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念屈原,家家户户包肉粽打一生肖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守护传统,纪念“上下求索”的家国情怀,传承共同的根源和血脉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独立不迁、品行高洁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他的诗作,是中国诗歌史上与《诗经》并立的又一高峰,泽被百代。今天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正是为了将其精神和人格得以延续,得以传承。

  人们之所以这样怀念屈原,用一个节日长久地纪念他,自然是因为他的伟大。屈原的伟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对楚国故土和人民的热爱,一个是他坚守理想独立不迁的高尚节操,两者互为表里,相映生辉。在中国古代,没有一个诗人像他这样在两方面都值得永远的尊敬。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是楚国先王的后裔,有高贵的血统,这使他和楚国故土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热爱楚国乃是他天生的遗传基因。正因为如此,屈原的这种爱也就特别深切,超越于一般人之上。他希望在楚国能实现他的“美政”理想,让楚国一天天强大,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屈原却生活在一个君王昏庸、佞臣得势的时代,这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必须要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离骚》开篇就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朱熹深得《离骚》之意,注曰:“赋而比也。三十曰壮。弃,去也。草荒曰秽,以比恶行。骐骥,骏马,以比贤智。言君何不及此年德壮盛之时,弃去恶行,改此惑误之度,而乘骏马以来随我,则我当为君前导,以入圣王之道也。”由此看来,诗人屈原从政之始,就希望楚王能够弃秽除恶,重用贤才。屈原为国家处于这种危险境地而担心,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楚王前后,希望楚王能步履尧舜:“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于前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遗憾的是楚王不能体察他的忠心,屈原为此而痛苦、彷徨,但并没有放弃,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楚王,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楚国人民的幸福,是为了楚国的强大。他为此而上天入地的求索,陈词重华,叩问历史。他坚信自己的正确,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最终沉江于汨罗,不仅仅是因为楚都的沦陷,还因为理想的破灭。其实他的死志早已确定,在《离骚》的结尾,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是为了伟大的“美政”理想而献身的。所以说,他爱国的精神核心是“美政”理想,这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屈原的伟大还在于他有高洁的人格。他早年所作的《橘颂》就是他人格的写照。“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可见,少年时他便有不凡的志向,有“独立不迁”的品格。在楚国君昏臣佞,在“众女嫉余之蛾眉,谣诼谓余以善淫”,在“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的现实环境中,他能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女媭苦口婆心地劝他,说现在是“薋菉葹以盈室”“世并举而好朋”的时代,质问他“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要他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屈原认准了自己的理想,决不改变初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申明:“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渔父》一篇,就是对屈原这种高洁的个体人格的真实记录:“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由此可见,屈原之死,并不仅仅是为国殉情,更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是宁死也不肯玷污自己的清白之身,宁死也要保持自己高傲气节的人。

  屈原之后,中国还出现了许多具有忧国忧民精神和独立品格的大诗人,如宁可辞官归隐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视为人生理想的杜甫,临死也不忘恢复中原的陆游,等等。但是,为了追求“美政”理想而矢志不渝,宁死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将这二者统一在一起,并且最终殉身而死的大诗人,只有屈原,他从两个方面都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文化名人,但是人民自发地用一个节日来纪念的,只有屈原,这就是屈原的伟大。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屈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诗人,光耀千古。端午和屈原合在一起,是人民的选择,文化的认可。通过节日的庆典和民俗的传承,屈原的光辉形象和伟大精神将会代代相传,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赶着给屈原送粽子的指的是哪个生肖... 赶着给屈原送粽子的指的是哪个生肖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因为老百姓怕屈原沉尸江底尸骨无存,赶着给屈原送 “粽(子)” 以饱鱼腹,以免尸首被鱼群吞噬。关键就是粽子,子就是(子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着几个顶点、几道棱、几 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比如枣儿粽是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翠绿 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 口馅儿,甜而不腻。它是驱邪消暑的开胃 美食,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它。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 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怀王不予采纳。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 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每逢端午节,人们就用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 诗人。

1. 端午节吃粽子是源于( )

2.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屈原出生属什么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