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天猫618从几号开始?有提前了吗?

没想到这么多套路和黑幕,商家们开始怕618和双11

6 月 18 日晚间,当一众商家还在安排促销活动时,裂帛创始人汤大风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大意是说京东擅自锁死了他们店铺的功能,导致出现超卖,并强制将他们产品加入 618 大促活动并由商家承担优惠补贴,以致亏损严重,于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只能选择关店大吉。

京东说 618 期间(6 月 1 日-18 日)总销售额突破了千亿,但有的商家却不开心,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首先表示不陪京东玩的是知名女装品牌裂帛。6 月 18 日晚间,当一众商家还在安排促销活动时,裂帛创始人汤大风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大意是说京东擅自锁死了他们店铺的功能,导致出现超卖,并强制将他们产品加入 618 大促活动并由商家承担优惠补贴,以致亏损严重,于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只能选择关店大吉。

京东随后也做出回应,表示明明是裂帛不愿意让利消费者,要求退出活动,并大幅提高了商品价格,京东本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要求裂帛对消费者进行差价补偿,但对方坚持不退让,京东决定关闭其旗舰店。

此微博已删除 裂帛并不是第一家不情愿(至少按商家的说法如此)参加 618 活动的店家,早在一周之前,就继续有品牌在微博上披露京东强行让商家参与促销,而要求退出会场的商家遭遇了与裂帛一样的后台被锁死的命运。

上述微博均已删除 但是数家服装店家同时发布类似的声明,又不免让人觉得套路,因为很快就有报道将此次商家集体声讨京东的行为指向了其老对手天猫。蓝鲸 TMT 表示,在 618 前夕,天猫对不少商家发出了警告,禁止他们参加京东促销的主会场活动,否则将对其实施诸如限制搜索、活动降权等处罚。

网上流传出的天猫商家对话图 因此,对于商家们敢于公然叫板京东,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迫于天猫压力所致。有网友就爆料称韩都衣舍在未调高其京东店铺售价前,在天猫主会场的位置被沉到了底部,在将京东的商品涨价后,才恢复了在天猫的“主角光环”。 某服装品牌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证实了收到天猫警告及“2 选 1”之说:

我们选择参加了京东的主场活动,天猫那里的流量就基本废了。本来这个月定的业绩目标,被二选一这么一搅和,能完成 80% 就不错了。 天猫还是京东?对于众多商家来说,这一直是个问题。 在“双 11”和“618”这类大促期间,让商家在京东和天猫之间“2 选 1”,大概还得从四年前说起。 彼时的双 11,早已不是淘宝和天猫一家的狂欢,而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争夺流量的战场。2013 年 6 月,京东副总裁蒉莺春在博客上发文讨阿里巴巴,指责天猫逼迫商家进行“2 选 1”。京东随后发表声明,称“个别友商不合时宜地向京东的合作伙伴、品牌厂商多次发出要求他们‘二选一’的指令,甚至威胁一些卖家。”

对于京东的指责,天猫自然不甘示弱,在微博上回应称“真正的回馈消费者”不是文案秀和公关秀,并暗指京东“消费消费者”、“让商家流血”、“自欺欺人”。 两家平台的“2 选 1”之争到了 2015 年的双 11 之时再度爆发。当年 10 月底,两封商家发给京东的邮件流出,邮件中称因与天猫签定了合约,要求退出京东的同期促销活动。

此事后来从“京东黑板报”公众号的一封公开信中得到侧面佐证。在这则名为《致商家朋友们的一封信:打击不正之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声明中,京东写道:

618活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的时间了,虽然现在的知名度也是比较高了,但是对于不经常网购的群体,可能还不知道618是什么意思,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好好讲一下,618活动就是全民电商购物节,618从最初京东的店庆日,到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入进来,可以说是让消费者可以买的更省钱的电商节,类似下半年的双十一活动。

天猫618活动从5月24日开始预售,就是说这时候大家就可以浏览商品进行付定金了,然后在6月1日付尾款即可,6月3日到14日是品类日,16日到18日是爆发期,19日和20日是返场期,总的周期就是20多天,其中5月29日到6月20日大家可以领取天猫红包,这个红包的使用时间是6月1日到20日全周期可用,天猫红包的领取方式如下。

大家通过上面的方式领取红包,每天领取三次,累积领取的越多消费即可越省钱,红包金额最大618元,所以推荐大家每天花几秒钟的时间去领取一下,领到几毛几块也不亏,领到大额红包就稳赚。

京东618活动的时间是5月24日到6月20日,24日到6月3日领取的红包在6月3日之前使用,6月4日之后领取的红包使用时间是6月20日之前,分为双周期的,和天猫红包不一样这是要注意的哈,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领取京东红包。

京东红包基本每天都能中现金,每天可以领取三次,领取的红包消费即可自动抵扣,而且中大额红包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哈,多参与进来就有更多的机会去中奖,同时下单也就会更省钱。

618本来就是京东的店庆日,所以京东是非常重视618的,甚至超过对双十一的重视,活动力度相当大,无论是参与的规模,还是消费者获得的权益,都很不错,京东不止有红包可以领取,还有各种的优惠券可以领取,还有各种参与的玩法,并且分享还能获得现金红包,所以喜欢京东网购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618活动哈。

而对于天猫平台来说,从这两年对618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天猫要重新定义618活动,投入力度明显比前两年更大了,因为官方也意识到618是非常好的时机,正好和双十一隔着半年,这样人们的消费力就会明显上来了,上半年一次大促,下半年一次大促,天猫618参加的商家很多,并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品推出,对于那些喜欢追潮流的小伙伴来说就是福音。

而且今年天猫618活动玩法也很多,比如预售玩法,还有补贴清单,当然最给力的肯定就是超级红包,5月29日到6月20日全周期可以领取,6月1日到20日全周期可以核销,比往年的核销周期都要长,是相当给力的哈。

大家通过上面的口令即可领取天猫618补贴金,每天都可以领取10元,下单即可抵扣使用的很方便,但是只能购买清单里面的商品哈。

这个一元购是限量的,每天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都是一块钱包邮到家,而且商品质量还不错,平时十几块的商品到手只要一元,而且每个人每周只有几次机会,错过就没有了,推荐大家去领取一下哈。

像618这样全大规模的折扣力度的活动是非常少的,除了618就是双十一,就是说大家无论想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在618期间进行购买,有想买的就果断下单吧。而且618不止是线上,线下的实体店很多在618期间也有折扣的,比如国美苏宁等等,还有很多的家具城家电商场等等,都是折扣力度很大的,大家如果线下有看上的商品,也可以在618期间进行下单,绝对是比平时要便宜不少的。

最近身边的很多女同事都在讨论着618要买什么东西,宝妈要买母婴用品,单身贵族要买私人用品,还有给家人买东西的,很多小伙伴都把自己的购物车填的满满的,虽然我们挣钱很辛苦,但是能够在618期间让家人的生活质量有提升,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而不是像老一辈一样只会存在银行里,毕竟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是有价值的,存起来的钱是最没用的,趁着这个节日,就让我们赚的钱展现价值。

这篇文章就简单说这么多,希望大家可以每天领取各平台的红包,买到心仪的便宜商品哈。

声明:中华娱乐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作者所有,文字和图片均源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同类文章敬请浏览:

来源/营讯社雪梨、薇娅因逃税漏税退出直播行业,罗永浩离开“交个朋友”直播间,“辛巴”辛有志受假货风波影响变得低调……目前,各个平台的头部主播,都开始呈现去个人IP化。直播带货流量巨大,观众越多,对商品的要求就越多。面对需求的多样性,平台只能从供给端进行满足。然据《证券时报》报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似乎低调了许多,各大平台都没有赤裸裸的公布销售额,取而代之的是公布消费趋势和增速,甚至有网友调侃今年的“618”毫无存在感。不禁我们要问了,又是一年“618”,今天你准备好“剁手”了吗?一、消费下行,今年的618到底有多难?受疫情影响,电商平台流量变低,群众购买力下降。因为市场过于低迷,各大电商平台在今年618罕见地放出了大招——取消定金立减,跨店300减50、京东指定299减50。尽管平台如此有“诚意”,但市场的反应仍旧平平。与往年的疯狂相比,今年的618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消费者却没有了往年的“干劲”,一是因为消费观念变得理智,二是因为参与活动的时间拉得太长,顾客完全没有了新鲜感。“相关报道都出来了,我才知道618预售已经开始了。”越来越多的网友能明显感受到:曾经的电商大战,如今正在降温。雪梨、薇娅因逃税漏税退出直播行业,罗永浩离开“交个朋友”直播间,“辛巴”辛有志受假货风波影响变得低调……目前,各个平台的头部主播,都开始呈现去个人IP化。直播带货流量巨大,观众越多,对商品的要求就越多。面对需求的多样性,平台只能从供给端进行满足。一个依赖头部的商业社区,既不丰富,也不健康,这显然不是平台想要打造的生态环境。因此,平台对头部主播的依赖会慢慢降低,尽管直播间每天仍有千万级的观看量,但电商的未来趋势也实在堪忧。01 疫情供应链动荡,商家风险直线上升疫情的持续对供应端影响还在持续。对于商家而言,供应链受阻让经营频生困难。对一些中小商家而言,有没有“货”可发,会不会“加剧成本”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服装行业,本身在大促时经历超长战线,而疫情则很有可能再次拉长整个预售期。同时,配送物流效率在一些疫情地区挑战更大。另外,此次618的“300-50”更大力度优惠,虽然对消费者利好,但可能会对一些商家造成利润压力。因此,此次各电商平台皆推出多项对商家的利好扶持政策。如天猫推出“25条”,同时提供站外投放补贴,以流量反哺店播商家;抖音电商启动“商家复产护航计划”,京东发布30项“三减三优”扶持举措,采取不同措施补贴商家;快手天猫618期间将提供一键价保服务,并全面实行“卖家版运费险”,以试图减轻商家风险。但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平台的物流配送也在逐渐恢复。5月20日,电商报发布快递行业全面复苏,回暖迹象明显,不过能否支撑得住618“大促”节点庞大的订单配送,还得看6月1日以后全面开购后陆续的物流表现。02消费者受宏观环境影响,报复性消费与精简型消费共存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尤其上半年受到多个局部地区如上海、北京等疫情的冲击,在线下门店封闭,物流闭塞的情况下,用户被动地减少了支出,消费呈“精简”化。不过,随着正常生产生活时间恢复,电商平台6.16、6.18等大促,再叠加端午小长假,能够比较好地激发居民被抑制已久的消费需求,掀起一波线上和线下的消费高潮。不过,据2022年4月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显示,整体来看,由于宏观经济波动较大,消费者对疫情依旧存在较大的担忧,整个消费环境依旧较疲软,购买欲望被降低。更多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不断提升,选择尽量减少更多的开支。在天猫公布618满减优惠后,许多网友表示无感,并表示“不买立省100%”、“就当看个热闹”。03线上购物疲态,流量难以反哺消费端目前来看,电商平台为“618”年中促销已经做出功课,但消费者买账的想法却有所下降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双十一”、“618”等的流量效果已略显疲态,消费者对这些套路的抵抗力逐渐上升,并开始寻找其他的消费战场。从市场大环境方面看,去年双十一,各大平台不再公布成交数据,大促增长见顶成为行业共识。而从消费者的角度上看,一方面,双11、618令电商平台激战多年,没有更出圈的玩法,群众的新鲜感褪去,越买越疲;另一方面平台“大促”也越来越变味。从最开始变相升价再降价的发券套路,到如今花里胡哨折扣玩法,以及越来越长的预售期,都不断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和耐心。相信在前几年的双十一,不少消费者都有过“刚付尾款,隔几个小时就收到包裹”的美好经历。原本,预售期的出现是为了商家提前备货,提升配送效率,以达到便民的目的。而如今,变成了商家转移风险的工具。30天、45天的预售,本质上是把商家本应承担的库存压力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商家有了周转资金,没有库存压力,但消费者体验更加糟心,比如,买的春装等到了夏季,配套的上衣和裤子时隔一个月才到,可能最后还发现,货不对版,质量低劣,难退货等售后问题。种种问题频发,使得消费者对线上购物大失所望。二、现今,也不只有“大促”才能获取消费者芳心综上种种境况,618其实已经面临了比较大的难题,这就是这一些人为制造的购物节,到底能够有多少的持续性生命力,这越来越是一个未知数。但其实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天天都是双十一。以前只有双十一才便宜,现在天天都便宜。除了双11、618,还有38妇女节、51劳动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都变成了商家的促销日。况且,平台也不止一个,价格不行,就换个平台或者换个直播间,总会找到合适的优惠价格。大促对于用户的意义似乎不再那么特殊,除了要求价格上足够实在以外,提供更有诚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或许是更多消费者想要的。只有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购物节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让购物节重新焕发活力,让“躺平”的消费者“支棱”起来,这样才能长久获得消费者的芳心。1618,似乎比往年来的更加安静一些

雪梨、薇娅因逃税漏税退出直播行业,罗永浩离开“交个朋友”直播间,“辛巴”辛有志受假货风波影响变得低调……目前,各个平台的头部主播,都开始呈现去个人IP化。直播带货流量巨大,观众越多,对商品的要求就越多。面对需求的多样性,平台只能从供给端进行满足。

然据《证券时报》报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618”似乎低调了许多,各大电商平台都没有赤裸裸的公布销售额,取而代之的是公布消费趋势和增速,甚至有网友调侃今年的“618”毫无存在感。不禁我们要问了,又是一年“618”,今天你准备好“剁手”了吗?

一、消费下行,今年的618到底有多难?

受疫情影响,电商平台流量变低,群众购买力下降。因为市场过于低迷,各大电商平台在今年618罕见地放出了大招——取消定金立减,天猫跨店300减50、京东指定299减50。尽管平台如此有“诚意”,但市场的反应仍旧平平。与往年的疯狂相比,今年的618甚至可以用冷清来形容。

消费者却没有了往年的“干劲”,一是因为消费观念变得理智,二是因为参与活动的时间拉得太长,顾客完全没有了新鲜感。“相关报道都出来了,我才知道618预售已经开始了。”越来越多的网友能明显感受到:曾经的电商大战,如今正在降温。

雪梨、薇娅因逃税漏税退出直播行业,罗永浩离开“交个朋友”直播间,“辛巴”辛有志受假货风波影响变得低调……目前,各个平台的头部主播,都开始呈现去个人IP化。直播带货流量巨大,观众越多,对商品的要求就越多。面对需求的多样性,平台只能从供给端进行满足。

一个依赖头部的商业社区,既不丰富,也不健康,这显然不是平台想要打造的生态环境。因此,平台对头部主播的依赖会慢慢降低,尽管直播间每天仍有千万级的观看量,但电商的未来趋势也实在堪忧。

01 疫情供应链动荡,商家风险直线上升

疫情的持续对供应端影响还在持续。对于商家而言,供应链受阻让经营频生困难。对一些中小商家而言,有没有“货”可发,会不会“加剧成本”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服装行业,本身在大促时经历超长战线,而疫情则很有可能再次拉长整个预售期。同时,配送物流效率在一些疫情地区挑战更大。

另外,此次618的“300-50”更大力度优惠,虽然对消费者利好,但可能会对一些商家造成利润压力。因此,此次各电商平台皆推出多项对商家的利好扶持政策。如天猫推出“25条”,同时提供站外投放补贴,以流量反哺店播商家;抖音电商启动“商家复产护航计划”,京东发布30项“三减三优”扶持举措,采取不同措施补贴商家;快手天猫618期间将提供一键价保服务,并全面实行“卖家版运费险”,以试图减轻商家风险。

但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平台的物流配送也在逐渐恢复。5月20日,电商报发布快递行业全面复苏,回暖迹象明显,不过能否支撑得住618“大促”节点庞大的订单配送,还得看6月1日以后全面开购后陆续的物流表现。

02消费者受宏观环境影响,报复性消费与精简型消费共存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尤其上半年受到多个局部地区如上海、北京等疫情的冲击,在线下门店封闭,物流闭塞的情况下,用户被动地减少了支出,消费呈“精简”化。不过,随着正常生产生活时间恢复,电商平台6.16、6.18等大促,再叠加端午小长假,能够比较好地激发居民被抑制已久的消费需求,掀起一波线上和线下的消费高潮。

不过,据2022年4月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显示,整体来看,由于宏观经济波动较大,消费者对疫情依旧存在较大的担忧,整个消费环境依旧较疲软,购买欲望被降低。更多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不断提升,选择尽量减少更多的开支。在天猫公布618满减优惠后,许多网友表示无感,并表示“不买立省100%”、“就当看个热闹”。

03线上购物疲态,流量难以反哺消费端

目前来看,电商平台为“618”年中促销已经做出功课,但消费者买账的想法却有所下降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双十一”、“618”等购物节的流量效果已略显疲态,消费者对这些套路的抵抗力逐渐上升,并开始寻找其他的消费战场。

从市场大环境方面看,去年双十一,各大平台不再公布成交数据,大促增长见顶成为行业共识。而从消费者的角度上看,一方面,双11、618令电商平台激战多年,没有更出圈的玩法,群众的新鲜感褪去,越买越疲;另一方面平台“大促”也越来越变味。从最开始变相升价再降价的发券套路,到如今花里胡哨折扣玩法,以及越来越长的预售期,都不断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和耐心。

相信在前几年的双十一,不少消费者都有过“刚付尾款,隔几个小时就收到包裹”的美好经历。原本,预售期的出现是为了商家提前备货,提升配送效率,以达到便民的目的。

而如今,变成了商家转移风险的工具。30天、45天的预售,本质上是把商家本应承担的库存压力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商家有了周转资金,没有库存压力,但消费者体验更加糟心,比如,买的春装等到了夏季,配套的上衣和裤子时隔一个月才到,可能最后还发现,货不对版,质量低劣,难退货等售后问题。种种问题频发,使得消费者对线上购物大失所望。

二、现今,也不只有“大促”才能获取消费者芳心

综上种种境况,618其实已经面临了比较大的难题,这就是这一些人为制造的购物节,到底能够有多少的持续性生命力,这越来越是一个未知数。

但其实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天天都是双十一。以前只有双十一才便宜,现在天天都便宜。除了双11、618,还有38妇女节、51劳动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都变成了商家的促销日。况且,平台也不止一个,价格不行,就换个平台或者换个直播间,总会找到合适的优惠价格。

大促对于用户的意义似乎不再那么特殊,除了要求价格上足够实在以外,提供更有诚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或许是更多消费者想要的。只有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购物节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让购物节重新焕发活力,让“躺平”的消费者“支棱”起来,这样才能长久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电器京东和天猫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