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就花花这些了两个方块加方块等于什么三个三角形等于13还两个方块儿加四个三角形等于16,求方块儿是的三角形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1) 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拼摆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教学中渗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能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 P44~46)

  (2)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谈话:大家想到迪士尼乐园玩吗?

  今天,开心游乐场里真是热闹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写出算式。听汇报,评价。

  有几个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我们靠近一点,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好吗? (出示近图)看看他们摆了些什么?

  1、小组讨论,合作拼图

  同桌讨论,你们想摆些什么? (学生汇报)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来摆刚才你们想摆的那个图形,看看你们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

  请你来说说你们摆了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你们摆了几个,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

  3、听汇报,从不同角度发掘汇报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同数相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谁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个算式变得简短一些?

  5、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出乘法。(板书:乘法)

  1、初步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1)你们看到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2)那么,这个符号我们知道它叫乘号,那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2、教学读法、写法:

  3、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那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你能把它改成乘法吗?

  4、引导学生比较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1)下面,我们再到游乐场的别处去看看。

  (巩固练习:P46 做一做 )

  在游乐场的另一角,有几位小朋友正在高兴地荡秋千,请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把你看到的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吗?

  (2) 看书质疑:

  今天,米奇老鼠带我们去了这个开心游乐场,你们玩得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x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x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x”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x4=12。

  (4)认识“x”号。

  “x”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6)教学“3x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x4=12,也可以写成4x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x3读作( ),表示( )

  5x4读作( ),表示( )

  2x7读作( ),表示( )

  ( )+( )+( )+( )+( )=( )x(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4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AxB或Bx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x6=18或6x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x3=30或3x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引导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x”,向学生说明“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x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x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

  (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x4或者4x8来表示。

  8x4读作:8乘4

  4x8读作:4乘8

  想一想,8x4等于多少?4x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x”叫乘号。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7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x□5+5=□x□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x4,5+5=2x5。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x3或者3x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x5或5x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x6或6x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x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x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习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x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x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x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x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8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x”,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1.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1)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

  a)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咱们一起来数一数。问:一共有几架小飞机?一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飞机就是1个3,数一数,有()个()相加?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问: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个人?那你能不能用刚才数小飞机的方法来数一数小火车的人数?一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个)想:()个()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3)这三个式子最长的是哪个?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x7=14或7x2=14。说明:“x”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2x7=14,读作:2乘7等于14;7x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x3=15,3x5=15,并读一读。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x4=24,4x6=24,指名读算式。

  1、“找朋友”游戏,拿着乘法算式的同学去找拿着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同学;

  2、智力大比拼,共四关。

  3、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师:这节课你收获到什么了?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其实呀,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x4表示

  5 x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这个符号x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x”,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

  正传统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鲜少与文学艺术相关,因此数学课堂大多单调沉闷,很难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其趣味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趣味数学题及答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1

  1、【题目】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之后老板说今日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此刻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X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答案】每人所花费的9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2元(即优惠价25元+服务生私藏2元=27元=3*9元)所以,在计算这30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2元钱,而应当加上退还给每人的1元钱。即:3*9+3*1=30元正好!还能够换个角度想..那三个人一共出了30元,花了25元,服务生藏起来了2元,所以每人花了九元,加上分得的1元,刚好是30元。所以这一元钱就找到了。小结: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钱从27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服务员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钱的错误结果;而实际上私自留下的2元钱就包含在这27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2、【题目】有个人去买葱问葱多少钱一斤卖葱的人说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完100元买葱的人又问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买葱的人都买下了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最终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葱绿50*3等于15元35+15等于50元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你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1块钱一斤是指不管是葱白还是葱绿都是一块钱一斤,当他把葱白和葱绿分开买时,葱白7毛葱绿3毛,实际上其重量是没有变化,可是单价都发生了变化,葱白少收了3毛每斤,葱绿少收了7毛每斤,所以最终50元就买走了。

  3、【题目】有口井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答案】5天。这道题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说是七天..其实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拿张纸画一下就出来了..这道题特简单...

  4、【题目】一毛钱一个桃三个桃胡换一个桃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答案】1块钱买10个,吃完后剩10个核。再换3个桃,吃完后剩4个核。再换1个桃,吃完后剩2个核。朝卖桃的赊1个,吃完后剩3个核。把核都给卖桃的,顶赊的那个。所以,你一共吃了10+3+1+1=15个桃。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方法..还有个方法..不要一次买十个..分开买..第一次三个..第二次两个..第三次两个..这样....很简单..也是15个。

  5、【题目】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仅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一样,此刻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明白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

  【答案】分成ABC3组,每组4颗,第一次称可能有3种结果..A》B或A=B或A《B如果A大于B直接称A的4颗球一边2颗,这样就明白哪边重,哪边重称哪边就明白哪个是最重的球了!如果A等于B直接称C的4颗球,方法同上如果A小于B直接称B的4颗球,方法同上。

  6、【题目】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要吃掉1根胡萝卜。问:商人最多可卖出多少胡萝卜?

  【答案】534根。首先驼1000根萝卜前进x1公里放下根后带走剩下的x1根回到;然后驼1000根萝卜前进,至x1公里处取x1根萝卜,让驴子恰好驼1000根萝卜;继续前进至距起点x2公里处,放下1000-2*(x2-x1)根萝卜再回到,到x1公里处恰好把萝卜吃完,再取x1根萝卜回到起点;最终驼走一千根萝卜,行至x1、x2处依次取走所有萝卜,再行至终点。x1、x2处剩余的萝卜分别小于等于x1和(x2-x1),在这个不等式约束条件下,求得两处剩余萝卜的最大值即可,因为实际上两处剩余的萝卜个数就是最终能够到达终点的萝卜个数。最终求的x1=200,x2=16003。驴走过的总路程是2*x1+2*x2+,按题意是走完一公里才吃一根萝卜,也就是吃掉的萝卜总数为里程数向下取整,为2466,所以最终剩下能卖掉的萝卜是4根了。

  7、【题目】话说某天一艘海盗船被天下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齐,可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齐放回原处,最终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齐放回原处,最终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又过了一会......又过了一会...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

  【答案】这堆椰子最少有15621第一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3124个,还剩12496个;第二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2499个,还剩9996个;第三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999个,还剩7996个;第四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599个,还剩6396个;第五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279个,还剩5116个;最终大家一齐分成5份,每份1023个,多1个,给了猴子。

  8、【题目】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明白大岛民明白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仅有中岛民明白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我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明白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仅有小岛民明白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明白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明白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样才能明白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

  【答案】为了方便,我们把大中小岛民分别记为ABC(其实都没用到C)第一个问题问A:宝藏在山上吗?第二个问题问B:A答对了吗?第三个问题问B:1+1=2对吗?好,此刻第一问我们不明白A回答的是“是”还是“否”,也不明白A回答的真还是假,只是明白A举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先不管他。看第二问,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对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对,所以他应当回答“是”(如果他会汉语的话).还是一样的,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错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错,所以他还是应当回答“是”。所以无论何种情景B举的那只手都是“是”的意思;第三问:此刻明白左右手是什么意思了,那只要明白B刚才的回答是真还是假,就能确定A是真还是假了,因为他们两个的真假必定是一样的。所以随便找个题目来问就能够了,比如1+1=2是吗?还有个方法:首先随便问一个人:你是不是说真话那个人必须会举起代表是的那只手因为如果他说的是真话,他会举起代表是的手他说的是假话他也会举起代表是的手所以能够由此得出、那只手代表是然后问中岛民:大岛民说宝藏是在山上吗?中岛民回答的必须是正确答案也就是说,中岛民说在哪宝藏就在哪因为如果中岛民说是若大岛民说的是真话,那么中岛民说的也是真话、那么宝藏就必须在山上若大岛民说的是假话,那么中岛民说的也是假话,那么其实大岛民是说,宝藏在山下的,可是因为这是假的,所以宝藏还是在山上的。

  9、【题目】说一个屋里有多个桌子,有多个人?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如果7个人一桌,多6个人。如果9个人一桌,多8个人。如果11个人一桌,正好。请问这屋里多少人.

  【答案】2519个人。只要是315×(11X+8)-1都能够因为9是3的3倍所以3不算根据题目能够得出规律是5、7、9的倍数少一于是将5×7×9=315然后算出315的倍数除以11的周期得出周期为:共11个,因为是除以11的嘛,有简便算法不用一个个试的因为315-1要被11整除..所以取周期余1的。

  10、【题目】有人想买几套餐具,到餐具店看了后,发现自我带的钱能够买21把叉子和21把勺子,或者28把小刀。如果他买的叉子,勺子,小刀数量不统一,就无法配成套,所以他必须买同样多的叉子,勺子,小刀,并且正好将身上的钱用完。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该怎样办?

  【答案】能够买12副餐具。一把勺子和叉子的钱是121一把小刀的钱是128,一套的总价是121+128=112,所以能够买12套..所有钱都用完了。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2

  1、王芳和李刚各有钱若干元,若王芳拿出她原有钱数的14给李刚,李刚拿出他原有钱数的16给王芳,则两人的钱数正好相等。他们原先各有的钱数比是()。

  2、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分为两部分,4条线段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部分。

  3、两个牧童放羊,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正好是你的羊的2倍。”乙对甲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与你的羊的只数就相等了。”请问甲有()只羊,乙有()只羊。

  答案:甲有(7)只羊,乙有(5)只羊。

  4、7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的价钱相等,1千克梨比1千克苹果贵0.6元。梨、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

  答案:梨每千克1.4元,苹果每千克0.8元。

  5、有两袋糖,一袋是84粒,另一袋是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取出8粒放到少的一袋里去,拿()次才能使两袋糖同样多?

  6、小军说:“我昨日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答案:0条,因为他钓的鱼是不存在的。

  7、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答案:它永远不会把草吃光,因为草会不断生长。

  8、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可是不明白每包里有几块。只明白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先谁的糖多?多几块?

  答案:原先小华糖多;14-8=6块,因为多给了6块两人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所以原先小华比小明多12块。

  9、把33,51,65,77,85,91六个数分为两组,每组三个数,使两组的积相等,则这两组数之差为______。

  10、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__块。

  答案:(9块)45%

  11、在六(3)班联欢会的“猜迷”抢答比赛中,有10题抢答题,规定答对1题得5分,答错1题得–8分,不答者得0分,玲玲共得12分,她抢答对几道题?答错几道题?

  答案:答对4道,答错1道。

  12、哥哥有100元钱,弟弟有80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钱后兄弟两人的钱数比是7:11?

  13、某次会议共有129人参加,如果你与每人握一次手,那么你共握手()次。

  14、把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0面混在一齐。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拿,每次至少拿多少面小旗才能保证必须有两面小旗是同色的?

  15、把7只小猫分别关进3个笼子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只猫。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3

  1.5只鸡,5天生了5个蛋。100天内要100个蛋,需要多少只鸡?

  2.3个人3天用3桶水,9个人9天用几桶水

  3.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

  4.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使X+I=IX等式成立?

  5.买一双高级女皮鞋要214元5角6分钱,请问买一只要多少钱?

  6.有三个小朋友在猜拳,一个出剪刀,一个出石头,一个出布,请问三个人共有几根指头?

  7.浪费掉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的会是什么东西?

  8.一把11厘米长的尺子,可否只刻3个整数刻度,即可用于量出1到11厘米之间的任何整数厘米长的物品长度?如果能够,问应刻哪几个刻度?

  9.考试做确定题,小花掷骰子决定答案,但题目有20题,为什么他却扔了40次?

  10.一个挂钟敲六下要30秒,敲12下要几秒?

  1.答案:依然是五只鸡

  5.答案:一只不卖

  8.答案:能够刻度可位于2,7,8处

  9.答案:他要验证一遍

  10.答案:66秒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4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

  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

  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仅有4升水

  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

  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

  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桌子上原先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终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5根

  6.兄弟共有45元钱,如果老大增加2元钱,老二减少2元钱,老三增加到原先的2倍,老四减少到原先的12,这时候四人的钱同样多,原先各有多少钱?老大8老二12老三5老四20

  7.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8.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此刻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答:15分钟

  9.24个人排成6列,要求5个人为一列,你明白应当怎样来排列吗?(一个六边形)

  10.园新买回一批小玩具。如果按每组10个分,则少了2个;如果按每组12个分,则刚好分完,但却少分一组。请你想一想,一共有这批玩具多少个?(这批玩具共48个)36.有一本书,兄弟两个都想买。哥哥缺5元,弟弟只缺一分。可是两人合买一本,钱仍然不够。你明白这本书的价格吗?他们又各有多少钱呢?(这本书的价格是5元。哥哥一分也没有,弟弟有4.9元)

  11.有一家里兄妹四个,他们4个人的年龄乘起来正好是14,你明白他们分别是多少岁吗?(当然在那里岁数都是整数。)(14只能分解为2和7,所以四个人的年纪分别为1,1,2,7,其中有一对为双胞胎)

  12.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9段

  13.五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呢?10个交点

  14.员(打一数学名词)——圆心

  15.如果有5只猫,同时吃5条鱼,需要5分钟时间才吃完。按同样的速度,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需要()分钟时间。5分钟

  16.在你面前有一条长长的阶梯。如果你每步跨2阶,那么最终剩下1阶,如果你每步跨3阶,那么你最终剩2阶,如果你每步跨5阶,那么最终剩4阶,如果你每步跨6阶,那么最终剩5阶,仅有当你每步跨7阶时,最终才正好走完,一阶不剩。请你算一算,这条阶梯到底有多少阶?119阶

  17.司药(打一数学名词)——配方

  18.招收演员(打一数学名词)——补角

  19.搬来数一数(打一数学名词)——运算

  20.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21.北(打一数学名词)——反比

  22.从后面算起(打一数学名词)——倒数

  23.小小的房子(打一数学名词)——区间

  24.完全合算(打一数学名词)——绝对值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5

  1.小华的爸爸1分钟能够剪好5只自我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能够剪好几只自我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小军说:“我昨日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5.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6.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7.时钟刚敲了13下,你此刻应当怎样做?

  8.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样办好呢?

  10.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1.把8按下头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4.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15.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可是不明白每包里有几块。只明白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先谁的糖多?多几块?

  1.20只,包括手指甲和脚指甲

  2.因为他付给售货员40元,所以只找给他2元;3.0条,因为他钓的鱼是不存在的;

  4.6里,36里;

  5.只要教小狗转过身子用后脚抓骨头,就行了。

  6.他们相遇时,是在同一地方,所以两人离甲地同样远;

  7.应当修理时钟;

  8.它永远不会把草吃光,因为草会不断生长;

  9.妈妈先吃一块,再分给每个孩子两块;

  15.原先小华糖多;14-8=6块,因为多给了6块两人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所以原先小华比小明多12块。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6

  1.你参加赛跑追过第2名,你是第几名

  你如果追过第2名,你只是代替那个人的位置,这时你是第2名。

  2.你参加赛跑,你追过最终一名,你是第几名

  在比赛中,你怎能追过最终一名,所以你不会是倒数第二名,如果是长跑的话,你已经领先了最终一名至少一圈以上。

  3.心算题:以1000加上40,再加上1000,再加30,再加1000,此刻加上20,再加上1000,此刻加上10,总数是什么

  很多人会把答案误算为5100.其实正确答案是4100。不信的话自我用计算器算一遍。

  因为1=4,所以4=1。

  5.教室里有9盏灯,关掉了3盏,还剩下几盏

  题目问的事还剩下几盏灯,并不是问还剩下几盏灯亮着,所以原先有9盏,此刻还有9盏。

  6.桌面上点燃了8支蜡烛,吹灭了5支,最终还剩下几只

  没吹灭的最终都燃烧完了,吹灭的5支最终剩了下来。

  7.三个人三天喝三瓶水,九个人九天喝多少瓶

  三个人三天喝三瓶水,即一个人一天喝13瓶水,九个人九天即喝13x9x9=27瓶水。

  8.被减数、减数喝差三个值相加的总和为16,被减数的值为多少

  因为被减数-减数=差,即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刚好是三个值之和(16)的一半,所以被减数=8。

  9.蒸1个包子3分钟,蒸5个包子要多少分钟

  通常包子是一齐蒸的,蒸五个包子与蒸一个包子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三分钟。

  10.7只小羊捉迷藏,已经找到3只,还有几只没找到

  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因为有一只小羊负责寻找其他6只小羊,已经找到了3只,所以还有3只没找到。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7

  1.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2.小强数学只差6分就及格,小明数学也只差6分就及格了,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不一样,为什么

  答案:一个是54分,一个是0分

  3.一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4.某人花19快钱买了个玩具,20快钱卖出去。他觉得不划算,又花21快钱买进,22快钱卖出去。请问它赚了多少钱

  5.100个包子,100个人吃,1个大人吃3个,3个小孩吃1个,多少个大人和多少小孩刚好能吃完

  答案:25个大人,75个小孩

  6.小王去网吧开会员卡,开卡要20元,小王没找到零钱,就给了网管一张50的,网管找回30元给小王后,小王找到20元零的,给网管20元后,网管把先前的50元还给了他,请问谁亏了

  答案:网管亏了30元

  7.每隔1分钟放1炮,10分钟共放多少炮

  8.一个数去掉首位是13,去掉末位是40.请问这个数是几

  9.1根2米长的绳子将1只小狗拴在树干上,小狗虽贪婪地看着地上离它2.1米远的1根骨头,却够不着,请问,小狗该用什么方法来抓骨头呢

  答案:转过身用后腿抓

  10.烟鬼甲每一天抽50支烟,烟鬼乙每一天抽10支烟。5年后,烟鬼乙抽的烟比烟鬼甲抽的还多,为什么

  答案:烟鬼甲抽得太多了早死了

  11.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1,去掉最终一个数字为50,原数是多少

  12.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4个。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如果一开始时,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13.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12分钟后,篮子满了。那么,请问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

  14.有100个捧球队比赛,选冠军,最少要赛多少场

  15.用三个3组成一个最大的数

  答案:3的33次方

  16.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衬衫,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

  答案:小明就只给了老板80元钱

  17.刚上幼儿园第一天的Rose,从来没学过数学,但教师却称赞她的数学程度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

  答案:他只会数一数二的。

  18.长4米,宽3米,深2米的池塘,有多少立方米泥

  答案:池塘是空的,没有泥。

  19.小明拿了一百元去买一个七十五元的东西,但老板却只找了五元给他,为什么

  答案:他只给了80元。

  20.你能否用3跟筷子搭起一个比3大比4小的数

  答案:搭成圆周率“π”

  21.一字四十八个头,内中有水不外流。猜一字。

  答案:井。此迷的关键理解出四个十和八个头,而不是四十八个

  22.两个棋友一天共下了9盘棋,在没有和局的情景下他俩赢的次数相同,怎样回事

  答案:9盘不全是他们两个人一齐下的

  23.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请问这堆西瓜有多少个

  24.请问:将18平均分成两份,却不得9,还会得几

  答案:10(从中间分)

  25.爸爸妈妈有四个女儿,每个女儿有一个弟弟。请问这个家里有多少人

  答案:7个(四个女儿,一个弟弟,爸爸妈妈)

  26.一张方桌据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27.一溜(提示:注意谐音)三棵树,要拴10匹马,只能拴单不能拴双,请问怎样栓

  答案:1棵树拴一匹马正好(“一溜”正好就是一六,所以1+6+3=10)

  28.什么数字让女士又爱又恨

  29.请你把九匹马平均放到十个马圈里,并让每个马圈里的马的数目都相同,怎样分

  答案:把九匹马放到一个马圈里,然后在这个马圈外再套九个马

  30.电单车时速80公里,向北行驶。有时速20公里的东风,请问电单车的烟,朝那个方向吹

  答案:电车是没有烟的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篇8

  10、7、4、()

  2、5、()、11、14、

  20、16、()、8、4

  15、3、13、3、11、3、()、()

  8,(),12,14,()

  (),11,9,7

  0、3、()、9、12

  ()、()、15、20、25

  2、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的前面有2只,2只的后面有2只,2只的中间还有2只,共有几只鸭子?

  3、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就一样多了,原先哥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

  4、在一排10名男同学的队伍中,每两名男同学之间插进1名女同学,请你想一想,能够插进多少名女同学?

  5、一杯牛奶,小明喝了半杯,又倒满了水,又喝了半杯后,再倒满水后,一饮而进,他喝了几杯水?几杯奶?

  6、有9棵树,种成3行,每行4棵,应当怎样种?画出来。

  7、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用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8、把一根5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要锯多少次?

  9、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10人,小华排在第几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相邻的数的和是19,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1、小明有10本书,小红有6本书,小明给小红多少本书后,两人的书一样多?

  12、小朋友们吃饭,每人一只饭碗,2人一只菜碗,3人一只汤碗,一共用了11个碗,算一算,一共有几人吃饭?

  13、游乐场中,小红坐在环形的跑道上的一架游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5架车,后面也有5架车,你认为包括小红坐的车,跑道上一共有多少架车?

  14、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中搬出几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

  15、有一排花共13盆,再每两盆花之间摆1棵小树,一共摆了多少棵小树?

  16、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几段?

  17、科学家在实验室喂养一条虫子,这种虫子生长的速度很快,每一天都长长1倍,20天就长到20厘米,问:当它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18、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一天增长一倍,6天可长满整个池塘,需要几天睡莲长满半个池塘?

  19、教室里有10台风扇全开着,关掉4台,教室里还有多少台风扇?

  20、如果A+3=B+5,那么,A和B两个数谁大?大多少?

  21、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4名,从后往前数,小红也排第4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2、小朋友们站一排,小红前面有4个人,小红后面也有4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3、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名,她后面还有4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4、有12棵树,种成4行,每行4棵,该怎样种?

  25、如果A-3=B-4,那么,A和B两个数谁大?大多少?

  26、把16只兔子分别装在5只笼子里,怎样才能使每只笼子里的兔子的只数都不相等?

  27、天空中飞来了两排大雁,前排有6只,后排有10只,怎样才能使两排大雁相等?

  28、奶奶从一楼走到二楼需要1分钟,照这样计算,她从一楼走到六楼一共需要几分钟?

  29、10个小朋友排队,小华左边有7人,小华右边有()人。

  30、一根钢管,锯成4段,需要锯()次,如果每锯一次需要2分,一共需要()分。

  31、在10米长的马路边种树,每隔1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棵。

  32、把0、1、2、3、4、5填入空格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33、小红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2分,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分。

  34、有10棵树种5行,每行4棵,应怎样种?

  35、8个人吃饭,每人1只饭碗,两人1只菜碗,4人1只汤碗,一共有()只碗。

  36、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齐上山打猎,每人都捉到一只野兔,拿回去数一数,共三只。为什么?

  37、小明在一个泥土盒里养了7条蚯蚓,他想用蚯蚓去钓鱼,就把其中的5条蚯蚓用刀切成两段,你说,他此刻有多少蚯蚓?

  38、菜场原先青菜比萝卜多7筐,此刻又运来12筐萝卜和9筐青菜,此刻萝卜多还是青菜多?(),多()筐。

  39、李师傅把一根水管锯成3段,每锯一次用2分钟,他一口气锯了3根水管,一共用了()分钟。

  40、一桶水可灌3壶水,1壶水能够冲2杯水,1桶水能够冲几杯水?

  41、小明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5岁,5年前,爸爸比小明大几岁?

  42、13个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已经捉到了其中的3个人,还有几个人没有捉到?

  43、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4、有一根绳子,把它从中间剪断后,仍然是1根绳子,为什么?

  45、一根绳子长8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多少米?

  46、99打一个字。

  47、一只蜗牛要爬到6米高的树上去,它白天向上爬2米,晚上向下滑1米,它第几天能爬到树顶上?

  48、蜗牛沿着树杆向上爬,白天向上爬9分米,夜晚向下滑7分米,第5天到达树顶,这棵树有多高?

  49、小明要把5条绳子结起来,一共需要打多少个结?

  50、口袋里放着红、黄两种球各4粒,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不用眼睛看,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粒颜色不一样的球,至少摸出几粒球?

  51、一筐鱼,先卖出一半,再卖出剩下的一半,这时还有4千克,原先筐里的鱼重多少千克?

  52、一根绳子长9米,用去了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53、小动物们排队,小猫前面有4个,小猪后面有6个,小猫在小猪的前面,它们紧挨着,问这一排有多少个小动物?

  54、1到20这些数中,数字1出现过几次

  55、写出三个相邻的数,使它们相加的和是15。()()()

  56、6个人同吃6个苹果需6分钟,8个人同时吃8个苹果需()分?

  57、时钟6点钟敲6下,5秒敲完,敲12下需要多少秒?

  58、、两根电线,第一根长4米,第二根长8米,要使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二根应减去多少米给第一根接上?

  59、把9个桃子分给5只猴子吃,每只大猴吃3个,每只小猴吃1个,请你算一算,有几只大猴,有几只小猴?

  60、16个网球分成数量不等的4堆,最多一堆最多有()个网球,最多一堆最少有()个网球。

  61、6个小朋友吃饭,每2个人要用3个碗,一共要用几个碗?

  62、学校门口挂了一行不一样颜色的彩灯,无论从左从右数,第六盏都是红灯,这一行共有彩灯多少盏?

  63、20个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起小华是第11名,从右边起小刚是第16名,小华和小刚之间隔着几个小朋友?

  64、有两块各长10厘米的木条,钉成一块木条,中间钉在一齐的重叠部分是1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

  65、一桶油,桶和油共重8千克,把油倒出一半后,称一称连桶还有5千克。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66、时钟敲3下,2秒敲完;时钟敲5下,()秒敲完

  67、把一块蛋糕切成8块,最少切几刀?怎样切?

  68、大猴有10个桃,送给小猴2个后,两只猴的桃数正好相等,小猴原先有几个桃?

  69、小华看一本书,打开后,发现左右两页的和是9,小华打开的是()页和()页。

  70、先观察,再填数。

  891、792、693、594、()、()、()

  71、有一排数字是:9、0、9、0、9、0、9、0…,第17个数字是几?

  72、小红比小兰大4岁,小兰比小华小3岁,想一想,小华和小红相差多少岁?

  73、远处走来一群马,两匹马的前面有一匹,两匹马的后面也有一匹,两匹马的中间还有一匹,想一想一共有多少匹马?

  74、有一队骆驼,4只前面有4只,4只后面有4只,4只中间有4只,想一想这队骆驼一共有多少只?

  75、一排同学10个人,小刚左边有5个人,小刚右边有几个人?

  76、小猫和小狗在一齐做游戏,一共有10只,小狗比小猫多2只,问小狗有几只?

  77、小猫从家出发,向前走了10米,转过身又向回走了4米,再转过身向前走了5米,这时小猫离家有多少米?

  78、妈妈买来一些桃子,上午吃了一半,午时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3个,妈妈买了多少个桃子?

  79、车上有15位乘客,第一站下了3人,上来4人,第二站下了6人,上来3人,这时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80、三个小朋友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1岁,他们年龄的和是18岁,年龄最大的是几岁?

  81、姐姐给妹妹3块糖后,还比妹妹多2块,原先姐姐比妹妹多几块?

  82、盘里有5个苹果,5个人分,但盘里还要留1个,苹果不许切开,怎样分?

  83、煮熟2个鸡蛋用4分钟,煮熟6个鸡蛋用几分钟?

  84、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都要分到,一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分法?

  85、晚上做作业时,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可小明连拉7次开关,这时灯是亮着还是不亮?如果连拉8次呢?

  86、小红从家到学校要用10分钟。一天她从家出发走3分钟后发现作业本没带,立刻回家取本子然后去学校,这样她一共要用多少分?

  87、把1、2、3、4、5、6、7、8、9这几个数加起来,和是多少?

  88、小明看一本书,他从第10页看到第20页,他一共看了多少页?

  89、有一排树,每两棵树间隔1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走了多少米?

  90、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91、王教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明白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92、日落西山晚霞红,我把小鸡赶进笼。一半小鸡进了笼,还有5只在捉虫,另外5只围着我。小朋友们算一算,多少小鸡进了笼?

  93、14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94、小明暑假和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和旅游团的每一个人合照一次,一共照了15张照片,参加旅游团的共有多少人?

  95、小军跟爸爸到外地旅游,爸爸买一张火车票是5元,小军买半票,他们来回一共要付多少元?

  96、参加数学比赛的同学有40人。小红和一齐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

  97、一辆公共汽从东站开到西站,开一趟。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趟之后,这辆车在东站还是西站?

  98、△+□=9○-△=1△+△+△=9

  △=()□=()○=()

  99、晒1块手帕,用2只夹子;晒2块手帕,用3只夹子。晒6块手帕,要用()只夹子。

  100、数数下头图形各有多少个小方块?

  5、一杯水和一杯奶

  6、摆成三角形,每边4棵。

  9、第5名,一共15人。

  11、小明给小红2本书。

  14、从第一箱中搬出4千克到第二箱

  15、一共摆12棵。

  24、摆成正方形,每边4棵

  26、分别是1、2、3、4、6只

  27、后排飞到前排2只

  30、3次,6分钟

  36、有三个人,爷爷、爸爸、儿子。

  38、青菜多,多4筐。

  43、3个、4个或5个

  59、2只大猴,3只小猴

  60、最多10个,最少6个

  82、前4个人拿苹果,最终一个把盘子和盘子里的苹果一齐拿走。

  98、△=(3)□=(6)○=(4)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块加方块等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