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转换器在哪儿买?

创作立场声明:M1 MacBook Air “轻度办公”用户,

(本文还是一篇较长的流水账,记录的是M1MBA和MBP2020的扩展坞的大致选购之路)

上一篇的链接“个人评测 篇一:2021年的双十一,我为选购M1 MacBook Air的扩展坞操碎了心”。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2C的MacBook (M1 MacBook Air)在需要连接较多外设时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到了扩展坞的选择,显示器的选择也在路上了,目前已经测试过一台4K60的飞利浦。

联想的两款来酷系列,苹果官方486块钱的“”,“”以及贝尔金系列。

    联想LecooType-C扩展坞HDMI转换器4K60Hz高清投屏苹果华为电脑笔记本手机转接头PD快充拓展坞LKC1315H129元京东去购买

联想这两款扩展坞一共花了158元,价格不高,到手品质还不错,最大不同是4K60的支持与否。两者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但支持4K60的型号LKC1315H ,在扩展坞的底部会特别标记出来,放在一起也不担心混淆。

劝退我的点,在于他们5Gbps的USB3.0接口,实际读写速度只有三百多,顶天能上400MB/s ,连我的小(英睿达1T)都跑不满,要来何用?这不是这两款扩展坞的问题,而是所有3.0扩展坞都存在的尴尬情况:都上到USB3.0了,不直接上到10Gbps,一个扩展坞上给这样好几个读写速度不上不下的USB接口,售价还USB2.0扩展坞的2倍以上,这是要拿来接U盘玩手动分布式存储吗哈哈哈?希望有能用上这种扩展坞的值友分享一下使用经验,我不是很懂。

如果只让它们管供电和其它临时连接的外设,那么他的体积和重量相比苹果官方的“”(售价468元)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为什么会这样?我查了查,发现真是这样,USB的5Gbps和10Gbps实际读写速度都得打六折,所以想要跑满我的移动硬盘(700M读写),至少得有10Gbps 。

哦还有的几款USB协议扩展坞,都是一样的情况。这样的读写速度注定无法胜任大流量数据的传输,而如果只是用来搭配临时外设使用,又过于壕无人性,过了过了。

第二批的选择就放飞自我了,一个是可能是最贵、最好的USB扩展坞dockcase,另一个是双口直插带雷电的飞利浦。

既然要10Gbps。那就来一个2A1C同时支持10Gbps的Dock case八合一扩展坞,和有雷电3的飞利浦双口直插扩展坞试试看。

其中Dock case的兼容性非常强(甚至还有兼容switch模式),PD可选2.0或3.0,外接显示器的可选2Lane / 4Lane,还支持直出模式。扩展坞的上行线(扩展坞连接电脑的线)不但是扁线(宽粉)设计,而且还是分体/可更换的,这一点可以较为简单的扩大扩展坞的使用范围,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接口速度实测跑满我的外置问题不大。

飞利浦的直插式省掉了连接电脑的一条线,相对简约一些,除了4K输出只有30外,各个接口也都速度飞快,100W的PD充电,和10Gbps的C口,以及自带TF / SD读卡器,真的是简约而不简单。

但在实际使用中,二者的缺点也和他们的优点一样明显。首先是Dock case的傲人重量和体积,让我真的无法忽视。他的宽粉型数据线,更耐用的同时弯折能力也与之下降,只能直挺挺躺在笔记本的左侧。飞利浦的直插式,厚度一看就不是给MacBook Air设计的,11mm的厚度几乎是我M1MBA侧面垂直面厚度的2倍。

再就是他们发热量,这两款扩展坞的发热能力真的强,尤其是Dock case,默认设置下风扇是不会启动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仅仅是插满3个USB3.1和2个USB2.0口,不做任何数据读写,扩展坞温度就可以直接飞上70(环境温度仅有21摄氏度)。同样的,连接在扩展坞上的所有设备,都变得滚烫尤其是接口处,让我非常担心我的其它外设的稳定性和寿命。

对Dock case的测试还没结束,在我修改了设置,将为ON并重启扩展坞后,只连接PD充电,就这样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扩展坞无论如何都无法再识别USB3.1协议。接上的的移动固态硬盘,U盘,移动,要么一闪而过一个3.0的5Gbps或者2.0的480Mbps,要么干脆什么都不显示,仿佛我插了个空气。

这样诡异的情况,在我两次断开扩展坞电源再重新连接,并且重置所有设置后,终于消失,这款售价接近五百大洋的“高级”扩展坞,稳定性让我心寒。

飞利浦的扩展坞也没好到哪去,并且由于贴在机身侧面,它的温度还会传导到M1MBA机身上,让整台电脑的左侧温度明显升高,左手会有明显不适。但价格上,飞利浦仅有Dock case的一半,这样的表现放到这个价位上,还算可以接受,但过高的温度,不但影响着我的使用体验,还很可能影响连接外设的寿命,这让他暂时掉到了待定的队列。

前面参与测试的所有扩展坞,都存在进行连续读写测试时,意外弹出外置硬盘的情况。除了Dock case (复现率70%),所有参与测试的扩展坞,95%以上的概率会在刚接上外置硬盘进行读写时,5秒内显示意外弹出外置硬盘。这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目前来看可能是因为扩展坞的功率调度有问题,试图用扩展坞连接外置硬盘的用户们,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Pro则是直接支持到了雷劈4,而截至2021年的双十一,市面上入门级/消费级产品数量几乎为零,这大概也是我面对如此多的选择,却几乎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款式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两款扩展坞还在路上,下篇我将继续补充它们的测试结果(明天吧)

联想来酷 USB3.0分线器 高速4口USB扩展坞HUB集线器 笔记本电脑转接头一拖四多接口延长线0.2米LKP0611B-1 USB3.0高速传输【经典黑-0.2米】

联想来酷 USB3.0分线器 高速4口USB扩展坞HUB集线器 笔记本电脑转接头一拖四多接口延长线0.2米LKP0611B-1 USB3.0高速传输【经典黑-0.2米】

MBA),这款13.3寸LED屏幕笔记本最薄处仅4mm。MBA所营造的视觉上的美感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MBA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之薄主要源自于LED屏幕和特殊处理器的采用,MBA所采用的处理器是英特尔专门为苹果定制的,这种定制的处理器也属于酷睿2系列,但是面积比标准的酷睿2处理器要小很多,功耗也要低不少,这种定制的酷睿2处理器的应用,不仅有益于MBA的轻薄,也为MBA的良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使MBA成为了Mac系列电脑中发热量最小的电脑。首批发售的MBA配备的处理器型号是P7500,主频1.6GHz,具有4M二级缓存和800MHz前端总线,没有使用超低电压版处理器,估计苹果也是希望MBA在性能上也有可观的表现,并不想它沦为纯粹具有便携性的产品。

  2010年10月,苹果发布第二代MBA。这次升级使MBA有了两种机型:传统的13.3英寸和新增的11.6英寸。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用闪存代替硬盘,64GB~256GB的闪存被直接嵌入主板,节省了巨大空间来存放电池,这使13.3英寸机型的使用时间提升到7小时。

  2011年7月,苹果再次升级了MBA。全新的MBA搭载双核Intel Core i5和四核Core i7处理器,在性能上实现了飞跃。这次升级后苹果的入门级笔记本Macbook在官网中消失,Mac笔记本家族只剩下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这也意味着MBA,一款超便携型笔记本,已经具有一般笔记本的性能和经济性。

  MBA的包装箱是黑色的,包装箱正上方印有半开启的MBA图片,包装箱前侧印有“MacBook Air”的字样,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识,整体感觉很简洁。
躺在黑色包装箱里的就是此次的主角——巧夺天工的MBA,MBA尺寸为32.4cm x 22.7cm x 0.4-1.94cm,最薄处仅4mm,最厚处也不到2cm,将MBA拿到手里感觉很爽。

  MBA虽然很薄,但是拿在手里感觉很结实,上盖、腕托、机身底部各部位都没有喜好松松垮垮的感觉,笔者在摸到MBA之前,很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单手端起MBA机身会晃得厉害,不过实际情况令笔者很满意,单手端起MBA机身丝毫没有晃动的感觉。

  不过由此笔者也发现就一个问题,就是MBA虽然薄,但是并不轻,1.36Kg的重量在13.3寸笔记本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和12.1寸或者更小尺寸的笔记本相比,MBA显得有些沉,单手端一段时间会感觉有些累。

  MBA虽然很薄,依然内置了iSight摄像头和全向MIC,结合iChat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使用,可以给沟通带来很大的方便。
按键方面MBA设计比较简洁,除了电源开关没有设计任何其他的快捷键,这也是Mac笔记本一向的设计风格。

  MBA是13.3寸宽屏笔记本,对于13寸宽屏本来说,设计全尺寸键盘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对于MBA来说,困难之处是如何既不影响机身的薄,也不影响按键的手感。如果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MBA的键盘整体是凹陷下去的,这样可以保证按键和键盘边框处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键程,笔者经过实际使用发现MBA键盘的手感和MacBook以及iMac配备的键盘手感都是一样的,按键很轻松,打起字来也比较舒服。

  其实MBA的键盘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背光灯的设计,带有环境光敏感元件,可以根据环境光的亮度来自动调整屏幕和键盘背光灯的亮度,这样在环境光比较昏暗的地方也可以看清键盘的字了,而且还不用自己去手动调节,比某些产品在屏幕上边框设计夜视灯要方便得多。

  键盘 触控板MBA的触控板面积比较大,支持多触点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开合、轻扫或旋转手指就能够可缩放文本、浏览相册或调整图像,这一手势输入技术已经在iPhone和iPod Touch中得以成功应用,这次引入到MBA中,也是给笔记本带来了一项非常新颖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一手势输入技术,MBA配备了一颗Broadcom BCM5974触摸屏控制芯片,通过这一芯片,可以用触摸板来模拟触摸屏幕的效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到苹果体验点亲自体验一下这一技术,非常有意思。

  Mac电脑的电源插孔采用了安全插孔的设计方式,这种适配器称为MagSafe电源适配器,适配器接头和机身的插孔主要是靠磁铁的吸力结合在一起的,意外碰到的时候只会是适配器接头脱落而不至连累机器跌落。MBA为了照顾到小巧的机身,安全插孔的方向相对于MacBook的插孔已经旋转了90度。

  Magsafe苹果笔记本一般会有两个适配器,一个是日常使用的标准适配器,一个是和数码产品适配器一样的便携式适配器(MBA只有一个便携式适配器),下图是苹果产品的一系列适配器,从上到下依次是iPhone (5瓦)、iPod (8瓦)、MacBook Air (45瓦)、MacBook (60瓦)和MacBook Pro (85瓦),我们可以看到,MBA不仅机身小巧,就连适配器的体积也要比MacBook和MacBook Pro的适配器小一圈。

  MBA的可升级性是其软肋之一,由于为了追求极致轻薄,MBA在努力地将一切可集成的配件到主板上,不能集成的配件则采用软排线来进行连接以减小占用的空间,因此MBA很难进行升级。首先,MBA的所有配件都是位于机身内部的,要想升级要将机器后盖拆开,其次,MBA的CPU、内存等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个人用户是无法进行升级的。不过MBA的配置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大多除应用需求,而且几乎已经达到了满足当前散热条件下的最高性能。

  1、牛皮纸袋状内胆包

  在美国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是从一个牛皮纸袋中拿出MBA的,这一举动非常酷,不仅给现场的观众也给稍后看到报道的用户很大的震撼,随后推出的MBA广告也是结合牛皮纸带来作的,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苹果策划人员的无限创意。为了将这一想法推向现实,Jona Bechtolt和Claire L. Evans设计了这个纯手工打造的牛皮纸袋状内胆包,是不是比普通的内胆包要酷得多?

  SuperDriver是一个USB接口的外置DVD刻录光驱,这个外置光驱的特点是无需笨重的电源适配器,只需要一根USB连接线就可以直接连接MBA,实现光盘播放或者刻录功能。

  3、USB以太网转接器

  MBA太薄了,甚至连很常见的网卡接口也省略了,好在苹果还为MBA准备了USB到以太网接口的转换器,在没有无线局域网络的环境中也不会手足无措。 (仅第一代)

  4、MagSafe飞行电源适配器

  MagSafe飞行电源适配器主要是位经常飞来飞去的空中超人准备的,将它插入飞机座位上的电源端口,可在整个飞行期间为你的MacBook Air供电,这样在飞机上也不会耽误工作。

  5、Micro-DVI至视频MBA机身上配有一个micro-DVI接口,通过转接线可连接到DVI或者VGA接口的外接显示设备,Micro-DVI至DVI和Micro-DVI至VGA接口的转接线属于标准配置,不需要单独购买。(仅第一代)

Machine功能,但是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实现数据备份。Time Capsule有500GB和1TB两种规格供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日本买那种转换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