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吧和美团那个点餐便宜么怎么用美团出餐宝?

随着当下疫情形势的不断反复,不少平台陆续上线了“社区团餐”、“拼团”等团购服务,对于商家来说,可以根据订单量集中制作,根据订单地点集进行配送,从而提高商家的整体运转效率。

据了解,饿了么在绍兴、济南等试点“拼团”,而美团在芜湖、厦门等地上线了团购版外卖产品“拼好饭”,商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在这种“外卖团购”模式下,商家可以集中备餐和出餐,从而减少运营成本,不少商家通过1-2款活动餐品的打造实现店铺整体流量的提升,做到薄利多销。一位在试点的芜湖商家表示,自己经营了一家以外卖为主的寿司店,上线拼好饭前日均订单在100单左右,上线后高峰期日订单可达300单。现在,每月整体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同时店内没上拼好饭的餐品订单量也明显提升。

之前有资料显示,外卖平台的中小商户数量占比超8成,餐饮商家群体竞争激烈,同时又存在新客少、订单集中出餐慢、餐品开发能力欠缺等共性问题。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提升经营效率,获得更多订单成为这些商家当下的难题。在餐饮消费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消费者对于工作餐的主要诉求依旧是“实惠、健康、便捷”,而工作、就餐节奏相近的用户进行拼单点外卖,既可以集中出餐、集中配送,又能够满足价格优惠,这样的模式成为中小餐饮商户单量增长的新机会。

新开业的店铺往往缺乏运营经验和客户积累,很难与大品牌竞争,拼好饭模式不需要商家花费精力做新产品研发,只需专注几种热门餐品的打造,拼单模式又充分集中了附近用户需求,能帮助这些商家在单位时间内带来订单规模的成倍增长。据调研显示,90%上线拼好饭商家能够实现订单量增长。

不少商家还发现,除了办公室上班族,不少商圈的服务业者,例如店铺销售、地产中介、美容美甲业者等都非常热衷于这种拼单模式。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说,他们没有食堂餐厅,吃饭时间也不固定,用实惠的价格拼单点外卖确实是更方便的选择。

拼好饭这类的“外卖团购”服务确实打开了外卖商家的新思路,让商家能够集中出餐,方便外卖骑手取餐,使得效率增加,同时也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具体能不能从试点到大规模推广,还要进一步持续观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美团与饿了么是现在外卖界的两大主要平台,2017年H1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平台用户份额显示,饿了吗与美团外卖加一起占82.7%的份额。其中饿了么41.7%,美团占41%的份额。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市场份额差距并不大。
美团和饿了么相比,优势主要集中在提供服务多样化、市场占有率高(美团网在团购市场占有60%的份额)、流转资金充足。
美团在2010年成立,在此之前,其CEO王兴做过一个叫饭否的类似网站,但没有成功。美团在创业初期,压力很多,困难重重。那时候团购集团很多,美团、拉手、糯米、酷团等等。虽然当时获得了红杉资本超过千万美元的风投,但是2012年,资本进入寒冬,中国团购网站有一半以上的网站倒闭。幸运的是,美团在2011年推出了一项新政策“过期可全额退款”,这项服务看似自断财路,却为美团赢得了好的口碑,其他团购网站纷纷效仿。这为其熬过资本寒冬提供了支撑。寒冬过后,美团并购了一些团购网站,又获得了资金投入。而王兴留美的经历让他吸收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O2O,这个模式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个大市场,不是仅仅有团购,也不是仅仅有外卖。因此,美团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只要是能够采用O2O模式的,都可以被纳入他们的服务。到2013年,美团宣布实现盈利,2014年又获得2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阿里巴巴跟投。2015年,美团网与大众点评合并,达成战略合作新公司。今年获得腾讯的投资。但是,随着国内科技巨头们财大气粗用资金猛砸伸向住宿、旅游、电影、团购、机票领域,美团的多样化业务也开始受到挫折。最近一年,机票和酒店投资失利,唱空美团的消息接连不断。美团对自己的投资线与资金状况要进行更谨慎的判断与选择。
饿了么其实和美团类似的是,他们的创始人都是高等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而对于饿了么的ceo张旭豪来说,显然他看上去更加乐观而容易满足。2009年在读研期间,他与同学创办了饿了么网上餐厅。他们是看中了餐饮外送行业这个点,然后开发了网上订单系统。而王兴是看到了一个大的销售模式。所以,从一个是切入点不同,使得饿了么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外卖领域。但是,饿了么的成长显然很迅速,一步步市场扩大,一轮轮融资,2017年8月,饿了么收购了百度外卖,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饿了么专注于打造数字化餐饮生态系统,使得他对餐饮外卖最为重视,这是其主要的业务。据数据显示,饿了么外卖的用户粘性也是所有外卖app中最高的。
不同的餐饮商家可以和某个平台独家合作,也可以都进行合作。但是同质性颇大的业务必然会使得竞争加大,美团出现了胁迫商家签订独家协议等行为。在前不久也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总的来说,只在外卖方面,两个平台差距并不大,消费者大都是看谁家优惠多用哪一个,或者喜欢的饭店在哪个平台用哪一个。可真是苦了小编这种手机内存不够,只下载了一个外卖app的人。
对那些不喜欢在家开火的小伙伴或者跟小编一样的上班族来说,外卖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少网友还借助外卖的备注系统把外卖玩出了新玩法——什么来的时候要“鬼鬼祟祟”,不要被家里人发现;还有说送到宿舍楼下有等绳子放下来吊的;还有要外卖小哥顺便带点厕纸的……最后这个一看地址,还真是在厕所。
而老板们竟然也相当配合地玩出了各种神操作,比如看到留言说“多家生菜”的就直接送了一大把生菜另外包装了,还有点麻辣烫要求老板“娃娃菜不要煮,最后放在上面就行”,结果老板真的就没有煮娃娃菜,直接拿了一颗放在打包盒上面让外卖员送过来了。
最近,大家喜欢的外卖又有了新变化,相信有不少小伙伴昨天打开支付宝的时候就发现了,首页上的【外卖】入口已经变成了【饿了么外卖】。10月16日,饿了么宣布正式接入支付宝与口碑的外卖服务线上运营,用户在支付宝订餐后,商家接单、骑手配送等状态都将实时显示在App首页的服务信息栏,用户可随时掌握订单动态。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饿了么将于支付宝口碑围绕“吃”这一需求展开线上线下全链路闭环的消费服务,其中包括:使用支付宝线下消费可以获得饿了么红包;使用支付宝线下扫码获得饿了么商家专用代金券;使用饿了么支付完成获得口碑商家代金券等等。也就是说今后无论是红包、代金券、超级会员还是营销活动等信息,支付宝和饿了么都将完全同步,在饿了么官方App上享受什么优惠,在支付宝上也一样能拥有。对于一些手机内存不太够用的小伙伴来说,这次饿了么和支付宝合作之后,用户也能剩下了安装新的外卖App的工夫了。
可以想象,和支付宝合作之后的饿了么将通过线上线下多场景服务与大数据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便利的外卖配送服务,同时也为商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流量获取渠道和运营支持。
其实要说起来,这段时间饿了么在事业上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帆风顺了。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与百度外卖联姻,彻底结束了外卖行业“三国杀”的局面,从而进化成“两强争霸”。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8月开始,美团就有收购百度外卖的意思,但在当时被百度外卖CEO坚定地拒绝了。今年早些时候网上又传顺丰将收购百度外卖,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最后对百度外卖最后选择饿了么这件事,其实大家心里多少都有数啦。
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结合,并不单纯的外卖市场份额的1+1。事实上,百度外卖最大的优势是来自母公司百度的技术支持,因而其人工智能配送技术一直走在行业前沿,更拥有业内领先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
最近这一年来饿了么确实在寻求外卖技术上的突破,今年 1 月 11 日,饿了么透露和阿里云合作,研发人工智能外卖调度引擎,缩短配送单均时长;6 月 14 日,饿了么推出冷热双温箱,同时满足热菜和冷食的配送保温条件;10月9日,饿了么在上海虹桥万科中心投放送菜机器人【万小饿】为楼内白领提供送餐服务。
除了饿了么自身的努力,它在商务圈的人员也是真的算不错,尤其是和BAT这三家互联网行业大佬们关系都算融洽。除了这次获得来自支付宝的入口支持,以及近期合并的百度外卖,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往前拨弄一点,会看到腾讯和阿里都有争相往饿了么注入融资。
相比之下,美团老板王兴在公共场所的屡次豪言壮语被许多媒体认为是自立的宣言,而后先是阿里和美团若即若离,后面腾讯也是投资一半没有了再领投的意思。现在面对长年对手饿了么在事业上的顺风顺水,美团最近在外卖上安静了不少。但是美团的业务并不像饿了么一样专注在外卖上,其在团购、移动支付上面都有下苦工。
最近一家做餐饮店收银机的科技企业二维火相当焦躁,因为美团开始着手把自己平台里所有店家所需的服务给“包场”了——从下单收银,到外卖配送;从外卖员后厨炒菜,到给顾客代打,美团似乎走向了全方位发展的道路。近期点美团外卖的小伙伴应该也都发现了自己每次下单首选都变成了【美团支付】,首次支付还能享受折扣优惠。美团的种种举措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用户的粘性,从而充实自己的肌肉。
可以说,在如今外卖流量之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饿了么和美团之间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迎战——饿了么专注做外卖,但是在流量入口上采取广泛结盟的战略,令用户可以在更多其他应用上也能想到饿了么提供的服务;美团的发展求大而全,不光是外卖,在其他的领域美团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其着手收银的奇策或许也能帮助美团增强其接入商家的粘性,进而在外卖行业站稳脚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饿了吧和美团那个点餐便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