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做好营销?

编辑导语:ABM(Account Based Marketing)可以理解为根据理想的客户特征来确定精准的客户名单,并通过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触达目标客户,进而推动客户的购买旅程。企业应该如何做好 ABM 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近几年,行业中关于 ABM 的探讨持续不断。但对于 ABM 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营销业务的,却鲜有人提及。

本文旨在通过对 ABM 概念的介绍,以及对 Martech 支撑 ABM 营销的实践,来更好地向大家展示 ABM 的含义。

企业开启 ABM 需要哪些步骤?

其中,Account 是指 B2B 营销中客户的概念——在 CRM 中,销售会创建一个跟进中客户的 Account,所以在国内,有人把 ABM 翻译为基于账户的营销,也有翻译为目标客户营销。个人观点后者更精准,因为 ABM 本身代表着一种,提前锁定目标客户的营销策略,这个翻译更能反映它的本身含义。

当然,行业中关于 ABM 也有不少的诠释,对于怎么做 ABM 其实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把 ABM 的概念放大一点,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要去提前锁定目标客户的名单(Account List),然后结合企业所拥有的营销触点和营销动作,来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触达。

简而言之,ABM 可以被理解为,根据理想的客户特征来确定精准的客户名单,并通过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触达目标客户,进而推动客户的购买旅程。

ABM 是一种营销理念和方法论,与之对应的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集客营销, 集客营销是 B2B 行业常用的营销策略,它通过内容、投放等方式,在全渠道吸引客户留资的方式进行获客,发现有价值的商机。这是一种广撒网的营销方式,在策略执行过程中不会去提前确定非常精准的目标,然后通过需求收集和识别,逐步的去收紧营销漏洞,找到商机。

但随着边际获客成本的提高,企业逐渐发现,集客营销的过程会有一部分的浪费:总会把钱花在一些可能没有价值的客户身上,于是才有了我们都在讨论 ABM 营销的现状。

根据 Hubspot 的报告,大约有 70% 的市场营销人都在使用 ABM 策略,这个数字比 2020 年增长了大概 15% 左右。ABM 究竟有哪些吸引营销人的地方?

它的目标是聚焦的,可以减少营销预算的浪费:通过目标客户名单的筛选,我们可以尽量保证,营销资源不会浪费在不合适的客户身上。

它是一种更精准的个性化营销方式,当我们已经知道营销行为的目标企业时,营销动作的精准度,以及营销转化率肯定就会高于普通的营销方式。

ABM 营销强调和销售的紧密协同,不管是从前期的制定客户的名单也好,还是从后期我们整个营销动作的投入也好,都会和销售保持信息的同步,更加聚焦。

ABM 可以让我们更加聚焦结果,无论是市场团队还是销售团队,我们不只是看到 MQL、SQL,还会看到最后的商机营收,让 ROI 更容易被验证。

2. ABM,不是旧瓶装新酒

其实 ABM 它不是一个新词,但是随着营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 Martech 和营销自动化等技术,让 ABM 的概念产生了一些变化。

B2B 营销老兵应该都知道,20 多年前其实就有 ABM 的打法。

那时候,企业可能只是筛选出几个、最多十几个战略客户,然后为每一个客户制定专属客户计划(Account Plan),这个计划其实就是对营销计划和销售计划的整合,所有的营销动作全部都是一对一展开的。比如:线下一对一的 Workshop、Account Day 等活动,同时会给客户准备专属的营销材料,甚至给客户定制一个专门的网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营销动作其实都是用人力堆出来的,个性化的需求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做的,因此这种营销方式没办法大面积铺开,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 ABM 不可能规模化。

但是现在因为一些营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营销自动化(MA)的普及,ABM 其实具备了被规模化的条件。因此,我们现在谈论的 ABM,需要针对某一类特定的客户,这个名单可能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然后用数字化的营销渠道规模化触达他们,再利用技术去做行为追踪,完善画像,最后通过自动化流程去做个性化的推送和互动。

那么,B2B 企业究竟要怎么去实施一个 ABM 策略?这里有一个比较基础的流程,整体上分为五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第一步,B2B 市场部要主动协同销售,制定目标客户的名单。确定了目标名单后,市场部就可以围绕确定的目标名单去实施后续的几个步骤。

在拟定目标客户名单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基于两个原则进行:

基于客户阶段或成交信息。老客户群体中,哪些可以增购续购,哪些可以做交叉销售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客户名单构成;细化商机池,对商机情况进行分析,找到符合标准的准商机或已关闭的商机。

按照客户行业特征进行制定。按照行业、区域或者某一特定客户画像的企业如,拟 IPO、出海等专精特性进行制定。

技术的发展,其实让 ABM 能够在这个阶段做到更多。如基于大数据驱动,建立预测模型,用现有客户的画像进行 Look-alike 的匹配,再辅以对意图和行为的识别,更精准地判断哪些用户有真正的购买意向。

有了客户名单,不代表企业就能与他取得联系,因此需要市场人去与 KP 建立关联,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市场人的私域,当企业的数据库里面已经存在某个客户,市场人要做的就是匹配,把这些联系人匹配到对应的客户身上,然后做针对性的内容培育动作,如会邀。

另一种,是针对在名单上但没有联系方式的企业,这个时候就需要市场部门通过公域流量,去触达到这些联系人。这里有几种方法:

通过一些 ABM 的投放,如领英渠道

一些公域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利用起来,与目标公司做精准的邀请

当客户名单与某个行业或者垂直类媒体协会比较相关,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做精准触达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让自己的公域流量沉淀到私域中来。原因是 B2B 营销链路很长,我们不能只做一次性触达,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与目标企业建立了联系和触点之后,企业需要做的是培育和转化。专题论坛、直播、行业峰会等内容,是大家在这个阶段常用的几种方法。

无论是直播还是内容聚合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两点:

确保在打造内容的时候,一定是根据你客户名单去做的针对性内容设计,甚至在做一些培育的时候,还要去细分自己的客户名,尽量覆盖同一家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人。以 ERP 厂商为例,企业要接触的人不仅仅是 IT 部门,还有财务人员,还有部分 C-suit 的高层需要去触达,因此企业要针对这些不同公司、不同角色去制定不同的内容,然后个性化的推送给他们。

强调定向邀约。企业其实不需要把邀请的资源,浪费到目标客户名单以外的客户里面,定向邀请则会让活动聚焦在客户名单上面。

促进成交,其实是一个强化信任的过程,同时也会涉及到紧密的营销协同。

过去,市场团队会较少涉及这个阶段。从整个漏斗的视角看,市场团队在前端做的多一点,而销售更靠后,尤其当线索变成商机后,销售扮演的角色会更重。两个团队所关注的指标也会有差异:市场团队更关注线索的获取效率, 比如 MQL 的数量、转化率, SQL 的数量等,成为商机后交棒销售后便减少关注。

但 ABM 应该是一个端到端的、覆盖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策略,因此需要市场团队深入到推动商机的进程,乃至最后成单。与此同时,市场团队也要将关注的指标,扩大到自己影响和推动了多少商机,包括销售自拓的商机。

如果大家观察欧美许多 Martech 厂商补强自身 ABM 能力的方法,就会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目标客户筛选、个性化客户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营销内容触达。根据 Hubspot 的 State of Marketing 报告,市场人也将这三点看做面临的最大挑战,数据分别为:41%,45%,40%。

与之对应的,Martech 厂商也发展出了新的产品堆栈,来帮助市场营销人解决这些问题:

CDP,主要解决客户数据的完善,通过公司识别、行为追踪、全渠道数据整合、企业画像等能力,帮助企业洞察更多客户的特征,为个性化的高效触达提供基础。

MA,主要解决规模化触达的效率问题,通过客户分组、客户精准筛选、自动化工作流,让大范围个性化触达无需占用大量人力。

BI,主要解决效果归因评估的问题,客户互动分析、营销活动 ROI 分析以及目标客户旅程端到端的可视化,还原从线索到成单整个过程的路径和效果。

这也是 CDP、MA 等名词占据大家视野的原因:B2B 企业精细化、个性化营销的需求愈演愈烈,而这些能力需要环环相扣,才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以某一软件公司的消费品行业团队为例。

第一步:该团队的 20 名销售,平均每位列明 20 个目标客户名单,形成总名单 400 个。

第二步:基于 CDP 的底层能力,根据名单中的客户特征做标签分组,并将数据 CRM 数据、SCRM 数据、渠道用户数据做比对,筛选出可触达联系人。

第三步:基于 MA 系统,对目标人群进行触达,包括短信、微信图文、消息模板、活动邀请等方式。

第四步:这个过程往往是持续性的,基于用户关注内容的不同,MA 系统会自动推送新的相关内容,加深用户意识,并且将目标客户的互动情况,同步销售和客户成功团队。

第五步:发现新的商机后,MA 系统会根据用户阶段的变化,改变自动推送的内容,直至最终成单。

对于企业而言,集客营销和 ABM 并非是非此即彼的过程。很多时候,企业应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丰富自身的营销策略。

然后结合实际,我们可以有所偏向,如果你的企业客单价越高,可以尝试在 ABM 的策略方面投入更多。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一些技术没有那么完整,企业的目标客户数量不能扩的太大,否则控制 ROI 的风险会增加,然后再慢慢扩大自身的集客营销矩阵。

如果你的客单价偏低,甚至并没有特别聚焦的目标企业,可能更偏重集客营销的方式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来源公众号:致趣百川(ID:BesChannels),聚焦于 B2B 行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致趣百川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讲了一大堆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理论,就我微信营销的经验只能呵呵了。先别急着喷我,有种你就看完!理论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是真的有效,得实践了才知道,要不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呵呵,您说是不?

  1. 首先想清楚,你的微信公众号是不是有明确的定位:给谁看的,订阅了有什么用
  2. 没钱没名气没资源的个人劝你还是想清楚要不要做微信公号营销推广,真正操作起来你会发现这个比想象得难得多,微博上因为从众效应可以引起广泛传播,但微信不同,微信就是个闭环,所以你所有的粉丝都得通过微博等其他媒介来吸引,而且机构、企业因为资金、资源等相对充分,上量要快得多
  3. 别相信所谓的微信粉丝3天过万技巧,老子都试过,纯TM扯淡!摇一摇、漂流瓶那种方式根本没人理你!大家都在摇妹子呢,你TM发个垃圾信息,谁鸟你啊!

微信5.0版本把微信公众号折叠到订阅号和服务号里,很多媒体人很失落。这个话题比较宏观,我就不掺和了,说说我自己是怎么运营公众号的,这些是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肯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大的宏观机制你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产品(微信公众号)上,多想想怎么做好内容和用户互动

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尤其是PM和设计师更需要对新鲜事物保持敏感、好奇和深入思考。申请公众账号的初衷,就是为了学习思考产品逻辑,因为只有不断去用,去尝试,才会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是不是还有不够方便完善的地方。另外,也是因为自己平时更多侧重产品设计,对于产品的运营推广接触比较少,希望借此机会来提升产品运营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开设公众号以来源源不断的有朋友鼓励支持我,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以前的同事朋友。我很用心的做,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情感,虽然上班已经挺累了,但因为这个公号需要准备素材周末大多数时间是宅在家里思考、读书和写作,希望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启发。因为公号也认识了各种有趣的朋友,领略了原本永远不会了解的诸多精彩。如果一开始的目的单纯是学习,现在已经把「设计湿了没」当做自己的产品来做,仿佛是一款融入我自己血液的孩子,细心的呵护他,看他长大,其中的收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前天周六又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摘录如下:

Hello,不知怎么称呼你呢,暂时称呼你为关怀哥吧(不要介意哦)。下午无意间看了你的文章【我是怎么把微信运营做到极致的】,看了很感动很受用啊,真心话来的。受用就不解释了,感动其一是因为关怀哥你身上真正的客户-朋友观和产品中浓浓的人情味。其二感动是因为我发现一个和你是一个和我很像的人,之前我一直认为人文关怀是这个世界很重要的品质,可是长大愈来发现这品质的排序已经被金钱、名利、成功挤下去了,甚至讲关怀都被认为是矫情,于是我渐渐怀疑我的初衷。但是很庆幸能够读到你的文章,让我知道成功并不仅仅靠天赋和逻辑思维等硬能力,人文关怀的软能力亦可以受用。简而言之,虽然只读了一篇文章,但是我觉得你是一个令我尊敬的PM,我希望能够从你那里汲取更多的人文关怀。也由衷的跟你说一声谢谢。

说实话,每每看到这么一大段的鼓励和认可,想着他们在狭小的手机屏幕上敲下这么长的一段话该是多么不容易,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此向这位朋友,也向所有曾经鼓励、帮助我的同事、朋友以及关注我或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表达一份谢意,我只是尝试去做一些我觉得能让这个世界更有趣的事情,恰好能给别人带来一些温暖和小确幸,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将是我继续前行最大的动力。结合自己这段时间运营微信的经验写了篇微信运营的心得《我是怎么把微信运营做到极致的》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关注,钛媒体、雷锋网、创业邦、搜狐IT、互联网的一些事等很多媒体都发表或者转载了。很多朋友说你怎么运营微信这么好,我想说的是,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但请大家不要神化我,我就是个普通的产品经理,不过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吃饭、睡觉、乘公交车等都在琢磨怎么做得更好,比大家多花了点时间而已,没什么神秘的,之所以分享出来也是希望自己的经验对大家有些帮助,尤其是可以结识更多的产品经理。我只不过把以前大家停留在口头上的把事情做到极致去实践了一把,效果你也看到了,大家看完文章如果有兴趣可以加我微信交流,我的微信是:「idesign123」。

营销的本质是制造差异,有了差异才有传播点。推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贴二维码,但微信公众号有上万,怎么让自己的二维码脱颖而出呢?后来看到别人的二维码都是静态不会动的,于是我就决定让我的二维码要动起来(知乎不支持gif动态图,把下面的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 ),这样一下子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别人的二维码都不够屌,我的二维码就要够屌够有趣。于是有了下面这个二维码,我在微博里传播,有人神回复:“很屌的二维码,它教会我们,不要只顾着打炮,看好自己的鸟。。。”所以,只要你的东西有趣,具备话题点,就有人帮你传播。我在某BBS论坛贴了这个二维码,起了个“雷人”的标题吸引眼球,结果竟然收到了七百多个回复!

比如微信5.0出来时打飞机非常火,我在知乎回答了

,几小时就获得了上百的赞同,我就迅速在微信里面组织了微信打飞机的技巧等做成一个专题,并在知乎里面提示关注并回复“八卦”了解更多打飞机背后的八卦、技巧,从而把大量关注这个问题的知乎用户引流到我的微信里。这个时候就考验你对事件是否足够敏感,是否具备好的执行力。

上面的二维码容易吸引眼球,但无法表达我的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内涵,于是我又设计了如下公众号,同样要求与众不同。你可以看到二维码中写着“好设计,更有爱”,边上还有一个iPhone手机,手机中的笑脸象征着有爱,灯泡象征着创意和灵感,手机标识表明关注移动互联网,右侧画着拿着工具的猿人,隐喻使用工具(思考)让猿从动物进化为人,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设计、对体验的思考,做出有爱的好设计,一起进化。

明确你的受众群体,比如我的受众群体就是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所以我就在产品经理QQ群里面推广,当然方法很重要,那些很生硬的广告即使群主不T你,别人也不会看。我整理了一个产品经理必读书籍系列然后上传到网盘、包括QQ群共享里,甚至群邮件里。发群邮件里措辞很重要,不然会被群主屏蔽掉,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你的东西确实对大家有帮助,第二就是措辞,表达出来这个东西怎么对大家有帮助,而不是一味宣传自己。我在PDF的页脚上加上水印。一开始加的是文字水印,后来发现单纯的文字不能引起视觉上的刺激,就添加了一些小图片。包括措辞也不断修改,最初的版本告诉用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有什么什么好处,然后仔细想想这个完全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希望他关注微信号,应该换位思考,告诉他想要什么什么(这个什么必须是他感兴趣的)只要关注我的微信号即可。虽然只是调整了句子的结构,虽然是一个意思,但却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迭代修改。在极客公园、钛媒体等科技媒体发表文章,还有我自己的微博背景图、个人介绍甚至邮件签名里都会贴上二维码或微信号。文章质量高传播广也能带来一定量的用户。其他渠道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带来大量用户,但这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积少成多。

要主动把握各种机会推广,有时候一次卓越的策划或者成功的合作往往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大多数公众号合作推广通常选择互推,列出来一堆公众号,然后让你去关注。我觉得这是广告的最低境界,硬生生地晒到用户面前,也不管他当前在干嘛,是不是喜欢,所以转化率极低。我一直深信,好的内容加上适当的营销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当和「最美应用」合作时,我选择了在内容层面合作,介绍了一款好玩的创意APP,同时在案例介绍时特意选择了苍老师,这样内容传播的时候更容易引爆。这次合作给我带来了比较大的关注。

有时候危机利用得好也能转化为机会。一次在工作上出了个小差池,大家误以为是我的错,但很难解释清楚,何况别人还会认为你在推脱责任,大家说要暴打我,我就顺势承认了,然后把暴打神经猫的游戏改成了暴打XX(XX为我的名字),发给同事们玩,同事觉得很好玩,顺便还关注了。既消除了误会,溶蚀还推广了我的公众号,我真机智。

吸引了用户只是第一步,是基础,吸引来用户,还要用好的内容和互动把用户真正留住,这个是长期的过程,但也有一些技巧可循。我个人是把微信号当做产品来做,把粉丝当做自己的用户和朋友来对待,我个人更喜欢称他们为我的用户,而非粉丝,因为粉丝的称呼好像感觉他是仰视你的。但用户则是平等的。

电影寿司之神里面说,如果你喜欢你的工作,你就会不知疲倦,从里面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每个原材料你都会挑选最好的,每到工序你都会不断思考怎么做得更好,给用户带去更完美的寿司。其实做产品也是相同的,你从用户大段的回复中、从阅读、认可甚至挑战你的观点,你都会获得满足。之前我在某科技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些观点有个用户不认可,半夜12点给我发了四条建议,1000千多个字,措辞也很不友好,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对方挑衅我,立即逐条反驳。后来仔细想想,自己其实做的不对,别人半夜十二点来给你提建议,无论对与不对,你都应当静下来来想想。何况我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对于用户的消息我会尽量做到每个用户必回,如果粉丝数过多做不到也要都看过,并统一向他们解释意见都看过了。尤其是大段的文字回复,看到的时候很感动。要知道,手机上输入很不方便,但用户输入这么多文字,就是对你的认可,或者对你提出衷心的建议。当发现用户发重复消息时(通常意味着他很无聊),我给他讲笑话。当有些用户升级iOS7丢失了一些微信表情,我找来下载地址发给他。对用户的声音及时反馈。因为微信后台的限制:必须电脑登录,所以他们回复而我又不在电脑旁时,我就设定了自动回复,让他们可以有急事可以私信我的微博,因为微博随时随地用手机就可以上。

媒体网站会尽量移除个人风格,但这却恰恰是个人运营的公众号最大的特色:告诉他们你个人的想法、状态等,这样用户感觉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有个性的人。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这个时代的用户和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像海底捞、黄太吉、三只松鼠坚果等越来越多商家因为卓越的体验而成功。这是时代和社会的大势。大家已经厌倦了诸如“你的意见我们已经记录,谢谢反馈”之类的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套话、官方答复。比如上次杭州暴雨,我在推送的文章末尾提醒大家路上积水很深,回家注意安全。虽然这种提醒不一定有实际用处,但是他们能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们,他随手关注了一个微信号却获得了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温馨的提醒,内心是温暖的。

之前曾设计过一个我曾经引导关注页面,标题使用卖萌的方式,用路飞的形象说:“伦家真的是个好玩的账号啦,关注一下下好不好嘛~”。但用户停留1~2秒就会发现,手机屏幕底部上有颗小虫一直爬进爬出,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小虫,实际上是页面上的一个动态图片。用户出于好奇会上滑屏幕,然后会发现原来下方还有文字,竟然是我隐藏的一个彩蛋,被他发现了,他会很开心。因为藏得这么隐蔽还是被他发现了,引导页超越了他的预期,有惊喜。

前段时间在微信里搞了个关注送书活动,说给他们送出我个人很喜欢的《简约至上》,讲交互设计的。后来筛选出名单后,另外给每人额外赠送了一套彩色的长尾夹,还有一张明信片,虽然这增加了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但却可以给他们带来惊喜。后来活动结束了有个朋友知道了,就关注了我微信来问:“请问,您之前赠阅的《简约至上》还有没有呢?我好感兴趣”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单独买了一本送给她!如果多花几块钱可以让这个朋友对感到很满足,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和老罗买手机送给热心的朋友刷锤子OS是一个道理,当然我是后来才想到两者异曲同工。

上面的明信片其实也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微信刮刮卡明信片,我把自己的祝福写在明信片的绿色的微信语音泡泡上(因为是通过微信结识的所以采用微信泡泡明信片的方式),对方只有刮开才能看到,感觉跟买彩票一样带有悬念。我在写祝福的时候就在想,我收到怎么样的明信片才会惊喜呢?然后不断琢磨,想到每个用户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要给他们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明信片的邮编0我都画成了表情符号,在明信片里把写上了来自“你猜多少”公里外的祝福。因为每个人和我的空间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样他们可以感受到我这份明信片是专门写给他的。我在每张明信片的末尾会写上我的名字,其实就是为了告诉他们公众号后面的我是个有姓有名的人。在寄出后,我会告诉他们,让他们有所期待。这个活动相当成功,收到明信片的不少朋友都热情地回复我:“Wow,挺有趣,此时此刻的心情:小确幸。真的不会想到能收到陌生人这么有心的一份礼物~又相信世界充满爱了。”有个朋友说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收到你的书和明信片真是温暖,甚至还有人不舍得刮开。你看你花时间做了个事,却给别人带来了这么多温暖。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也给我带来了快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制造悬念,是为了调动用户的好奇心,让他们更积极的参与互动,让一切变得好玩。包括利用微信本身的一些彩蛋来互动。

利用用户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达到的效果会比一本正经更好。比如你希望用户点击公众号下的菜单可以这样说:“千万不要点击下面的菜单,人类的好奇心已经害死好多只喵星人了”。利用一些现代的词汇消除隔在公众号作者和用户之前的无形的墙,诸如:“你家里人造吗?骚年,强撸灰飞烟灭”之类的词语制造轻松有趣氛围。公众号之前用开发模式做了一个查天气的功能。查天气本身很普通,但我把它包装成算命先生,比如“老夫昨日夜观天象,掐指一算:杭州今日必有小于,东北风,风力三级,气温12-18度。,建议阁下可穿牛仔裤”。一个很普通的东西经过改造可以给用户带来新鲜有趣的体验,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有这种意识。

如果公众号里面有一些新功能体验,也会发到微信和QQ群,征询粉丝的建议,提了建议的会感谢粉丝,让他积极参与其中。

小游戏(一夜几次郎、约会合体、蛋疼互动)

此前有款叫“围住神经猫”的游戏爆红微信朋友圈,上线48小时PV就突破上千万,微信朋友圈就起了推波阻拦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股网络手游的潮流,做了一系列小游戏。同时为了保证游戏的体验和完整度,游戏不要一开始强制用户关注才能玩,而要在他最爽或者需要的时候引导关注(比如青蛙过河这个应用,在用户失败了告诉他有个秘籍,关注后就可以通过,问他要不要关注,这个时候他关注的愿意就非常强烈。因为不能过这个游戏很难受,他放不下),最终形成一个关注闭环。

互动链条,比如刚关注的时候给他发什么文字,他回复之后给他发什么,是不是能吸引他互动下去,他不回复那肯定是效果不好,那就不断调整(调整文案,调整互动方式)。另外要模拟用户的行为去关注,去互动,这样你才能完整地获得他的体验。

细节其实很重要,虽然不少细节你做了,但用户并不知道你的考虑或者背后的故事。上面的明信片原本我可以直接夹在书里寄过去,但我特意在给每个明信片套了个信封或者保护袋,为什么?绝大多数粉丝他们不知道,以为我随手为之。其实我是担心刮刮卡外面的涂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碰撞被挂掉,完全影响了他们收到卡片时的心情。我所有推送的文章,都要先发给自己测试,从标题、措辞、排版、图片的选择等等,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所有的都会先发到自己手机上预览,有时候一篇文章要发给自己测十多遍。不用过多的图,图片在不影响阅读的体验下尽量压缩,避免加载时间过长用户中途就放弃了。在文章里面发些很酷的配图,要和文章主题有关系,这样粉丝们更愿意看,首先看图就吸引住眼球了,接下来才是文章质量。在文章里面突出重点,文章过长有时候用户会被各种事情打断,也不一定有耐心看,这时候突出重点,把纲领性的话和重要的句子通过字体加粗、变大等方式凸显出来,节省用户的时间。

之前那张海贼王路飞的关注引导界面,我给自己发了几十张,调试下面的gif图,下载的gif背景(纯白色)和手机上的背景颜色不一样很难看,就一桢一桢地调整。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自己要能冲到第一线,熬了无数个日夜,去调试、修改代码。

-坚持,每天发一篇文章其实要坚持很难,找材料、整理素材、修改文章、调整图片等都要花不少时间,遇到gif多的图片更麻烦,但这个是必须的,没有捷径可言。每天分享就保证了账号是活的,文章分享会带来新粉丝。但真并不意味着可以敷衍了事,虽然耗费精力,但还是要保证质量,一篇好的文章分享量有时候会比一篇一般的文章高出4~5倍。每天八点钟送达用户的手机,大多数时候这类工作长期坚持还是蛮痛苦的,但每每看到用户在后台的鼓励,就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很多粉丝的人气超乎你的想象,比如有一位粉丝朋友每天早上8点左右都往我卡里打0.5元。

根据数据不断迭代改进产品是不少互联网产品改善自己的重要途径。如果把一个微信号比喻成一个产品,就应当关注每日净增关注人数、取消关注人数,文章分享数量的变化及原因,对于特殊的情况要及时作出反馈,比如因为国内某互联网公司CEO转发了一篇文章到朋友圈,结果粉丝数量暴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作出反应,多抽出时间在后台及时回复别人,让用户留存下来。

从数据中总结受众和受欢迎的文章,比如我就把自己开设以来分享最多的文章按照分享数量仔仔细细一篇篇看下来,为什么这些文章最受欢迎,有什么值得以后写的时候借鉴的。

善用已有数据帮助决策,因为实在业余时间维护公众号,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每天原创一篇文章非常不容易,况且上面的游戏之类也耗费了我大量精力,所以会从网上去筛选文章,有一段时间发现文章的分享数量不高,仔细看了这些文章来源,原文就分享不多。后来去筛选文章的时候,就会尽量挑浏览次数、评论、赞或者喜欢次数最多的文章,后来整体的平均分享人数比之前多出好多。

码字不易,转载要保留原文作者和出处哦。

最后,公众号做的怎么样,要看你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多动脑筋,不要把他们当做粉丝,把他们当朋友去对待,一切都简单得多,你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好了,哥给你传授了这么多独家秘笈,顺手点个赞关注下吧,微信号:idesign123」。

PS:有朋友说秒杀其他所有答案,真的是受宠若惊。你以为这就送完了?太天真了!最近太忙,还有各种有趣好玩的东东没说,本想自娱自乐的创意玩法没想到获得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反馈(心得颇多,有时间系统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不少朋友回复说这个公众号挺好玩,嗯,这就是我的初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好营销推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