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做自媒体现在好做吗?

昨天,看到朋友圈里在转发一条消息,大致内容是网贷之家在上海的办公室,大门上被人泼了红油漆。根据网贷之家昨天下午5点多发布的新闻来看,泼油漆的人应该和用DDOS、“呼死你”来打爆网贷之家高管的人是一伙的,直到看到网贷之家新闻上贴出的报警文书回执上写着的“某平台”,我猜想应该指的是e租宝。

网贷之家和e租宝的结怨始于前者曝光了后者40人被刑侦的新闻,然后e租宝就给予网贷之家回应,甚至一天发了三封律师函。但网贷之家没有理睬,甚至首页上很多地方都能找到e租宝的负面报道。于是,网贷之家便遭受到了庞大的DOOS攻击、“呼死你”和泼油漆事件。

从网贷之家的角度来看,本身自己的方向是专注于P2P的综合资讯平台,在P2P行业门户里,现在位置排第一,排第二的是网贷天眼,除此之外,网贷之家也在6月份宣布拿到了一亿元的B轮融资。因此,如今的网贷之家可谓是意气风发、底气十足,自然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凭借自身的平台属性,与e租宝硬碰硬。

其实,企业跟媒体较量,吃亏的总会是企业。就像去年金龙鱼高调起诉人民网一样,最终,两家还是私下和解了事,如果做企业连这点领悟力都没有,那就是不懂媒体的水有多深了。

网贷之家现在将自己的格局定义为“行业媒体”和“行业研究平台”,但是,只要加了“行业媒体”,那和媒体的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尤其是金融财经领域。电视剧《枭雄》里有一句话,叫做“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网贷之家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

事情分正反面,如果涉事企业懂规矩,给网贷之家交足了广告费、合作费,那就皆大欢喜;如果涉事企业不懂规矩,那就跟踪报道,甚至开专题。当然,如果涉事企业联合起来抵制网贷之家的话,网贷之家也不会为结果担责,除非涉事企业们联合起来起诉网贷之家。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网贷之家有一亿B轮支撑,但说不定还是会破产的,毕竟网贷之家还不能算做“网络媒体”的范畴,只能说是“行业网站”。

先不谈别的,光e租宝用DDOS、呼死你和上门泼油漆这三大法宝攻击网贷之家的方式来看,这是典型的网络黑社会和黑社会的结合体。

记得在不久前,北京的无界新闻被河北某金融企业派出大量农民工“围观”的情况,这也是典型的黑社会现象。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原本放高利贷的,现在都转型做金融和P2P了。

还记得在7月份,e租宝和某P2P平台也打了起来,双方你来我往的很热闹,你说我跑路了,我说你资金链有问题,你说我产品有问题,我说你员工叛变……这段历史,如果不是看到泼油漆这事儿,我都差点忘记了。

我写了9年的自媒体稿件,期间也写过一些企业的深度调查,后来有主动沟通的、有DDOS的、有电话威胁的,不过泼油漆这事儿还没发生在我身上。做自媒体,就像是通过万花筒见识到了整个世界。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

当然,从e租宝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是网贷之家之类的报道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一天发三封律师函,在我的印象里,也就宋高宗给岳飞发过十二道金牌。做P2P行业的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要挡财路,一旦挡了自己的财路,那必然是六亲不认。

e租宝要做的是大生意,年度总结和2016年的计划肯定是现在正在执行中和预案中,此时出现这么大的动静,品牌部不好向老板交差,老板不好向投资人交差,而且又是年底,一旦大家出现挤兑风波,e租宝恐怕只有关门一途了。所以无论如何,e租宝抱着许胜不许败、破釜沉舟的态度,而网贷之家的态度是抱着“媒体”的情怀,吃软不吃硬。因此,当两个硬性格的平台交叉到一起,有点火花也就自然能解释的通了。

最后,我的评价是,狗咬狗,一嘴毛。希望相关的监管细则尽快出台,免得P2P行业乱斗的乌烟瘴气。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近期交通部不幸又上了“黑榜”,起因为代表多数人发表了“应该取缔专车”的言论。尽管后来交通部辟谣称,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不过还是被网友纷纷质疑:“什么时候被偷偷少数化了?”

其实自专车面世以来,就一直是个“招黑”的主儿,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武汉出租车集体抗议7万多辆“私家专车”;特斯拉专车被抓罚款一万车辆被扣;香港警方突袭Uber办公室逮捕了5名司机。即便如此,民众却对专车偏爱有加。

“打车难”成专车生存的沃土

现在打车到底有多难?消费者最有体会:“去的太远,不拉;去的太近,不拉;要交班了,不拉;那边太堵,不拉;回来要空驶,不拉。”

在高峰期,看司机脸色,拼车、拒载已成家常便饭。不过,还有最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遇到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打车就等于“打劫”—-“不打表、双倍价格。”“你若觉得不妥,可以不坐,反正拉不拉你完全取决于我。”这是当下出租车司机存在的普遍心理。按照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说法:“一年到头也就指望着这些天气赚点钱呢,你们乘客就多理解吧,大家都不容易。”

相比出租车,专车价格确实贵。可是,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打车随叫随到、不用看脸色、不用拼车,关键是服务贴心周到。比如,提供免费饮用水、充电器、干湿纸巾、垃圾袋、车载WiFi等附加服务。

大众表示。在有急事、高峰期、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宁可花高价打专车,也不要看出租车司机的脸色。就算是不差钱,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银白银洒向服务差、整体素质不高的出租车行业。

很明显,专车给予消费者的不仅是优质的服务,更有人格和心理的尊重。无疑,“打车难”成了专车生存的沃土。

“市场需求”是专车生存的根本

“打车难”可以催生“专车”,但是“专车”要想占有一席之地,还得“市场需求”说了算。那么,我国的专车需求量有多大呢?能不能支撑“专车”整个行业长久发展下去呢?

“专车”其实是商务用车,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私家车一样,但实际应属于汽车租赁公司,不在马路上巡游,只能通过电话或软件叫车,提供点对点服务。专车由企业自主运营,司机作为劳务公司员工,仅提供驾驶服务,交通部门负责发放营运证,并进行监管。换句话说,“专车”属于“私人订乘”的范畴。理论上讲,应该比普通的出租车的市场需求要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据权威市场调研显示,全国每天有6千万人次出行需求,出租车能满足3千万,租赁公司能满足400万,还有2600万人次需求无法满足。另外,滴滴快的CEO程维在一封内部信中披露,2015年6月份滴滴专车每日的订单量已经达到300万单。

毫无疑问,“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不过,为何会频频“招黑”呢?原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搅动了行业格局,抢了出租车的饭碗;二是一直未明确“合法”身份,身处灰色地带难免产生违法和安全隐患。

“合法身份”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

目前,多数专车平台的车辆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租赁公司;二是私家车加盟。由于国家对租赁公司车辆牌照进行了限制,因此专车平台的车辆主要是靠私家车来储备。

一般来说,专车平台上的私家车加盟多采取“四方协议”形式,即专车平台先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车主,再签订一份由软件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

看似正规,实际上多数专车平台是以“四方协议”打掩护,规避监管风险,实现“曲线合法”。说到底,私家车还是不具备营运资质,也就是违法的。此外,由违法营运产生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小觑的。

概括来说,专车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人身安全,非法运营车辆,即便用户通过软件叫车时提示将会为乘客提供什么什么的人身保险,但倘若意外真的出现,责任方或许并不能尽到应有的义务。

二是财产安全,非法运营的专车,大部分都是私家车,乘客与司机之间没有现金交流也不会有发票打印,即便软件里有搭乘记录,但也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更不排除会有存有私心的车主。一旦遗漏东西,乘客便不能通过发票获悉私家车牌照信息,甚至也有私家车使用套牌的情况。

三是车辆安全,对于没有任何管理体系的私家车来说,或许不会按照正规出租车那样强制实行车辆检测,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专车实现正规化运作是早晚的事。但是,交通运输部也应该做好相应准备:一是尽快改革出租车体制,提升服务水平,缩小与专车差距;二是平衡出租车和专车利益关系,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三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去指导网络用车行业的发展,让新业态成为整合社会资源和促进就业的利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四是,尽快找到专车合法化的最佳途径,避免违法和安全隐患。

专车实现正规化运作是必然结果,这和“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一样的道理。可专车毕竟属于新生事物,还要多从实践中体会和总结。专车实现正规化运作同样任重道远。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11月26日,华为在上海世博馆举办了Mate8全球发布会,全球同时有600万观看了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世界瞩目,据余承东介绍,这是华为首次在国内举办新品发布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的确,在Mate8发布会,张晓云演讲的华为执念精神,以及余承东对于Mate8的完美解读,震撼了全场和所有观众,我在现场也听到了一次次的掌声,务实不务虚,追逐于产品的企业永远会受到人们的喜爱。相对于其他手机厂商,雷军和罗永浩光UI和不锈钢都要讲上半场。好吧,现在我们来看下余承东在Mate8发布会上都说了哪些事实:

众所周知,电池续航能力是考验手机用户在体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国外的苹果三星,国内的中华酷联,无一不在电池续航上绞尽脑汁。以前男人出门都是三样东西:手机、钥匙和钱包,现在又多了一样充电宝。比如像我这样的手机重度用户,甚至有时候1W毫安的充电宝都不够用,我相信有这种情况的商务人士一定有很多。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有一个超大电池且极速省电的手机,会更加事半功倍。余承东在Mate8发布会现场也做了一个演示,用配置麒麟950芯片的Mate8和iPhone 6s Plus同时打开一款游戏,隔了相同的时间后,Mate8比iPhone 6s Plus的电量还要多将近10%。因此,一般手机用户可以用2天时间,重度手机用户玩一天也没问题,如果连续看高清视频的话,能看17小时,除此之外,Mate8也运用了快速充电技术,手机充30分钟的电,就可以满足一天的通话需求。

实际上,我去年在使用Mate7的时候,就发现电池使用功耗已经远远低于iPhone 6了,平常同时使用一天时间,iPhone 6 需要充电1次,而Mate7还是处于有电状态。这次Mate8更让人感到惊奇,因为Mate8比Mate7的电池续航能力更提升了30%。

无论是国内外的任何一家厂商,无疑也将拍照功能放在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这次Mate8的拍照功能也是非常诱人的,甚至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连续多次用了“突破”这个词来赞美Mate8的拍照功能。

当然,如果你知道这次应用在Mate8上拍照的成像技术,是华为在法国研究院花了4年时间研发完成的14位双核ISP,你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全球的手机厂商,包括苹果也不可能自己去花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做这种手机领域的研究,不过华为的策略是对的,尽管研发时间长,但是应用在Mate8上使得图像处理速度更快,比一般的手机要快四倍。

与Mate7相比,感光面积也增加了23%,动态范围提升了20%,更是增加了老少皆宜的美肤功能。除了极速摄影和高质量成像,Mate8还支持延时摄影和120帧/秒捕捉高清原始视频,用1/4倍速的慢动作播放任意片段,让你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

在商务方面,余承东也很骄傲的说,有了Mate8的防盗体系,再也不怕手机丢失了。

只需要华为帐号与手机绑定,一旦出现手机丢失或被盗的情况,对方即使刷机,没有你的华为帐号和密码,也是不能使用的。在丢失的过程中,手机内的资料和数据也绝对安全,毕竟华为Mate8的芯片级安全保护技术不是吹的,哪怕对方把存储器打开,由于用户数据都会被自动加密,密钥经由芯片Turstzone保护,因此对方再怎样也无法得到你的资料和数据。如果手机联网了,你还能通过华为帐号找回手机。

对于许多开车的人来说,途径高架的时候,地图导航总会傻傻分不清你是在桥上还是在桥下,这是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有一次我导航在高速上,明明是直行状态,导航却非让我向左拐,高速上左边就是护栏,难道我要去撞护栏开条路出来?这导航当我开的是坦克吗?

还有一次导航在高架桥,提示让我在前方红绿灯左拐,高架桥上有红绿灯?难怪之前有新闻说几个日本人相信导航,结果开到海里去了。

余承东也遇到过像上面类似的问题,所以他也在想,是不是有一个功能能够更好的提醒用户,现在,这个功能在Mate8上实现了,Mate8和高德地图合作,推出了智能识别桥上桥下的导航版本,不得不说,这对用户是一次极高的体验提升。

在移动支付方面,国外的苹果一直走在众多手机厂商前列,如今,余承东也给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Mate8支持全国9家银行接入的NFC移动支付,目前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华为watch也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想想以后带着手机去旅行的场景,就别提多风骚了。

当余承东提出来全球网络共享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Mate8的目标是全球高端化战略,而不是自Mate7成功之后就偏安一隅,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目前,Mate8是频段最全、覆盖最广的双卡手机,支持217个国家和地区的1334家运营商。支持双卡盲插,双卡双通。搜网速度提升150%,自动增拨任何国家代码。这对常年出差或旅游的空中飞人来说,是一项非常好的福利,当然福利不止于此,在国外如不想购买当地运营商服务的时候,可以用28元购买Mate8的天际通服务,28元一天不限流量,网络杠杠的,哪怕开着看视频也没关系了,什么国外一周花一万话费的新闻也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身上。

我在第一眼看到华为watch的时候,就被它惊艳了,常用的圆形设计,以及精致的外观,再配上不锈钢表带或真皮鳄鱼皮表带,看上去和劳力士都相差无几。当然,还可以更换40种表盘,百达翡丽的表盘也在其中可以看到。除此之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它是第一款采用蓝宝石镜面的智能手表,这在日常防水、防尘方面有着绝佳的作用。

但唯一遗憾的是,一天就需要充电一次。但不能否认,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值得入手的一款智能手表。

不管是Mate8还是华为watch,都可以从一些方面看出华为的用心。

在这次Mate8出现的颜色版本里,多了一个手机史上从未有过的颜色,叫做摩卡金。余承东说,把摩卡金拿给欧洲的一些伙伴看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颜色。或许,这是华为在色彩设计应用上的一次突破。Mate8工业设计已无与伦比,界面优化持续跟进,没什么理由不相信华为手机的品质,也没什么理由反驳华为的执念。

还有一个小的细节,余承东把它叫做场景应用,比如你正在看电视,突然来电话了,你把手机的声音出孔对着自己正面,背面朝着电视机,这样对方听到的声音是你自己说话的声音,电视声音则被降噪过滤掉了,这个功能很神奇吧。

在现场,我也将Mate8测试了一下,跑分结果将近95000,看来经过一番设计与优化,麒麟950在Mate8上面可谓是如虎添翼。

余承东在会上说,华为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是三星的三倍,并且今年Mate8销量要超过一千万。我相信这个数字,之前的Mate7仅仅依托线下渠道和产品,再加上华为沉淀的品牌效应,获得了700万的销量,当然这还是在产能低于预期的前提下,因为华为自身没有预料到Mate7会卖的如此好,有次我大姨子还找我托人去买一个Mate7。

现在想想,Mate8的大卖是必然,当突破一千万销量的时候,也会成为国产手机3000元档次第一个突破千万销量大关的高端手机,这无论对于华为还是国产手机阵营,都是一次极大的突破。

可是,在Mate8出来后,我看到很多厂商的水军都在苍白的黑着华为,三年前,华为发布海思K3V2,这些厂商黑它万年祖传,GPU兼容垃圾,45mm工艺太落后。两年前,华为发布910,GPU换成mail,28mm工艺,勉强能用,这些厂商黑910性能太弱,落后友商两年。一年前,华为发布920,第一次勉强跟上骁龙801,你们黑它GPU还是不行。今年这些厂商黑着930架构落后的时候,950出来了。所以,我不知道这些厂商还能黑华为几年。归根结底,还是惧怕与心虚。

此时此刻,我还在听着张靓颖为华为写的《我的梦》,正如张晓云在发布会时所说:因为坚持,所以快乐;因为坚持,所以强大,执念是一种信仰!我们梦想作为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登顶全球市场,所以披星戴月,不敢懈怠。

事实也是如此,现在的华为真正做到国货当自强,当有一天,华为定然会实现三大目标,第一,手机的创新者和领导者;第二,手机的第一大终端厂商;第三,手机的使用率全球第一,来实现中国伟大的民族品牌,期待华为拿出更好的产品来为更多的人服务。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不久前,有关联想乐檬发布会主题和汪峰fiil耳机的slogan撞车这件事在知乎等平台上受到了大批科技爱好者的关注。昨天更是在新浪微博上演了一场粉丝撕逼秀,有娱乐自媒体爆料汪峰fiil耳机抄袭联想乐檬主题词,然后双方支持者就“与声俱来”这个slogan到底是谁抄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个爆料大概的内容是汪峰fill耳机抄袭联想乐檬的主题词,并且罗列了一串疑似汪峰抄袭联想的整个名单,整整长达十年。

作为一个围观者,觉得这些年的联想太不容易了,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谁抄袭了你,而是抄袭了你,你压根儿不知道。所以说,这次联想乐檬实在是无辜躺枪。尽管有粉丝为汪峰老板开脱,但今年汪峰频繁被爆料出抄袭事件,接着对比联想乐檬身处于联想中规中矩的体系当中,再看两场发布会间隔时间如此之短,只是汪峰fiil耳机抄袭联想乐檬的概率比较大。

来说说联想,国产品牌里的翘楚,早已跨入世界500强企业,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体制,从流程上来说,联想乐檬X3这样的大型发布会应该最起码从半年前开始筹备。联想乐檬在联想整个体系内,承载着拼杀红海市场的艰巨任务,属于不容有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开始筹备工作的时候,宣传方案也应该是一早就定好的,不可能在fiil耳机发布后匆忙修改整个方案。

再来说说汪峰的fiil耳机,它的发布会在10月底,联想乐檬X3发布会在11月上旬,间隔的时间很短。巧合的是,两款产品虽然不形成直接竞争,但都是围绕音效在做文章。

音效是乐檬X3的最重要卖点,也是乐檬系列未来能否引领联想开创手机业务新版图的打头阵作品。发布会会选择用与声俱来作为突出的发布主题也就不意外了。这个slogan恰好契合了乐檬X3的手机特性,针对乐檬高品质音质效果进行包装。广告公司在制作方案时估计觉得这个slogan非常契合,就用了。

同样强调音效的fiil耳机也需要这样契合的slogan。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广告行业是一个小圈子,对于强调音效的两款不同产品,而且两方的发布会恰好有一个时间段都在做营销策划,很有可能在创意上互相关心。而联想乐檬是从半年前就开始进行方案策划筹备,与声俱来的主题肯定提前已经敲定,在中间环节保密不严被其他人知晓,泄漏出去很有可能。

综上所述,对比联想乐檬传统的按规矩办事,汪峰一直以来都身陷抄袭的指责,谁又能保证这次的发布会slogan,汪峰fiil耳机没有剽窃联想乐檬的创意呢?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近日来,因流量消耗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坐到了风口浪尖。无论是明星韩雪,还是普通大众,桩桩案例都剑指三大运营商耍了手段,偷了流量。什么“手机充电3小时,耗流量23GB”、“一夜间用掉流量53.3GB”、“9天用完平均1个月的量”,诸如此类,都是有名有姓的。

在这些案例面前,流量“跑得快”的确不容争辩。不过,就此断定运营商就是偷流量的“小贼”,未免难以服众。偷流量这事,到底是不是运营商所为,还是另有其人,或是另有隐情?大众有权利了解真相。

近日,有记者联合联合浙江省质监局,对多品牌手机、多种网络信号源进行了严谨的流量试验。测试主要围绕三点质疑:运营商会不会“偷流量”;接收文件消耗的流量是否大于实际大小;安卓系统是否比iOS系统耗费流量多。

其一,在同一地点、时间内,在三台监测器中插入三大通信运营商SIM卡,下载一个大小为10M的文件,重复测试数为10次。实验室里的三大运营商信号强度不一,传输速度也有差异。大概20分钟后,所有下载结束。对比发现,数据的偏差值小于0.1%。很明显,运营商调整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成立。

其二,10M的文件经传输接收下载后,60个数据中有40多个超过了10.5M,最高的达到了10.759M。质监局技术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文件在传输中都要产生一个“打包”流量。比如,传输一段视频,往往是分段式进行的。需要先拆分、打包,然后才传输。接收亦是如此,先分段接收最后拼接整理。

其三,将苹果手机后台所有软件全部退出,关闭WiFi,打开4G,用QQ接收一个13.32M的文件。通过流量监测软件发现,消耗流量14.67M;更换为安卓手机,重复相同实验,显示消耗流量14.69M。之后,重新选择了一款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但是试验场地更换为电梯内。因为信号关系,接收速度明显变长,结果是苹果手机显示为16.25M,安卓手机显示为16.17M。由此证明,相同网络下,不同系统耗流量不会差太多。

既然运营商没有偷流量,流量消耗的快慢与手机系统并无直接关系,那么偷流量的“真凶”到底是谁呢?

权威机构对近来发生的“偷流量”事件进行了核实调查,证实手机应用中的APP才是罪魁祸首。例如佛山龙女士手机3小时耗费23GB,就是手机APP感染病毒,数千次重复下载文件导致大流量被“偷走”。当然,并非所有的APP都偷流量。

目前,专门盗取流量的APP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病毒,对手机用户的影响最大,程度也最深;第二类是山寨手机的“后门”,尽管大部分手机都是品牌货不会做这些事,但依旧有些小品牌做这些事;第三类是恶意软件,这类软件虽然有合法的功能,如看视频、天气预报等,但设计不规范,属于“三无”App。所谓“三无”,即无开发标准,无安全检测,也无软件和网络适配考虑,消耗大流量、影响网络使用等。

从表象来看,这些“有鬼”的APP几乎和正规APP无异,普通用户是难以辨识和发现的。专家提示,用户最好借助知名手机安全软件,对手机流量消耗进行管理,从而避免流量和花费损失。

“偷流量”成网络“黑产”主营项目

当前,互联网最基本的商业模式是流量的采购及提供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流量“变现”。换句话说,互联网经济竞争的内核就在于流量的获取、分发与变现。鉴于此,“偷流量”也就成了网络“黑产”的主营项目。

非法APP制作人,主要是通过病毒App拿到用户信息,出卖信息或者通过上传下载产生的流量费用获利。以木马病毒为例,制作者要上传病毒到应用商店,同时支付推广费;应用商店再传播木马到用户手机,随后就能偷手机流量。而这些流量的去向一般是指定网站或导航搜索,因为广告主会根据流量、日活等数据来支付推广费。最后,这些网站再与木马制作者分成。据可靠消息,此类木马可为制作者每天赚取约33万元的经济收入。

显而易见,这已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众多的从业者在这个链条上生存,相对应的则是手机用户流量被“偷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从事互联网“黑产”的业者超过40万,而涉嫌泄漏用户信息量已超过千万级。地下产业链发展也从个人、单体小作坊,逐步到分工精细,上下游配合的产业链。

封杀流量“小偷”需多方努力

对运营商来说,虽然不是偷流量的真凶,但是依旧需要一个自我洗白的姿态。之所以被众多网民误会、质疑,关键是运营商几乎没有正面公开其流量计算方法和实际运营体系。

不过,中国移动的用户似乎要幸运一些,拿江苏移动举例,目前通过江苏移动掌上营业厅,用户就可以查询流量使用详单。上网时间、上网时长、网络使用类型、消耗流量多少,每次网络动作都清清楚楚,消费得明明白白。如果都像江苏移动这么与用户互动,估计偷流量的误会和舆论也就少多了。

对手机厂商来说,虽然手机系统不是流量损耗的主因,但是允许不良APP进入手机系统也是一种失职。手机系统应该提高过滤和监测有害APP的功能,从使用源头上消灭这类“有害分子”。

对国家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尽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全力打击网络“黑产”,保障互联网产业正常、有序发展,保护来百姓的合法权益。

作为手机用户,也要树立自律和监督意识。坚决抵制不良网站和不良应用,使用正规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APP应用,并从官网下载。一旦发现不良网站和应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为了与京东抢占商超领域,阿里今年可谓是“瞪大了眼睛,急红了脖子”。10亿红包雨、整版“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天猫来了”的硬广,傻子都知道阿里要在京东的大本营挑起战火。可惜的是,阿里咄咄逼人的气焰并未激怒京东。因为,京东压根就没把天猫超市放在眼里。

情怀广告直捣杭州大本营

11月20日,一封超市员工小李的辞职信占据了杭州都市快报的封面。很明显,这是一支悬念广告。广告内容为:老板,当我老了,我不想只有空空的相册和瘪瘪的钱包!我走了,去远方…。纵观员工辞职的原因无非有三:待遇低;没前途;待遇低又没前途。细细品味小李的辞职信,应该属于第三种。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小李如此这般诀别?

11月23日,都市快报进行了揭秘。老板回复小李:不是大哥没本事,只怪对手太猖狂。画面中还有一个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京东超市的促销页面,并清晰可见很多大牌都是9.9元,如金龙鱼油等。相比阿里“将北京打造成第二主场”的口号,京东如此情怀回击方式,可谓“稳准狠”。喊口号没用,实打实的直捣杭州大本营才是硬道理。

从动物属性上讲,猫和狗本来就是一对天敌,并且猫永远抵不过狗。实际上,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的交锋亦是如此。尽管天猫超市动作频频,卖力折腾,但是早就被京东超市远远甩在身后。

其一,物流敌不过京东。

双十一期间,京东超市将福利送到了国内的“五个极地”—-拉萨日喀则、三亚海螺村、鸡西虎林、新疆伊犁、东北黑河。反观天猫超市,虽然各种促销也是打的火热,但很多商品的配送地区只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两只手加起来还有富余。

其二,品质敌不过京东。

一直以来,天猫主打开放平台以邀请商家入驻的模式合作,在品控上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假货风波不断。表面上看,天猫超市类似京东自营,实际上还是由商家推荐商品,随后自主完成库存管理、商品编辑、商品定价、商品汰换、商品营销等业务作业,天猫超市只是把入驻的各商家用天猫超市的招牌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罢了,其实质还是与天猫商城的商家入驻类似。所以,品控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对待品控这一环节,京东一直都很严格。除了常规的资质审核、产品的不定期筛查以及大数据的监控外,在去年10月京东还与与第三方质检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一套高效、简洁、透明的企业诚信和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做到“正品销售”,解除消费者网购之忧。

对于网上超市,正品就更重要了,因为超市产品多数与“吃”有关,饮食出现差错可比“日用”产品严重的多。品质恶劣的日用品,可以不用,可以扔掉,但是坏的食物吃下去可能会出大事儿。

其三,售后敌不过京东。

提起天猫超市的售后,着实让消费者头疼。很多消费者投诉无门,只能发帖抱怨。综合来看,集中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投诉不畅。

比如在大米这个产品上,很多消费者投诉天猫超市卖“陈米”。拨打售后电话维权后,不能立刻解决,基本上邮费不能全额退款。其原因在于,天猫超市将售后电话服务承包给第三方公司。用户投诉后,第三方公司一线客服受理后,再转接给天猫二线客服,之后才真正进入天猫售后处理体系。这种售后处理模式自然会导致效率低下,处理结果有误差。

而京东超市的售后,则是直接、便捷、效率高。一是,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预约,京东售后便可即刻回电;二是,只要购买的东西不满意,便可直接联系快递员,直接上门取货进行退换产品。

醉翁之意在于抢占线下市场

之所以不跟天猫超市起急冒火,一来在网上超市的竞争上,胜负早已见分晓;二来京东更希望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抢占线下市场。说的直白一点,京东进军商超领域的真正目的是颠覆线下超市。

与3C、服装等品类不同,日常消费品方面,大多数消费者的习惯还未养成,虽然天猫超市、京东超市近来打得火热,但其合计的市场份额依然不高。因此,对于京东超市来说,与天猫超市PK,抢夺消费者意义不大,这则悬疑广告,也表明京东超市已经想明白这一点。

回想过往,这已经不是京东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在3C品类,京东打败了号称电脑数码渠道之王的中关村,在家电品类,京东快速崛起,一届又一届的家电节将叱咤风云的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店打败,逼得这些大咖不得不开通线上渠道进行自卫。之所以说颠覆,是因为京东将用户的消费习惯迁移至更便宜、更透明的电商渠道。买3C产品,要上京东;买家电,要上京东。如今,京东要引导消费者、告诉消费者:“逛超市,要上京东!”

从另一个方面看,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超市也有其经营困境,相比之下京东超市在成本控制、服务等方面则优势明显,一旦消费者尝试体验这种购物模式,其留存消费者的能力也不容小觑,消费习惯养成只是时间问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京东要颠覆的是整个线下超市,哪有功夫去和天猫较劲儿呢?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近日,有媒体披露了苹果名为“从孔排液体”的新专利,专利中描述了一种如何将流入设备卡槽中的水排出的解决方案。

根据这个方案,如果iPhone耳机孔进水了,苹果将利用声音和特殊传感器来分析是否有液体进入设备中,然后会向位于插孔周围的导电材料提供不同电流,再通过释放正负电荷来排斥或者吸引流入耳机孔中的液体,这种充-放电操作就可以让耳机孔中的水在排斥力或者吸引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出。

有传言称,苹果下一代iPhone7将运用这项专利,让产品具备防水功能。事实上,这并非苹果首个针对iPhone防水的专利。在今年3月,苹果公司就提交了一项完全防水专利。专利中提及,苹果将在iPhone手机零部件上喷洒一种疏水涂层,在利用电磁干扰场,达到防水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目前的iPhone已经具备了一些防水功能,不过苹果并没有将防水作为其销售iPhone手机的一大卖点。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或许出人意料,但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手机防水是个伪命题”。

“三防”手机噱头大于实效

相比苹果阵营在防水功能方面的低调、内敛,安卓阵营可谓是大张旗鼓,什么“三防”手机比比皆是。那么,什么是“三防”手机呢?所谓“三防”,一般指的使具有防尘、防震、防水功能的手机,所以想来深受户外运动者的喜爱。但遗憾的是,市面上多数“三防”手机噱头大于实效,尤其是防水能力都不是很强,只是能防水溅而已。

以我亲身经历为证,手机防水实在是沽名钓誉。在使用某品牌三防版手机时,不小心将杯中的水溅落在屏幕上,即刻拆解擦干,最终还是难逃“洪涝”之灾。先是反复开关机,后来正常待机后,发现屏幕开关键无法正常使用。另外,自己使用的iPhone6不幸掉进水中,时间并不长,水位也不深。可没想到,主板接触水后就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直接导致主板坏掉。在这里提醒各位果粉,苹果手机调入水后千万不要用电吹风,因为热风会烧坏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

任何数码产品的防水,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对单个部件的特殊处理。以手机做防水来说,按键可以在硬胶的部件上做密封圈,或者做成软胶材质来进行自封闭,而无论哪种都要考虑受按压后的均匀密封能力;另一个难点是电池舱,大部分手机还是电池可插拔的,传统工艺所制造的后盖安装方式很难做到受压后密封均匀,因此做防水就要改成侧压密封,对于整个产品的模具精度要求就很高。

“为什么大部分手机没有防水功能”,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手机是否一定要有防水功能”?这也正是厂家在设计生产之前要考虑的,亦即寻找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此外,手机防水主要是针对特定人群。无论结构功能在设计上与普通手机完全不同,甚至在成本上也与一般手机形成很大落差,因此市场很少有公司去下真功夫研发手机防水技术,去生产制造防水手机。

市面上的大多数“三防”手机,貌似都是靠橡胶和防水槽防水的。如此一来,手机便薄就别想了,长相难看也会在所难免。功能和外观两相取舍,肯定是外观优先。连电池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为外形让路了,更何况是“防水”这项可有可无的功能呢?

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同防水级别的手机,同样的产品做到不同防水级别的价格也不一样。因此,价格是防水功能是否能推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般手机防水镀膜需要上百元,但防水效果也难保证。试想,一款手机要真正实现防水功能,自然少不了购买专利、耗材成本、人力成本三大支出,其价格自然要比普通手机贵的多。

尽管“防水”专利频频被爆出,但事实是目前乃至5年内手机防水并不会真正实现,只能作为噱头过过嘴瘾罢了。或许,人人都需要一台防水手机之时,防水手机才会从概念转变成实践。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周鸿祎最近风头有点大,前几天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别捆住“双创”手脚》的署名文章,上周六又在央视《开讲啦》露面谈创业,一周之内连续在人民日报和央视两大门面级的媒体上面露面,作为企业家来说,算得上是人生小巅峰了。但是,结合这段时间老周的表现,一改以往颇具争议性的行事风格,次次都非常正能量,亮相的节目和话题频频围绕创业展开,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就我看来,除了多平台为360品牌背书之外,还有两大原因。

鼓吹创业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的创业指导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政府站台背书的鼓吹创业,难道现在互联网行业的水还不够混吗?有人说,现在搞创业的,99%的项目最后都会死,只有1%的人能够成功,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去制造99%的炮灰?排除国家对创业拉动就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率等等宏大的期许,其实创业给年轻人、创业者们带来最大的好处就存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里。

左志坚老师之前写了一篇《创业是中国社会最后的阶层上升通道》。魏武挥老师为了呼应,随后也写了一篇《我们依然要鼓吹创业》,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都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通道,即互联网创业,是一个纯粹市场化,起点也很公平的崭新阶级上升通道,我深以为然。因为80后,90后,刚好处于中国人口红利释放完全,艰难转型的阶段。在传统经济领域,利益格局很难撼动,阶级流动通道收窄,而互联网+让增量改革拥有了巨大空间,未来各个领域的创业红利将持续释放。

所以****总理一直鼓励大家创业,要把创新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尤其要靠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府带头鼓吹创业,一方面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一方面,也为年轻精英向上流动制造机会。

在创业氛围日益火热的同时,需要有理性的声音。周鸿祎本人就是创业红利的受益者,作为互联网创业的先锋军,他是第一批经由创业的途径真刀真枪打拼出现在地位的大佬。他深知支持创业的好处,也深知创业的艰难和市场的残酷。在鼓吹创业的同时,需要有一个像周鸿祎这样身经百战的创业先锋来对创业者们做出理性的指导。

老周恰好在适当的时间,成为适当的人选代表。一方面,他自己就是创业出身,经验足,可以现身说法,一方面,他又是一名投资人,从投资人的身份对创业者提供建议,更有说服力。从现在看来,老周这个理性导师还是做的比较到位的,不仅从资金、经验上为创业者提供帮助,这次还在人民日报呼吁别捆住双创手脚,为了千万创业者的创业环境变好而奔走。

需要回归创业初心的360团队

不光是中国未来改革红利的释放寄托在想要改变自己人生的年轻创业者身上,可能360的未来也要依靠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局中,360和BAT小伙伴们相比,脚步有些滞后,现有业务没有突破,竞争者队伍却日益壮大。

首先是PC端全线产品接近饱和,增长遇到瓶颈,而寄予厚望的搜索份额一直无法更进一步。在搜索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之后,大本营安全领域被百度卫士、腾讯管家、猎豹移动抢夺去了不少机会。其次是移动端增长突破难。360进入手机行业,目前也是在起步阶段,这块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移动搜索方面,遭遇百度、搜狗和阿里UC的多方狙击。这样看来,360在之前的市场竞争中树敌太多,现在要面对来自百度系、腾讯系、金山系的围攻,压力不小。

是以,360需要呼唤创业时的狼性精神,寻找到手机端的新的增长点来寻求突破。360现在也通过拓展新业务来实现“创新”,奇酷手机、行车记录仪、儿童卫士、智能摄像头这样的硬件产品也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开讲了》中,周鸿祎一直强调创业精神、创业状态,有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大概是说:“不管你多么有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它的成功率不会因为我们的激情高了,成功率会提升。创业永远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情,你每看到一个成功的公司,在它荣耀的前面背后一定躺了100家不成功的公司,而且这不成功的公司呢,它那些创始人也一样的和你勤奋,和你一样的聪明,和你一样的刻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创业,如果你把创业理解成是一种心态,创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就是你在不断地学习创业,然后你内心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你希望自己出来做事情,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你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对其他人,对别人有价值的产品。”

也许,这就是周鸿祎在谈创业想要表达的自我情怀,永远做一个斗士,用全部的激情和力量去拼一个成功。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近日,微软在官方网站推出了一款测试工具,据说通过识别人脸可以猜测用户的情绪。目前可以识别的情绪包括愤怒、厌恶、轻视、担心、高兴、中性、沮丧和惊讶。实际上,“人脸识别”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要问人脸识别的普及离我们还有多远?正如张靓颖所唱的一首歌曲—《这么近,那么远》。

人脸识别成金融业“新宠”

人脸识别作为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热门应用,不仅获得了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的青睐,更加引发了竞相角逐。

其一,互联网大佬掀起人脸识别应用热潮。今年3月,马云在德国IT和通信产业盛会CeBIT上,亲自向全球展示支付宝“刷脸”支付。与此同时,百度、腾讯等移动支付领域“大家”也都纷纷布局人脸识别系统,腾讯首款互联网证券平台微证券将在微信钱包上首发,首推人脸识别开户;而京东钱包提供刷脸解锁。

其二,多家银行开始试水“人脸识别”。今年,招商银行首家推出了“ATM刷脸取款”业务。目前,仅招行深圳总行设有10台刷脸取款ATM,但是取款的前提条件是到网点用传统的方式面签开卡。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未知风险带来的损失,刷脸取款目前单日限额仅为3000元。据统计,国内至少已有6家银行开始试水“人脸识别”。

其三,不少金融机构都推出成型产品。例如,平安普惠7月推出刷脸贷款产品“平安i贷”;8月中旬,微众银行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PP上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众可贷也于9月5日上线了“人脸识别技术”。

无疑,从互联网公司到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产品落地,使得消费加速步入人脸识别时代。

从特殊领域涌向日常领域

从发展趋势上看,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突破在反恐安全、调查取证、刑事侦查等军用和警用领域,开始在视频监控、金融系统发挥效应,并且涌向日常领域。

今年4月,广州推行“人脸识别”领取养老金;哈尔滨公证处启用“人脸识别仪”;南京车管所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等等。而人脸识别离我们最近的也许就是考勤系统了,上班不再打卡而是直接刷脸。

目前,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都拨出了专款资助人脸识别的相关研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完善下,人脸识别技术将会被推向更广阔的日常领域。不久的未来,机场、地铁、汽车站、火车站等更多生活服务领域也将会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之所以认定人脸识别的普及离我们还很远,最大的掣肘就是“识别误差引发的安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当属近期备受关注的赵薇老公黄有龙被“刷脸”了。

据了解,黄有龙的司机冒充自己到公证处,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办理了委托公证证明,委托另一人将房屋卖给了武某。如此,赵薇老公当头一棒,就这样成了“冤大头”,其背后隐藏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成熟。

其一,生物识别技术高于传统技术层面。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是生物识别技术,可是无论从何种侧面来看,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数字符号”密码等技术,复杂性与安全性都上了一个层面。

其二,人脸识别技术受客观因素制约。以人脸识别技术在ATM机上的应用为例,基于身份证数据库的照片,不仅识别特征不足,而且识别环境也不足。不同视角、不同光线下都会成为制约ATM机识别的因素。此外,基于当前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整容人群、化妆人群、双胞胎人群都会产生不小困扰。

其三,生物支付的成本非常高。为保证其数据库的使用,生物支付需要一个技术方面的改革。这项技术的使用需要更换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花销,远远高于信用卡支付和手机支付。另外,把大众的DNA录入这个系统也会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

目前,“人脸识别”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整个行业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尽管现在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遍地开花,但真正将基础理论、技术模块、产品、行业解决方案串成整个链条来做的基本没有

在其他行业,一家公司可能只需要做行业的一端。比如拥有产品只需把销售做好,把售后服务做好就可以了。但是,人脸识别行业不行。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速度很快。如果只做产品这一块,整个技术在6-8个月就会翻新,产品还没有面世就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

二是客户的定制化要求很多。比如客户安装一个智能摄像机,但客户可能要求把摄像机的位置装的高一些,或者装在顶棚上会比较美观。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些都需要从整个理论上进行修改。因为摄像头的位置高了以后,整个人脸识别的角度、光线等全都变了。因此,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安装问题,而是整个理论和基础模块都得改的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只能开发技术或只生产产品或者只做解决方案,遇到这种简单的要求,就不能帮客户实现,而且在后期维护上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所以人脸识别企业必须要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对全产业链条的掌握。

即便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种应用都已经上线,优势也非常明显,在行业生态未成形的前提下,在为彻底安全隐患之前,人脸识别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很远,并且任重道远。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在上周刚过去的双十一,国产手机品牌们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商购物节中战况激烈。魅族凭借魅蓝metal的强劲表现,不出意外的在双十一开始6分28秒就成交额破亿,超过华为和小米,成为首个成交额破亿的国产手机品牌。而在一年多之前,魅族手机只能算是国内手机中的小众品牌。

说到魅族的强势崛起,就不得不说起背后的阿里。阿里YunOS团队可以说是这场撬动国内手机界变局的最大推手。阿里YunOS近年来通过布局中小手机品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综合目前市场状况来看,魅蓝metal的热卖意义重大,它代表基于YunOS的品牌手机在占据一定市场规模的同时,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以魅族为首的手机厂商正在依托阿里YunOS改变现有的手机产业格局。

魅族的成功是可复制化的成功,中小品牌崛起有望

可以说魅族的成功,为国内中小手机品牌打了一剂强心针。它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可能性——搭上YunOS扩张发展的顺风车,借助阿里系统团队的开发能力和背后的资源帮助自己快速成长。

魅族在和阿里合作之后风生水起。魅族这两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证明了阿里提供的发展途径是可行的。在和阿里合作之后,魅族半年内发布的四款新机:魅族MX4、魅蓝、魅蓝2、魅蓝metal都取得了不错的关注度。来自魅族官微的消息显示,魅族3月份单月的手机销售量已经突破200万台,第一季度的销量甚至超越了2014年全年。魅族2013年的销售额为50亿元,仅为小米的六分之一。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魅族手机销量在全品类排名第九,仍不及华为、小米。到了今年,成为首个成交额破亿的手机品牌,力压华为、小米。

这样的成绩单,光凭借魅族自身努力,在一年内难以实现。和阿里YunOS合作后,魅族获得了阿里给予的资源和资金上的补贴和倾斜,特别是阿里YunOS系统和团队的全方位支撑。此外,阿里投资的苏宁或许也会对YunOS的客户进行支持。苏宁COO侯恩龙之前曾表示,苏宁将利用线下门店、网店和售后等资源,帮助阿里的商户在线下实现便捷服务,如建立3C店面和免费上门取件等。如果和YunOS合作就能够获得背后的天猫和苏宁作为强势的销售渠道支撑,打造几个和魅蓝metal一样的爆款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对厂商来说,这正是机会所在。

这两年中小手机品牌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工信部入网检测统计,国内手机厂商有500多家,生产手机厂商数量在2012年达到最高峰568家,之后逐年减少。2012年,死掉125家,新增190家;2013年,死掉198家厂商,新增154家厂商;2014年,死掉202家厂商,新增110家厂商。从数字就可以看出,2013年开始,手机行业就已经进入“秋季”,每年死掉的厂商约200家,而新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少。急需发展的YunOS和处在发展困境的中小品牌刚好形成资源互补,对于YunOS团队来说,需要扶持品牌搭载自身系统,扩大生态圈;对于创业品牌和小品牌来说,既可以节省在软件开发上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可以获得阿里在营销和品牌推广上的支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魅蓝metal只是阿里YunOS生态里走在前面的样板,未来,将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出现更多的魅族、朵唯。

价格战已过时,未来手机之战在于价值创新

自从小米杀入国内手机市场,它开创的“高性价比+饥饿营销+互联网销售”模式被中国手机行业群体模仿,国内手机品牌陆续都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国产智能手机利润微薄,产业创新进入瓶颈期,推出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生存状况如履薄冰。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手机市场的成熟,用户需求逐渐减少、消费趋向理性。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2.8亿户,普及率在95%上下。手机销售新增市场空间越来越少,进入存量换机时期。在这个时期,光用概念、情怀就想让消费者掏钱购买手机,已经不太可能了。

未来手机之战已经转向如何给市场和用户带来真正价值的手机技术研发和手机生态圈拓展。其实,从魅族的做法可以看到手机厂商的一个趋势,就是进行底层技术创新。不只是针对硬件、配置做设计和营销,而是下沉,从系统入手,把手机性能优化到极致。

要对硬件、安全、性能等维度进行技术拓展,都要基于OS(操作系统)上下功夫,但问题来了,国内大多数手机使用的都是谷歌的安卓系统,安卓并没有100%开放给手机厂商,手机厂商能拿到的权限有限,且必须遵从Google的开源协议,所以做ROM是要在一定框架下进行的,对于突破框架的尝试,系统并不支持。不甘心要自己做OS?大多数厂商的实力达不到,只能一边骂娘一边继续基于Android版做ROM。

阿里大数据助力中小品牌手机生态体系拓展

前面说到了,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需要摆脱现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目前国内的中小手机品牌大多处于同样尴尬的境地:钱少、技术弱、品牌和平台生态刚刚起步,经历不起多次失败。而YunOS背靠的是整个阿里系的资源,它的电商、支付体系搜集建立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厂商在产品研发阶段更清晰的了解用户需求,减少硬件产品可能出现的需求对接失误,还可以在产品营销、出货渠道上进行帮扶,销售之后,还能快速收集用户信息,转而为后续产品的升级提供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阿里YunOS并不只是和手机厂商合作,YunOS一直在寻求除手机之外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知的是与海尔、飞利浦、天敏合作智能电视产品;与明基、酷乐视、山水合作推出智能投影产品;与安防视频监控厂商大华股份推出家居与智慧城市产品;与深圳沃邦联合推出智能穿戴产品;与纽曼合作推出车载服务等。它在布局基于“手机-智能穿戴-软件服务”的生态体系,加入阿里YunOS的手机生态体系,中小手机品牌可能将获得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目前业内数据、产品及服务结合的比较好的手机品牌,只有小米独一家,硬件、系统、服务组合一直从手机到电商、智能家居,建立了自身的生态体系,只不过它的生态圈是个小圈且谈不上开放性。YunOS未来可能联手手机厂商,通过分析手机用户全局的消费与行为偏好数据,包括游戏、消费、娱乐、购物等各种你能够想到的数据,结合阿里巴巴自身在消费、支付、金融数据的累计,协同阿里旗下其他业务推出类似的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智能穿戴等领域的业务,将手机品牌及其用户的数据蕴含的价值转化出来。

魅蓝metal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局,如果后面再下几颗好棋,YunOS有很大可能一举撑起中国手机系统市场的“半壁江山”。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5个农村在家创业赚钱项目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在家创业赚钱10个项目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想要创业,那么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不同地方有着不一样的情况,农村的项目也是比较多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1

现在在城市里,苹果、橙子、橙子、葡萄、西瓜、梨等都是饭后必吃的水果,所以农村水果种植是主流的创业方向。

如果你想在农村种植水果赚钱,你必须选择高质量相对稀缺的水果品种,可能更容易赚钱,如蜂糖李、红美、血橙、拇指西瓜、白草莓等优质品种,同时尽可能提高产量,扩大在线和离线销售,最终通过种植果树创业成功!

如今,人们对健康成分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与蔬菜市场上种植农药和化肥的蔬菜相比,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购买有机绿色蔬菜。

所以未来有机蔬菜的需求量一定会有增不减,但种植户在种出高品质的有机蔬菜的同时,你也要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你的有机蔬菜,所以有想法的可以建立自己的有机蔬菜品牌,并拓展大型商场等线下渠道,才是最应该做的。

农家乐在农村很久以前就很受欢迎,但现在如果你想在农村赚钱,你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特色菜、优质服务等,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两天前,我去电影院看了《一点回家》,讲述了一个城市青年和两个农村青年在农村从事农村电子商务 物流的创业模式。这里不是让每个人都模仿他们,而是借鉴他们的想法,即将农村优质农产品运到城市,然后将城市的好东西运回农村。

如今,每个农村家庭都有大量的农业机械、汽车、摩托车和各种家用电器。如果你精通维修技术,在村里开一家维修店一定很受欢迎。

如今,城市家长和农村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在农村城镇开设幼儿园只是时间问题,招聘高质量的教师,做好幼儿园的食品安全。

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地区每年都会有人翻新或建造自己的房屋。因此,在农村销售门窗和防盗网,做好上门安装服务,不能少于工作。

8、废旧轮胎资源再利用

在农村乡镇的修理厂和废物收购站,每年都会有大量废弃的汽车轮胎。你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这样的废轮胎,然后用机器加工成小块颗粒,然后买一家橡胶厂,你可以赚一笔钱。

日常生活中,除了吃喝睡觉,一两个月后理发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现在大家工作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女性脱发一直是困扰她们的痛点,所以在乡镇开一家护理理发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如今,城市每年都会丢弃许多可以正常使用的家用电器,所以城市里一定遇到过这样一群开着电动三轮车买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空调的小贩。经过一点修理和翻新,他们最终被运到农村以丰厚的利润出售。

与城市人相比,农村人更喜欢中药,所以除了药品加工厂和交易所外,农村地区往往是对中药需求最大的地方。然而,在乡镇开设中药店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在农村销售中药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农村地区对肥料的需求一直很大,但化肥的使用不仅成本高,而且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也不好。此时,选择在农村创业加工生产有机肥,必须出生在当时,对于目前最好的有机肥之王蚯蚓粪,农村牛粪和猪粪是最好的原料,然后加入一些蚯蚓分解。

虽然每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像城市人花几百几千元买一些护肤品、包包、鞋帽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农村,如果你有想法,也可以开一个农村版的名创优品,直接从工厂拿货。质优价廉在农村一定很赚钱。

目前,在农村刷墙最好的事情是村乐。如果你也有这个想法,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想在农村做广告的企业主,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农村刷墙。

15、女人和孩子的衣服

如今,农村妇女和儿童是购买衣服的主要力量,所以你可以从工厂进入妇女和儿童的衣服,不仅好看,而且得到出厂价格,这样你就可以赚更多。

16、农村蔬菜、瓜果卖进城市

如果你有车,你可以在农村地区以田间价格购买各种农产品,然后把它们拉进城市,卖给餐馆、超市、蔬菜市场等,赚两倍的利润不是问题。

在农村地区,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可以开始你的网络写作之路。目前,湖北农民小说作家万通过网络写作实现了财富自由,但这需要你坚持。

如今,如果你想在农村销售优质农产品,除了走餐厅、蔬菜市场等传统路线外,还必须开设农村淘宝店等在线渠道。

农村农产品粗加工是农村创业不容忽视的方向,也是大家应该特别注意的赚钱项目。比如把小麦加工成面条,红薯可以加工成干红薯和粉丝,卷心菜可以加工成辣卷心菜,豆子和大蒜也可以腌制出售。

如今,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古董书画,但普通人不容易得到这样的东西。因此,在农村购买搪瓷缸、木桶、犁耙、石磨等,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如果你遇到合适的买家,你可以卖几千元。

21、乡镇电动车专卖店

如今,电动汽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家庭有两三辆。此外,电动汽车也是消费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必须更换电池或进行维护。这样,开一家乡镇电动汽车店并不比外出工作差。

现在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进行新的农村规划,许多农民聚集在一起建造房屋。与以往住房的零星分布相比,农村居民集中生活。他们在房子的一楼开了一家日常必需品、大米、油、盐、酱汁、醋和茶的杂货店,少数人一年可以赚数万元。

现在农村每年都有新房的需求,村里的水泥路也有很多需求,所以成立了一个农村建设团队,农村有活的时候在农村赚钱。农村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带队去城里修路盖房。

每年,全国各地的农场和农民对饲料的需求都很大。在早期阶段,我们可以从草饲料开始,种植各种草,或购买稻草、秸秆和玉米棒加工成饲料,成本低,利润高。

据介绍,城市人对优质蔬菜和水果的需求一直很大,所以我们可以从培育各种优质幼苗开始,如各种水果幼苗、蔬菜幼苗等,每年春秋需求大,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2

有什么适合在农村做的项目

反季节果蔬种植这个创业项目对于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只适合在一些不受强风侵袭的平原地区种植,因为反季节果蔬需要在保温大棚中生长,经常遭受强风的地区很难保证大棚内果蔬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而反季节果蔬在冬季也能卖出比当季蔬菜贵上几倍的价格,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也能有着比较可观的利润,是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农村创业项目。

目前便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在农村人们对于母婴用品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而母婴用品的价格即便是高一些,一般也很少有人会去跟你计较。虽然母婴店包含的商品很多,但最赚钱的还是婴儿奶粉,而大品牌的奶粉价格都已经很透明了,主要的利润还是杂牌奶粉的销售上,只要你对客户进行一定的引导,并且给予一定的折扣价,杂牌奶粉依然会有这不错的销售量。

现在农村通过养殖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也让对禽畜饲料有着很大的需求,你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开一家小型的饲料加工厂,来为这些养殖户进行服务。而一些小型的饲料加工设备的价格也不高,再加上修建一个小型的饲料加工厂,总投资也就是5万块钱左右。并且随着农村养殖户的不断增加,饲料加工在农村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也是一个比较适合在农村创业的好项目。

如今一些用农作物编织成的小物件,也是深受城市人群的欢迎,像玉米皮、竹子、柳条等等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资源,都能够通过手艺编织做成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物件。在农村开一个手工艺品编织厂,然后组织起一些闲散的妇女来进行手工艺品编织的工作,而这种手工艺品编织的价格的买家也非常高,也属于一个低成本高利润的创业项目。

目前在农村收获后的农产品几乎都被买到粮食收购厂,很少有人想到利用这些农产品来进行深加工,其实目前在农村做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不错。

首先,在农村收购农产品加工原料上也比较容易,并且价格也非常的便宜,其次在农村人工费也相对较低,又能够节省下一部分的成本。而现在农产品加工的选择也有很多,比如豆制品加工、花生加工、红薯粉加工等等都是可以操作的创业项目。

适合在农村做的25个项目3

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较多,特别在农村,基本以老年人为主,但是老年人的活动不是很便利,出行比较麻烦。

2、在农村如果有比较好的老年人代步工具,比如小四轮电动车,在城市比较常见,一台车的利润在几百元左右,但是农村基本没有,因此市场前景比较大,其经济利润可想而知。

1、农村虽然有很多商店,但是农户距离商店的路程比较远,因此可以根据当地人对商品需求以及消费等合理建立一个移动商店。

2、开着移动商店在农村各地走,打开广播进行宣传,这样不但可以赚到钱,也帮人们买东西节约了时间。

3、这种方法还可以衍生出卖豆制品、菜等各种各样的移动行业,但需建立在有足够的人流量的基础上,其利润相当可观。

1、目前大部分农村都有各种各样的采摘园,从而也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有许多人都会去果园采摘,有自己吃的,也有摘了送礼的。

2、如果送人,肯定就需要包装,因此可以和采摘园进行合作,在附近开设一个包装店,在果实成熟季节可以提供包装服务,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如规模扩大之后,可以和各地的水果商、蔬菜商进行合作,还可利用互联网等扩大业务范围。

1、牛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物种,在农村田间随处可见,牛蛙也比较好养殖,目前牛蛙的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密集化进行养殖。

2、牛蛙的市场销路还比较广泛,比如专门和各大饭店或农贸市场进行合作,农村当地内部消化都可,牛蛙的市场价格也比较符合大众消费水平,总的来说牛蛙养殖是一个不错的农村发展项目。

1、在农村泥鳅比较常见基本都知道,在南方水田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食物。

2、随着野生泥鳅越来越稀少,市场上货源比较短缺,因此人工进行养殖泥鳅,是一个不错的农村养殖项目。

3、泥鳅比较好养殖,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基本不会有太多损失,泥鳅在农村、城市的销路都是比较广的,其经济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适合农村个人在家创业项目 一个也能做值得参考

现在随便找个创业项目,都比出门打工要强的多,那么有哪些适合农村个人在家创业的项目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

首先就是酿酒,酿酒这个门路在农村还算得上是一个冷门的行业,也是一项手艺技术活,只要酿的酒好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农村家庭酿酒一般利润都高,投入较小,现在酿酒的设备种类多,方便操作,家庭酿酒都会取得不错的收入,酒也是人们们的刚性需求,不怕没人买。不过酿酒需要掌握酿酒的一些工艺流程,现代的酿酒相比传统酿酒还是要容易,毕竟设备先进了,省粮、省料,省力。

其次是农家手工美食,现在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手工拌料小吃就是其中之一,它独特,口味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农村腌菜、坛子辣椒、榨菜、霉豆腐、米皮子等,这些都是手工制作,如果您有这一手,完全可以做这个生意。

还有就是三农领域自媒体:月入几千没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人,叫“李子柒”,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就是做自媒体挣了很多钱,有人说她年收入上亿,有人说她一年挣几千万,虽然我们不知道李子柒一年究竟能挣多少钱,但我们可以肯定做自媒体这个行业的确是挣钱的。普通的三农领域自媒体创作者一个月也能挣个几千块钱吧,再不济挣个一两千总是可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尝试。

最后就是开蛋糕店,开个蛋糕店,事实上是因为当今人们生活富裕了,思想意识也提高了不少。比如过生日吧,我们小时候在村里过生日也就是吃碗面,当然那时候确实很穷;现如今的农村呢,老人过生日,子女给买蛋糕;孩子过生日,父母给买蛋糕可以说,蛋糕已经走入了乡村万户的生活,所以,开个蛋糕店应该是个挣钱的好项目。

综合以上就是几种非常适合自己在家创业的项目,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感兴趣的投资者们一定要持续关注!

新农村有哪些创业致富项目?在新农村创业有机会吗?其实在农村也是可以找到出路的,前些年大众老百姓都涌向城市,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适合新农村 创业项目 到底有哪些?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新农村创业好项目1:木料杂料加工

农村做木材生意的不少,但利用废料粉碎加工的还不多,通过粉碎后的杂木灰用途可是非常广泛的,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它用于栽培食用菌、耳、菇子,可以做压缩的三合板装修材料,除此外,还能制作各种燃料木炭、纸张、蚊香等。农村木材资源丰富,可以廉价收购一些杂木,木材下脚料和一些废弃木料,这样加工的成本低,如果自己懂得深加工,那就更好了。

新农村创业好项目2:农村垂钓

垂钓是现代都市人常选择去农村的一种消遣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样的活动,农村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经营休闲垂钓的农家院,可自建或者租凭几亩鱼塘,养上一些有特色的鱼种,就可以开张营业了,现在就有农民做甲鱼的垂钓生态池,鱼池没有豪华的建设与装修,比较接近原始的自然环境条件,池周围都长满了草,虽然简陋,但每天过去钓甲鱼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就因为人们看重这样水产是生态的,有着仿野生绿色的元素,也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喜好。

新农村创业好项目3:风味小吃部

在乡镇上开一家特色的风味小吃部,经营的花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五六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农村铺面的租金一般不贵、可以选择在中小学校附近、政府单位门口、集市人流大的地方做。

   新农村创业好项目4:互联网小礼品

我们看一个项目好不好做,我们要看他有没有市场,为什么照片书会出现在我们视野,而且也越来越受欢迎呢?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各种旅游照,亲子照,结婚照,同学聚会等等,要留念的太多,当手机内存不够的时候,有人会洗成相册,但是洗了相册之后,我们都知道放不了多久,相片就会泛黄,褪色,会起褶等问题。

手机小礼品是一种个性化影像产品,它可以将您电脑中零散数码照片,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整理、排版后,用专业数码影像印刷机印刷出来。不懂的可以百度看看张生创始人,根据您的不同需求装帧成书、成册,方便翻阅和 收藏 。在制作照片书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配上文字和背景,比照片冲印更加富有乐趣。印刷精度高,可媲美任何专业杂志!由于采用了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不仅防水防手纹,还可防紫外光,经过实验室检验,还能达到上百年不褪色的保存效果。

个性化定制品将得到各个年龄段的认可,且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家庭福、家庭旅游甚至是和闺蜜男女朋友出去游玩等拍的照片都可以制作,随着市场销量来看相信未来照片书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据了解百度有一个张生创始人做的不错,新兴行业个性化定制品市场份额大,适合各类人群自主创业的最佳选择。

新农村创业好项目5:农家肥处理

农家肥和化肥相比更安全,因为在化肥中不敢怎样都会多多少少的含有一些有害物质,而在施肥的过程中会被农作物给吸收掉,所以造成农作物一定程度上会携带有少量的有害物质,虽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如果长时间食用某种农作物的话,毒素也会慢慢堆积,所以农家肥的处理也是也非常不错的项目选择,我们可以把平时的家畜粪尿以及 饲养 的枯草和各种腐肥等等经过处理之后,出售给哪些进行大面积 种植 农作物的种植户,这样既可以转到钱,同时也确保了农作物的安全性。

我同样也是农村人,在生活中深受农村的养育,认为农村的未来发展会更加的美好,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往农村回迁,更多的是因为农村的未来无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发展状态,都相对来说要比城市的压力要小了很多,人生一辈子,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家人幸福的生活,比什么都好。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昨天是公众号10周年的日子,新榜编辑部发起了一个主题辩论:

  “为什么我劝年轻人不要做公众号” VS “为什么我劝年轻人做公众号”,请选择其中一方,展开你的观点,作答不可超过1万字。

  我们找到一些写了N年公众号的老(过)朋(来)友(人),抛出了这个辩题!

  请他们根据其中一方,展开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各方立论,借此机会,我们也想邀请这篇文章的读(辩)者(友)在评论区展开一次自由辩论!那么:

  “为什么我劝年轻人做公众号” 

  “为什么我劝年轻人不要做公众号”

  自媒体人 馒头大师

  首先,无论做与不做,我都不想“劝”——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爱干嘛就干嘛。

  其次,如果说我自己的孩子想尝试下新媒体(当然她现在还小),我会建议她不妨先试试微信公号。

  1. 微信公号目前依旧是所有内容创作平台中粉丝黏性最强,最有忠诚度,最容易形成个人IP的平台。

  2. 文字是长期优秀表达输出的基础。包括视频制作,出一个爆款不难,但要长期输出,好脚本和好文案是非常关键的。而微信公号给了这样一个锻炼和检验的机会。

  3. 视频,漫画,直播,也可以以微信公号(视频号)为载体先练手——当然,分发到其他平台一鸡多吃也很方便。

  4. 虽然微信公号文章现在也打乱了时间线和引入了推荐机制,但整体相对而言,它目前还是一个“流量分发”干涉最小的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大家看到你总体还是因为你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而不是平台想让大家看到你进而可能会给你造成你自己很行的错觉。

  5. 以上都是从兴趣和锻炼出发的,如果要以赚钱或短期内成名为目的,我也不知道哪个平台更好——任何一个平台和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需要能力+机遇。如果你说你有一系列大胆的博眼球的操作手法,那我看也刑。

  自媒体人 六神磊磊

  我劝大家暂时什么都不要做。身边做垮了借钱的好多。形势不明朗,要做也做一,不要做十,一定不要梭哈。

  现在用余华的书名打比方,要兄弟,要活着,不要细雨中呼喊,不要十八岁出门远行。目前感觉比较适合读书,积攒能量。别人在周期里没了你还活着,你就赢了一半人。

  现在表达的成本比较高,受众比较窄扁,对多元的东西接受度低,表达出来也不是你,除非你存心做坏事。所以不要现在表达。

  现在适合暗中观察。

  “吴怼怼”创始人 吴怼怼

  旗帜鲜明地劝年轻人要做公众号。

  做公众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事实上,很多曾经和现在的大号,起初都不是想着要怎么变现,而是从兴趣以及所研究的领域出发,最终做成了大号,商业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想着说把做公众号当成一个自由职业,或者灵活就业,那还是劝年轻人早点放弃。即便你现在有些创作小经验,或者有些运营心得,但如果做公众号变成一个工作,很难持续。单打独斗的公号时代过去了,原创生产力瓶颈来得快。

  能够长期产出,并稳定商业化的自媒体,其实都回到了机构媒体的老路上,养作者、养内容,采编、经营和管理都要抓。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想着靠做公众号作为职业,风险系数还是挺高的。

  但为什么还是劝年轻人下场呢?要知道现在是一个注意力洗牌的周期,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微博小红书知乎等等,内容创作平台很多,也意味着用户注意力很分散。每个人一天时间就那么些,有人刷着短视频就过去了一天,其他App很难再吸引他。你如果想速成,抓一把流量,那可能抖音快手更合适,但这种流量也速朽。

  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年轻的时候,不要做你的大多数同辈们都在做的事情,哪怕那个事情看起来已经是一个风口了。做一些能有所沉淀的事情,那么,做公众号,以输出的方式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功利一些的角度来看,掌握着核心话语权的人,是在忙事业的80后、70后和60后,他们没时间刷短视频,但一定要有时间看微信,他们中不少人的阅读习惯其实是有传统媒体时代惯性的。如果你想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割一把流量就跑,那一定要做公众号。

  当然,做公众号,和做抖音不冲突。都试试,再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无妨。

  “小声比比” 主理人 梓泉

  我不建议年轻人做公众号,主要原因是:你是年轻人的话,先想想,身边的年轻人还看公众号吗?大概比例有多少?

  我寻思,现在年轻人最多的是短视频游戏小红书、B站这样的平台吧?看公众号的年轻人真的不多。。我接触到的有限年轻人,已经没有几个对公众号的内容津津乐道了。。。

  当然,如果你是有一定积累,而且文字驾驭能力比较强的,垂直性比较强的,能让中年人看进去的,或许反而还是挺适合做公众号的,本身中年人保持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但是你要问我年轻人呢,我肯定会说年轻人做B站小红书抖音都比公众号好,自己天天看的东西,做给自己的同龄人,肯定是最好的。

  另外,公众号对年轻人还不友好的一个地方在于,公众号现在从0到1太难了,直接原因是朋友圈的Instagram化,在好友关系变杂之后,朋友圈的私密性变弱,从而变成了炫耀和自我标榜的平台,在朋友圈表达观点,分享文章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越来越少,这导致,一传十十传百的朋友圈爆文几乎绝迹,也导致新的公众号失去了冷启动的机会。

  也就是说,现在公众号冷启动难度,比三年前大非常多。相比之下b站抖音小红书他都有更多的公域流量池,给新人都有一定的启动机会,所以虽然我是做公众号的,我仍然不建议大家做公众号,可以先从B站小红书抖音做起。(别来和我这个老年人卷了hhhhh

  “桃红梨白”创始人 葛怡然

  时间好快,转眼公众号已经10周年了,复盘每一个10年,都是一个完整的节点。我做公众号8年了,从2014年夏天的第一篇文章到2022年,自己都没有想到,被公众号改变了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走向。

  虽然现在公众号被称作古典自媒体,但身边如果有年轻人问到要不要做公众号,我的答案依然是:做。

  原因有好几个方面。

  首先,在整个微信生态里,公众号依然是最不可缺的部分。微信目前依然是用户最多最活跃的社交平台,只要有朋友圈在,就会有人看和转发公众号,现在视频号和公众号连结,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其次,公众号是碎片化时代里相对完整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现在已经进入短视频时代,但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极度碎片化,很难去表达一个完整的想法和逻辑,在算法之下,碎片化进一步放大,用户接触内容全面进入“投喂模式”,短视频看完,确实能获得天性上的愉悦,但很难说有多少“营养”,但公众号不同,每篇几千字的文章相对还是有一定的完整思考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在,是一个深度思考过程,现在能花10分钟阅读完一篇文章的用户,太值得好好珍惜了,而且是用户主动选择打开的。

  第三,商业价值高。

  从商业角度来说,同样100万粉丝的账号,公众号的广告刊例是远高于同样粉丝量级的短视频账号,从这个数据看,它依然是个高价值的平台。站在品牌方的角度,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卖货占有市场,但一些品牌调性的深度输出上,短视频无法替代图文。

  第四,公众号的文案能力在任何平台都适用。

  我们可以看到,能做好公众号的,其实也能做好其他平台,只要她愿意转型而且精力允许的话。现在很多平台比如小红书,抖音,快手,只要你拿起手机,拍一拍日常每个人都能发一发,但其中很多跑出来的账号,文案能力都是很强的,这是核心的持续竞争力。像前段时间b站爆款的《二舅》视频,主要就是文案写的好,让人有共鸣。公众号所考验的文案能力和坚持能力,在任何平台都是稀缺的。

  第五,为什么怀疑公众号?

  做不做公众号?现在做公众号确实有难度,“起号”很难(其实现在每个平台“起号”都很难),但在视频号打通以后,这个问题好像有了新的答案,现在一天涨粉几万的公众号还有不少。如果看好微信“生态”,看重微信用户,那公众号还是要做下去。

  网易文创高级总监 闻烜

  泻药,年轻人还是不要做公众号。

  不是圈地自萌,实在是不忍心再让年轻人跳到这个望不到边的红海里。年轻人明明有太多选项,进可gap year,抄底旅游最低价;退可red book,做菜逛街云撸猫。

  把公号做成一个产业在当前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做成一个垂类小爆款,靠这个养活自己就很奢侈了。但这种技能培育对年轻人来说是最“不值钱”的。就像我们回头看自己的小学中学,对我们现在人生最有用的一定不是那些学科知识,反倒是课外培养的一些乐理知识、艺术审美、体育爱好。即使你身处职场,最容易和同事打成一片的,可能是一起组了个游戏开黑战队或者一个野球局,我是没见过大家组成数学习题爱好小组的。

  整体上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卷的环境中,那种口中说躺平,暗地里拼命卷的人,我是见得多了。但无论如何都要承认,懒惰才是人的本性。懒惰让我们有了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让我们可以躺在沙发上看剧打游戏,逛街旅行谈朋友。靠着这些,年轻人们顺便养活了一个个公司。所以,愉快轻松地生活,而不是卷着去做号,才是个人和社会前行的最佳方式。

  “爱范儿”主编 刘学文

  我的医生朋友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我的老师朋友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

  按理说,作为一个经典互联网从业者,主要做图文的编辑,这个时候应该说:今天劝人当编辑,明天没有小鸡鸡。

  不过又考虑到医生和老师是为数不多完全没有 35 岁焦虑,并且越老越值钱,以及在相亲市场占据鄙视链次顶端地位的职业,所以,这公众号编辑&运营,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下嘛。

  对于就业老大难的文科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去一个正经公众号大号,其实是个挺不错的选择,公众号做大基本上都靠的硬功夫,内容和运营都得有,在这里接受职业的新媒体训练是个起点低,但是长远看,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的选择。

  比如我不少同事,都是在爱范儿工作了三年左右,成为行业里水平很不错的编辑,然后去甲方享受 996(划掉)和几十万年薪去了。

  因为公众号门槛低,算法介入少,平台干预少,从业者多,整体水平其实并不高,之前只要稍稍努力和用心,在这里成为领域的 top 人才其实概率不小,猎头找上门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毕竟媒体人多,但是优秀的媒体人太少了。

  当然,年轻人要是从 0 到 1 自己做公众号创业,那大可不必,想赌这个概率不如干点其他的。

  巨土文化CEO 池骋

  我认为年轻人都应该有公众号,也要会写公众号,但是不要做公众号。

  做公众号就是倒逼自己输出,写公众号就是有特别好的机会的时候,比如说自己身上有一些特别的故事、特殊的经历,有机会用独家的好素材出圈的时候再去写。

  一辈子可能就写那么几篇文章,一两篇爆款,这样的爆款是跟自己有关的,也能连接更多的资源,比如加了几个贵人的微信,就够了。

  因为现在的文章想出圈,就需要独家好资源好素材,而独家好素材可遇不可求,这是我的观点。

  “毕导”创始人 毕导

  尽管这是一个视频的时代,还坚持在公众号上写图文难免让人感觉有些老土。但文字是复杂的,文字拥有视频表达不出的力量。

  图文写起来快,读起来快,对于追求自我表达、自我纪录的创作者而言是绝佳的内容形态!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个时代你还能坚持写公众号,那绝对是你个狠人!世界上还有什么你干不成的事呢

  首先我觉得我依然还是年轻人

  ,所以就不给年轻人啥建议了。

  我觉得新媒体是一个很大的论题,新媒体还是可以来做的,但公众号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起步地。

  一方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注册的公众号已经没有留言功能了。

  另一方面,你发视频吃喝玩乐都可以成为题材,但对于一个新人,公众号如果你发吃喝玩乐,多半没啥人会看。

  公众号依然是沉淀流量的好地方,比如你在其他地方得到人喜欢,把人沉淀到公众号里,这里才是你最私域最属于你的地方。

  但从公众号的流量池里获取流量,不如看看视频号或者小红书。

  光速时光CEO 曾航

  开微信公众号,本质上是参加了一次没有考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你可以这样理解,最终跑出来的很多作者,都是很有文字天赋的。他们很多也同时出书,可能是在微信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跑出来的新一代韩寒或者郭敬明。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存在什么流量红利结束,除非你是做营销号的。只要你依然有才华,你的内容极具天赋,你足够勤奋经常写内容,每年还是会有新的公众号跑出来。只不过这个竞争,比当年要更激烈一点。

  所以我推荐大家在这个时点去继续开那种低成本、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坚持写,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因为热爱。不推荐大家在这个时点去做需要重投入的机构号。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 雷磊

  我方辩题是,劝年轻人不要做公众号了。

  和很多跟随公众号红利崛起的账号不同,真实故事计划是2016年底才开始做的,那时公众号红利消失,做账号的过程极为艰难,我清楚记得,吭哧吭哧在账号日更一年的文章后,账号关注才仅有7万人,更遑论收入了。一个团队长期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工作,其实是很难的,为爱发电一小时可以,为爱发电很久,维持下去就是关键问题。

  这是我不建议年轻人做公众号的核心原因。应该从自己熟悉的,还有增长红利的平台渠道入手,进行内容创作和创业,如此才能事半功倍。从0到1是需要好的土壤的。选择很关键,时间也很关键。

  正因如此,能搭上公众号的末班车,倍觉幸运,感谢微信和公众号团队。

  “弹妹Anti”主编 一款雷雷

  公众号10年,越来越多的老师们会劝年轻人放弃公众号。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答应可能大部分都一样:这是短视频的时代。

  是的,这是短视频的时代,

  “去做视频,去做视频,去做视频”,他们的耳朵都听出了茧。

  可是,不少做公众号的年轻人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

  之所以他们还会考虑公众号,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更擅长且太热爱文字。

  热爱,这个东西拦不住的。

  讲道理我自己也是年轻人我才26呢,我不想用劝这个字,但如果一定要,我依然会建议想做公众号的年轻朋友们去做。(但如果不确定想做短视频还是公众号,那就直接干短视频)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除了时间,公众号没有任何成本,而年轻人最牛逼的就是,他们还有大把时间。

  从文字变现的角度来说,公众号的竞争力依然位列TOP。

  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传达观点,还是传播事件,公众号端经常都是引爆点,是个很好的维权渠道。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这些年太多人挤进来,所以公众号领域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现在进来,一定不能抱侥幸心理,红利期已过,真的想做好,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度内容。

  逻辑性强的长文字,垂直干货,深度报道,独家事件…唯有深度,才是区别于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

  在三年前新榜的创作者微访谈里我曾经写过:“公众号迄今7年,只要有人还在奔涌向前,波涛永不灭。”

  放在现在,除了时间改变,我仍然愿意一字不改。

  “乙方别开枪是我”主理人 圆圆

  我觉得我应该是这里最贴近题目里说得那种“年轻人”的一个。

  因为我是95后,又是2021年才做的这个公众号,人算年轻,号算年轻,说句更不是人的话,我甚至是看着“小声比比”等前辈老师的号长大的。

  所以我会更贴近他们的时代处境。

  账号做了一年,还凑合,几十万粉丝,商单也能养得起我们自己,按理说我接下来该给各位画饼了,甚至别说画饼,该给各位画定心原子弹了。

  但我的想法是,不劝更年轻的朋友现在还去做公众号。

  因为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是快乐的,但这个事儿里面的种种苦和难,真是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首先是特别——特别——难和累。

  2021年从0到1都难疯了,我简直不敢去预估2022、2023年你再从0到1能有多难。

  而且我基本是时间全部砸进去,写这个之前我大概四个月没休息过了,就算你休息也是无效休息,你脑子还是得不停的关注这个,看到什么都是“能不能当选题”,“追热点”跟进化成代码写进你的DNA了似的。

  每天都在信息的海洋里高速扑腾,电脑是救生圈,键盘是泳衣, 这日子过得跟【路易十六】似的,它根本没有头。

  其次不是会写公众号,就可以。。。养活自己。

  接单真是玄学,之前就有写特好的公众号因为接不到商单黄了的先例,商单也是很焦虑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勉强运气好一点而已,感恩。

  每次商单寡淡的时候我都坐立不安焦虑得像峨眉山上抢不到游客零食的猴子。

  然后这个做公众号的人的心理阈值,得比较高,它也许不太能给你一个很良好健康的情绪。

  。。。我觉得一个未经历过职场的年轻人,也许顶不住。

  因为【互联网活爹】是很多的,气死你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一天天的加个狗头就开始胡抡。

  你骂他也不是,不骂他也不是。

  还有个读者老师太夸张了,给你发裸照,并扬言“你这篇稿子要是能火我就绝育!”

  最后那篇稿子935万阅读。

  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最后,这点很重要。

  就是我做公众号之前长得还挺好看的,现在呢,现在这干得我天天跟被炮轰了似的。

  我觉得新媒体的25岁相当于普通职业的50岁,因为毕竟【新媒体一天,人间一年】。

  总得来说,正因为我的年纪和所处的时代太贴近大家了,所以我特别能感知到这个事儿在这个时代办有多难,我也特明白大家一旦做不成的这个风险和困境。

  所以我建议迷茫的朋友们可以写公众号玩玩,但是不要一股梭哈全投进来。

  还是先找一个“安全屋”吧,先去看下更在“风口”上更有增长红利的平台,然后再去跑,去跳,去做一个漂亮的倒挂金钩。

  剩下的就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的意思大概就是,我也很迷茫都随他妈的便吧。

  “房间内的粉色大象”负责人 张璐

  公众号出现已经十年了,当然很难再像初生时一样,一片蓝海,只要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内容,就可以飞速涨粉。我记得2016年左右,我负责从零开始运营一个知名作家的公众号。如果保持日更,可以在6个月左右,没有强运营的情况下,涨粉50万,这在当时,也只能算一个中规中矩的成绩。

  当时我刚过25岁,可能还算个“年轻人”吧~在此之前,我是出版行业的。出版的流程是很漫长的,一般都至少需要3-6个月的制作时间。做公众号之后,我第一次体会到以公众号为载体,内容可以以多快的速度抵达读者。而且,公众号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我们的表达方式,如果擅长文字,通篇都是文字也没关系;如果中意视觉表达,排版方式和穿插的图片,都能体现你个人的审美喜好;甚至可以插入音乐、短视频等等。至少在点开这篇推送后的几分钟里,读者会被带入作者营造的情境。

  所以看到新榜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稍微加点定语:为什么我劝(想做内容的)年轻人做公众号。

  想做内容的年轻人,难免都有一些表达欲。公众号是成本最低的实验场,表达本身就是愉快的。我是在30岁时才开始写作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我作为编辑,感兴趣的选题没找到合适的作者。我自己已经查了很多资料,也很熟悉这个事件,想干脆自己上手写写试试。我现在想了想,如果当时写的稿子没人看,我会很灰心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写完之后,我用编辑视角审视了一下,感觉成色还可以,哈哈哈,这点就足够令我欣喜了。

  想做内容的年轻人,或许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奇心强,丰富而开阔的内容,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作为养料的。只要有无限好奇,就不可能缺乏选题,这是做所有类型内容的本质。

  发问的人在问题中放“年轻人”的用意,或许是认为公众号在已过十年之后,已经不再是“新媒体”?要吸引年轻人,总要富于变化性嘛。

  我们是一个以情感悬疑为主要内容的公众号,从2020年8月正式开始规律更新,到现在只有两年时间。目前积累了50万粉丝,常读率25%左右。我也参与团队另一个账号“没药花园”的一部分工作,日常的编辑事务,还有一些版权输出,包括我原本熟悉的图书制作等等。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我在团队内部实现了“斜杠”~你可以以公众号为起点,尝试你所感兴趣的所有内容形态。

  我所聊的内容,可能都比较私人化,因为公众号作为一个媒介,实际上也是人的延伸。对我来说,它可能有点像变形金刚吧,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趁手的兵器。因为做内容总是这样,哪怕是同样的兵器,派别与修为不同,能抵达的地方也不同,有人已经备好了最强兵器,你只管拿着去练你自己的武功就是了~

  “高能E蓓子”创始人 E姐

  虽然现在做公众号属于红海中的“难破船”,不赚钱,但锻炼一下写作能力也是很好的嘛。

  再不济,遇到职场PUA或者渣男/渣女的时候还有个小阵地帮自己维个权。

  辩论不等于采访,论点也不等于完整或真实的观点。

  因此,这些论点可能看似不正经但却是内心所想,也可能不是内心所想但听着好玩有趣。

  总之,如有冒犯,纯属娱乐。

  毕竟过来人的话,年轻人应该一句也不会听。

  新榜:本文作者张洁 松露 ,转自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媒体现在好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