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的企业愿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是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

中国石油是国有独资公司,是产炼运销储贸一体化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管道运输、国际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2017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居第四。

中国石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和创新战略,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弘扬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推进稳健发展,规划到2020年规模实力保持世界一流水平,经营业绩、国际竞争力达到国际大公司先进水平,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程中走在中央企业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2749亿元人民币,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新能源、地热等能源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电力、蒸汽、水务和工业气体的生产销售;技术、电子商务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有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国际化仓储与物流业务等。 目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

中国邮政集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管理国有独资公司,负责中国内地的邮政业务,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并接受国家邮政局的业务监管。

1995年10月4日,原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注册为法人资格,即“中国邮电邮政总局”,简称“中国邮政”。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SINOCONST)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2011年10月9日更名为现在名称,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之一,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原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为一体的航油供应商,国务院授权的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中国航油控股、参股20多个海内外企业,构建了遍布全国的航油、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完备的油品物流配送体系,在全国215个机场、海外46个机场拥有供油设施,为全球300多家航空客户提供航油加注服务,在25个省、市、自治区为民航及社会车辆提供汽柴油及石化产品的批发、零售、仓储及配送服务,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西南地区建有大型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物流储运基地。

中国航油已成为亚洲第一大航油供应商。2017年7月,以2016年营业收入245.881亿美元荣登《财富》世500强第439位。中国航油2011年首次入榜,连续七年榜上有名,历年排名为431, 318, 277, 314,321,484和439。

中移铁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铁通”)于2015年9月7日成立,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500,000万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分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技术、信息系统开发、咨询服务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中移铁通的前身为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0日。2004年1月20日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通”),成为六家电信运营商之一。2008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铁通与中国移动实施重组。2015年11月27日,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中移铁通以318.8亿元的价格完成对中国铁通目标资产和业务的收购。

面向未来,中移铁通将立足于中国移动业务发展链条上的专业化公司,秉承“移动改变生活”的战略愿景,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和“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以“全业务拓展差异化、铁路集客拓展优势化、网络维护专业化、工程建设精细化、互联网运营支撑平台化、国际业务安全化、中移价值最大化”为原则,积极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好中国移动全业务发展的支撑、服务、拓展者,为创造中国移动最大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80.09亿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拥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首家在伦敦上市的中国企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电力企业——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在国内上市的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拥有国内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和世界最大在役风电场——内蒙古赤峰塞罕坝风电场;拥有我国已建成投产发电的最大水电站之一的大唐龙滩水电站以及物流网络覆盖全国的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截至2017年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役及在建资产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境外的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达到7266亿元,员工总数约10万人,在役发电装机1.42亿千瓦。自2010年起,集团公司连续八次入选世界500强。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材集团)组建于1983年,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集科研、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型、产业型、国际型企业集团。中材集团为国务院首批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家计划内实行单列,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简称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站: 中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简称中国海油或中海油,是中国一家和天然气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国有公司。它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949亿元,现有员工5.3万人。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工程、综合服务)、以及等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海外、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中国海油全年实现1620亿元,56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1%和15.2%。集团3090亿元,1676亿元,较年初增长23.3%和22.3%。全年油气产量达4047万吨油当量。

2007年及下属两家公司和评级均有提高,分别被授予A和A1级。

  在克服了强台风造成巨大产量损失并保证的情况下,2007年公司生产油气4,046万吨油当量,0.2%,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除上游传统业务外,中国海油近年来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不断完善公司产业链、。伴随着特色中下游产业的成长壮大,中国海油综合型能源公司的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国内第一个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广东 LNG 项目已于2006年5月顺利投产,福建、浙江和上海项目正在紧张建设阶段。公司在中国 LNG 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牢固确立,并将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中海南海石化联合工厂、惠州炼油厂两大世界级项目以其技术含量高、好、低的优势和特点,提升了国内同行业。在指导下,尿素、重交沥青和燃料油等下游产品所占不断提高,市场主导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海油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四家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保持良好表现,其完善透明的、较强的及良好的成长性获得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2007年,中海油入选《福布斯》全球2000大排行榜第395位,亚洲神奇50强以销售额为标准,位列第13位,并在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2007年度“亚洲最佳股东友好公司”评选中当选“亚洲油气行业最佳股东友好公司”,荣获《欧洲货币》中国地区亚洲最佳石油天然气公司及亚洲地区最佳石油天然气公司第三名。中海油服连续三年入选标准普尔“全球最具投资潜力的三十支”,被香港公司评为恒生A+H指数系列股之一。海油工程入选第三届“中国漂亮50 — 中国未来十年成长性”。

  同时,中海油努力追求、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同步履行与落实。公司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关注员工及社会的安全、健康及。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健康安全环保体系,及强化落实执行,中国海油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健康安全环保纪录,塑造出安全、绿色的能源。同时,公司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仅2007年用于援藏、扶贫、助学、国内外自然灾害救助等上的总计8075余万元,彰显了良好的形象。

  中国海油将继续坚持以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协调发展、人才兴企、科技领先和,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以全面创新推动公司的高速高效发展,向着“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扎实迈进。

  关于 ,简称中海油,(:0883、:CEO)是一家在和的工业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持有 64.41%权益的。主要业务是勘探、开发和生产中国海上原油和。公司在香港注册,主席和是傅成玉。直到2006年12月资产净值为107,771,928千元人民币,除税后盈利为30,926,943千元人民币。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标志是以公司英文字母CNOOC为基本设计元素设计,蓝色外圈和波纹象征中国海洋,英文大写字母CNOOC组成的红色图案有海上钻井平台托举一轮朝阳的意象,寓意中国海洋石油事业欣欣向荣。

  爱岗 敬业 求实 创新

  追求人、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进步,做员工自豪、股东满意、伙伴信任、社会欢迎、政府重视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协调发展 科技驱动 人才兴企 绿色低碳

  贡献不竭清洁能源、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担当责任 和合双赢 诚实守信 变革创新

  中国海油在认真梳理海洋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不断汇聚发展历程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元素,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文化与海洋石油工业实践相结合,锻造了以“爱岗敬业、求实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海油精神,形成了既葆有国有企业和石油行业精神内涵,又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国际性的独特企业文化,公司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基础不断夯实,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全面推进,政治优势转化实践进一步深入,塑造了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增强了干部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弘扬了新时期“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海油精神,公司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典型和先进模范。

  落实“人才兴企”的核心战略,提升总公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保障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目标的实现。

  坚持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用人政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落实人才滚动发展规划;完善,建立具有的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发挥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员工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根据总公司的战略目标,构建并保持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使、结构和特征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确保组织发展的适应性与前瞻性,打造核心竞争力。

  支持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提供与公司发展目标一致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全力提升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根据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要求,不断更新,创新管理机制,营造清晰的政策环境,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保障并推进总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营造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理念,构建和谐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总公司成立后,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家石油公司,担负起对外合作和发展中国海洋石油的重任。总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它的成长过程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通过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和以为中心的原则,使中国海上石油年产量从不足10万吨跃升到2000多万吨(油当量),取得了高速高效发展的成绩。进入90年代,总公司启动了下游的石化和化肥项目,并在海外获得了发展。

  石油和天然气是发展的重要,在中国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中,200米水深范围以内的近海大陆架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地质家们预测,这部分海域总的石油资源量约为23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8万亿立方米。自“八五”以来,海洋石油增量成为中国油气产量增加的主力 艰苦创业,厚积待发。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洋石油勘探始于南海。1965年后,由于越南战争的影响,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北方的渤海海域。在海洋石油工业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制的简易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上述两个海域均打出了油气发现井。从1966年到1972年,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3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1973年2月,燃料化学工业部决定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设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从1957年到对外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以前,在中国海洋石油发展20多年的艰苦创业期间,石油、地质单位陆续在南海、渤海、黄海等海区进行重力、磁力普查和部分地震普查。石油工业部所属单位在渤海和南海的北部湾、海南岛附近海域钻探井111口,有30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渤海开发了3个小型油气田,累计产原油100万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初期的艰苦创业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着后人继续为这事业而奋斗。

  改革开放使海洋石油工业迅崛起,海洋石油开采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即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要使海洋石油事业获得大的飞跃,就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合作,不断吸收资金、、。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做法,即便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五十年代起步后,经过20年的艰难奋斗仍然发展缓慢这一历史事实,也证明了在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管理的情况下,闭关自守地搞海洋石油是行不通的。

  中国对外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的探索始于1978年,从此,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对外合作中快速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2 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相当国务院直属局级,归口石油工业部领导,由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采担任总经理。当年3月在天津塘沽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基础上成立渤海石油公司;6月在广州成立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在湛江石油工业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南海西部石油公司。7月在上海成立南黄海石油公司。这四个下属地区公司成立后分别负责各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1988年7月,石油工业部撤消后由能源部行使有关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职能。1996年能源部撤消后,由国家计委负责联系。1998年以后改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联系。自总公司成立至1999年,经历了四届领导班子,四任总经理分别为秦文彩、钟一鸣、王彦、卫留成。第一届领导班子在康世恩副总理和石油部领导下,制订对外合作模式,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成功地开始了国际,打开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局面。第二届领导班子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开发并举,开展东海对外开放和下游石化项目研究,控制职工人数,进行企业体制改革。

  第三届领导班子建立“油公司”体制,启动下游项目,制订和实施跨世界的,实现了海洋石油高速高效发展。第四届领导班子为了提高公司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能力,立足于长远发展,于1999年开始实施,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成功地完成了以境外上市为中心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彻底解体原地区公司“大而全”体制,为新世纪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总公司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总公司几届领导班子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对企业进行改革和改造的共同追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核心,把建立技术和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和”作为当前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发生在黄河石化公司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当前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如何有效留住人才,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深思。从黄河石化的无奈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操作职工队伍管理上存在着不足。

  一是前景与目标不明确。黄河石化在如何调动一线操作员工的积极性和方面,是颇费一番苦心的。通过建立专项补贴,向一线倾斜,开展岗位能手评选、技术大比武,出国学习、出外,与一线员工座谈交流,关注员工思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为何会出现“困难时期众志成城、稳定时期见异思迁” 的现象呢?

  黄河石化处于经营不时期,正是王可等新员工逐步掌握操作技术,走向成熟时期。同时黄河石化在稳定队伍方面,合理拉开差距、向重点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为员工成才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学知识、长技能、钻研业务,成为技术中坚,显然是驱动这批新员工成才的主要动因。

  经营好转后,对于已成为操作技术骨干的这批员工,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何去何从,丧失了自我奋斗的牵引目标,这是员工陷入迷茫的关键。

  二是能力不明晰。李文作为一名中专生,通过辛勤的努力,已成为操作技术骨干,同时还获得了本科文凭,但相较于正牌大学生机会不多,是造成操作技术骨干心理失衡、队伍不稳的关键。说到底,就是企业应怎样选拔人才,以何标准衡量员工的能力。

  对于一家生产型企业,生产骨干无疑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时从生产岗位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也是员工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像王可、李文这样的员工能够被其他公司挖走踏上管理之路,却无法与本公司缺乏经验的年轻大学生相比,显然在选才标准上是有偏颇的。即使王可、李文在个人发展潜能上与年轻的大学生不能相比,如果黄河石化有着明确的选拔标准,也可以让这些只具备操作技能的员工看到差距,同时审慎地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而不至于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提供有效的培训机会,从而改进自我,以换取竞争的优势。

  三是与任务不清,造成价值失衡。赵亮作为一名“操作专家”,宁愿放弃远高于普通技术员的技师待遇和岗位技术能手,选择当一名普通技术员,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技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待遇是否对等值得商榷;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业绩平平就可以坐上技术岗位,显然赋予技术员的责任与其发展空间相比是远不足道的。由于走上技术岗位有着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承担的责任甚微,即使待遇少一点,但风险更低,这是造成天平从技师向技术员倾斜的重要原因。

  四是的手段单一,缺乏认同感。职业发展的前景,关键是的认同。从黄河石化的看,对于操作员工仅通过技术能手津贴加以体现,显得较为单一,难以获得操作技术骨干的认同。

  一般员工只认可,担心或津贴由于企业效益下滑或一旦失去相应称号而化为乌有,同时通过衡量价值,还可以体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技术能手津贴正是如此,当操作技术骨干获得转岗机遇时,本应是一次褒奖,却因同时失去相应津贴而沮丧,更有可能转岗晚于技术不如己者,出现待遇低于对方的现象,使技术骨干陷入迷茫。

  上述问题在我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针对这些普遍现象,应采取何种手段加以解决?从我公司的实践中,感到有必要从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评价体系。

  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提出了建设“三支队伍”的理念。2005年人力资源工作会议更是将“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技术和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和”作为当前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一是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道路。按照“管理人才队伍,要具备国际先进的,具有较强的生产水平,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和良好的;队伍,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具备较强的,能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技术工人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有过硬的技术素养和工作作风” 的原则构建“三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意愿、自身素质与能力,充分思考个人的职业走向,做到准确评价与。

  二是建立与评价体系。根据“三支队伍”职业发展特性,建立多要素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对于技能操作队伍着重技能水平评价,并与员工的行为相结合,纳入体系,解决目前难以突破的“会干的考不上,考上的干不了和会干的不愿干”这一突出问题。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使能力评价更趋合理。

  三是构建与职业发展通道相配套的。将收入与岗位价值和员工能力以及个人贡献相结合,建立。

  职能工资与员工发展通道紧密相连,既反映了生产岗位之间存在的劳动差异,同时也能反映岗位内部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使更为合理。通过任职资格评价,使薪酬运行有据可依,更具科学性。

  四是有效地开展员工。在构建了职业发展通道和任职资格评价体系后,员工可以根据其需要和意愿接受评价,这也为员工判断自身不足,明确发展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创造了条件。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对员工既是,有利于产生工作满足感,同时又明确了努力方向。这对员工以正确的心态理解公司,培育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条目仅是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介绍。若您需要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系,请访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官方网站。

   建设国内一流 国际先进的专业化燃气公司
责任 业绩 融合 共赢 卓越
  “责任、业绩、融合、共赢、卓越”集中体现了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责任是前提,业绩是核心,融合是保障,共赢是目标,卓越是追求。
  责任:创造财富 利国惠民 效力社会
  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肩负的三大责任。昆仑燃气突出主营业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认真履行经济责任。以保障国计民生、低碳文明对燃气的需求为己任,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依法经营、诚信待客,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岗位责任和职业责任,是每位员工的责任。昆仑燃气员工要忠于职守、勤勉敬业,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做精、做专、做细本职工作,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要担当重任、不负重望,以安全、优质的服务让用户满意、社会认同,充分展示昆仑燃气的服务品质和职业风范。
  业绩:一流绩效 优质品牌 业界领军
  业绩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尺。昆仑燃气推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岗位和经营单元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服务社会和用户的能力,矢志追求绩效贡献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引领力的综合提升。
  业绩是检验员工能力和贡献大小的准绳。昆仑燃气员工要在企业这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竞技本领的大赛场上,集中心智、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创造一流企业业绩添砖加瓦,在成就企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用一流业绩彰显个人能力、展示个人价值。
  融合:兼容并蓄 协作互动 同频共振
  融合是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昆仑燃气尊重重组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特色文化,以中国石油文化为主体,以重组企业的个性文化为补充,打造思想相通、情感相融、文化互补、目标统一、行动共向的团队,在人与人、人与企业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中,携手共创昆仑燃气光明未来。
  共赢:合作共谋 利益互惠 竞合进取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关联方的支持与合作。昆仑燃气恪守社会公德、商业美德、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股东、用户、员工和行业伙伴的关系,营造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生存发展环境。注重感恩回报,将发展成果惠及各方,确保政府放心、股东获利、用户满意、员工受益,建立和巩固与相关方的协作关系,使企业发展更具互动性和长效性。
  卓越:效益更高 发展更快 实力更强
  卓越是超越预期的成就。昆仑燃气本着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严谨缜密的求实态度、和衷共济的团队氛围,持续创新,勇攀新高,力求把清洁能源供应事业做得更优更强,体现企业卓越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追求卓越是员工的必备品质。昆仑燃气员工要将身心融入企业,升华才智、开拓奋进,超越目标、超越过去,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前思考、超凡努力,追求各项工作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以卓越的个人贡献,成就企业的卓越发展,依托企业的卓越发展,展示个人的卓越价值。
  传承中国石油文化 缔造昆仑燃气品牌
  勇立行业潮头,彰显品牌价值,是企业为之奋斗和坚守的愿景追求。作为中国石油旗下的专业化燃气企业,昆仑燃气秉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承中国石油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携手奋进、继往开来、历久弥坚,持续打造昆仑燃气的管理优势、服务优势、技术优势,鼎力铸就昆仑燃气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用户忠诚度。
  奉献低碳能源 服务和谐社会
  惠及“环保产业”、“民生工程”,企业责无旁贷。昆仑燃气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自觉传承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为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输送清洁燃气,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创造条件,为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懈努力。
  清洁能源使者 燃气行业铁人
  输出燃气就是输出品牌、输出文化。昆仑燃气员工要牢记基业开创之艰辛、基业常青之艰巨,在履行岗位责任和职业责任中,与时俱进地弘扬铁人精神,努力做到爱国主义精神不减、忘我拼搏精神不改、艰苦奋斗精神不丢、科学求实精神不变,积极践行“奉献低碳能源、服务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争做企业形象的代表、优秀文化的使者。
  安全是第一责任 第一业绩
  安全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昆仑燃气视安全为生存发展的硬指标、生命线,决不以危害生态环境、损害员工和用户健康安全为代价换取企业业绩,坚持“有感领导”,实现“属地管理”,履行“直线责任”,推行HSE管理体系,最大限度保证本质安全,持续追求“质量零缺陷、健康零伤害、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生产降能耗”。
  安全是企业和员工业绩的一票否决指标。每一名昆仑燃气员工都是安全操作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要把安全作为履行职责的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等理念,严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不违规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时刻注重安全行为的养成与规范,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始于用户需求 终于用户满意 超越用户期望
  用户至上、以客为尊、以诚感人是服务的内核。昆仑燃气员工要视用户为生存土壤,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以保证用户满意为准则,以超越用户期望为目标,秉承“十分满意源自百分努力”的理念,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持续改进服务工作,建立与公司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资源有限 服务无限
  燃气资源不可再生,燃气服务永无止境。昆仑燃气员工要不断掌握新的服务技能和业务知识,追求更专业、更高效、更安全、更细致、更贴心的服务,造就昆仑燃气底蕴醇厚、温馨绵长、感受日新的服务品质。把用户视为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不论用户规模大小、燃气需求多少,都要注重细节,讲究技巧,规范程序,把每个服务项目都塑造成“优质项目”、“品牌项目”。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位尽其能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昆仑燃气建立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业绩取才、知人善任,把每名员工用到合适的岗位,让每名员工在岗位成才,让人才拥有舞台、受到尊重、获得成功,在人才的拼搏奉献中,谋求企业长足发展。
  人人都是人才。昆仑燃气员工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要秉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思想,把个人奋斗理想融入昆仑燃气事业,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辉添彩。
  企业以人才为本 人才以德能为本 德能以业绩为本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昆仑燃气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发展空间吸纳人才,以企业文化塑造人才,以价值实现激励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进步、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的人才环境,依靠人才成就企业发展。
  德能是受用终生的“铁饭碗”。德能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素质。昆仑燃气员工要把德能作为立身之本,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实践中练本领,在本职岗位上尽显所能,主动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接受企业对人才的检验。
  业绩是德能的价值体现。昆仑燃气员工要永葆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精神、团结互助的作风,认真落实企业战略决策和岗位目标任务,以经得起检验的一流业绩,展示个人能力,赢得企业信任,获取企业回报。
  珍惜资源 创造价值 服务社会
  营销是企业的经营哲学。燃气资源凝聚着中国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来之不易。昆仑燃气注重优化资源流量流向,追求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资源的科学配置,努力将燃气资源用足、用好。坚持从传统销售向科学营销转变,从拥有资源向经营资源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资源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开源节流,挖潜增效,保障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网络,竭诚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执行就是行动快 不走样 争第一
  执行力是企业的活力。昆仑燃气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低碳发展、清洁发展战略,不折不扣地贯彻集团公司天然气终端业务发展战略。所属企业要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不折不扣,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执行上级指令和目标任务上不折不扣,全体员工要在遵守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上不折不扣。
  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增长知识的大学校 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竞技本领的大赛场
  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营造五湖四海、民主团结、友善互助、和谐共生的家庭氛围。
  增长知识的大学校:培育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增强技能、提升素质的学习风气。
  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搭建尊重人才、人尽其才、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发展平台。
  竞技本领的大赛场:倡导能力本位、效率优先、业绩至上、与时俱进的公平竞争。
  不该拿的不拿 不该要的不要 不该做的不做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不该交的朋友不交
  艰苦奋斗 敬业奉献 只争朝夕 勇闯市场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艰苦奋斗:昆仑燃气员工高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旗帜,永葆创业者的激情和奠基者的本色,不因企业壮大而怠惰,不因条件改善而骄奢,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励精图治,克勤克俭,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勇攀新高峰。
  敬业奉献:昆仑燃气员工以恪尽职守为美,以诚实劳动为乐,以创造业绩为荣,岗位不分尊卑,事情不论大小,任务不计轻重,满腔热忱地投入其中,讲求尽职尽责,追求尽善尽美,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体验敬业奉献的愉悦,践行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诺言。
  只争朝夕:昆仑燃气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争做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快鱼”。见微知著,抢抓机遇,牢牢把握燃气事业发展先机;快速反应,高效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作为,限时办结,大力提升岗位工作效率,全速推进昆仑燃气稳健发展。
  勇闯市场:昆仑燃气员工豪情满怀、成竹在胸,着眼上规模、高效益、有前景的大中型燃气项目,以专业的经营管理力、充足的资源保障力、诚信的品牌感召力、迅捷的市场应变力,迎难而上,激流勇进,攻坚啃硬,敢为人先,为昆仑燃气规模发展夯实基础。
  求真务实:昆仑燃气员工自觉把中国石油“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融入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实践,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用科学方法,求工作成效,不与科学背道而驰,不逆规律盲目蛮干,不以私情掩过饰非,不为业绩夸大其辞,保证每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开拓创新:昆仑燃气员工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拼搏进取的从业态度,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求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在开拓中延展生存空间,在创新中优化经营管理,在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实践中,为昆仑燃气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昆仑燃气 点靓美好生活
  昆仑燃气输送低碳能源,服务清洁发展,以至纯至美的光和热,呵护碧水蓝天,保护生态家园。昆仑燃气倡导温情服务,尊崇人文和谐,助力工农产业,福泽千家万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油员工需要参加的合规培训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