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代练都是单打独斗想进入比较高阶的代练群学学经验,有推荐的吗?

中国游戏代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游戏代练还能不能赚钱?

游戏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

大白本期话题,游戏代练的年轻人

中国游戏代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这里是大白商业评论,我是昨晚王者上分失败的大白。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是《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的爱好者?还是《原神》、《明日方舟》的佛系玩家?相信热爱游戏的你,一定听说过“游戏代练”这个职业,打开某宝搜索代练,10块钱代练一局王者,50块钱LOL排位上星,100块钱魔兽代练升级……从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的代练服务、4000多家店铺,如此繁荣景象,让大白想到一个问题:“游戏代练真的赚钱吗?”

正所谓“世界上本没有代练,玩游戏的人多了,也便有了代练”。在游戏爱好者中,一部分玩家时间紧张,无暇顾及游戏又希望跟上进度,就有了代练需求。一部分玩家时间富裕,游戏技术过硬,希望在游戏中获取收入,供需双方一拍即合,便有了游戏代练市场。

最早的游戏代练可追溯到05年甚至更早时间,那时《传奇》、《魔兽世界》火爆,这些代练先行者们,游戏技术更好,商业头脑清晰,在游戏中帮助号主达成一定段位,赚取现实中的马泥,渐渐把代练做成了职业,但此时的代练,是简单的点对点交易。

后来,有代练者发现,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就算爆肝一整天不过区区几十块钱,还不如自己当老板压榨小年轻,争取更大利润空间。于是,许多代练者组成了规模不等的代练工作室。2007年开始,国内最早的代练工作室在东北、浙江、福建等地方破土而出,许多年轻人在财富神话下义无反顾的投入代练大军。

最初的代练者,除了吃饭睡觉,坐在电脑前十几小时,在网游里杀“怪兽”积累游戏金币,再卖给老外换成现金。当时真正赚钱的,是那些组建代练团队的老板们,有上百台电脑,月盈利轻松四五十万,这也成了第一批游戏代练淘金者。之后,有头脑的工作室老板,选择把工作室再度整合,从此走上公司化道路。同时有老板发现,游戏代练经常出现号主不结账和代练手残毁号的情况,于是就发明了代练平台,作为信用中间机构,功能很像支付宝。代练又叫做“打手”,平台广泛招募打手,代练行业走上了“老板吃肉、打手爆肝”的道路。

游戏代练也形成了明确的一条龙产业链,首先广大号主是“甲方爸爸”,他们人傻钱多没时间,在某猫某宝商家下单;代练通、代练妈妈等代练平台,是商家和打手之间的第三方担保机构,一方面为商家及时提供打手资源,一方面保障打手收入权益。但实际上代练平台是个血汗工厂生意,先从商家手里抽佣,又在打手提现时抽手续费。

游戏代练还能不能赚钱?

有调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代练的日流水将近500万元,再加上《魔兽世界》、《DNF》、《原神》等新老网游代练,保守估计中国的游戏代练每天的流水在千万左右。这么庞大的市场,我等屌丝有技术有经验,入局之后岂不是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然而现实是——并没有……

大白接触过一些做打手的斜杠青年,他们说没做代练的时候,以为代练就是有人花钱雇你玩游戏,没有了老板束缚,还可以喝着糖水躺赚大把钞票。等入了代练的坑才发现,代练其实是拿自己的绳命换取并不等值的金钱。原因是,游戏代练赚钱的是中间商和平台,而不是血汗打手。

千禧年前后的早期打手,多是初高中毕业生、高校学生和闲散的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周而复始的打怪、升级、捡装备,累了就在简易宿舍倒头就睡,饿了就是面包、泡面、香肠、煎饼,除了伙食和住宿,每月拿到的钱也就千元左右。

在那时,千元进项还算得上自食其力。但今天,打手的收入就太过寒酸了。大白看到,有的平台《王者荣耀》一局报价10元,《英雄联盟》一局20元,如果上分失败还要赠送号主一些补偿局,常常一天下来,收入几十块,还要被平台抽成20%。而且现在的游戏打手,经常昼夜颠倒,废寝忘食,连续战斗48小时不在少数,进了游戏还得看队友脸色,低声下气叫人爸爸。如果把游戏打手当职业,简直比打工人还要惨。

如果要问现在的代练打手是哪些人,可以简单画个像,出身中小城市,在读大学男生,安卓手机用户,学习压力不大,接单代练全是为了挣个零花,怎么样,说的是不是你?

2018年,随着RNG季中赛、洲际赛、亚运会连续夺冠,IG拿下《英雄联盟》S8赛季总冠军,中国电竞强势崛起。一帮常年混社会的电竞选手突然成了时代骄子,也激励了更多有志青年的心。现在,玩游戏突然有了更多挣钱的机会,吓得代练打手纷纷转型。

最好技术的游戏青年,做了职业电竞选手,次一级的成为游戏主播,在线表演炫技。而沉默的大多数也打怪转型,开启了一个新的行业——游戏陪练师,也就是陪着号主在线玩游戏,还衍生出主打上分的“技术型陪练”和聊天休闲的“娱乐型陪练”。

“娱乐型陪练”关键是样貌好、性格好、声音好,他们出售的是自己的时间和服务,输赢都能赚钱。而“技术型陪练”认为“娱乐型陪练”“技术差”、“十几分钟专属舔狗”,大有“真男人,只凭实力说话”的味道。随着比心、小鹿陪玩、刀锋电竞等陪玩平台崛起,代练慢慢成了既没颜值声线、也没核心技术的底层玩家。

知乎上有个问题:“成为电竞职业选手和考上清华北大哪个更难?”,有趣的是,大部分人认为电竞选手比考清华北大还难。所以游戏世界里,绝大部分玩家都如同你我一样平凡,绝大部分人成不了职业选手、游戏主播,只不过你又想在游戏世界闯出一番名堂,代练、陪玩,最后不过是别人游戏应用里的一个道具。

为什么会有代练这种行业?

说到这里大白想问,为什么会有代练这种行业呢?一个游戏你想玩就好好玩,不想玩就挂起来,找代练究竟图个啥?在跟游戏打手聊完之后才知道,有的人只想要段位高,就像你想开个好车一样。有的人希望战斗力提升上去,说白了,他们想在虚拟世界找到虐人的快感,又不想经历初级修炼的过程。还有的关心账号的匹配胜率,好带妹子,这是一种荷尔蒙社交需求。

这些扭曲的好胜心,完全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啊。世界上的游戏本来都是花钱的,当年有个游戏鬼才叫史玉柱,他的成名作《征途》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结果哗啦来了一堆玩家,发现《征途》要么氪金,要么花时间肝,要是不肝不花钱毫无游戏体验。游戏代练就是在游戏厂家精心的规则设计里产生的,目的是让用户氪金。

不管你信不信,游戏就是弥补个体在现实世界的缺憾,比如现实世界里哪有游戏里的力量感、英勇无敌的目标感,哪有游戏成就之后的振奋和悸动,哪有游戏获胜之后心跳加速的快感?这是游戏让人上瘾的关键原理。

所以游戏是个好东西吗?如果适度游戏,那是娱乐;如果沉迷在游戏里,它就是个罪过。你对现实心灰意冷,你想逃避,你想享受虚拟的成就感,这就是游戏和代练能长期存在的原因。

本月初,有媒体发表一篇名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点名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称其拥有“病毒式传播和无可复制的玩家粘性”。这则报道一出,直接把中国游戏股吓崩了,腾讯、网易、中手游、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等,一片绿油油。

大白觉得,玩不玩游戏、找不找代练,是每个玩家的自由。但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不是你我能定义的,因为这个词极具价值观暗示。就像我们看老电影,演员的造型和神态早就告诉你——他是个坏人。类似游戏这种“精神鸦片”,以前也有很多吧?比如早恋、追星、香港电影、武侠小说,其实他们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背锅侠,后面真正的问题,是青少年的各类监护人自身责任的缺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练平台哪个好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