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双十一搞活动吗10月31拍的双十一保价吗

  中新经纬10月21日电 (宋亚芬)随着2022年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大促又提前开启。其中,淘宝天猫将价保时间从15天延长至27天,引发关注。

   延长后能防住双十一套路?

  针对往年大促中存在“先涨价再降价”“保价只保商品售价、不算红包”等问题,各大电商平台也进行了相关规则的升级,价保时间延长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价保是一个约束,价保时间延长则对商家的定价约束增加,所以在减少双十一虚假优惠方面有一定作用。由于价保时间能够覆盖整个双十一期间,这也逼迫商家在此期间给出客观的低价。

  东吴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则认为,价保时间延长更像一种增量服务,如今各大电商平台基本都是靠红包、补贴、满减等进行双十一促销,很难在这方面再出新,所以只能在服务上多做一点。

  而相比往年繁复的玩法,2022年的双十一营销手段似乎也简化许多,以直接满减和发放满减优惠券为主。针对这一变化,吴劲草评价,“购物节已成为每年的‘固定节日’活动,复杂的玩法搞了这么多年了,其实意义不大,效果也不好,简单一点儿挺好的。”

  盘和林也认为,简化是好现象,既然是要优惠,那么就要给出实实在在的优惠,不然双十一的人气会一年不如一年。

  不断提高购物便利应是企业目标

  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家电商平台在价格上的让利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因此未来比拼的还是服务。

  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便利方面,盘和林建议平台最好能给出每件商品的时间比价,也就是建立全年商品价格波动曲线,让消费者能清楚看出这件商品在双十一是不是一年内的最低价,以此防止部分商家先涨价再减价。

  据中新经纬了解,部分平台在商品页面已经可以显示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只是时间过短。比如唯品会可以显示商品是不是60天内的最低价,但大部分平台还没有这一功能。

  盘和林还建议价保政策继续进行升级,直接自动退差价。“当前的价保机制下还是需要用户申请才能退差价,这对消费者并不公平。”

  大促自然也少不了直播带货的参与,但此前的直播中也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刷单造假、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对此,盘和林认为应考虑从机制上将带货主播和商品质量绑定,这样既能防止虚假宣传,也能督促带货主播选品的时候保持谨慎。同时可以通过让消费者有权后续修改产品使用体验的办法减少买评论的行为。

  此外,企业的正当权益保护也不容忽视。盘和林强调,不仅要防止店铺刷单,也要关注集中退单,防止竞争对手恶意退单、差评,给双十一大促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作为唯品会多年的粉丝,消费超过十万,成为唯品会最高级的会员,近两年几次买到假货,有时候看不像正品就直接退了,但有时候没细细对比就用了,过了售后期发现问题就很难办,向唯品会投诉是无用的,他们只会考虑如何对付消费者的投诉,维护自己正品的承诺,即便是有图有真相,还是让你去鉴定,我们消费者买到合适的货品是目的,而不是去无聊得纠缠,客服会一遍遍重复回复您我们保证都是正品,不考虑顾客的感受,也不是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你即便给了差评,唯品会屏蔽你的差评问是正常手段,以前对朋友说唯品会有假货的质疑我都还不信,现在是真的信了,购物需谨慎,擦亮眼睛,少生气!

作者:崔鹏志 来源:IT时报

又是一年双十一购物节,国内电商平台活动有什么新变化?

“价保”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玩法之一。不少消费者参加双十一会有重重顾虑:双十一大优惠,会不会是“先提价再降价”?商家承诺“保价”,会不会称优惠券不在保价范围内?商品最后才降价,保价期会不会太短?

今年双十一发布会上,京东邀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人气选手土豆、吕严、李逗逗,用情景喜剧的方式阐释出众多今年的双十一玩法,其中“价保”服务升级可谓亮眼。

《IT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京东电商平台参与双十一的实物类商品几乎全部支持“价保”,其中超5亿种商品支持30天超长价保到“双十二”,就算用户付款使用优惠券也在保价范围内。

此外,国内另一位电商巨头淘宝天猫今年同样对价保服务作出升级,从原本的付款后15天内价保,改为付款后直至双十一活动结束后15天(即11.26日)内保价。

去年双十一,将“零点”换为“晚8点”开启预售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统一举措。不难看出,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电商平台格局基本落定,消费体验升级正逐渐成为各家的争锋点——哪家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便能成为“最亮眼的星”。

“价保”背后的十年变迁

第一届双十一购物节诞生在2009年,参与的商家仅有27家。这个由淘宝提出的设想,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盛事,每年都吸引数十万商家参与。早期的双十一曾有不少弊病,“虚假优惠”“快递爆仓”等并发现象不少见。而今,双十一的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价格仍是人们涌向双十一的最大理由。今年,京东推出跨店每满299减50元,部分商品每满1000元减100元等优惠活动;天猫同样推出跨店每满300减50元,淘宝则为满200减30元。

从上述描述来看,近两年的双十一逐渐将优惠重心转移,由此前“红包雨”“喵糖”等复杂的玩法,转向“满减”等直接的优惠。其中唯品会更将规则简化到极致,一件商品无需凑单即可参与优惠,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已成为唯品会大促的原则之一。

价格优惠之外,商品送达的物流体验,参与购物节的方便程度,购买商品享受优惠的价格保护,也成为电商平台关心的重点。

从时间上,大多数电商平台都将双十一开启日期提前。今年,京东、拼多多、唯品汇在10月20日晚8点便开启预售,天猫则在10月24日启动。将整个购物节的周期拉长,电商平台缓解了物流压力,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入场时机。

值得一提的仍是“价保”。京东提到,当消费者购买“30天价保”商品后,可在30天内任意时间通过“一键价保”退取差价,且可在周期内多次申请。

今年,江苏等多地消保委都曾指出,电商平台应完善保价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事实上,京东的“一键价保”早在去年便已上线,在今年618又经历升级。通过物流、自营的供应链掌控能力,京东营造出良好的口碑,也承担起“保价”方面领头的责任。国庆前夕,京东物流还曾面向个人寄递推出“全额保”服务。

一轮轮的“价保”升级暗示,双十一在找回“初心”,不再是平台间的恶性低价竞争,或是各类营销玩法天花乱坠,而是让消费者拿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与服务升级同时,消费趋势则涌向更精细化的垂类品牌。每逢双十一,不少消费者都会集中完成服饰、3C、美妆等必要的大宗消费。

京东在双十一发布的《新价值、新关系、新增长》透露,过去五年内,参与京东双十一的商家增长65%,商品种类扩充83%,新品牌增长40%。而唯品会数据则显示女装、母婴鞋服、美妆护肤是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品类,不少美妆头部品牌销量增长超100%。

面向不同垂类消费趋势,平台也适时推出相对应的策略。例如,京东3C家电推出30天价保、180天只换不修;京东超市强化“优鲜赔”、“尿裤尺码随心换”、“养宠顾问”服务;京东新百货推出首期服饰“退换随心”服务;京东养车推出机油买贵赔服务。

国潮品牌是伴随精细化消费趋势壮大的势力。在双十一中,人们开始由更多的价格驱动转向理性的挑选,国潮品牌这一群体因此得到更多关注。

京东消费数据显示,过去四年“国潮”相关的商家增长了240%,商品数量扩充了99%,新品牌增加了68%。过去四年购买“国潮”商品的用户数则增长超9成,成交金额增长了284%,销量增长了411%。

“消费的过程背后是文化基因。”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指出,“中国的消费者看重国潮,对国潮的审美走过几个阶段,正在经历升级。”

2022年,第一批00后踏入职场。生于网络年代的年轻人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对电商购物的流程熟稔于心,也是当今电商平台重视的“新变量”。不同于长辈,他们的消费更偏向情绪消费、兴趣爱好、宠物用品等领域。

唯品会双十一提前购数据指出,95后消费集中于宠物生活、小家电、珠宝黄金,其中宠物生活用品激增85%,空气炸锅、养生壶销量分别增长68%、50%。小熊电器营销总监吴妙便表示,公司今年备货量上升30%,希望根据不同平台用户特点侧重运营,最终完成30%的销售额增长。

京东则指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或服务中的“情绪价值”,居家生活领域,摇摇躺椅和懒人沙发的消费金额年均增速分别为77%和56%,香薰蜡烛、蒸汽眼罩等助眠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标配。

在情绪消费外,京东消费数据显示,“新品”销售额的增长一般在该品类销售中领先整体增幅,在食品、居家品类中,新品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而3C数码产品的新品成交金额占比则超过70%。

回首望去,双十一已经走过十三年。新的消费趋势仍在源源不断地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并非一成不变,但对实在优惠的追求没有变。不断贴合新的消费潮流,保障消费者的精细化购物体验,将是老牌电商平台持续的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品会双十一搞活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