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隶属关系是怎样的。

最近几天网络上最令人揪心的事件莫过于昆明大学生李心草的自杀疑云以及韩国明星雪莉在家中的自杀。这两起事件都给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遗憾。除了事件本身的扑朔迷离与媒体报道的放大效应之外,19与25岁的年纪也会带给人极大的冲击。相比于其他年纪,年轻人的自杀总是令人唏嘘不已。那么中国青年的自杀的状况如何?自杀率现象普遍吗?今天我们也借这个机会来聊聊。

自杀疑云,中国青年人自杀率有多高?

加缪曾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自杀不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逝去,给亲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也往往是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的折射。自杀作为一个世界性顽疾,国际社会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所有地方都存在自杀情况,且几乎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

中国作为世界上自杀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WHO,2014)(第一是印度。这个数据跟这两个国家的总人口规模有关),有关自杀的研究虽然丰富,但也主要是针对老人等弱势群体。对青年人自杀关注最多的是媒体,因为青年人自杀的新闻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媒体报道的片面性往往让民众对青年人自杀的实际状况产生错觉,所以青年人自杀到底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些问题虽然很基本,但是仍然值得研究。

学界一般用自杀率来反映自杀情况,单位为10万分之1(下文关于自杀率数据单位都是1/10万),也就是说自杀人数在10万人中的比例。我们在这里综合利用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对中国青年人自杀的现状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

对青年进行定义实质是要确定在哪个年龄段才算是青年人,各个有关青年工作的组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划分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综合看国内外的定义,14或者15岁是青年的起点,这个争议不大,而终点有24岁、35岁、44岁、45岁等说法,考虑到这里主要研究的是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状况,参考近期学界对青年定义并且结合统计数据的年龄组划分,我们将青年的范围限定在15-34岁之间。

2. 我国自杀率的整体状况: 随年龄逐步升高

2015年我国分城乡自杀率整体状况(图1)显示,我国的自杀率大体呈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这和涂尔干在《自杀论》中的发现相符。青年年龄段15-34岁的自杀率也仅仅高于5-14岁人口,低于其他年龄段人口。从自杀率的整个年龄分布来看,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率是平滑向上,并未出现凸起的高峰。时常见诸报端的青年人自杀可能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世界上的另外一些国家,比如图2中的澳大利亚,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年龄别自杀率曲线。这些国家往往在中青年阶段有着最高的自杀率。

从全年龄段看自杀率状况只能反映自杀率绝对值的状况,青年人自杀率低是因为青年阶段也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死亡率较低的阶段,更深入的研究青年人自杀状况还需要看自杀是不是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发现,2015年四个年龄组城市青年(15-19、20-24、25-29、30-34)自杀分别是排名为6、3、3、4位的死因;2015年四个年龄组农村青年自杀分别是排名为3、3、2、4位的死因。总体来看,自杀是15-34岁年龄段排名前列的死因,这反映了自杀是青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而相对来说,老年人自杀排名反而偏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青年人自杀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3. 青年人自杀的城乡差异:农村显著高于城市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的特色,在统计报表中无论是死亡率还是自杀率都对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统计。青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均是农村的自杀率高于城市,15-19、20-24、25-29、30-34这四个年龄组自杀率的城乡差分别为1.51、1.11、1.34、1.93,但是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大大低于总人口城乡自杀率差异(3.32),这反映了虽然青年人自杀率存在城乡差异,但相对于总人口自杀率的差异,青年人自杀率城乡差距并不大。事实上根据图1也可以看出,老年人自杀率的城乡差异对总人口的城乡差异贡献最大,青年人的城乡差异远远小于老年人,青年人相对于老年人自杀率的城乡差距比较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青年人死亡率和自杀率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差异不明显;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年人或者在上学或者农村青年流动到城市工作,本身生活环境相似,所以城乡差异不大。

4. 青年人自杀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自杀的性别差异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15-19、20-24、25-29、30-34这四个年龄组男性的自杀率都高于女性,基本上可以断定在2015年中国男性自杀率是高于女性。

5. 青年人自杀的年龄差异:25-34岁是高危年龄段

2015年我国青年人自杀率的年龄差异显著, 25-34岁年龄段相对于15-24年龄段是一个陡升的趋势,所以是25-34岁年龄段是青年人自杀高危年龄段,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在这个年龄段,开始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并尝试独立生活而又缺乏生活经验,同时又要面临成家立业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

6. 中国青年自杀状况的城乡差距变动情况:差距缩小

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率存在着城乡差距,那么近十多年来,这个差距是变大还是变小了?整体来看,从年,中国青年人自杀率的城乡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近些年中国正加速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农村青年人卷入这一进程,他们或者来到城市打工或者在工厂工作,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生活氛围越来越接近,这可能是导致近十多年来中国青年人自杀率的城乡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7. 分城乡年龄别差距变动情况:有升有降

表2是中国青年自杀率分城乡分年龄组变动情况,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在15-19年龄组,2015年农村的自杀率竟然比2003年农村的自杀率高0.95,这是值得警惕的,也有待后面的数据观察。从各年龄组比较来看,30-34岁年龄组下降最快,在农村甚至下降11.14个十万分点;从城乡对比来看,各个年龄组农村下降的幅度大于城市,这反映了在青年阶段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对中国自杀率的下降贡献大于城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景军等(2010)提出的中国自杀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农村自杀率的下降造成的观点。

8. 分年龄别男女性自杀率变动情况

2003到2015年中国青年人分城乡分年龄分性别自杀变动情况可以看出15-19岁组城市和农村都在2011年男性超过女性,其他年龄组的拐点分别是:20-24岁城市青年是在2008年,20-24岁农村青年是在2009年,25-29岁城市青年是在2011年,25-29岁农村青年是在2011年,30-34岁城市和农村都是2011年。如果要对总体的分性别自杀率变动趋势做一个总结的话,自杀率从年轻女性更高逐渐转向年轻男性更高,并且中国青年人自杀率男性超过女性的时间在2010年左右。

9. 青年人自杀率的国际比较:中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中国的自杀率在国际社会处于较低水平,女性自杀率相较于男性还有下降空间。而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和韩国的自杀率居高不下。

表5 分性别分年龄自杀率的国际比较(2010年)

诚然,要讲清楚中国青年的自杀问题也没那么容易。首先是数据质量问题,潜在的数据问题是导致自杀研究众说纷纭的主要问题。但在建立起一个准确的且覆盖面更为广泛的死亡原因登记系统前,统计局的数据是唯一的选择。更全面准确的数据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自杀现象,也有利于做好干预工作,避免更多的遗憾产生。

注:文章来源为《南方人口》2018年第4期,原标题为《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现状和变动趋势()》

赵玉峰,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程雪倩,复旦大学人口学研究生

[3]爱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 张杰, 景军, 吴学雅,等.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1(5).

[5] 联合国大会决议A/RES/40/14:《青年领域的进一步规划和适当后续行动》附件,第19段。

[6] 世卫组织确定新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环球网. [引用日期]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怎么看上半年经济增长7%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各界对GDP增长7%的分析很多。到底应怎么评价7%这样一个增长速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要孤立看这个7%,而要在系统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变化基础上,既纵比又横比,既看其“形”又见其“势”,深刻理解7%的内涵支撑和持续性,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态势、走势和趋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既有科学的内涵支撑,又具有未来可持续性,对国内和世界经济周期性复苏和中长期可持续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和意义。”陈东琪说。

7%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

今年一、二季度GDP增速都是7%,以“缓中趋稳”的方式初步遏制住了经济持续下行态势。

陈东琪认为,在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增长明显分化,新兴经济体几乎同步减速,国内外经济共同转型,世界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实现7%的增长确实来之不易。

“这个来之不易的增速,从国内、国际两个纬度看,都属于中高速增长。”陈东琪说。

从国内看,7%的增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4000亿元或40000亿元体量规模的基础上增长10%无疑属于高速,而在超过650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增长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印度的增速,但是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如果按7%测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是最高的,其对世界的“中高”意义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7%是一个有支撑力的增长

陈东琪说,今年上半年按季度统计的GDP增长是一条直线,但按月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表现为温和的“V”型曲线,显示主要经济活动自四五月以来开始回稳向好。

从供给看,占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止跌回稳,必然推动总体经济止跌回稳,经济在二季度回稳而不是继续下行是有产业支撑的。

从需求看,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10.4%,虽然比去年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但4、5、6月同比分别增长10%、10.1%、10.6%,6月增速比3月高0.4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投资和出口是今年需求增长的短板,但这两个指标二季度也出现了回稳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季度和一季度持平,而出口增速虽然上半年仅为1%,但4至6月出现负转正。

从区域看,占全国GDP比重大、转型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长快于全国水平,GDP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的经济增速二季度快于一季度。

7%是一个质量更高的增长

陈东琪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更高的质量。

首先是结构更优,档次更高。“生产和消费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加快,进而推动生产、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陈东琪说。

从产业结构看,结构转型升级延续了近几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趋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由此带动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陈东琪表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符合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正确方向。

其次是效益更好,民生更实。“之所以说7%是一个质量更高的增长,是因为它实实在在改善了民生,增进了人民福利。”陈东琪说。

从数据看,一是增加了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二是增加了收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三是增加了消费,是一种扩大消费的惠民型增长。

7%是一个可持续的增长

“7%既是今年上半年的宏观业绩,也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不断带来新活力,增加新动力,释放新能量,拓展新空间,促进新增长。”陈东琪说。

他认为,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出改革开放红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增添了市场活力,为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提供了持续性源泉。

陈东琪还指出,新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这为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只要我们创新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就有信心有能力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在稳增长上再鼓一把劲,在促改革调结构上再加一把力,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陈东琪说。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主题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所主任盛朝迅作了“新发展格局下的蓝色经济”主题演讲。

盛朝迅认为,新发展格局下的蓝色经济是一个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但我国目前在海洋新型产业发展方面体量规模小,还没有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陆海统筹协同发展:

一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在海洋药物、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等方面加大研发,推动海洋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增强数字赋能。用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新技术来发展海洋产业,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力,让老百姓受益。

三是推进集群发展,建设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协作起来才能多样化,同时在高校建设、科研资源,教育、医疗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强引资力度。

四是促进要素汇聚。重点是引进和吸引高素质人才,但很多海洋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到海洋岗位,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