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高校青年基金的获得者?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表彰自动化、信息与智能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颁奖盛典,将于2021年4月9日-10日在苏州吴江举办。本次颁奖盛典也是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创中国”品牌工作号召的具体举措之一。

  为展示获奖者风采,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设立“CAA颁奖盛典·获奖者”专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第六届CAA青年科学家奖的七位获得者。

  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5年设立CAA青年科学家奖,旨在激励自动化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在科学、技术或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就,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2020年第六届CAA青年科学家奖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有7位青年学者荣获该项奖励。

  (以下获奖者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CAA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谋,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无人机的智能决策与控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5年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项目、面上项目、国防973专题项目、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共计20余项。对不确定非线性飞行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动态未知环境干扰下的飞行器建立了一套高稳定抗扰控制和受限控制理论与方法,为研发新一代飞行器提供了控制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防和企业产品研制中取得了实际应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和 Wiely 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授权1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2018)、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2015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6年和2010年排名第一,2019年排名第九)等科技奖励。目前担任《IEEE SMC:Systems》、 《机器人》等多个国内外重要期刊的编委。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兵器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分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CAA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程龙,从事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1) 研发了多款康复机器人,提出了多种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方法;(2) 研发面向微操作机器人的压电智能材料软硬件控制系统,提出高精度定位控制算法,用于脑组织切片自动收集;(3) 提出了多机器人的最优搬运、队形和分布式趋同控制算法以及智能优化求解算法。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含联合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76篇,第一/通信作者论文37篇,IEEE汇刊和Automatica论文47篇,SCI他引2272次,7篇ESI高被引,谷歌引用4715次,单篇最高引用466次,引用作者包括多位院士以及100 余位IEEE significance等来给予评价。授权发明专利19项,美国专利2项,开展康复机器人临床实验并推进其产业化。先后担任8本SCI刊物以及6本中文刊物的编委,3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十余个专委会委员,受邀做邀请报告二十余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INNS和APPNS青年科学家奖,IEEE汇刊最佳论文奖以及3个国际会议最佳论文。获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培养学生获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博。入选国家优青、拔尖,北京市杰青,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北京科技新星等人才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

  程玉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现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国家重大装备维护保障领域做出了多项创新性贡献。在多层异质薄膜涂层材料检测方面,创建了电、磁、涡流场层间耦合解算模型及电磁辐射场多波成像检测新方法,分辨率达5um、检测精度≤10um,成为复合材料缺陷检测领域里程碑式的变革;在大型阵列天线故障检测方面,创建了阵列空间多径去耦新模型,提出了四维阵列同步快拍新方法,检测速度是国际已知最高水平20倍,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实时宽频谱信息高精同步检测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快沿+数字”混合同步方法及“流水+阵列”波形映射技术,同步精度100ps,波形捕获率200万幅/秒,打破了国外封锁和禁运,我国两院院士评价该成果技术复杂、创新性强,在电磁参数波形捕获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五年已发表SCI论文65篇,SCI他引总次数542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两篇论文获得国际测量领域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发明专利90余项,已授权23项(美国专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已在航空及舰载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及军事效益。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CAA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丛杨,研究员,辽宁省机器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科院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863 项目等。获得 CAA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 2),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1),二等奖1项(排名 1),沈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1 次。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 80 余篇文章,参与出版 Springer 专著一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授权7项,代表性论文包括视觉和模式识别顶级会议CVPR论文和 IEEE Transaction 论文和模式识别顶级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等。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副主编和多个国际知名会议的 PCmember,还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CAA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第一届CAA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

  韩红桂,围绕制约城市污水处理实施优化运行控制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资助下,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智能特征检测、自组织控制和多目标协同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于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现任数字社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自动化学报、IEEE 会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1篇;撰写专著1部;获得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4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3项;主持制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标准1项、参与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1项;相关技术已在北京、广东、山东等17个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部分技术已被国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借鉴,促进了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技术进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第二届CAA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

  和望利,围绕网络系统的建模、协同分析与控制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针对网络系统的有效表征、通信受限下的协同分析以及牵制控制等挑战性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脉冲可控性、联合同步区域等科学概念,建立了一套面向异质网络系统的研究框架,突破了基于连续反馈的牵制控制以及大规模网络节点求解困难等难点问题,为网络系统协同分析与控制在无人系统、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等领域的工程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含接受)论文 数据库引用2154次,H-index 23。研究成果受到了 Brian D.O。 Anderson 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澳洲科学院院士、 IEEE 终身会士)、Edward W。 Tunstel 教授(IEEE 系统、人与控制学会主席、约翰霍 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资深机器人专家)、Jürgen Kurths 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院士)等 20 余位国内外院士和会士的正面引用和评价。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主持包括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

  CAA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皓,对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无人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取得突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1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51篇,授权专利6项。在控制领域权威期刊Automatica、IEEE Trans。 Cybernetics等IEEE会刊上发表论文35篇。论文SCI他引1326次。15篇论文入选 ESI前1%高被引论文,5篇论文入选ESI前0.1%高引热点论文,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具体贡献如下:1) 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和通讯受限网络化机理模型。建立了网络化系统控制与滤波性能定量分析设计方法,突破了信息不完全的限制给系统分析设计带来的瓶颈;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的完全分布式控制,避免全局信息使用,降低了计算量和通信量、提高了分布式控制方法的适用 范围。2) 提出网络环境无人车数据估计与融合方法。基于一致性理论设计了通信受限网络环境下的数据融合方法,采用最小化误差协方差和最大化估计目标的后验概率分布函数优化滤波器参数,提升了数据融合的速度和精度。3) 建立了无人车云控制方法。将规划、决策和控制等复杂计算功能与无人车本地灵敏可靠的执行功能分离。采用分布式独立时延描述车辆和云计算平台间的传输时延,设计了分布式滤波器,提高了车辆状态的估计精度。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一、博士后招收学科简介

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11985重点建设学科,连续11年为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内分泌科第一名”,为国家SFDA临床药物实验基地、糖尿病药物GCP平台,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和教育部创新群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

学科近五年承担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重点/重大等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JAMA》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带头人宁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每年主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内分泌代谢病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目前学科重点建设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诊治、预防、预警和研发体系,该体系将进一步依托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和协同研究网络,致力于开展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学科已形成一支梯队层次合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极富创新能力的团队,将率先走出内分泌代谢研究的系统生物学的全新研究道路,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领导者。

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Diabetes》共同主编,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内分泌代谢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在《Science》、《JAMA》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四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卫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科主任,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肾上腺与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年在Science,JAMA,Nature

研究方向:肾上腺与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并负责卫生部行业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刘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1997年和201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现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abetes》副主编、《Endocrine》副主编。主要从事代谢性骨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侧重骨与糖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相互调控的研究,在《Microbiome》、《JBMR》、《JCEM》、《Diabetes》和《Bon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和综述。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科技部精准医学罕见病队列研究。

研究方向:骨代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赵红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临床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质控与诊断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代谢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委员。参与的课题曾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要从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骨代谢的临床研究

洪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八届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第七届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上海医学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编委、《中华糖尿病杂志》通讯编委。长期从事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及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形式在Diabetes Ca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等杂志发表SCI论著3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中国青少年肥胖人群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毕宇芳,教育部CJXZ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研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1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

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汪启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糖尿病中心医学科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代谢/表观调控胰岛β细胞发育,成熟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兼任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研究中心/胰岛b细胞课题组组长(PI)。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β细胞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内分泌代谢分会胰岛代谢学组委员。以项目负责人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在《Nature Metabolism》等国际著名糖尿病杂志上发表30余篇论著。获中华医学会“胰岛素分泌新星奖”,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百人计划”、“高峰高原计划”。

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代谢/表观调控胰岛β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性成熟的研究

叶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基因诊断组组长。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医学中心博士后研究经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学组委员。主要专业领域为内分泌肿瘤与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承担重大研究计划等国自然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

曹亚南,博士,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作聚焦于内分泌肿瘤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相关疾病的遗传、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相关成果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和上海市教委“晨星”计划,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交通大学“晨星”计划和“高峰高原计划”支持。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内分泌肿瘤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相关疾病的遗传、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

陆洁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已经在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Gastroenterology,JACC,DiabetesCare,Oncogene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被Diabetolgia,Development等杂志综述引用,在美国糖尿病年会、华夏国际内分泌会议及国际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会议上做口头交流,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关注。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专项课题2项,交大医学院内分泌学全法文优秀视频课程1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局新优青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晨星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上海市医苑新

(杰出青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

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研究

顾燕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肠道菌群-宿主/-胰轴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目前发表论文41篇,SCI36篇,其中发表于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DiabetesDiabetologia等高分杂志,第一或通讯作者15,10分以上4篇,5-103篇。专利:申请专利8项,其中已获国内授权一项,PCT2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3项;重大慢病子课题负责人1项,973子课题骨干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多次获邀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糖尿病学会,国际内分泌代谢病学会学术年会做口头或特邀报告。第四届华夏国际内分泌大会优秀论文主席奖;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学术大会ADA青年科学家奖;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CGIS第十次会议CGIS新星奖;第7届亚太CODHy(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从争论到共识论坛)青年科学家奖。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

研究方向:肠道菌群-宿主/-胰轴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及临床转化

黄国瑞,瑞金医院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双百人计划、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及上海“QRJH”专家。主要从事线粒体相关功能的研究,以及线粒体功能缺陷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上海市的多项科研计划,包括:双百人计划,东方学者,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

研究方向:线粒体dynamics与代谢性疾病

徐敏,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课题组长,兼任中华糖尿病学会胰岛Beta细胞功能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专科分会代谢病学组委员。基于国内最大代谢性疾病队列及临床试验人群,聚焦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致力于建立不同遗传背景、高危风险因素分层的2型糖尿病个体化精准预防和干预新模式。目前已发表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包括Lancet

肾上腺与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代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国青少年肥胖人群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代谢/表观调控胰岛β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性成熟的研究

内分泌疾病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

内分泌肿瘤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相关疾病的遗传、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

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研究

肠道菌群-宿主/-胰轴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及临床转化

线粒体dynamics与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的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肠道菌群与肥胖、代谢性疾病研究

肥胖、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肥胖、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青少年肥胖糖尿病临床和基础研究

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药物干预研究

糖尿病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多组学/遗传流行病

1.年薪24-30万元(税前),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协助办理上海市户口;

2.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可享受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在岗津贴和科研经费;

3.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按单位规定给予绩效奖励;

4.优秀博士后出站,可通过医院当年度公开招聘方式,优先全职入编。业绩突出者将推荐申请副研究员岗位;

5.鼓励并支持博士后申请各类博士后基金项目和人才计划,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境外交流项目),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

6.享有员工伙食补贴、就餐优惠、门诊就医优先政策等;

7.协助申请上海市博士后公寓。

1.个人申请:申请人将相关材料电子版(包括:个人中英文简历、学历证明、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及至少两位推荐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邮件发送至并抄送邮件名:“博士后应聘+姓名+合作导师(研究方向)”。

2.初筛及面试:合作导师对申请者的相关材料进行初筛,有意向者将进行面试。

3.资格审核。面试考核通过者提交博士后申请相关材料至医院博管办,报交大医学院博管办审核,审核通过者办理进站手续。

联系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上海市瑞金二路1978号楼101B室,邮编:200025)

投递招聘简历时请注明来源于: ,提供、信息。为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提供各岗位的高层次人才!

更多招聘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

重要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