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峰入云端打一名字?

今年毕业季期间,记者采访了校园里的毕业生们,当问到毕业生们离校前想要对谁说出心中的感谢时,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名字时常闪现。让我们走近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探访声声感谢背后的故事。

鼎新楼学生办事大厅自助打印区二号机位最近多了一位“新成员”——就业协议等相关文件自助打印终端机。

“之前只知道这里可以打印成绩单、获奖证书,那天听同学说就业协议也可以自助打印了。今天过来打印一下。”一名本科生说道,“来这打印,一个是近,再就是快,非常方便。”机器特别采用加盖中心专用电子章的防伪打印纸,学生可自助打印协议书、协议书证明和就业推荐表,即打即用。无纸化、智能化的服务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以往这些都需人工服务,学生要赶在工作日来找中心相关负责老师操作,但在非工作时间学生又有急需的情况下,负责老师就得赶回学校办理,十分不便。考虑到这些,中心管理科和信息科在校学工部、研工部和校长办公室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助打印系统。只要学生办事大厅开放,学生便可随时办理。同时人工服务也依然保留,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学生的需要。同学口中的“方便”背后,是中心前期与终端机和就业管理系统的不断交接与协调,以及工作人员一周两次不间断的实地运营维护。

目前,自助打印系统尚处于前期试点阶段,仅在中心校区设置1台终端机作为测试使用,中心管理科表示,下半年将根据其他单位的工作计划,2022届毕业生在6个校区均可享用自助打印服务。

在吉林大学,学生可随时享受到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这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在就业方面,也是如此。

早在2016年,中心信息科便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管理,并着手设计信息数据平台,平台于2017年上线,当时已走在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潮流前列。创建之初到现在,经不断完善,已实现精准到人,全流程实时监测就业动态,建立起学生就业岗位、人才政策、用人单位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工作模式,并积极构建“吉林大学毕业生精准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在线签约和派遣管理,使学校就业管理工作跻身全国高校前列。而在此之前,学生需用纸质一式四份,把协议书邮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有意向签约再邮回,后再交到中心,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很多学生突然发现单位不合适,决定放弃签约,但走完整个签约流程后,已错过与其他单位的签约时间,错失良机。为方便学生,让每一位毕业生能够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得到满意的就业结果,中心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管理,努力带给学生便利,也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今年4月份至今,中心为校内各机关、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就业参考数据22次,为各学院教学、科研、学科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就业数据信息支撑和咨询参考。

此外,疫情期间,学生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到各类就业信息,享受各种就业资源,就业未因疫情受到耽搁,这得益于中心构建的“云服务”工作体系,线上就业工作模式在疫情期间的全面启动,网络就业大市场功能得以完善。2020年3月召开的线上就业招聘会、双选会,当天点击量超20万。

代跑代办 教资认定不出校

来自文学院2020级的研究生王同学说:“我们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教资认定,深刻感受到身在吉大的骄傲和幸福。”一名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学生到校外办理,可能遇到很多问题,很不方便。倒不如我们替他们跑。”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便利、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到学习和科研上,中心将全国非师范类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认定的工作“包揽”到自己身上,需认定的学生只需将相关材料递交到中心,中心统一收齐后集中送往负责认定的部门,代替学生跑腿。

慕课 学好人生重要一课

就业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关,也是迈向社会的第一关,更是人生新开始的重要一关,要走好这一关,需得未雨绸缪,厚积薄发。

吉林大学一直以来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尽早掌握就业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但传统授课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提升、意识培养变成耗学时、混学分。要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中心想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慕课应运而生。

慕课精选全国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呈现有趣也有用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愿意学;慕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精品网课的形式,新颖灵活,学生不再拘囿于某间教室,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慕课内容很生动,很实用,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这种线上的模式,学习变得很方便。”来自经济学院的一名大一同学说。据了解,慕课分为两门课程,一门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大学学习生活计划和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一门是就业指导,传授就业面试等实战技巧。课程采取线上视频教学与线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视频教学共计62学时,聚焦175个专题知识点,时长 2821分钟。慕课现已面向全体一年级和三年级(五年制为四年级)全日制本科学生开课,目前已有20442名本科生享受到慕课资源。

有了慕课,还要确保学生学得扎实。中心联合各学院选拔各学院本科生辅导员87人担任慕课助教,协助学生学习并和中心一道负责相应督导工作,形成了一周一总结,一周一反馈的学习督导模式,真正让学生学好学扎实“就业”这门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除此之外,以“聚焦学生需求、实现精准发力”为理念的微课即将推出,将构建起“职业生涯须知”等八大课程体系,面向本硕博学生。

就业主题活动 逐梦未来 成竹在胸

在创建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同时,中心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各类课余之外丰富的线上线下主题培训、讲座等活动。

今年5月,中心开展“抢占黄金期、抓住关键期、决战冲刺期—吉林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依托线上媒体平台,与相关教育集团联合举办3次“青春筑梦”线上公益直播课程;围绕中西部地区就业、重点地区和城市引才推介、大学生参军入伍等主题开展就业经验分享与交流。线下开展“青春奋进,解惑未来”“青春筑梦,为你护航”“青春无悔,奔向远方”“青春由你,职来职往”4个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3场线上直播指导课,18场就业指导专题座谈会、分享会,14场就业主题团日活动,10场就业指导报告会,8场就业形势政策讲座,6场就业主题班会,共计59场活动,覆盖全校近18000余名毕业生,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引推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去。

此外,中心主办的吉林大学首届“出彩就业创业人物”评选活动共选出58名学生典范,展现了吉大毕业生风采,激励“后浪”前进,也为后续评定表彰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提供基础。

“一对一”帮扶 双困学生不再愁

针对双困(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中心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现共有38个学院53名同学参与。对就业困难对象建档立卡,建立“就业困难帮扶档案”,“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就业帮扶。中心班子成员分包各学部、学院,分开帮扶,点对点帮扶,定期到学部和学院调研、走访,直到确保所帮扶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截至目前,通过“一对一”帮扶学校2021届毕业生,现已全部落实就业去向。

短期助理岗 毕业也有“家”可回

考虑到拟升学不就业毕业生的巨大压力,为了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助力、减轻压力,让他们即使毕业也有“家”可回,《吉林大学短期科研助理及管理助理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工作实施方案》已出台并在实施当中。

毕业季的行政办公楼,总能看到学生匆匆而来的身影和离去时轻盈欢快的脚步。在被问到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时,一名硕士研究生热情地接受了采访,“非常满意!我是来办理落户相关业务的,这边老师效率很高,3分钟完事儿,而且很认真负责,一一帮忙核对材料。”同样来办理相关业务的硕士研究生陈同学和王同学表示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吉大就业网找到的,“很感谢学校!感谢就业指导中心!”

在未来,中心将持续发力,各科室互相协同、各有侧重将“方便学生11件事 服务学院9件事”清单继续落实,其中涉及学生就业实习安全服务保障、国际化青年人才孵化器——“吉人天下计划”全线启动等方便学生事项和涉及开拓就业市场、提升就业管理等服务学院事项。

指导与服务的背后是党员不变的初心

面对纷繁的工作,中心13名党员一直保持着全年无休的状态,加班是常态,回家后被学生一通电话叫回是常事,但想到学生求助时的迫切心情,他们丝毫不敢松懈;面临诸多困难,他们从未退缩,因为心中始终装着师生的急需实求、党交付使命和作为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初心。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他们一直前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亦不断提升。自4月20日以来,中心党支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并采取书本与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生动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如内部集中学习党史理论、“忆苦思甜”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依托“东北五校协作体”项目,将红色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东北各高校共同进步;利用“援疆援藏”项目带来的资源,拓展双方党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上的联动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精益求精,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言少行多,知行合一,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好。党员初心,俯首甘为,换来师生笑颜开!

作为世界智能大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智话未来云上高峰会日前举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视频的方式共聚“云端”,就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交流观点,探讨智能科技发展新风向。

高峰会上,日本国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近松茂弘发来视频致辞,他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希望以此次世界智能大会为契机,继续深化两国的地方交流合作,并祝愿天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人工智能会不会奴役人类?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认为,当下有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炒作和错误信息,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应该共建人本的人工智能。他提到,未来会出现个性化的守护天使应用程序,可以将正确的信息使用恰当的语言在合适的时间发送给应该接收的人。为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创造一个无所不知的守护天使平台,但因此出现的伦理问题是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

微软全球技术院士、微软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黄学东分享了他的团队在视觉、语音、语言、决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和最新的技术成果,他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增强为各行各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

围绕元宇宙这一新概念,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利用丰富的案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新时代下数字原住民的认知决定了未来元宇宙的商业模式,随着生产力工具和交互体验的提升,未来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电子产品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芯片短缺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对此,弗劳恩霍夫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所长哈拉德·库恩从绿色产品与资源效率、灵活性和模块化、标准化与差异化、发展前沿与商品化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方式和实践案例。他表示,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我们需要迈出创新和颠覆性的步伐,发展绿色智能和可持续芯片。

在发言中,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同样提到了当下备受关注的“缺芯”问题。他认为,智能物联网是一个实现突破的最佳领域:“我们国家有发展物联网的终端优势和规模优势,可以以铸魂为切入点,来振‘芯’兴业。”

结合自身行业,史赛克全球数字化、机器人及赋能技术总裁柯若博阐释了数字化转型给医疗服务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表示,眼下,医疗行业发展迅速,而数字技术正在引领这一趋势,拓展医疗技术的新领域,利用预测分析、人工智能等医学之外的技术改善医疗结果和经济效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需要及时做出改变以适应数字化转型。

此外,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则关注神经技术,他认为,计算机技术与神经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仍有许多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我们应继续推进人类大脑的研究,探索治疗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方法,同时关注神经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他说。

九洲荷花映日红,三千学子聚云空。6月19日上午,成都工业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在长虹会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校长严余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仁,党委副书记成和平,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传伟、郑予捷、叶仲斌、刘保县,国家级教学名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院长(主任)、党总支书记、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及2020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典礼。

《你曾是少年》MV缓缓响起,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脸庞、温暖的毕业歌,毕业典礼现场庄重而温馨。170余名毕业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1.37万余人通过“微赞”平台观看直播,在线感受毕业氛围,用线上联合线下的特殊方式,让身处天南地北的同学们“云端”相会。

庄严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序幕。

校长严余松教授作主题为《青春扬帆再启航不负时代筑未来》的毕业致辞,向2900余名毕业学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的父母、悉心教导的老师,以及始终关心和帮助学生成长的朋友,致以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严校长提到,受疫情影响,2020年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毕业季,“云端”聚会带给同学们同样的温馨和精彩。他回顾了四年来学校事业取得的进步和同学们取得的发展,告诫同学们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在社会大课堂里,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考验。临别之际,严校长提出三点期望与大家共勉:第一,初心如磐,坚守国家情怀。告诫同学们无论是步入社会还是继续求学,希望大家都能传承成工人的家国情怀,有担当,强责任,明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同频共振;第二,追求卓越,坚定理想信念。希望同学们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新世界,用坦然勇气去打开新世界,用恒久坚持去拥抱新世界,勇于批判,大胆探索,为人生美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努力坚持;第三,深学笃行,坚持青春奋斗。希望同学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有深入行业企业、专业领域深学笃行、历练才能的坚持,保持勤奋不懈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奋勇进取的思想动力,心有所守、学有所用,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作桨、勇毅笃行,不负青春韶华,成为奔涌不息的后浪,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篇章。严校长寄语同学们都能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以此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你们的哺育和培养。把家国情怀作为人生前进的重要基石,把追求卓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成就无悔的人生,成为善良正义、担当尽责的青年才俊,成为睿智创新、务实开拓的一代成工新人。最后,严校长临别赠诗同学们:来时懵懂今绝聪,倚月晨读五更钟。逐梦久别征程唤,催泪留影忆思浓。蜡照塘荷金翡翠,校熏百载镀英童。成功不俱蓬山远,闯过蓬山一万重。

毕业生代表、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2016级网络工程专业黎靖玫在发言中回忆了四载春秋的点点滴滴,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同学,共勉毕业生重任在肩,要时刻发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独特优势,以实业兴国为己任,为产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教师代表、智能制造学院苏睿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做奋斗者、做奔跑者,让个人的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同频共振,秉承“成工精神”“陈毅精神”,牢记母校“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弘扬“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成就自己,服务地方,贡献社会。

校友代表、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零售业务总监郑淳寄语同学们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做一个坚守初心的行动者,不断的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做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用健康的身体迎接挑战,用脚踏实地的坚持走向成功。

副校长陈传伟宣读2020届毕业生毕业的决定,毕业生代表上台领取毕业证书。

校党委副书记成和平宣读优秀大学毕业生表彰决定,优秀大学生代表上台领取荣誉证书。

副校长刘保县宣读2020届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位决定,学校领导、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共同向毕业生代表握手祝贺、颁授证书、行拨穗礼,毕业生代表身着学士袍,手捧学位证书和导师们合影留念。

毕业典礼由副校长郑予捷主持。

学校领导为2020届毕业生校友工作联络员代表颁发聘书,寄语校友工作联络员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是成工院的优秀校友,要发挥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作用,扬帆同济,共谋发展。

所有回忆里普通无奇的日子在此刻堆叠成眼眶中涌出的泪水,伴着悠扬得旋律,现场师生、云端师生齐唱同一首歌。愿同学们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搭载着年少的梦想,驰骋于人生下一站,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成就事业华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之君兮入云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