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gdp一年多少万亿是多少万亿

与其他大国类似,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俄罗斯经济也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以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其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被确认为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finance/2313.html

[东方时空]稳健开局 中国向上!2021中国经济年报出炉 2021年中国GDP超114万亿元 同比增8.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视频简介:稳健开局,中国向上!2021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21年中国GDP超114万亿元,同比增8.1%。

2022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面 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 支持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 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回顾 2021 年中国经济运行的 方方面面,我们总结出 9 个主要看点,同时对 2022 年中国经济作了展望和 判断。

一、2021 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看点

1、GDP 总量连续两年超过 100 万亿人民币,中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有 望继续提升

初步核算,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4 万亿元,折合成美元约 17.7 万 亿美元。2020 年中国经济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2021 年在 2020 年的基础 上增长了 13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5.1%, 实现了较快增长。受同比基数逐渐上升的影响,2021 年经济增速逐级放缓,四个季度分别为 18.3%、7.9%、4.9%、4%。2021 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高于 6%的既定目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规模占全球的比重有 望提升到 18%以上,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活力和韧性。

2、人均 GDP 连续 3 年超过 1 万美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以我国最新统计总人口 141260 万人计算,人均 GDP 达到 80962 元,比 2020 年增长了 8300 多元。人均 GDP 折合成美元在 1.2 万美元左右,连续 3 年超过 1 万美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 长 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 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两年平均 增长 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 元,比 上年名义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1%;农村居民 18931 元,比 上年名义增长 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 2.5,比上年缩小 0.06。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人均 GDP 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进一步向 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要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 29975 元,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53 元;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 入只有 8333 元。

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5%,连续 8 年是经济增长最大动 能

2021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60.97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53.3%,连续 10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较大,导 致 2021 年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比 2020 年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增加值增长 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5%,比 2020 年提升了 8.5 个百 分点,连续 8 年是经济增长最大动能。1-11 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 入同比增长 20.7%,两年平均增长 10.8%,服务业经营效益整体较好。第三 产业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7.2%,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60.3%、 16%。

4、工业生产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 18.2%

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6%,两年平均增长 6.1%,高 于经济增速。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8%,增速较快。特别是高技术制造 业增加值增长快速,增速达到 18.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2.9%,增速 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8.6、3.3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 长快速,表明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主要行业的产量增长来看,新能 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 145.6%、 44.9%、33.3%、22.3%,增长快速。

图: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 60%,但消费还未恢复到 疫情之前水平

2021 年社会零售品总额 4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扣除价格因素, 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实际增长 10.7%。消费实际增速高出经 济增速 2.6 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 60%,消费 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不过,消费增速较高主要原因在于 2020 年的基数较 低,剔除基数影响的近两年消费平均增速只有 3.9%,消费还未恢复到疫情 之前水平(2018、2019 年消费增长 8.8%、8%)。从全年消费运行来看,下 半年消费增速下降显示终端消费需求较弱。三、四季度消费增速较低,12 月消费增长 1.7%,为全年最低值,疫情局部点状散发对消费带来明显影响。 餐饮收入受影响较重,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2 月增速为-2.2%,全年增 长 18.6%。9 月之后汽车类消费降幅逐渐收窄,12 月增速为-7.4%,全年增 长 7.6%。近期原油价格有所下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高位回落,12 月 增长 16.6%,全年增长 21.2%。

6、投资整体偏弱,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 17.1%

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9%,两 年平均增长 3.9%。投资增速低于消费增速和经济增速,表明投资需求整体 偏弱。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等)增速仅有 0.4%,全口径的基建投 资增速只有 0.2%,基建投资处于低位,是拖累投资增速的主要原因。全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4.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 1.9%,房地产市场显著降 温。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 13.5%,是三大类投资里增速最高的一项。高技 术产业投资增长 17.1%,快于全部投资 12.2 个百分点,表明投资结构明显 改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 22.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25.8%、21.1%。

7、连续 8 年是全球最大出口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到 6764.3 亿美 元

2021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 6 万亿美元,达到 60514.9 亿美 元,同比增长 30%,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 3.36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9.9%,出口规模首次突破 3 万亿美元关口。进口额达 2.6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0.1%。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在 6764.3 亿美元,同 比增长 29%,贸易顺差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大 背景下,中国疫情防控相对较好,促进全年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双双大幅 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将连续 8 年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出口占全球的 比重预计提升到 17.5%以上。

2021 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9%,低于上年 2.5%的涨幅,显著低于 3% 的年度控制目标。CPI 全年走势呈 N 形波动,全年只有 1 个月 CPI 同比涨幅 高于 2%,整体物价水平较为温和。与此同时,全年 PPI 同比涨幅达到 8.1%, PPI 和 CPI 之间的差额达到 7.2 个百分点,剪刀差显著扩大。历史上,只有 1993 年 PPI 和 CPI 之间的差额超过了 2021 年。受上游大宗商品、初级工业 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021 年我国 PPI 涨幅较大。不过,四季度 PPI 环比回落、同比涨幅收窄,呈冲高回落特点。

9、就业状况整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高于预期目标

2021 年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83 万人,高于 1100 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 115.4%。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比 2020 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低于 5.5%左右的预期目标。2021 年扎 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 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 年末全国人口 141260 万人,仅 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34‰。16-59 岁人口占比逐渐 下降到 62.5%;65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 2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 14.2%,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图:城镇新增就业及调查失业率

二、2022 年经济运行判断

面对内外部诸多风险挑战,2021 年取得的经济成绩实属不易。同时, 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表现在需求 弱于供给、内需弱于外需、服务业弱于工业。展望 2022 年,预计疫情对经 济的影响有望明显减弱,真正进入到“后疫情时代”。

1、2022 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GDP 增长 5%左右

2022 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减弱,经济运行将逐渐恢复平稳。目 前支撑经济增长的仍是出口和房地产,但两者的支撑作用都将逐渐减弱。 随着疫情的全球经济的影响减弱,疫情错位对我国带来的出口红利将消失, 出口增速很难维持快速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坚持“房住不炒”, 提出“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表明在房地产调控总基调 不变的基础上,还将进行执行纠偏和模式探索,房地产投资难以明显加快。 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依靠消费、基建等内需,但内需状况恢复较为缓慢,难以带动经济增长显著加快,经济增速将维持在合理的中高速水 平。

2、消费有望温和修复,增速在 6.5%左右

三大需求里,消费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一类,2022 年有望修复式增长。 一是受疫情影响的消费领域将逐渐修复,旅游、餐饮、航空、住宿等户外 消费将逐渐改善,但难以出现报复式增长。二是“缺芯”对汽车生产的约 束将消除,汽车类消费增速有望回升,新能源汽车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 传统燃油车的消费将逐渐萎缩,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可能达到 30%。三是低 基数及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带动消费增长,价格涨势缓慢从生产端向消费 端传导,将带动相应的名义消费增速上升。

3、投资将出现结构分化,增速在 4.5%左右

首先,基建投资难以扛起稳增长的大旗。2022 年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 设施投资的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加快到 5%左右,但绝对增速并 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有保障,但是基数 规模已经较大,基建投资的“规划效应”与“换届效应”都有所减弱。其 次,高端制造业投资或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成为三大类 投资中增速最高的一项。制造业持续获得信贷支持,政策支持高端制造业 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但有大量新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还有大量传 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需求。

4、外需可能边际放缓,出口增速在 4.5%左右

2022 年全球疫情稳定后,我国出口“补缺效应”和“低基数效应”同 步减弱,海外需求也将可能走弱。但出口整体良好的形势仍会延续一段时期,边际放缓趋势可能逐渐形成。从出口量看,预计海外市场耐用品、消 费品以及防疫物资等出口将减少,部分订单会回流到其他国家。从价格看, 中国出口周期与 PPI 周期大致同步,出口和 PPI 类似,目前整体在顶部区域, 2022 年上半年开始会有明显下行压力,价格对出口的贡献度也将逐步减弱。 预计 2022 年出口增速在 4.5%左右,难以维持高增速。

猪肉价格正在经历筑底反弹阶段,但生猪存栏量难以大幅萎缩,此轮 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将较为温和,不会显著抬升 CPI。随着价格涨势从生产资 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将带动非食品价格有所上升。由 于我国产能供给充足,而终端需求仍然偏弱,CPI 上涨空间有限,不存在明 显的通胀压力。因此,预计 2022 年 CPI 涨幅扩大到 2%左右。国际原油、天 然气、矿产资源等工业初级产品价格进一步大幅上升的空间逐渐缩小。随 着国内保供稳价力度加大,能源供应充足,将缓解价格上涨压力。终端消 费需求恢复较为缓慢,难以对 PPI 持续高涨形成支撑。预计 2022 年 PPI 逐 渐回落,全年上涨 4%左右,PPI 和 CPI 之间的差值显著收敛。

6、汇率双向波动区间可能有所扩大,预计年内汇率不会升破 6.3

2022 年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双向波动特征,或因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 而出现阶段性贬值,但难以改变稳中略升趋势。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整体可 能围绕 6.4 左右波动,年内不会升破 6.3。在汇率预期管理下,人民币汇率 弹性将进一步增强,出现单边持续升值或贬值的概率并不高。推动人民币 升值的因素主要有:中国出口仍有韧劲,贸易顺差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 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仍强,海外资金持续净流入中国也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同时人民币也存在一定贬值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美元 阶段性走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错位导致中美利差收窄;中美关系的不确 定性仍存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格局逐渐形成,难以出现趋势性 升值和贬值。

7、货币政策将在稳健基调下偏松调节,M2 增速约在 8.7%左右

从国内国际客观环境分析,2022 年我国货币政策不会跟随式收紧,也 难有大幅宽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货币政策的稳健总基调和 结构性特征没有改变。预计 2022 年,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仍有向松调整 的空间,央行将继续采用 MLF、OMO 等多种常规工具调节中短期流动性,并 综合利用降准、降息等操作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同时货币政策有望 更多运用结构性工具,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提 供精准导向。预计 2022 年新增社融规模约在 34 万亿元左右,存量增速约 10.8%,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结合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相匹配 的原则,预计 2022 年 M2 增速约在 8.7%左右。

8、财政赤字率回调到 3%左右,积极财政政策将对稳增长扩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预计 2022 年财政预算赤字率将回到 3%左右,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可 能略下调到 3.5 万亿元。考虑到财政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 及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财政支出额度将进一 步扩大。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预计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实施新一轮减 税降费。可能加大增值税留底退税的力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政策力度,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和工业提质升级等。二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有大量“十四五”重点建 设项目集中落地,特别是减污降碳、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 集群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力度将加大,这些领域的投资既能扩大短期投资 需求,又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

9、行业及微观政策重在纠偏,确保新增就业岗位在 1100 万以上

一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将适度调整。重点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将加快发 展长租房市场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合理支持房企的正常开发、并 购及相应的贷款、发债等融资需求。二是能耗“双控”政策微调,防止运 动式“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 役。要“先立后破”,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 基础上。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 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防止简单层层分解,更不能层层加码。三是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 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可能对教培、互联网等行业规范 政策做调整,为这些行业留足平稳过渡的时间和空间,稳定市场预期,避 免对就业带来冲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 长的就业带动力,预计 2022 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 1100 万以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202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