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为什么企业会倒闭都在用快解析,它的优势在哪里呢?

转:木鱼投资图腾、简放、淡定_心情:
用途: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
市盈增长比率(PEG值)  从市盈率衍生出来的一个比率,由股票的未来市盈率除以每股盈余(EPS)的未来增长率预估值得出。粗略而言,PEG值越低,股价遭低估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与市盈率类似。须注意的是,PEG值的分子与分母均涉及对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测,出错的可能较大。计算PEG值所需的预估值,一般取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平均值或中值。此比率由Jim Slater于1960年代发明,是他投资的主要判断准则之一。
用PEG指标选股的好处就是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对比起来看,其中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准确的预期。
投资者普遍习惯于使用市盈率来评估股票的价值,但是,当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时,市盈率的可操作性就有局限,比如市场上有许多远高于股市平均市盈率水平,甚至高达上百倍市盈率的股票,此时就无法用市盈率来评估这类股票的价值。
但如果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对比,那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看上去就有合理性了,投资者就不会觉得风险太大了,这就是PEG估值法。PEG虽然不像市盈率和市净率使用得那样普及,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决定股价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 。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如果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

通常,那些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当PEG小于1时,要么是市场低估了这只股票的价值,要么是市场认为其业绩成长性可能比预期的要差。通常价值型股票的PEG都会低于1,以反映低业绩增长的预期。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像其他财务指标一样,PEG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对公司业绩的预期。

由于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事实上,只有当投资者有把握对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时,PEG的使用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否则反而会起误导作用。此外,投资者不能仅看公司自身的PEG来确认它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2,而其他成长性类似的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

二、peg估值法也是我投资成长股多年使用的指标,当公司最近两年市盈率低于业绩增速时这时一般具有比较好的投资价值(同时需要客观考虑增速长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除了投资成长股,困境反转股我也常用这个指标,但在公司困境反转初期则不适用,因为初期公司业绩处于转折点,基数很低,所以参考意义就不大,但困境反转股在转折点的第二、三年时peg就有了很好的估值参考评定作用!很多人问我如何给困境反转股初期估值,其实我主要是判断转折点,困境反转股初期估值实际上是主要情绪化估值再适当参考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从情绪上看当公司进入困境,人人都对它失望,很多人会卖掉,并给出沮丧情绪的价格,股价长期大幅下跌,情绪化会导致股价低估,而如果你能在大家意识之前发现公司业绩将会止跌回升,在情绪化的低估价买入,后期业绩恢复增长会有非常好的回报!另一个我喜欢困境反转股的原因是投资安全,为什么安全?一家公司在困境时大家都会认为它不安全的,且都比较沮丧,这就有了长期股价下跌低迷的好时机。都知道市场不少公司业绩造假,那么一只困境中的公司可以规避这个风险,假如造假那就是故意隐藏业绩。只要公司不会退市,且你能提前发现公司不久后业绩将会停止下降并转好,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低风险超额收益,即使判断错误,由于你买入时本来就是市场沮丧情绪的价格,所以不会遭遇戴维斯双杀,只要不退市且你不是反应太慢太笨,你的损失一般不会太大。而一旦成功,那么就是戴维斯双击给你业绩增长和情绪推动估值上升的超额收益!

三、互联网企业该如何估值:

奇妙的PE/G_王学恒前文说过,绝对估值法在研究变化较快的互联网公司有较大的缺陷,因此我们的建议是用相对估值法来做定量分析。相对估值法(市销率、市净率、市盈率)就没有缺陷吗?当然也有。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相对估值法比较短视,相当于在横截面上的“拍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下,估值比较合理,但是在大幅摆动的市场环境下,相对估值法得到的结果会根据大盘的调整而变化巨大。价格=市盈率*EPS,或者价格=市销率*SPS(sales per share),市盈率和市销率由市场的风险偏好决定,因此,即便测算正确EPS或SPS,市盈率、市销率也将在一个相当的幅度中摆动。

嗯,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们来换个话题。想想你第一次学开车的经历:第一次上路,手把方向盘,身体僵直,神情严肃,身边有驾驶教练不绝于耳的提醒让你心烦意乱,在眼瞅前方的你试图驾驶出一条直线但往往走一段段的小幅度“之字”曲线,越是努力越是如此。当你变成一个老司机之后,双眼不再紧盯脚下而是向远处空空望去,车子很轻松的走着直线,那么,这种进步的本质在哪里?——看得更远了。既然相对估值法PS/PE的摆动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在很短的距离之内我们不停地试图矫正方向,那么解决问题之道就是如何寻找一个更远的目标点来去矫正它。理论而言,目标点越远,将会让起点开始的方向越精确。但因为种种原因(技术、政策、产业链、接受度、文化...),我们很难对科技股的预测在5年以上保持正确,请参考《互联网企业该如何估值之一:为什么难估?》,于是将目标锁定在3-5年是个比较折衷且实际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计算3年的核心指标的成长情况,比如收入,利润,再结合当期市盈率,市净率,得到公司的PE/G水平与PS/G水平,它既兼顾了短期性,分子是当期的PE,PS;又考虑到了长期性,即未来若干年的成长性。那么为什么如此不错的估值方法A股似乎不常用呢?因为A股历史上看稳定增长的科技企业太少,或者说真正的互联网标的太少,往往把电子(消费周期)、通信(2B客户投资周期)、计算机(2B客户需求周期)等准周期类的公司打包到TMT一个大篮子里,往往做3年预测是误差极大的。后来,市场所指的“G”慢慢开始所指当年或者次年的G,而非未来三年的CAGR的G。因此,在A股中,我们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个公司很便宜,明年不到20倍”,是因为诸多企业的周期性让投资人放弃了对未来三年的预测的认同。

目前A股创业板500家不到,倘若未来几年战略新兴版出炉也能吸引500家公司,同时新三板发展到10000家之时引入撮合交易制度并降低投资人门槛,例如选择10%作为撮合交易标的,则三个市场合计(500-1000创业板扩容)+500+1000家=2500家公司,这个数量刚好与目前纳斯达克主板公司数量相似,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是由三个交易所的不同板块组合在一起的。到时候,可选标的数量更多,同时互联网在中国也继续深化,从事互联网事业的公司也将会越来越多,国内目前的估值体系将会重构,向美股靠拢。

估值体系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估值方法,另一个是估值水平。之前很多章我们都在讨论估值方法,这里来说说估值水平。纳斯达克历史上市盈率为22.38倍(下图红线,整体法,TTM,剔除负值。btw,投资人应该搞清楚这些基础概念,因为不同算法得到的市盈率会差别很大)。
我们拿07-09金融危机这个片段来说明问题,因为它恰好是最近这拨牛市(09-今)的市盈率高点与低点。以百度、腾讯、网易为例,高点他们的PE/G均值为1.08,低点均值为0.33。结合多个时期的一些对比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到,纳斯达克中概股PE/G的中枢水平为0.5-0.8(e.g. 40%的预期复合增长,20-32倍市盈率),0.3以下-0.5为低估,0.8-1或更高为高估。我个人的建议,如果CAGR低于20%,不必再用PE/G估值,因为它已经落入成熟行业队伍中(e.g. 目前的苹果,多年来的电信运营商,可用绝对估值法)。举例而言,假若我们判断未来三年公司复合增速为1%,给1倍的PE/G,得到100倍估值,这有意义吗?此外,由于互联网公司经常是在成长期没有利润,后续找机会再说明一下PE与PS的关系(实际上并无本质区别)。

按照同比口径(剔除负值,A股的TMT板块,样本244家,在2012年12月PEG均值的极小值为0.8,2015年6月的极大值为3。A股与中概股估值差异体现在:做空差异,退市差异,投资人结构差异,可见《美国人和中国人投资逻辑的差异》。所以,如果选择不同的坐标系(美、中),对同类资产的估值会差异很大。传统上,互联网公司大部分搭建VIE架构并海外上市,估值水平与估值方法更加贴近美国公司,但伴随他们未来大量登陆A股(三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将会导致A股互联网板块的估值重构。因此,对于未来行业主管部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顶层制度设计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这会深远影响科技行业的估值向哪边靠拢,可以预期的是,应该在美、中目前的各自水平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绝对单边向哪里靠拢。

四、【干货贴+实例】如何简单利用PEG指标寻找成倍牛股【干货贴+实例】如何简单利用PEG指标寻找成倍牛股

【前言】本文为关于PEG的普及贴,是个人多年对PEG实际应用的理解和总结,观点难免偏颇和疏漏,对PEG使用好的老师大有人在,比如 、 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点。

【正文】相对于PE,PEG无疑是小众化的,因为无论在A股还是在国外成熟市场,对PE的使用要远远多于PEG指标。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前几天发布了我用PEG指标投资实现5倍收益的文后(链接 ),好多同学私信想交流PEG的使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PEG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PEG指标选出低估值股票的实例。我尽可能将理论讲的简单通俗些。

PEG指标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EPS增长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速度得到的数值。该指标最先由英国投资大师史莱特提出,后来由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发扬光大。PEG指标最先在英国证券市场上使用,但是英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较小,所以该指标提出后,并未在世界引起较大的反响。1992年,史莱特通过自己的著作《祖鲁原则》,将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这一投资和选股方法推广到了美国。此后,在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努力下,终于使这一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后来,更多的人将PEG方法的功绩归功于彼得·林奇。

PEG=PE÷盈利增长比率(EPS增长率)

彼得·林奇曾经指出,最理想的投资对象,其PEG值应该低于0.5。PEG在0.5-1之间,是安全范围。PEG大于1时,就要考虑该股有被高估的可能。

举例:2013年前后,A股好多高成长股票PEG小于0.5,这对于采用PEG估值的投资者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但2015年进入牛市主升浪后,PEG也水涨船高,很难再找到PEG低于1的标的。近期,A股经历了股灾,又出现了好多PEG小于1甚至小于0.5的标的,我会在今后推出系列文章《小盘高成长股的个股挖掘》,每一期挖掘一只精选个股,直到到了牛市再也找不到低估的小盘股为止,供大家交流沟通,敬请有同样理念的朋友关注。

PEG低于0.5的标的到处都是时,往往是建仓的最好时机,因为说明整个市场都是低估的,此时要做的就是买入+持有,不必过分纠结大盘走势,事后你会发现,你的收益率会很惊人。

三、PEG适用条件及相比PE的优势解析

PE概念不再普及,PE的内涵就是寻找价格相对来说低于公司表现或资产状况的一种典型指标。PE受到密切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将价格因素与用每股盈利代表的历史表现联系起来的过程中,同时也包含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和风险的预期。然而,单纯的运用低PE标准在选择被低估的股票时可能会有误导作用。比较典型的是那些有高成长潜力的公司,通常有较高的PE,而低PE的股票,不是成长预期较低就是风险较高(股价低)。单纯考察PE指标,挑出来的股票可能包含成长前景不佳或是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公司。仅单纯的寻找市盈率低的股票而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很可能会得到一大堆处于困境中的股票。通常那些处于垂死行业或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面临潜在致命打击的诉讼威胁的公司,因股价较低市盈率都比较低。

PEG指标解决了市盈率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价值评估标准的选择,这也是PEG指标选股法最大的优势所在。PEG是综合考察价值和成长性的方法之一,用它可以找出相对于盈利增长率来说市盈率较低的股票。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看出,PEG侧重于公司的成长性,适用于寻找相对于高增长率来说PE较低的股票,即PEG用于寻找高增长公司中被低估的股票。

四、使用PEG时辅助指标的选择问题

1、公式分母增长率的选用问题。国际应用较多的计算方法是选择EPS增长率,但在计算EPS增长率时注意应加权计算,否则会受到股本变动影响而失真。而加权计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很多难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使用净利润增长率替代EPS增长率,效果是一样的,我就是这样使用的。

2、时点选择问题。我用PEG ,首先会算出历史增长率的PEG比率(通常是过去三年),其次会算出预期增长率的PEG比率(未来估值),再次算出当前增长率的PEG(当前是否高估,买点的选择)。

3、PEG使用时我会配合其它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毛利率、高送转预期、市值尽可能小等,这几个指标都很重要,不再赘述,请参照我以前的文。(链接  )

五、我的PEG应用实例

2012年2月,我以12.5元的价格(复权价为25元)果断买入京新药业,买入时的PEG指标仅为0.4左右,市值仅为16亿元左右,感觉该股明显被低估,好便宜(买入时市盈率为60倍)。该股买入后一直持有至今。2015年8月18日,该股创出历史新高的31.3元(复权价为131元),市值达到70亿元,自买入该股后收益最高达到了5.2倍,持有时间为3年半。京新药业估值表:
2、正在进行的案例--

此次股灾,信立泰大跌,从最高38元跌到21元,信立泰出中报后,通过计算当前PEG仅为0.76元,于是8月24日、25日果断买入,成本22元左右,当前浮盈10%。该股计划长期持有,直至高估卖出。信立泰估值表:

1、周期性行业不适用PEG法。这个是比较明显的,因周期性行业利润基础稳定不住。使用PEG容易造成误差。

2、项目类公司中处在夕阳产业或低谷产业的行业不适用PEG法。如  、  、  项目类房地产。这些公司利润基础是稳定不住的。今年接的项目多,净利润高,明年接的少,净利润少。

3、稳定成熟的大型公司不适用PEG法,因为这类公司往往稳定有余而成长不足。好多大型公司如招商银行PEG也仅仅为0.7左右,但市值达到4000多亿,要想翻番达到8000亿元的市值,无疑是很难的。因此,实际应用中公司市值越小越好,最好不高于100亿,有些好的标的,可以适当放宽些。是一个50亿元的公司到100亿容易还是一个4000亿元的公司到8000亿容易?显而易见。

4、当企业是依赖融资等方法带来的高增长(高增长不能稳定持续的)不适用PEG。

以下对多数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1、未来三年的业绩以什么为参考。

重要的的你选择的公司是要处在高增长的行业,比如环保、医药、互联网、科技(新技术新材料)等,行业高增长是企业高增长的基石。选对了行业,再选择行业内的佼佼者即可。普通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三年的增长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建议参考研报及券商研究员的预测即可,不力求完全准确,有个大概就行。

2、增速为负的公司怎么计算PEG。

这种公司选股时直接就剔除掉了,对于我来说没有研究价值。当然也不乏做困境反转股的大师,专研究亏损股、负增长股,但真心不是我的菜。历史数据最好选择过去三年或五年的进行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1-3年级学习好的学生,会在4-6年级也取得好成绩。而差生当然也不乏上演逆袭的,后来居上,但是哪个概率大,相信我们心中都会有一杆秤。

3、PE是用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当然是动态的了,更能说明实际问题啊。未来的PE直接用研究员预测的即可,还是那句话,预测的数据不力求完全准确,有个大概就行。历史数据则是采用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真实无误最好。

最后,传播下我的投资理念:做一个简单的投资者,买入+持有。祝大家有个好心情。

以上为个人愚见,敬请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关注,您的关注是我持续不断前进和分享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企业会倒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