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计算题乘数计算问题?

《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投资乘数的计算方法 内容 提要:本文首先分析 历史 上的“ 投资 乘数公式”的谬误,然后明确有关“连锁”意义下的“乘数”应该如何计算 ,最后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给出了投资乘数和投资拉动系数的计算公式。一引言要计算投资乘数,首先应该搞清楚“投资乘数”的定义,不能稀里糊涂进行计算。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所谓J.M.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公式:而对这个无穷级数的含义,是否就如邹至庄先生解释的那样:“每元投资可以立即创出1元的收入,这笔收入将使消费增加0.6元。由这0.6元所生成的收入按消费函数又将生成(0.6)(0.6)元的消费,依此类推”呢?这种解释是不成立的。首先,公式(6.21)是关于收入的分配

2、关系式,如果收入增加1元,消费就是增加0.6元,用作增加投资就是0.4元。至于反过来,投资增加1元,收入将增加多少元,这个公式并没有作出回答,这个公式不是回答这个问题 的公式。投资增加1元,将使收入增加多少元,实际上邹至庄先生在此前已经作了回答:“在中国 ,每元投资的长期收益仅为1角4分。要提供1元的产出,须分别用7.14元和5.26元的资本。象这样的资本产出比率是相当高的”。(邹至庄,1984,第281页)归纳起来,欧美主流宏观 经济 学在讨论乘数时,第一没有从投资连锁、级联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是分不清国民收入、销售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等基本概念。怎么叫从连锁效应的角度计算乘数呢?例如,由一

3、个初始事件A0,引起的初始结果为B0,由B0接着产生下一级事件A1,再由A1产生一级结果B1,由B1产生二级事件A2,A2产生二级结果B2,所有的事件A0、A1、A2等等都是同质的,于是可以定义一个总事件即全部事件同时发生的相“与”事件A,A=A0A1A2;还可以定义一个As事件,As=A1A2A3,称事件As是由初始事件A0的连锁效应产生的事件;所有的结果也都是同质的,则由初始事件A0产生的 总结 果为所有的结果相“与”:B=B0B1B2根据这样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四个问题:(1)初始事件A0与初始结果B0的关系,(2)初始事件A0与连锁效应产生的事件As的关系,(3)初始事件A0与总结果B的

4、关系,(4)总事件A与总结果B的关系。下面就根据这些思想,来计算一下人们关心的、也颇有争议的投资乘数。二投资乘数的计算以下计算所依据的理论 基础,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创立的一套经济 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从公式推导显示,资本论中的 数学 公式是建立在经济生产实际的基础之上的,是可靠的。这就让偏好瓦尔拉斯的网友们,也领略一下十九世纪德国民间 经济学 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怎么回事。有网友说得好:为欲批判之,必先了解之。不管什么目的,了解一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总比坐井观天要好。您说呢?投资与消费不同。消费是直接用居民收入购买消费品,消费完了不会发生货币增殖。投资是从垫付资本开始,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

5、新的产品。新的产品销售后,重又取得货币,实现资本增殖。假定增加投资100万元,这100万元应该分成两部分。譬如其中的80万元用作厂房、设备、原 材料 、水、电、气等生产资料即所谓不变资本的投入。另20万元用作可变资本投入,这是用来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不由以上数据可见,在我国目前 上市公司 的情况下,增加1元投资,只拉动4元的相关投资。而1元的增量投资,总共只产生0.61元的国民收入增量。从平均来看,总共投资5元,产生0.61元国民收入,就是说,1元投资产生0.12元国民收入。这个结论恐怕与实际是接近的,是合理的,也与邹至庄先生关于中国 “资本额中每增1元只能增加年产出1角4分”的结论近似一致的(

6、邹至庄,1984,第281页)。而依据凯恩斯的“乘数”公式,“乘数”k总是大于1,增加1元投资,肯定会带来大于1元甚至5元10元的国民收入增量,真不知道凯恩斯、萨缪尔森诸位怎么就那么偏好自己的这个结论。有一份旁证资料。据新华社2002年10月27日电:“我国发行6600亿 国债 ,1元投资可以拉动10元 社会 投资。”这里拉动系数L10,与上面的4有一定出入。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样本不同。国债项目与上市公司不同。上市公司各部门的参数也是参差不齐的。如 电子 行业,拉动系数L6.01,批发零售业,L12.7。(2) 统计 公式很可能不同。(3)上市公司的 财务 数据与理论要求的不完全

7、相符。种种原因吧,但总也不至于有数量级上的出入。在上面的推导过程中,没有提到储蓄。这合乎 逻辑 。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假定:Y=C+I,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不能在论证过程中再把1b=20的钱作为储蓄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否则,给人的印象是文章逻辑混乱,讲话颠三倒四,前后矛盾。有人提到本文在叙述投资的连锁效应时没有假设社会产品的实现条件,实际上是假定了社会产品能够实现。这一点提得对。不过,本文公式中的周转率实际上隐含了社会产品的实现基础,周转率的高低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产品的实现情况。资本周转率高,社会产品实现得好,资本周转率低,社会产品实现得不好,资本周转率等于零,发生经济危机。还有关于投资对

8、国民生产总值的连锁效应问题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经济科学 原理(陆善民,2003)。三后语既然“乘数原理”有问题 ,人们自然 而然会进一步怀疑到“加速原理”头上。萨缪尔森也许是从力学中得到启示的。力学中有速度、加速度。如果消费与国民收入成线性关系,则消费就相当于速度。进而如果投资与消费的增量成线性关系,则投资就相当于加速度。于是有了所谓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但是有一定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力学系统中,只要知道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与速度,就可以推知以后任一时刻质点的位置、速度等力学量,而毋需知道某一时刻的加速度。这一点当然构不成怀疑“加速原理”的理由,所以权当是个猜测吧。有关“加速原理”是谬误的分析 ,只能放到以后再说。某些西方主流派经济 学家认为,即使西方主流微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前提和结论经过证实、证伪是错的、不符合实际,那也很有用处,可以作为客观实际的理

计算题第一题算货币乘数cd的d不应该是全部存款吗?高顿问答货币乘数计算题银行存款创造后的总额郑老师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关于货币乘数的两道计算题请教高手~_百度知道计算公式:具体的推导过程就不说了假设活期存款为D,基础货币为B,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d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这里的d和t都是下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为t,超额准备金率为e,现金折现率或者叫漏损率为c,那么D=[1/(rd+rt.t+e+c)].B 那么第一题既就是活期存款的扩张乘数是1/(rd+rt.t+e+。

1、货币创造乘数计算题及答案

一道计算货币乘数的计算题。求解答-爱问频道-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一道计算货币乘数的计算题。求解答,假定现金存款比率W=0.38,准备率r=0.18,试问货币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多少?在网上看到有两种金融学的货币创造乘数如何计算?给个例子。百度知道1、简单来说,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到流通市场,人们又将这10单位存了8单位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将6单位贷款出来给企业,企业再存入2单位作为流动资金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这2单位作为贷款放出去,这样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最后导致市场上货币增加远不止10单位。

2、货币创造乘数计算题解析

货币乘数的计算题_百度知道3000亿/(8%2%2%)=25000亿银行货币学计算题第一步要把公式带进去!一、计算题1.某公司借款10000元,按复利计息,年利率5%,两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试计算该公司在到期一、计算题1.某公司借款10000元,按复利计息,年利率5%,两年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试计算该公司在试求:(1)活期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这里的货币指狭义货币M1)。

3、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题

【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范文-金锄头文库【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近年来,各地的高考卷中不时出现有关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_百度文库【例析货币发行与币值的计算题】货币乘数计算题货币发行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中商品价格和纸币购买力的变化情况,并推导相关公式。

4、货币乘数 货币创造乘数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1)货币创造乘数k是多少?(2)若对现金的需求是100亿元,总准备金是200亿元,货币供给是但是这个应该是很简单了,套一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公式就算出来了。货币金融学计算题,回答正确奖励100分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PAGE 7 中级宏观经济学 结课论文 我国投资乘数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指导老师: 学 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 专 业: 能源与气候经济 学 号: 姓 名: 联系方式: 摘要: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学派的重要内容,描述了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关系。本文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出我国年的居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得到长期投资乘数,又计算了这一时期每年的短期投资乘数。结果发现我国的长期投资常数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且短期投资乘数呈下降趋势。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得出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影响因素有: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经济活动交易费用高、消费循环存在非正常漏出、通货膨胀率影响企业投融资。 关键词:投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目录 TOC \o "1-3" \h \z \u 1 投资乘数的基本理论 3 2 我国长短期投资乘数计算 4 2.1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 4 2.2 长期投资乘数的计算 4 2.3 短期投资乘数的计算 5 3 我国投资乘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7 3.1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7 3.2 经济活动交易费用高 7 3.3 消费循环中存在非正常漏出 8 3.4 通货膨胀影响企业投融资 8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的均衡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Y=C+I+G+(X-M),当支出变量增加或者减少时,引起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化量大于支出变量,这个倍数就是乘数。乘数的定义首先是由凯恩斯的学生卡恩提出,用以测度新增投资引起的就业增量与总就业量之比。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从定量分析角度说明投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间的量变关系,它也是社会再生产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反映。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只能靠投资来弥补,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从数量上表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 投资乘数的基本理论 在凯恩斯看来,国民经济中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通过投资乘数论,他主张国家在政策上要鼓励消费而限制储蓄,办法就是把储蓄尽可能转化为投资,这样就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使经济得到发展。投资乘数论是国家加强宏观经济干预的理论依据。社会上的大小私人企业均不愿扩充生产,但又要扩大有效需求,因而只有靠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这说明,仅靠市场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要求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投资乘数的意义不仅在于投资的增加能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而且对于就业也有着相同的作用。当政府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长时,就要增加支出所产生的投资需要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可以增加就业,增加企业和工人的收入,企业和工人把这些收入再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又转化为另一些企业和工人的收入。这是一种无穷递推的连锁反应过程,如此周而复始,投资支出的增加可导致收入的成倍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成倍增加,并刺激生产,增加就业,从而引致总产出成倍增加。 式中△I表示投资的变动;△Y表示收入的变动;C表示消费支出,其中a表示自发消费,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所能产生的消费增长;I表示私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M表示净出口额。一般而言,0<c<1,所以投资乘数总是大于1。 乘数必须要求的假设前提是:(1)社会经济体制中具备了成熟和完善的市场机制;(2)只要在均衡利率的条件下,储蓄就会自然转化为投资;(3)收入因素只会引起消费的变动,不会自接导致投资的变化;(4)社会经济处于过剩状态,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 我国长短期投资乘数计算 2.1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 根据投资乘数的原理及其计算公式,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降准意味着房价暴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