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围棋打开界面显示巳在游戏中,但又不能进行游戏怎么办?

这些中国经典,哪怕只看个目录也好:

1.余冠英选注《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在春秋时代,它是大大小小的仪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贵族社交时所使用的一套特殊的语言。另外,由于《诗》中提到了品类繁多的草木虫鱼,孔子还把此书当作博物学的教材使用。取得“经”的地位后,《诗经》更透着有一种古怪的崇高:它被认为是臣工给帝王提意见的谏书。

仅就文学领域而言:后世的许多佳作,我们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它们灵感的源头。但三百首中一些政治抒情诗的空洞、夸饰和肉麻,也不得不使我们感喟某些传统,是何等的源远流长。

在各种普及版本的《诗经》中,余冠英先生的注译本,至今仍是最好的之一。不过应该注意,余先生用现代民歌体译诗,清浅可诵,但有时是和诗的原意有一些距离的。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要了解中国文化,要读的第一本书,恐怕就是《论语》。

《论语》字句不难,大致读懂很容易。但也很容易产生一个感觉,就是这本书清汤寡水,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见解。——外国人读《论语》,常作如此想,今天跟传统文化已经隔膜的年轻人,恐怕也往往有类似的感受。但热爱传统的人则坚信,在夫子的平淡之中,蕴涵着深刻而伟大的思想和信念

无论如何,《论语》有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显得朴实而坦率,对话乃至争执时流露出来的情感十分真切,没有后世蕞尔小儒的那套虚伪做作。也正是因此,孔门显示出了开放性极强的包容能力,也许,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一个通俗性的读本,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本子突出的好处是简明和忠实。当然,后来的学者们也对这本书的体例和水准提出过很多批评意见,不过迄今为止,本书仍然是阅读《论语》最好的入门书籍。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所谓关于《论语》的心得,和《论语》无关。

3.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句话点明了孟子思想最重要的两个侧面:对人性的信心和建设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

关于人性的探讨,显然是一个相当抽象的话题,由此入手,孟子引入了一些神秘性的体验(如“养吾浩然之气”)。这些带有超越意味的成份,是《论语》里所没有的。所以后世的儒生和佛教徒、道教徒辩论的时候,格外重视这一部分资源。

孟子关于仁政的论述,则隐隐包含着更多具有“现代性”的东西,例如人权与主权的关系,自由市场的理论,对社会分工的强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些观点令后世的专制君主无法容忍(如汉景帝、朱元璋),但在东周封建时代,却自有其深广的社会基础。如果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反思那种线性发展的历史观,应该也有所助益。

《孟子》立论雄辩,气势逼人,让人很容易不知不觉的跟着他的思维节奏走下去。但正因如此,作为一个现代读者,应该格外注意其中的逻辑陷阱

《孟子译注》的优缺点,与《论语译注》大致相同。

4.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起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读:经学的,史学的,文学的。

把《左传》当作经学著作,就是说把它当作一本用既摆事实,也讲道理的办法来阐释《春秋》的书。《左传》到底是不是《春秋》的“传”(即对儒家经典的阐释性著作),曾经有过广泛而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今天看来大多十分无聊,但自有其学术史的意义,并且,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斗争的方式。

史学价值则是不言而喻的。仅举一个最显著的例子:由于没有一部像《左传》这样的著作,要了解战国的历史,便比了解春秋时代困难很多。

文学上,《左传》也无疑提供了一类伟大的样本。和繁琐的关于礼仪的长篇大论相映成趣的是,《左传》人物的形象往往鲜明而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处理史料有时显得十分大胆:叙事间或采用小说手法,对暴力和色情事件大加渲染,并总能适时的添加一些诸如神谕、阴谋、宫闱秘闻和乱伦之类的流行元素。

阅读《左传》,我们仍然推荐杨伯峻先生的注本。但应该注意,本书和之前的两本译注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书。它是大部头的学术著作,啃下来很不容易;全书采用文中夹注的旧注体例,也会让很多现代读者很不习惯。通读下来肯定获益匪浅,但如果实在缺乏耐心,仅选读其中一些名篇也是可以的。

5. [三国魏]王弼撰《老子注》,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本

《老子》又名《道德经》,今本八十一章,五千余言。

这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内涵和能指最丰富的5000个字。《老子》最迷人地方,一个是它恍恍惚惚,正言若反的哲学——富有神秘感,跟西方哲学对话的空间也更大(相比之下,孔子显得太朴实)。一个则是其中的“君人南面之术”,即统治技巧。古代的明君贤相,很多人或公开,或隐晦的都爱好《老子》:老子反对高压政策,但讲究愚民。一脸孔迟钝,一肚皮阴谋,也是老头子或“少年老成”者的特长。

推荐王弼的注本,是因为过去它在读书人当中流行很广,影响很大。但如只看王弼本,应该说是有所不足的:一是这个版本有不少改动,离《老子》的本来面貌有相当距离;二是王弼有时会用儒家思想解老子,不免歪曲。所以,最好还是要参看一些其余的本子。

要了解比较接近原貌的《老子》,建议看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

6.《孙子》,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本

《孙子》即《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武子十三篇》等。本书被尊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的英译本序言则指出,在世界范围内看,“《孙子兵法》在兵法类的作品中出现最早,但其闳阔深远,却迄无超越者”。

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强盛时可以横扫欧亚大陆,可是他们没有留下兵法。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经济、文化大国,但军事实力并不突出,齐军在列国中有怯懦的名声,荀子更把齐国军队定性为“亡国之兵”。兵法往往产生于战败国,代表西方军事理论著作最高水平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是普鲁士惨败给拿破仑后,才写出来的。因此,兵书中最有启发意义的,往往是其反思的成份,而这个启发,显然并不局限于军事。

读《孙子》,可以参考李零的《兵以诈立》(中华书局,2006)。

7.[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本

根据《天下篇》,庄子并不认为自己和老子属于同一个思想流派。章太炎认为,这是因为《老子》中有诸多阴谋诡计的成份,而庄子“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

确实,阅读《庄子》,总体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更为明澈的思想。对这个世界上的虚伪和罪恶,庄子比所有人都更有洞察力。他无意与这些过多纠缠,但随手轻轻一击,效果常常就胜过了儒家、墨家气喘如牛的批判。

很多时候,庄子拒绝严肃的对话,而宁可拿出一副无厘头的恶搞态度,这是所谓“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同时,用洸洋恣肆的想象,庄子虚构了一个神奇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成了他安放自己,和后世许多逃避现实的知识分子的地方。

《庄子》这本书,不是庄周的个人著作,而应该看作他这个思想流派的论文汇编。即使不谈那些令人捉摸不定的思想,这本书也并不容易读:因为有太多的难字和并不常见的句法。

因此,一个详尽的注本是非常必要的。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是用传统方法研究《庄子》的总结性著作。如果不能看完,那么建议先读一读《内篇》七篇和《天下篇》。一般都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天下篇》则是一篇关于当时思想流派的论文,通过它,可以对战国的学术空气,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8.[清]王先谦撰《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本

荀子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很明显,他所面对的时代已经与孟子截然不同,就在荀子奔走于列国之间宣扬儒家心目中的黄金时代的时候,秦赵之间打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结果是荀子的四十万赵国同胞遭到坑杀。

在秦国以大屠杀促进统一的疯狂扩张面前,如果还像孟子那样鼓吹“人性善”、“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之类的观点,就实在是有些鸵鸟策略了。因此荀子要远为务实乃至法家化,美国学者顾立雅敏锐的抓住了荀子的内心矛盾:既充满人道主义的关怀,又忍不住倾慕专制政府的效率。荀子的著作,更深刻的反映了儒家知识分子在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寻找出路的痛苦思索。

长期以来,《荀子》并不被学者们推崇,关于它的注释说解很少,且水平不高。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有一批优秀学者对《荀子》进行了重新整理,而王先谦的《荀子集解》可说是其中集大成的作品。

如果只能选读,那应该首先关注曾经为荀子招致猛烈抨击的《性恶》(怀疑人性)、《强国》(称道秦国,虽然是有保留的)、《非十二子》(批判孟子)等篇,被唯物主义学者格外重视的《天论》当然也不可不读。另外,个人推荐非常有趣的《非相》和《议兵》,它们也许可以刺激起你通读全书的兴趣。

9.马茂元选注《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在《诗经》中的优美篇什不断被创作出来的年代,南方的楚人还只是一些未开化或半开化的蛮夷。从春秋到战国,楚国的霸业兴衰起落,楚国文化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动能持续上升。楚文化与中原诸夏的文化就好像一枚巨大蚌壳的两面,它们不断冲突,也不断融合,到了楚怀王的时代,终于孕育出了楚辞这颗异常璀璨夺目的珍珠。

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全新诗体。和中原的诗歌相比,它节奏更灵活,抒情更细腻,想象力也显得更加雄伟瑰奇。

屈原之死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象征,但楚辞的创造并没有就此终结,宋玉、景差等人继续用这种体裁写作。到了汉朝,由于汉初君臣许多都是楚人,他们都对家乡的诗体有格外的热爱,这很自然的带动起了用楚声创作的风气。

从西汉末的刘向开始,汇编、注释楚辞者代不乏人。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是一个容量适中的选本,除了不作专门研究就几乎无法阅读的《天问》外,它收录了屈原的全部作品。另外,宋玉、贾谊、淮南小山的辞赋也各选了一篇,以便读者窥见其他楚辞作者的风貌。

10. 王伯祥选注《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汉书·艺文志》里,《史记》被安放在《六艺略》里《春秋经》一类的下面,也就是说,班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司马迁和他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多么伟大,他仍然把史学当作经学的一个附属成份。

而事实上,由于《史记》所取得的开创性的成就,史学从经学当中独立出来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史学之父”的盛誉,司马迁当之无愧。

司马迁发明了一种叫“纪传体”的史书体例,它是综合性的,清代学者赵翼对这一体例的特点、优势以及影响有过精当的概括:“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史记》全书五十二万多字,又有一些难度特别大的篇目(比如《天官书》),通读有些困难。王伯祥的《史记选》则是一个篇幅合适,注释也较为简明的本子。不过这个选本几乎完全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的,书、表一篇未选,本纪仅选一篇,世家仅选三篇,而这四篇文章也具有鲜明的传记色彩,不能体现本纪、世家这两种体例的基本特色。

所以,从这个选本你很容易感受到“无韵之离骚”的魅力,但何以《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恐怕就未必能够有所体会。因此,建议最好还是能够找中华书局标点本的《史记》看一下,哪怕仅仅是看个目录。

————————————

书单推荐人:刘勃,生于七十年代。想当文学青年,但发现自由撰稿人多半其实是不自由撰稿人,于是逃回学校。说话发骚,码字闷骚。最大的梦想是发骚溯舌风气,闷骚成就永恒。

曾在《读库》、《中堂闲话》上发表历史文化类随笔若干,著有《小话西游》、《读罢春秋不成歌》等书。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长安十二时辰》,以吸睛双男主戏开篇,却以硬核还原盛唐风貌,精致勾勒长安官民群像,渐入佳境。在这幕千年一日的大戏中,主角表现在线,配角相得益彰。韩童生演活“知章骑马似乘船”,陈建斌为昆仑奴“葛老”配音,连开篇惊鸿一瞥的门卫老者也是周野芒老师客串(98版林冲扮演者,叹为观止),戏骨阵容,蔚为壮观。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48''周野芒客串门关老吏出场)

(两次入围奥斯卡男配的Djimon Hounsou在《长安十二时辰》出演昆仑奴“葛老”,陈建斌为其配音。)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何执正即贺知章出场,摸了腰间寻找金鱼袋。他因与“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喝酒,将金鱼袋落在焦处,被狼卫曹破延获得,在第十二集交到了龙波手中,推动剧情发展。注意视频中何执正出场7''-10''老人家的动作。)

彩蛋:每集片头书法,出自祖峰(《北平无战事》崔中石扮演者)之手。

大咖光环,科普已多。在那些没有被改名(注)的芸芸配角中,有一枚着墨精当的小角色——元载。他的细节,在这幅盛唐画卷下,也足堪玩味。

[注:该剧将部分有历史名望的角色名字,如李泌(音bi,李必)、贺知章(何执正)、李林甫(林九郎)、高力士(郭利仕)、杨玉环(严羽幻)、许合子(许鹤子)等改了谐音,众所皆知,坊间议论不绝,听说有知乎大V都约架吵起来了。但像张小敬、姚汝能、崔器、李玙(李亨曾用名)、元载、王韫秀等角色名字又都确系历史人物真名,此间标准也是教人琢磨,难道是依据知名度裁定的?姑且也算做一个细节。]

元载,这个此前不为历史剧青睐的小人物,其实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在《长安十二时辰》开篇,他是大理寺评事。而历史上的元载,在天宝初年因科举成绩优等,而被任命为新平县县尉(也就是现陕西省彬县),直到唐肃宗至德年间(AD756-758)才入长安担任度支郎中。(《旧唐书》记载“监察御史韦镒充使监选黔中,引载为判官,载名稍著,迁大理评事。东都留守苗晋卿又引为判官,迁大理司直。”而《新唐书》不载。贞观后该官职掌出使推覆,此时元载应该是大理寺外派黔中郡和东都洛阳的司法官员,应不在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人物海报

元载在玄宗朝,是寂寂无闻的年轻小吏。他在历史上的最大声响,是下黑手帮助唐代宗铲除了两任权宦:李辅国和鱼朝恩。恶人自有恶人磨。元载对付宦官,是一把好手。

李辅国是开唐“宦官专权”的老祖宗般的人物,叱咤唐肃宗、唐代宗两朝,甚至唐玄宗晚年被迫迁居西内,也是由这个老太监一手导演。更可恶的是,李辅国在迁居过程中,集合禁军刀吓上皇,把玄宗皇帝吓得坠马四次。若非高力士在场,后果不堪设想。

时肃宗不豫,……(李辅国)下矫诏迁太上皇于西内,绝其扈从部曲,不过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攒刃曜日,辅国统之。太上皇惊,欲坠马数四,赖左右扶持乃上。高力士跃马而前,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汝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辅国不觉失辔而下。宣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在否?”于是辅国令兵士咸韬刃于鞘中,齐声云:“太上皇万福!”一时拜舞。力士又曰:“李辅国拢马!”辅国遂著靴,出行拢马,与兵士等护侍太上皇,平安到西内。辅国领众既退,太上皇泣持力士手曰:“微将军,阿瞒已为兵死鬼矣。”(李昉﹑扈蒙等《太平广记》引韦绚《戎幕闲谈》)
《长安十二时辰》宦官李静忠(李辅国原名)出场

这么一位欺天作恶的人物,最后还是被唐代宗派出的刺客暗杀,头被扔到了厕所里。这个暗杀计划,元载参与其中。

在《新唐书》记载中,关于元载协助刺杀李辅国,只有一句话:

盗杀李辅国,(元)载阴与其谋。(《新唐书·元载传》)

元载和李辅国本是沾亲带故的关系。李辅国的老婆,是元载家族的“宗女”(姓景或者元,待考)。元载在长安官场的顺遂,历任度支使、江淮转运使,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获封许昌县子爵,有一大半功劳归功于这个宦官亲戚。

会京兆尹缺,辅国白用(元)载,载意属国柄,固辞,辅国晓之,翌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使如故。代宗立,辅国势愈重,数称其才,进拜中书侍郎、许昌县子。以度支繁浩,有吏事督责,损威宠,乃悉天下钱谷委刘晏。未几,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新唐书·元载传》)

在元载的职务中,肃宗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代宗朝的“中书侍郎”,这两个官职十分耀眼,均是当朝的首席宰相。照理,李辅国是元载的靠山,元载对他应该感恩戴德才是,却押宝年轻皇帝反杀恩主。这里的人性,便值得琢磨。电视剧在展现元载的品性来龙上,做了铺垫。

剧中元载出场,很具设计感——诸妓环绕取暖(化用唐睿宗次子申王李成义的“使宫妓密围於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和唐玄宗时“杨国忠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的两个典故,见《开元天宝遗事》)。元载有一定场句:“你懂些什么呀,使唤物怎么能和使唤人比呢?使唤人要有趣得多。”两相关照,答案自明。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出场

剧中,元载将自己与李白的处境进行类比,深恨朝廷不得人才。但他和李白毕竟不同。谪仙人的操守,元载这样的凡人也是看不上的。他深谙,要想出人头地,不能等机会找上门,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有用”,要充分利用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上层矛盾,浑水摸鱼,为我所用。高官显宦们使唤他,他何尝不在使唤高官显宦?他琢磨林九郎,观察靖安司,对永王欲除张小敬、窥伺储位的心思拿捏得十分清楚,对封大伦和熊火帮的凶狠颟顸也知尽根底,善弈朝局者如他,才有了这熏香待客、使“一石二鸟”之计的腾挪空间。

剧中豢养黑恶势力熊火帮的官员封大伦也是一枚人物,但在元载面前,也只是一个被玩弄于股掌间的小丑。不过,他评价元载的眼光确是极为精当:“你对机会的嗅觉实在是太敏锐了”,元载如何回应?“双赢!”元载的双赢,透着那份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十足无赖气。从这一点讲,《长安十二时辰》对新旧唐书中记载的元载,还原得相当精准、传神。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诱封大伦入瓮使“一石二鸟”之计

历史上的元载,正是剧中那般“坏的教人服气”。他一路开挂的前半生,正是摆正了位置,押对了宝的回报。他虽然开局身居末位,却始终完全掌握主动,步步算计,左右逢源,最终逆袭成功。他明白,年轻的皇帝最需要被人认同,如果要在新朝继续发光,就要让自己成为新皇帝一件及时而趁手的兵器,一个有用却有缺点的“势利人”。皇帝看得透,才用的放心。杀李辅国以自效,就是他最好的“投名状”。

诚如《长安十二时辰》所言,二十年后的元载,迎娶白富美,攀上人生巅峰。

元载在李辅国被杀后,担任的最重要职务是“天下元帅行军司马”。这个职位的前前任是李辅国,前任是一个叫程元振的宦官(扶持代宗上位的另一位权宦,也参与了暗杀李辅国的行动,《旧唐书》记载“是时元振之权,甚于辅国,军中呼为“十郎”。)这个官职于史记载,仅此三位担任。元载是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这个官职是干什么的呢?主要包括参与决策,知掌枢密,沟通内外,掌握文书和控制禁军。你看,文武兼备,内外一体,俨然是700余年后大明朝“司礼监掌印”“内阁首辅”和“锦衣卫指挥使”混合职务的plus版。唐代宗为铲除李辅国时,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命他迁居外第,以便断绝他与宫中枢要的信息联系。等待继任者程元振以吐蕃兵乱失宠诛杀,这个位置便落到了已经是宰相的元载的头上。

斗争还在继续。和元载分庭抗礼的,还有一个宦官。或者说,元载的仕宦之路,便是一部与宦官的“斗争史”。他就是本文的第二男配——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

鱼朝恩的获宠是充分把握机遇的结果。唐代宗广德元年(AD763)九月,根据《旧唐书》记载:“(帝)下诏征兵,诸道卒无至者。十月,蕃军至便桥, 代宗苍黄出幸陕州;贼陷京师,府库荡尽。”该年,吐蕃、党项侵犯京畿地区,皇帝颁布诏书征兵,各道却始终没有人前去应征。

而就在唐代宗被迫逃亡陕州的路途中,鱼朝恩却率领神策军在华阴迎奉皇帝,史载“朝恩大军遽至迎奉,六师方振。由是深加宠异,改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唐代宗命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典神策军。等代宗返回长安,“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回到大本营的鱼朝恩,进一步将神策军扩为左右两厢,至此之后,神策军逐渐成为了唐代禁军的主要力量,由宦官主领,沿为定制,直到唐亡(72年后的唐太和九年,27岁唐文宗意图诛杀宦官势力,结果被权宦仇士良利用神策军力量反杀,酿成“甘露之变”。直到朱温以物理方式清除长安城内宦官,盘踞中晚唐140余年的宦官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政治讲求顶角平衡,但两角之间,也必然互相伤害。鱼朝恩对已经集内外大权一身的宰相元载,甚为忌惮。他仰仗日益强大的神策军力量,在各种场合间咄咄逼人,对同样拥有禁军控制权的宰执元载,屡屡试探。

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睚眦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苏鹗《杜阳杂编》)

鱼朝恩于国子监高坐讲易,尽言鼎卦,以挫元载、王缙。是日,百官皆在,缙不堪其辱,载怡然。朝恩退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李昉﹑扈蒙等《太平广记》引李肇《国史补》)

元载就是这样一个城府极深、“不可测”的笑面虎。他用重金贿赂了鱼朝恩的亲信周皓(亲随射生将)、皇甫温(陕州观察使)二人,又派遣心腹崔昭担任京兆尹,“伺朝恩出处”,从此“自是朝恩动静,载皆知之,巨细悉以闻。”(见《旧唐书·鱼朝恩传》)。他需要更进一步观察。这样一位军权在握、骄横震天下的权宦,一定会自作死地触动一处死穴:皇权。尤其是他和鱼朝恩共同面对的,是连杀李辅国、程元振两名宦官大佬、被欧阳修誉为“中材之主”的狠人唐代宗。

同样在《杜阳杂编》的记载中,就记录了鱼朝恩一次“自作孽”。由于他的小儿子鱼令徽(没看错,鱼朝恩有儿子,且也入宫当了宦官)和人争路,被人误碰臂膀,这个坑爹的家伙就跑去告状了。

(鱼令徽)乃驰归,告朝恩,以班次居下,为同列所欺。朝恩怒,翌日,于帝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居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不言其绯而便求紫。帝犹未语,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谢于殿前。帝虽知不可,强谓朝恩曰:"卿男著章服,大宜称也。"(苏鹗《杜阳杂编》)

皇帝尚未允许,鱼朝恩便将紫袍命人拿来自行赏赐。其行嚣张狂悖如此,也就难怪史书记载“与(元)载不叶,惮之,虽帝亦衔恚。”

元载正是利用了皇帝的愤怒,在大历五年(AD770),秘密奏请皇帝,请杀鱼朝恩。在该年三月寒食宫宴结束后,唐代宗违反常例,不让鱼朝恩回神策军,将他留下议事。代宗忽然发难,指责鱼朝恩图谋不轨。鱼朝恩申辩时又“言颇悖慢”,冲突一触即发。但后续如何,却于史阙闻。史书简单记载,“是日朝恩还第,自经而卒”。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当时的现场,应由元载授意组织,由那位叫周皓的亲随动手,将鱼朝恩缢杀,造成回家自杀的假象。

乃乘间奏诛朝恩,帝畏有变,载结其爱将为助。(《新唐书·元载传》)

元载的权势,在帮助皇帝连杀两位权宦后,达到鼎盛,当然,也敲响了“祸萌骖乘”的丧钟。他要求官员奏事之前,一定要先告诉他。这是明显的违背三省六部制度的逾制行为。这样的故智,在明朝正德年间的权宦刘瑾身上也依葫芦画瓢地做过——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

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仍以上旨谕百官曰:“比日诸司奏事烦多,所言多谗毁,故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这件事,还牵出了另一位为我们熟知的历史名人——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一腔义愤,对宰相揽权太过上疏批评:“陛下倘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元载听说后,非常痛恨,诬陷颜真卿诽谤,将一代书圣贬到了峡州。不过,颜夫子后来在峡州留下了名篇《峡州帖》,成就了书法史上的遗珍。

颜真卿《峡州帖》拓片(局部)

身居权位者,大多好货,元载也概莫能外。在他收藏的诸多宝物中,有一件“神物”,令人遐想。

(元)载有龙须拂,色如烂椹,可长三尺。削水精为柄,刻红玉为环钮。或风雨晦暝,临流沾湿,则光彩动摇,奋然如怒。置之于堂中,夜则蚊蚋不敢入,拂之为声,鸡犬牛马无不惊逸。若垂之池潭,则鳞介之属悉俯伏而至。引水于空中,则成瀑布三五尺,未尝辄断。烧燕肉熏之,则□焉若生云雾。厥后,上(唐代宗)知其异,屡言之,载不得已而遂进焉。(苏鹗《杜阳杂编》)

这段话记载的是,元载有一柄拿龙须作的拂尘,颜色像熟烂了的桑椹,约三尺长,遇水、遇虫、遇鱼有多种神奇功效,后被唐代宗索去。龙,这种被认为是神话的生物居然留下了“遗骸”,且在这个残篇中记录下了线索,可惜,唐代内府库藏早已湮没无闻。这段记载在1200年后被学者重新发现,写进了。

[唐室以道祖李耳为祖,道教文化氛围浓重。拂尘也逐渐进入豪门生活,成为生活审美的组成部分。剧中李必(泌)半道半官,拂尘也是重要道具。]

当然,元载在私德和器量上虽然乏善可陈,但他在政治上也并非全无作为。剧中,主角张小敬原系军籍,来自安西都护府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中,为烽燧堡战役幸存的弓弩手之一。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丢失的西北故地及由此产生的边防问题,始终是唐王朝不曾放下的心病,如同两宋对幽云十六州的执念。元载任相期间,曾就西北边防提出一条良策——修筑原州城,对木门谷、木峡关、陇山三关进行重点布防,行政上配套设置鸣沙县,军事上设立新边军——丰安军,并择善者将陇西地区的地形绘成與图。

(《长安十二时辰》第八集这个“一镜到底”的战场特效,不输电影。其战旗“三辰旗”,也是如实还原自敦煌莫高窟156窟南壁下部《张议潮出行图》)

元载研究长安官场一辈子,也能得人。《新唐书》说他“载当国,阴择才可代己者,引以自近。”对于贤才,他也着意培养。元载是度支郎中出身,对理财、漕事之能过于己者,没有嫉妒之心,反生爱护。刘晏(代宗令其主持改革盐法)刘单(天宝二年状元,与岑参、杜甫交好,岑作《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杜诗《奉先对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都是写的他)杨炎(德宗朝宰相,主持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以钱定税的“两税法”,对后世王安石、张居正税改均有重大影响,且于元载死后奏请实施在原州修筑城堡规划)等能吏名臣,都是由他发现并逐步培养的。

《长安十二时辰》里太子在灵武试验的“新税法”即是后来名相杨炎在德宗朝推行的“两税法”。这个“官低位卑”的官员,剧中疑似指向徐宾,但原型应该就是当时任职河西节度使掌书记的杨炎。

可惜,边防计划未及实施,人才布局尚未巩固,元载的末路,已经到来。

剧中元载的结局,是以宰执之谶,在天保(宝)三载的光荣中,继续向权力的金字塔攀爬。但历史上,元载依旧难逃唐代宗的“清算”。也就是扳倒鱼朝恩的七年之后,在大历十二年(AD777)三月十一日,这位荣宠两朝、擅营私产的宰相,被勒令自杀,妻与诸子处死,已经出家为尼的女儿被没入宫中为奴,祖父父亲被开棺戮尸。元载一生厚黑算计,到头来不过是重蹈了那些权宦的覆辙。身死家灭,咎由自取。

(元)载长子伯和,先是贬在扬州兵曹参军,载得罪,命中使驰传于扬州赐死。次子仲武,祠部员外郎,次子季能,秘书省校书郎,并载妻王氏并赐死。女资敬寺尼真一,收入掖庭。(《旧唐书·元载传》)

[有评论留言,询问元载被诛杀总该有个理由。其实,历史上皇帝忽然暴起成功诛杀权臣的事情并不鲜见。嘉庆杀和珅,崇祯灭魏阉都是以快打慢。元载不幸,碰到唐代宗这个接连收拾李辅国,程元振的猛人。查阅《新唐书·卷八十四·吴凑列传》就可以知道,“元载当国久,愎状日肆,帝阴欲诛,未发也,顾左右无可与计,即召凑图之。”这个吴凑是代宗的娘舅,时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他帮助皇帝参与了逮捕元载计划。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777年3月28日),代宗突然在散朝后当庭由吴凑率兵逮捕元载,理由是有人控告元载“夜醮图为不轨”,由时任吏部尚书刘晏(元载欣赏其才能,对他不错)主审,第二天辛巳,皇帝就下诏命元载自杀,但从犯王缙却被刘晏救了免死。给元载定罪的理由就是狂悖揽权,结交宫内宦官,结党营私受贿这类习见的罪名。不过代宗对元载一直有不忍之心,曾劝谕他收敛以保善终,可惜,元载不听皇帝劝告,我行我素,最后彻底激怒皇帝。元载是被赐死的。按照唐律,亲贵赐自尽,缢杀可能性较大,次之是杖杀,很少斩首。但《资治通鉴》里记载了元载临死前“求速死”,但被执刑人以臭袜塞口,感觉有点像斩首,但具体死法,没有记载。后来元载门人杨炎当了宰相,为报仇,害死了刘晏。当时对元载的审讯定谳十分仓促,杨炎认为是刘晏在捣鬼,殊不知是代宗杀心已起,刘晏奉旨办事罢了。]

元载在剧中承诺护妻子一生周全的承诺,也食言了。

《长安十二时辰》靖安司遇袭时元载承诺保王韫秀平安

这里,有必要还原下元载的妻子,也就是剧中的王韫秀。

她确实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剧中称为王宗汜)之女。史载其“开元中河西节度使忠嗣之女也,素以凶戾闻,恣其子伯和等为虐。”这位被历史盖棺论定为“悍妇”的恶女人,又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人生细节呢?

剧中,王韫秀因元载的“步步为营”而坠入爱河。在历史上,元载夫妇二人是少年夫妻,曾患难与共。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设计一石二鸟俘获王韫秀芳心

这位王氏曾写过一首诗,取名《同夫游秦》,其寄语的主人公就是元载。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这首充满逆境中昂扬求存的励志诗,曾被毛泽东同志手书,其品格意境非比寻常。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王氏毅然应答,当时官卑位下的元载准备离家前往长安谋求出路的另一首《别妻王韫秀》。

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两相对比,王韫秀的志气更在元载之上。剧中王韫秀的性格类似男儿,历史上也是如此。

这位妇人在面临夫死家破,自己要被没入宫中为奴的命运时,宁死不从,临死之前曾做壮语:“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这样的性格,对于编纂《旧唐书》的后晋士人而言,想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恣其子伯和等为虐”这句断语可推测,她也有缺陷,那就是太爱丈夫,也宠溺儿子,在无原则的亲情面前,她的豪迈,变得黯淡无光。

人性是复杂的。在王韫秀留传后世的诗作中,除了那首《同夫游秦》,还有两首。

楚竹燕歌动画梁,春兰重换舞衣裳。
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耻见苏秦富贵时”“知道浮荣不久长”的王韫秀,仿佛看的明白,却没有预先做下什么准备,除了来自深闺的担忧和愤懑,并不能阻止元载的自我堕落和自取灭亡,也没能挽救自己三子一女的命运。

就在王韫秀把《夫入相寄姨妹》这首诗寄出不久,元载便被皇帝禁闭政事堂论罪查处,元家的末日,也应声到来。


这个回答,当然不会止步于元载。

对元载这一小角色的雕琢,折射了《长安十二时辰》在“人物塑造”上的精工之美。

惜墨如金却恰到好处地神还原这长安城中的诸色人物,是这部剧能够吸引人、折服人的地方。这部剧的细节“值得推敲”,仍在于主角之外的群像,同样非常成功。

从葛老-小乙、崔六郎-崔器、丁瞳儿-书生秦征、曹破延-麻格尔、龙波-鱼肠等支线看,此间的人物,不是强推剧情向壁虚造的泥偶,而是参与“长安一日”一个个活着的生灵。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价值取舍,自有因缘际会的“复杂来龙”,也成为了推演剧情的“关键去脉”。配角的被感知、被共情、被认同,比主角的流光溢彩,更容易成为鉴定一部剧作大众口碑好坏的直接参考。《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嘉靖与海瑞》里的严阁老,《琅琊榜》里的言侯,《甄嬛传》里的华妃……谁尊重复杂的人性,谁就能收获观众。

当剧情推进到第十六集,张小敬单枪匹马抢夺狼卫“三驾马车”、创造“大案牍术”的徐宾意外掉线,《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其实才完成了第一章节。如何给这个第一章节画上分号,导演略具深意地将出场至今的主要人物,收进了这幅2分钟的静默群像。

这段几乎覆盖上半场所有主角的场景做得极佳(景、光、乐、人四维相得益彰),用一种近乎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提示观众,那些看似各自为政、不相关联的人物,会在下一章节,编织进一张即将浮出水面的“长安关系网”,张小敬对李必、对崔器、对闻染一直隐晦表达的“长安另一面”,也在这段场景中显露无疑。

徐宾被第一个跳出的内鬼陆三“掐死”时双目圆睁,待到被“移尸”台下则双目紧闭,导演故布迷障,观众如释重负。徐宾的两次“诈死”会成为后面的重要暗线。
元载厕身权斗缝隙,“一石二鸟”赚得美人和前途,外界汹汹,而他怡然自得,他虽不是布局人,却是控局人。他的正脸,如同他的内心,功利得直截了当。
林九郎(李林甫)看似老谋深算,自成章法,也是被权力驾驭的一枚棋子。在这场变局中,他善织网,也自困于网,用看得见的“法”和看不见的“术”努力掌握主动,到头来,或许只是徒劳。他背对着身后的长安,忐忑不安。
何执政(贺知章)养子何孚,第一次有了一个全画幅的侧脸特写。他是个特殊而重要的个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阴阳脸间,他会在黑夜里变身魔鬼。
何执政(贺知章)和林九郎一样,也没有转身。背景里“列祖应命,宗我同德”八字回应着剧首“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豪情。但他此时,已不敢面对身后的长安。他和林九郎看似正邪不两立的不同,或许尽是蝇营狗苟的相同。
太子李玙(李亨原名)面对圣人的斥责、狼卫的逞凶,似乎都漠不关心。闭目思量中,是否有他对李必欲说还休的真相?他是布局人吗?
崔器是长安一日里的失意人,阿兄的死,部下的死,两剿狼卫的自误,靖安司对他的忽视,让他对立足长安,功成名就的自信变得灰头土脸。面对姚汝能抛出的利益诱饵,他选择了理想。但他走向的,注定不是坦途,是一条追求认同却得不到认同的不归路。
姚汝能和“三女”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你我想象得那么平铺直叙。但他确实是一个复杂的人,复杂到像活在你我心中一只杂糅着妒忌、自警、克制、放纵、隐忍、不甘多重性格的怪物。他有秘密,那些背负着纠正偏见、洗刷耻辱使命的秘密,会把他带向哪里?
闻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既然她能串起右刹、狼卫、龙波(萧规)、王韫秀、张小敬、靖安司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么,她不会是不受布局人控制的偶然因素。她是这场变局的关键一环,是布局人的一着妙棋。
鱼肠至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是这场变局的工具,但她面对龙波的若即若离,总想突破些什么。这份不甘心,会把布局人的计划打破,产生缝隙和漏洞。工具一旦思考,计划就有变数。
至今未曾失算的龙波(萧归),应该是布局人精心挑选、着力打造的杰作。他的恨,可以把自己吞噬掉。用4条狼命、15桶伏火雷、1座仓库换来的宝贵时间,究竟被用来做了什么?
李必(李泌)用自己的勇和毅,在第一章节收尾时交了一份满分答卷。在这道捉狼前餐中,他的计划屡屡脱手,不得不三次走出靖安司,用性命与林九郎交换了权力,用眼睛看到了徐宾的真相,用身体挡住了狼卫的奔袭,他聪明,他努力,他勇敢,却已精疲力尽。接下来的考试,他同样忐忑。
檀棋是这幅群像里唯一说话的人。她的正义感让人安心,却因和李必、张小敬站得太近,又有一丝不安定感。她和“三女”之间有没有关系?她或许是布局人下这盘棋时的一个气口,能成局,也能破局。她碰了徐宾的卷宗,恰好那页割顶发的记录被人撕去;她对徐宾的忠告不屑一顾,丢了手套,明用火烛。她有秘密。
沙盘背后的靖安司,人如棋子,谁又被谁在利用?

长安大幕拉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正步步紧逼。


相关更新随笔,欢迎移步:


作为收尾,谪仙人的词儿(注),101的曲儿,天籁婉转,与君共赏。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很喜欢这首歌,尽得盛唐长安春日闲适清雅之态,与《长安十二时辰》下隐伏的危机,水火既济,阴阳相合。当年活在长安城里以为富足一生的坊民,哪里想到,君王笑,而天下大哭已不远;圣人万年,而兵爨早已预备。

居安思危。那个美好即将被彻底撕碎前的禁宫春晨,是今人仍需自省的现实。

紫宁的声线婉转,与这首词,有天作之合的机缘。在编曲的襄赞下,如唐宫仕女缓步走过大明宫禁苑,那份徐徐道来,不落粘稠,利落而清新。演绎上阙,轻快而隐含大气;而铺陈下阙时,调皮中又藏有一些落寞。我觉得很好。

这种清贵之美,是那段安逸富足岁月,在饱受痛苦的中国人心中,留下的一道无法忘记的刻痕。

乐起一刻,余音绕梁,大唐重现。

[注:关于《清平乐·禁庭春昼》系五代人假托李白伪作的说法,仍应持谨慎态度。

该词可查出自五代无名氏编纂的《尊前集》录李白清平乐五首,《禁庭春昼》为第一首。宋代黄舁《绝妙好词》仅录前两首,认为包括《禁庭春昼》在内的其余词作“无清逸气韵,疑非太白所作”,断为伪作。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仅以与《清平调》似名,便认为是伪作。可惜都无确证,只是怀疑。袁行霈先生在讲授李白的乐府和歌行时,专门讲过李白的创作多“古题新意”,时常“空无依傍,笔法多变”,应制环境下,要确保高质,也是难事,李白有此作品也是有可能的。

又有观点认为,斗百草游戏为五代后流入宫廷,不应在盛唐出现。但似乎不难反驳这种质疑。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有:“长安士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张籍《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二首》就有“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见亦稀。应共诸仙斗百草,独来偷得一枝归。”可见,风俗之广,上层人士都有作为,宫内如无,才是怪事。考斗百草来源,唐人韩鄂有《岁华纪丽》,元人费著因之作《岁华纪丽谱》:“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在唐时最盛。”斗百草的源头是除晦气。五月为恶月,应祛祟除疠。宋人计有功一生研究唐诗,说唐帝多“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早赐柳圈辟疠”,斗百草这样的习俗能风靡长安,宫中不仅不会没有,反而或是源头。晚唐韦绚所著《刘宾客嘉话录》(也就是记录刘禹锡提供的谈话素材)中就记载:"(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与李白同时期的崔颢,写过“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中唐后白居易、李商隐、郑谷都写过斗草的诗。这句“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很难说不是当时宫廷多元娱乐生活的写照。因此,这首描摹玄宗后宫的作品,仍有可能是李白的作品。]


彩蛋:前几日,我把这篇小回答整理成文,发在了个人公众号“欲济有舟楫”。不想,被圈内朋友转发给了周一围(《长安十二时辰》龙波扮演者),男神给了回应,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午间在办公室写的,祝福本剧收官。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关于上学时候的心情经典。

1.谁还记得在学校时,那句经典的话:给我等着,放学堵你。

2.突然想到一个很严肃的学术性问题,是谁把60分定为及格的?
3.小时候,我认为8点是最晚的时间,到了初中,我发觉9:30该睡觉了,现在,每天晚上看下时间,切,才12点。
4.如果没有一个老师是能教全部科目的,那为什么要一个学生学全部科目?
5.不要和父母吵架,因为你吵不赢的时候只有挨骂,当你吵的赢的时候只有挨打了,听话吧!
6.上学的时候总想玩电脑,放假了只能对着电脑发呆。
7.每次考完试我都安慰自己,没事,重在参与。
8.学生时代的恋爱到结婚是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9.真想一觉醒来,我在小学教室对小学同桌说:我做了好长一个梦。
10.以前小学老师开课怕出冷场就对我们说:到时候我一提问你们全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举左手
11.上学时穷啊,总有那么一种感觉,100元不能破开,破开很快就没有了。
12.不能用成绩来判断孩子的好坏
13.以前做广播操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体转运动、因为每当做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看TA一眼。
14.有没有过班主任不在班上时教室声音很大,可是有时会诡异的安静几秒。
15.我多希望在老师提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可以大胆的说一句:懂我的不需解释,不懂的我何必多解释。

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祝您开心愉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狐围棋下载安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