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块钱存三年4.4%利息是多少?

腾讯帝国深度研究(4万字预警)

腾讯的研究耗时大概25天左右,总共看了八本相关书籍,最有用的是腾讯传、腾讯产品、激荡40年(这几本是精华,当然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因为它们最可贵的地方是没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是纯粹的企业史),其中腾讯传和腾讯产品法我看了两三遍。

研究完腾讯,我感觉腾讯与其说是互联网的老大,不如说是互联网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互联网的中心,而是像谁水一样渗透进了整个互联网。如果离开了微信QQ和腾讯会议,我感觉就像是动物离开了水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腾讯的核心业务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以QQ、微信为流量接口,打造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将腾讯融入万物之中。其中的手段包括自己创新、合营、资本注入。大家都说腾讯是山寨大王,不懂创新,全是弱智产品,其实这么说的人恰恰是没有意识到腾讯创新的人,是有认知缺陷的。腾讯的主要创新是围绕客户和服务的创新,而不是技术上的创新,其实很多产品大家都在做,比如网易、搜狐、百度、新浪等等,都有实力做出好产品,但真正做出适合那时候的大家的产品的公司,只有腾讯一个。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虽然腾讯的所有大产品在国外或国内都有第一创作者的影子,比如QQ当初模仿的是ICQ,QQ秀模仿的是韩国的“阿凡达技术”,微信模仿的是Kik,但这些产品最后的样子却和第一创作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腾讯的战略就像医药行业里的me—too仿制药,做别人已经验证过的产品,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并通过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产品,一直迭代,最后得出一个像样的产品,而那时候,产品已经火的不要不要了,就像微信,早期微信几天就更新一个版本,通过不断翻新、休整才有了现在的微信。小步试错,快速迭代,这是腾讯做产品的核心理念

接下来我将对腾讯的发展史、初创团队高管、业务结构以及核心竞争力做分析,最核心的内容应该在发展史,里面会参和我个人对于腾讯某些阶段的理解(怎么感觉有点自夸的意思哈哈哈),业务结构稍稍看看就行。(雪球最多只能发2万字,所以得分两次发了)

腾讯创业早期团队共有五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陈一丹、许晨晔。最开始分工时,马化腾担任首席执行官即CEO,负责统筹公司发展;张志东担任首席技术官,是核心技术最高负责人,曾李青担任首席运营官,因为后续业务变动只能离开公司;陈一丹担任首席行政官,负责日常行政业务;许晨晔是信息主管,负责信息技术和系统等领域。五个人各司其职,各有所长,每个人在进入腾讯之前的经历都非常有意思。

马化腾1971年10月29日出生在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父母是港务局的职员,他还有一个年长四岁的姐姐,其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潮汕地处东南,远离中原,地狭田少,自古有远航谋生传统,所以滋生了“重商轻文,重男轻女”的个性,但近代潮汕的经商优势明显,潮汕人在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形成了很大的商业势力,最出名的当属首富李嘉诚),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着父母迁居到了深圳。

马家为了培养马化腾的科学兴趣,打马化腾小时候就订阅了《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因为那是做事的最佳动力),后来他选择了《天文爱好者》为他的终身兴趣,一直订阅到他创业之时,2004年董事会送给马化腾的礼物就是一架精美的天文望远镜。除了对天文学好奇感兴趣,马化腾的学习也非常不错,在初中时一直在前三名;1989年马化腾考上深圳大学(当年马化腾900分满分考了739分,是可以上清北的分数),因为深圳大学没有天文系,所以他选了计算机系(要是当初有天文系,就没有现在的马化腾了),跟他一起进的还有许晨晔张志东,张志东分最高,这个时候陈一丹考进的是化学系,还竞选了化学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委员会副主任(这也是他后来主管行政的铺垫吧)

大学里,对于学编程的年轻人而言,公关计算机房就是技术竞技场,他们常常在一个计算机里编写病毒程序,将硬盘锁死,令别人无法启动,能破解的人会被视为高手。而马化腾经常把电脑硬盘锁死,有时候连管理员都打不开,而这他用到的工具是C语言(这也是他们后来开发其他软件主要用到的语言);大四时,马化腾进了深圳黎明电脑网络公司实习(中国最早的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公司、上交所深交所的电脑自动撮合网络交易系统就是它设计的),在那里它设计了一款股票预测软件,被公司以5W元的价格收购(5W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三年的薪水,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人6年的薪水啊)

1993年 马化腾和他的同学各奔东西,张志东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磨砺算法技术;许晨晔先工作了半年,然后到南京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了深圳电信数据通信局;陈一丹分配进了深圳出入境检疫局,并攻读南京大学经济发硕士;马化腾到深圳润迅通信当软件工程师——润迅通信是一家做寻呼机的公司,寻呼机在当时没有移动手机的年代非常火,且及其暴利(跟现在电信移动差不多暴利)。

1994年马化腾接触到了惠多网,它让马化腾第一次知道网络可以和另外一个天南地北的人交流技术,1995年他创办了惠多网深圳分站,起名“马站”,当时为了经营好这个没有盈利能力的马站,马化腾不惜花5W元买下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建站点,没日没夜泡在网上,并且他非常重视马站的用户反馈(这是他早期产品意识和对用户体验的理解的积累)。同年四月,马化腾以站长身份接待了无业青年丁磊(没错,网易CEO),他和马化腾一样,焦躁但又找不到方向;同年4月,一个叫马云的31岁大学外语教师在杭州创办了“中国黄页”;7月,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学位张朝阳下海创业;1996年丁磊拿出50W积蓄创建了网易,开发了一套中文免费电子邮箱系统,并将其以每套10W美元售价卖出;1998年,受丁磊刺激,马化腾和张志东商量,创办腾讯。(当时马化腾也在做邮箱系统,不过上层不支持他,他只有一个人搞,结果丁磊抢先了)

1998年,四个同学坐在一起,拉了一个曾李青,简单分了下工,便去注册了腾讯。

在此之前,张志东本来是要离职去美国投靠他姑姑的,但是他被马化腾打动了,毅然辞职准备大干一场,等张志东辞职之后,马化腾才下决心辞职。陈一丹在深圳出入境检疫局已经过上了已婚小日子,听到能和好朋友一起创业还是非常开心,但又担心失败了就没有经济来源了,好在他老婆说:“没关系,我还有一份工作”,陈一丹才放心大胆去干。曾李青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毕业,他曾以一己之力说服深圳一个地产开发商以120W元投资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所以他在电信局非常受用,1998年电信局整顿“三产”,曾李青被迫离职,刚好遇到了寻找销售人才的马化腾。

(贰)企业发展历程(重要)

腾讯发展史大部分内容是《腾讯传》里面的内容,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将其整理出来,然后补充了一些当时发生的其他事件和看法(和书里的顺序可能不一样,因为我按事件来划分的)。建议大家去看看腾讯传,书挺不错的,因为没有作者的观点,所以可以自己去领悟一些东西。

1 第一个产品——OICQ的成立

“几无二致”,后者的月营收已达 3000 万~5000 万元,正在筹备国内 A 股上市,而腾讯的参战将可能让此计划“永远搁浅”

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对腾讯创新能力质疑,说它不仅不是卓越创新者,反倒 是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天敌”。就这样,一场对于腾讯的讨伐逐渐被推向了高潮。

360安全卫士你们应该都知道,这个杀毒软件(有毒软件)在当年是多火,基本上每人电脑上都装有360和鲁大师。发明360软件的公司名叫奇虎,是周鸿祎二次创业创立的公司。奇虎早期的主营业务是做一个问答网站,周鸿祎投入巨大却收效惨淡。此后,他聚焦于奇虎 内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产品——360 安全卫士,决定专注于杀毒领域。当时,中国的互联网 几乎是一个被流氓软件统治的世界,由周鸿祎等人开创的插件模式正传播得如火如荼。在用 户不知情乃至不情愿的情况下,大量的“流氓软件”被强行安装进用户电脑,其技术水平之 高,一度连 IT 高手都无法卸载。在那一时期,用户必须每隔 3 个月就重装一次系统,而重 装的过程有可能是新的流氓软件入侵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市场背景下,在中国的第三方杀毒 软件市场,周鸿祎本人是流氓软件的“教父”之一,制毒者反身成为一位杀毒者。(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周鸿祎本人投机取巧味道非常浓,这人眼中只有钱和利益,没有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抱负)

2007年奇虎推出的360,2008年下半年,伴随360杀毒软件免费,周鸿祎还推出了360浏览器(我还有印象,360浏览器只要你下了360它就会直接给你安 了,贼流氓)。360浏览器从08年的1800W用户增长到2009年的1.06亿。到 2010 年前后,360 通过开放平台,引入网页游戏、团购网站、软件及应用 等众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实现了出人意料的收入,其网络服务收入达到 5300 万美元,实现 净利润 850 万美元。在安全需求上的单点突破,让 360 迅速覆盖电脑客户端。

最开始,周鸿祎的目标是百度。他瞄准了百度 的软肋:无底线的竞价排名,特别是在医疗产业,一大批福建莆田人创办的劣质医院祸害民 间(魏则西事件把百度推向了高潮,不过百度确实活该,百度没了之后越办越差了)。周鸿祎要“替天行道”,开发出一个基于口碑的搜索排名工具,而360 一旦成为百度竞价排名的 “道德筛选者”,后者无疑将沦为 360 的“次级平台”。(看似是替天行道,实则为个人谋私,所以下次讨伐你会中招吗?)

4.3腾讯的安全产品——QQ医生

最初诞生于 2006 年 12 月的 QQ 医生是为防范 QQ 账号被盗而推出的,它被嵌入在 QQ 2006 登录框中,帮助用户快速扫描,以确定无盗号木马,但前期反响太小,基本没人注意,直到QQ 医生 3.2 版本发布,推出诺顿防病毒软件半年免费特权——在外界看来,3.2 版本的界面及功能酷似 360,也就是说腾讯开始抄360了。

周鸿祎哪忍的了,马上召开会议应对腾讯抄袭,但后面腾讯开始了老套路——抄袭+创新,做超越对手的抄袭:2010 年 5 月 31 日,腾讯将 QQ 医生升级至 4.0 版并更名为“QQ 电脑管家”,新版软件将 QQ 医生和 QQ 软件管理合二为一,增加了云查杀毒、清理插件等功能,由此全面涵盖了 360 安 全卫士的所有主流功能,其用户体验与 360 几乎一致。到 9 月 22 日中秋节,QQ 电脑管家 再次升级,又增加系统漏洞修补、安全防护、系统维护等功能。到这,周鸿祎彻底感受到了生存 的威胁。

但周鸿祎的第一反应不是进攻,而是求和(这个事件对理解周鸿祎为人特别关键)。在 9 月上旬,他曾用短信的方式向马化腾提出一个合作方 案,即由腾讯投资 360,360 则“做出一个拦截百度的东西,先打它的医疗广告,打掉它 30% 的收入”。周鸿祎还表示愿意帮助腾讯投资迅雷等其他互联网公司,“其他的企业都建立在你 的平台上,这样既有创新,腾讯又仍然是第一大公司”。马化腾拒绝了周鸿祎的建议,理由 是“这些公司没有价值”。

好吧,求和不成,那就只能鱼死网破了

4.4.3Q大战——周鸿祎VS马化腾

9 月 27 日,360 突然发布直接针对 QQ 的“360 隐私保护器”,同时在 360 网站上开设《用户隐私大过天》的讨论专题网页,其中汇集了大量针对性的文章,标题都带 有强烈的谴责口吻,如《QQ 窥探用户隐私由来已久》《QQ 侵犯用户隐私》《QQ 承认窥探用 户隐私》《QQ 窥私目的》《请慎重选择 QQ》《多款软件曝 QQ 窥私》等等。它们均以毋庸置 疑的口吻谴责 QQ 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同时,360 还推 出了“谁在偷窥你的隐私文件——传图得 iPhone4”的有奖晒图活动。

在一篇题为“360 隐私保护器发新版,增加监测 MSN、腾讯 TM、阿里旺旺功能”的文章中, 作者写道:“360 隐私保护器的发布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该软件的第一版针对网民投诉 最多、用户量最大的聊天软件 QQ 进行监测,实时记录 QQ 对用户电脑隐私文件的‘窥视’ 行为”,“据悉,目前已有数百万网民下载使用了 360 隐私保护器,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从网 友们贴在论坛、微博等各处的截图中可以看到,QQ 通常在运行数分钟后就会访问用户硬盘 的千余个文件,其中与聊天服务完全无关的项目动辄达到 100 项以上,包括大量用户私人的 图片、文档、网银文件等隐私数据”。

在另外一篇标示为“360 隐私保护器”软件开发小组的博客日志中描述道:“360 安全中心近 期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称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 据。没错,这——是事实”,“腾讯公司能否告诉广大网民,目前曝出的大量 QQ‘窥私’行 为,哪些是别人干的?哪些是 QQ 自己干的?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 QQ 自己干的”

在揭露和谴责了 QQ 的“窥私行为”之后,360 公司宣布“360 隐私保护器”将能实时监测 曝光 QQ 的行为。当用户安装了“隐私保护器”软件后,在初始界面右侧就可以看到一段提 示:“个人电话、证件号码、上网和聊天记录等隐私泄露事件大多与某些软件偷窥电脑信息 有关,无数网民因此深受广告骚扰、欺诈威胁”,“360 隐私保护器会如实记录某些软件访问 用户隐私信息的可疑行为,并对可能泄露您个人隐私的操作做标红提醒”,而当用户使用隐 私保护器对 QQ 软件进行监测后,又会得到显示“共有 N 个文件或目录被 QQ 查看过,其中 M 项可能涉及您的隐私”

在腾讯的历史上,尽管也遭遇过种种攻击,可是从来没有碰到过周鸿祎这样的对手,他对舆 论有天生的掌控和扩散能力,同时能够在产品层面上实施有效率的主动反击。

首先他用生动煽情的文字,对腾讯极尽嘲讽之能事,这些微博以病毒传播般的速度迅速地吸引了 网民的眼球,这使得 360 以社交化的手法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其次,周鸿祎从一开始就“定义”了这场战争的性质,那便是“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腾讯是互联网的公敌;另外360 方面是主帅亲自上阵和大打“道德炮弹”,虽然腾讯发动了多个部门予以反击,但它们的策略仍然是常规的。

腾讯的反击措施无非是:1弹窗回应——在QQ用户登陆时弹窗称:“某新推软件指责 QQ 侵犯隐私一事,是对 QQ 安全功 能的误解,我们在此强调,腾讯 QQ 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 户隐私的泄露。2依法起诉——腾讯正式宣布向法院起诉 360 不正当竞争, 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做出赔偿。3协作部门反击——10 月 15 日,国内两大安全软件企业金山和卡巴斯基参战, 指责 360 软件存在重大安全漏洞。10 月 27 日,腾讯联合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五大企 业发布《反对 360 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声明说:“这家企业热衷的不是保护用户安全,而 是打着‘安全’的幌子,通过对用户实施‘安全恐吓’和‘安全欺诈’,达到诱导用户安装 自己软件、卸载同行软件的目的,从而以此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弹窗回应+法律起诉+同盟呼应”,在腾讯看来,这已是“最高级别”的组合反击了,可是 让人失望的是,这些行动无非再一次“证明”了腾讯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地位“以大欺小”。

随后周鸿祎使出一招超级狠招(绝对无下限无道德,我个人对周鸿祎这个人是非常厌恶,就像厌恶360一样厌恶)——360 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扣扣保镖”的新工具。“扣扣保镖”宣称能够“全面保护 QQ 用户的安全,包括防止隐私泄漏、防止木马盗取 QQ 账号以及给 QQ 加速等功能”。它能自动对 QQ 进行“体检”,然后显示“共检查了 40 项, 其中 31 项有问题,建议立即修复”。周鸿祎说:“‘扣扣保镖’的推出给用户创造了价值,既 然 QQ 这个 IM 工具不可取代,那为什么我不做一个伴侣性的产品,让 QQ 用户感受更好呢? 这样用户会更喜欢 360,腾讯就不能把我赶走。(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创的彩红QQ,但这个比彩红QQ可狠多了)

29 日当晚,腾讯大厦 37 层的大会议室成了临时“作战室”,几乎全部腾讯决策高管都聚集 于此。金山公司和张志东的技术团队同时发现四个“后门”:当用户在“提示”下选择“修复”后, 将被进行系统重装,QQ 安全中心被 360 安全卫士替代,QQ 用户的好友关系链被 360 备份, 即所有的用户关系将被导入到 360 的操作平台上。(马化腾从QQ创立一开始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这种打击对他这种有追求的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10 月 30、31 两日,腾讯向深圳市公安局报案,同时向工信部投诉,当时的期望是通过诉求 司法和行业主管部门,阻止 360 的行为,但当时并没有相应的法规可以阻止360的行为。就在 10 月 29 日到 11 月 1 日的几天里,后台数据显示,“扣扣 保镖”已经截留了 2000 万 QQ 用户!如果再持续一周,QQ 用户很可能就流失殆尽了。

11 月 3 日上午,马化腾做出决定,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 软件。这一整天,所有高管都围坐在 37 楼的“作战室”里,草拟一份“不兼容”公告。对于这群 工程师们而言,这实在是一份太棘手的工作,据陈一丹、吴宵光等人的回忆:大家对着几百 个字,一句一句地死抠,有人站起来,呱啦呱啦地说一通,改几个字,然后出去上个厕所, 回来一看,又被人改掉了,然后又是一番争论…

11 月 3 日晚 6 点 19 分,腾讯以弹出新闻的方式,发表了这封《致广大 QQ 用户的一封信》: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腾讯推出了一个“不兼容页面”,所有用户面对“卸载 QQ”和“卸载 360”两个选择键,必须进行“二选一”。汤道生回忆了一个细节:设计人员递交的第一个方案,两个选择键的字体为一大一小,马化 腾提出修改意见:“两个字体和体积均一样大,给用户一个公平的选择。”有高管不同意,他 们提出,一年前,360 在与金山的竞争中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行动,“卸载金山”的字体比“卸 载 360”大好多。马化腾表现得情绪很激动,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胸脯说:“一样大,来吧。

腾讯弹出公告的一小时后,360 以弹窗反击,称腾讯“坚持强行扫描用户硬盘,绑架和劫持 用户,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周鸿祎同时在微博宣布:“对于腾讯这样丧心病狂的行为, 360 有预案,我们推出了 Web

腾讯旋即做出技术反应, 很快停止服务,直接跳转到公告页面,QQ 空间宣布 不支持 360 浏览器访问。9 点 10 分,360 宣布下线“扣扣保镖”,并发布致网民紧急求助信, “恳请”用户能够坚定地站出来,“三天不使用 QQ”。在 3 日晚间的 3 个小时里,双方刀来 剑往,交锋数个回合,中国互联网已是一片沸腾。

这一天深夜,一些京城媒体记者围堵在腾讯北京总部——银科大厦 21 楼的前台。工信部也 来电,要求双方暂停对峙。此时,刘畅与驻京的联席 CTO 熊明华、网站部总经理孙怀忠等 人开始连夜联系重要的媒体。在过去的十来年里,腾讯从来没有召开过这样的记者见面会。

4 日上午 9 点,腾讯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20 多家媒体到场,刘畅受命代表腾讯表述立场。此时,网上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腾讯,一些媒体记者的情绪也非常激动。

“这是腾讯成立 12 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行动,昨晚腾讯 1 万多名员工彻夜未眠。”刘畅以此 开场,接着声音哽咽,不停抹泪,这一场景让与会记者大感意外。刘畅讲述了腾讯的苦衷: “我想告诉你们做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情非得已,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决定,但 这也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决定。”她之后提出要求:“360 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停止虚假 宣传,停止诋毁腾讯公司及其产品、服务的行为,连续 3 个月公开道歉并连带赔偿腾讯 400 万元。这一天,几乎所有的报道都以“腾讯公关部总经理发布会痛哭”为标题,刘畅成为除马化腾 以外“最出名的腾讯高管”

随着战事激化,各方利益集团被纷纷卷入。11 月 5 日上午,金山、搜狗、傲游、可牛、百 度 5 家公司联手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不兼容 360 系列软件,并联合披露 360 的“八大谎 言”。新浪则选择支持 360,两家达成合作协议,同时新浪还宣布与 MSN 展开深度合作, MSN 与新浪微博、博客互联互通。

11 月 6 日上午,马化腾主动邀约深圳的 4 家媒体做专访,这是他创业以来破天荒的一次。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接受了 3 次媒体群访,舆论开始听到他的声音。记者问:“在你看来,这是不是腾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马化腾答:“肯定是。而且是人祸, 不是天灾。”在访谈中,马化腾将腾讯的“不兼容决定”形容为“自救”:“360 真正的装机 量在 1.2 亿到 1.5 亿之间,与我们的电脑装机重合度大概 60%。估算下来,受影响的 QQ 用 户大约有 1 亿。‘扣扣保镖’是上周五 11 时多发布的,周一已经有 2000 多万感染,周二我 们已经看到它在诱导用户生成图片并进行传播,假设每个 QQ 用户有 40 个好友,那 2000 万 用户就可以扩散到 8 亿,形势已经很危急,除了对抗和先下网,我们已经别无他法。”

11 月 15 日,周鸿祎发表题为“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的博客文章,算是对 3Q 大 战的一次自我总结,他仍然体现了“弱势者”的反叛立场:“在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环境很 恶劣。垄断势力不仅仗势欺人,用自己的市场地位欺负创业公司,甚至不惜牺牲用户的权益, 强行胁迫用户卸载其他软件。这种垄断者肆无忌惮的霸道做法一天不改,互联网创新者一天 就没活路,中国网民享受更多新、酷的服务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伤害。

2010 年 11 月 15 日,也就是周鸿祎发表博文《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的那天,腾 讯以“360 隐私保护器及 360 网站虚构腾讯侵犯用户隐私的事实,对腾讯进行恶意商业诋毁” 为由,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正式起诉 360 不正当竞争。2011 年 4 月,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要求奇虎 360 停止侵权,30 天内在 360 网站的首页及《法制日报》上公开发表声明以消除 影响,并赔偿原告腾讯经济损失 40 万元。奇虎不服,上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9 月 29 日,北京二院维持一审判决结果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腾讯取得了全胜,可是正如马化腾等人当时所预见到的,判决对两家公 司均不构成实际的利益影响,中国法律在众多的互联网恶性竞争中都没有能够扮演恰当的、 具有实际约束力和惩戒力的武器,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相比较,周鸿祎的冒险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他赤身上扑,只要不被扼杀即是大胜,他对 互联网舆论的超凡理解及掌控,更是前所未见。大战之后,他的知名度暴增,成为颠覆式创 新的标志人物,360 用户非但没有遭到削弱,反而增加。周鸿祎借势更进一步,迅速启动上 市计划,2011 年 3 月 30 日,奇虎 360 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 2.256 亿美元,当日市盈率 高达 360 倍,一跃成为市值第三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

3Q大战腾讯迎来了尴尬的结局:“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腾讯在此次事件中所遭遇到的舆论攻击更让马化腾一度意兴阑珊,甚至在某些时刻,他的价值观都有点动摇,马化腾一向自诩为产品经理,日夜所思皆是用户 体验及得到他们的认可,然而,就是在这个层面上,他遭遇了致命的质疑。

经历了 3Q 大战的“洗礼”,马化腾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2010 年 11 月 11 日晚间,他通过内部邮件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信,内称:“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 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12 月 5 日,马化腾受邀参加 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发表题为“关于互联网未 来的 8条论纲”的演讲:

  1. 互联网即将走出其历史的“三峡时代”,激情会更多,力量会更大。

二、客户端将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

三、“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

四、截杀渠道者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

五、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

六、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

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

八、在“云组织”时代,“伟公司”不见得是“大公司”。

在演讲的最后,马化腾宣布:“从今天——12 月 5 日起,腾讯公司将步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 型筹备期,转型方向就是前面提到的 8 条论纲,转型办法就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忠 告和批评,转型的原则就是刚才提到的开放和分享

最后,腾讯从一个互联网巨头,变成了目前融入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平台。

5从封闭到开放——腾讯的第三次转型之路

什么是腾讯的“开放能力”? 在一次总办会上,马化腾让 16 个高管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一共收集到了 21 个答案,历经了多次 的讨论,“能力”被聚焦在两点上:

第一个能力是流量,拥有 5 亿多月活跃用户的 QQ空间被选中为最好的试验场。

第二个能力是资本。刘炽平是这一主张的提出者,在这位前高盛人看来,腾讯不可能涉足所 有的互联网产品,尤其是内容领域,所以只有通过资本方式的参与,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通过资本形成结盟关系,既可以实现开放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腾讯庞大的流量资源获得一 次资本意义上的释放。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腾讯也实施过一些并购,但是几乎全部是控股或全资收购式的,它们 与腾讯的现有业务有强关联性,大部分发生在网游领域——在这个行业,腾讯的行动从不手 软,因而仍然体现为一种封闭或内生长的模式。今后的资本运作将是参与式的,只求共生,不求拥有。刘炽平的这一资本开放策略,对于后来几年的腾讯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他在资本的层面 上为腾讯开辟出了一块新的战场。

2011 年 6 月 15 日,就在马化腾宣布“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后的 6 个月,腾讯在北京举办 了千人级的首届合作伙伴大会,芒果网、虾米网、联通、金蝶、58 同城等合作公司一起站 台,马化腾“请大家见证腾讯的战略转型”。 腾讯宣布将原先封闭的公司内部资源转而向外部的第三方合作者无偿开放,包括开放 API、 社交组建、营销工具及 QQ 登录等。7 月 16 日,腾讯宣布 QQ 客户端开放,同时推出了苹果 App Store 应用商店模式的 Q+开放平 台,QQ 通过客户端上的应用按钮开启 Q+,进而可以安装各种扩展应用,包括 Q+桌面客户 端、Web

2010 年 1 月 27 日,天才的乔布斯在硅谷发布全球第一台 iPad,6 月又推出内置 500 万像素 背照式摄像头的 iPhone4,互联网的移动时代突然到来了。在后来的一年里,平板电脑和智 能手机的销售出现井喷,当年度的中国地区出货量达到 2300 万台,用户关系被迅速转移。(从PC端到手机端的转移,你看现在大家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是不是远超电脑端,客户的使用时间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就是金钱啊)

在广州的张小龙,注意到了一个叫KIK的软件(就是微信模仿的对象),便给马化腾写邮件, 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 kik 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与张小龙几乎同时注意到了 kik 的,是中国互联网界的另外一个传奇人物——雷军。

2010 年 12 月 10 日,反应迅速的小米仅仅用了 1 个月的开发时间,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 kik 的产品——米聊,张小龙的类 kik 产品立项于 11 月 20 日,从时间上看,大概比雷军迟了将近 1 个月,他带领 着一支不到 10 人的小团队。2011 年 1 月 21 日产品推出,定名为“微信”

微信的开屏界面是张小龙亲自选定的,“我们的 UI 给出了好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是月球表面 图,有很浩瀚的宇宙感,我建议改成地球。上面是站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很多人,也讨论了 一阵,最终决定只站一个人”

微信 1.0 版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在张小龙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载体上没有耐心 进行深度阅读,而对图片的消费量会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于是微信 1.2 版迅速转向图片分享。但用户反响仍然不热烈。雷军的米聊也快速地行进在迭代的小径上——2011 年 4 月,米聊借鉴香港一款名为 Talk Box 的同类产品,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突然变得活跃起来。5 月,张小龙的微信新版本也及时地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如果不是中国电信、移动阻拦,06年微信可能就有了,因为那时就有可以语音通话的功能的软件了)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到了 7 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用张小龙的话说,“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 在此之前的半年里,微信的用户数未曾突破 100 万——在腾讯内部,一个半年用户数不能超 过百万的产品几乎微不足道,然而,7 月份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 10 万以上,而这是在没有动用任何 QQ。

微信很多人觉得非常弱智,很多东西都没有,不像QQ那样豪华。其实它最开始运用的设计理念就是极简,就像乔布斯发明的iphone4那样简洁,但有用。

4 月 19 日,微信推出新功能“朋友圈”,使照片可分享到微信内的朋友圈。“朋友圈”的出现,对微信来说是一个醒目的转折性路标,它意味着这款通信工具向社交平 台的平滑升级,由此,一个建立于手机上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8 月 23 日,微信公众平台 上线:在公众号诞生之前,博客及微博已经对中国的舆论传播业态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民众掌握了 舆论的发布权和选择权,金字塔式的精英传播模式遭到颠覆。公众号推出后,拥有 持续创作能力的精英写作者敏锐地发现,这一模式更适合沉浸式写作,而其传播的路径由熟 人朋友圈发动,且在通信和社交环境中实现,因此,具有更为强大和有效的舆论效率,同时, 经由订阅而产生的粉丝(订户)有更强的忠诚度,且易于管理互动。

在 2014 年的春节前后,张志东把负责微信业务的同事拉进一个群,提出如何满足春节期间 腾讯传统的给员工发红包需求,微信红包由此诞生。到 2015 年 6 月,微信和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了 6 亿,覆盖了九成的智能手机, 俨然成为最大也是最活跃的移动社交平台。此外,以 WeChat 为名的海外版在全球 200 多个 国家拥有超过 1 亿的用户,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软件

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等趋势的带动下,游戏、电影、动漫已经不再 孤立,而是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一个横跨这三大行业的跨界产业链已经形成, 并不断整合和向前发展。随着国外那些成功榜样的不断涌现,所有行业的从业者都需秉持开 放与合作的心态,共建跨界文化产业,从而打造中国自己的跨界文化品牌。

《洛克王国》是腾讯自主开发的一款儿童网络娱乐社区游戏,基于这款游戏,互娱部门进行 了多层面的授权开发。首先是儿童绘本《洛克王国·宠物大图鉴》的出版,它很快雄踞中国 儿童图书排行榜的榜首。其次,是动画电影《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的拍摄,它在随后的国 庆档放映,取得了 3500

2015 年 7 月,腾讯更进一步,以 50 亿元整体收购盛大文学,组建阅文集团,吴文辉出任 CEO,2015 年年底,阅文与微信合作,开发推出“微信阅读”,这意味着阅读社交化的试验开始了,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并购,腾讯在动漫和网络文学两个板块大有斩获,从而在互联网内容生 产领域立住了脚跟。

文学和动漫创作在讲故事和树立人物形象方面是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环节,适合作为 IP 的 源头。而且,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拥有海量的产品,可以让创意不断地涌现,让用户透 过自己的阅读来投票,去甄选出优质作品。而游戏作为最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则是 IP 的强力变现渠道。但是网络文学以及动漫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而言不是爆发性的,一个 IP 的影响力的爆发,往往来自于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于是接下来腾讯便顺理成章地跨入了影 视行业

2014 年腾讯网络文学部门购买《爵迹》的独家版权,由动漫部门独家 购买并参与动漫版的创作及发表,由网络游戏部门投入开发主题游戏,由腾讯参与《爵迹》 的影视投资计划。2014 年 9 月,腾讯在北京宣布成立泛娱乐业务旗下的新业务模 块,除了文学、动画、游戏之外的第四个模块,当时叫作“腾讯电影+” 程武解读“+”的 三个意义:“第一,是电影应该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让互联网能够成为极大的助力;第 二,希望电影能够在泛娱乐战略上‘+文学’‘+动漫’‘+游戏’,成为一个繁荣的内容生态; 第三,希望腾讯在电影方面也能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大家一起来做有想象力的事情。

2015 年 3 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在参加全国两会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腾讯未来 专注做的两件事情——连接与内容。他说:“腾讯这一两年的战略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把搜索、电商都卖掉之后,更加聚焦在 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以微信和 QQ 为平台和连接器,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最简单 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第二个事就是内容产业。就这么简单,一个是连接器,

就内部而言,“泛娱乐”成为马化腾提倡的“互联网+”和“腾讯只做连接器和内容”战略的 最积极的实验者,长远来看,它可能成为腾讯业务系统内的文化增长极。就外部而言,腾讯不光是国内最早提出“泛娱乐”概念——这个概念从 2014 年开始一直被 认定为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最早发掘与重新 定义了 IP 这个如今红遍中国的名词

(叁)腾讯产品盘活的逻辑

腾讯的产品其实很多都是落后于别人的,而且是落后一大截,往往别人产品都做出来了,腾讯还没开始策划。但是腾讯往往能在一些现象级产品上取得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腾讯产品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QQ秀的原型是韩国一个 的社 区网站开发出的一个叫作“阿凡达”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角色的造 型,如发型、表情、服饰和场景等,而这些“商品”需要付费购买。

QQ秀满足了用户的情感寄托和社会需求,它是一种对个人形象的虚拟化,在之前网上大家对陌生人的印象绝大部分取决于头像、名字、博客内容,而QQ秀出现后,大家对于陌生人的评判多了一个——QQ秀,这是个非常直观具象的评判标准(就和人靠衣装是一个道理)

腾讯QQ秀之所以能够打败网易的网易泡泡和友联的I秀,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腾讯的巨大客户流量,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客流量,再好的功能用户也体会不到。

(2)用户习惯——国内网民喜欢IM(即时通信)工具,而网易泡泡当时是网站门户型工具

(3)支付手段的创新——当时国内有名的公司里只有腾讯独立发行了自有虚拟币Q币

(4)用户培育——QQ秀试运营的时候许良派送给所有 QQ 会员价值 10 元的 Q 币用于体验,之后口碑起来后宣布正式收费。并且每个服饰的价格非常低,0.5-1元不等;正是低价和Q币,使得用户获取QQ秀商品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客户不需要去花更多精力思考要不要买

(5)情感属性和社会属性——QQ 的早期使用者,大部分是 15 岁到 25 岁的年轻人,这是一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身份,却 渴望得到认可的焦虑的人。他们在家庭里被严厉管制,在社会组织里被忽视和边缘化;因荷 尔蒙的作用,他们又渴望得到认可,渴望确认自我,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这些在现 实世界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虚拟世界中却可以轻易实现;QQ 秀的诞生,让这种需求得到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人们在 QQ 商城里购买虚拟服饰的过程,本 质上就是一次自我性格及身份确认的过程。孤独是致命的毒药,QQ是一个可以让人找到同类的软件,QQ秀是吸引同类的工具,有些QQ秀简直就是在脸上写满了孤独。从此,QQ 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温度的通信工具,而 是蜕变成一个有虚拟人格、自己的价值观及族群规范的虚拟世界。

MSN的负责人是熊明华,这是何人?熊明华经常回国,到联想、方正等公司交流访谈,担任浙 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出版了《软件开发的科学与艺术》和《软件开发过程与案例》两本专业 书籍。在一次授课时,台下的学员中便有任宇昕和吴宵光。

MSN背后是谁?微软,当时的微软实力如日中天,国内有几个能真正和微软在技术上较量的?而QQ背后的腾讯,连招人都非常困难,几乎没有一个 TOP10 的学生愿意来腾讯,他们根本招不到最优秀的人才。

“我们没有把 QQ 当回事,它的 UI(界面设计)做得太烂了,软件开发水平 也不高”这是熊明华当时的原话

MSN的口碑当时在商务界远高于腾讯,大家都觉得QQ很幼稚,MSN才是商务人士该用的工具——QQ 仅仅是个聊天和搭讪的工具,MSN 才是办公信息 化的必需品。

MSN与雅虎形成互联互通,双方用户可直接通信。

那为什么MSN最终还是败了?

因为管理,微软是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区的MSN业务管理非常繁琐,什么事都要跨过层层高管,往上通报,等审批下来,产品早被国人唾弃了。中心集权,而地方分权不够,导致判断不能及时反馈到产品改良上,相比之下,腾讯当时公司小,有什么事直接就搞了:

MSN 的技术研发方向被微软总部控制,是全球一盘棋,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考虑并不多。 对于 MSN 每一项功能的开发,都需要提交到美国总部论证,而各国环境差别极大,作为一 个亚洲的区域市场,中国区提出的需求总是无法排上队

有意思吧,仅仅是这么一个点,就足以击垮MSN中国业务,所以公司管理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指标,管理层不行或者制度迂腐,执行力就会低下。执行力低下的话,无论战略多么超前,远瞻,都实现不了,最后还是0。

还有一件事是2005 年 12 月 13 日,微软发布 Live 战略,宣布从下一年开始,将微软的系列服务都整合到 一个新的 Windows Live 平台上,“这些改进使得 Live Messenger 更像一个管理连续性信息的 管理器以及社群网中心”, 在新推出的 版本中,MSN 不见了,它被包裹在一个看上去功能更多,也貌似更强大的系统之中,但它 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它由一个平台级的产品,一下子降格为一个插件

这就是典型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甚至持牌人都不知道这是好牌。

QQ空间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大号的QQ秀,可以这么理解——QQ秀是在秀个人,QQ空间就在于秀自己的家,不过这个家是个虚拟的家。

QQ空间能够成功吸引一大批QQ用户,主要在于他的定位——展示自我和与他人互动的平台。QQ的用户主要是一批16-25岁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属,找不到认同,所以需要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而QQ空间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展示自我和与他人互动这个行为像不像请人来家里做客闲聊的场景

QQ空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创造其他的增值服务,比如黄钻——修饰QQ空间(就相当于你有钱可以装修自己的家一样,并且只要10元每月);绿钻——QQ空间放歌(相当于你给客人放展现你品味的music);红钻——抢车位游戏不知道你们玩没玩过,玩过的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并且QQ空间有一大堆现象级小游戏,比如偷菜、停车位、餐厅等等,只要是游戏,就有特权,有特权,就能引导用户氪金。

QQ空间当年最大的敌人是,当时用户数量与QQ空间平起平坐,为什么后来51不行了?我觉得有几点重要原因——1创业者团队内讧,一直领导产品开发团队的张剑福称病退出,产品部门与市场部 门矛盾凸显,各种流言开始涣散军心,产品无法满足客户增长的需求;2为了让51上市,贸然推动“去低端化实验”,引进100多款良莠不齐的游戏,导致环境破坏、客户大量流失。3彩红QQ看似聪明,实则傻的不行,因为其触犯了法律。

微信的崛起取决于张小龙对用户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他始终抓住——用户体验。

他认为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有:

——敏锐感知潮流变化。移动互联网产品会从相对匮乏时代进入相对富足时代,用户可以选 择的产品会随时日流逝而日渐增加。产品经理若是沉溺于各种新鲜玩意儿之中,追逐新奇, 很可能错过真实的时代潮流,无法把握人群的真实需求

——用户感知需求。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制定 产品三年规划,在新的时代里已经落伍。人类群落本身也在迁移演变,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 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海量的实践。尽管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目前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称是领域内的专家,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寄希望于天降天才。《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产 品经理。他们需要开展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 能力

——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 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 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 脱离人群

——负责的态度。拥有合适的方法论和合适的素养,成功的产品经理还应该有对自己和产品 负责的态度,唯有如此,产品经理才能足够偏执,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抵挡住来 自上级和绩效考核的压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变形、不妥协地执行产品策划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微信创造了一个熟人上的社交圈,并且脱离了所谓的低龄化。瞧,QQ包揽了三低用户,而微信包揽了成熟用户,三低用户最终会从QQ转向微信,但他们最终都在腾讯。还记得当时比尔盖茨说的那句嘲讽的话吗?(他说等QQ用户成熟之后会无缝衔接到MSN,现在确实成真了,不过不是转到MSN)

腾讯业务结构主要分为四大类: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其他。

增值服务类里有游戏业务,还有文娱等,网络广告比较纯粹,因为就是广告,金融科技就是微信和微信支付,企业服务就是企业微信、企业云等业务。

所以我这里将腾讯业务分为六大业务板块:(1)社交网络+广告(2)游戏(3)内容平台(4)金融服务(5)云计算(6)投资

中国的两大现象级流量接口都在腾讯——QQ与微信。一个被标榜低幼化的少年社交软件,一个被看成是成年人才使用的成熟社交圈。社交网络+内容分 发+商业化变现的模型是微信和QQ带给腾讯的护城河。

2020年末微信的月活账户数就已经达到了12.7亿,QQ月活数达到5.5亿。我们总共才不到14亿人(咳,看看就行,别较真,我知道国家统计局说的是十四亿),微信可以说是渗透了整个中国了,并且现在行程马等重要数据都在微信上,可见其壁垒有多高。

微信非常符合腾讯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至今微信已经走过了8个大版本

V1.0 ~ V3.0:2011年1月微信诞生, 定位熟人社交工具。1.0版本按照最小可行性原则仅具有发送信息、分享图片等基础 功能快速上市,利用QQ引流。(2)2.0版本增加语音对讲功能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 逐步起量。(3)2.0~3.0版本通过“附近”“摇一摇”“漂流瓶”功能扩展陌生人社 交,吸引众多用户主动体验微信,并协同通讯录匹配等社交裂变功能迅速提升用户 量级,由连接好友到连接世界。这一版本中微信增加了二维码及扫一扫功能,缩短 好友添加链路的同时为后来微信生态扩张奠定了基础。

V4.0 ~ V4.5:(1)2012年4月V4.0朋友圈上线,启动页显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朋友圈作为用户生活分享及好友互动的功能模块进一步挖掘微信社交势能。(2) 2012年8月公众号上线,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首个公域内 容产品诞生。2012年11月公众号开放自定义回复接口,用户查找信息痛点逐渐出现。 2013年6月群聊正式上线,支持扫一扫加群,用户关系链更加丰富。自媒体可以利用 朋友圈、微信群、“摇一摇”加好友等站内推广功能以及站外传播,公众号兼具公域 及私域特点。朋友圈及公众号社交内容的协同显著提升用户粘性以及微信的商业价 值潜力。后续产品的迭代基本围绕增加点击、增加互动、商业化变现三者之间的平 衡进行调整。

V5.0 ~ V6.0:支付+搜索夯实基础设施地位,支付+广告推动商业 化。(1)2013年8月5.0版本上线绑定银行卡功能,开启支付业务;5.2版本接入第 三方生活服务,完善支付场景;5.3版本上线“我的零钱”、转账功能,用户关系链 加快微信支付普及,此外生态内现金流带来金融业务扩展空间;年先后上 线面对面收钱、搜索附近餐厅功能,全面打通线上线下生活场景,此外2015年1月上 线红包功能,强化支付的社交互动属性。(2)年先后上线聊天搜索、公 众号搜索以及附近餐厅搜索功能,侧面证明微信在公域私域的内容体量、线上线下 场景打通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同时微信广告、电商、支付等各项业务的想象空间 进一步打开。(3)2013年公众号分为企业号、订阅号、服务号,实现企业内部协同、 用户沟通管理、图文内容传播闭环,搭建广告商业化底层工具。2014年微信牵手广 点通,增加公众号底部广告,2015年1月朋友圈第一条广告内测,微信商业化起步。

V6.5 ~ V7.0:高连接效率实现高粘性,商业化步伐加快。(1)连接 企业:2016年企业微信正式上线,早期定位线上办公产品。2018年3月企业微信与 微信信息打通;2019年企业微信3.0版本发布,为企业提供更多私域流量运营工具, 兼顾营销互动与企业内部执行效率。 (2)连接服务2017年1月小程序面向C端用 户开放,凭借即用即走的高度便捷性实现高用户渗透率,大幅降低商家获客门槛。 同年,小程序与公众号、微信群、附近、微信支付等功能打通,构建品牌线上线下全 场景私域营销闭环底层架构。2018年“跳一跳”等小游戏大火,验证极低体验门槛 +社交玩法实现小程序病毒式传播路径。(3)连接内容:2017年5月微信实验室推出 “看一看”、“搜一搜”。“看一看”来源于原有的“朋友圈热文”,为用户打造连 贯沉浸的阅读场景,早期版本以机器分发为主;“搜一搜”经过多次迭代,逐渐成为 了一个能够连接微信生态之内各类内容的综合搜索引擎。2018年5月上线浮窗功能, 降低用户流失率;6月公众号改版,订阅号群发消息以“标题+头图”形式呈现,提 高用户阅读效率,此次改版后内容按时间排序,中长尾自媒体露出机会增多。(4) 加速变现:2018年3月内测朋友圈一天第二条广告;同年公众号新增文中广告位,上 线返佣商品CPS插件广告。2018年10月腾讯“930”改革,合并广告销售部、社交与 效果广告部为AMS事业线,逐步整合媒体资源、投放数据、渠道系统,为广告主提 供一体化服务。此外,腾讯于2017底正式提出去中心化零售解决方案,微信凭借其 “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的交易闭环,以及微信支付超6亿日均交易笔数的数据基础, 助力实体零售效能提升。智慧零售持续整合微信生态、腾讯广告、腾讯云、泛娱乐IP 等集团能力,外部投微盟、增有赞,内生外延赋能商家。

V7.0~V8.0:优化分发逻辑,做大内容池,持续发力电商业务。2019 年微信公众号整体流量上升但平均单个公众号涨粉效率变慢,微信寻求生态内做大 流量蛋糕。(1)图文方面提高内容打开率:2019年5月微信灰度测试“看一看”“朋 友在看”Tab,“看一看”综合社交与机器推荐给予广告主、自媒体更多更精准露出; 2020年4月灰度测试公众号消息列表智能排序,增加“常读”权重。(2)视频方面 做大内容池:2020年1月腾讯内测视频号,采用广告友好型的单列信息流模式。2020 年6月新增关注、朋友、热门、附近四个Tab, 2020年下半年视频号陆续与搜一搜、 公众号等打通,支持朋友圈广告投放,获取更多露出;上线直播及30分钟长视频, 丰富产品业态。(3)构建电商闭环:2019年微信小程序商业化加快,GMV实现160% 同比增长,品牌小程序从18年阶段性活动运营变成19年常态化运营。疫情催化下, 去中心化流量崛起,叠加媒体端产品矩阵成熟,微信于2020年8月推出微信小商店, 个人凭身份证即可开通,至此微信电商闭环基本建成。除交易保障、客服、店铺成员 管理等基础功能以外,小商店通过服务市场、组件内测满足商家个性化需求。10月 上线全网分销功能,利用底层数据能力撮合供应端及流量端。2021年1月小商店升级 分享能力,包括一键生成视频,打通视频号(包括直播)场景,此外新增到店自提和 同城配送,发挥全产业链集线上线下生态协同能力。

微信成为国民社交产品后,QQ的定位便成了优先满足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QQ的团队并没有因为微信的崛起而自暴自弃,觉得自身没了价值。

QQ的产品策略是通过不断开发年轻人喜欢的功能以不断巩固腾讯系产品在年轻群 体中的社交地位,不断推出针对提升社交互动的玩法,如“坦白说”、在QQ传统的 强项皮肤功能方面,也推出了更为创新的特效产品“厘米秀”,用户的厘米秀可以在 对话框和群组聊天中产生各种互动特效,玩法趣味性不断升级。

微信带来的主要价值是广告和金融科技,这里主要说广告:

微信的广告位主要分为——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

朋友圈的广告你们应该不陌生吧,最牛逼的地方还是在于朋友圈的广告和朋友圈发文是一个性质,也就是说,你的相关朋友能看到这个广告,还能在这个地方评论(有次我以为是哪个兄弟接广告了,结果一看,是广告商)。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对于腾讯而言我们用户是客户,广告商等也是客户,腾讯一直在这两类客户之间做权衡,左了就得又一点,右了就得左一点,只有平衡状态,用户才不会闹。

2微信公众号广告(我没找到广告,就拿研报的贴了)

玩游戏(以前玩游戏可以通过冲话费续关卡,现在则可以用看广告,为此我专门去玩了几把截图过来)

(em,,,我大概刷了半小时吧,实在刷不到广告了,给你们口头描述!)

视屏号广告就是做成视频的形势推广,广告就是视频的内容,你们可以去哔哩哔哩看看,那里有非常多的视频广告,反正视屏号差不多也是这种吧。

其中微信广告业务,朋友圈广告占比最大,在70%左右,收入大概为400亿元。

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9.30组 织架构调整

平台内容变现分为三部分——IP打造(阅文集团和腾讯动漫),内容制做(腾讯动漫、企鹅影业),变现(IP游戏、周边、广告)

其中,QQ音乐和社交游戏变现能力高,视频会员变现能力比想象中的弱一些,可能是因为腾讯视频定位长视频的缘故(长视频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看看爱奇异和芒果就懂了,未来一定是短视频平台或者短视频+中长视频均有的平台占主导地位)

并且腾讯产品订阅人数占全网人数80%,我觉得还是因为微信和QQ提供了流量入口,因为价格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腾讯音乐作为网易的死对头,可以说是国内音乐软件版权的王了。(好多音乐在网易都只有翻版,没有正版,但是QQ音乐有)

腾讯音乐历经两次合并成为国内最大音乐流媒体。(1)2003年-2012年酷狗收购酷 我音乐,成立海洋音乐:音乐流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终结,酷狗音乐的团队凭借着敏 锐的版权意识嗅觉,在早起通过低价获取了多家唱片的版权,并在2013年5月收购了 酷我音乐,酷狗和酷我合并成为海洋音乐,海洋音乐的成立标志着音乐流媒体变现 难,盗版猖獗时代的转折。(2)2016年中,中国音乐集团和QQ音乐、全民K歌合并 为腾讯音乐集团,合并第一年便扭亏转盈,合并带来的成本集约效应明显。腾讯音 乐进一步加大对上游版权的获取,逐步拿下三大唱片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在 内容和用户端都建立绝对优势,于2018年上市,成为首个单独上市的中国音乐流媒 体平台。腾讯拥有TME的绝对投票权和股权,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腾讯对TME的 持股比例为55.6%,投票权为78.7%。

但貌似今年股价已经反映其泡沐被刺破的感觉

腾讯的金融服务大部分利润由微信支付提供,微信支付隶属互联网金融。腾讯最初的产品雏形是财付通。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在五大维度进行布局。支付业务是腾讯金融科技的基石,重点产 品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等。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公司还通过控股或参股方式获 得了银行(微众银行、富融银行)、基金销售(好买基金、腾安基金)、证券(中金公司、富途证券)、保险(众安在线、和泰人寿)、保险经纪(腾诺保险经纪)、保 险代理(微民保险代理)等多个金融牌照,进一步延伸布局财富管理、证券、企业金 融、民生服务等其他金融业务。

作为腾讯金融科技的基石业务,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包括商家手续费(费率0.6%-1%)、 提现手续费(费率0.1%)、信用卡还款手续费(费率0.1%)以及备付金利息(费率 0.35%)等四方面。目前央行不是说要推行数字货币嘛,还有银联支付,这其实对我们本身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免了0.1%的手续费啊!对微信来说其实不算太大坏事,因为微信支付的客户流量全部来自于微信,而支付宝的客户流量是靠宣传手段获取的(虽然他目前是有一定的便利性了,但它能提供的便民服务,现在微信小程序慢慢也接上了,支付宝的优势在慢慢削弱),就算银联进来分杯羹,腾讯也不会受什么严重影响。

但是有意思的是,支付宝的支付规模是最高的(余额宝目前还有一定优势):

腾讯在金融服务里最大的野心也许是财富管理:腾讯理财通于2014年1月上线,主要代销基金、保险等各类理财产品。腾讯 理财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收取与基金销售及管理相关的申购费、托管费与基金管理费 分成等。目前腾讯的腾安基金代销规模只有633,这主要是因为支付宝目前的定位是理财平台,抓住了用户理财的心智,但腾讯手握12.6亿流量,如果腾讯想到了什么能改变用户心智的点子,代理额一举超过招商银行都没有问题(但马化腾近几年一直比较克制,他对金融科技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其中的原因我也未知)

根据企查查统计的腾讯投资的标的情况,腾讯历年总投资次数高达1000+次,项目去 重后,合计有786个被投资标的,其中覆盖领域最多的板块为文娱传媒(158个项目) 和游戏(122个项目),其次是企业服务(98个)和电子商务领域(55个)。

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娱和企业服务

按20年财报算腾讯已投资的主要上市公司最新市值,乘以腾讯持股比例,测算腾讯 投资的上市公司持股估值达1.895万亿港元,腾讯持股的一级市场项目估值贡献至少不低于1484 亿港元。但现在来算的话,打个3折吧,大概在6000亿港元左右(今年港股太惨了,你们看看美团都跑100来了)

腾讯游戏的发展从代理到自制再到手游自+代理,目前已经形成游戏——电竞——周边创作的盈利模式:

2003年QQ-PC端的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为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线上社交娱乐需求, 依托其快速成长的流量,QQ游戏组对标“联众游戏大厅”推出了以棋牌休闲游戏为 主的“QQ游戏大厅”。2004年,“QQ游戏大厅”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00万, 超过联众成为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社区平台”。

2005年,腾讯合并无线增值业务部和QQ游戏组成立腾讯互娱事业部(IGE),加码 布局网游赛道。随着盛趣游戏的《泡泡堂》、《冒险岛》、《热血传奇》等游戏,网 易游戏的《大话西游》、《梦幻西游》持续走热,腾讯游戏的自研方向也主要聚焦于 市场热点的休闲竞技和RPG领域,腾讯上线的自研休闲竞技游戏包括《QQ堂》,《QQ 飞车》,MMORPG《QQ幻想》、《QQ三国》、《QQ华夏》等。2007年腾讯游戏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135%,但比盛趣游戏23.0亿元、网易游 戏19.3亿元仍有不小差距。

腾讯凭借“社交+游戏”打法在休闲网游领域大获成功,积累了市场反馈、渠道资源 和品牌效应,不断优化研发及发行模型,为后续游戏的研发和运营积累了平台推广、内部研发和与优质游戏开发商建立伙伴关系的经验和能力。

由于国内PC网游的研发落后日韩和欧美地区的游戏公司约10年时间,通过自研体系 的积累,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游戏品质的赶超。2007年后,腾讯开始寻求海外优质产 品的代理机会,瞄准国内网游类型空白领域,先后代理了两家韩国游戏公司的产品: (1)Neople研发的横版格斗闯关游戏《地下城与勇士》(DNF),2008年6月上线; (2)Smile Gate研发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穿越火线》(CF),2008年7月上线; 两款产品上线后迅速走热,《DNF》在半年时间内就突破了百万同时在线用户数, 2009年2月《CF》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80万。在两款产品的推动下,2009年腾讯游 戏的收入达到53.86亿元,成功超过盛趣和网易,成为国内第一大网游公司,占国内 客户端游戏市场份额的23%。

游戏市场发生变化,基于《魔兽争霸3》开放地图编辑系统制作的澄海3C、DOTA、 真三国无双等MOBA产品持续火热,玩家需求旺盛,但市场缺乏独立的优质MOBA产 品,而2008年腾讯投资了由DOTA创始团队组建的拳头公司(Riots),并成功于2011 年9月获得了《英雄联盟》(LOL)的代理权,从而奠定了其在客户端游戏市场的绝 对龙头地位。截至2013年,腾讯在国内客户端游戏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9%。

年间,移动市场的用户规模快速增长,腾讯工具产品矩阵率先完成移动 化,而游戏业务仍主要聚焦于PC游戏的研发和代理上,继续沿袭早期端游研发的思 路,借助社交平台发展休闲游戏,推出包括《腾讯斗地主》、《天天象棋》、《腾讯贵州麻将》、《天天德州》等产品。2013年成立的手游研发工作室天美艺游,在2013 年8月推出了首款基于自研消除类手游《天天爱消除》,开启了“天天”系列产品线, 并在其后的1年时间内相继上线了《天天酷跑》、《天天斗三国》、《天天飞车》、 《天天炫斗》和《天天风之旅》等多品类产品。在此推动下,2014年腾讯的移动游 戏收入增长至67.2亿元,占腾讯游戏总收入的15%,占移动游戏市场的24.5%

由于腾讯在端游时期收入贡献前三的游戏均为代理游戏,手游改编需IP方重新授权, 与网易和盛趣相比,自有IP进行“端改手”的竞争力较弱。而从2014年开始,盛趣游戏 《龙之谷》、《热血传奇》,网易的《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等端游时期的经典 IP开始手游化,让腾讯感受到手游时代的竞争压力。2014年10月,腾讯互娱在组织 架构上进行调整,拆散原八大工作室,组建更适应快节奏手游研发的20个工作室, 隶属于天美,光子,魔方,北极光四大工作室群,推动内部合作竞争。(内部赛马机制)

除面对端改手的产品线压力外,也遭遇了竞对快速扩品类的奇袭,网易在腾讯客户 端的优势品类MOBA上推出了《乱斗西游》(2014年10月),上线后持续位居畅销 榜前列。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后,由琳琅天上、卧龙、天美艺游组成的天美工作室群和 量子、光速工作室组成的光子工作室群开启了内部赛马竞争,天美和光子均在2015 年8月上线了《王者荣耀》和《全民超神》,最终《王者荣耀》凭借更好的游戏平衡 性和美术设计取得竞争胜利,2017年《Arena of Valor》位居全球移动游戏收入榜首, 在上线后常年持续占据iOS畅销榜首,实现用户和流水持续增长

过去三年间,腾讯在海外地区投资了众多3A游戏工作室,自研产品体系继续 瞄向PC、主机等3A大作手游化,主要包括《使命召唤手游》到《英雄联盟手游》等 已被市场长期验证的经典大作,以及围绕王者荣耀超级IP的《代号:启程》RPG游戏 的开发。从《PUBG》、《使命召唤手游》、《原神》的产品表现来看,只有顶级的 精品大作才能撬动全球范围的用户群体,实现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高的产品价值。(游戏出海)

云计算其实是个比较热的话题,近几年被列为新基建。马化腾认为云计算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没有云,就没办法实现这个+。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肯定是非常高的,但各国互联网巨头早已布局,目前最强云服务商是亚马逊,但谷歌微软的研发实力更强。

腾讯云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以前,当时多款例如“偷菜”类型的小游戏成为网 络爆款,但游戏开发公司却无法提供足量服务器以匹配不断提升的数据潮冲击。腾 讯由此切入,开始向此类厂商提供服务器与IT技术支持等后勤服务。目前腾讯云业务以IaaS为主,通过互联网相关行业云计算建立口碑,并进一步带动 垂直行业云计算发展。IaaS业务按不同行业可划分为游戏、视频、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子行业。由于每个子行业客户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对相关行业云服务商而言,即使没有先发优势,也可以依靠其对行业的更深入理解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腾讯云的服务主要有以下:(1)金融云可以根据客户交易行为等刻画更加准确的动态用户 画像,以更好帮助金融机构“感知”客户;此外公司还设置了金融专区,以更好地服 务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客户;(2)教育云服务场景包括在线教育、AI教学、高 校教育、K12教育等多方面,并通过人脸识别等功能,分析老师与学生的上课状态, 以提高教学质量。(3)政务端解决方案包括数字政府、政务协同平台,实现政府移动办公与部门间的协同运作。(4)医疗端通过构建医疗生态系统优化看病流程,打 破地域限制,通过保存多重备份保证就医数据连续性等。

目前来说,还在一个烧钱的阶段

(伍)腾讯的核心竞争力

腾讯的核心竞争在于它的产品精神,或者说是企业文化?

由于起始于一个体积极小的 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工具,腾讯从第一天起就天然地具备了“产品”的概念,并且认为“少就是最合适的”“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 思考!)”“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 者,这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界都是早慧的。在 PC 时代,它的优势并不明显,而进入移动 互联网时代,则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公司哲学。从微信到小程序,再到一键扫描生成电子发票,所有的功能使用都能简单上手,正是这种简易,让微信能够无缝接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

早在 2004 年,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即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 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团队探索并发掘对 中国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的掌握,他们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在 技术上,腾讯形成了大数据下的用户反馈体制,在应用性工具创新方面,提供了诸多中国式 的理解。QQ系列——QQ、QQ秀和QQ空间是这一特点的最好反映,早期马化腾他们不断采纳用户意见,让用户自己来选择QQ的图标等等,都能表明他们是以用户为核心,马化腾一向自诩为产品经理,日夜所思皆是用户 体验及得到他们的认可。

互联网世界的几乎所有创新,都具备颠覆式特征,它们往往突发于边缘,从微不足道的市场 上浮现出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在他的那本《创新者的处方》里讲过,颠覆式创新产品,往往是在一个独立的小团队产生的,这个团队不能受大公司整体制度的影响,要给与他们适当的权力,除此之外还要分配给他们完成产品的资源。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可以说是互联网赛道上最好的制度,因为与其让外面的团体创造出能打败腾讯的产品,不如让腾讯自己打败自己,不断从内部创造新的产品。比如微信的产生,就是张小龙的10人团队与本部的无线业务增值部的百人团队竞争的结果,最后无线业务增值部的管理人刘敏成主动请辞了。在腾讯,有很多个相似业务和产品的孵化,有成功的注定就有失败的,腾讯宁可为失败付出代价,也不愿失去创新的动力,因为互联网赛道,创新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与以标准化、精确化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最本质的差异是对一切完美主义的 叛逆。“小步、迭代、试错、快跑”,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取得成功的八字秘诀。它要求公司在 研发、反馈及迭代上,形成完全不同于制造业的制度构建。最初QQ也是先就这么做出来,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修改、优化;微信根据用户喜好、习惯不断更改包括语音功能、回复音效、朋友圈业面等等.一步到位在互联网领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是这个行业的特征,因为互联网平台给了无数有点子的人思想碰撞的机会,就像对于制造创新药化学分子的寻找,谁也不知道下一具有颠覆性疗效的分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儿。

作为全球员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提供了管理超大型企业的中国经验。马化腾 是进化论和失控理论的拥趸。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 组织。他在 QQ 时代就提出让互联网“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在 2013 年前后,他进 而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理念。在对内、向外的双重延展中,腾讯形成了柔性 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互联网+甚至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可见马化腾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判断应该是非常强悍的。(这里插个小的点,马云认为国内必然会走服务业逐渐繁荣的道路,所以互联网要为服务业服务;而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会和生活中的一切相连接,互联网是促进制造业的强力武器。现在国家正在倡导走制造业的路子。。。)

腾讯是最早获得风险投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是,一直到 2011 年之后,才真正形成 了自己的投资风格。马化腾和刘炽平将腾讯的开放能力定义为流量和资本,将流量入口的优势和 战略设想,转化并放大为资本的动力。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最激进的战略型投资 者之一,基本上市面上大家在使用的APP,要么是腾讯投了,要么是阿里投了。

对方通过微信给我转账一万块钱 当时没有说利息 现在他向我要这一万块钱 并且要利息 我可以不给他吗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一万元不仅可以养家,还可以发家,甚至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一万理论上一年可以赚到一个亿,两年可以赚到4.4万亿元。仅仅只需一万元,不用配资,不要融资,不用加杠杆,只需要一万元,而且保证能实现,只要踩准关键节点,保证能买入,只要你想买,那肯定可以买入,

仅仅只用一万元,仅仅只需要一年的时间,童叟无欺,绝不让你多花一分钱,绝对每一个步骤都有操作性。

下面我拿出珍藏的宝典,来助你人生崛起,彻底辉煌。

老股民都知道,这样的操作完全可以实现,只是需要运气多一点。胆量大一点而已。

以2019年的股市而言,在这一年,你想要用一万元实现人生逆袭,只需要几个简单操作就可以。
1月2日从4.34买入,当天甚至还是下跌的,全天任意时间段皆可以买入,到1月28日10.31卖出,涨幅按最大计算甚至已经超过一倍,我们保守点,就算80%,一月底价格变成1.8万。

2月买入岷江水电,后来改名叫重组,在1月24日之前,任意价格可以买入,在1月24日买入的话,恰好赚了80%,立刻调仓换到岷江水电来。这样第二个月股价涨幅138%,2月底变成了4.3万元。

3月买入启迪古汉,也就是后来的,3月买入涨幅为149%,当然,并不是一字连板,高兴怎么买就怎么买,到了3月底的时候,收入就 不错了,达到10.8万,不算多,因为本金仅仅只有1万元。

4月买入,4月整体涨幅214%,日线图看太麻烦,直接看月线图更形象具体,4月是一根长阳线,当然,市场给了充足的

机会,高兴怎么买就怎么买,到了4月底的时候,资金到了34.2万元,不多,慢慢来,因为本金太少,只有一万。

5月买入,整体涨幅183%,到了5月底你的资金变成了96.7万元,这样的收入经过5个月,资金不算太多,远远达不到养家的程度,但,不急,股票是个复利的玩法。

6月整体行情不好,只有龙马环卫可圈可点,但涨幅不高,只有72%,尽管如此,到了6月底的时候,你的本金已经变成了167.3万元。算破百万了,这样的收入想要养家,差距很大,继续努力。

7月买入,涨幅108%,资产变为348万元,到了7月底的时候,你的收入只能算达到小康,这样的收入远远达不到养家的程度,但与你一万本金相比较而言,已经翻了348倍,因为本金大了,后面收入才算真正腾飞。

8月买入中潜股份,涨幅126%,这个时候资金已经积攒到788万元,经过8个月的积累,收入不错,且这样的操作每个步骤都完全可以实现,并不存在一字板根本买不到的说法,你可以大胆的去操作。

到了788万元的收入,仅仅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但,还不能养家,在一线城市房子都买不到理想的,加油。

9月买入,涨幅138%,这个时候资产达到了1878万元,养家确实还有困难,在一二线城市买了一套好点的房子,其他所剩无几,总不能买了房子,在里面躺平吧,人没有了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加油吧,少你,养家目标还没实现,仍需努力。

10月买入,涨幅106%,到了10月底的时候,资产达到了3874万元,这样的收入,在一二线城市,属于中产家庭了,但养家,只能是糊口阶段,不能过于挥霍,离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还有很大的距离,继续买买买。

11月买入麦克迪奥,涨幅116%,资产达到8386万元,这个时候资金已经已经接近亿元,但还没达到老王所说的小目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收入可以,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一点距离。这样的收入可以退休,财富自由还达不到,你得继续买入,给子女准备。

12月买入,涨幅达到156%,资产变为2.1个亿,一年时间,涨幅是本金的21000倍。算实现了老王的两个小目标。

且这样的收入,并不是空中楼阁,只需要踩准每一个关键节点,只需12次机会,资金可以达到2.1亿元。如果您觉得不多,那用2.1亿元再像今年这样操作一轮,也就是用2.1亿元的资金,再翻21000倍,那是多少呢,4.4万亿元。

也就是说,理论上,您只需要两年,您的资产就已经达到了4.4万亿元。

当然,第二年操作难度极大,一是如果您真的达到了4.4万亿的资产规模,没有任何一只个股流通股达到这样大的规模,就算达到,您进出不会那么自如,就算自如,后面你每次操作,给市场带来的震撼那是无法想象的。

但,两年4.4万亿,理论上实现难度非常大,一年踩准12次关键节点,您达到2.2亿元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从操作上来说,只要卡准节点,必定能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万元钱存银行三年利息是多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