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民新加坡避税新加坡要提高富人的消费税?


原标题:给穷人发钱给富人加税,这个国家急了
如果只是看到了“扶危济困”、“劫富济贫”的好处,却看不到背后的害处,那就是犯了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指出的错误:只看见“看得见的”结果,却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后果。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作者:张是之。
图片来源: Pixabay
后疫情时代,全球各国都面临财政吃紧,连“合法避税天堂”新加坡也坐不住了,开始加税。
01
新加坡也坐不住了
今年1月1日,新加坡15年来首次提高消费税,从7%升至8%,并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提高到9%。
图/网络
而提高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抢购潮,大家都赶在涨税涨价前多添置一点东西,就连情侣求婚都有的都因此提前。
不要小看这一个点的税率,也不要认为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人们就不在乎这点“小钱”。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大部分人过日子都需要精打细算,税率上涨一个点对大部分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更何况,2022年新加坡整体通胀率为6.1%,很多人的收入并没有赶上通胀,所以很多新加坡人抱怨,他们的实际收入缩水了。
▲新加坡CPI同比增速(图/网络)
能省一点是一点,这是大多数人的朴素想法,所以大家才会赶在税率上涨前抢购。
新加坡政府回应了民众的呼声,在新预算案中向中低收入者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补贴。
在2023年预算案中,新加坡将加强永久性消费税补助券发放计划,再拨款30亿新元为相关援助政策提供配套,包括发放各种补贴等。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收支平衡,新加坡政府决定给富人加税,让更有能力的富裕阶层支付更多的税。
新加坡这些措施背后的逻辑是“扶危济困”,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劫富济贫”,因此很容易赢得民心。
但是这么做,真的好吗?可能未必。
02
新加坡的做法值得羡慕吗?
从评论来看,国人对新加坡这些惠民措施,还是有一定好感和认可。
另外再加上,新加坡政府的最高补助金额是700新元,约合人民币3600多元。
而我们的类似补贴好像和这个数字差距比较大,也有人因此觉得新加坡政府做得更实在。
还有种观点认为,“是发钱不是印钱,这钱是新加坡国库里的钱,是收税收上来了不是开启机器印的,所以不会导致通胀。”
图/微博
但是,把国库里的钱发给穷人“不会通胀”“没有害处”这个观点也是错的。
因为本质上,新加坡政府做的仅仅是一种转移支付,国库里的钱每一分都是来自税收。
而在这个转移支付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损耗,必然会有部分财富的灭失。
如果只是看到了“扶危济困”、“劫富济贫”的好处,却看不到背后的害处,那就是犯了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指出的错误:只看见“看得见的”结果,却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后果。
那些“看不见的”的害处,无法统计和显现,只能通过逻辑推理来认识。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增加消费税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中产,而不是富人。
穷人可以申请补助,从而抵消税负的增加。富人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避税,比如出国旅游一趟可能就可以买到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而中产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既无法像穷人那样申请补贴,也无法像富人那样合理合法避税,只能是硬着头皮面对税负的增加。从新闻报道的描述来看也是这样。
图/微博用户@新加坡旅游局官方微博
另外税负的增加还会打击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一点逻辑上也不难理解。
现如今收税的形式都是货币,纳税人必然要放弃部分产品来纳税。
对于消费者而言,放弃的是消费品,而对于生产者而言,放弃的可能就是部分资本品。
而这些资本品,原本是可以用来为消费者生产更多消费品的,原本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利润,进而雇佣更多工人或者给工人涨工资,但现在却只能变成货币上缴国库。
很明显,这个过程是一个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而不是生产力提高的过程。
逻辑上,税收的转移支付是通过伤害一部分人去满足另外一部分人。
而通过市场完成的交易,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提高人们的收入,逻辑上我们找不到受害者。
03
“合法避税天堂”可能不再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弹丸之地,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比上海市还要小一点,总人口大约545万,公民和永久居民只有399万。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在2022年全球最富有经济体榜单中排名第二,人均GDP高达13万1580美元。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中国香港全球第五。
小小的国家,强劲的经济实力,必然有其成功的地方。
从2022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来看,新加坡富豪前十名中大约有一半是来自中国内地。
不仅中国富豪被吸引,像金融大亨罗杰斯、Facebook联合创始人萨维林、澳大利亚矿业大亨廷克勒等其他国家的富豪也被新加坡吸引。
▲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图/网络)
很明显,富豪们并不是冲着新加坡那点“补贴福利”来的,他们看重的是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
“全球合法避税天堂”,想必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点。
但是就在去年,新加坡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黄循财却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新加坡政府考虑从5个方面向富人增税,包括重启遗产税、征收资本利得税、开征财富税、减少慈善税收优惠,将现有税率增加等等。”
疫情导致新加坡政府连续三年出现预算赤字,应该是主要原因。
一方面为了填补亏空,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民意,让财富分配看上去更平均,所以“对最富有的1%人群增税”的声音就开始越来越大。
于是在2022年财政预算案中,新加坡宣布了对富人增税的方式:自2023年(2024年)开始,将调高个税税率、调高房产税、调高豪车附加注册费等等。
▲《新加坡向富人征税的五种方式》(图/网络)
实际上,这些措施对于庞大的财政支出来说,恐怕都是杯水车薪,所以他们才会考虑重启遗产税、开征财富税、征收资本利得税等措施。
然而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势必会破坏新加坡原有接纳财富的精神,势必会破坏新加坡的经济自由度以及全球竞争力。
不说别的,就单单遗产税这一条,如果新加坡此前是一个有遗产税的国家,全球那些富豪,会选择新加坡作为移民目的地吗?我想答案显而易见。
而如果新加坡真的这么做,对香港或者中国内地城市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
想要达到像新加坡那样的繁荣程度,想要留住自己本土产生的富豪,或者想要同样吸引全球富豪或投资者来中国,很显然应该做的不是加税而是减税,不是开征遗产税而是避免遗产税。
对于新加坡,我们既要看到它成功的一面,同时要仔细辨别和区分,避免其错误的一面。
然而要做好这种辨别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难,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如果用最简单的逻辑来判断的话,可以借鉴一下18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的一句话:“最好的财政计划应是尽量少花费,最好的赋税是最轻的赋税。”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公众号名片,关注即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雨果网从外媒近日的报道中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网购,一些专家建议新加坡政府针对这些交易征收消费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因为每年网购市场的交易额将近50万新加坡元。
很多国家都在考虑对“数字经济”征税,虽然执行起来并不简单。
2015年,新加坡网上交易额几乎达2.5亿,预计将按9%的年比增长率发展。
由于很难监测网上交易,很多网络服务都没有收税。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世界各国的税务机关都在密切关注这一块。
东南亚和亚太地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主管Mr Robert Tsang说:“关于服务,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网上服务,特别是游戏类服务。去年,日本和韩国颁布特殊条例,要求国外企业成为注册纳税人,如果交易最终客户是两国人民,这些企业需缴纳税款。”
“因此,如果一个日本人在网上赌博,或者玩游戏,提供这些服务的是个美国企业。那么自去年10月1日起,这个美国企业就需为这些服务业务缴纳消费税。”
“不只有日本和韩国关注这一块,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一系列国家的税务机关都在研究如何规范网上服务收税制度。”
专家称,这方面税收制度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如何有效执行这些制度也是个问题。
网购低价值商品需缴税?
针对越来越大的实体产品网购市场,一个建议是跟新现有税收制度,覆盖到价值低于400新加坡元的实体产品。目前,这些低价值产品的网上交易不需缴纳7%的消费税。
主管间接税、商品服务税的Mr Yeo Kai Eng说:“消费税在1994年开始实施,那个时候就有免税的规定了。当然,那个时候没人预料到网购的兴起。但是情况已经变了。随着网购的迅速发展,这些低价值物品还应不应该免消费税?因为,价值虽低,数量却很可观。”
为了更有效地对网络交易收税,专家建议新加坡政府可要求大型电商企业代其收取消费税。政府也可以与快递公司合作,追踪小规模零售商的网络订单。
再往前看,税务专家称政府以后还可能专门针对网络订单征收赋税。有人说,随着电商业务急剧膨胀发展,收税问题不是“可能”,而是“何时”。(编译/雨果网 杨雪平)
相关阅读:欧盟VAT继续推行,Etsy下半年将对欧洲卖家征收增值税

新加坡民众所关心的消费税(GST)究竟将于何时上调2%?是否会一次性上调?对于这个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问题,新加坡国会在今天(2月18日)发布的2022年度预算案中,大家也许会得到一个答案。
新加坡政府准备将消费税从7%提高到9%,这项计划原定于在2021年至2025年的某个时间点实施,但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这一政策不得不推迟。
2022年预算案发布之际,很多人猜测这项计划是否会在今年实施。
教授简介
Simon Poh
傅寿明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会计系副教授
教研领域: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税务全方位研究、咨询和培训
扫码查看
英文简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表示,政府必须在2022年预算中对上调税率“采取行动”。
但当前,新加坡民众对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倍感压力。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新加坡2021年12月的总体通胀创下近9年来的新高,这些都让人不无担忧。
与高收入群体相比,非富裕阶层所支付的消费税占收入的百分比更高,或许围绕此次上调的更大问题在于,能否降低消费税的累退性?
具体而言,如果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分别设置不同的税率,是否有助于减轻上调消费税对新加坡民众的冲击?
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毕竟,人人都离不开的“必需品”的价格应该是可负担的;而高收入群体有能力在征税更高的“非必需品”上自由消费。
事实上,部分国家会对某些基本必需品免于征税,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或是征收低于标准税率的消费税。例如,法国的食品税为5.5%而非标准的20%;而澳大利亚直接免税,而不是10%。
与新加坡一样,新西兰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很广,税率为15%,基本必需品也依照标准税率征收。
新加坡自1994年消费税首次实施以来,政府一直避免将基本必需品列为免税品。相反,新加坡选择了一个相当广泛的体系,食品和医疗保健品也不例外。
这一举措的基本原理在于,免除基本必需品的消费税将惠及所有人,但最终富裕群体会受益更多,因为他们消费得更多。
▲2021年5月14日,戴着口罩的顾客在新加坡超市购物。(AP图片)
于是,政府选择通过诸如消费税优惠券和利用税收为受补贴患者的医疗服务提供援助等措施,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从而促进公平。政府还宣布了一项60亿新元的保障计划,以抵消未来5-10年的物价上涨影响。
取消或降低消费税税率对税收收入、政府针对性援助计划以及增加公共支出(推动消费税上涨的首要因素)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尚不可知。
税收缺口可能意味着未来消费税税率可能会再次提高,或者用来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补偿可能会降低。虽然听起来或许有悖常理,降低某些商品和服务的税率可能会适得其反。
消费税实施的难度
但考虑到消费税平均只占税收的五分之一多一点,多重消费税税率制度的更大的缺点可能在于实施起来更麻烦、潜在成本更高。
哪些物品应当被列入基本必需品,享受较低的消费税?
在英国,食品通常免征增值税(VAT),但政府在其网站上详细说明了确定一种食品是免税还是按照标准征税的条件。例如,没有去壳的烤坚果免征税,但去壳的则按20%的标准税率征税。
一些商品和服务也可能涉及公平问题:德国女性曾为卫生用品缴纳19%的税,即所谓的“卫生棉条税”,因为卫生用被品归类为奢侈品。
法律必须明确规定每一类商品所包含的消费税种类。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分歧可能会导致分类问题和潜在的法律纠纷,最后只能通过法院解决。
如果某些商品和服务可能属于不同的分类,多重消费税税率可能会令人感到困惑。例如,饼干的消费税是10%,而巧克力是20%,那么巧克力饼干的税率应当是多少?
单一税率体系也能够简化当局管理,便于企业遵守。多费率体系所需的机制有一定的合规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行政瓶颈的繁文缛节和潜在的法律纠纷可能阻碍消费税的征收,从而对经济活动造成阻碍。
考虑征收优质住宅地产的消费税?
多重税率结构并非是降低消费税累退性的唯一方式。
目前,所有住宅地产(无论价值和购买数量)都被视为免税品,无需征收消费税。这一点与商业和工业地产不同。
增加消费税收入的方法之一,就是考虑在住宅地产类别中应用特殊的消费税规则——例如,优质私人住宅的消费税不再豁免。
这些位于黄金地段的大型地产是公认的稀有资产,只有超级富豪才能负担得起。比如,根据购买时的公开市场价值设定一个2,000万新元的门槛,这样就不会挤压中低收入群体。
鉴于房产税和买家印花税在不久前才调整过,再变动的可能性很有限,对于此类地产征收特定消费税与区分必需品和奢侈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虑到提高消费税以支撑新加坡税收势在必行,这样大胆的举措可能比复杂的多重税率更简单,也更有效。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cna
原文标题为Commentary: Property stamp duties and inheritance – could wealth taxes in Singapore come from these?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作者:Simon Poh(傅寿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移民新加坡避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