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纬创软件公司的吗?觉得如何呢?

温馨提示:请仔细查看学校安排的宣讲时间、地址;为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请严格按照学校防疫要求,佩戴口罩,准备健康码,注意保持距离。

【本科】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休闲体育、会展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动画、劳动与社会保障、商务经济学、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市场营销、数字媒体艺术、新闻学、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类、烹饪与营养教育、物流管理、物联网工程、环境设计、电子商务、经济学、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网络与新媒体、翻译、英语、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软件工程、酒店管理

【本科】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休闲体育、会展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动画、商务经济学、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市场营销、数字媒体艺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闻学、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类、法学、烹饪与营养教育、物流管理、物联网工程、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经济学、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统计学、网络与新媒体、翻译、英语、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软件工程、酒店管理、金融数学


版权所有@湖北工业大学 建议使用浏览器(极速模式)、谷歌浏览器,分辨率1280*768以上访问以获取最佳浏览效果 技术支持:才立方就业


  文/ 纬创软件公司 萧清志 刘建民
  2003年,我国软件出口总额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虽然无法精确地统计软件外包占软件出口的比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随整机出口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以外,软件外包服务占我国软件出口的比重很大,而且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市场。2002年,《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提出,“坚持开放,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已经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今年年初,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更加点燃了我国软件企业进军欧美市场的热情和动力。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究竟如何,美国软件外包的市场需求有多大,其发展趋势和动态如何,美国企业选择软件外包供应商的影响因素如何等等,都是有意进入美国市场的我国软件企业所密切关注的。本文在此对美国软件外包发展情况作一些评述。
  一、美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美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没有单独列出软件产业。软件产业的统计数据通常由三个领域汇总而成。
  1、软件出版。包括软件设计、制作、发行(即所谓“封装软件产品”)和为购买软件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等。这是软件产业的骨干力量。
  2、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许多中小软件企业主要从事此类业务。
  3、软件产品制造。涵盖压制软件光盘、拷贝软件磁盘等一系列将软件产品转移到存储载体上的生产过程。
  通过全球性的竞争与整合,软件产业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分工格局。美国抓住世界各国信息化的浪潮,大力发展基础和核心软件技术,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通过平台软件的垄断地位,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拥有不同规模的软件企业80,000多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软件产业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几乎是美国GDP增长率的2.5倍。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1998年美国软件从业人员为80.7万人,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增至300万人。2002年,美国软件市场销售额2800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市场销售额的40.2%,远远高于欧盟和日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和10%)。
  美国软件企业以强研发投入在软件平台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垄断地位,从而成为市场上的默认标准。如美国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与信息通讯产品相关的投入分别占信息通讯产品销售收入的33.6%。在2001年全球前十名软件公司中,微软、Sun、Oracle、IBM、HP、Compaq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3%、9.7%、6.0%、5.8%、5.4%、3.0%。强大的研发投入造就了美国在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化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得其软件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并通过捆绑等方式进而影响应用软件市场。
  预计今后几年,美国软件市场需求较大、技术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有:(1)安全应用软件:2001年10月26日,美国出台《反恐法案》,为互联网安全、杀毒和情报技术的投入铺平了道路。未来三年间,安全软件市场将每年增长20%。
  (2)无线应用软件:根据IDC的数据显示,美国使用移动方式办公的人数多达4,000万,而且预计每年将增长9%。
  (3)电子商务软件:根据一家研究机构的预测,电子商务软件销售额年均增长率多达50-60%。
  (4)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等。
  二、美国软件外包现状、原因与特点
  随着软件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服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软件外包服务已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据台湾地区工研院统计,2001年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为144亿美元,著名的调查咨询机构Gartner公司预测2008年该市场将达2,000亿美元。
  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主要的需求国,美国每年软件订单的规模有1400亿美元,大约有20%的软件订单需要发往国外委托加工。大概有超过70%的美国软件企业都选择了将软件外包。2002年,美国软件外包的金额比2001年增长了175%。
  美国寻求软件外包服务的原因主要有:
  (1)美国软件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和软件服务业的高速增长造成了美国国内软件人才严重短缺,本地软件人才成本过于昂贵,需要较为廉价的人力资源,使得美国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软件服务。
  (2)软件服务具有多样性特征,在美国境内无法找到数量合适、具有某种软件技术专长的人才。
  (3)简化非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和系统,而将非核心的(如编码、实现、测试等)交给更专业的外包合作伙伴,有利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4)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去了招聘新员工、人员工资福利、办公管理等大量的开销,将资源投入到核心能力的积累上去。
  (5)简化开发过程,加快开发速度:招聘新员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同时、非核心的部分交由合作伙伴完成,自身所需管理的环节大大减少。
  目前印度成为美国主要软件加工商。不过,随着其他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这种现象也正在发生变化。
  美国软件外包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软件外包一般采取整体外包的方式,提供给外包服务供应商,外包方提出需求后,要求供应商分析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分解模块、模块的工程实现、需求修订、实施更正、测试、系统集成、现场安装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从而要求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人员规模大,项目开发周期也比较长,需要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
  美国式的软件外包与日本软件外包具有很大的差异。日本软件外包项目一般由日本企业承包,然后经过分解之后,将其中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高的加工型业务提供给外包服务供应商,人员规模和项目复杂度相对比较小,对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要求不高。这也正是我国软件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相对较容易、但很难突破美国市场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适合外包的软件领域和外包选择因素
  比较适合外包的软件开发工作要求商务部门同IT部门之间的交互联络尽可能少,同时软件开发的规模要大,外包出去能够达到规模经济。 就具体软件而言,目前外包的软件编程包括重写核心系统、重写结构设计、维护老系统、数据清盘和软件升级。美国企业特别倾向于把老系统外包出去让别人替他维护。
  电子商务软件如果开发进行到比较成型的环节,仍可外包。很多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的企业,虽然要求的时效性很强,但外包出去以后反而抢时间,利用时差,可以使开发进程一天24小时不间断。
  在美国,一般情况下,软件开发和维护人员在50人以上的企业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软件发包方。一是因为该企业能够产生较大规模的软件开发量,二是50人以上的企业也表明其有能力组建班子外包谈判和管理外包项目。
  一旦产生外包需求,该企业将建立正式的作业流程。外包项目往往由企业统一领导,很少由各部门独立进行。具体的软件外包项目将由IT高级主管领衔,许多情况下由CIO担当,而外包所涉及业务部门的高级主管也将介入该项目。如果外包软件开发和维护事关企业的商务运作,那么企业CEO将参加决策。
  如果与外包供应商谈好了外包项目,就要签订软件外包合同。外包供应商需要列出派出什么技能的人员参加该项目。发包方往往要求常规稽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开发进程。双方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比如每十万行编程容许的bug数、第一次用户测试后接包方必须达到的合格率等等。
  美国发包方在选择外包供应商时往往都比较谨慎。他们大都先把不太重要的软件进行外包,“先探一下路子”,在判断供应商确实有能力承接外包订单后再追加外包量。因此,为了求得发包方的信任,印度软件企业在刚开始承接美国企业外包定单时,往往派人到美国企业从事现场服务,以便建立了解和信任。
  由于路途遥远,发包方不可能同外包供应商的开发人员经常有面对面的接触。双方的通讯交流对软件外包项目管理至关重要。在印度,成功的外包供应商都对美国发包方提供基于Web的全天候24小时编程监测跟踪系统,让发包方能够连续访问对方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及时了解开发进度和开发升级,甚至还要求访问处于开发之中的文件和代码。从而必须以信任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
  此外,美国软件发包方在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高级专业人才、大型复杂工程经验、IT产业的高度商品化、相对低廉的劳力开支,以及有效的基础建设等。
  美国软件发包方在选择软件外包国家或地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政府支持度;(2)软件从业人员数;(3)基础设施;(4)教育制度;(5)成本优势;(6)软件品质;(7)文化兼容性;(8)英语纯熟度等因素。印度软件企业之所以能在经营软件外包服务方面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成本优势、二是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数优势。在以上指标中,软件品质、成本优势与软件专业从业人员的人数是否达到规模经济、英语纯熟度等是首要条件,其次才是政府支持度、基础设施、教育体制、文化兼容性等因素。
  四、今年以来美国软件外包发展动态
  进入2004年以来,在软件外包大行其道的时候,美国企业开始重新认识软件外包的利弊。美国企业原来认为将软件服务外包出去是理所当然的好事,但是现在重新理性地考虑。
  诚然,软件外包能使企业大幅降低成本,但是很多美国企业发现软件外包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印度班加罗尔的工资和不动产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从而降低了成本节约的幅度。随着美国企业从外包电话中心转移到外包软件开发等较复杂的工作,他们发现海外软件工程师往往无法作出稳定的高质量工作,这导致了工作向美国的回流,如2003年12月,雷曼兄弟将20人的帮助团队移回了美国,信用卡公司Capital One于2004年年初结束了在印度新德里的250人电话中心合同。戴尔在客户不断投诉口音和服务质量问题后,将技术支持中心转移回了美国。Gartner分析师称2004年是外包“幻想破灭”的开始。
  但是将软件开发业务撤回美国境内的少数个案并不能说明软件外包趋势已经消失。据IDC预测,外包开支在2007年将增长到现在的四倍。软件外包的趋势将继续下去,但是外包的方式会有所变化,美国企业对此有了更多的理性,不再象前几年那么狂热和迷信了。以前,很多美国企业关注的是降低成本,他们将问题外包,而不是找到一个真正的业务解决方案。在发现什么工作能外包以及如何进行远程管理之后,美国企业对外包的狂热可能会减弱,美国企业的最新词汇是“正确地选择外包”(right-shoring)。
  并不是所有的软件开发和IT服务都适合外包,也并不是所有规模的企业都适合到海外建立软件开发基地。大型软件企业由于软件开发量庞大,把那些R&D性质的工作或软件维护工作外包到海外去做,从商业角度来考虑是有道理的。但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如完全依赖IT系统正常运转的企业来说,将软件外包到海外就未必适用。现在美国企业流行的外包方式是把自己的IT部门交给象IBM Global Services, CSC, EDS这样的美国本土的专业外包公司。对美国企业来说,IT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由这些外包公司保证。而提供这些IT服务的专业外包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尽量把工作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
  我国软件企业要开拓美国市场,应掌握美国软件外包现状、特点和最近的发展动态,通过保证外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我国企业在外包服务市场的知名度,从而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Systems担任副总经理,负责研发嵌入式软件的自动开发工具,并主导与全球主要汽车公司的软件技术合作。于1994年,加入美国道琼网络科技公司(Dow Jones Telerate Systems)担任总经理,负责实时财经信息系统的研发,包括提供给全球知名银行的交易室系统TTRS (Telerate  Trading Room System)。在任职于道琼网络科技期间,除了在建置新的整合性数据库,及全球传送网络系统扮演关键性角色外,萧博士对当时Telerate的新一代系统的规划也深具影响力。 萧清志博士曾于1988年接受台湾政府的聘请,担任国建会软件专家领队。亦于1994年接受中国大陆政府信息产业部的邀请,至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知名大学暨研究机构发表演说,传播其『Software Factory in China』的理念。于2002年,先后接受中国外经贸部及中国软件协会的邀请,分别在北京及海南演讲,题目为《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展望》及《如何提升软件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经常往返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大陆、美国及台湾,深刻了解到亚太地区金融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萧博士于 1999年取得台湾知名企业如宏碁、联电、三商行等上市公司的支持,成立了创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Enovation Group Inc.),并先后在创新国际之下成立了两家子公司,分别经营台湾首开先例的网络证券即网络保险经纪业务。2002年创新国际转型更名为宜诺维信集团,在旧有的金融领域基础上提出新的业务方向,由萧博士带领朝向专业软件委外代工的领域发展
  刘建民——淡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1988年进入资策会 ,1994派往大陆开拓市场,在金融领域、软件工程、大陆市场与公司营运方面 ,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纬创软件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