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某APP权限“在其他应用上显示内容”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举例说明?

你可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还以为最近桃花泛滥,自己太招人喜欢了!

天哪!过去 1 小时内又有 2 个妹子喜欢了你,离你最近的只有 /i 看看?回T退订【 XX 社交】

你也可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看上去感觉自己棒棒哒,职场顺利,人脉广!

李X,有前同事标注你为“有两把刷子”,并向你推荐了81个职业人脉,王某生、刘某收等42个好友也在XX 等你。

收到这些短信的朋友们,章子怡的女儿叫什么?醒醒!不要沾沾自喜,存了你联系方式的猪队友不知不觉间把你“卖”了,那些读取了通讯录的 APP 正吃相难看地试图用这些招数招揽新用户。

读取通讯录只是其一,1 月 25 日,雷锋网获得了一份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 年度网络隐私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发现仅在使用 APP 上,你还面临这些隐私安全威胁。

一.你知道这些权限代表什么吗

APP 在向用户请求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时,有些权限是必要的, 不获取 APP 就无法正常工作。但也有些 APP 存在功能用不到,却要 求用户授予权限的行为——“越界获取”权限的行为。用户一旦授权, 不但会给手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还会留下各种安全隐患,从而可能引发各种问题:

该权限允许 APP 通过 GPS 或网络来获取手机的位置信息。多数 APP 需要此权限,如:地图、社交、外卖等 APP 都需要获取“位置 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GPS 定位耗电量很高,而且位置信息是敏感信息的一种,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非常危险。

该权限允许 APP 写入和读取机身存储和 Micro-SD 卡内的数据。

该权限的用途很多,例如:网盘类 APP 上传/下载文件、文件管理器 管理本地文件、地图类 APP 下载离线地图、社交类 APP 发送本地的 照片/文件/视频、多媒体播放 APP 播放本地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权限被流氓 APP 利用,用户的敏感数据很可能会丢失、被修改或被泄露。

该权限可以让 APP 读取、分享或保存日历数据。如果该权限被恶意 APP 利用,就可以追踪用户每天的行程。

获取“电话”权限的 APP 可以查看并修改通话记录、查看用户 的本机号码和设备 ID、查看用户是否在打电话和正在拨打的电话号 码,并能更改拨打的电话号码,甚至挂断电话。除此之外,“电话” 权限还允许 APP 自动拨打电话。如果该权限被流氓 APP 利用,很可能会产生电话费用、泄露设备 ID 信息。

5、短信权限该权限允许 APP 发送短信、接收短信、查看设备上存储的短信、毫无提示地删除收到的短信。

和“电话”权限一样,“短信”权限如 果被流氓 APP 利用,也会产生资费。此外,短信验证码是很多关键服务的“最后防线”。涉及该权限的获取时,用户要更加注意。 

6、摄像头&麦克风权限

获得了“相机”权限的 APP 可以拍照片和录视频,第三方相机 APP、社交 APP、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 APP 都需要此权限。恶意 APP 软件可以在任何时刻打开手机摄像头,监视用户的生活和隐私,并大幅降低电池续航。

该权限允许 APP 读取并修改联系人以及他们的数据(电话号码、 邮箱地址等),并获取手机的用户和账号信息。“通讯录”权限被恶意 APP 软件获取后,被泄露的联系人数据很有可能被传播垃圾邮件、短信或电话的人利用,而且用户的账号数据也会被泄露,该权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健身类 APP 需要“身体传感器”权限。该权限允许 APP 进 行计步数和测心率等功能。

该权限是指允许 APP 查看用户已安装和在用的 APP 信息,同时能了解到一段时间内,用户使用几个 APP 的往来路径,以此可以推测用户兴趣喜好,形成用户画像等。一部分 APP 软件也会借助此项功能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唤醒其他 APP。一般情况下,此权限是做以下用途:

(1)一般以下类型的 APP 获取该权限属于正常现象:应用市场 类,垃圾清理类,杀毒安全类 APP。这些 APP 需要检查其他 APP 是否需要升级、清理、杀毒。

(2)部分 APP 需要调用外部(其他)APP,比如文件管理类 APP 需要知道哪些 APP 可以打开哪些文件,这种请求也是正常的。

(3)统计和推送。例如:用户装了什么 APP 就说明用户有某些方面的爱好,以此为基础,可以向用户推送可能感兴趣的 APP。

(4)方便 APP 间进行唤醒。这一般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个 APP 唤醒其他 APP,这种情况下获取该项权限就完全没有必要。

(5)APP 需要使用第三方服务。例如:某 APP 为方便用户登陆,需要先查看手机上是否安装了微信、QQ、微博等 APP,然后再调用这些通信社交 APP 的 API 接口,方便登陆授权。 

(一)所有的 Android 端手机 APP 都会获取手机隐私权限

2018 年下半年测评发现,当前所有的 Android 端 APP 都会不同程度的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用户对 APP 权限的管理已成为使用智能手机的“必修课”。 

2018 年下半年的手机隐私权限测评发现:Android 端手机 APP 最常获取三大核心隐私权限分别是获取位置信息、读取联系人和读取 短/彩信,分别有 81.9%、51.9%和 42.8%的 APP 获取了以上三大核心隐私权限。Android 端手机 APP 最常获取三大重要隐私权限分别是使用话筒录音、打开摄像头和发送短信权限,分别有 86.9%、81.6% 和 53.6%的 APP 获取了以上三大重要隐私权限。

(三)9 成左右 APP 试图获取读写存储设备&获取应用列表权限

研究发现:Android 端手机 APP 申请“读写存储设备”的比例高达 94.9%,申请“获取应用列表”的比例也高达 87.2%。“读写存 储设备”权限指的是读写手机外部存储设备。如果用户的 SD 卡中有隐私数据,则要引起注意。当 APP 申请“获取应用列表”权限时,建议如果不符合以下两种情况,可不授权:

第一,属于应用市场类、垃圾清理类、杀毒安全类、文件管理类 APP;第二,需要使用第三方服务的 APP,如:有的 APP 需要调用微信的授权登陆服务。

(四)投资理财类 APP 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的 APP

2018 年下半年的手机隐私权限测评发现:投资理财类 APP 是获 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的 APP,投资理财类 APP 平均获取了 17.2 项手 机隐私权限。其次,是生活购物类和通讯社区类 APP,分别平均获取 了 15.3 项和 15 项手机隐私权限。网络游戏 APP 虽然是获取手机隐 私权限最少的 APP 类型,其平均获取的权限数量也达 11.6 项。 

2018 下半年的手机隐私权限测评发现,相较 2018 年上半年测评结果,投资理财类 APP 获取隐私权限比例多有提高,且相较 Android APP 整体对隐私权限的获取比例也普遍更高。其中,投资理财类 APP 获取“读取联系人”、“读取短/彩信”和“读取通话记录”权限的 比例分别高达 72.9%、62.7%和 40.7%。

研究发现:在 2018 年下半年新增的测试权限中,投资理财类 APP 尝试获取“读写存储设备”和“应用列表”权限最多,分别高 达 94.9%和 93.2%。近年来,以 P2P 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等概念为卖点的各类投资理财类 APP 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建议广大手机用户在慎重选择 APP 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对 APP 的授权,避免可能的个人信息泄露。

生活购物类 APP 涉及的功能较多,因此所需要的手机隐私权限也比较广泛。主流的生活购物类 APP不仅会有购物、支付功能,还有客服沟通、快递位置查看、好友系统、扫码登陆、本地生活服务等功能。从 2018 年下半年测评数据看,生活购物类 APP 获取的读 取短彩信、读取通话记录和拨打电话等权限有明显增长。

研究发现:在新增的测试权限中,生活购物类 APP 申请获取“读 写存储设备”和“应用列表”权限最多,分别高达 91.8%和 90.4%。 虽然用户使用某个生活购物类 APP,一般也就说明用户对该 APP 的信任有加,但建议用户还是尽可能减少对 APP 的授权,避免可能的隐私泄露。

(一)Android 端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 APP 比例进一步降低

研究发现:Android 端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 APP 正在逐渐 减少,到 2018 年下半年,仅有 2.0%的 APP 存在越界获取手机隐私 权限的行为。APP 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逐渐减少主要得益于国 家对网络隐私保护的重视:2017 年 6 月 1 日,《国家网络安全法》 正式实施,明确规定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 律依据。

(二)影音娱乐、生活购物、办公学习、网络游戏类 APP 越界较多

2018 年下半年的手机隐私权限测评发现,在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 Android 端 APP 中,以下四种类别的 APP 所占比例较大,分别是:影音娱乐类、生活购物类、办公学习类和网络游戏类。

(三)多数类别的 APP 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比例持续下降

深入到不同类别的 APP 来看,多数类别的 APP 越界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比例持续下降,包括:出行地图类、资讯阅读类、生活购物 类、影音娱乐类、常用工具类和投资理财类。其中,出行地图类、图像美化类、投资理财类和通讯社区类 APP 未发现“越界行为” 。

(四)APP 越界行为多存在于对核心隐私权限的获取

对不同隐私权限被越界获取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8 年下半年 Android 端手机隐私权限被越界获取的情况主要存在于核心隐私权限,APP 对重要隐私权限和普通隐私权限的越界行为几乎已不存在。另外,在 2018 年下半年新增的测试权限中,仅有“写/删联系 人”权限存在越界情况,越界获取比例仅为 0.4%。

(一)iOS 端获取隐私权限的 APP 比例略有下降

2018 年下半年调查发现,iOS 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 APP 比例继前两次连续增长之后,出现首次下降。iOS 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 APP 比例由 2018 年上半年的 93.8%下降到下半年的 90.0%。

(二)iOS 端通讯社区类 APP 获取的隐私权限最多

2018 年下半年对 iOS 端的隐私权限调查显示:通讯社区类 APP 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多的 APP,通讯社区类 APP 平均获取了 4.9 项手机隐私权限。其次是影音娱乐类和出行地图类 APP,分别平均获取了 4.3 项和 3.5 项手机隐私权限。网络游戏 APP 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最少的 APP 类别,平均获取了 1.0 项手机隐私权限。

(三)照片、定位和相机是 iOS 端 APP 最常获取的三大隐私权限

2018 年下半年对 iOS 端 APP 的调查发现:照片、定位服务和打开相机是 iOS 端 APP 最常获取的三大隐私权限,分别有高达 85%、 79%和 76%的 APP 获取了以上三种权限。 

六、手机用户隐私安全保护建议

(一)用户应尽量减少对 APP 的授权

本报告判断 APP 是否“越界获取”隐私权限的标准是 APP 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是否必须用到相应的权限。而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其实只要不妨碍用户正常使用 APP,某些权限都是可以不授权的,这样用户可以简单而最大程度的保护个人隐私。

下面提供部分隐私权限的极简授权建议,供参考:

(1)地理位置:除非需要使用地图导航功能,否则都可以不授权。

(2)相机/麦克风:如果不需要扫二维码、录音、拍照、拍视频, 可以不授权。

(3)电话权限:常见于 APP 内的呼叫按钮,可不授权然后复制电话号码然后打出去。

(4)短信/通讯录:这类权限一直是重灾区,最好任何时候都不要授权。

(5)读取应用列表:除了帮助用户管理手机的 APP,如:应用市场、手机助手、垃圾清理、安全管理类,其他的 APP 都可以不授 权。

(6)访问网络:除了离线软件,访问网络对于大部分 APP 来说都是必要的。

(二)加强权限管理只是开始,用户需从更多方面保护隐私

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只是保护隐私的重要措施之一。事实上,手机隐私安全问题贯穿着手机整个使用周期,用户需从更多方面保护隐私:

(1)正规渠道下载:选择正规的渠道下载 APP。

(2)手机隐私权限管理:重视并慎重对待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尽量减少对 APP 授予的权限,及时关闭使用 APP 时不必要的权限。

(3)慎用公共 WiFi:使用公共 WiFi 时提高警惕,转账与支付时改用移动数据流量。

(4)谨慎填写个人信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

(5)隐藏、隔离隐私:使用隐私安全管理 APP,将手机中照片、 视频、财务相关等隐私隐藏、隔离。

(6)彻底清空废旧手机:三步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

1、在桌面点击进入设置应用。

2、点击进入iCloud选项。

3、点击进入家人共享选项。

4、点击进入ID账号选项进入。

5、点击开启家人共享选项开关即可。

6、其他设备只要登录同个ID账号就可以看到共享内容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app要各种权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