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台NFT数字藏品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播出时间: 10:00播出状态:已结束

国外NFT市场持续火热,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同样一片繁荣。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国内数字藏品的发行平台就多达38家,数字藏品发售平台发售藏品数量约456万个,总发行量市值约1.5亿。腾讯、阿里等企业纷纷下场,数字藏品已经成为当下商业领域炙手可热的概念。NFT究竟是什么,为何国内数字藏品能如此火爆?其中的商业逻辑和投资价值何在?市场前景又有多大?数藏市场投资隐藏的风险又有哪些如何避坑?这个市场如何长期发展并赋能多种行业数字化转型?7月4日10:00-12:00,敬请关注。

今年七月,根据某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正计划关停其运营不足一年的数字藏品平台——幻核,消息流传不久后,幻核官方发表了相应声明,称 " 并未收到相关消息 "。虽然关停是假,但幻核暂停数字藏品的流通与售卖服务是真。

从数字藏品开始在国内引发关注,到互联网大厂布局相关平台,再到幻核停止流通服务,元宇宙与数字藏品领域的发展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行业的未来也逐渐规范与清晰。

元宇宙与数字藏品的 " 前世今生 "

元宇宙英文为 "Metaverse",在 2021 年之前,元宇宙仅仅只是一个科幻概念。维基百科针对元宇宙给出了相关定义:" 元宇宙(英语:Metaverse),或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

最早的元宇宙世界由文字构建,出现在文学之中。1992 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 Neal Stephenson 曾在其小说《雪崩》中描述元宇宙:" 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这是元宇宙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和影像创造出元宇宙的可能模样,但是元宇宙依然面临着概念定义不清晰和边界模糊的情况,并且也鲜有学者严谨地探讨过此类问题。之后随着技术发展,媒介形式的变化得以让电脑和互联网逐步地、具象地将元宇宙呈现在人们面前。

元宇宙概念的发展原动力在于互联网功能中心从信息转变成为了 " 人 " 本身,人们对交互要求的日益提升驱使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元宇宙的加速发展。

元宇宙技术的突破,包含了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现实世界进出元宇宙需要有出入口,这使得扩展现实技术(XR)成为了元宇宙发展的底层基础,这种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VR)、混合现实技术(MR)和增强现实技术(AR),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是扩展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其次,为了满足元宇宙自身运行的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备技术不可或缺。这就对计算机硬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端芯片制造技术、显示硬件技术、数据存储设备技术等都是构建元宇宙发展的重要硬件技术。元宇宙世界中,人们需要完成现实世界中的沟通与交互,因此,通讯相关的技术也成为了元宇宙世界的刚需,这其中包括了 5G 技术、云技术、通讯设备技术等等。

元宇宙软件技术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是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技术,可以时刻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交互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保证数字资产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确保正常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性。同时,图形图像相关软件的开发,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元宇宙世界复刻现实世界的样貌,帮助用户带来最沉浸的感知。

简单来说,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阶段,是对现阶段已有虚拟世界的升级与改造,并拥有着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系统。

数藏交易的发展与 " 泡沫 "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元宇宙与数字藏品的核心在于上链与流通属性,这是二者的价值所在,但一系列的流通行为也带来行业的乱象与趋势,泡沫现象开始逐渐浮现。

从 " 加密朋克 "、Bored Ape Yacht Club(无聊猿猴游艇俱乐部)等数字头像开始,NFT 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品牌、名人,开始参与到这一新兴领域,专门的交易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全球最大的 NFT 交易平台 Open Sea,每天都在产生关于 NFT 的交易。

NFT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 " 加密猫 " 的创始人兼 CTO Dieter Shirley 在 2017 年正式提出的,当时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加密猫和 ERC20 之间的区别,即 " 非同质化 " 通证的概念。随后," 非同化代币 " 这个概念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正是因为 " 非同质化货币 " 的不可替代性,NFT 受到了海外艺术家的高度认可。2021 年 3 月,佳士得单一拍品网上专场拍卖首次以 NFT 的形式对由美国数字艺术家 Beeple 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每一天:前 5000 天》进行拍卖,最终以 6934 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是佳士得拍卖的第一件 NFT 产品,创造了数字艺术拍卖的价格 " 天花板 ",让更多人看到了 NFT

随后,五花八门的 NFT 产品开始涌向市场,艺术品、音乐、球鞋、卡片……你能想到的现实世界的一切物品都能在 NFT 交易市场上看到。

相比之下,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跟进步伐相对慢了一些。在互联网价值与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腾讯、阿里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 NFT 领域,并推出了相关平台。但有趣的是,阿里的鲸探、腾讯的幻核相继发布声明,称其平台上都不再提及 NFT,而是使用 " 数字藏品 " 这一称呼,并且官方不鼓励任何形式的数字藏品炒作行为。

这是因为我国数字藏品市场的发展正处在初期阶段,在利益驱使下,市场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过度炒作现象。不管什么产品,只要一说 NFT,价格就会迎来几何倍数的增长,一个简单数字头像,甚至都能炒到几百上千万美元。这种 " 泡沫 " 性质的市场现象为整个数字藏品领域敲响了 " 警钟 "。一件艺术品或者数字藏品值不值钱,看的应该是产品自身与艺术家本人的价值,而不是说任何产品沾了 NFT

国内外数字藏品市场的基础形态与平台规则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技术与理念之间的不同所决定的。

国内外 NFT 的五大核心差异

当下,国内外数字藏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 " 链 " 的根本选择不同。海外交易市场多是基于公链发行与明确版权,与虚拟货币直接或间接挂钩。而我国的网络监管部门一直严令禁止虚拟货币的交易与炒作,因此国内市场的数字藏品主要依托各平台旗下的联盟链进行发行。联盟链是有准入门槛的,可以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可扩展性更强。

用通俗易懂的概念来举例,国外的数字藏品交易可以由个人在私下完成,而国内的数藏交易行为,必须在平台上进行。

第二,国内外数字藏品的发行方是不同的。国外的交易平台仅仅起到一个 " 平台 " 的作用,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数字藏品,卖方也是创作者本人。而国内的交易平台在本质上属于发行平台,作品必须由平台官方进行审核后发售 , 平台决定卖什么,用户才能购买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平台占据了绝对话语权。

第三,是发行数量与版权价值上的差异。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在数量要高于海外,藏品本身多用于查看和收藏,没有更多的交易权益和能力,往往是通过作品稀缺的属性和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处于 " 一图多卖 " 的阶段。

而国外的藏品目前多为独幅、独版,自带版权属性,且结合稀有性的加密数字技术,与 defi、gamefio 概念结合,权益价值也更加广泛,可以作为会员制俱乐部的入场券、展览门票等一系列场景的付费凭证。

第四,是发布制度上的区别。国内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以此来减少恶性市场行为的发生,方便进行市场监管。而国外的数字藏品交易大多是匿名进行,灵活性更强,藏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国内外数字藏品的市场与流通机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国内数藏平台虽然百花齐放,但平台与平台之间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之间的流通几乎为零。而国外流通的状态是依靠公链把所有藏品串联起来,平台间的交易联系会更加紧密,但容易出现垄断现象,交易平台的头部效应明显。例如海外最大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 opensea,几乎占据了市场交易量的 80%,用户的信任感也更强。

国外的藏品的支付方式主要是虚拟货币,在一些虚拟货币合法的国家,也可以用国家法币支付。而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交易只能使用人民币支付,因此也与海外的数字藏品市场不可互通。

从根本上来说,国内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监管与交易行为更加严格,市场的秩序也更加理性与规范,但整体并没有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藏品的流通性与实际价值更低,更多用于收藏与观赏。而国外的交易行为更多由消费者自己掌控,藏品本身的流通性更强,但自由交易市场的性质不利于市场的整体监管,容易出现相对恶性的市场行为。

国内外的行业现状与市场环境的差异,使得国内数藏平台的发展不能一味模仿海外的模式,在藏品的流通与监管上,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关于藏品与行业的价值也需要有更加本土化的理解与界定。

从当下的市场表现来看,目前虚拟藏品交易市场处在买方市场阶段,买方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藏品的价格。而用户之所以逐渐接受数字藏品的概念,是因为其自带的唯一性与艺术属性。

NFT 包含记录在其智能合约中的识别信息,不能两两互换。通过这种标识可以将非同质化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中,在全球化交易平台上完成价值交换。这种唯一性保证了每个 NFT 绑定的是持有者的某种收藏品,无法被复制,因此天然具备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也体现在区块链技术之中。在区块链中,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所有数据包的 " 数据指纹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哈希值。在计算当前区块的数据哈希值时,会同时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而形成链接关系。一旦任意一个区块发生变动,后面相连的所有区块的哈希值都会发生改变,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数据被篡改,除非获得至少 51% 的用户认可,否则篡改就是无效的。这就有效防止了数字藏品数据的篡改,这种难得的数据安全性也成为了数字藏品独特的价值体现。

数字藏品的价值还体现在它本身的易确权性上。常见用户确权方式是中心化登记,在权利移交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多次访问中心,得到中心授权后才可以进行后继操作,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过于复杂。而数字藏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权限可以存放在中心化服务或中心化数据库之外,不需要每次处理都访问中心,可以提高数据资产,交易、流通的效率,从而方便权利的转移和执行。

数字藏品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变现的持续性和艺术价值的延续性上。传统的交易市场中,艺术家往往只有在作品首次出售时可以获利,在作品的后继流转过程中,无论交易价格多高,艺术家都无法从中继续获得收益。而采用数字藏品的方式,在艺术品的每次流转过程中,艺术家都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分成,作品的价值膨胀越高,艺术家的收益也就越高,有助于激励艺术家创作数字藏品的热情。

总的来说,暂时的买方市场状态有利于消费者影响数字藏品的实际价格,其自身的稀缺性、易确权性、价值持续性共同构建了数字藏品的独特价值。

元宇宙与数藏的主流应用

通过上述概念与特征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元宇宙的发展规律与艺术领域的发展契合度很高。这使得数字藏品与艺术领域的结合成为了当下数字藏品技术的主流应用。

数字艺术是指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与艺术有关的绘画、设计、影音、动画或其他艺术作品。它强调数字性,这既是数字艺术收藏品与传统艺术收藏品在载体上的本质区别,也是其巨大优势的来源。它使数字艺术品在创作、存储、复制、传播、溯源、鉴定等各个方面具有传统艺术收藏品无可比拟的优势。

可是,对于数字藏品而言,脱去科技属性的外衣,其本身首先应该是一件可供收藏的艺术品,核心的价值所在是在其艺术性上。以前文提到的《每一天:前 5000 天》为例,它是 Beeple 从 2007 年 5 月开始,每天创作并发布一张数字绘画作品,并且在 13 年半的时间内从未间断,最终集齐其中 5000 张图片拼合而成的作品。这是一件自传性极强的数字艺术作品,汇集了艺术家十余年艺术创作的成果。然而,几乎所有对这件作品的报道与解析都聚焦在区块链、数字藏品、天价交易额等等夺人眼球的话题上,很少有人在意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这就使得数字藏品 " 数字 " 的概念被无限放大,而 " 艺术 " 的属性开始逐渐淡化,那么消费者收藏数字藏品的初心究竟是因为科技性还是因为艺术性呢?

固然数字藏品的发展为传统艺术领域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变现途径,但新概念与科技同样对于艺术领域造成了一定的 " 腐蚀性 ",得与失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数字藏品与艺术领域的从业者共同思考与把握。

除了艺术领域的应用之外,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也加速了数字营销的进程,催生了 VR 等技术的无限应用,元宇宙的爆火更是开创了新的营销生态系统,这就带来了元宇宙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数字营销。

当下,元宇宙与营销领域的结合是国内元宇宙发展的主流体现。在 2021 年 5 月,燃麦科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超写实数字人 AYAYI,随后翎、柳夜熙等虚拟形象相继出圈,让我们看到了数字营销中使用 " 虚拟偶像 "、" 虚拟代言人 " 的前景。虚拟形象与传统代言人相比更加 " 可靠 ",因此获得了众多品牌的青睐,比如,国货彩妆品牌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代言人 " 花西子 "、欧莱雅的 "M 姐 "、肯德基的 "KI 上校 " 等等,除此之外薇诺娜、凡士林、卡姿兰、屈臣氏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虚拟形象。

元宇宙助力品牌营销的另一个方式便是数字藏品的应用。去年 5 月,Gucci 发布了他们的首款数字虚拟运动鞋 Gucci Virtual 25,这双鞋不能转售,只能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同年 10 月,奥利奥也推出了 " 永不会过期 " 的 NFT 数字饼干;麦当劳中国发布首个数字藏品作品 " 巨无霸魔方 ";安踏在冬奥的关键时间节点发布了自己精心制作的数字藏品 " 冰雪灵境 " ……这些数字藏品都在社交平台引起了用户的广泛讨论,让品牌声量有了全面的提升。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元宇宙的概念逐渐被更多用户接受,一个新的营销生态系统正在逐渐脱下神秘的面纱,一个借势数字营销的新机会正摆在品牌面前。未来,品牌 " 数字元宇宙 " 的构建值得期待。

现阶段,元宇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社交属性与游戏属性上,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元宇宙的主流应用。在该阶段中,元宇宙将会扮演泛娱乐化应用的角色,我们将会看到在元宇宙中的聊天室、演唱会、多人游戏等,其交互方式主要依赖于现有的 XR 设备进行视觉和听觉层面的单向交互。

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沉浸感的提升,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元宇宙将会给社交提供更丰富的方式和选择,从而使社交不再受到地域、时间、文化等现实要素的制约,尤其能够减少陌生人社交中的尴尬与不自然,形成基于个人兴趣和观念的无压力社交体验。

根据清华大学《2020 年 -2021 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场景化社交是未来元宇宙的价值来源之一。社交元宇宙是在构建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生态,不同的社交生态则由不同的社交场景进行支撑。元宇宙为用户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新工具,帮助用户突破传统的社交方式,打破屏幕制造的社交隔阂,将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人置于同一社交环境下,实现社交资源的最大化。

社交驱动下,元宇宙中的交互方式或将不断更迭与进步,从而推动元宇宙进入新的数字孪生阶段。简单来讲,数字孪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在元宇宙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关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个阶段,元宇宙将有能力为科研和生产赋能,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进阶。基于数字孪生阶段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元宇宙将会提供更多的虚拟就业机会,这将会对现实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们对于元宇宙的想象大多围绕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映射展开,通俗来说就是将现实世界搬到元宇宙中。元宇宙世界的诞生基于现实世界,所以元宇宙的出现与发展必然会深刻地反向作用于现实社会,但当技术水平与人类想象迎来新一轮的更迭后,元宇宙或将会产生独属于虚拟场景的独特应用,这些场景和应用将不再与现实世界有所对应,而是独立于现实世界存在,成为一个完整的 " 平行时空 "。

总的来看,未来元宇宙将会经历虚拟社交、数字孪生、独立的 " 平行宇宙 " 三个核心的发展阶段。

作为元宇宙的 " 孪生兄弟 ",数字藏品将会随着虚拟世界的不断搭建释放出越来越大的价值。当元宇宙正式成为一种 " 现实 " 的时候,消费者会通过购买数字商品来装扮自己的虚拟空间,让自己独特的空间成为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专属区域,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于虚拟藏品的个性化审美与需求,为品牌带来了传达理念与营销的机会。

类似幻核停止数字藏品流通的事件虽有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元宇宙与数藏的发展没有未来,而是为相关的行业从业者敲响了一记警钟。任何新兴概念的发展都会经历本地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市场的适应与平台政策的监管,一个有序合规的市场才能促进行业长效有序的进步。

目前来看,元宇宙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元宇宙真正能带给我们什么、未来元宇宙的形态与价值都值得期待。目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变革的转折阶段,在发展的角度接受前沿技术与思想,以批判的思维接纳新事物的出现,或许是我们面对元宇宙的正确态度。我们期待元宇宙真正影响人类生活的那一天早日来临,也期待元宇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助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ft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