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公民怎样才能防止手中的财富不被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收割财富


1、单选题 公文的特点有_____。
A: 公文具有严格的时效性
B: 公文具有典型的执行性
C: 公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D: 公文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参考答案:A【解析】法定公文具有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等五个主要特点。故本题答案选A。

第1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2、单选题 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彩电一台(价格45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像机一台(价值23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的以下判断中,何者为正确?_____
A: 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B: 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C: 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D: 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本题是抽奖活动,虽分成两次抽奖,最后抽奖结果有可能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违反最高额的限制。

第2题所属考点-《经济法》

3、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是无效的合同?_____
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B: 在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范围的民事行为
C: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D: 无权处分行为,指没有处分权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法律规定,以下五种合同是无效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选C。

第3题所属考点-《民法》

4、判断题 在国际交换中,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双重性。_____

第4题所属考点-《经济》

5、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的是_____。
A: 宪法对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B: 宪法在实施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常要经常变动
C: 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
D: 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权威
本题解释:B[解析]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对它所调整的社 会关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选项A、C、D说法正确。宪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宜经常变动,选项B说法错误,应选。

第5题所属考点-《法理学与宪法》

6、判断题 按照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和社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被称之为管理的控制职能_____。

第6题所属考点-《管理常识》

7、单选题 行政诉讼是由_____机关或团体来主持的。
C: 原行政行为的上级行政机关
参考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知行政诉讼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故本题答案选B.

第7题所属考点-《行政法》

8、单选题 在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中,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_____。
本题解释:[解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开庭审理人事争议案件5个工作曰前,将开庭时间、地点、仲裁庭组成人员等书面通知当事人。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故应选A。

第8题所属考点-《事业单位知识》

9、单选题 温家宝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继续集中力量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要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_____
A: 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B: 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C: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第9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单选题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_____
A: 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B: 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C: 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D: 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情形不是发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D项不属于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时反正的争执,故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

11、单选题 甲为自己投保一份人寿险,指定其妻为受益人。甲有一子4岁,甲母50岁且自己单独生活。某日,甲因交通事故身亡。该份保险的保险金依法应如何处理?_____
A: 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子、甲母共同继承
B: 应作为遗产由甲妻一人继承
C: 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子继承
D: 应全部支付给甲妻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保险法》第18条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责任范围内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当向受益人履行保险金的给付义务,只有在未指定受益人、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受益人丧失或者放弃受益权的情况下,才发生保险金的继承问题。

第11题所属考点-《商法》

12、单选题 诉讼时效作为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它只适用于()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从《民法通则》第137、138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

第12题所属考点-《民法》

13、单选题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_____
A: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 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 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虽然将乙打昏在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却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张某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13题所属考点-《刑法》

14、单选题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改变、调整的政策数量极大,可以说经济制度的转型,导致了生产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全面转型,其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政策方面。市场经济制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主题。 最能准确地复述以上这段文字的一段是_____
A: 经济制度是国家的命脉,若要改革,必定触一发而动全身
B: 学术界的理论探讨走在改革前沿,不断为经济建设开拓新的视界
C: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在不断变动休整中走向成熟,然而任务依然艰巨
D: 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第一句描述了市场经济对我国公共政策产生的巨大冲击,第二句说到该冲击影响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主题,故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偏概全,故排除;B选项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作用,也比较片面,故排除;C选项概括得不够准确,文段没有提到公共政策发展任务艰巨,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第14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15、单选题 一个人从某服装店花60元买走一件衣服,付了100元,售货员因为没有零钱,去隔壁商店换出零钱给顾客。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该服装店只好赔给隔壁商店100元,若卖出的服装进价为40元,则该服装店共赔了多少元?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 和差倍比问题 解析 衣服值40元,找给买家40元,总共赔了40+40=80元。赔隔壁商店的100元,与此前从隔壁商店换取的100元相抵消,故而不是损失。故正确答案为B。

第15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16、多选题 10、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是增强从严治党的_____

第16题所属考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17、单选题 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今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今天是几号?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 考点数列问题解析一周的日期成等差数列,则中位数为168÷7=24,因此这一周的日期分别为21、22、23、24、25、26、27,因此今天是28号。故正确答案为D。

第17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18、多选题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_____。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本题解释:【答案】AC。解析:按照其发挥作用的范围,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即普遍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节约劳动时间。②在某些社会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即共有规律,如价值规律。③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即特殊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资分配规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

第18题所属考点-《政治经济学》

19、单选题 —台电脑的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中国台湾,内存条产于韩国,CPU产于美国,此现象反映出_____。
A: 国家间的经济相对独立,各成体系
B: 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已成趋势
C: 国际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
D: 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本题解释:B[解析]A、C项不能从题干中推出,D项与题干信息明显矛盾。故应选B。

第19题所属考点-《经济》

20、单选题 ①北京的两位地理学教授都在回信中____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书目和学习方法。②这位母亲同时告诉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情物意,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功利化时代,一股久违的感觉____: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千呼万唤的世间真情!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 “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别人,是动词;“勉力”是努力、尽力之意,常用来修饰动词。空缺处应是一个动词,故第一空填“勉励”。A、B项排除。 “自然而然”指出于自然之势,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预期的成效;“油然而生”指自然地产生,多指某种思想感情。由句中“感觉”可知,“油然而生”更符合语意。 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第20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21、单选题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_____。
A: 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 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C: 革命果实的丰富性
D: 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参考答案:A 【答案】A。解析: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第21题所属考点-《中共党史》

22、单选题 通告的适用范围是_____
A: 向国内外宣传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B: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C: 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D: 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答案】D
本题解释:【解析】《公文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本题答案为D

第22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23、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_____。
A: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B: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 建国以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 20世纪以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成败的经验
本题解释:[解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3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多选题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在于_____。
A: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 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本题解释:ABCD[解析]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是第一位的,它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终极力量,同时还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第24题所属考点-《马哲》

25、单选题 娃娃鱼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它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娃娃鱼喜食鱼、蟹、虾、蛙、蛇等动物。 这段文字介绍了娃娃鱼的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先提到娃娃鱼的的追捕习惯、牙齿特点,讲的是娃娃鱼是如何捕食的。之后说“耐饥”、“暴食”、“食卵”以及“爱吃鱼虾等”等内容,讲的是娃娃鱼饮食习性。所以材料都是围绕着“捕食习性”来进行描述的。C项正确。 A项“性情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生活特性”表述太过宽泛,没有针对性;D项表述明显错误。

第25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26、单选题 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A: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 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A项正确。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B项正确。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简称死缓)。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各髙级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核准,无需上报。因此c项说法错误。《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第26题所属考点-《刑法》

27、单选题 长江沿江地带不仅水运便利,全国性的铁路干线也很多,经过武汉、南昌的铁路干线分别是_____
本题解释:答案:D 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试题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等,长江沿江地带不仅水运便利,全国性的铁路干线也很多,经过武汉、南昌的铁路干线分别是京广线、京九线。

第27题所属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28、单选题 下列哪种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_____
A: 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B: 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中挂职锻炼一年
C: 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D: 某地环保局办事员齐某对在定期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根据《公务员法》规定: 第六十六条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B正确。 第九十七条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C错误。 第九十条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D项的情形不包括在内。

第28题所属考点-《公务员法》

29、单选题 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_____。
参考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转化抢劫罪。参见《刑法》第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29题所属考点-《刑法》

30、多选题 刑法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下列各项中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_____。
A: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本题解释:ABCD[解析]《刑法》第2条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即“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A、B、C、D四项均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第30题所属考点-《刑法》

31、单选题 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指_____
B: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降低这三者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故排除BC。D项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第31题所属考点-《经济》

32、单选题 一个快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3分钟,一个慢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2分钟。如果将两个钟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11点整时,慢钟显示9点半。则此时的标准时间是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 考点 钟表问题 解析 应用比例,两个钟转动速度之差的比,即等于两钟钟面运行时长的差额之比。快钟与标准时间的之差、慢钟与标准时间的之差两者比为3:2,最终时间快钟、慢钟相差1.5小时,因此快钟与标准时间之差为1.5×3/5=0.9小时,则标准时间为11(时)-60×0.9(分)=10(时)06(分)。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比例转化

第32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33、单选题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阿尔西巴底斯等, 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 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词语指代类题。 定位材料,理解“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句需看“因为”的前一句“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造物主已经给的是“美貌”,而没有给“其他方面的才能”,对应的分别是“此”和“彼”,故正确答案为B。

第33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34、多选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有_____。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第34题所属考点-《中共党史》

35、单选题 甲乙两个乡村阅览室,甲阅览室科技类书籍数量的1/5相当于乙阅览室该类书籍的1/4,甲阅览室文化类书籍数量的2/3相当于乙阅览室该类书籍的1/6,甲阅览室科技类和文化类书籍的总量比乙阅览室两类书籍的总量多1000本,甲阅览室科技类书籍和文化类书籍的比例为20:1,问甲阅览室有多少本科技类书籍?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 考点 和差倍比问题 解析 假设甲阅览室科技类书籍有20a本,文化类书籍有a本,则乙阅览室科技类书籍有16a本,文化类书籍有4a本,由题意可得(20a+a)-(16a+4a)=1000,解得a=1000,则甲阅览室有科技类书籍20000本。故正确答案为D。

第35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36、单选题 决策的灵魂是_____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行动方案的确定,二者都离不开选择。

第36题所属考点-《管理常识》

37、单选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故选D。

第37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多选题 办事公道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正确的做法有_____
A: 各级领导干部掌握一定权力,更要办事公道,秉公行事;
B: 办事公道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
C: 办事公道对公务员的要求更为严格;
D: 在对待服务对象时,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程序办事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释:B很明显不对

第38题所属考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39、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的是_____。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解释:[解析]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39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单选题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_____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本题解释:【答案】D。

第40题所属考点-《行政法》

41、单选题 以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特点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划时代的大事,主要表现在_____。
A: 新品质的种植需要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
B: 消除了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
C: 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有利影响
D: 消除了农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第41题所属考点-《经济》

42、单选题 “一票否决”这一择案规则又称为_____。
参考答案:A 【答案】A。解析:“一票否决”是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必须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选方案,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都不能通过。所以,“一票否决”也被称作全体一致原则。

第42题所属考点-《管理常识》

43、单选题 下列对科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 许多鸟停在电线杆上却很安全,是因为这些鸟是绝缘体
B: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
C: 熊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但是南极洲没有熊
D: 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雷雨过后空气湿度增加
本题解释:C【解析】鸟停在电线杆上却很安全,是因为鸟站在一根电线上,鸟两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很微弱,对鸟造不成伤害,而非鸟是绝缘体。故A项说法错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故B项说法错误。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雷雨过程中雷电导致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增加,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应选C。

第43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

44、单选题 公文的作者是指_____。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公文是由法定作者制成和发布的。所谓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负担义务的组织和机构,这些组织和机构在法定的职权和业务范围内发布和使用公文,其在发布和使用公文时必须签署机构和组织的名称或法定代理人的名称。故本题答案选C。

第44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45、单选题 商品生产中,有一系列经济规律,而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_____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一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是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故选D。

第45题所属考点-《经济》

46、单选题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的意义主要在于_____
A: 完全剥夺了国王的权利
C: 实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 议会从多方面限制了王权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权利法案》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作了明确限制,约束国王的权利。

第46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47、单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____。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D 【解析】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多次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没有公有制、不实行按劳分配是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从长远看,也不能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其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故选D。

第47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8、单选题 行文关系就是机关之间公文授受关系,它是依据机关组织体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通常不包括_____。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行文关系通常包括隶属关系、平行关系、业务指导关系、不相隶属关系。故本题答案选A。

第48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49、单选题 香烟点燃后,冒出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_____。
A: 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
B: 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光透射出来
C: 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
D: 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第49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

50、单选题 一个中年人住进医院,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有个孩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被他父亲拧了一下,痛得直叫。病人说:“我真羡慕这孩子啊!”有人问:“羡慕他无忧无虑?”病人摇头。“羡慕他如花的年龄?”病人说:“不是,我羡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_____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 标题选择题 解析 此题考查记叙型标题选择的能力。 材料讲述的是个小故事,选择道理。根据病人的话可知材料强调生命不能缺少疼痛,B项中的庆幸体现出了这一点,是启发性的道理,所以选B。 A谈的是拒绝麻木,但是没谈疼痛,主体缺乏针对性,所以A不选;C、D项没有点出疼痛的作用,过于直白、空泛,所以C、D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第50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编辑:贵州人事考试题库

微信关注“贵州人事考试题库”,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赞↓↓↓

新自由主义简史 大卫·哈维 88个笔记 导论 新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即认为通过在一个制度框架内——此制度框架的特点是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的幸福。国家的角色是创造并维持一种适合于此类实践的制度框架。 新自由主义赋予市场交换以如下地位:市场交换“本质上具有伦理性,能够指导一切人类行为,代替所有先前的伦理信念”;就此而言,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中契约关系的重要性。 新自由主义试图把一切人类行为都纳入市场领域。这需要种种信息创造技术和能力,积累、储存、传递、分析,使用庞大的数据库,用以在全球市场指导决策。因此,新自由主义对于信息技术便有着强烈的兴趣和追求(致使有些人声称诞生了一种新的“信息社会”)。 这些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压缩了市场交易的不断增加的密度,它们制造出一种特别强烈的、我在别处称为“时空压缩”的迸发。[插图]地理跨度越大越好(由此是对“全球化”的强调)、市场契约期限越短越好。后一方面对应了利奥塔的著名描述,即把后现代状况描述为“在职业、情感、性、文化、家庭和国际领域,以及在政治事务上”,“临时契约”取代了“长期制度”。这样一种市场伦理统治在文化上的后果不计其数,我在《后现代的状况》一书中已有探讨。[插图] 第一章 自由只是个代名词…… 布什政府在2003年9月19日给出了回答,时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负责人的保罗·布雷默(Paul Bremer)颁布了四项法令,包括“国营企业完全私有化,外国公司对伊拉克企业的完全所有权,外资盈利交还本国……伊拉克银行开放由外国管理,给外国公司国民待遇……清除绝大多数贸易壁垒”。 另一方面,劳动市场受到了严格管理。主要部门的罢工被有效禁止,而成立工会的权利也被限制。同时,一种相当倒退的“单一税制”(这是美国保守党一直以来呼吁实行的雄心勃勃的税制改革计划)也被强制实施。 美国试图借助武力强加给伊拉克的显然是这样一种国家机器,其根本任务是为国内外资本的高盈利资本积累创造种种条件。我把这种国家机器称为新自由主义国家。这种国家所体现的自由,反映的是私人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企业利益、跨国公司的利益、金融资本的利益。简言之,布雷默引领伊拉克人把自由之马骑到新自由主义的畜栏里。 两次如此明显的对于国家机器的类似重建,发生在如此不同的时间和如此不同的地区,却都是在美国的强制性影响下进行,这一事实表明: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迅速增加,背后都藏着美帝国主义的利爪。 为什么有新自由主义转向? 二战后,重新设计国家形式和重新建构国际关系,都旨在防止再次出现1930年代的灾难状况,当时的大萧条极大威胁到资本主义秩序。这些重建同时要防止一度导致战争的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再次出现。为确保国内和平稳定,资本家和劳工之间就必须做出某种阶级妥协。 传统形式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失败了,唯一的出路是建立国家、市场和民主制度之间的恰当融合,以确保和平、包容、幸福和稳定。[插图]在国际层面,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建立了一种新型世界秩序,而多种机构——诸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the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建立则是为了稳定国际关系。在由美元以固定价格兑换黄金所确立的固定汇率体系下,商品的自由贸易得到鼓励。固定汇率与必须受到控制的资本自由流动无法兼容,但要想使美元发挥全球储备货币的职能,美国就不得不允许美元超出国界自由流动。这一体系借美国军事力量的保护伞而存在,仅有苏联和冷战限制了它的全球扩张。 到1960年代末,镶嵌型自由主义在国际和国内经济领域都面临垮台。资本积累的严重危机的信号随处可见,各地的失业和通胀现象此起彼伏,宣告一次波及全球、几乎持续了整个1970年代的“滞胀”即将到来。 新自由主义化过程在重新激活全球资本积累方面并不非常奏效,但这一过程却在恢复、或某些情况下(如在俄罗斯和中国)创造经济精英的权力方面,卓有成效。我的结论是,新自由主义论述在理论上的乌托邦主义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任何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努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此外,这一证据表明,在新自由主义原则与恢复或维持精英权力相冲突的时候,这些原则就会被抛弃或歪曲至不被承认的地步。 阶级力量的意义 新自由主义化就是将一切都金融化。这一过程深化了金融,后者从此不仅掌控其他一切经济领域,而且掌控国家机器和——如兰迪·马丁(Randy Martin)所说——日常生活。[插图]这一过程还使全球交易关系发生剧烈波动。无疑存在着一股从生产过程转向金融领域的势头。从制造能力上获得的收益不再必然意味着人均收入的上升,但是向金融服务领域的集中却肯定能提升人均收入。因此,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金融系统的完整性就成为新自由主义国家关心的根本议题(例如由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 自由的前景 但是——事情往往如此——如果“没有权力和压制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强力不发挥作用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那么维持这种自由主义乌托邦前景的唯一办法就是靠强力、暴力和独裁。在波兰尼看来,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论调注定会为权威主义甚或十足的法西斯主义所挫。[插图]好的自由已经丧失,而坏的自由横行霸道。 第二章 建立赞同 新自由主义怎样如此彻底地取代了镶嵌型自由主义呢?在有些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强力(如在智利靠军事力量;或靠财政力量,如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莫桑比克或菲律宾的操作)。压迫可以使人产生对如下观念的宿命论式的(甚至是绝望的)认同,即过去和现在都——如玛格丽特·撒切尔一贯主张的——“没有别的选择”。 新自由主义修辞以其对个性自由的基本强调,有力地将自由至上主义、身份政治、多元主义、自恋的消费主义(narcissistic consumerism)从想靠夺取国家权力来追求社会正义的社会力量中分离出来。 大量鼓吹新自由主义价值的小册子和书籍开始涌现,其中诺齐克(Nozick)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或许是流传最广泛和最著名的一本。 撒切尔夫人通过培养一个中产阶级来赢得赞同,此阶级欣然享受诸多快乐:居者有其屋、私人财产、个人主义和创业机遇的自由。随着压力和去工业化带来的工作结构急剧转型使得工人阶级凝聚力涣散,中产阶级价值开始广泛传播,甚至把那些一度坚定认同工人阶级身份的人们也囊括其中。英国对自由贸易的开放使得一种消费文化得以兴盛,而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也给之前沉静的英国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债务文化(debt culture)。新自由主义使得旧英国阶级结构发生转型(光谱的两端皆然)。而且,通过保持伦敦市在国际金融中的核心作用,英国日益把其经济腹地——伦敦与东南部地区——转变成前所未有的财富和权力动力中心。阶级力量并没有恢复到任何传统部门那里,相反广泛集中到了全球金融业务中心之一。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新人作为债券与外汇交易员拥入伦敦,迅速积聚财富和权力,并将伦敦转变为世界上最奢侈的城市之一。 张力和矛盾 新自由主义假定了完美的信息和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这看起来要么是出于天真的乌托邦设想,要么是故意混淆视听,最终为的是聚集财富并因而重建阶级力量。 新自由主义内部还包含着一些有待处理的根本性政治问题。一方面是诱人但异化的(alienating)占有性个人主义,另一方面是渴望有意义的集体生活,这两方面之间产生了矛盾。 实践中的新自由主义国家 大致结果是造成低工资、增加工作不稳定性、很多时候还造成利益损失和劳动保障损失。此类趋势很容易在所有那些采纳新自由主义方案的国家中看到。考虑到对于一切形式的劳工组织和劳动者权利的暴力打击,并且考虑到对于数量众多却基本无组织的劳动力后备军的依赖(这些劳动力来自中国、印尼、印度、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地),控制劳动力以及维持高度剥削似乎就成为新自由主义化道路上的核心因素。正如一贯以来的情况,阶级力量的重建或形成要以劳工为代价。 来自前线的急函 这是“新帝国主义”散发的恶臭:“经济掠夺、大规模不平等、经济滞胀,继而是严重而持久的大萧条和民众的大规模贫困,这一切都是阿根廷史上最大的财富集中现象的后果。” 他们利用自己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控制,在瑞典经济思想内部强化新自由主义。一批对瑞典政府的压迫性普遍主义和高税率政策怨声载道的知识分子和专家,都受到过一种新兴修辞术的辛勤培养,鼓吹个体解放和自由。 力量与变动 大部分对于发挥作用之力量的传统分析,关注的是某种结合:一是新自由主义理念力量(这种力量在英国和智利的情况中特别强大),二是回应各种金融危机的需要(如墨西哥和韩国),三是更实际的考虑,即设法改革国家机器以提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如法国和中国)。虽然上述因素都很重要,此类分析却没有考察过阶级力量的作用,这一点着实令人惊讶。 难以置信的财富和力量如今都聚集到资产阶级上层队伍手里,这种现象自1920年代以来还是第一次发生。流入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贡金数量惊人。然而,更惊人的是,人们习惯把这一切视为仅仅是新自由主义化的副作用,虽然有时是不幸的副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以下观念始终被排除在考虑之外:即这一切或许是(仅仅或许是)新自由主义化的核心。仁慈的面具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理论才智的一部分,它花言巧语地鼓吹自由、解放、选择、权利,为的是掩饰严峻的现实——赤裸裸的阶级力量的重建或重构,这样的现实发生在地方和跨国的层面,但尤其是发生在全球资本主义的主要金融中心。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 中国经济改革的时间恰好与英国和美国发生的新自由主义转向一致,很难不把这视作具有世界史意义的巧合。结果是在中国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日益将新自由主义要素与权威主义的中央控制交叉结合。在智利、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其他地区,早已清晰建立了权威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兼容并存。 1980年代期间,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力量越来越大,将整个世界开放给转型市场和金融力量。就此而言,这为中国乘乱进入并融合到世界市场打开了空间,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的。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醒目出场,部分而言是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新自由主义转向所带来的意外结果。 国内转型 中国走了自己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某些人更喜欢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私有化”道路,二十多年来它成功建立了一种国家操控的市场经济,带来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年均增长10%),并提高了相当多人民的生活质量。[插图]但经济改革也造成了环境破坏、社会不平等,最终还有某种看上去令人不安的事情——资产阶级力量的重建。如果不勾勒出这一转型的总体道路,要理解其中的细节是很困难的。中国政治很难探个究竟,它被党内权力斗争的秘密覆盖得层层叠叠,而这个党则旨在保持其独特和唯一的执政地位。重要决定会在党代会上得到批准,安排好每一步改革试验。然而,党不太可能轻易抵制资产阶级在内部进行的积极重建。它几乎肯定要支持经济改革,以便积聚财富并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付国内异议,更好地防卫外来入侵,并在发展日益迅速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将自己的力量辐射到周边地缘政治的利益领域。经济发展被看作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集体性社会福利(虽然可能很薄弱),如今也丧失了,这意味着农民不得不面临各种开销负担:孩子上学、医疗卫生,等等。这些对大多数常驻城市人口而言不是问题,他们在1995年后也受到照顾:一项房产法律使城市居民获得房产所有权,他们由此可以进行房地产价值投机。根据估算,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如今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 公社解体后,此前的公社政治和行政权力移交到新建立的乡镇政府手里,后者是根据1982年宪法设置的。后来的立法允许这些政府占有公社的实业资产并把它们重建为乡镇企业。地方政府从中央控制解放出来后,典型地摆出了创业的姿态。 关于乡镇企业的性质,人们做出的解释五花八门。有些人用证据指出,乡镇企业就是私人企业,“除了名字不是”,这些企业剥削低廉的农村或迁移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女性——而且运营完全不受任何管制。乡镇企业工资经常相当低,也不提供任何福利或法律保护。但是,有些乡镇企业提供有限的福利和养老金,也有法律保护。在过渡期的混乱状态中,各种差别都会冒出来,而这些差别经常标志着地方和区域的表现形式。[插图]1980年代期间日益清晰的是,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率,大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之外的部门。在革命年代,国有企业为劳动力提供工作保障和社会保障。但在1983年,国有企业被允许雇用“合同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有限期的职位。[插图]国有企业还被认可在公有制外拥有更大的管理自主性,管理者可以保留一部分的利润,超出目标的剩余产品也可以按自由市场价格出售。市场价往往要比官方价格高出许多,由此确立了一种艰难而短命的双重价格体系。尽管有上述刺激因素,国有企业还是没能兴盛。很多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困难,不得不靠中央政府或国有银行(它们被鼓励以有利条款借贷给国有企业)支撑下去。 【意识到我出生的时候国家经济关系在大改变】 此举后来给银行带来严重问题,因为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大幅增长。国有企业部门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所以,1993年国家决定“把指定的大型和中型国有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制或股份制企业”。 此举后来给银行带来严重问题,因为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大幅增长。国有企业部门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所以,1993年国家决定“把指定的大型和中型国有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制或股份制企业”。 1997—1998年,席卷乡镇制造业的破产浪潮,波及主要城市中心的许多国有企业,成为一个分水岭。接下来,竞争价格机制接管了从中央向地方下放的权力,成为推动经济重构的核心步骤。结果,大量国有企业就算没有被摧毁,也受到了重创,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大量劳工怨声四起(见下文),中国政府面临困境:要想维持自己的存在,就得吸收大量过剩劳动力。[插图]中国政府不能仅仅依靠日益庞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解决问题,虽然这一手可能也很重要。 大量资金被用于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银行显然“要为创造‘资产泡沫’负主要责任,尤其是在不稳定的房产领域和建筑部门”。不良贷款成为问题,最终中央政府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清除呆账”,相当于美国在1987年解救储蓄和贷款行业所花的资金(那次经济援助“在公共基金上花了一千二百三十八亿美元,在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存款保险金上花了二百九十一亿美元”)。 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和通用汽车等巨头在内的二百多家主要外国企业,如今都将大量研究活动放在中国。这些企业经常抱怨,认为中国本地企业非法盗版他们的技术和设计。但它们对此也无计可施,因为中国政府不愿干预;而且,如果它们过于纠缠这类事件,中国政府的权力可能给它们制造麻烦,致使其难以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施展拳脚。活跃的不仅仅是外国企业,日本和韩国在中国许多大型的“研究型城市”中投资,以期利用高新技术和廉价劳动力。整体结果是,中国更能吸引高科技部门的经济活动。[插图]甚至印度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发现,将经济活动投放到中国更为便宜。本地的高科技部门也在许多领域中腾飞。 中国纺织品生产的每小时工资在1990年代末维持在三十美分;相比之下,墨西哥和韩国是二点七五美元,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水平徘徊在五美元左右,而美国则要超过十美元。[插图]然而,中国产品在最初阶段听命于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商人,后者为中国提供全球市场的渠道并牟取巨额贸易利润,然后通过收购或投资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日益实现反向企业合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企业雇用多达四万名劳工都不算稀奇。此外,低报酬使得有可能产生资本节约创新。高生产力的美国工厂使用昂贵的机械系统,但“中国工厂颠倒了这个过程,它们把资本抽出生产过程,再把更多的劳动力重新投入进去”,总共所需资本一般可以减少三分之一。“低工资和低资本投入的结合,典型地使资本收益率比美国工厂高。” 中国在一个方面显然偏离了新自由主义的轨道。中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要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就必须要么吸收、要么压制这些剩余劳动力。如果采取前一种方案,那么中国只能靠债券融资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计划和固定资本形成计划(2003年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了25%)。潜在的危险是,有可能发生固定资本过度积累的严重危机(尤其是在建筑环境方面)。 中国银行系统处于目前债券融资的核心,它当前无法抵抗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因为其半数未偿贷款都是不良贷款。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中国可以运用收支顺差为银行清除麻烦。但正是在这一点上可能出现另一个问题,因为中国能如此行事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美国积累收支顺差。一种独特的相互依赖关系由此产生:中国——以及日本、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中央银行——购买美国债券,从而美国可以方便地吸收这些国家的生产过剩。但这使得美国很容易受到亚洲中央银行家们奇思异想的影响。相反,中国经济动力却受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掣肘。美国目前也以凯恩斯主义的方式行事——巨额增加联邦赤字和消费债券,同时坚持其他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新自由主义规则。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立场,如今美国有许多强有力的声音指出,这样做可能带来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插图]对中国来说,这将导致从劳动力吸收的政治转向公开压制的政治。这样的策略能否奏效,关键将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平衡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自己与这些力量的关系。[插图] 迈向阶级力量的重建? 由于农民并不拥有土地,他们可能很容易就一无所有,土地转而为城市牟利所用,导致劳作者在农村无计谋生,被迫离开土地加入劳动力市场。提供给农民的补助通常仅相当于土地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土地则被政府官员转手给开发商。过去十年里,多达七千万农民以这种方式失去了土地。 第六章 试验中的新自由主义 2001年后,给经历了全球经济衰退后的世界带来经济动力的两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反讽的是,在一个被认为由新自由主义规则统治的世界中,这两个国家的行为方式都好似凯恩斯主义国家。美国恢复了军事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大规模赤字投资,而中国利用不良银行贷款的债券资助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固定资本投资。 新自由主义的成就 新自由主义化在何种程度上成功刺激了资本积累?真实数据表明,简直一无所获。1960年代,全球经济总增长率为3.5%左右,甚至在艰难的1970年代这个数字也不过下降到2.4%。但是,在随后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增长率却分别为1.4%和1.1%(自2000年以来,增长率差不多跌到了1%)。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通过全球化进行的新自由主义化是“唯一出路”,并且相信它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有二。第一,不均衡地理发展的动荡加剧,使得某些地区可以(起码在一段时间内)惊人地发展,代价则由其他地区承担。 上层阶级利益集团主导着媒体的声音,他们宣传神话说那些经济上失败的国家要归咎于其竞争力不够(因而需要更多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他们宣称,某一地区内日益增大的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这样才能鼓励创业冒险与创新,带来竞争力量并刺激经济。如果底层阶级条件恶劣,那是因为他们出于个人或文化原因而未能提高自己的技能资本(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新教工作伦理、服从工作纪律和灵活性,等等)。简言之,不管出什么问题,都是因为缺乏竞争实力,或因为个人、文化、政治上的缺陷。这样的论述宣称,在一个达尔文主义的新自由主义世界里,只有适者才应该也能够生存。 技术性变革远离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转入市场导向型金融化所要求的轨道,而这是新自由主义化的标志。信息技术是新自由主义的特权技术,它更适合用于投机行为和最大化短期市场合同,而不是用于提高生产。 有趣的是,获益的主要生产领域都是一些新兴产业(电影、影视、电子游戏、音乐、广告、艺术展演),它们运用IT作为创新和推销新产品的平台。围绕这些新兴部门的大肆宣传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开了,使人们没有考虑到,基本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缺失了。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宣传大行其道,而它被认为代表着建立一种全然不同、彻底整合的全球经济。[插图] 然而,新自由主义化的主要实质性成就不是生产财富和收入,而是对财富和收入进行再分配。我在其他地方对于新自由主义化的主要机制进行过解释,将之称为“掠夺性积累”(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插图]我用这一说法表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诞生时期称为“最初”积累或“原始”积累的行为,如今仍然在延续并且扩大了。 掠夺性积累包含四个主要特征:1. 私有化与商品化。对于迄今为止的公有资产进行企业化、商品化、私有化,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计划的一项标志性特征。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所谓知识产权协议(TRIPS)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规定基因材料、物种血浆,还有各种其他产品都属于私有财产。于是,人们就可以从大众那里攫取租金,而大众的实践活动在这些基因材料的发展上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 全球环境共有物品(土地、空气、水)的损耗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只为了农业生产的密集型资本积累模式,而上述过程也源自对一切自然形态的彻底商品化。对文化形式、历史、思想创造力的商品化(借助旅游业实现),产生了大规模的掠夺(世人皆知音乐工业攫取了和剥夺市民文化和创造力)。 2. 金融化。1980年以后开始的金融化强劲浪潮,呈现出投机和掠夺的姿态。 3. 危机的管理与操控。投机和通常是欺骗的泡沫,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许多金融操控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过程,使得“债务陷阱”一跃成为掠夺性积累的首要方式。 金融危机总是会引起所有权和力量的转移,转移到那些保持自己资产不受损害的人手里,以及那些有权制造信贷的人手里,亚洲危机也不例外……毫无疑问,西方和日本的企业是大赢家……大规模货币贬值、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金融自由化、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助的经济恢复,这三者的结合甚或将推动世界在过去五十年和平时期以来最大的资产转移,从国内所有者移向国外所有者;相比之下,发生在1980年代拉丁美洲,或发生在1994年后墨西哥的国内资产向美国所有者的转移,规模都要小得多。人们会想起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插图]的话:“在经济衰退时期,资产会回归到其正当的所有人手里。”[插图] 4. 国家再分配。国家一旦新自由主义化,就成为再分配政策的首要行动者,颠倒资金从上层阶级流向下层阶级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于镶嵌型自由主义时期。为实现这一颠倒,国家首先实施私有化计划和削减社会工资的支出。 中国将资产移交批准给一小部分精英,损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激起了许多最终遭到压制的抗议。如今有报告表明,为了老北京城的重建,多达三十五万户家庭(一百万人)被迫迁离,造成了与上述英国和墨西哥情况相类似的后果。 新自由主义国家还通过税法改革进行财产和收入的再分配,以利于投资收益而不是工资收入,增加税法中的累减原则(如销售税),强征使用费(如今在中国农村地区广为流行),为企业提供一系列补贴和免税政策。 把一切都商品化 新自由主义化试图拆除镶嵌型自由主义允许并且不经意间培养起来的保护层。对劳工的总体打击从两个方面进行。工会和其他工人阶级机构的力量在各自国家内受到限制或消除(必要时会采取暴力),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被建立起来。国家从社会福利供给撤出并在技术上促使工作结构转变,从而使得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变得多余,实现了在工作环境中资本对劳工的主宰。于是,个体化和相对无力的工人要面临这样一个劳动力市场:其中只提供为个体制定的(customized)短期合同。工期保障不复存在(例如,撒切尔夫人在大学里废除了终身制),一种“个人责任体系”取代了社会保障(养老金、医疗卫生、伤残保障),后者以前是雇主和国家需要承担的义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丧失,已经对下层阶级女性产生了尤其负面的影响,而在许多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化过程中女性权利的丧失几乎是灾难性的。 新自由主义化强调劳动力同样是一种商品,借此它已经改变了劳动力、女性和处于社会秩序中的当地群体的关系结构。由于失去了民主制度的有效保护层,并且受到形形色色社会混乱的威胁,一支任由摆布的劳动力大军不可避免地会转变为其他制度形式,借此建立社会团结并表达集体意愿。 环境破坏 撒切尔夫人十分看重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全球变暖威胁;当然,她的环境保护努力并不完全是无私的,因为她可以部分依靠环境保护的理由,将关闭煤矿和破坏矿工联盟的行为正当化。 表明无限制地推行新自由主义原则带来了环境损失。1970年以来日益加剧的热带雨林破坏是众所周知的例子,已经对气候改变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产生严重后果。新自由主义化的时代,也恰逢地球近期历史中最快速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时代。[插图]如果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地带,全球环境(尤其是气候)急剧变化以致使地球不适于人类居住,那么进一步拥护新自由主义伦理和新自由主义化实践,将无异于自取灭亡。布什政府应对环境问题的方式经常是质疑科学证据,此外什么也不干(除了削减相关科学研究的经费)。但是,他自己的研究团队报告指出,1970年以后人类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全球变暖。五角大楼也指出,全球变暖最后会成为对美国安全的严重威胁,比恐怖主义还要严重。[插图]有趣的是,过去这些年里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两大罪人,恰恰是全球经济的动力来源——美国和中国(后者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45%二氧化碳排放)。 新自由主义化在自身内部繁衍出大规模的对抗性文化。然而,这些对抗都倾向于接受新自由主义的许多基本命题。对抗集中于国内矛盾,例如严肃对待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问题,并且,不仅把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权威主义相对立,还经常将其与政治、经济、阶级力量的专断相对立。这一对抗性文化认可新自由主义关于增加所有人幸福的说辞,并谴责新自由主义化过程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比如,看一下新自由主义精髓文件——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经常诉诸法律行动等于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偏好——诉诸司法和行政力量,而不是议会力量。但是,诉诸法律既耗时间又耗经费,而考虑到法官的典型阶级效忠,法院又无时无刻不严重偏袒统治阶级利益。 法律决策往往将私有权和利率置于平等与社会正义的权利之上。钱德勒总结说,正是“自由主义精英对于普通民众和政治进程的失望,才导致他们更多地关注有权有势的个体,把他们的案件交给倾听和做决定的法官”。[插图] 由于大多数穷人缺乏资金以争取自身权利,表达这一理想的唯一途径只有借助于形成倡议团体。就像更一般的权利话语那样,倡议团体和非政府组织(NGOs)的兴起伴随着新自由主义转向,并自1980年左右以来规模迅速扩大。非政府组织在很多情况下都介入到社会供给的真空领域,后者是国家从这类活动中撤出后留下的;这种行为相当于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私有化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家从社会供给领域的撤出。由此,非政府组织扮演的角色是“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特洛伊木马”。 非政府组织本身并非民主机构,它们往往是精英主义、不负责任(除了对其捐助者)、显然与它们设法保护或帮助的人非常遥远,无论这些组织多么善意或进步。它们会经常隐藏自己的议事日程,更愿意与国家和阶级力量进行直接商谈或施加影响;它们经常控制自己的委托人而不是代表他们;它们宣称并假设为那些无法自我表达的群体发言,甚至规定那些它们为之发言者的利益(似乎人们自己无法看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但是,非政府组织的正当性身份始终值得怀疑。 “权利话语”所预设的普遍性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倡议团体所致力的普遍原则,都与地方特殊性不符,也与处在商品化和新自由主义化压力下的日常政治和经济生活实践不相符合。 通过扩大工业和农业的雇佣劳动力,掠夺性积累产生了一系列非常不同于积累的实践活动。扩大雇佣劳动力曾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主导过资本积累进程,孕育出一种对抗性文化(如镶嵌于工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文化),这种文化产生了镶嵌型自由主义。另一方面,掠夺是片断而特殊的——一会儿是私有化、一会儿是环境破坏、一会儿又是债务金融危机。如果不诉诸普遍性原则,很难反对所有此类具体性和特殊性。掠夺造成权利损失,因此人们求助于一种关于人权、尊严、可持续生态实践、环境权利等等的普遍性措辞,以作为统一的对抗性政治的基础。诉诸权利普遍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做到用于实现心中的进步目标,我们无法把鲜明体现于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无国界医生组织(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和其他组织的传统,当成仅仅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点缀而摒弃。整个人道主义的历史(既包括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也包括各种非西方人道主义)太过复杂了。但许多权利话语目标有限(就大赦国际而言,直到最近它一直只关注与经济权利相对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使之很容易被纳入新自由主义的框架。 “今天以人权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其根源是一种日益增加的共识:支持西方自1970年代以来不断干预发展中国家的内政”。论辩的关键在于,认为“国际机构、国际和国内法庭、非政府组织或道德委员会,比选举出的政府更能代表人民的需要。政府和选举出的代表被认为相当可疑,正是因为他们需要对自己的选民负责,所以,他们被理解为具有‘特殊’利益,与按照伦理原则行事正相反对”。[插图]在国内,人道主义的影响同样险恶。其影响是“通过正当化发展中的司法决策角色、正当化非选举的特别工作小组和道德委员会,将公共政治辩论”减少。政治上的影响可能是衰弱的,“人权规范远远不能改变我们原子式社会的个人孤立和消极状态,只能将这些区分制度化”。更糟糕的是,“与任何精英理论一样,人权伦理话语所提供的社会败坏景象,帮助维持了统治阶级的自信”。 思考新自由主义的事例:各种权利都围绕着主导性权力逻辑——领土国家的逻辑和资本逻辑。[插图]不论我们多么盼望权利的普遍性,但推行权利的始终是国家。如果政治力量不愿意,那么权利观念仍只是一纸空文。所以,权利衍生于公民身份,也以公民身份为条件。领土权限(territoriality of jurisdiction)于是成为问题,关乎两个方面。由于存在无国籍者、非法移民等,就出现了很棘手的困难:谁是或谁不是“公民”成为严重问题,关乎界定国家领土内部的包容和排斥原则。国家在涉及权利问题上如何实施主权,这本身就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议题,但诸多镶嵌于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之中的全球规则,对于主权也施加了种种限制(中国正在经历这一点)。尽管如此,民族国家以其对正当暴力手段的垄断,可以用霍布斯式的方式界定一套自身的权利,并且不太受到国际规约的束缚。美国就是其中之一,它坚持自己有权不对国际上规定的人道犯罪负责,同时坚称来自别处的战犯必须要交付法庭审判,但又否认这些同样的法庭可以审判美国公民。 我无法依靠哲学论辩——指出新自由主义权利制度是不正义的——来说服人们。但是,反对这种权利制度相当容易:接受它,等于接受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而只能生活在一种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制度下,不计社会、生态、政治上的后果。相反,无止境的资本积累说明,新自由主义权利制度必定依靠如下手段而在地理上扩张至全球——通过暴力(如智利和伊拉克),通过帝国主义活动(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必要时也通过原始积累(如中国和俄罗斯)。私有权和盈利权等不可剥夺的权利,将被不择手段地普遍建立起来。当布什说美国致力于将自由扩展到全球,他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第七章 自由的前景 当代美国的公共话语极为贫乏(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而其中让人惊讶之处在于,缺乏严肃的辩论探讨何种自由概念可能适合于我们的时代。如果美国公众真的能被说服去支持任何打着自由旗号的事情,那么就应该对“自由”一词的意思进行最仔细的考察。可惜,当代人的贡献要么是采取纯粹的新自由主义立场(如政治评论家法瑞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声称要雄辩地证明:过分民主是个体自由和解放的主要威胁),要么紧跟着主导的新自由主义而见风使舵,以致提不出与新自由主义逻辑相抗衡的论述。很遗憾,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就是如此(他最终实至名归地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只是在长期霸占诺贝尔评委会的新自由主义银行家被迫下台之后)。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这是迄今关于近期历史的最敏锐讨论——令人遗憾地把重要的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包裹在自由市场互动的外衣之中。[插图]森似乎是说,离开了自由主义市场,其他自由都会失灵。 对于那些被市场体系抛弃的人来说(相当数量任由处置的人们,被剥夺了社会保障和支援性社会组织),他们从新自由主义化过程中只能盼来贫穷、饥饿、疾病,还有绝望。他们仅剩的希望是千方百计进入市场体系,要么作为微不足道的商品生产者,作为非正规商贩(买卖物品或劳动力),作为乞丐小偷;要么争先恐后地抢食富人餐桌上的残羹冷炙,或参与大量非法走私交易——毒品、枪支、妇女,或其他任何非法但有需求的东西。这正是许多著作中描绘的受害者反遭谴责的马尔萨斯主义世界,如政治新闻记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影响深远的文章,讨论的是“即将到来的无政府状态”。 在财富天秤的另一端,那些被彻底整合进市场及其需求的无情逻辑之中的人们,发现很少有时间或空间探索解放的可能性,只能局限在被市场明码标价的“创造性”冒险、闲暇和景观之中。由于人们被迫作为市场和资本积累的附属品存在,而非自由表达的个体,于是在市场的可怕逻辑和空洞强度介入之前,自由王国就已经萎缩了。 凯恩斯蔑视那些依靠股息和利息过活的“食利人”(coupon clippers)寄生虫,他期盼所谓“食利人的安乐死”不仅是实现一定程度经济公正的必要条件,也是避免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之破坏的必要条件。 新自由主义化的降临却推崇食利者的角色,为富人减免税收,将股息和投机收益置于工资和薪金之上,并且释放了大量(虽然地理上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各国的就业和生活机遇造成毁灭性影响。实现上述虔诚目标的唯一方式,就是对抗金融力量并取消逐步建立起来的阶级特权。但是,各国都没有迹象表明做出任何此类努力。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目前美国政府虽然面临许多警告迹象,但仍不愿意努力阻止财政危机,其原因就很好理解了。在金融崩溃之后,统治精英有望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 一旦出现偏离货币主义的苗头(实际上是宣告新自由主义破产),各地的中央银行家们几乎肯定会挤兑美元并因此过早地促成资本逃逸危机,而仅仅依靠美国金融机构是无法管理事态的。 中国国内不平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从过剩的机场到过剩的汽车工厂,不胜枚举。如果美国消费者市场长期停滞,那么这种产能过剩将变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的大量债务(表现为不良银行贷款)并没有美国那么严重。中国面临的政治危险和经济危险一样多。但是,亚洲经济复合体内部的惊人动力,或许足以推动资本积累迈向未来——虽然几乎肯定会对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恶劣影响,并且也会明显影响到美国作为全球秩序霸主的传统地位。美国是否会乖乖让出其霸主地位还悬而未决,但就算美国在其他重要的政治经济国家地带中的统治地位有所削弱,它也几乎肯定会维持其军事统治力。美国是否会像对待伊拉克那样诉诸其军事优势以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届时将根本取决于美国自身的国内动力。 镶嵌型自由主义和随后的新自由主义化转向的整个历史都表明,不管是遏制还是恢复精英阶级力量,阶级斗争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阶级斗争被有效地遮掩起来,但我们还是经历了一代人时间的复杂斗争:统治精英谋求重建、增加,或者(如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一种压倒性的阶级力量。进一步的新保守主义转向表明,经济精英及其准备用以保持自身力量的权威主义策略,将走到何种地步。这一切发生于工人阶级体制式微的数十年里,也是在同一时期内,许多改革论者越来越相信,“阶级”是个无意义的范畴,或至少是早就不适用的范畴。在这一过程中,各色改革论者似乎都屈从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因为新自由主义的首要虚构之一,就是认为“阶级”是一个虚构范畴,只存在于社会主义者和隐秘的共产主义者的想象中。特别是在美国,“阶级战争”的表达如今只有在右翼媒体中能听到(例如《华尔街日报》),用于诋毁所有威胁到所谓统一和连贯的国家目标(也就是重建上层阶级力量!)的批评。因此,我们必须记取的第一个教训就是,如果事情看上去像是阶级斗争,其行为方式像阶级战争,那么我们就该大方地称之为“阶级斗争”。大众要么让自己听命于由压制性的、日益增强的上层阶级力量所规定的历史和地理轨道,要么在阶级的层面对此做出回应。 大众阶级和精英阶级的运动创造自身,虽然从来不是以自己选择的条件创造自身。那些条件充满种种复杂性——种族、性别、族裔等区分,与阶级身份密切交织在一起。新自由主义化的显著特征,体现为下层阶级高度种族化,以及贫穷人口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新保守主义的道德秩序建立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家庭观念基础上,而新保守主义对女性权利和生育权利的打击(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发生于1970年代末,当时新自由主义正初露锋芒),则是这种道德秩序的关键因素。 反对新自由主义实践所带来的异化、混乱、排斥、边缘化和环境破坏。这种针对纯粹市场伦理的道德对抗,如何转变为文化抵抗甚至政治抵抗,是我们时代中需要正确读解的符号,而不应将其弃之一旁。此类文化斗争与争取击退统治阶级坚不可摧的力量的斗争之间的联系,要求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察。 译后记 在他看来,新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认为通过建构一个保障市场自由的制度性框架,人民的幸福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而在这种制度框架内,政府干预行为应该降到最低的程度,原因是各种强大的利益集团有可能借此从中牟利,而政府与市场信号的信息不对称也注定政府干预将会以失败告终。 始于1960年代的经济危机在各国引起失业率上升和滞胀现象,使得战后保持稳定增长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在“把饼做大”的前景破灭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而这次结构性调整才使“新自由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浮出水面。然而正像哈维所说,新自由主义改革与其说是为了促进人民的幸福,不如说是源于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上层阶级和商业精英为了恢复自己的经济力量所做的打算。随着新自由主义政策逐步展开,其根本特点也浮现出来:“新自由主义化就是将一切都金融化。这一过程深化了金融不仅掌控其他一切经济领域,而且掌控国家机器和——如兰迪·马丁所说——日常生活。”(见本书第一章)那么,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是如何得到一般民众支持的呢?作者在第二章中通过美国和英国的例子来说明新自由主义政治是如何“建立共识”的。我们从中了解到,美国的企业家同时支持两个政党,但由于民主党在“平权运动”中承认了社会上各个身份团体的权利,而又无法将其统一成一股力量,再加上民主党自身无法与商业势力摆脱干系,注定在政治角逐中无法站稳脚跟。相比之下,共和党不仅拥有雄厚财力,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与右翼保守派相结合,积极建立起稳固的民众基础,最终为里根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打下基础。 新自由主义提倡个人自由、个性解放,这一点可以和“后现代文化”并行不悖;另一方面,提出新自由主义经济转向的共和党,在价值取向上又和右翼保守传统拧在一起。这里的政治—文化问题错综复杂,但作者引用葛兰西的理论却非常重要:一旦政治问题披上了文化的外衣,仿佛就不可解决了。在英国的例子中,哈维指出,由于工党政府无法满足允诺给工人阶级的诸项有利措施,而又想不出很好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最终让位于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新自由主义转向。但是,分析美国和英国的例子并不是为了对新自由主义转向给出“一般条件”,而是试图说明,“一旦新自由主义深深扎根于英语世界中,它就不能否认其对于资本主义在国际上的总体运转具有重要意义”(见本书第二章)。 由于害怕群众性组织最终会建立起强大的力量破坏新自由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化过程就不得不为个人自由设下许多限制,这带来的后果是:“新自由主义者为抵抗他们最担心的事物——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暴民专制,甚至多数的统治——不得不为民主治理设置很大限制,转而依靠不民主和不负责任的机构(诸如联邦储备局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关键决定。这造成的悖论是,在一个认为国家不该干预的世界,国家和政府却通过精英和‘专家’忙于干预活动。”(见本书第三章)另一方面,哈维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国家的实践,试图表明:重建或建立阶级力量的冲动在很多情况下歪曲了新自由主义理论,以适合于统治精英们的利益打算。 虽然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家不应该插手经济行为——即国家应扮演“守夜人”角色——但在保护金融机构免遭经济损失方面,国家又必须插手干预,并从贫穷的国家榨取利润。 微信读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财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