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也算互联网行业吗?

         使用终端不仅可以免费查阅各大机构的研究报告,第一手的投资资讯,还提供大量研报加工数据,盈利预测数据,历史财务数据,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宏观及行业研究思路,公司研究方法,可多角度观测市场,用更多维度的视点辅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某影视渲染公司在云上快速搭建生产制作和云渲染平台,大大缩短制作周期和节约成本实现80%产能复工;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在云上实现全球五大区同步开服,顶住千万用户同时涌入所带来的服务器运行压力;某社交媒体平台将视频内容存在云端,可根据用户访问频率,对冷热数据进行分层,大幅降低内容管理成本……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云计算的发展与创新应用也实现了新的飞跃。

“技术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云计算的出现让互联网不只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信息。”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与互联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向记者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与互联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受访方供图

上云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6.6%,平均是GDP增速的一倍,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在GDP中占比达到38.6%。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中长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动力,数字经济的时代已正式来临。

在数字经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需要通过上云实现生产在线、管理在线,甚至连接外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业务流、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云不只是一种IT资源,而是一种新战略的开启。

“云作为一个全时在线的数字化承载,天然具备跨越物理时空的优势:企业以云为基础,能够让更多相关方在线连接形成共生网络,运行起来就会产生大量的行为交互数据,企业通过算法挖掘实现智能化,进而为数字化业务创新提供无限可能。”刘伟光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云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种全新生产关系。

从生产力要素到生产关系,每一种革命性技术会形成一个工具、一种生产资料、一个平台。对此,刘伟光认为,当前,我国云计算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云的优势特征也逐步显现,为真正实现生产资料的集约化使用提供了可能。

“不过,我国云计算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将上云简单地认为是服务器的替换,没有对云的深层次能力进行挖掘,这就需要提升企业上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刘伟光坦言。

互联网企业上云步伐加快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加速步入万物智联、融合创新、全域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互联网行业作为创新技术的领头羊,对于技术的革新与运用最为敏锐和积极。

因此,互联网企业通过云网端融合技术,将创造新的场景与富有想象力的新市场,比如像利用AR/VR技术的游戏产业、自动驾驶、智能制造、远程医疗与教育等虚实融合场景,共同构建数字新世界。

刘伟光表示,互联网行业作为最早一批上云、用云的企业,用云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竞争力,“可以说,上云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资源红利、数据红利以及管理红利的增长新动能。”

他预计,未来将有大量新型应用在云网端融合的新计算体系中运行。随着云网端技术进一步融合,无论企业或个人,计算将进一步向云上迁移,带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企业该如何高质量上云?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刘伟光认为,不断推陈出新的场景,打磨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未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演变成“云原生企业”。

实际上,云不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赋能业务发展、优化企业管理的核心能力。那么,互联网企业该如何加速推进上云进程?对此,刘伟光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互联网企业应以业务为驱动开启上云之路。互联网企业应通过服务可观测等技术动态调控资源和业务的匹配关系,实现物尽其用;根据实际业务系统应用的迁移难度确定云化改造方案;根据合规要求、业务安全需求等因素确定上云方案,利用混合云方式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化部署方案。

其次,互联网企业应不断优化成本评估理念和体系。云基础设施服务采购成本不再只是一种资本支出,而应被纳入运营成本,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增减,减少冗余,实现资源IT供应曲线和业务负载曲线的最大化拟合,并在不断的运营优化过程中,实现成本的进一步把控。

第三,互联网企业应不断更新对于云价值的认知,持续优化云生命周期管理。发挥云的承载作用,基于诸如云+AI、云+5G、云+物联网等方式,拓宽技术赋能范围,实现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变;探索用好云的路径,在提升研发效率、运维效率、提升稳定性和优化成本结构等维度,实现跨越式突破。

此外,如何用云原生技术解决创新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也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课题。“互联网企业大都是云原生企业,从他们创业开始,我们就一直陪伴,共同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从萌芽到爆发式增长,甚至到如今的全球化布局。”刘伟光说。

有关专家表示,云解决了向下硬件差异化的问题,云原生解决了云之上应用的差异化问题,这让更大规模的社会协同成为可能。

对此,刘伟光认为,云原生技术将越来越易用,互联网企业只需关心架构之上的敏捷开发与业务创新,底层资源都可以交给云计算公司来考虑。这在根本上加速了IT领域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化分工,并将改变创新驱动力的底层逻辑。”


今年没有什么批罗胖文章刷屏了,因为搞跨年演讲的人多了起来,就我知道的除了吴晓波以外,还有微商教父龚文祥、新晋军事流量网红卢克文,本质上跨年演讲是个知识付费产品,每个有粉丝的自媒体都可以运作起来自己的“年终秀”。

跨年演讲模式做了4年,正好知识付费也火了四年,这是个有趣的缩影。作为网红带货与新媒体流量的变种,知识经济自身的周期比外界想象的更坚挺。


“当你对一个模式抱有质疑的时候,总是会找一堆理由来论证自己的可行性,比如觉得网上免费资源已经有很多了,用户还必要去购买那么多付费内容意愿吗?冲动式消费过后用户有时间消化掉这么多内容吗等等,但是真正做读书会、做粉丝爆单的那些人,是不会告诉外行人是如何走通其中的逻辑的。”坚持做了3年成长读书会的周君对我说,“我也没有什么名气,但粉丝比较精准,我能信任我的粉丝觉得钱花的值,有时候我做的社群提供的是‘氛围场’甚至是鼓励和督促,那些潜水的可能明年就不会再续费了。”

很多做知识付费的朋友是从一个公众号或者一个个社群开始的,在风口之下,有的应用微信生态中的技术开发解决方案产品,有的还微信之中走向线下会议,走成了教育培训行业,并独立开发APP成为新媒体和高科技公司。

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知识付费这两年已经和之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区别!

知识付费的“基本盘”正发生三大彻底的转变:

(1)知识付费从自媒体变现模式渗透为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模式

一开始大家还把知识付费(或者说“知识经济”或者“知识服务”)当做是头部自媒体的商业模式,甚至不乏激烈的“割韭菜”或者“忽悠”之类的批评,但2018年以来知识付费话题性已消失的差不多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纷纷把知识付费作为进行平台与用户之间深度运营的一种盈利模式,并根据产品所服务用户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比如在线音频内容平台的知识付费节目作为会员精品或者单独以专栏形式售卖 (比如蜻蜓FM) ;直播类竞答年底又有火爆的趋势 (百万英雄等); 比如从给会员发读书PPT读书会加上精选读书电商模式 (樊登读书) ;比如媒体行业里逐渐培养用户付费习惯新闻或调研报告模式 (财新) ;比如社交媒体做知识付费 (微博问答) ;比如信息流媒体做知识付费 (头条付费专栏) ;比如经验分享社区做知识付费 (知乎会员) ;目前智能电视也开辟了儿童或者亲子内容作为付费产品 (海信电视等) ;抖音一些知识创作者也在小店之中带货。不妨大体归纳下:

(1)音频平台知识付费化

(2)直播场景知识付费化

(3)图书出版知识付费化

(4)传统媒体知识付费化

(5)社交、社媒、社区、社群知识付费化

(6)智能硬件内容生态知识付费化

(7)短视频平台知识付费化

(2)内容生产者从网红大V转向老师专家学者

在知识经济起步阶段,平台主推的内容生产者主要是以能带货的网红大V为主,如今平台更倾向于推荐有良好知识储备、授课方式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名家、大家走向前台,比如美学大家蒋勋、文物收藏家马未都等,金融教授李国平等以知识付费专栏形式与读者见面,这代表着知识付费平台越来越“教育行业化”,内容不再是名气吸引流量而是靠扎实专业度赢得学员买单。


(▲蜻蜓FM中知识大家)

蜻蜓FM副总裁郭亮认为,“知识付费在过去两年不仅是如火如荼,而且是被过度炒作了;现在可以看到市场热度的明显下降,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把行业里的泡沫挤出去。接下来给大家呈现的,应该是它更优质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也就是说,现在反而是知识付费理应的本来面目。

(3)用户付费订阅心态从为名气买单过渡为自己灵魂和未来投资

前几年互联网双创热情高涨,人们希望从付费资讯之中抓住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相互追逐的浮躁氛围之中,不免让人充满焦虑感。目前经济下行、互联网寒冬、企业裁员风险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下,越是外在环境相对趋冷的状态下,人们会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和储备,教育和知识产品的“反经济周期”的特点,用户的底层心理需求推动了知识付费平台从以浅层易懂的通俗内容升级为偏严肃、硬核方向内容递进。

用户在面对知识经济时,心智更加成熟,他们把付费内容纳入到个人或家庭中长期的素养提升、学习成长计划之中,这种“慢下来、静下心”学东西的精神需求是更为稳定的、健康的消费心态,从此对应的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生态也逐渐让人有种逛数字化新华书店的感觉。

知识付费这三大基本盘的变化最早为开发知识变现工具的SaaS服务商小鹅通在2018年时以“新教育”来描述这一趋势,在2019年知识付费加速与互联网教育有了融合的趋势,小鹅通所服务的客户截止2019年12月累计生产知识商品超750万个,而小鹅通也在2019年12月宣布获得“好未来”1亿元领投的B轮融资。


2020适应知识付费领域深刻变化的平台崛起,将出现三大效益

阿星为了更好了解知识付费,几乎把各个把市面上头部知识付费平台都充了一遍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我不看网络视频,听音频的场景可以解放我的眼睛并且不耽误做事,目前其实在比较忙碌的、渴望提升的用户群体之中,综合音频平台“蜻蜓”、罗振宇所孵化的网红老师团队“得到”、“樊登读书会”的评书精讲+图书合作+微商代理制、线上混沌研习社(线上MBA模式)的用户群体有重叠,但是各自有自己服务的人群。

这几个产品都被称之为“平台”,而并不是在文章开头时所描述的自媒体单人单干模式,知识付费的“平台化”的确比单个课程或者围绕几个IP的付费社群或者读书会更能满足用户多维度的知识服务,后者在优质内容资源的持续引入以及会员深度服务方面远不如知识付费平台有效率。而知识付费平台本身能否适应“基本盘”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优质付费内容向头部平台迅速集中的“马太效益”将加剧。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用户,反过来,有什么的用户也有什么样的内容,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现在知识付费领域已经从以往的“人以群分”过渡到以推荐引擎的模式变化来处理这个矛盾。

头部知识付费平台基本引入算法推荐模式,在对于用户数据全面标签化基础上,平台做到知识付费内容的“千人千面”能满足用户个性化内容消费需求,并且创造沉浸式体验,让知识付费的“信息”主动找到人,最终也能提升用户购买精品内容、付费成为会员的成功率。往往在这样的平台用户规模大、流量高,能够吸引优质内容生产者“薄利多销”,降低知识普及的门槛。而知识付费领域也形成类似电商平台的“造节促销”活动, 如“423听书节”、“91倾听日”、“123倾听计划”等释放会员权益,让知识产品更亲近会员以及普通用户。

其次,用户在更多元场景、用更碎片化时间来消化掉订阅内容的“叠加效益”。

以往用户购买一份内容通常会在APP之中收听,而伴随智能音箱的普及化,用户还能够在睡前或者开车时收听内容,除此以外,APP里的会员数据与微信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之中可以打通,同一份产品消费的使用场景多了三个以上,会员的使用频次、时长以及粘性也大幅度提升。这也意味着,那些没有更强产品开放能力中小知识付费平台的使用体验也没有办法和头部平台之间竞争。据悉,蜻蜓FM全场景生态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亿,全年增长近30%,智能设备单日收听总时长达2500万小时,接入智能设备9000万台,合作伙伴600家;主打开源化的蜻蜓FM音频生态在各平台中内容收听率、播放量及播放时长三大数据均居行业第一。


第三、会员业务带动的长尾效应,降低了内容付费的门槛

知识付费产品本身是以付费来筛选用户,也挡住了一些试探了解阶段的潜在付费用户,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基本均有免费服务的引流产品,这样也是为了以优质内容来培育用户的付费习惯,一旦用户觉得有价值才会在知识付费平台中进行复购和续费充值。

付费用户本身VIP权益相对明显,比如更多优质内容的易获取度、付费精品内容的打折优惠、免广告播放权限、更多加餐笔记、思维导图以及社群深度交流、平台联合专业机构联合打造的精品内容筛选获取等;有使用习惯的会员往往会长期购买年费并更有意愿在平台销售更优质的课程内容。

头部知识付费平台适应内容消费基本盘变化已进入“战略调整期”

知识付费平台崛起实际上已经接近于“内容电商”模式,并且会员制更加能够抗拒经营风险,目前头部知识付费平台从内容品类、内容生态培育以及C端(会员和用户)、B端的(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有打造知识经济领域“天猫”的趋势。

根据公众号靠谱的阿星的观察,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已经开始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

(1)切中80后、90后职场和个人提升刚需的理财、情商、表达、英语口语等内容产品更容易成为爆款,音频学习正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充电主要形式之一。

(2)各大平台之间已经对于网红大V、知名老师形成了平台的“独家包揽”,并在黄金流量位置给予推荐,由于网红本身数量有限,知识付费平台则开始向其他有限的IP资源继续跑马圈地。

(3)知识付费平台对于知识更加尊重,并大力倡导了读书会模式,比如樊登读书、今今乐道异军突起成为知识付费之中的“黑马”,不过樊登老师、杨铄今老师都是一个人讲N本书的模式。笔者认为,知识海洋是无穷的,不同专业人士讲不同品类的书、某个领域的专家讲本专业领域的书或某一本书深入讲形式,还有更大的商业成长空间,这本身给了综合知识付费平台以机会,或把书读更深而让更多用户付费。


(▲左一、二图为樊登读书、右一、二图为蜻蜓FM)

(4)儿童亲子故事内容成为高流量品类,一般儿童内容往往是一个小孩能够带动两个以上大人参与,并且保持极强的使用粘性,据了解,蜻蜓生态收听率最高的品类就是儿童亲子类,樊登读书本身也选入了很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

(5)知识付费平台也开始加大对于精品内容的“联合开发”和深度定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分销关系上,这点与国内的爱优腾与国外的Netflix的逻辑非常相似。甚至平台为了吸引优质老师在知识付费舞台从事知识生产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在分佣比例上更为灵活,甚至与出版社合作把付费专栏与图书出版结合在一起。

(6)知识付费平台加大对生态内的作者背书支持,在流量上与更多的智能硬件厂家直接合作,在内容上与更多的文化名人、教育行业从业者等开发出更多知识专业服务产品,与此同时搭建与粉丝沟通渠道,推动教学相长的同时更好的知识变现。

知识付费没有因为质疑而停滞,反而发展的更繁荣,在2019年知识付费在量上降温反而在质上有了突破,并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知识付费从与知识弱相关走向强相关;用户消费从碎片化走向兴趣图谱化;知识付费内容生态越愈发繁荣。能够适应这种知识付费、知识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对平台打造更有知识含金量的课程、更加深度服务用户的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来说是好事,笔者认为,过去两年来知识付费变道超车从粉丝经济走向互联网内容电商和知识教育的阶段,吸引了更多有知识份量、懂教学的内容生产者参与进来,这表明知识付费平台在“思想市场”与“互联网产品的时间赛场”上竞争愈发激烈,但在这个过程之中内容逐渐精品化,知识付费市场蛋糕也越做越大、模式更加健康,这或许是大家都期望出现的良性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运营属于互联网行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