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发给我消息。她说:我的朋友圈发个截图给我,让我看看。我说你这是怎么了,把藏起来了?

你曾经默默无闻地爱过一个人吗?

明明喜欢得不得了,却又憋在心里不敢讲出来。身边的朋友全都看出了你的心迹,唯独他还傻乎乎地蒙在鼓里。

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干脆闷着不说,哪怕心里风起云涌,表面也要装作波澜不惊。看似不经意地穷尽一切办法传递爱意,偏偏不愿戳破那最后一层窗户纸。

不敢主动给他发微信,于是就把朋友圈当作交流的主战场。

他的每条朋友圈你都会第一时间点赞,还要认真盘算着怎样留言评论才会显得与众不同。

可以说是爱得一丝不苟。

有这样的体会,是因为身边有不止一位朋友真的这样干过。

有个姐们,和她吃着饭,突然就一声尖叫两眼放光,像是收到了涨工资的通知。事实上,不过是她喜欢的男孩子更新了朋友圈。

这个时候,她一定会郑重其事地点一个赞,而后还要截图留念。

我问她,你点赞就点赞吧,截图做什么。

没想到她说:“我会把他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截图保存下来,这样,遇到没有网的时候,我就可以翻看截图相册来回味!”

啧啧啧,这些陷在爱情里的人儿啊,简直是丧心病狂。我翻了很大一个白眼,问她已经把他的朋友圈看了多少遍。

她相当傲娇地跟我说,也就几十遍吧,不多,不多。

接着补充到,“难道你不觉得,坚持给一个人点赞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壮举吗?!!”

或许对于她来说,看到喜欢的男孩子更新了朋友圈,就像古人们收到远方家人的来信一样欣喜吧。在真正相爱的人看来,消息无分大小缓急,只要是有关你的,便都是最重要的。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很多次,两个人谈恋爱,到底哪个阶段更幸福。

不少人的答案其实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懵懵懂懂地暗恋一个人时,反而最能体会到爱情的美好。一旦真的在一起了,就好像突然完成了一个长久以来想要实现的目标,甚至会觉得有些空虚而不知所措。

热恋当中时,每天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难免对恩爱习以为常;可是,对于身处暗恋的人来说,对方回复的最简单的一句话、任何一个表情和细微的动作,都足以带给你巨大的欢喜,一连很多天地细细回味。

我的另一位朋友,经历过一段长达三年的暗恋。

她起初喜欢上那个男孩子时,正值高三。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加上学校对于“早恋”的严查严打,她一直把这份感情埋在心里。

高考后,她去了北京的名校,而那个男孩子则考上了北京一所普通的三本,依然默默暗恋,不愿吐露心扉。

我当时认为,如果喜欢,就干净利落地表白、在一起;如果没勇气表白,那就干脆彻底把他忘掉。规劝她说到,“等你到了大学,肯定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到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感情,大概就会觉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那天晚上,她发微信给我说:“或许你说得对,将来会遇到什么人谁也难以预料。所以我也很想看看,对他的这份感情能持续多久。”

我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彻底理解她当初说的话,

每个人心底都或多或少的有过不自信。

尤其是那些习惯了暗恋的人,

早已分不清喜欢、冲动和爱的区别。

所以她想留出足够的时间,

在那之后,那个男孩子谈过恋爱又经历分手,这期间她始终没什么大动作。

虽然两个人同在北京,见面的次数却并不多,只有几个好友小聚时才有机会同坐在一桌吃饭交谈。但是,相比于其他人,她又总能显出多一份的细致和在乎。

他喜欢篮球,于是她也开始主动了解这项运动。每次到了NBA赛季,他一边熬夜看球一边激动地在朋友圈里直播;她就把他刷屏的十几条小视频一一赞过,还会与他一起讨论支持的队伍和选手。

他俩就这样靠着朋友圈里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逐渐了解,不断熟悉。

直到去年夏天,他们突然在高中好友的群里宣布了恋情。

她破天荒地发了一条矫情的动态:“只要是你,多晚都可以。”

我被这个故事甜了好几个月,每次快对爱情丧失信心的时候,就会想想身边还有这样玛丽苏的真实楷模。

后来我也问过她,如果坚持了这么久,最终两个人也没能在一起,不会觉得前功尽弃吗?

并不是只有我俩在一起之后,

在暗恋他的那么长一段时间里,

而是因为拥有这份感情。

后来我一直在想,爱情需要有很多注解吗。一定要郎才女貌、有车有房、山盟海誓、生死相依,把所有指标都调至满格,才能称得上伟大吗。

有时候,恰恰是我们在爱情面前所表现出的卑微,才更让它显得雄伟非常。

你的只言片语都能让我开心,颦眉蹙目都也会让我紧张。

你的每条朋友圈我都想点赞,

你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有多久?

曾有人发起过投票,数据显示:

40%的人每天使用手机10小时以上。

除工作睡觉外的所有时间——包括吃饭、上厕所都在刷手机。

然而如今独居的人数已经近1亿。

现代人可以离开人,独居,甚至可以不社交;

后台有位读者就是如此:

今年是他独居的第三年,住的地方离公司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路程。

工作朝九晚六,还双休。

相比于其他年轻人,他看起来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好好生活、学习,或者睡觉。

可他却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明知道该关掉手机2小时,好好读几页书,或者看部电影也行啊。

他和我说,自己像是被手机PUA了似的。

常常打开书拍张照,找个金句发朋友圈,接着就是一直这样乱滑手机到深夜。

朋友圈收获的赞,的确可以让自己快乐一瞬。

可虚度时光给他带来的焦虑,却久久无法消解。

我不禁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句话:

“社交媒体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负面影响之一,是让我们心中有了假象的观众。

我们时时接受审视,因此无法耐心地做那些对我们生命真正重要的事情。”


那若试着将这些虚无的“观众”屏蔽,会有什么后果?

《令人心动的offer》这一季,是医学生之间的竞争。

和以往一样,这八位就算不是最厉害的,也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可科研型学霸——刘畅,实习第一天就翻了跟头。

面对导师一个接一个提问发懵,听着同学对答如流只能束手无措。


然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她没有找人哭诉,也没有一个人郁闷。

而是给自己放了一首音乐,开始恶补相关知识点。

她说,既然来了就要争第一。

当时看着这一幕我就想起一句话:

“孤独是一个花园,但其中只有一棵树。”

但若真的如此,那刘畅就是最好的园丁,她把一切时间都用来栽培自己。

结果是什么呢?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在后来的每一次考核中,刘畅不仅完成度很高,且表现拔萃。


记得有次团队合作,她所在的队伍拿了第二。

同伴感到惋惜时,她却安慰到:

“为什么非得想拿第一呢?

我觉得扪心自问,这个患者真的来了,我感觉我知道怎么做了。”


我想她不是不好胜了,而是作为亲手掌舵自己人生的人,

不会因为眼前的一点得失就迷失方向。

她不会焦虑:别人会怎么看得第二的我;

也不会花时间纠结:我的水平是不是就止步于第二了。

其实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为刘畅这样专注自身的人。

却总会因为朋友圈的红点,网络热搜的爆而打乱节奏。

急切地想要参与这场热闹,生怕自己被落在人群后面。

“上帝借由各种方式使人变得孤独,为的就是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关注我的读者中,有一位在去年年底裸辞备考。

之后的每一天,她都在后台的私信里打卡。

上周末我发现时,不禁翻看了好久。

为了上岸,今年所有的节日、纪念日,她都是与考卷、书本一起度过。

“当然也觉得可惜,错过了很多和爱的人一起创造回忆的日子。

也觉得孤单,可一想到未来会因此变得更熠熠生辉,就能过去了。”

想起《伦敦生活》中的女主,在外人眼中,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她都比姐姐“落魄”许多。

可却让镜头这边的我们又心疼又羡慕:

她能无所顾忌地谈欲望,也能不被束缚地告诉所爱之人,自己的真实感受。


能够作为观众关注你我一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正如许倬云老先生所说:

“我世界,我有我自己一半。

世界改变,因你而存在;

世界缺一点,因你而不在。”

不管之前如何,愿你从今年最后2%的日子开始,

身处人潮时能专注自我,独自一人时也能感受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发朋友圈上面显示提到了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