿俱乐部,令人意料之外。2019年距离万亿目标,差着616.5亿的缺口,六个城市中仅高于西安。虽然一口吃不了大胖子,但是持续性小口投喂也相差无几。
令人仰望的是,南通地理位置的优势,进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面临着沿海与内陆两大经济的辐射。论“包工头”,南通是专业的,每4个南通人,就有1人从事建筑业。作为南通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筑业的产值很高。截至去年,建筑业总产值破万亿,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是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而且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也意味着,九大国家中心城市GDP全部超万亿元。前几年,西安在县域经济上存在短板,主要集中鄠邑、蓝田、周至三个传统“末位”区县。
经过不断地调整,三区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市一半左右。但是,三者去年年底突然失速,一方面是突发的疫情,使得按下了“暂停键”,另一方面是发展潜力上的日渐疲软。
无论如何,受去年末疫情影响,整个城市有40余天被迫按下“暂停键”,但西安算是打出了“万亿城市”的.擦边球。
而在当时,东莞GDP达10855.35亿元,成为万亿GDP第24城,超越了西安。据2022年东莞政府报告,2021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1.1万家,实现翻一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重大项目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
拒绝一城独大双子星不是梦
“双子星”现象,相信大家都熟悉不过了。这些城市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核心综合实力旗鼓相当,则说明该城市对所在省份经济十分重要。
比如,广东坐拥广州、深圳,浙江稳拿杭州、宁波,福建的福州、厦门各有所长,山东的济南、青岛你追我赶……
为什么沿海省份双子星“成群结队”,而内陆省份往往“一枝独秀”?
不难发现,随着武 汉、成都、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在各大榜单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排行榜中的“新秀”。但是,这些地方几乎都带着省份的身份,而其余地方在榜单中算是个“过客”,真是时有时无、若隐若现。甚至,让人很难脱口而出该城市是省内第二大强市。
然而,沿海省份并不一样,往往都是多个“双子星”城市,现在“三子星”城市出现了,福州、泉州、厦门就是三足鼎立。尤其,在南方能轻而易举的说出第二大城市、第三大主力军。有些城市的实力与省会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深圳就是最为典型的“桥头堡”。
“双子星”城市的存在,究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
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间竞争,在吸引人才、产业、资金等方面进行对标,打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使得双方共赢。另一方面,久而久之在省内形成“城市群”,带动资源要素快速流通,打破行政束缚,对整个区域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所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以说,双子星城市越多,发展才越平衡。
24座“万亿俱乐部”分布并不均衡,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产业、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流向了特定的区域。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优化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
2021年人均GDP50强城市3
城市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的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各大城市2021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2021年各大城市GDP数据,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共有54个城市GDP超过5000亿元,比上一年多了9个,共有2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个。此外,2021包括榆林、潍坊等一些地级市表现十分亮眼。
24城超过万亿,福州首次跻身20强
在全国33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这50城可谓是佼佼者。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TOP50城GDP之和为613484亿元,约占全国的53.6%。从入围的门槛来看,今年第50名的是太原,其GDP达5121.6亿元,比去年的门槛提高了519.6亿元,这也是50强城市GDP门槛首次突破5000亿元。
从头部城市来看,今年GDP十强城市依然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 汉、南京,前十名的名次都没有变化。
上海和北京均首次超过了4万亿。其中,上海实现GDP43214.85亿元。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倍、12.2%和7.4%。
北京市实现GDP40269.6亿元。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两年平均增长15.8%。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京沪之后,深圳也实现了新突破,GDP首次超过3万亿元,广州、重庆和苏州处于2万亿元梯队。其中,广州仍领先重庆338亿元,继续守住第四位置。
从第11名到第20名的城市来看,位居第12的宁波GDP达到了14594.9亿元,将领先青岛的优势扩大到了459亿元。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宁波近年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结合很不错,宁波本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有很多隐形冠军,在互联网的赋能后,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
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去年经济发展也十分亮眼。2021年,福州20多年来GDP首次超越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大市。同时,福州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中,连升三位,首次跻身到全国20强行列。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开明分析,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创新中心,福州的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发展比较好,现代服务业也比较强。比如,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突出,拥有新大陆(000997.SZ)、网龙(00777.HK)、星网锐捷(002396.SZ)等代表性企业。
50强中,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共有24个,比上一年增加1个,新晋城市是东莞。改革开放后,随着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有“世界工厂”之称。近年来,在一线城市深圳的带动和产业外溢下,东莞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企业达7400多家。在此次东莞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GDP万亿城市达到4个,与江苏省并列第一。
东莞之后,目前9000亿元梯队暂时空缺,有4个城市处于8000亿梯队,分别是常州、烟台、唐山和徐州。其中,苏南地区的常州GDP达到8807.6亿元,是最靠近万亿元大关的后备城市。
7000亿梯队的阵容更大,有7个城市目前处于这一梯队,分别是大连、温州、沈阳、昆明、长春、厦门和潍坊。既有省会城市,也有计划单列市,还有温州和潍坊这两个普通地级市。
表:2021年城市GDP前50(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公布数据整理)
江苏9个浙江7个入围,潍坊、榆林亮眼
从50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共有33个城市,占比约三分之二。中西部地区共有13个,占26%。东北地区共有4个,即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
按省份分布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共有9个城市入围中国城市50强,且这9个城市的GDP全部超过了6000亿元,其中有4个城市超过万亿元,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
江苏之后,同处长三角的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共有7个城市入围50强,数量位居第二。其中,杭州继续排名第八,宁波位居第十二,温州位列第三十。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共有5个城市入围50强。相比之下,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仅有4个城市入围,分别是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和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东莞。广东入围城市少,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关。由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存在巨大的差距,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其中仅广州、深圳和佛山、东莞四个城市就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这四个城市之后,第五名的城市惠州与第四名的东莞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50强城市包括了四大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8个省会城市以及23个普通地级市。值得注意的是,在23个普通地级市中,有20个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有8个、浙江5个、山东3个、广东2个。
一些普通地级市的表现十分亮眼。其中来自山东的潍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总量由2020年5872.2亿元直接跨过6000亿阶梯,进入到7000亿梯队,达到了7010.6亿元,与副省级城市厦门的差距仅有23亿元。
潍坊这座拥有潍柴、晨鸣、歌尔等众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区域强市,近年来正呈现厚积薄发态势。潍坊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已有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在2017年至2020年山东遴选出的37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潍坊拥有57家,位列16个地市的第一名。
沿海之外,中西部地区也有3个普通地级市进入50强,比上一年增加一个,新入围者是榆林。数据显示,2021年榆林市GDP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达5435.18亿元,稳居陕西省第二。在全国的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46名,上升了11位。
排名的大幅上升,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紧密相关。作为煤炭生产基地,2021年榆林工业总产值首超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
实际上,不只普通地级市,一些省会城市也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太原由上一年的第56名,上升到第50名。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太快,拥有能源、原材料多的地区,工业利润、经济总量增加较多。当然这些地方未来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旅游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