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是什么地方在哪里啊?

  在三国历史上,比如关羽,马超,张飞,赵子龙等等,皆熟记于心。与其人名有关的地名亦是不胜其数,比如:曹操率八十多万大军南攻东吴,诸葛亮江上草船借箭,曹操赤壁打败,败走华容道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准曹操必走华容道,故派勇将关羽中途拦截。战败的曹操确确实实走了华容道,但是事有出乎意料,其结局有三:其一,是关羽为报恩,故意放走曹操;其二,诸葛亮夜观天象,认为曹操不可杀,故派关羽拦截,意在放生;其三,蜀军将士晚到华容道一步,错过了拦截曹操的最佳时机。

  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关于其逃跑的说法,却是记载不明。按当时的地理位置来说,曹操有两条路可以逃回许昌,第一,从乌林取直线北上趋许昌,但中途需经过滔滔汉水,没有船只的曹军,这条路显然行不通。第二,曲线救国,向西趋江陵后,北归到襄阳,但这条路有一条必经之路叫华容道。若华容道敌军埋伏,必将全军覆没。《三国演义》中记载,华容道设伏的正是曾受曹操恩惠的关羽,为报答曹操之恩,关羽违军令私放曹操。

  据《资治通鉴》记载:“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历史记载,曹操兵败确实途径华容道,过华容道的曹操,大笑嘲讽刘备虽有智谋,却错过灭掉自己的最后时机。事实证明,曹操冒险走华容道是明智之举,最后,成功逃回了许昌,否则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或许就得改写。

  在整个三国历史上,无论是演义或是真实记载,华容道的故事,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无论是哪一种结局,演义之所以改编华容道的记载,更能说明当时人们对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忠勇仁义的敬仰之情!

  摘要:本文考证认为:三国时代赤壁大战所记古华容道,即在今之岳阳华容县境内。
  关键词:古华容道;今华容县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04-0068-02
  华容道可谓妇孺皆知,但其地址却众说纷纭。有的说在湖北鄂州,有的说在湖北监利,有的说在湖北石首,更多的人认为在湖北潜江市龙湾镇。笔者认为它不在湖北,而在湖南,就在华容县。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一有历史文献可考,二凭实地考察为证。
  首先,记载华容道就在华容县的史书至少有三种:(1)《方舆胜览》。该书在《岳州》章节中记载:“郡志:汉、沔在夏口北,赤壁在夏口南,乌林在赤壁南,巴陵又在赤壁南,华容道在巴陵西。”宋代岳州巴陵县治即在今岳阳市区。华容道在此西,则正当华容县境。(2)《岳州府志》。岳阳市现存最早的明弘治元年(1488)《岳州府志》载:“倒马崖,在(华容)县东六十里。昔曹操与孙刘赤壁战败,从华容奔荆州,关羽追逐,道经山下。马倒崖上。行迹见存。上有吴王庙。”这个“倒马崖”,位于华容县东北境内的桃花山,正在“巴陵西”。(3)《华容县志》。华容县现存最早的明万历四十年(1612)《华容县志》记载:“倒马崖,俗称曹操赤壁战败,从华容奔荆州,道经兹崖,马坠,因以名。”以后各个时期所修《华容县志》皆有相同记载。
  其次,我们实地考察的情况也可证明华容道在今华容县桃花山倒马崖。华容县位于洞庭湖凹陷北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岗隆起,东北部为两平行低山。两山之间有一平均宽约5公里的狭长丘岗谷地,谷地北部的桃花山。长22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山中部有一个凹日叫路岭子口,有一条湘鄂交通小路从山凹口上通过,倒马崖在小路边,路边竹松遍地。这里的地形、物产与历史纪实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华容道上“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和“就路旁砍伐竹木”等情形十分吻合。裴松之注释的《三国志》,也引用了三国时期的鲁国人乐资的《山阳公载记》中的一段话来形容华容道的险要:刘备在此“向使早放火,吾徒(指曹军)无类矣。”
  我们在倒马崖附近采访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倒马崖当年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都说前人在这倒马崖上刻了马蹄滑坡的印迹、关羽的顿刀窝、关羽的马靴孔、曹操的坐马滑倒跪地形的石头作为标记。这些标记在20世纪70年代因修路全毁。为了纪念关羽义释曹操之举,先辈们在山下修了关帝庙。又传说位于倒马崖附近有1800年树龄的“江南银杏王”是关羽所植,一块似龙身之石是关羽所劈断的“斩龙石”。在倒马崖附近的三国遗址还有望夫山上的娘娘庙、银杏王旁的张飞杀猪港和鼎山之颠的刘备庙等。
  除了从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直接证明华容道在华容县外,我们还可从曹军的进攻赤壁、从赤壁撤退的路线,华容县的建置沿革和荆江的变迁来佐证华容道当在华容县。
  曹军进军东吴时经过巴丘。《三国志,武帝操》记载:“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熹救合肥,权闻熹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这段文字说明曹操不但到了巴丘,而且在此“遣张熹”。《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均记载:“曹操自江陵追备至巴丘,遂至赤壁。”《三国演义》也讲述了曹操指挥蔡瑁、张允在城陵矶三江口操练水军的情况。曹操还很雅兴地登临君山,写下了《游君山》一词载入了《宋书,乐三,气出倡,武帝词》。巴丘时属荆州长沙郡,与江南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同属荆州,均已降曹操。因当时刘琮是“举州降”,所以曹操“至巴丘”实为接管巴丘。且在此调整了长沙郡的军政领导班子,命黄忠代理副将军。从巴丘的地理形势和上述历史记载综合分析,曹军进攻东吴的大本营应设在巴丘。
  曹军退军是从巴丘湖上岸走华容道撤退。《三国志,魏书,郭嘉》载:“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括地志》载:“巴丘湖中曹由洲。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山阳公载记》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归。”《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先主与周瑜俱自巴丘追踬之。”我们把上述几段史料连贯起来理解就是:曹军在巴丘遇疾疫,又被孙权所败,因此就在巴丘湖曹由洲自烧船舰后。有组织地走华容道返回江陵,孙、刘乘机自巴丘紧迫曹军至江陵。从地理方位分析。曹操从巴丘弃船乘马回江陵。必走华容县,也只有华容县的小路。堪称华容道。
  这个华容县,就是现在的华容县,也是古代的华容县,始建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北周建德七年(578)省华容入安南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析安南县原华容县境复置华容县至今。认为“今华容为汉华容之南乡”的历史地理专家或史书有两派:一派认为“今华容东北境(华容道位于此)为汉华容之南乡。”除了明万历《华容县志》和《岳阳纪略》持这一观点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今华容县东北境属两汉时期的荆州南郡。图中汉华容县虽没有标明边界。但荆州南郡南部只应是华容县。含今华容、石首、监利、岳阳市君山区等县、市、区。而南郡的南界已抵君山岛一线。一派认为“今华容县全境皆汉华容之南乡”。清康熙《湖广通志》载:“华容从西汉属南郡……自汉至今。惟唐一改名。未尝并省复立。”持这一观点的历史地理专家或史书还有清陈芳绩的《历代地理沿革表》、湖南理工大学校刊《云梦学刊》1990年刊登的岳阳市方志办副主任朱培高的《古今华容地域演变考》、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湖南地方志》1995年所登北京出版社文史编审马达的《读新编《华容县志》后》。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段心惠的专著《华容县建置溯源》。
  因为曹操在华容县境走过的小道才叫华容道,今华容县又是汉华容县。华容道在今华容县境就不矛盾了。但是,人们还有一个疑问:华容县在长江之南,江陵(今荆州市)在江北,曹操及其随从骑兵从巴丘走湖北监利县境不更便捷吗?
  不会!这里且不说华容道正位于巴丘至江陵的直线之上,而且巴丘至石首有近100公里丘岗、低山便于骑兵通过,就是江陵之南有长江阻隔,曹军人马同样可以乘船过江,更何况古长江的正流为南支经由今虎渡河一线。沱江为北支,从今枝江市区附近分流走今湖北监利县周老咀附近再至夏口(今武汉附近)与正流汇合。当时的沱江因冬枯竭夏泛流。叫做夏水,
  人长江正流口为夏口。后来南支淤塞减流,北沱逐渐增大。“南朝以后,夏水逐渐南移,取代了涌水的下游。涌水。在夏水东南(《荆江大堤志》。”《水经注》载:“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主张长江南支为正流的史书很多。《尚书,禹贡》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指澧水),过九江(指洞庭湖)至于东陵(指巴陵)。”1989年出版的《荆江大堤志》对上述记载是肯定的:“历史上曾因此认定公元五世纪以前的长江主泓,是经虎渡河合澧水南注洞庭。再由城陵矶复汇入江的。而今天的荆江在那时不过是一条汉道而已。”清道光五年(1825)成书的《洞庭湖志》载该志总纂、六安州知府万年淳的《三江考》。文称:“江自枝江南,岐分为二,故县名枝江……南为外江,北为内江。禹时,外江为正流,内江为支流。”长江科学院水利专家罗海超在《长江水利论文集》(河海大学1989年出版)的《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和早期治理》一文中写道:“当时南江为干流,北江为沱。南江经由虎渡河下行汇入洞庭。”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席珍国在《在长江水利论文集》的《先秦时期长江流域开发治理史料考》一文中称:“长江正流曾合澧水入洞庭湖,今荆江一段即古荆江沱。是当时(指先秦时期)长江干流的北支。”关于南正和北沱互变江沱的具体时期,《荆江大堤志》作了具体的阐述:“至魏晋时期(220~420),自此荆江在石首境内始摆脱漫流状态,逐渐形成河床,其形态发展到南北朝时(420~589)已极为清晰。而这一时期监利东境的荆江河段,则依旧横穿云梦泽(指江汉平原境内)。向东南方向漫流。到唐宋时期(618~1279),云梦泽完全解体,演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沼,自此监利县境内的荆江河床最后塑造完成。”
  综上所述,今荆江是冬竭夏流的季节性河流,赤壁大战时。夏水正值冬竭季节无法通行船舰,而正流自湖北枝江合澧水南下,因此华容县境内的华容道和江陵都在长江南支之北,曹操从巴丘至江陵。走华容县境内的华容道就不须过长江。而且路最近。宜马行。曹军不走这里又走哪里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容道是什么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