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和对策是什么?

大学生消费观网络文化论文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特征

(一)网络文化消费已经普及化,但有过度化趋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大众化的网络产品服务层出不穷,各种文化产品通过网络不断复制、传播,网络提供了最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消费观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大学生网民达到3,686.4万人,这说明大学生网络应用已经达到普及化的程度。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随处可见的电脑、上网本、手机等文化产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看电影、玩游戏、交流等进行文化消费,网络占据了大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2012年增加了2.3小时。其中,大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25.1小时,比2012年增加了2.3小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平均每天有3~4个小时的时间上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不断加深。很多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吃饭、走路、坐车、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上网,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正常的生活和学业受到影响,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呈现出过度化特征。

(二)网络文化消费多样化,以休闲娱乐为主

大学生网络应用主要有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娱乐、商务交易等方面,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通过即时通信、电子邮件、微博、个人空间、论坛等进行交流沟通;通过网络音乐、视频、文学作品等实现娱乐消遣;通过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在线预订等进行商务交易。据《报告》统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的普及率高出总体网民的普及率,这说明大学生是网络文化消费观的主体。网络文化消费观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应用中,大学生信息搜索、即时通信和网络娱乐功能等都高于总体网民使用率。在网络娱乐中,对网络音乐的使用率为91.3%,高出总体网民17.9%;对网络影视的使用率为81.9%,高出总体网民12.6%;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为63.5%,高出总体网民8.8%。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部分大学生把网络作为娱乐和交友的工具,沉迷于网络游戏,陶醉于偶像剧和娱乐节目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和休闲化趋势。

(三)网络文化消费呈现个性化,但不够理性

网络文化具有丰富、迅速、广泛、虚拟、个性等鲜明的特点,这些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开始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文化项目进行消费,可以自主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可以建立体现个性化风格的主页、博客空间,选择个性化的头像和表情、使用个性化和原创性的网络词语。互联网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能表够达真正的想法,不再迷信权威。相对于传统消费形式,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强。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极其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极具诱惑的网上文化服务,使大学生眼花缭乱;另一方面网络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资源的传播和消费很难限制。面对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受到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往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好恶选择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一些大学生冲破网络规范和道德限制,在网络上进行不良宣泄、沉迷色情游戏、传播垃圾信息和文化糟粕、披露别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虚假信息等等,网络文化消费不够理性和成熟。

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引导机制研究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环境,需要从社会观念导向、政府法律和制度保障、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等三个方面建立起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机制。

引导大学生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各界包括政府、行业、学校、家长等社会观念的引导很重要。首先,要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文化信息的甄别、抵制能力;其次,建设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精神文化,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发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络产品,提高网络空间占有率;最后,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以正确的消费观舆论引导大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风尚。

我国的网络立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立法比较模糊,对网络主体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治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适时更新;督促行业自律,实施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加强网络制度文化建设,规范网络制度管理,使大学生在更加安全的网络制度环境下文明、规范地上网;政府和行业要联合营造健康的中文网络环境,加大对不良中文网站的管理,净化中文网络环境,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等开发建设自己的网站;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等都需要共同努力,建设绿色网络游戏,在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的同时,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

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对网络文化信息的批判意识,网络素养教育缺失。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理性选择网络文化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客观的看待网络信息。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普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素养。规范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大学校园网络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和网上舆论导向的监控,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培养网络法制意识,增强网络行为自律性。

作者:陈娜 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问题探究

[摘 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消费伦理观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本文从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偏失的角度出发,正确地把握住新形势下大学生消费伦理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偏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社会

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家庭消费能力提升。由于家庭整体收入的增加,大学生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受自身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超前、追求奢侈品等偏失现象。

1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偏失表现

大学生的消费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又不独立,消费受到限制。在巨大的诱惑和刺激面前,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偏失,有甚者更是出现违法行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理财能力较弱,不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所以普遍存在着消费无计划,随波逐流,顺应群体之间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消费明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大学生生活开支经常是前松后紧,时常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月底或者期末财政赤字。父母的不舍和纵容增加了大学生们盲目消费的程度。

现代大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从小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享受生活。在父母的眼中小孩只要读好圣贤书,将来能考上好大学,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管,小孩要想什么也是尽量满足。小孩们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吃要讲究营养,穿要讲究式样、品牌,住要讲究宽敞舒适等。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成为主导消费的全新观念。

攀比消费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在大学生中同样存在。大学生们总是把身边的同学作为比较对象以求心理平衡,只有与大家一样时才有群体感,才会获得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正直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别人有的我要有,而且还得更好。别人买电脑我也买电脑,别人办生日会我也请同学吃饭等。这些消费需求和支出往往是不顾实际需要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消费。

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在维系爱情的过程中,消费是在所难免的。恋爱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支出的很大的部分,特别是男生。光是在各种各样节日礼物、生日情侣的相互庆祝等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还有外出游玩、吃饭、看电影等消费。校园情侣的恋爱消费、感情投资开销不断攀升,有的已严重超出自身和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已亲身体会到,由于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工作与学习。大学的人情可谓五花八门,老乡消费、节日消费、竞选学生干部消费、评优评先消费、款待看望自己的朋友等。大学生为了同朋友、同学搞好关系,人情往来的消费支出日益增长。

我国目前的消费领域炫耀性消费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跃居世界前列。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大学里一样的分富人、穷人。家里条件好的学生身着名牌,吃着山珍海味,时不时地泡吧、K歌。他们有条件、有能力进行炫耀性的消费,他们有意无意地炫耀性消费刺激了物质条件差的学生,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因消费能力的不同隐现阶层分化,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同学间相互攀比跟风,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某种消费,不顾及个人经济承担能力,要么借债,要么欺骗父母。

2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偏失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不良消费伦理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伦理观的缩影。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伦理观在社会上早就存在,甚至更严重。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社会上的这些不良消费伦理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入校园,加之现代大学是开放式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更为快捷和频繁。因此社会上的不良消费伦理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伦理。

2.2 家庭教育的偏差

在中国家庭中,伦理关怀重心总是放在年轻一代身上。在家庭消费结构中,消费支出也更多地往年轻一代身上倾斜。中国的父母习惯通过金钱的满足表达对子女的爱。有些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也要把钱攒足以满足子女的要求,担心自己的子女因经济拮据而受委屈。家长的这种溺爱心态和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恶习。每个家庭自身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在消费行为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同时,家庭对大学生的经济供给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精力主要集中在应付考试升学上面,而忽视了对青少年这方面的教育,学生更没有实践锻炼机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消费观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足。虽然说现在高校开始逐步重视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教育,许多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算账课”活动,但总体上讲高校不太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认为消费是学生私人的事。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吃喝享受,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4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开始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很容易出现高消费的行为。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受到周围同学、朋友之间的影响,在趋同心理的影响下,有的大学生忽视自身经济能力,在超出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消费,盲目追求新时尚。

2.5 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的潮流和自身的经济优势,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消费价值观。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消费主义”的精神奴隶。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激起了大学生们对物质享受的欲望,从而产生盲目的消费行为。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稳定性,在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模仿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错误的消费伦理观。

3 关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伦理观的思考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其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除了要求大学生自己提高对消费伦理观的认识外,还要社会多方面、多渠道的共同努力。

3.1 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

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大学生消费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私人的事情,更是高校教育者的工作重点。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钱不够花才引起的。正确的消费伦理观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如果消费伦理观不正确,也会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研究,将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课导入高校课堂,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节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要倡导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的统一。

3.2 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倡导节俭之风

西方的消费主义正侵蚀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社会各界要引起警觉,积极净化西方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大众传播媒体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大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整个社会形成节俭风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内接受合理的消费理念,并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社会各界要共同倡导节俭之风,并身体力行的执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社会各界倡导节俭之风,帮助大学生们增强节约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3.3 家长对学生的消费伦理观要从小教育

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父母一方面要为子女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要担负起培养子女正确消费伦理观的重担。因此家长不要盲目的在金钱上支持学生。家长应该按照学生所在城市的生活标准给学生定额的费用,要培养小孩合理理财的计划,让他们从小形成有节制的计划消费。

3.4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把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自觉地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塑造,培养良好,科学的消费伦理观。

[1]吴茜,刘熏词.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6(10).

[2]礼英姿,刘娟.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探究[J].消费导刊,2009(11).

[3]陈小娟.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的反思与引导[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

[4]赵世华,李兵.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伦理分析[J].科技信息,2006(12).

[作者简介]谢清(1984—),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消费观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回收大量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趋势、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分析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向绿色消费、理性科学的合理消费观,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成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本论文主要在网络消费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对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1]。

一、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概况

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位红河W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消费问卷反映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2]。通过对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大学生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由此可知,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73%的人喜欢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线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汇款共占。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最高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31%、运动和休闲产品32%、电脑及相关产品11%、音像制品26%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认为有物美价廉52%,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7%,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6%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27%。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概况的同时,不难看到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例如:在网络消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网络消费中风险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很多同学选择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与众不同和“寻找自我”),大学生对于时尚的消费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学购买大量的高额消费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极大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泛滥,不懂得正确区分消费需求和价值。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网络消费中的交易方式和传统消费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问题[3]。在传统交易方式里,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内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而网络消费是利用互联网视图进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虚拟性。

政府对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尽完善。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相应的网络安全隐患随着产生,在网络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缺乏对网络商品的监察力度,缺乏对网络企业信誉的监管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网络营销及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网络消费的发展是广阔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理解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着四个问题,根据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4]。

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正确的网络消费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积累消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主动了解消费常识;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在消费之后,应该注重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

1.2学习消费知识,加强自身理财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消费意识。

1.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2.高校增强网络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其次,开设网络消费安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欺诈中争取有效权益。最后,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父母培养子女经济独立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子女从小事做起,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最后,父母应该减少孩子的过分依赖感。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作用。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常识。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最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消费目前还处于新的领域,国家对网络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应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杜绝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规范,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1]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吕佳奇《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2016年

[3]李天余《大学生网络消费之退货难问题研究》才智 2016年

[4]夏心语《大学生网络观教育探索》 上海师范大学 201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