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在这段路养女不教不如养猪课文里,可以向养子户要投资的钱吗?

问:我是收养中心的一名社工,经常要处理“孩子应该被收养还是应该留在孤儿院”这一类问题。我们还要处理出了问题的收养家庭。有没有对我们有帮助的系统性指导?

海灵格如果孩子不能够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那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通常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很密切。如果他们能收养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万一情况有什么变化,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也比较容易。如果孩子的祖辈都不在人世,或者祖辈不能接受他们,那么接下来的选择常常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仅仅在家族中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收养才最后纳入考虑的范围。

根据我处理这类家庭的经验判断,决定性因素是养父母的意图。如果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为了孩子的利益,那么收养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养父母真正考虑的常常并不是孩子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很常见的就是,他们没有孩子,想超越自然给他们设下的极限,想让孩子把他们拉出失望的泥潭。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付出和接受的基本流动以及关系中的法则在他们开始之前就已经被搞乱了。父母只能期望接受他们行为的后果,而孩子也将会受苦。

如果一对伴侣收养一个孩子是出于自己的需要,不是出于关心孩子的开心快乐,那么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他们会悍然地把孩子从亲生父母那边带过来。在系统中,这相当于一种偷窃孩子的行为。因此,将会在家庭系统内引起严重的负面后果。是什么原因让亲生父母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并没有多大关系,养父母常常会付出等值的代价。例如,因为错误的理由收养一个孩子之后,养父母常常会离婚。伴侣的牺牲是为了从亲生父母那里抢走他们的孩子所作的补偿。在我处理过的那些家族中,由于不恰当的原因而收养孩子的结果包括有离婚、生病、流产和死亡。在最具破坏性的形式中,这种动力可以表现成养父母的亲生孩子中会有人生病和自杀。养子怨恨他们的养父母,对养父母给他们提供的一切嗤之以鼻,这些情况也不罕见。在这样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养父母从心底里认为自己比孩子的生身父母要好得多,而孩子也许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要站在自己亲生父母一边。

有些时候,生身父母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时,并非是迫不得已的。那么,孩子理所当然地会怨恨自己的父母,而养父母却变成了替罪羊。如果养父母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亲生父母,情况对他们来说就会更糟。如果养父母很清楚他们只不过是亲生父母的代理,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一直对着亲生父母,对养父母就会心生感激。这样对养父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对寄养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呢?

当养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的利益着想时,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内在景象:他们只是生身父母的替代者或代表,并不是真命天子。他们正在帮助真正的父母,帮着完成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有一种重要的功能。但是,作为养父母,不论他们是什么人,也不论他们做过什么,他们都是在生身父母之后到来的。如果这种法则受到了尊重,那么孩子就能够接受和尊重养父母。治疗小组中有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分手了,很关心他们养子的监护权。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他把孩子摆在了他和他妻之间。我问道:“谁要收养孩子的?”他说是他的妻子。我告诉他:“是的,为此她牺牲了自己的丈夫。”在排列中,代表孩子的那个人突然觉得很虚弱,并说想跪下了。我叫他照着做,在他的亲生母亲被排在他身后的时候,他跪了下来。后来他转身对着亲生母亲时,就觉得自己如释重负。我把养父母的代表安排在他的后面,让他们看清楚养子跪在亲生母亲前面情景。在观察的时候,他们也觉得自己破镜重圆了。

当孩子被收养的时候,明确区分父母之间的称谓是很有帮助。养子对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要明确地采用不同的称谓,例如,“父亲和母亲”和“爸爸和妈妈”。养父母不应该把收养的孩子看成“我的儿子”或者“我的女儿”。他们传达给孩子信息更应该类似于“这是我们收养的孩子,我们代表他的亲生父母照顾他。”这一信息有明显不同的性质。

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要点就是养父母要保持对亲生父母很深的尊重,并让孩子也十分清楚这种尊重。在多数情况下,养子保持用自己原来的名字会更好,这样能让他清楚自己是被收养的。

问:如果孩子想采用继父或养父所起的名字,又怎么样?

海灵格:我建议要小心。孩子们能自觉地感受到养父母想要些什么,也会按照他们的愿望而行动。养父母必须认真观察,要弄明白什么对孩子有益,然后去做这些,不要让自己被自己的需求搞得心烦意乱。不要让孩子成为他们需求的代言人,好像他们的需求原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似的。当父母发现什么对孩子真的有益的时候,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会想要那些。在第二次婚姻里,继父的问题是很明确的:如果母亲尊重和尊敬亲生父亲,孩子将不会有什么问题。对继母也是如此。

问:当一方伴侣带着一个以前的孩子组成新的婚姻时,新的伴侣应该收养这个孩子吗?

海灵格:一般来说,我会劝你不要这样。这样并没什么好处,因为孩子会因此而必须否定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只要注视着那个孩子,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一个孩子否定自己父母中的一方,是非常困难的。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一名妇女绝望地打电话给我。她的养父正在弥留之际。她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心中对养父矛盾的心态。她想在他死亡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却又不愿意接近他。她说,很多年以前她母亲和父亲离了婚,然后嫁给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一直把她养大。我建议她跟养父断绝抚养关系。她犹豫了起来,说声谢谢,跟着把电话挂了。一段时间后,她又打电话给我,说她已经这么做了。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她能够一直陪伴继父,直到其人生终点。她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继父刚刚去世没多久。在继父身边,在这种情况下,她都能感觉到平静。她说,自己很清楚,她已经把某些东西恢复到原来的序位,在家庭中为重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领养的情况是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因此也让孩子离开了他的根源,可能因为父母不想要小孩所以这么选择,或者是父母双亡,譬如发生意外,所以决定送人收养。对孩子来说,后者在她往后的人生中是比较容易面对的。

从家族系统排列观点来看,如果一个孩子必须跟亲生父母分开,对孩子最好的选择通常是让他到最近的亲属那里,譬如祖父母、姑姑、阿姨、或是叔伯、舅舅。留在这些近亲身边对孩子来说,是干扰最少的情况,因为他还是离最近生物上的根源很近。如果这不可能,对孩子次好的选择是送到养父母那边,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通常保有最近的名字,知道他真正的父母是谁,跟他们依然保有联结。

然而领养时,孩子会失去原先的身份,或许从来都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亲。我们看到通常领养不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而是为了父母亲——亲生的或领养的利益而进行的,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自己的责任或命运。比方说,一对伴侣可能想要有小孩,却无法有自己的小孩,例如不孕或是其他的原因,而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没有办法孩子。一个孩子因此而被领养,新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好比自己是他的亲生父母,有时甚至没有告知孩子他是领养来的。

要孩子接受自己失去了亲生父母,或是接受自己被亲生父母送走的事实总是很难,孩子可能会深深觉得自己被遗弃了。我们在处理这种议题的排列个案中看到:被领养的人常常对亲生父母一直处于愤怒的状态,尤其当亲生父母没有任何明确的必要性,却送走孩子时。

但是,对亲生父母一直愤怒下去,就是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结,可能案主也是无意识地抱着有一天亲生父母会回来把他带走的希望。要孩子接受自己被父母送走,是确定了的、不可能改变的事实,是很难的......似乎总是无意识地有一些希望这个情况可以改变的色彩。

母亲在子宫里怀了你九个月,把你生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送走了你,可能是最让人心碎的。这是个最最令人痛苦的离别,但是面对。接受这个现实,对案主来说是唯一能够有力量把过去放下,在人生中往前走的方式。

在排列中,领养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是邀请当事人看着她的亲生父母,说:“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这是我从你们那里唯一得到的,但是我会把它当成是你们给我的重要礼物。现在我会像你们曾经为我决定的那样,走向我的新父母。你们已经将我永远送走了,现在我从心里让你们离开。”对所有牵涉其中的人来说,这样通常感觉是最好的。

有一点很重要,要记得:不能把这些句子当成既定的公式,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独一无二。最重要的要素是,当事人在回应亲生父母和养父母时,需要待在孩子的位置上,包括同意亲生父母将他送走的决定。

另外,要搞清楚的一个重点是:这个案是为谁进行的?大致上的规则是:孩子需要把责任留给父母,才能重拾纯真无辜,而父母需要接受过往事件的责任,才能重拾尊严。

排列个案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养父母可能因为自己让孩子离开亲生父母而有罪恶感,或是养父母有不合时宜的傲慢,特别当他们来自富有、科技先进的国家,认为自己让孩子离开第三国家的贫困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养父母需要因为亲生父母将这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而敬重他们。他们不是要取代亲生父母,只是将亲生父母不能或是不愿意做的承接下来。同样,亲生父母需要尊重养父母为孩子所做的,并且接受自己将孩子送走,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

俗话说“人有三急”,这个听起来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却也是人之本能。自古至今,上至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管你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坐姿再优雅、吃相再好看,也终归得去一个地方解决个人问题——那就是厕所。印象中有关气势恢宏的宫殿城址报道不少,可古代的厕所长啥样您见过么?最近,山东枣庄的国家大项目庄里水库完工了,考古队在这里就挖出来了汉代的厕所,还被评为了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发现。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这处“有味道”的遗址,来聊聊汉代的厕所。

(一)千年大计,考古先行——海子遗址的发掘背景

位于山东枣庄的庄里水库是山东省近30年来规划建设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库,堪称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大山丘区水库。庄里水库的库区位于南四湖湖东地区的十字河流域,水库总库容能到1.33亿立方米,据说能够抵挡2000年一遇的洪水。这个项目可是个大项目,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水电站、管理区和移民工程等。涉及拆迁的村落就有驳山头村、东江村、海子村、庄里村、横岭埠、西江村、沃里村、小河涯村、善堌村、养子峪村、南庄村、南岭村等十八个村庄。

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干工程则是“项目未动考古先行”。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要动用多少机械,肯定得按规定先进行考古调查甚至是发掘。要是“先上车后买票”,这么多破土能力极强的挖掘机,等刚发现点什么就会被挖掘机弄掉不少去。

于是乎,接到通知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随即对庄里水库库区展开了考古调查。考古队员们在要搬迁的海子村的东北部发现了遗址。这里是一处山前平原,东边不远就是薛河的支流西江。由于抵抗自然的能力有限,早期的古人大多喜欢沿河而居,山前的沿河平原是古人聚落的不二选择。果不其然,考古队员们在这片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平面近似梯形的区域上,采集到了许多汉代是泥质灰陶罐、盆、筒瓦、板瓦等器物残片。而且从河堤断崖上就能观察到,耕土层下即为厚0.5~1米文化层。

根据水库的总体规划,海子遗址所在区域被确定为庄里水库取土场,需进行大规模机械取土。并且水库建成后,该地也会因蓄水而完全淹没。为了避免地下文物信息遭到破坏,最大程度地保留文物信息,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郑州大学,于2017年和2018年,前后两次对海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两期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沟2条、房址2座、地穴式建筑遗迹7座、道路2条、窄基槽4条、灶2个、灰坑118座、墓葬2座,唐代沟1条、灶4个、灰坑82座、墓葬7座及清代墓葬4座。

(二)看似“平庸”的遗址,竟跻身山东省2018年的五大考古发现?

2019年年初,山东省评选出了去年省内的五大考古发现,海子遗址的发掘榜上有名。上面也说了,前后两次挖出来的,不是沟就是坑的,没听说有什么精美绝伦的文物出土啊?怎么就成“五大发现”了?莫非考古队秘而不宣,评选的时候才公布的?还真不是,考古队在这挖出来的也就是这些东西罢了。

其实考古的目的是发现古人遗留下来的信息,而这些遗址就是古人活动遗留下来的,通过科学手段能提取到许多信息,从而可以反映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当遗址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时,就不得不通过发掘来提取这些信息。这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最大程度地保留文物信息。因此,并不是考古就能挖出金银财宝,也并不是入围几大考古发现的项目就都跟海昏侯墓一样遍地是金。那这次海子遗址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图:考古发现的汉代房址F1残存墙基

综合现有的发掘成果看,海子遗址存在一处汉代基层聚落,其规模可能对应汉代行政单位的“里”。我们现在是“省-县-乡”的行政区划,之下还有“村”等等。汉代也一样,除了“郡”、“县”,往下还有“亭”、“里”。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有“积里为亭,积亭为乡”这么一说,《续汉书·百官志》也说“一里百家”。我们知道刘邦曾当过“亭长”,可见“里”是汉代比较基层的聚落组织了。

在发掘区西部,考古队发现一条奇怪的汉代沟(G1)。这条南北走向的沟现存长度约230米,宽2.5~3米,现存深约0.3米,沟内还有保存较好的石砌墙基及用陶片铺成的道路。可见当时的规模。后来考古队经过勘探发现这条沟已经位于遗址的西部边界,所以这条沟的用途便清晰了——聚落界沟。

聚落内部则发现了7座汉代地穴式建筑。其平面比较规整,均为长方形,面积35~70平方米,深度则在1米多。还有两座相邻、并排分布的现象。考古队复原出了这种建筑的建造方法:在地面先挖出坑,然后在坑壁内侧垒砌石块或者贴着壁面立石板,多数于东、西一侧设有两块立板构成的“通道”,有的两侧皆有“通道”,“通道”底部还向内倾斜,多数还在斜坡上铺石板。坑底多不平整,多数中间下凹或呈斜坡状者。

有意思的是,坑内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大量的石块及瓦片,下层为深灰褐色含大量黑灰的堆积。后来考古队把下层的这些土样送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化验,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人畜粪便的粪甾醇。这个地方坐实了就是汉代的畜圈厕所,学名“溷厕”。

聚落的边缘有界沟,聚落的内部发现了房屋,还有供养殖的畜圈,可能还有贮存单位和小面积的农业用地。遗址周围2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布有多处汉代墓地,将这些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汉代中小型聚落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古并不只是关注王侯将相大墓大城的,这些中小聚落的信息同样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队员表示,本次发掘对所有发现的遗迹都进行了土样采集,重要遗迹做了详细系统的样品采集并开展了多学科合作,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好消息从实验室传来。

(三)汉代厕所用途多——除了养猪还能逃命

如果说中小聚落的学术意义之类的,普通大众对此关注有限,但汉代厕所的出土,着实为吃瓜群众准备了一手“好瓜”。因为汉代的厕所远比如今的厕所“实用”。

汉代人追求“事死如事生”,生前啥待遇,死后也按比例给你复原到另一个世界。于是汉代人用陶塑的方式把生前的亭台楼阁、鸡狗鹅鸭带到了墓中,这就是所谓的“明器”。

图:考古发现的汉代陶厕·明器

汉墓中的明器异常丰富,成为反映汉代生活的有力佐证。汉墓中就出土了不少陶厕,从这些“厕所模型”就不难看出,当时的厕所主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与当今厕所用途无异,下层则是猪圈。猪圈又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的围墙。厕门外有便于人上下的斜坡通道。厕内底板还能看见长方形的便坑。这些坑直通下层的猪圈,粪便可由此落入圈内。可谓一举多得。

这种厕所无疑是“有味道”的。因为,当时人们在养猪时,粮食和饲料并不像现代这么丰富,也没有像今人这么讲卫生。大家都知道“都改不了吃屎”这句俗话,可被圈养起来的猪,也会拿人类的排泄物当“美味”。当然,一些上年纪的朋友或许会知道,这种将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的做法,在上世纪的许多农村还十分流行。

图:“有味道”的养猪方式·为引起不适,已

图:上世纪的猪厕·据说上厕所时还容易被猪

当然,将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只给猪食用人体的排泄物,也会投喂粮食和青草等饲料。不过,这种饲养方式喂出来的猪,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有很多寄生虫。当然,在物资匮乏的时期,人们也顾不上这些忌讳了。毕竟,在连填饱肚子都很费劲的年代,能吃上口猪肉,已经很满足了。

厕所除了解决“内急”之外,也是抽身的地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燃眉之急。现在聚会的时候有不地道的行为就是借上厕所躲避结账,而在汉代,当时的人也有借厕所而脱身的习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躲过了重重杀机后,最终还是以“如厕”为借口与樊哙等人汇合溜了。

图: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另外,历史上的曹操也有类似的经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在许都大宴公卿,曹操发现杨彪脸上不高兴,怕有危险,连饭都没吃就“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后汉书·杨彪列传》)。

学界已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有所讨论,有观点认为,从厕所逃跑的路线之一就是“翻越‘溷上壁’而遁”。所谓的“溷上壁”,就是猪圈的院墙。不难发现,厕所的平面与猪圈院墙高度基本一致。厕所门口有斜梯,通过梯子后紧贴厕所墙壁可以到猪圈的院墙上,这就很容易从此脱身了。

还有一种路线就是走“猪窦”,“猪窦”就是在猪圈墙体开凿出来的上圆下方的洞,目的是清理粪便。这尊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绿釉陶厕就能很清楚地看出“猪窦”的位置来。虽说这里气味浓郁环境恶劣,但在危急之时也是可钻可爬的逃生路线。

现如今我们正在经历“厕所革命”,旱厕在许多农村地区也正在消失。不过,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来了解汉代的厕所,倒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特别是遥想刘邦当年,很可能是翻过猪圈院墙而逃命,就更有“味道”了。

1.吕凯:《山东枣庄发现汉代基层聚落遗址——其规模可能对应汉代行政单位“里”》,《中国文物报》2019年8月9日第8版;

2.赵璐,闫爱民:《“如厕潜遁”与汉代溷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女不教不如养猪课文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