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类型的基金比较赚钱,赔钱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自开放式基金成立至2017年底的20年,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6.5%。

年化16.5%,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20年前,你投了1万元钱,到了2017年底,会变成21.21万。

再看看近十年的数据,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主动型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十年整体上涨了96.52%,年化收益接近7%,大幅跑赢了下方的沪深300。

然而,我们身边大部分基民的感受却是截然相反,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亏损出局。

基金赚钱、基民却亏损,为啥会这样?总结下来,主要就以下两点原因:

关于追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假设一只基金一开始规模为1亿,基金净值为1元,几个月之后,该基金净值上涨了100%,净值为2元,变成了一只大牛基;

在各种宣传带动下,此时的规模也一下子暴涨到了70亿,这其中,有2亿是一开始的1亿净值增长导致的,剩下的68亿元是哪来的?

再往下假设,到了年底,这只基金又从2元净值下跌了20%;

即:净值由2元跌到了1.6元,此时,该只基金全年业绩是从1元到1.6元,即:上涨了60%。

然而,那些后期追进来的基民却没有这么好收成。赚钱的时候,规模是从1亿开始上涨的,而下跌时的规模可是70亿。

为什么基民热爱追高?这是人之天性。短期高收益吸引关注的目光,当身边的人买基金赚了大钱,自己便开始蠢蠢欲动。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基金新发行的规模也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牛市中,往往密集发行,而行情低迷时却相反。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下图为近10年公募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

数据来源:wind、上海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再看看近10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与份额

可见,在市场火热时,不仅新基金的数量会增加,发行的规模也会跟着飙升。

基金的发行数量和份额基本和股市行情呈正相关关系。而基民对基金投资明显呈现出“熊市无人问津,牛市跑步入场”的特征。

回想起,我2007年第一次在银行买基金也是如此。

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银行每天会把热门基金写在一个小黑板上,几乎每天早上一大早就有好多的人在门口排队买基金。

基金界有句话叫做“好卖不好做,好做不好卖”。由于基金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管理费,而基金的管理费与规模挂钩,而非业绩挂钩。

大牛市中,基民购买基金的热情高涨,规模容易做大。然而,发行容易,在牛市中进行投资,却非易事。

此时建仓,相当于追高,前期的火爆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上涨,不建仓则可能跑输大盘,导致基民的赎回。

熊市则是“好做、但不好卖”。熊市中,很多股票由于下跌,具有相当不错的性价比,因此,反而是基金建仓的好时机;

然而熊市中,市场交投清淡,基民情绪低,对后市持悲观态度,此时的基民更多的是赎回。

此外,大部分基民买基金时,主要参照排行榜,买入的基金多半是近段时间的热点或短期排名考靠前的基金。

一些基金销售平台,也倾向于向投资者推荐近期的热点基金。

这和炒股的道理其实是类似的。这些进入公众视野的热点基金往往估值较高,后期追入的基民如果没有及时撤出,可能沦为最后的接盘者。

实际上,投资要想赚钱,应该遵循“人多的地方不去”,能够让基民真正赚到钱的基金,从来都不是靠抢的。

由于,大部分基民买基金都是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进场,买的基金大都是近期的热点,消费走强买消费、5G热门买5G。

不少基民的投资路径是这样的,买入风头正劲上的A基金,持有了一段时间收益不理想,小亏,为什么涨了这么多,我一买就跌了?

于是卖出,换入有着热门概念的B基金,拿了几周,小赚或小亏,热点又轮换到别的板块,于是再换入C基金……

这样换来换去,到头来,没赚什么钱,手续费却交出去不少。

更有甚者持有不足7天,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如果采用场外申赎的方式购买基金,一旦持有时间不超过7个自然日,还要缴纳1.5%的惩罚性税率,如果一年这么短赎几次,对投资收益将是极大损耗。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频繁交易和投资者过度自信是分不开的;

根据《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018年度)》,89%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或者处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基金投资的自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基金赚钱,基民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位追涨、短线交易、频繁换基等。

其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投资者在买入之前,并没有下功夫去研究基金。

针对主动型基金而言,我们至少要知道其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历史收益,基金的历史业绩、道德风险、人员变动、投研团队等。

判断其当下的高收益是由于踩中了热点,还是源于其一贯管理能力优秀。

而对于指数基金而言,我们要研究其编制方式、历史业绩表现、跟踪误差、估值情况等,尽量在估值低的时候买入,高估时少投或者止盈,避免出现追高、频繁交易等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您的点“在看”和转发哦,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在此谢过!

A股历来有大小盘风格转换行情,在经历了过去4年的大盘风格后,今年似乎开始向小盘风格转换。

今年以来,代表大盘股的上证50跌11%,沪深300跌7%,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涨9%,国证2000涨13%。

今天,小钱来给大家讲讲规模指数,让大家在风格转换的时候,也能够平稳过度。

规模指数,顾名思义,就是按照规模大小来挑选成分股,组成指数。

像沪深300就是典型的规模指数,选取A股市值大、流动性好的前300只股票做样本。

目前国内最成熟的规模指数是中证系列规模指数:


除了中证规模指数,还有一个国证规模指数:


规模指数很多,不过重要的主要是以下几个:


啥?太复杂了,傻傻分不清楚?

嗯……这些规模指数,关系是有点复杂,换个形式,可以看得更清楚:


这里面涵盖了A股前3000名股票,把A股比作一头牛的话,这个就相当于是把牛的各部分进行了划分,想吃牛头肉、牛肩、牛百叶啥的,自己选就行,非常方便。


如果你更喜欢大盘股,那就买上证50、中证100、沪深300,或者新出的MSCI中国A50。

喜欢中盘股,可以买中证500。

喜欢小盘股,就买中证1000、国证2000。

另外中小板撤销后,现在只有深市有个创业板,沪市有个科创板,北京今天刚开了个北交所。

其中创业板资格最老,像宁德时代就是创业板老大,但创业板中也有很多中小盘,所以用大中小盘来划分创业板就不太合适了。

科创板和北交所挂牌公司也是类似道理,很难准确划分,不再展开讨论。

这几个指数,业绩表现到底怎样呢?

下面是它们近几年的业绩表现:


今年以来,很明显是小盘股跑赢大盘股。

但是看过去几年,总体来说,还是大盘股表现更胜一筹。

只在2015年牛市那一年,小盘股秒杀大盘股,其他年份,基本都是大盘股更好。

从最近8年的累计业绩来看,上证50收益率122%,沪深300收益率128%,也要明显好于小盘股。

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大盘股比小盘股业绩更好,我们把时间拉长到17年,从沪深300指数诞生的2004年开始算,走势如下:


你看,把视角拉得更远看,又变成小盘股长期收益更高了。

总的来说,A股风格还是轮动的,一会儿大盘股表现更好,一会儿小盘股表现更好。

如果你能次次踩准节奏,大盘要雄起的时候,提前切换到大盘,小盘涨起来之前再换回小盘,那业绩肯定爆表!

不过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把把赌对,始终踩对节奏呢?

所以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方法还是均衡配置,大盘小盘都买点,然后以估值变动为准绳,大盘估值涨太高了,就适当减点比例,小盘跌得惨兮兮的,就适当多定投点小盘……

如果是更专业的投资者,可以再加入一些趋势和股债收益率比变动的因子,综合考虑,概率就会始终站在你这边,长期表现不会差。

力哥平时经常说,小白实在不知道买什么基金,就买沪深300+中证500,1:1配置,简单粗暴,童叟无欺,就是这个理。

记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财的核心永远是“资产配置”,平衡才健康。

在一个懂理财的人的字典里,不应该有“抄底”的概念,更不应该有“All in”的想法。

因为那不是在理财,是在赌博。

赌徒可以赢一次两次三四次,但赌鬼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人们看到的世界也比从前更加“广阔”了,也因此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曾经绝大多数国人都当“存钱”是一种理财方式,而如今的人们除了理财,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各类的投资。

例如保险、各类理财产品,甚至还有股票和基金,都给了当下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而在这几类投资中,当下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是基金了。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公募基金自然人投资账户已经超过了6.06亿个。

而同期,我国A股的樟树数量才仅仅约为1.58亿个,换句话来说,我国“基民”的数量大约是“股民”的3.8倍左右,足以见得,当下人们对基金有多么的青睐。而在这庞大的基民群体中,少不了当代年轻人团体。

在不少人眼中,年轻人搞投资都是不靠谱的,可是如今的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更会使用互联网,而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让许多年轻人对基金了解得更清楚。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基金交易也变得便捷,在手机上,甚至在我们常用的支付软件支付宝中,就能直接购买基金。

这无疑是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宽阔”的一条渠道,或许也正是因此,2022年以来,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就呈现一片大好。

要说看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如何,从基金发行的数量中就能了解到。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季度末,2022年开始,我国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总数已经达到了1381只,总规模也已经达到了2.34万亿元。

而Wind数据则显示,从2022年初到6月末时,我国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还仅有846只,而规模也仅有1.63万亿。但跟往年比起来,这个数据已经是“创下新高”了。综合以上可见,我国基金发展势头大好。

那么,基金如此火爆,受到人们的“青睐”,想必也是因为其“赚钱能力”吧。可是,投资毕竟有风险,虽然比起股票来说,基金的风险相对小一些,可是也总会有人“亏钱”的。所以,究竟有多少“基民”通过基金赚钱呢?

我们就说手机APP支付宝,在这上面购买基金的人们,能有多少是赚钱的呢?答案已经“出炉”,就在支付宝于2022年最新发布的理财报告中。据此份报告的数据来看,持有基金时间的不同,似乎对盈亏有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持有基金较长时间的,一般在3年左右的基民,盈利的人数较多。其中,盈利金额在5%以上的,大约占据了支付宝全部基民的97.5%;而反观亏损的人数就比较少,金额在5%以上的仅仅只占了5%。

反观持有基金时间较短的,一般在3个月以内的,盈利的人数就很少了,盈利金额在5%以上的仅仅只占据了14%;但是亏损在5%以上的,就已经达到了58%的占比。可见,这不仅仅是一份反映盈亏与否的数据,也是一份值得每个基民去“分析”的数据。

2022年,除了支付宝的这份理财报告以外,支付宝还联合了其它机构共10个机构,共同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基金报告。而在此份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2022年第一季度,这些机构中,短期基民(持有时间3个月以内)亏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0%。

再看长期基民(持有时间1年以上),则是盈利人数达到了90%左右。而且,这并不是因为市场大好造就的结果,根据支付宝理财智库负责人李小军的说法,2022年前3个月,我国超过70%的股票基金都是负收益,这就导致了不少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情况。

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旧有90%左右的长期基民取得较好收益,足以见得,基金的赚钱与否,真的和持有市场有很大关系,广大基民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不过,时间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点”而已,买卖方式、时间等等,也是基金能否赚钱的决定性因素。就像业内人士表示的,基金本就是一个需要做长期规划的投资,不是随便一买都能赚钱的,而且我们也要接受其有亏损的风险,这才是正确投资基金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对于投资基金有什么见解吗?你们认为基金的盈亏和时间长短有关系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大拇指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稳赚不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