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太坑了怎么跟朋友道歉?

今天我们来聊聊B站有哪些UP主是你欣赏不来的?,以下6个关于B站有哪些UP主是你欣赏不来的?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资讯。

为您找到以下六个热门话题

UP主收入下降80%,做B站不香了?

最近,一些 B站 UP主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反馈:创作者激励改版,收入下降明显,最高跌幅达 80%。

拥有 80w+ 粉丝的 UP主 @老蒋巨靠谱 也在即刻中讲到:现在在B站,腰尾部创作者很难生存。

难道,B站创作者的寒冬真的来了?

一、腰尾部创作者,在B站越来越难混了

B站最近热门的内容结构越来越“头部化”,马太效应相当严重。

通过观察 B站最新一期的每周必看榜单,运营社发现,除了头部博主生产的内容外,其他冲上热门的只有 4 - 5 个内容是粉丝量特别低的“小透明”创作的。

其中,如果抛开“鬼畜”、“Cosplay”、“原神”等一直在 B站受欢迎的内容,只有一个 vlog 和原创动漫登上热门。

而在抖音,过百万点赞的视频也并非都来自头部博主,很多也来源于粉丝数较小的博主,内容也相对多样。

而且,运营社查看了 3 月份涨粉榜 TOP 10 后,发现其竟被短视频博主、官方账号和明星所霸占。

而近几个月,涨粉速度快的都是最初在其他平台发展的博主,或者是 B站的百大 UP主开小号。

比如,健身博主@吴彦祖秃顶版,靠吃高热量食品爆红,仅仅通过一句“妹说就是 0 卡”的自我欺骗法便火爆全站:

或者是,靠乡村内容爆火的@帅农鸟哥,模仿前辈@张同学,采用了大量分镜头,一条 5 分钟的视频中,共有 156 个镜头,每个镜头大概 2 秒,向用户展示了颇有节奏感的“农村生活”。

再若是,百大UP主 @影视飓风 开启的小号 @亿点点不一样,通过高画质、高成本的科普视频,实现了视频平均播放 500w+,有一期还通过高速摄影机破解了@刘谦 的魔术。

另外,已经拥有 800w 粉丝的知名 UP主@中国BOY超级大猩猩 打造的 VLOG 账号,依靠和各大 UP主和明星的联动,在 B站累积了 3000w 播放。

以上的现象,正如@老蒋巨靠谱 所说,B站的腰尾部创作者,很难突然一飞冲天了。

而且,伴随着创作者激励减少,B站的腰尾部创作者,收入变少了。

现在 UP主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充电计划:观众使用电池直接打赏,UP主的分成在70%左右。

2)悬赏计划:UP主的广告服务。

3)活动收入:B站目前针对 UP主进行创作而推出的激励。

4)激励计划:根据视频数据给予的激励奖励。

其中,据 UP主们透露,「激励计划」下降了 40% 以上。

而「充电计划」和「悬赏计划」,基本上只有头部 UP主可以创造大幅度的收入。

比如,以充电计划为例,腰尾部创作者的收入基本为零,像是已经有 9w 粉丝数量的@某天的游戏小屋,从 19 年 11 月发视频到现在,只有 42 个人为其充电。

反观头部 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 截至本月 10 号,有 52 人为其充电、头部 UP主@老番茄 的充电人数则近 46000 人。

在「活动收入」上,虽然,B站会出大量的创作者活动,给予 UP主流量和现金奖励。

可是,目前的活动所招募的内容是像游戏、动画和搞笑等垂直领域,创作者是很难同时创造多个领域的优质内容,也就很难频繁参与活动实现大量营收。

整体来看,现在 B站的腰尾部博主,可能会越来越难混了。

二、创作激励减少背后,B站有何焦虑?

减少创作者收入,对于内容平台来讲,可谓是一步险棋。

难道,B站真的“斩”掉内容激励?B站究竟要做什么?

1)从创作者“下手”,降本增收

减少创作者激励,其实是 B站在飞速发展下,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

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电话会议上,CFO 樊欣立下了「盈亏平衡」的军令状。

他表示,B站有信心在保持用户健康增长的前提下,通过降本增效,实现 2022 年亏损收窄,在 2024 年实现盈亏平衡。

B 站 CEO 陈睿也在会议上说,“过去 B站在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的精力分配是七三开,今年会变成五五开,2022 年更重要的工作是提高收入。”

毕竟,近几年 B站连续亏损,入不敷出,虽然 2021 年 B站总营收达 ,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卡里的17万突然不见了,谁干的?”

重庆的周女士到银行取钱还房贷,看到卡里的余额后大吃一惊,原本准备好的20多万,有17万突然蒸发掉了!

这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骗局?

周女士赶紧查证,结果发现卡里的17万都是被自己12岁的儿子小陈花了。

“他给那个游戏充值,充可多了!”

还不上房贷的周女士和丈夫打算把房子卖了,另外租房住,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也教小朋友知道,什么叫赚钱不易。

周女士一边省钱节流,一边联系各大游戏公司的客服,希望对方把钱退回来。

乍一看,这又是一宗熊孩子沉迷游戏而把父母坑惨了的悲剧。

但仔细看,这其实是一宗父母坑了熊孩子,熊孩子又坑了游戏公司的悲剧。

12岁的孩子,一年时间内,在多个游戏里多次充值了合计17万元。

首先,孩子不是一次充值了17万元,也不是只往一个游戏里充值17万元。

多次,往多个游戏里分散充钱。

从周女士打印出来的账目流水来看,她的孩子从2021年4月开始就给网易旗下的游戏充钱。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第五人格》这个游戏,是开启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的。

也就是说,如果游戏认证的是未成年人玩家,他根本没办法完成大金额的充值。

小陈之所以能“潇洒”地一次又一次地充钱,明显就是借用了父母的身份信息,进行了成年人的身份验证。

做父母的,没有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任由孩子把自己的信息拿去完成游戏认证。孩子没管好自己充钱的手,回过神来,做父母的现在又不认账了,又打着“未成年人误充”的名义叫游戏公司退款。

快乐都是孩子享受的,被骗了还要退钱的游戏公司实惨。

说完了身份的疑云,我们再来看看时间。

在整件事情里,有一个最吊诡的地方:

如果不是他们去银行取钱,小陈在游戏里充值这件事情完全不会暴露。

周女士及其丈夫,根本对孩子的游戏状况一无所知。

这个结论,并不是我的凭空推测。

第一,游戏公司在玩家充值之后,是会提供充值记录的。如果周女士及其丈夫知道孩子的游戏状况,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查一查付费记录,就能提早避免这场悲剧。

第二,如果父母及早了解到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就可以帮孩子设置一个未成年账号。再去设置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金额。

最应该了解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家长。

游戏公司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已经建立了防沉迷系统,建立了家长护航系统,建立了未成年误充值退款渠道。

它把它能做的,都做到了。

所以,是家长的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才惯出一个花了17万去玩游戏的孩子。

家长们叫嚣着,游戏皆祸害。

但说这句话之前,家长们真的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吗?

游戏,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社交硬通货。

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孩子,都有和同学、朋友交流网络游戏的经历。

想要认识新朋友?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一起打一局热门游戏,游戏玩得好,朋友交得多。

家长们只看到孩子在玩游戏,却看不到孩子们在游戏里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

家长们为了工作疲于奔命,不能给孩子足够的陪伴,那为什么还要怪孩子在游戏里找陪伴呢?

我曾经在广州的茶餐厅见到这样一幕:

两位阿姨有说有笑地在点餐,一个小姑娘听得无聊,一直在朝其中一位阿姨做鬼脸,努力想要吸引对方的注意。

“你别吵了,你妈妈今天要加班,你就不会安静一点吗?”

小女孩没有停下来,甚至于变本加厉,抓起筷子就往面前的杯子敲下去。

阿姨皱着眉,劈手夺下小姑娘手里的筷子,很不耐烦地从包里掏出手机推给小姑娘,“玩你的游戏去吧,真是一刻都不能安静下来!”

阿姨看似在陪伴小姑娘一起吃饭,但她没有关心小姑娘情绪的变化,而是简单地把小姑娘的情绪压下去。

玩游戏,就是她哄小姑娘的底牌。

在闹哄哄的茶餐厅里,没有人真正去关注小姑娘为什么要发脾气,没有人了解她的需求,回过头来,却说小朋友只会玩游戏。

这样的事情,真的少吗?

多少家长是用游戏作为奖惩手段?

“你考试成绩好,我就给你玩游戏。”
“你这次评优没有评上,今晚别想玩游戏了!”
“作业都没写完,你怎么就在玩游戏了?”
“哎呀,别绕着我转了,我还要加班,你自己去玩游戏吧!”

家长们总把游戏当作挂在驴子前面的萝卜,把游戏当作监督孩子的管家,把游戏当作陪伴孩子的安慰巾。

等到孩子真的把游戏当作一种依赖,家长们马上就要被气变了脸色,大骂游戏害人。

仿佛一开始把游戏推到孩子身边的不是他自己一样。

总之,千怪万怪,都是怪不到自己的身上的。

家长全然不提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只会把尖锐的矛头指向游戏。

如果游戏有灵,也当真要高唱一曲六月飞霜。

家长要真的只是对孩子的游戏情况不了解,充其量只是无知。

但有一部分家长,甚至当了孩子沉迷游戏,疯狂充钱的帮凶!

今年年初,浙江的一位虞先生急匆匆地找记者,说自己的儿子打游戏充值了75000元,要找游戏公司退款。

一开始,虞先生还信誓旦旦地说,已经跟13岁的孩子核实过了,是孩子自己充钱了之后删除了充值记录。

游戏公司查了自己的数据库,发现有16次人脸识别验证,都是成年人本人验证。

而且有多笔充值,是发生在孩子上学上课期间。

“难道你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也能给游戏充值?”

客服一句话,让虞先生哑口无言。

包括王者R耀、和平J英等游戏,现在很多游戏在充值之前都需要进行动态人脸识别。

也就是说,光拿到家长的身份信息,没用。

要成年人进行人脸动态识别才能够成功充值。

甚至于,在充值成功后会有语音播报提示:“游戏充值人脸验证成功”。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的游戏充值之路根本不可能一帆风顺!

孩子能和游戏春风一度,从来就少不了家长的大力帮助。

提上了裤子,家长转身就说都是游戏把好好的孩子都勾引坏了,撸起袖子就找游戏公司索赔。

都说,教养一个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从身份认证,到限制游戏事件,再到随机人脸识别……

游戏公司一次又一次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制度。

这时候,家长做了什么呢?

要么是放任自流,索性让游戏替自己管孩子;

或者实行“一刀切”禁令,粗暴地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花费。

只有极少一部分家长,会陪同孩子一起玩游戏,分享有用的游戏信息。

图源: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

但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是游戏的主要责任吗?

这明明是家长的主要责任啊!

游戏公司把能做的都做到了,但家长们呢?还是只会推卸责任,寻找借口,开口就是“游戏害人”!

游戏,相当于一把菜刀。

但当菜刀伤人了,你不去怪责伤人的凶手,反而去怪责那把菜刀,有用吗?

家长们,你们才是孩子成长的主要责任人!

在责怪游戏之前,还是检视一下自身吧。

你真的认真陪伴孩子了吗?真的用心教导孩子了吗?真的全心全意爱孩子吗?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该负责的是你,不是游戏。

  1. 《不能让未成年人退款机制成“生意”》,《法治日报》
  2.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国青年研究中心
  3. 《网游充值“狼来了”:有多少家长充值后,让未成年孩子背锅退款?》,隔夜说动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坑了队友太自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