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安全系数高些的外汇交易。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提到很重要的日程上。前段时间华为遭到美国政府在支付方面进行限制,这是很重要的信号,标志着从贸易方面限制中国转向汇率操纵到账户支付的战线已经打开了。如果我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话,将来就会处处被动。做“备胎”是很重要的,而“备胎”更重要的是在各个方面要提早长期有计划的进行。没有准备“备胎”的话,就像华为如果没有芯片的“备胎”,将来就会比较被动。上海是金融要素的重要市场,CIPS系统在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中债登在上海,中国票据市场在上海,中国证券市场都在上海,上海将是全国做金融做“备胎工程”最主要的战场。
解题:人民币国际化为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度相关?
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要素汇聚的地方,汇聚就有合力,这个“中心”不是任何地方可以取代的。去建立一个金融中心要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必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内生性和外部性叠加)。 
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能够制订(价格和制度)标准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民币产品。它必须有一个计价中心,许多指数、价格要是这里发出,指数、价格如果不是从这里发出的,凭空建立一个中心是无法实现的。例如,如果浙江省也成立一个金融中心,虽然离上海距离近,但让上海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搬过去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上证指数等都是从上海发布的,要轻易转过去是不可能的,这个中心要有历史的底蕴和业绩,得到大家认可了才能发展起来。联想到近日香港动乱,香港可能有一部分离岸业务转移到上海来,但是离岸中心的地位一般不会轻易转移,因为它有历史底蕴和延续性,我们一定要尊重金融中心的内生性和外部性。
为什么要建设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国家的心脏,血液从中心打出去的,要从中心回流的。没有货币资本的循环,一个国家处处被动。一个金融中心必须要有不断地创新,必须要有业绩。上海不断地创造金融各方面的衍生品,尤其是人民币产品,创造自己货币的创新产品,同时要有指数的发布,要有价格的制定权。
上海自贸区最近又提出“离岸”。过去一直讲跨境,两次中国进口博览会以后,习近平到上海谈了“离岸”,这是一重大突破,重要的是所有金融产品可以大胆地去创造。自贸区账户是金融开放的出发点并且也是监管的落脚点,人民币账户涉及到三类主要账户, FTA、OSA和NRA,现在的问题在于通过离岸市场把他们统一起来。
人民币账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人民币账户是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窗口,也是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最重要渠道。便利、安全、低成本的人民币账户可进一步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进博会是人民币账户的重要契机,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博会,按照依地定价( Local Currency Pricing )原则,可以推荐参展企业多开立人民币账户。进口博览会中国让出了市场,同时在这个市场上进口产品需要支付,支付必须要用当地的货币支付。一些卖家提出只要美元,但在中国客户支付人民币,卖家必须要在中国开设账户,然后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是卖家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开账户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进博会是推广人民币最大的机会,任何企业必须在中国开账户,开账户本身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图1:上海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所有东南亚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国家,让出市场和就业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即卖家必须在中国开账户。在账户上的人民币所有权是中国人的使用权,并且是最好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第二次进口博览会提出离岸转手买卖的需求,例如A国向C国办理离岸结算中心的角色,可以不完全由我们消费,而是转手卖出卖到其他地方去,但是结算一定要在上海,就像目前新加坡扮演的角色。
从理论上研究,有三类资产负债型与货币定价模式的匹配,资产型匹配PCP生产者货币定价,全球价值链型匹配VCP捆绑商品货币定价,负债型匹配LCP消费地货币定价。上海的进口博览会扮演的是LCP,突出人民币定价。在上海还可以通过上海原油期货推出人民币计价。三种计价方式可以同时进行,每一种计价方式的约束条件、三个同时推进的约束条件值得进一步研究。
有人指出,中国有很多时候难以控制中国的原油期货价格。我们作为最大的消费国,定价权还是受到其他国家价格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盈利。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有的八个交易平台都将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现货离岸交易中心和人民币定价中心。上海旁边的浙江舟山就是石油大宗商品聚集的地方,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再加浙江、江苏、安徽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上海要做到与国际衔接,则人民币产品、人民币计价要做到与国际无时间差的衔接,现在已经实现24小时无时间差、无币种差,同时做到跟国际规则统一。

表格 1: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衍生品比较

上表格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岸人民币市场进行的一系列比较。可以发现,唯一的问题是在三种交易市场、四大类衍生品当中我们缺少期货。第一类衍生品是远期,远期是一个零售市场,各种各样的不管是大小金融机构都可以做,并且是没有规则。第二类是互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来的起点就是互换,出口商赚的外汇,进口商可以借用,然后赚了钱再还给出口商。第三类是期权,也是金融衍生品最多的是期权,是抵冲外汇风险最好的方式。期权有三大类定价方式,看涨、看跌、抵冲的方式。唯独期货产品还姗姗来迟,由于各个市场都想推期货,财政部和央行对于由哪个市场推出期货还没有统一的口径。境内还没有正式推出。人民币的标准价格是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的,但没有推出相应的期货产品,我们的产品跟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的。四大类产品中还没有做到的应该尽快推出。财政部和央行之间由谁负责人民币期货,应当按照专业化的精神去落实,让专业人去做专业事。
上海汇聚了中国金融诸多要素市场:资本(股市和债市)、货币、外汇、贵金属、期货、票据等等。各种市场之间要“交融”为全球客户人民币产品“量体裁衣”。否则没有竞争力。人民币衍生品的出发点从债券市场产品开始。从主权债券如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入手会更容易一些,而伦敦和香港等离岸金融中心可以作为向海外人民币持有者推广中国国债的起点。FT账户“铺路”全球性人民币交易市场:朝本外币一体化的方向努力。推动人民币被纳入跨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组合当中。上海推出更多人民币产品和定价中心建立迫在眉睫。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家安全
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紧迫,因为出现被海外冻结账户的可能,并且已经在风险的边缘。我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措施:首先,开账户,让非居民多开账户;第二,CIPS系统要完成好两个功能,不仅仅是支付而且是信息传递的功能;第三,通过“一带一路”央行数字货币来推进。
目前评级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启了合作意向书,我们尽可能与国际接轨。2018年6月穆迪和标普相继获准进入中国成立独资的穆迪(中国)评级公司和标普(中国)公司。至此包括美国这两家评级公司在内的全球三大评级公司全部在北京设立了独资公司。2019年1月,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与中国跨境清算公司(CIPS运营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深化中美两国在跨境支付业务发展领域的合作。3月6日,美国最大信用卡公司万事达中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不久就与网联科技合资成立万事网联合资公司,加强信用卡合作与支付结算。把评级公司引进的目的是接受国际上大家公认的模式,然后去取代它。我们要先接受再要比它更便利,这样才是取代更好的方法。
防止美国冻结中国的美元账户,中国需要打造外汇储备多元化新格局,增加欧元、日元、英镑、SDR等货币的比重,并通过高质量的海外投资分散风险。学习和加入德国、法国、英国为了避开美国制裁而创建的“支持贸易往来工具”(INSTEX)来与伊朗商贸结算。INSTEX系统以欧元结算,是欧盟成员国建立的一个法律实体,用以合法地与伊朗进行金融交易。但实质上还是属于“易货交易”机制。
中国未来的CIPS建设需要兼具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两种功能,学习欧盟用法律来避开SWIFT的潜在威胁。既要做到跟国际接轨,又要通过金融科技做到更加便利。
国际金融中心应以企业为本
虽然不能成为“避税天堂”,但也要采取变相补救措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虽然税收、成本和房价等都有所下降,但还是难以吸引金融机构,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原因在于真正的成本没有降低。真正的成本主要是监管成本。国际金融中心应以企业为本,企业的成本包括各种各样,虽然不能成为避税天堂,但离岸不是靠免税,一家跨国企业到上海落地,上海给予免税,其母国依旧可以补征。
创造良好的营商条件,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也是很重要的。程序的成本要减下来,主要是监管成本。特别是企业,需要合规部门专门去应对检查,过于频繁的检查的话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要准备很多的问题,所以要把合规部门的成本降下来。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精准监管,降低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
开展离岸业务,通过存款准备金和市场化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是靠税收、房价减免来吸引企业,而是让企业成本真正降低。企业选择到一个地方来,关键是这个地方要有聚集效应并且有较低的成本。
习近平到上海来提出离岸,离岸这两个字怎样深度理解?从跨境转向离岸,现在离岸业务全球情况是怎么样? 前段时间日本也在做离岸市场,但是过去日本裙带关系较为严重,外国企业看到复杂的裙带关系不愿意进入该市场。现在日本正在反省这件事情,第二次推出离岸金融,正在做离岸金融的计划。
做好离岸金融,我们需要:第一,推行利率市场化;第二,金融机构没有存款准备金要求,是否可以容忍影子银行出现,我们不能对影子银行斩尽杀绝,银行不能做的事情需要专门设计一个机构去做,这个机构存在必有它存在的理由;第三,免税问题,上海一直提出要给相应的税收优惠。 
离岸市场的利率是最优惠的,逼着银行缩小存贷款的利差。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即过去日本的离岸市场为什么被消亡,当时日元离岸市场占交易70%,到最后消亡了并变成了美元市场。其原因在于美元的融资成本太低了。日元假设是零利率,融资成本已经很低了。相较之下美国利率高于日本,但是从进出口商的角度去看,进出口商最好用一种货币,日本进口商进口原材料用美元,出口到美国市场用美元,进出口用统一一种货币没有外汇风险。没有外汇风险,本身就是一种对货币成本的降低。
中国的利率不仅比日本高很多,还高于美元的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借钱第一不是借人民币。人民币利率高,美元利率低,并且这种趋势在目前状态下是改变不了的,还要考虑美元的便利性、跨境的便利性,便利性也是一个成本。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日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因为执行者是企业,企业考虑的是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外汇风险成本、融资成本,多重成本去考虑。企业从利益最大化考虑肯定会选择美元。尤其是推出离岸业务以后,人民币国际化将来会不会成为日元国际化的第二个翻版值得思考。
这里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新西兰的离岸金融服务模式。新西兰目前正在做影子银行业务。在新西兰的离岸金融中心可以提供商业和私人银行服务,对全球客户群几乎没有限制。新西兰公司可以提供与任何获得完全许可的银行相同的服务,但是实体名称中不能使用“银行”一词,通常使用“信用联盟”和/或“储蓄与贷款”之类的替代名称。根据所需的操作模式,可能还会有其他许可,批准和归档要求。金融机构开展所有跟金融相关的业务,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银保监会的制度禁止的就不能做。然而影子银行自称不是金融机构,是否允许非金融机构做金融机构的业务将是提出离岸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上海并不占据太多优势,第一,高税的问题,包括税率和税制的问题,业界认为境内的税相对来说还是很高,个别现有的离岸金融中心的税制规定出了离岸中心的业务不纳税,上海对照香港的税率还是高;第二,政策稳定性问题,是放松相应的金融监管和海关监管,要强调的是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第三,账户跨“二线”问题,从账户监管的角度出发,业界认为账户监管其实只是一个载体,然后最核心的还是希望在离岸贸易可以取消结售汇的管制,然后就是实现一个本外币一体化,然后这个的话是需要就是外汇管理层面的进行一个突破。
监管有功能性监管、行为监管。第一,功能监管,专业人做专业事;第二,强调牌照及时到位,一出现新的金融现象牌照要马上跟上;第三,上海自贸区需要做一个监管沙盘。我提出OSA、NRA、FTA三个账户,三个账户能否采取管道式开放的模式。账户有注册资本金,每个账户的开立必须有注册资本金,不同的账户要有不同的融资额度,这样就大大便利了三个账户的平衡,同时使得金融风险不会“出格”。我们现在都是管道式开放,也可以考虑账户上的开放呢,将OSA、NRA、FTA三个账户合并到FTA上去,使FTA更上一层楼。将三个账户统一起来以后,中国的风险就容易控制了。根据每个账户的融资额度,给金融企业更大的空间。三个账户统一指挥,监管主要是对FTA的监管,FTA的监管从注册资本金来监管,把注册资本金范围再扩大。所以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关键,最开放的账户是离岸账户,最严格的监管是冻结账户。一切从账户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也从多开账户开始。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设立自贸区账户,但是现在规模还很有限的原因是监管程序过多。
自贸区账户由中国人民银行设计并于2014年推出。从本质上讲,自由贸易账户包括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管理模式、非居民账户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跨境资金管理模式等。而跨境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其最大的亮点。然而自贸区账户的“短板”阻碍了其推广。
首先,上海自贸区账户在其他自贸区推广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某些行业部门的权力“空间”。依托自贸区账户管理系统,采用风险转换因子等现代管理手段,对风险进行24小时逐笔实时监测,确保金融安全。融资主体的境外融资规模为其各项境外融资余额与期限风险转换因子、币种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的乘积之和。而各个因子的参数是根据企业的属性进行设定。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自贸区的总额限制,上海自贸区账户是分账核算规则。这涉及各种各样账户切换的技术问题。自贸区账户本来是一个很便利的账户,但由于临时性的政策文件太多变成一个不便利的账户,坚守账户的便利性应该放在首位。临时性的文件太多,企业很难接受。在账户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人民币升值了把头寸放多一点,把头寸的空间放给企业。
其次,自由贸易分账核算系统代表着一体化账户管理模式,即通过开立一个主账户、下设不同币种和不同业务类别子账户的形式,成功地将现有管理模式下呈碎片式的基本户/一般户、资本金账户、外债账户等十余类账户的功能整合统一。限额管理也是分账核算业务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分账核算和限额管理将会有效地遏制投机空间。然而,其他自贸区要显示自己当地特色,拖延使用。
第三,目前在上海的各大中外资银行为了导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所发生的系统改造成本、维护成本都比较昂贵。而在实务业务操作中,由于多一个账户和相关的合规的要求,所涉及操作流程的变革也较大。另一方面,现阶段自由贸易账户特有的业务种类仍然较少,许多业务可以由现有的非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替代。执行起来出现40多个报文,其中自动执行太少,手工干预太多,为此投入人工就多,成本就大。
“金改3.0版”设立的人民币(外汇)的系数是鼓励企业海外融资尽可能使用人民币。同时在总量上控制在企业实收资本(或者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倍数。这在技术层面上有利于监管和企业操作。但毕竟还是规划层面上的,具体落实情况有待于观测。至今自贸区账户总量不大的原因,主要还是人民币流动性的“短板”,也就是全球结算系统SWIFT中不如美元更方便,企业还是摆脱不了依赖美元。当跨境人民币业务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额下滑时候,总量还会不断减少。
图 2: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综合监管体制推进图
以上是上海自贸区监管框架,从国家层到监管层到企业层。从最上面一层来说,我们既是要求综合性监管又要强调专业人做专业事。第二层强调科技金融的重要性,预警机制全靠金融科技来做。第二层要减少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完全是靠利用大数据。自贸区不是为了增加对企业的监管,而是让企业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化,减少对企业的监管。通过大数据,针对性很强的监管。自贸区账户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负面清单,本身是减少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扬长避短——用支付便利化的提升来抵补其诸多“短板”
引进穆迪和标普的目的是有助于我们熟悉国际惯例,了解美元是怎样取代英镑的。首先美元先保持跟英镑的固定比率100年,然后形成一个美元和英镑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在人们思维中就形成一个概念,即美元和英镑替换起来很方便。人民币未来要想部分替换美元下来,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需要同时发力,这其中最有可能的突破口就是便利性。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几大“短板”:
首先,资本项目还没有达到“充分”可自由兑换(境内外房地产差价制约)。中国现在都有限制货币出境额度。台湾地区的额度就没这么大的限制,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前提是台湾的房地产价格跟纽约、伦敦的房地产差距不是很大,中国北上广的房价与境外的差距就太大了。所以这个差价就限制了中国资本项目充分地可自由兑换,目前能解决比较困难,这是我们的约束。我们必须控制房地产价格不要再继续往前冲。
第二,融资成本一直远远高于美元的成本,开放后容易出现融资“美元化”。所有国际货币国家的利率都在较低水平,欧元是负利率,日本是零利率,美元的利率不到2%。企业在开放以后借钱肯定是欧元、美元、日元,开放以后中国融资成本较高,因为中国利率永远高于欧元、日本、美元。中心货币国家的利率一直很低,因为一旦对外利率提高,全世界的钱都会流向这个国家。美联储稍稍把美元利率一提全世界的货币都往美元涌。但是人民币做不到,利率一直高于其他国家。
第三,“政策因素”太多,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政策因素需要有一个约束,通过法律定下来的制度就不要再改了,也要有一个约束。
第四,主要人民币期货衍生品尚未推出,标准制订缺失。人民币必须有一个期货产品推出。
支付和账户便利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付最大的突破口是支付便利,必须要跟国际并轨,大家熟悉的规则必须遵守、学会,不要再去创造一个世界语言了,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跟SWIFT系统学习,跟它保留一定规章制度的衔接,然后通过账户便利化、支付便利化来替代它。
我曾专门调查了上海一些金融机构,调研主题为人民币跨境支付,调研对象为银行跨境部、海关等与人民币跨境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调研对象所在地以上海为主(67.5%),海内外均有涉及,收到有效问卷41份。问题涉及对人民币定价支付主要是定价透明度,与全球其他支付系统的衔接(标准化)等,问卷结果如下:
1、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均认为人民币跨境支付在各方面有所发展,但仍有不足,尤其是在定价透明度、与全球其它支付系统的交互等方面的工作仍有待加强,但在跨境支付使用成本、完成支付过程需等待时间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2、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跨境人民币支付场景主要集中在B2B业务中,主要用于电子商务的远程支付也有一定的比重,但个人业务占比很小。
3、目前持有人民币的最大风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相关衍生品种类无法匹配导致难以实现风险对冲;2.中国外汇管理政策不确定性较高;3.人民币币值波动较大,而对于跨境账户上的手续费已经不是最主要成本。
4、从个人角度来看,银联、Visa卡以及支付宝是调研对象最主要的外汇汇款渠道,传统的方式还是占最大比重。
5、外汇衍生品本身存在创新不足、产品单一、限制较多、监管不健全、金融文化的问题。
6、调研结果显示,支付宝、NPS网上支付以及网银,尤其是支付宝是主要手段,其他第三方支付接口使用较少。
7、对于人民币跨境支付账户功能的拓展,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最具有潜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FT账户设计的合理性及可塑性强。制约FT账户的因素:从调研结果来看,最主要的因素依旧是“老大难”的资金出境的便利性问题,即“外币不能跨二线”,以及用户使用场景受限这两大问题。除此之外,缺乏税收政策优惠激励、开户流程繁琐、账户功能不够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
8、与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效率仍有所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接受程度低以及支付所需手续较为繁琐。国外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这是我们目前没有办法改变的,就像进口博览会推进人民币账户,我们使用人民币支付,卖家马上会转换成美元,它不接受但是至少是开账户了。另外,由于支付系统等条件限制,完成支付所需时间较长也是导致跨境支付效率不足的原因之一。
9、调研过程中没能发现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被受访者一致认可。这说明,与运用选项中提供的新措施相比,还是应该根据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存在的不足(见前述调查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解决目前已有问题后再进行新的调整。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总结出以下结论:首先,人民币跨境支付主要应用于海内外企业之间;个人跨境汇款主要使用银联、Visa和支付宝;第二,人民币跨境支付在定价透明度、与全球其它支付系统的交互等方面存在不足;衍生品种类不足导致难以实现风险对冲、中国外汇管理政策不确定性较高以及人民币币值波动较大是制约人民币跨境支付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虽然FT账户被认为是最好的跨境支付账户,但资金出境的便利性问题、用户使用场景受限、缺乏税收政策优惠激励以及开户流程繁琐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人民币外部接受率较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并无切实有效措施改善人民币跨境支付问题。
“窗口期”的“前车之鉴”
日本东京的日元国际化变成了“美元国际化”涉及四方面的原因:
1)宫泽喜一首相时代的“补贴式”日元国际化不可持续。上文也讲了日元国际化,其实各国都在做,日元当时靠补贴式的日元国际化不可持续,当时日元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优惠贷款,东南亚国家享受了优惠贷款,但是之后便不用日元了。因为东南亚国家出口地在美国,到最后都要换成美元,外汇风险大幅上升。 
2)日元国际化的时间窗口,境内外资产价格悬殊,造成了日本国内企业的空洞化。日本一开放,资本、资金都往外流,因为日本的资产价格全都上涨,会空洞化。
3)原先的东京离岸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日元转化为美元,帮助推进美元国际化。
4)日元国际化徘徊不前,只是成为“避险货币”。日本的货币政策一开放以后受到很大的约束,避险货币的国内货币政策受到一定约束,人民币国际化以后货币政策也面临会受到约束的问题。因为避险货币的利率上升的空间很小,只能往下压。所有避险货币利率升不上去,这是日本留给我们的思考。中国货币性空间会不会受到一定约束,人民币会不会成为避险货币,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科创引领+企业为本
模拟美元取代英镑的模式不现实,美国GDP超过英国50年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靠国际几次会议和制度取代,当今是难以“复制”。上海只有依靠“金融科技” + “央行数字货币”等实现“弯道超车”。抓住“区块链”的产业变迁的窗口期,在人民币跨境支付便利和信用稳定上提高吸引力。金融监管不仅要预警系统性风险,还要降低企业的“应对”成本。
上海自贸试验区之所以要在金融综合监管方面先行先试,首先是防范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从目前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内容来看,其最大的风险在于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区内金融综合经营和交叉性金融业务与产品开发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有可能从自贸区的一个“小口”蔓延成为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就需要进行综合金融监管创新,加强区内各金融监管主体的协调,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在区内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综合监管的先行先试可以为全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人民币跨境“备胎工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自贸区账户 + CIPS系统 + 人民币衍生品
人民币跨境“备胎”工程开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做的包括:1、OSA、NRA必须赶快下功夫,根据行业具体的业务规定各种货币的融资额度,参与对冲风险系数来调解,三种账户要统一;2、强化CIPS信息传递功能和支付功能;3、开发人民币衍生,三方面要同时进行。美国限制对华为通过SWIFT系统的支付这一枪已经打响,我们必须从三方面赶快做备胎工作,这方面各自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1、自贸区账户跨“二线”问题,核心的还是希望在离岸贸易可以取消结售汇的管制,然后就是实现一个本外币一体化,这需要就是外汇管理层面的进行一个突破;2、自贸区账户无税收优惠。所有外资机构跨境融资均需交10%预提税;3、政策多变、可兑换性差、外部接受度低以及账户体系复杂。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政策不明确、只有框架没有细则,大大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推广成本;4、通过“进博会”推广自贸区账户比较困难。因为成本会很高,比如要改系统,会计合算、财务管理等多项成本。
建议:1、中央政府统筹协调上海金融市场要素部门。既然允许上海可以展开“离岸”业务,那么上海可以根据OSA、NRA和FTA用户注册资本金额度,再根据行业具体业务设定各种币种的融资额度,并参照国际上对风险系数设定来调节。等时机成熟后,将三种账户统一。2、上海要充分利用“进博会”作为推广人民币账户(自贸区账户)的重要契机。按照依地定价原则,可以推荐参展企业开立人民币账户。通过在“进博会”上的“离岸转手买卖”等诸多便利业务让上海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离岸业务的结算中心(类似新加坡的功能)
(二)CIPS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完善的建议
问题:1、会员规模:截至2019年8月,直参31家,间参855家;间参中中外资机构比例接近1:1,但接近一半外资机构是中资银行海外分行;且相对于SWIFT超过11000家会员来说,规模相对较小。审核时间较长是阻碍会员规模增长的一方面原因,例如,我现在在一家在沪日本银行做独立董事,他们在申请加入CIPS系统,需要很长的审批时间,因为不是一家银行申请随时审批,而是要等几家一起审批。2、 信息传输方式:复合型信息传输系统:直参之间以及直参与CIPS之间专线联系,用MPLS电信线路,数据保密要求比较高;直参与间参之间交易量大的数据使用专线,有银营平台的用银业平台,但绝大部分使用SWIFT系统;间参与间参之间不能直接连接,需要直参的介入。3、信息传输效率: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和美国的CHIPS相媲美,但人民币结算模式、清算效率不足。现有的混合结算模式,无论是实时全额结算模式,定时净额结算模式,还是相混合的结算模式,都达不到美国的高比例的清算效率。4、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64个“一带一路”区域,除了战乱地区以及小微国家,基本都有覆盖到,但业务量不足。但后续只要有人民币需求,CIPS系统会持续提供支持,主要取决于实体业务的支撑,只有人民币愿意被他们进行跨境使用了,CIPS系统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建议:1、CIPS建设需要兼具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两种功能,学习欧盟用法律来避开SWIFT的潜在威胁。2、建议人民银行在与其他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时候将CIPS系统“打包”到相关的协议中去。中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与中国签订互换协定国家鼓励使用CIPS。
(三)人民币期货衍生品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
问题:目前持有人民币的最大风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相关衍生品种类无法匹配导致难以实现风险对冲,对外汇衍生产品而言,具体体现在创新不足、产品单一、限制较多、监管不健全、市场参与者意识淡薄等均是重要问题;2、中国外汇管理政策不确定性较高。人民币跨境支付(贸易项下)讲求“实需原则”。各地银监部门市场准入不同,且规格较高;3、汇市的企业文化尚未形成。市场主体单一、双非企业少、企业风险意识较弱、投机意识较强。

建议:建议赶快协调相关专业部门推出人民币期货和相关指数。本着专业化排序理念,让专业部门解决专业问题。各部门需要做好协调,专业部门解决专业问题。在目前情况下,专业化非常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华为支付受限以后,国际化提到很重要的关口。人民币国际化既要从三个理论方面去推进,也要在实际当中操作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强调支付成本问题,支付的便利性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刚刚强调了三个账户统一、CISP系统更加完善、人民币衍生品开发,这是从理论到实际的突破。过去讲人民币国际化往往从计价货币、交换手段和储备货币角度去分析,这是传统的分析方式,但是在新的情况下,从计价支付便利模式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更重要了

老年人理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一次投资危机爆发,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

退休阿姨花几十万元买下一堆朝鲜邮票和纪念币,憧憬着收藏品公司加价“回购”;几个不懂书画的大妈,合伙花80万元买下刘大为国画“真迹”,等着几个月后拍卖赚大钱;一个母亲因为相信120万元买的收藏品即将升值到300万元,偷偷抵押家中唯一住房借钱,导致儿子被放高利贷者追债……作为特邀书画理财专家,我在“3.15”前夕参加湖北卫视《大王小王》节目录制,看着一群父母的同龄人理财被骗,心情也灰暗了许多天。

老年人理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许多人退休后,通过多年的财富积累,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过去的一些年,社会一直提倡老年人理财,一个美好的口号是“退休的同时,退休金不退休”。在前几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在“全民理财”的冲动下,一些老年人“扑通”一声跳下水,全然不顾自己是不是会游泳,就盲目投资,导致出现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为严重的是2008年。2007年那轮股票大牛市让上证综指冲到了6000多点,大爷大妈们拎着成袋的现金去银行排队买基金、买银行理财产品,全然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有风险的。之后,股票大跌到1600多点,很多人损失惨重。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下子惊呆了: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不都是银行卖的吗?怎么还会赔这么多钱呢?

经历那轮熊市,很多人用真金白银买了教训。不过,高风险理财就像割麦子一样,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仆后继吃亏。之后,虽然银行和基金公司增加了风险意识的宣传,但是吃亏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其实,仅仅赔钱还是好的,像前文提到的那样买了藏品,或者轻信他人参加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的,血本无归的人也很多。3月21日又爆出一条新闻:一个横跨三省区九市,涉嫌诈骗2000多人,涉案金额2亿多元的特大集资诈骗犯罪团伙在广东被摧毁。该团伙打着投资银饰品连锁店业务、每月可获高额利息的旗号,诱骗老人投资进行诈骗。一个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社会上有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出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

难怪有人喊出看起来甚至有点偏激的口号:老年人不理财!口号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不无道理。

曾经被认为“长不大”的“80后”,如今年龄从25岁到35岁,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思路活跃,正是社会上最活跃的力量。相反,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他们或已经退休,或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他们的耳根子变软,容易受到高回报的诱惑,更容易轻信他人。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

帮父母理财,首先要帮助他们排除“地雷”,看看他们有没有配置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当然,如果父母还跟他人一起,借钱给人放高利贷,就更要赶紧把钱收回来。

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因此,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资产配置,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哪怕存定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保险规划必不可少。农村没有保险的老人自不必说了,即便是城市老人,也需要增加一些商业保险,来降低生活的风险。因为,保险是“花小钱,办大事”。

另外,合适时机,不妨多讲故事提醒提醒,防止父母掉入一些理财骗局。看到新的骗局,也不妨跟父母闲扯着说说。

编辑部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同事还建议,如果父母不是特别感兴趣,你千万不要尝试着教他们自己理财,使用余额宝之类对他们来说太难。勉强的结果,很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产生新的理财问题。

总之,帮助父母梳理家庭资产,帮他们理财,一定要把握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大原则。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投资风险,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我们才能帮助父母更轻松地安享晚年生活!

《投资与理财》联合手机腾讯网调查 47%网友想帮父母理财

就本期封面话题,《投资与理财》杂志联合手机腾讯网对2802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帮助父母理财的人真的不少了。本次调查显示,帮助父母理财的人占据总调查人数的47%,被调查者中,有41.7%的人认为自己帮助父母理财,首先要了解目前理财市场状况,防止父母上当受骗。也有39.3%的调查者承认父母有迫切的理财需求,而自己却不懂。

可以看到很多被调查者认为,帮助父母理财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防止父母上当受骗,并希望帮助父母主要做好低风险投资。

有业内人士建议,“80后”如果帮父母理财,应注意以下原则:第一,父母的投资本金从中长期看是安全保值的;第二,选择的理财产品能解决未来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医疗保障的问题;第三,理财投资的目的是为让父母在经济上更独立、自主、自在。从以上建议可以看出,帮助老年人理财,应从让他们远离高风险资产开始。

老年人理财应注重防御,让家庭资产保值是重点,而不应一味追求高收益,也就是说以安全、稳健为主。因此,在投资理财产品中,要注意所选产品的安全性,并能对未来生活所需的经济实力有一定保障作用。“80后”帮助父母理财,应该从让他们远离高风险资产“地雷”开始。

NO.1炒股:远离指数:★★★

柴女士有十几年的炒股经历,但到目前为止还是赔钱。回想起自己的炒股经历,她最懊悔的是2007年。那时,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想买房子,希望她能资助一些。但看着股市一片大好的形势,她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还把所有积蓄都投入股市。随后,她经历了股市暴跌,投入的资金最少时只剩下五分之一。

一些老年投资者把养老钱都放进股市,弄得很紧张,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位56岁的老人,因为炒股亏了四五十万元,准备在河边用壁纸刀割腕自杀,所幸被及时发现,挽回生命。

如果对股市没有深入研究,老年人不适合炒股。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股市收益与风险相伴而行,这个特点注定了老年人的养老金不适合投资股市。其二,随着股市涨落,股民情绪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情绪波动,对老人的健康尤为不利。

当然,对于有一定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老人,少拿一些钱来炒股娱乐也不错。

NO.2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远离指数:★★

已经退休的吴大爷,听别人说股票型基金赚钱,在2010年投了50多万元,到现在却亏损了不少。谈到这些投资经历,吴大爷坦言,实际上他对基金了解得很少,都是道听途说的,瞎买。

业内人士指出,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因为主要投资的都是股市,收益随股市变化较大,而近些年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它不适宜稳健投资为主的老年人。

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型基金或者保本基金都是老年人理财的不错选择,如果要投资股票型基金,投资比例最好不超过30%。

NO.3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远离指数:★★★

60多岁的彭女士夫妇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频频向她推销一种理财产品。看着半年的利息很高,彭女士心动,就购买了。半年过去了,彭女士才竟然赔钱了,这时他才发现这是一种权益类理财产品。由于当初签下了“高风险投资告知书”,因此彭女士也无法拿回当初的本金。

以银行定期收益为标尺,当理财产品收益远高于定期收益时,就应警惕起来,不要相信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些老年人偏偏只看到“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不顾家人阻拦而涉足,结果追悔莫及。

NO.4信托:远离指数:★★

“刚性兑付”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一度是老年人理财的主要选择之一。从2013年开始,不断传出固定收益信托存在兑付危机的问题。2014年年初,吉林信托一项矿产计划就被爆出存在兑付风险,不久之后,中诚信托又现30亿元兑付危机大案。

业内人士认为,“刚性兑付”不过是业内的潜规则而已,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信托“刚性兑付”打破是迟早的事情。何况其投资门槛一般为100万元以上,如果“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出事信托将损失惨重。

老年人如果要投资固定收益类信托,在配置上最多不要超过资产的五分之一。还要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如果有不利消息传出,能在第一时间撤出资金,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NO.5地摊理财远离系数:★★★★

2月底“跑路”的中欧温顿基金作为“地摊理财”代表,卷走了2000多名投资者4亿元资金,其投资者大多为老年人。

头发花白的王大爷说,他一辈子的积蓄100万元都投在这家公司了,当初说好预期年收益率14%。“中欧温顿公司在CBD区域办公,公司装修也很气派,我挺信任的,没想到出事了。”公司老板这一跑,他不仅收益没了,100万元本金也很难要回来了,孩子的买房梦破灭了。

类似于中欧温顿公司这样的“地摊理财”公司,惯用的伎俩就是经常在超市、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附近,打着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等幌子,宣称自己是固定收益,并且保本保收益。一些投资者开始时投资了一部分资金,很快有了回报,尝到了甜头,就陆续加大资金,最后的回报却是老板“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

大多老年人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地摊理财”一般资金去向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监管单位,一旦出事,投资者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这类理财产品,老年人还是少碰为好。

NO.6签约“专家”炒金、炒汇远离指数:★★★★★

在股票市场赔得一塌糊涂的马女士,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自称在投资公司工作的张某,对方说他炒外汇,每年收益能达到200%。在张某的煽动下,她把资金加到了100万元,一个月后,当她再打开账户时,发现只剩下不到1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炒金、炒汇的骗局一般存在三个特征:一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人;二是利用大家对投资外汇不了解的特点,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将欺骗的对象瞄准了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多不了解,这样会出现一些代客操作的情况。

如果钱那么好赚,那些“专家”给自己炒金、炒汇赚钱,不是更快吗,何必帮你赚钱呢?但凡不合理的事,必有猫腻。

NO.7 高利贷远离指数:★★★★

王先生的父亲通过别人认识了做生意的康某,康某以每月10%的利息向他借钱,刚开始也能每月顺利付息。在尝到甜头后,王先生的父亲开始向周围的朋友以每个月5%的利息借款,然后再借给康某。不久,康某携款“跑路”,王先生的父亲因此背了一身债。

高利贷收益高,但最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老年人的养老钱最好不要去投民间高利贷。时下流行P2P 网贷。2000多家,鱼龙混杂,很难甄别,在监管没有明确之前,那也不是老年人理财的“菜”。

老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经济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闲暇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排除了理财“地雷”后,接下来该干什么?接下来,应该根据老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财务状况,制定一个理财目标,稳中求胜。比如,家里经济情况比较好、老人又不保守的,可以适当多投资点风险类资产;如果老人比较保守或者经济状况不佳,则应该稳健为上,不去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总之,帮老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经济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闲暇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理财目标:保值为主,增值为辅

许多人退休后,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是考虑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为自己养老所用。

因为退休之后,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来源,老年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变差了,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现实生活中,老人投资被骗,或者买了高风险产品亏本的情况屡屡发生,一些老年人存单变保单的事也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

许多老年人很信赖银行,总觉得通过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担风险的,又能获取较高收益。必须看清的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老年人理财时,应该摆正心态,理财目标应是保值为主。

因此,“80后”帮父母理财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确立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的理财目标,不盲目追求收益,从而避免陷入理财误区。

理财技巧一:选择合同明确收益的理财方式

理财经理吹嘘时,经常说某一款产品过去收益多么多么好,对背后的风险或者其他因素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实,老人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高风险理财产品及保险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收益浮动、风险较高。保险产品虽然风险看似不高,但是往往时间期限很长,遇到急用钱时取出来,还可能损失本金,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在理财方式上,“80后”可以尽量帮父母选择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比较简单,老年人都能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国债、收益明确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另外,也可以买一些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因为它们也很安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之间,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抵也是这样的水平。

对于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的老人,则可以帮他们买点债券基金,预期年收益在5%-10%之间。它们的收益略高一些,不过遇到不好的年份,也可能亏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更好,也可以尝试买点混合型基金。

此外,专家建议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应问明该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一般来说,银行发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老年理财群体。再者,应问明产品的收益是否确定,尽量选择收益确定的理财产品。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8%-12%收益率让人眼馋的信托,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出问题的信托都由信托公司“兜底”赔偿了,但是保不准哪天信托公司就不赔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债券违约,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信托不会一直安全下去,出事只是时间和运气问题。因此,老人如果只是用部分资金去买信托,问题不大,毕竟出事概率很小;如果是拿所有资金和身家性命去买信托,切记这是一场赌博,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种类不宜太多,期限以长短搭配为宜,操作要方便省心。在理财的同时,别忘保留一笔足够的备用金,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

理财技巧二:“懒人”最好选择单一理财方式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高手经常提及的理财经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套并不适用。

理财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可尽量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种理财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会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损失;第二个原因,老年人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而同为低风险理财方式,各类理财方法的收益差异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风险的必要。

因此,对于一些懒得理财的父母,“80后”子女可以在定期存款之后,帮他们选择单一投资的方式,或者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只买期限比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更加省心。

理财技巧三:激进老人“80法则”建合理投资组合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并且很有兴趣理财,喜欢在退休之后炒炒股票,或者买买基金。作为子女的“80后”,又该如何帮他们理财呢?

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该占个人资产比重多少,有一个“80法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将大大减少。

所谓“80法则”,就是个人资产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80-自己的年龄。比如某投资者现年55岁,那么根据这个法则,他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25%。假设这位投资者个人资产为50万元,那么他最多只能拿出12.5万元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等于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身体较好、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退休老人,也可适度参与中高风险的投资。比如,拥有多年炒股经验的老人,会觉得炒股是一种退休后的乐趣,那么子女不妨通过“80法则”,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拿小部分资金,以娱乐的心态参与股票投资,其他钱则拿来存定期,部分钱买债券基金或者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样,既能满足老人喜欢炒股的乐趣,又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父母步入退休阶段以后,经济收入锐减,适当投保一份合适的老人理财险 ,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父母过上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身体自然不如以前了,老年人又是疾病高发群体,所以作为“80后”的我们,很有必要给父母做好保险规划 .

无社保老人,商业险作补充

社保是政府给予每个职工的基础保障体系,对于那些没有社保的老人,子女要为父母寻找其他的保障作为补充。

新华保险的高级保险规划师张玉涛表示,目前政府的保障体系是职工可以走社保;若是非职工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如北京的“一老一小”;若是非职工农民,则可以参加新农合。

很多人都是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都无城镇医保,故只有走合作医疗之路现实。但这要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在居住地参加,很不方便。这时候,适当的商业保险可作为有力的补充。

对父母而言,子女是天,子女的健康安全便是父母最大的保障。所以,给父母做保险规划的第一步,不是给父母买商业保险,而是给自己买保险,让父母做受益人。

“表达孝心的年轻人,先给自己做好保险规划,便是对父母最大的保障。”张玉涛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其实,社保的本质不是保险,而是福利,所以它是没有身故赔偿责任的。

张玉涛表示,老年人投保意外险很重要。因为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所以,老年人应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投保的首选品种。意外伤害保险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而且老年人在6 5岁之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费不需多缴,保障却一样不少。

人保寿险北京分公司的个险部副主任刘骊珠告诉记者,60岁以上的老人可投保专门的老年人意外险。如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就不设年龄上限,每份保费仅15元,限买4份,最高保额达到20万元,在京生活的300万老年人均可受益,无户籍限制。

50岁能上健康险尽量上

作为子女的我们,最先考虑的大概就是老人的寿险 ,但由于老年人自身面临的风险较大,目前市面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老年人买健康险的费率高,可能出现保费与保额“倒挂”现象。

刘骊珠表示,50岁的老人能上健康险的可以尽量上。如果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实力,而且不在乎投资回报,确实可以投保寿险。不过,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却想给父母尽一份孝心的子女,就不太合适了。

理财型分红险,期限别太长

父母步入退休阶段以后,经济收入锐减,投保一份合适的老人理财险 ,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父母过上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市面上适合老人的理财险有两种:

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比较适合短期内没有大宗消费计划且拥有一定积蓄的老人选购,所得分红收益用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刘骊珠表示,理财型分红险,期限别太长,一般5年左右即可。

为老年人选择保险时,尤其要注意市场上属投资型产品的保险,如投连险。对于老年人群整体而言,投连险不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产品,它可能更适合中青年阶层、白领阶层。

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

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已于2013年12月16日正式开卖,不设年龄上限,它填补了商业保险针对高龄老年人的意外险空白。据悉,北京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办和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共同推出。

作为政府民生保障项目,该产品取消了老年人购买商业保险的年龄限制,凡在北京市生活或工作的50至60周岁退休人员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均可购买,保费仅为15元,每份保险的意外伤害保额为5万元,每人最多可投保4份,最高保额为20万元,保险期间为一年。

第四步:提醒父母小心“八大忽悠术”

最近公安部门公布的一组数字令人唏嘘:2013年电信诈骗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比2012年分别上升77%、25%。据警方抽样调查统计,电信诈骗从受害人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近年来,在老年人兴致勃勃理财的同时,骗子也是无孔不入,老人钱财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

招数一电信诈骗无孔不入

现实生活中,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虽然警方一再提醒市民防范电信诈骗,但还是有不少人上了当。

郑女士某天接到一通商场中奖的电话,奖金40万。正巧前几日郑女士真的参加了某商场的抽奖活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的态度,提供了账号。随后,对方真的汇来4 0万,就在郑女士欣喜若狂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说要求付所得税4万元,郑女士毫无犹豫的汇去4万元后,就发现上当了。犯罪分子利用跨行“支票”汇款当日不能提取的时间差,在银行下班前就撤票了,不仅到手的4 0万没了,还损失了4万元。

电信诈骗作案手段虽然花样百出,但内容都是通过电话,企图让你转账汇款。所以,老年人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谨慎,不要草率汇款。

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有规避法律的行为。由于贪图高收益,防范意识较差,民间借贷中的中老年受害者逐年增多。

56岁的王悦去年将房子卖掉,得款5 2 万元。通过朋友介绍,她将钱投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一年20%的收益率。王悦表示,担保公司承诺资金会借给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大老板,风险很小。去年5月,该担保公司破产“跑路”,还未尝到甜头的王悦面对这样的结局,无所适从。虽然王悦最后将该担保公司告上法庭,但至今仍未追回损失的钱财。

虽然收益颇高,但民间借贷的风险一旦爆发,将是中老年人不能承受的风险。这无疑是拿着养老金在赌博。

苏州的李老太因轻信邻居的话,花几千元购买了国外的“纪念币”。儿子得知后,断定这些“纪念币”根本不值钱,她被忽悠了。

由于是熟人介绍,李老太还怪儿子不懂行情。后在儿子的坚持下,李老太拿“纪念币”到相关部门咨询,才得知这些所谓的“纪念币”不过是国外的流通货币,毫无收藏价值。

由于信息不灵,在理财中,老年人很容易轻信他人,上当受骗。骗子的招数层出不穷,例如用过期作废和造假的外国货币,骗老人认购;用废弃、不可兑换的有价证券骗人;多人串联“组团”骗人;用假古董来骗老年人购买。

招数四高息集资难以偿付

受高达2 0%、4 0%,甚至60%、100%以上的高额利息回报诱惑,许多中老年人将一生的养老钱、看病钱投入骗局中,结果是吃不尽的后悔药。

去过十几个国家的前外交部官员刘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时的糊涂和贪念,在退休后卷入一场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骗局中。2 0 0 7年,刘先生先后向一家名为新绿源的公司投入5 5万元,月息最高达6%。进入20 08年后,刘先生再也没有收到合同约定的利息,更遑论退还本金。直到2013年10月,他才得知,这是一起令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受骗上当的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中不乏司级以上的外交官。虽然这个危险的游戏已宣告结束,但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却付之东流。

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碍于面子或出于同情心,而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件。

福建省邵武市退休老教师饶老师为了不让昔日的学生吴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将自己的房子作为学生的贷款担保。吴某父母跪在饶老师面前,承诺一定按期还贷款。直到有一天,饶老师收到一张法院送来的传票,才知道一年多来,吴某家人没有按照贷款协议中的约定,向银行还款。此后多次联系无果,吴某一家人已经消失。如今,饶老师生活窘迫,疾病缠身,却还在用微薄的退休金替学生偿还贷款。

老年人本来积蓄就不多,再冒风险为他人担保,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分时度假是国外很流行的休闲旅游方式,但来到中国后却变了味儿。

20 0 6年,孟先生在某公司的座谈会上得知分时度假这种旅游方式,经不住低价诱惑的他,以36000元与该公司签了合同。30多天后,孟先生收到了该公司邮寄的相关资料。资料中除了多项苛刻条款外,还有一项写明要想出国旅游,必须交纳出国旅游交换费用和会员费,合计4. 3万元。孟先生向该公司多次要求退款无果,时隔几个月再去理论,竟然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

分时度假公司在中国卷款逃匿、合同陷阱等事件层出不穷,孟先生只是“分时度假受骗联盟”的代表之一。教训是: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

招数七老年公寓成皮包公司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打着老年人住公寓的幌子,虚构公寓形式,到处圈钱,幕后老板则以分红和定期举办活动为诱饵,谋取巨额资金。

张丽的父亲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一直打算去养老公寓。因轻信他人的建议,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及抵押房产的贷款,用来购买了一套某公司开发的老年公寓。因担心女儿知道会阻拦,他偷偷地将钱交给开发商,岂料这竟是一场骗局,开发商拿着他们的钱逃跑了。毕生积蓄付之东流,却还要偿还抵押房子的高额贷款。

这类皮包公司常常采取“打麻雀战”的办法,打一枪换个地方,老年人听信谎言,受骗上当。

包装成所谓的“专家”,开办“养生讲座”,夸大保健品功效,同时施以“小恩小惠”,对老年人洗脑,轻松掏走他们兜里的钱,这是一些不发商人惯用的伎俩。

张佩霞是退休干部,经济条件很好,别人用高收益忽悠她购买昂贵的保健品,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养老金购买。第一次对方承诺,花20 0 0元购买保健品,第二个星期返还4000元。尝到甜头的老太太轻信对方,第二次拿出了6000元继续购买。正当她在期待下个星期对方承诺返还的12000元时,得知对方已经被警方查获。该保健品并不符合国家规定,老板及销售人员全部“跑路”,老太太高收益的梦一夜之间破碎。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让不法商人得逞。

应对策略:把钱“圈死”规避风险

老年人的投资方式近年来正逐渐增多,但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则要根据老人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

多数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因此,在帮父母制定理财规划时,可以选择风险程度较低、定存时间较长的产品。这类产品能确保在本金不流失的前提下有固定收益,还能避免老年人将资金盲目用于其他投资,降低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遭遇“被忽悠”的几率。

你需要告诉父母的理财八大误区

我们经常听到老人被骗的新闻,身边的一些朋友帮助父母理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老人被骗了。本文总结了老人理财的八大误区,不仅可以防忽悠,还能提高理财技能。

沈阳一位大妈和骗子电话聊了90分钟,就想听听骗子是如何骗人的,充满正能量。不得不说,大妈很智慧,也很有时间。在理财方面,老年人要理得安心,的确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如何防忽悠,保住自己的钱袋子。因为近年来,我听到的都是大爷大妈被人骗的新闻,尤其是理财市场,骗子太多,专门盯大爷大妈。下面来讲讲老年人理财需要防止的八大误区。

NO.1 轻信“高息”

长久以来,骗子的魔爪往往会伸向老人。当下知识更新很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高速发展,而老人们年事已高,信息不灵,很容易上当受骗。

尤其在今年,市场利率不断走高,产品收益率也处于高位。不光老人,很多人都容易被高收益的产品诱惑。而原本“高风险高收益”本应侧重风险提示的说法,却并不科学,甚至有误导的嫌疑。

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第三方理财恒久财富副总经理马海燕对《投资与理财》记者谈到:“实际上,人们面对高收益率的产品,直接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高风险,甚至第一反应就要怀疑对方是不是骗子。”即使产品没问题,但往往一些高收益率的产品涉足高风险的投资,例如投资股票、外汇、黄金、白银等不适合老人的高风险投资领域。老人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高风险产品,能否及时刹车也很难说。

NO.2 高风险投资比例太高

刚才我们提到,老年人不要被高收益产品忽悠了,对高风险产品也要慎重。但是,总有一些老年人热爱投资,那就要认真选择。从目前产品来讲,储蓄、国债、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投资于债券和票据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较低,比较适合老年人。

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高风险的产品投资比重不宜过高,需要用“8 0年龄法则”,如果老人60岁了,配置高风险的产品最好不要超过家庭资产的2 0%,尽量降低投资高风险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压力。

人们在很多时候喜欢跟风随大流,理财也是这样。例如很多促销活动,看到别人聚成一团,自己就不由自主的去看看,结果有可能都购买了某类产品。理财的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尤其是老人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

在国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7年股市牛市的时候,很多大爷大妈买了股票,最后把养老钱都赔了进去。看别人炒股,也跟着炒股,别人买哪只股票,自己也跟着买,殊不知理财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一些理财产品适合别人参与,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如果要配置保险产品,就更需要针对个人规划和需求去购买,不能随便就被某位保险销售员忽悠了。

NO.4 投资期限过长

年轻人需要做一些长期的理财规划,包括退休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而老人退休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退休收入的增长率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甚至会负增长。

从投资收益来讲,年轻人投资亏损了,还有时间、有机会赚回来。对老年人来说,一旦亏损较多,想赚回来的时间成本太高,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需要购买稳健保本的投资产品。再加上老年人容易生病,常常会有急用钱的时候,医疗费用的支出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老年人不要把太多的钱用于期限较长的投资产品。

兴业银行资深理财经理王峥峥提醒道,许多老年人对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情有独钟,事实上这类产品中有许多产品提前终止,会有一定的本金损失,大多数产品是客户不得提前终止的。如果老年人购买这类产品过多的话,一旦就医急用钱,可能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NO.5 买理财产品不管懂不懂

我们的调查显示,帮父母理财的被调查者首先考虑为老人们配置低风险的产品,这也符合老年人收入及支出特点。老年人要轻松理财,重要的是要掌握安全性和便利性两个基本原则。

老年人理财,首先是不亏本。其次是要追求便利性,急时用钱要能支取,尤其是看病用钱难以预知,需支取方便。所以,这就要求老年人买理财产品,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以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原则,选择产品,只购买能够看得懂的产品。

现在,部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为业绩,可能片面夸大收益,而不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对钱投向和高收益隐藏的风险,更不充分告知。所以,老年人遇到看不懂的产品就不要碰,不碰就是最好的方法。

NO.6 盲目参与艺术品和另类投资

当下另类投资比较热,很多大爷大妈被忽悠参加一些另类投资讲座,或者一些机构借着赠送书画纪念品名头,再推销他们艺术品。其实,艺术品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买到假货。

一些机构假借邀请专家的名义,给投资者讲解艺术品投资,其推荐的艺术品可能就是假货。在艺术品市场,高仿真的产品让有多年投资经验的人们都可能看走眼,更何况不懂行的老年人。

NO.7 把钱交给理财师后啥也不管

说了这么多,理财这么难,可能有人会想,不如找个理财师,由他全权去打理就行了。其实,理财规划师不同于代客理财,也不能代客理财,一旦代客理财,也证明这个理财顾问有问题。

一般理财划师与客户互动,双方需要沟通交流,客户在规划中有最终的决策权,理财师必须得到客户的授权,才能执行理财规划。客户要处于主导地位,不能被顾问牵着鼻子走,要防范不靠谱的理财顾问做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

NO.8 瞒着子女做投资

最后回到本期封面文章的主题。如果老人们有理财需求,又怕被骗子忽悠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求子女的帮助。即便子女不懂理财,但他们毕竟是你的亲人,绝不希望你的钱被别人骗了。在你的要求下,大部分子女还是愿意帮助的。

尤其遇到不懂的理财产品,无法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时,不要盲目下手,可以让子女帮助你去了解理财产品的细节,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下手也不迟。在和子女沟通时,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尽量告诉他们,子女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瞒着子女做投资。

理财专家马海燕提到,理财师面对客户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沟通不畅,完整的理财方案就无法完成。而很多老人往往和子女沟通并不多,却很信任一些所谓的理财顾问,最后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中被忽悠了。

帮父母理财注意方式方法——对话理财专家康宁

《投资与理财》专栏作者康宁,在本刊曾写过一篇关于“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引起读者热议。受此启发,《投资与理财》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下面我们来对话康宁,谈谈“80后”该如何帮助父母理财。

“80后”将成家庭顶梁柱

投资与理财:你曾经写过一篇关于“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为什么突然萌生这样的念头?

康宁:我是19 8 2年生人,今年父母刚好都满60岁了。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是老了。从小到大,无所不能的父亲和无微不至的母亲,现在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下降得特别厉害,想教他们用点新科技产品也特别难。

我和我太太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对家庭责任的感觉越来越清晰,不远的将来,我就是三个家庭的顶梁柱了,双方父母和自家的事情都需要我像个男人一样去拍板。在这种压力之下,不止理财,家里所有的事情,我都逐渐开始主动去操心了,所以才会想到写“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

投资与理财:身边帮父母理财的朋友多吗?他们的理财能力如何?

康宁:我是“8 0后”里比较老的那一拨,周围的朋友也是这个年龄段,父母们差不多都开始逐步放权了。不管愿意不愿意,父母的退休生活,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子女帮着规划收入和支出。

可是,理财这事是大家都要面临的难题啊,不是会把钱存余额宝就叫理财了。例如,父母的退休金有没有缺口以及该从哪里弥补不足、适合老年人的保险有哪些可用、该不该用父母攒了一辈子的钱买婚房。

理财是“Pla n ni ng”(规划),不是会“Investment”(投资)就够了。会找地方钱生钱,只是理财的第一步而已,需要规划的事情还多着呢。而且更进一步说,咱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好多该有的金融产品还买不到,这个大环境也要求年轻人继续学习和耐心等待。好在“80后”抗压能力不错,也不在乎多理财这点压力了。

老人被骗到底是谁的错?

投资与理财:你觉得为什么父母们在理财上经常会上当受骗?

康宁:这个社会变化得太快了,别说十年前的经验,五年前的知识都很有可能过时,没法用了。长辈们几十年以来,不存在理财的问题,就是节衣缩食,把钱存起来,要么定期存款,要么买国库券,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全新事物。

比如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在中国统共也就产生了十年,火起来也就这半年,长辈们的知识结构理解不了这些新花样,他们的体力精力也不够去学习这些新事物了。所以,我不觉得父母们对容易上当受骗有什么责任,他们本来就是需要晚辈们照顾的弱势群体,容易受骗是很正常的历史规律,“80后”老去时也会有这么一天。

投资与理财:有没有比较简单的方法,不让父母被“理财顾问”忽悠了?

康宁:没有任何简单的办法,只能严防死守。不光是理财顾问忽悠的问题,院子里一起遛弯的老年人会聊起街边新开的财富管理公司,收益超过20%,还送一桶油;各种诈骗电话和上门骗局都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骗子比儿子更会哄老人家开心。

所以,只能多回家、多聊天,随时关注父母这方面的动向,起码确保他们做决定的时候,能想起来给你打个电话,等你给出出主意,再掏钱。说起来也挺悲哀的,在银行网点非要给骗子汇款的老年人,银行员工拦都拦不住,还有人总说银行没有尽到责任。可但凡老人家能放心依靠自己的亲人,至于自己跑这么远,去银行汇款吗?防忽悠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孝顺问题,可现在的工作强度又没时间让你各方面照顾好,两难啊。

帮父母理财注意方式方法

投资与理财:你觉得父母理财,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他们理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康宁:之前的文章提到过,退休之后的理财需求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了,所以也就不用考虑高风险的投资,老老实实存好钱,慢慢花就是了。现在这批长辈们最大的理财障碍是心气高和不服老,总觉得自己是完整经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大风大浪都见过,面对现在市面上这些新花样,有信心做出决策。

可实际上,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中国20世纪9 0年代的人生经验已经彻底不适用了,21世纪开始的高增长、黄金十年经验也逐渐不适用了。所以,他们试图用过去经验推断将来的行为,其实都很危险,尤其涉及房产和职业规划。所以,父母们还是要服老,少操点心,用最简单的银行存款和国债也足够理财了,有多余的精力,不如开开心心去跳广场舞。

投资与理财:子女帮父母理财,该注意什么问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

康宁:子女们不要把父母的理财问题搞成钱的问题。对于退休的父母来说,老年疾病和走失等意外情况才是最需要防范的财务问题,否则,在最坏的情况下,真的有可能进一次医院,就三代返贫。老人的医疗保险只能靠国家,商业保险不会对这种大概率事件负责,所以,子女一定要搞清楚家里老人的医保社保究竟是什么情况,还要特别注意当地的具体政策有什么额外限制。

意外情况有商业保险可以选择,但产品仍然相当不丰富,很多时候也就是买个安心。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除了你多照顾以及请保姆之外,没什么好办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独生子女就努力多挣钱吧,不请保姆,真的没有余力照顾两家四位老人。投资与理财:有些父母理财亏得很多,子女想介入,他们还不太愿意,这时子女该怎么办?

康宁:耍点花招呗。老人家们攒钱又不是为了自己花,归根到底还是隔辈亲,想给孙子辈们多留下点东西。这个时候,身为“80后”,对上是儿子,对下是爹,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所以,只能顺着他们点,在风险问题上多吓唬吓唬,让他们明白那些东西赔钱的可能性很大,天生就比年轻人谨慎的“50后”、“60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把钱往高风险产品上投了。然后投其所好,劝他们多买点五年期的国债,放在银行取不出来,反而省心。

最后,“ 8 0后”该孝敬老人的钱不要少,怕父母们手里钱多了不会打理,派孙子孙女出马讨回来,当教育基金就完了呗。反正你也需要给下一代攒钱,多转一圈,皆大欢喜。总而言之,父母的事情子女不能强行介入,但是能绕着弯儿把目的达成的办法永远很多,就看有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营造对你有利的那种家庭氛围啦。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交易越来越自由化,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再加上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投资者能够快速、便捷地参与到全球的投资红利中。就拿股市来说,互联网券商开户比传统券商方便快速很多,佣金方面也比传统券商有优势。

对于新事物,有些投资者还是会担心互联网券商的安全性。毕竟美股、港股跟国内A股券商有所不同。A股券商民营度低,准入门槛高,美股则不一样,不仅民营度高,而且背后的资质和配套保障差异化较大。

最近在在国际化金融市场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中,EBC金融投资平台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可见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众多投资者的验证。

硬核核双监管,EBC提供全方位的资金安全保障

业内所知,监管问题一直是评价券商资质的重要的考量标准。例如获得英国FCA、澳洲ASIC的持牌券商,都能在监管机构严格、健全的监管体系下,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获得客户的信任。

作为一家金融交易券商,EBC金融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走在合规专业的发展之路上,所有的资金都托管在世界顶级银行,受到严格监管。正因为如此,EBC一举拿下全球两大主力监管牌照英国FCA和澳洲ASIC,为客户提供最大限度的资金安全保障。

总所周知,FCA和ASIC监管牌照的申请难度和甄选标非常高,一直以来是金融界最受尊敬的权威监管机构,这两大主流牌照不论是从申请成本,还是维护成本、保证费都奠定了它们在国际监管市场上的含金量和声望。ASIC属于完全监管牌照,执法严格,需要缴纳高额保证金;FCA牌照属于一张全监管牌照,能够为客户提供英国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的保护。

作为金融交易平台,能够获得权威的双牌照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社会各界对平台可信赖度的认可,所以,EBC金融是一家安全系数较高的金融交易券商。

安全、透明,EBC打造可信的交易空间

除了资金安全,投资者们也关心交易安全。整个交易过程清晰、透明,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EBC金融在交易、清算、资产存管等方面,通过高效的清结算服务、完善的风控管理、稳健的技术基础,为客户打造安全、透明、可信的数字清算生态,推进数字资产交易市场的合规化进程。而且,EBC定期还会向客户提供每月的帐户对账单和头寸记录,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供财务报表,核定资本充足率,披露重要信息,以便投资者做最优的决策判断。

不仅如此,EBC金融还倡导“清算不是统一的标准,而是适合所有情况的所有答案”。怎么讲?就是它自动化引擎清算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最优的服务。例如如果您是一位“大交易家”,您不想在市场上让别人知道您的“底牌”,在EBC金融提供的 Private Room 计划种,您可以隐藏您的部分交易信息,意味着您下的“大单”可以在一个更好的价格成交,而不存在严重的滑点或是因最后观望价格(Last Look)而遭到订单拒绝。

毫无疑问,互联网券商低费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将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但资金和交易过程有了实实在在安全保障的基础,才会有创造更多价值的可能。在选择靠谱的互联网券商前,多查询了解才能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交易mt4是正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