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数区块链技术在实际的区块链场景落地中有什么应用和成果?

(原标题: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区块链是什么?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据央视10月25日报道,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从2008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开始,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逐渐被人们所知,近年不少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也已在此领域布局,不过目前尚无大规模场景落地应用。 区块链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应用?国内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趋势?

区块链是什么?可以视作一个账本,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开放等特点

恒大研究院报告介绍,狭义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区块以时间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叫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可以视作一个账本,每个区块可以视作一页账,其通过记录时间的先后顺序链接起来就形成了“账本”。在记账方面,区块链不需要依赖一个中心机构来负责记账,节点之间通过算力或者权益公平地争夺记账权,这种竞争机制实际上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最大的主要区别之一。通过“全网见证”,所有交易信息会被“如实地记录”,而且这个账本将是唯一的。

在存储方面,由于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份区块链的完整副本,即使部分节点被攻击或者出错,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

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开放。“在区块链中伪造、篡改账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可篡改也意味着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该报告称。也由于“分布式”与“不可篡改”的性质,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这是区块链能够创造信任的基础。

零壹财经分析师蒋照生表示,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区块链技术本身虽然未曾脱离互联网的技术范畴,但通过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手段,能解决传统互联网存在的公平、信任和价值传递等问题,逐步完成从现阶段“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转变。

目前有哪些应用?金融、公益、商品溯源等领域率先试水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在区块链的试水中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区块链平台,在金融、公益、商品溯源等领域不断加强区块链的应用。

据中信建投梳理,例如工商银行推出首个自助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建设银行推出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并成功办理业内首笔区块链国际保理业务。股份行和地方行也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

恒大研究院报告指出,以国内三个最为著名的联盟ChinaLedger、CBRA、金链盟中的金链盟为例,今年3月,广州仲裁委基于金链盟的“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个裁决书,标志着区块链在金融发放贷款的司法应用真正落地。

互联网公司中,如阿里巴巴涉及商品溯源、公益、金融等场景,支付宝2018年6月在香港上线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腾讯涉及游戏、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BaaS等;百度涉及支付、资产证券化、BaaS、信贷等。

国际方面,以IBM为例,早在2014年开始布局研发Open Blockchain框架,也是Hyperledger早期代码源。目前,IBM在食品安全全流程追溯和供应链物流管理都有应用平台落地。

国内现状如何?应用层面领先欧美,但仍未大规模落地

虽然现实中解决实际需求的区块链系统已“百花齐放”,但仍是小规模探索和尝试。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8年8月对15个国家的600名公司高管的调查发现,有84%的公司对区块链感兴趣,但52%的公司的区块链项目处于研发状态,10%的公司有区块链试点项目,只有15%的公司有正在运行的区块链项目。

央行2018年11月发布的一篇工作论文指出,区块链没能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性能不高(特别对公有链)。比如比特币每秒钟最多支持6笔交易,而Paypal平均每秒钟能支持193笔交易,Visa平均每秒钟能支持1667笔交易。

从国内应用来看,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肖磊指出,中国发展和利用“区块链”技术,依然是基于实体经济,是为了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

从国内和国际对比看,蒋照生分析称,就应用层面而言,中国与欧美相比仍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领先半个身位。但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区块链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 学术研究相对滞后、亟待跟进。

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未来有哪些趋势?在政务、金融、民生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区块链需要深化的应用领域包括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同时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

从未来金融领域的应用角度,中信建投分析称,目前商业银行主要围绕电子交易、商业票据、支付转账、数字货币、信息存储、内部管理等方面展开应用开发。未来区块链还将在点对点交易、登记、智能管理等方面展开更广泛的应用。如基于P2P模式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商业银行交易的效率与安全性;智能管理即利用“智能合同”自动检测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一旦满足了预先设定的程序,合同会得到自动处理,比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另有业内人士提出,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我国政务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比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分布式共享。

不过,央行工作论文也提到,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会例外。区块链应用要立足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来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场景甚至就是乌托邦。

文章还称,目前区块链投融资领域泡沫明显,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普遍,特别是涉及公开发行交易的Token(注:Token是一种数字化的价值载体,是权益证明,如Q币)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

08:38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业内认为,目前试水的区块链应用功能单一,短期内不具备大规模落地条件

  当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还存争议,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却迎来一个狂欢时代,成为目前又一火热的领域。区块链自诞生之日便充满疯狂而奇幻的财富故事。从中国的广场舞大妈到韩国的“江南”大妈,从国内薛蛮子、徐小平、蔡文胜等再到硅谷投资人……如今,迅雷、人人网等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加入这一狂欢,这些企业的股价也应声而涨,其中最疯狂的公司股价在一天之内竟上涨近700%。

  互联网企业布局区块链,是资本的诱惑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在布局区块链过程中,互联网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有哪些优势?布局区块链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难点和意义在哪里?

  比特币的火爆让大众初识区块链技术,近期互联网公司股价的暴涨再次让人们见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威力。以游久游戏为例,在宣布布局区块链游戏业务之后,其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1月10日收盘报价8.94元,涨幅9.96%。

  虽然区块链的火热带动了相关公司股价的上涨,但是在上涨过后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澄清公告,并提示风险。1月15日开盘后沪深股市区块链概念股集体下挫,截至收盘,卓翼科技、壹桥股份跌停,游久游戏下跌8.39%、高伟达下跌7.42%、四方精创下跌5.76%。

  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具体到应用落地的区块链项目其实很少,大部分为“空气项目”。招商证券也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试水的区块链应用功能相对单一,区块链技术短期内尚不具备大规模落地条件。

  应用空间尚需慢慢挖掘

  近期,一款以太坊推出的“区块链养猫游戏”——《CryptoKitties》在比特币之后再次将区块链技术带到了公众面前。当然,这次依旧和让人惊掉下巴的交易价格有关:据Kitty Sales数据,在该款游戏的交易平台上最罕见的数字小猫中有五只售价超过10万美元,最贵的数字小猫售价达到惊人的12万美元。

  随后国内公司纷纷曝出已经参与区块链项目或者准备参与其中的消息,在区块链概念的带动下,相关公司股价纷纷迎来上涨。

  如沉寂已久的中概股人人公司在1月2日发布了RRCoin白皮书宣布涉足区块链后,股票在两个交易日累计暴涨了76.3%;更为疯狂的则是在美上市的中网载线,在其宣布与无锡井通科技合作共同开拓区块链产业及相关技术之后,股价在1月4日飙升698.29%。因此受益的还包括游久游戏、四方精创、高伟达等企业。

  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底层的技术,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以此衍生出智能合约、支付的一些属性,所以区块链技术最早是应用在交易所,如美国纳斯达克及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包括国内央行的票据交易所。

  对于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试水的区块链应用,招商证券分析指出,应用依旧以发行“代币”或实现“积分管理”的类型为主,功能相对单一,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而区块链真正的潜在应用空间还很巨大,尚需慢慢挖掘,短期内看尚不具备大规模落地条件。

  “区块链技术想象空间很大,但是到底价值多少,大家都不清楚,所以才愿意炒作区块链的概念。”肖磊表示。

  对于当前的区块链热,太平洋证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短期来看,区块链板块更多的是偏市场资金层面的博弈。广州司律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近期区块链概念股的上涨和大盘指数回暖同步,和各板块个股第一季度春季行情产生共振,虽然该板块的后续发展还要与市场资金参与的深度相对应,但起码短期内的第一季度是比较乐观的。

  落地应用需具体场景支撑

  虽然短期内投资者对区块链板的走势持乐观态度,但是多家公司因股价波动较大受到监管层的注意,要求说明情况。

  其中,游久游戏在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之后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有关区块链事项的问询函,并于11日停牌。停牌两个交易日后,1月12日晚间,游久游戏在回复监管函后侧面澄清区块链,1月15日,股价暴跌。四方精创也因股价波动较大,被深交所要求对相关情况说明并进行风险提示。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游久游戏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中提到,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网络游戏的发行与研发及游戏媒体资讯平台游久网的运营,与区块链业务无关;四方精创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存在技术和法律风险,虽然首个合作项目开发成功并实施,但收入仅为27万多港元,对公司业绩贡献非常小,双方合作转化为较大产业收入仍需一段时间,对未来公司业绩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区块链的落地,肖磊认为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国金证券也在相关报告中指出,通过区块链技术助力自身原有业务是当前落地最快的模式。比如阿里推出的“区块链+存证应用”、京东推出的“区块链+防伪应用”、小米推出的“区块链+数字营销应用”,壕鑫互联推出的壕鑫竞斗云,以及迅雷推出的玩客云等。

  okline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壕鑫竞斗云还是此前的迅雷玩客云,都是宽带等网络资源的共享场景,从业务理念上能够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但具体到技术开发细节,是否能够实现大量数据并发处理的效率提升,是否能将区块链技术很好产品化尚不得而知。

  当前的区块链真的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冰与火的状态之中,一方面人们憧憬着区块链背后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初期萌芽阶段,暂没有较为明确的盈利模式出现。对此,国金证券表示,对于单纯以数字货币投机炒作为基础的区块链布局公司,建议谨慎对待;对于有真实场景支撑,其区块链技术布局能直接利好原有业务发展的公司,则建议保持积极关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论坛嘉宾:42章经创始人曲凯(主持人)、ArcBlock(区块基石)创始人老冒、星云链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冠、IOST创始人钟家鸣、边界智能创始人曹恒、Trinity State Channels创始人李一灵、MDT量数创始人黄何、哈希世界创始人贾英昊。

2018年,区块链的热潮渐渐褪去,争议开始上演。当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区块链时,已经有人提出了“区块链3.0”的概念。

3月28日,在「甲子光年」主办的「正本清源 | 2018“中国区块链第一辩”暨行业领袖峰会」上,ArcBlock(区块基石)创始人老冒、星云链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冠、IOST创始人钟家鸣、边界智能创始人曹恒、Trinity State Channels创始人李一灵、MDT量数创始人黄何、哈希世界创始人贾英昊,七位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区块链3.0”的激烈讨论。

老冒、王冠和钟家鸣都提到“很难定义区块链3.0”。钟家鸣认为3.0在2018年爆发的概率比较小,基础链的难题还需要时间解决。曹恒十分期待2018,认为这将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一年,可能出现速度和性能方面有突破的“新以太坊”。嘉宾的共识是,2018年是一个黄金入场时期,行业是一片大蓝海,老冒称其为 “程序员的钻石时代”。李一灵补充:不要想着写“科幻小说”,要做简单易用的产品,而不是讲颠覆世界的故事。

以下为「甲子光年」主办的「正本清源 | 2018“中国区块链第一辩”暨行业领袖峰会」圆桌论坛三文字整理版: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曲凯,我的第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区块链3.0在2018年能否爆发?此外,我还想问一下币值会怎么变化?ICO市场会怎么变?

我想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我觉得区块链在今年是一场地火,在地下熊熊运行,可能从外界看来币价的涨跌忽冷忽热,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烧毁一切的熔岩。

2013年,我进入区块链行业,算是技术社区里走出来比较早的人。从2013年到2018年,我自己有很多关于趋势的判断,最终发现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不敢特别确信地说什么时候会爆发,甚至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区块链3.0项目差别非常大。有人要做区块链的操作系统,有人着重于商用的基础设施,有人可能要做包罗万象的智能合约。实际上,我觉得可能没有明确的3.0标准,2018年区块链行业整体虽然很热,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市值可能会有一轮调整和爆发,但是应用的爆发,可以期待,谨慎乐观。

我比较赞同王冠的说法,对于这件事我其实比较悲观,我觉得2018年不会有太多应用的爆发,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去定义区块链3.0其实是比较费劲的,我们之前说比特币是1.0,以太坊是2.0,其实最开始中本聪只是想做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后来Vitalik说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平台操作系统,到现在大家对3.0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觉得以太坊提出的理念,因其本身扩容性的原因或其它技术因素,达不到所要的需求,区块链3.0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说区块链3.0要做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但现在基础链的难题待解决,相比于2018年,我觉得爆发更多是在2019年以后。

究竟什么是区块链3.0?在我看来区块链3.0就是解决现有区块链技术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包括更好的共识机制提升速度和性能,以及支持应用垂直和水平扩展。我这边的意见可能稍微有点不同,我对于2018年充满期待,因为今年有可能出现真正支持应用落地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例如比较好的一些公链项目,从共识的角度有EOS、Difinity等;从可扩展性的角度有跨链项目Cosmos,它们先后都会在6月份开始真正的公链上线,这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事。2018年出现区块链3.0的萌芽,之后真正可以给区块链应用有一个大的实践舞台。

我非常同意王冠的说法,王冠是很早进入区块链圈子的人,大家如果要进入区块链领域,应该多去找一些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很多年有丰富经验的人去交流。我们应该从根源上看区块链,现在定义的区块链1.0、2.0都是马后炮,实际上很难去定义区块链3.0。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应用的曙光,但有些技术问题亟待去解决,有看过区块链基本架构的人就会知道,它在存储资源、运算性能方面非常弱,还包括国内外在工作量证明机制问题上的很多争论,所以,我们不能现在就去判断什么时候,哪个时间,行情就会变得更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解决现有恒亘问题之后,我们有可能会看到更新的应用带来一波新的热潮。

现有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市场不是立刻就会变好,必须有聪明的开发者推出好的产品、好的应用。举个例子,大家现在说以太坊带来区块链2.0,但在以太坊之前,比特币之后,就已经有一些项目提出类似的理念,比如Bitcoin很早就提出了一个雏形,以太坊是在2016年下半年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ICO,才在2017年得以爆发。

作为一个区块链应用的开发者,我非常期待2018年区块链3.0的到来。大家刚才也谈到很多区块链2.0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性能、存储和整体的成本。其实,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关心的是信息上链和下链,这两个点的解决是区块链3.0真正到来的标志。现在我们所谈到的智能合约,不管是图灵完备也好,还是链上的自动交易,都是链上生态体系中的信息。如何真正去跟行业应用相结合,很重要的一点是,不仅仅要保证信息在链上的可信,还要保证信息在上链和下链过程中的可信,只有这样才能逃脱单纯的链上数字环境,才能和真实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和融合。我们做的哈希世界也是一个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融合的架构,我们把当中的资产、一些重要的交易环节,还有土地的竞拍和流转环节放在链上,但我们发现把更多的游戏化元素放到链上时,目前没有一条链可以很好的去支撑。例如,此前比较火的以太猫游戏,受限于链的整体性能,它的玩法非常单一,跟现在主流的“吃鸡”游戏没办法比拟。我特别期待的区块链3.0,一方面是区块链2.0的延续,从性能方面,链的基础设施上能够得到更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在2018年能有好的项目解决上链和下链的问题,能够将区块链的应用推动到更实际的场景中。

区块链应用的落地取决于底层架构的完善

老冒刚才认为今年其实是“暗火”,那你觉得整个区块链3.0真正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爆发的必要技术条件是什么?

其实,爆发的标志我们很难在今天做出判断,比如亚马逊是在1994年成立的,如果时间倒回到过去,你会发现一个划时代的公司在1994年诞生了。所以,从今天去判断究竟什么会成为区块链3.0到来的标志,进而去推导怎样做一个爆款的应用,这是很困难的,就像刚刚有一位嘉宾讲的,今天其实没有人定义了什么是区块链3.0,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做区块链3.0,但它给我们的好处是没有边界,我们可以去发挥各种各样的创意,去做各种尝试,有可能在这些尝试过程中出现爆款的区块链3.0应用,可能今年看不到,但在未来一定会出现。

我问一下王冠,区块链真正落地,你觉得会是哪一方主导?比如说政府,还是大型企业,还是创业公司,产业规模化时间点在哪个时候?

首先,很高兴看到特别多的资源、财富今年进入到区块链行业,区块链已经不再是极客玩具,而是一个产业。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赛道都有机会,无论是政府、创业者,还是机构。我们经常会说区块链它不仅是一个经济体,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如果类比生态圈,它可能包含很多的生态。我觉得很可能原有很多的场景在数据上链成本足够低之后,都可以转移到区块链上,前景很广阔。

产业规模化时间点其实很难判断,但一定是在上链的成本足够低之后,现在数据上链的成本很昂贵,更多是资产上链,就是性价比更高的东西上链。其次,区块链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完全的产品逻辑,更多的是用户流量逻辑。为什么市场行情有高有低?因为取决于用户的进入和进出。我觉得大规模的应用爆发还有一段时间,但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会有一些垂直领域的机会。

我想问一下钟家鸣,你之前和传统的VC有过很多接触,后来做IOST和币圈、链圈的人有很多接触,你怎么看传统VC进入区块链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挑战?或者说区块链的机会对于两边不同的人来说有什么不同点?

我觉得没什么挑战,这个事情很简单,我在2013年开始买比特币,那时候我在美国的大学教授带着我买,我们两一起去挖矿,他是教分布式系统的,也不聊什么区块链概念。真正开始聊区块链是在2015年以后,到2017年比特币的价格被炒的很高,区块链才开始真正变得很热。早期区块链市场体量比较小,对于很多传统VC来说盘子太小。之前,我跟李笑来老师聊,他就说他原来去劝徐小平投资区块链领域,徐小平觉得市场盘子太小。现在,整个区块链行业变成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市场,自然会有很多传统VC进场,我也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同。上一个圆桌论坛,有VC的嘉宾说他看不懂区块链的一些技术性东西,我觉得投区块链项目和投传统项目没什么区别,原来去投传统技术类项目,也会有一样的问题,所以,VC进场只是时间的差别。

2017年,币圈的人赚了很多钱。如果你从2017年初开始,一直去投一些区块链的项目,基本上什么项目都能赚钱。后来,钱慢慢收紧了,传统的VC开始谨慎一些,所以进场也晚一些。再往后,今年又到了一个熊市。其实,市场会自己校正自己,原来很多人质疑有些项目没技术含量,还融了很多钱,其实市场给它钱就说明它能挣钱,今年前三个月所有项目都在破发,就很难融钱,市场发现给了钱就会赔。

问一下曹恒,你觉得2018年区块链项目存活或者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我觉得2018年对区块链来说是真的需要落地的一年,我会非常关注底层公链能不能上线,能不能支撑我们所说的复杂应用,能不能支撑这些性能的要求。区块链项目存活的关键是先做技术,证明真正的应用使用场景价值,团队需要少关注币价。

好,非常落地的答案。我问一下李一灵,你觉得整个区块链,不管是1.0、2.0还是3.0,属于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整个区块链来说,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国别来区分的话,主要还是中美的一个游戏,或者说中美的一个市场。比特币花了9年时间,为什么到现在都不被主流认可,或者大部分人听到比特币都会有一些很奇怪的言论,因为它天然有很高的知识壁垒,需要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口、一个好的统一市场。不过,这里面可能也存在一些误解,包括之前有很多言论,认为中国开发者对比特币的代码没多少贡献,中国人只会炒币。其实,很多你认为是美国人的贡献,实际上他是华人,所以作为华人群体,既在炒币这方面肯定比别人厉害,同时做出了很多实际的技术贡献。

黄何稍微来晚一点,你可以讲一下对于2018年区块链3.0的看法?

许多互联网创业者进入区块链行业,做的更多的是应用层的东西。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很完善的基础架构平台,例如操作系统。但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现在主流的区块链基础架构平台,比如以太坊,还达不到我们业务的要求。MDT数据交易生态的原理,是数据买家来采购大数据产品例如数据报告,背后需要引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用户贡献的数据点,这意味着每一笔交易的达成会产生海量的微型交易。当然这也不是我们一个项目会遇到的问题,相信有很多正在区块链领域的新项目、新公司都会遇到相同的情况。因为整个行业的各方面的建设都还比较早期,与其说是区块链3.0,我觉得可能现在还是区块链的0.3时代。我们期望在今后两三年可以有一个比以太坊效率高,性能更加完善的基础架构。

谢谢,我问一下贾英昊,为什么你们会用游戏来切入区块链?你觉得游戏会是最先落地的或者说是杀手级的应用吗?

我觉得游戏是一件既严肃又没那么严肃的事情,我们在上大学时跟室友一起打游戏,既是放松的过程,又有可能吵起来。游戏对于用户是一个沉浸式体验的感知,区块链技术初步进入大众视野,游戏可以让大家先去感知,接受其中的不完美,主动体验当中的乐趣。哈希世界上线一个多月,全球有70多万的用户,我们非常清楚产品有很多的Bug,有些Bug是我们亟待完善的,有些地方是传统公链性能的问题。游戏相比于工业级的应用,用户忍耐度、接受度都更高,它对很多人群是一种了解区块链的入口。我们设计游戏时,结合了非常多帮助用户认知区块链的环节,包括答题获币的游戏,土地竞拍中的智能合约。我觉得用户有沉浸式和可交互的体验,并且可以得到一些激励,相比于他看一些网站或者白皮书来说感受更加直接和高效。

区块链3.0是技术和程序员的“钻石年代”

最后一个问题,请各位嘉宾一两句话说一下,如果场外的人想参与到区块链应用或参与市场里面,还有哪些机会?

如果场外开发者现在进入区块链行业,我觉得是非常黄金的机会。区块链领域遍地都是机会,无论你做哪一个行业,面临的直接竞争对手都不多,关键要有想法和创意,要去做。这是一个技术和程序员的“钻石年代****”,大家应该把握区块链3.0带来的全新机会。

我比较同意老冒的说法,无论是普通用户、投资者还是程序员,都有很多的机会,总体来说一定是非常光明的。但是,要注意一下节奏,我们常说区块链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去中心化”,所以它更遵从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比如显卡是用来打游戏的,实际上我们都是用来挖矿,注意自己切入市场的方式,尊重市场就可以了。

我觉得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一个是现在确实是比较好的机会,无论对投资者、开发者,还是创业者来说,机会还是很多,但是需要大家多一点耐心

我觉得区块链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对于做技术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是一个大大的蓝海,也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作为技术创新实践者,有可能去驱动,产生真正的影响力。我觉得搞技术的同学参与到区块链里面来,有一个坑需要注意,就是区块链基础技术还不完善,不要把方向定义得太大,找到一个关注点,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创造价值。

我基本同意前面几位嘉宾的说法,如果参与进来,对于开发者或者创业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写科幻小说,不要做无意义的名词堆砌,不要讲一个假大空的故事。快速致富这条路已经没有了,应该很认真诚实地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然后做一个简单易用的产品,最火的东西往往都是非常简单易用的

区块链的投资其实跟传统VC投资相反,传统互联网的创业者,他们更多先做产品,产品落地了,有一定的数据,才能一步步去融资。在区块链领域,都是一次性把所有的钱融到位,再来开发产品。所以相对来说,场外的项目,尤其是已经经历了A轮、B轮,产品已经成型,有百万级、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的用户的公司来说,他们更有竞争力。我认为这是他们的好机会。

2018年是非常值得加入区块链行业的一年,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基础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基础开发者或技术创业者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这个行业变化非常快,需要对市场有非常敏锐的洞察,也需要非常快的组建团队和落地的能力;第二,对于整个区块链变革的认知非常重要,要知道区块链的长处和短处,用系统设计的思维把它应用起来,我觉得这是应用型开发人才的品质。

3月28日,由「甲子光年」主办的「正本清源 | 2018“中国区块链第一辩”暨行业领袖峰会」在北京完美落幕。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半,整场峰会长达9小时,王小川、帅初、神鱼、徐易容、老冒、余文波、白硕、徐恪、李一灵等50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区块链领域最真实的疑惑和思考。紧凑的11场演讲,6场论坛,总计超过10万字的高密度输出,构成了区块链行业近来罕见的一场大型“思想马拉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适用的场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