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伺服调试软件里面的2自由度控制的位移量怎么设?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船厂的多自由度数控开孔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数控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因此,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只是数控的竞争。

在渤海船厂和南京化工机械厂的生产过程中,潜艇壳体上开孔和压力容器上开孔一直是难点问题。和其他船舶建造相同,船上的水管、气管、电缆都是通过管道铺设的,因此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开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圆孔、方孔或者其他不规则孔。由于潜艇建造的特殊性,为了不影响潜艇的下潜深度,对切割、焊接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人工手动切割满足不了技术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人工达不到的区域进行准确切割焊接的嵌入式数控切割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多自由度数控开孔切割机,其特征是:硬件平台包含如下组成部分:dsp控制器部分,参数输入部分,实时显示部分,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部分;所述dsp控制器部分分别连接参数输入部分,实时显示部分,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部分;所述dsp控制器部分采用tms320lf2407芯片;所述参数输入部分为输入键盘,所述实时显示部分为液晶显示器,所述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部分为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

所述输入键盘采用行列式非编码键盘。

本发明的硬件平台包含如下组成部分:dsp控制器部分,参数输入部分,实时显示部分,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部分。本系统硬件平台使用的控制器是ti生产的专门用于控制领域的dsp(tms320lf2407);参数输入部分由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完成;实时显示部分是利用mgls—12232液晶模块实现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用的是松下的minas系列。

本发明的键盘是行列式非编码键盘,对行列式键盘进行扫描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由dsp芯片的i/o口向键盘送(输出)全扫描字,然后读入(输入)行线状态来判断。方法是:向列线输出扫描字0h,把全部列线置为低电平,然后将行线的电平状态读入。如果有按键按下,总会有一根行线电平被拉至低电平,从而使行输入不全为1。判断键盘中哪一个键被按下是通过将列线逐列置低电平后,检查行输入状态实现的。方法是:依次给列线送低电平,然后查所有行线状态,如果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不在此列;如果不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必在此列,而且是在与零电平行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为了提高cpu的效率,本系统采用中断扫描方式,即只有在键盘有键按下时才产生中断申请,cpu响应中断,进入中断服务程序进行键盘扫描,并作相应处理。本系统的键盘是4*4行列式键盘。

本发明选用的是松下的minas系列的交流伺服电机,其由tms320lf2407产生的位移脉冲和方向脉冲,这两种脉冲通过一个小电路(见附录中的电路图)输入到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uls1、puls2、sign1和sign2端口,puls1和puls2端口通过一个电阻和发光二极管形成回路存在于驱动器的内部中,当位移脉冲处于高电平时,回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亮,发光二极管的光通过驱动器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产生位移信号使电机转动一个角度。

本发明的软件流程是这样的:系统的初始化主要是对tms320lf2407的i/o口和事件管理器(ev)进行初始化。i/o口的初始化编程是根据系统中i/o口的应用情况对i/o口复用控制寄存器(mcrx)和数据和方向控制寄存器(pxdatdir)进行设置。因为本发明采用的键盘是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因而键盘的每一个键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并通过编程实现。现对本系统键盘的16个键定义如下:键1到键10分别定义为数字0~9,它们是用来输入切割时的运动轨迹的坐标值和速度的给定值;键11到键13分别定义为坐标轴x、y、z,它们是用来确定输入的坐标值是属于哪一个坐标轴;键14定义为速度键speed,它是用来确定输入的数值为给定的速度值;键15和键16分别定义为开始start和结束stop,它们是用来控制切割机的启动和停止。

因为本系统采用的键盘是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因而键盘的每一个键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并通过编程实现。现对本系统键盘的16个键定义如下:键1到键10分别定义为数字0~9,它们是用来输入切割时的运动轨迹的坐标值和速度的给定值;键11到键13分别定义为坐标轴x、y、z,它们是用来确定输入的坐标值是属于哪一个坐标轴;键14定义为速度键speed,它是用来确定输入的数值为给定的速度值;键15和键16分别定义为开始start和结束stop,它们是用来控制切割机的启动和停止。

液晶的初始化顺序为:关显示→正常显示驱动设置→占空比设置→复位→adc选择→清屏→开显示。初始化完成以后,用户就可以按照程序中的方法,通过调用模块化的子程序,在液晶显示屏的任意位置显示所需的信息。本发明显示的信息为切割轨迹的点坐标,切割时显示的坐标值是动态变化的。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在人工达不到的区域进行准确切割焊接。

图1为本发明的硬件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程序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图1为本发明的硬件系统原理框图。本发明的硬件平台包含如下组成部分:dsp控制器部分,参数输入部分,实时显示部分,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部分。本系统硬件平台使用的控制器是ti生产的专门用于控制领域的dsp(tms320lf2407);参数输入部分由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完成;实时显示部分是利用mgls—12232液晶模块实现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用的是松下的minas系列。

本发明的键盘是行列式非编码键盘,对行列式键盘进行扫描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由dsp芯片的i/o口向键盘送(输出)全扫描字,然后读入(输入)行线状态来判断。方法是:向列线输出扫描字0h,把全部列线置为低电平,然后将行线的电平状态读入。如果有按键按下,总会有一根行线电平被拉至低电平,从而使行输入不全为1。判断键盘中哪一个键被按下是通过将列线逐列置低电平后,检查行输入状态实现的。方法是:依次给列线送低电平,然后查所有行线状态,如果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不在此列;如果不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必在此列,而且是在与零电平行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为了提高cpu的效率,本系统采用中断扫描方式,即只有在键盘有键按下时才产生中断申请,cpu响应中断,进入中断服务程序进行键盘扫描,并作相应处理。本系统的键盘是4*4行列式键盘。

本发明选用的是松下的minas系列的交流伺服电机,其由tms320lf2407产生的位移脉冲和方向脉冲,这两种脉冲通过一个小电路(见附录中的电路图)输入到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uls1、puls2、sign1和sign2端口,puls1和puls2端口通过一个电阻和发光二极管形成回路存在于驱动器的内部中,当位移脉冲处于高电平时,回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亮,发光二极管的光通过驱动器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产生位移信号使电机转动一个角度。

结合图2,图2为本发明的主程序流程图。本发明的软件流程是这样的:系统的初始化主要是对tms320lf2407的i/o口和事件管理器(ev)进行初始化。i/o口的初始化编程是根据系统中i/o口的应用情况对i/o口复用控制寄存器(mcrx)和数据和方向控制寄存器(pxdatdir)进行设置。因为本发明采用的键盘是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因而键盘的每一个键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并通过编程实现。现对本系统键盘的16个键定义如下:键1到键10分别定义为数字0~9,它们是用来输入切割时的运动轨迹的坐标值和速度的给定值;键11到键13分别定义为坐标轴x、y、z,它们是用来确定输入的坐标值是属于哪一个坐标轴;键14定义为速度键speed,它是用来确定输入的数值为给定的速度值;键15和键16分别定义为开始start和结束stop,它们是用来控制切割机的启动和停止。

因为本系统采用的键盘是非编码行列式键盘,因而键盘的每一个键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并通过编程实现。现对本系统键盘的16个键定义如下:键1到键10分别定义为数字0~9,它们是用来输入切割时的运动轨迹的坐标值和速度的给定值;键11到键13分别定义为坐标轴x、y、z,它们是用来确定输入的坐标值是属于哪一个坐标轴;键14定义为速度键speed,它是用来确定输入的数值为给定的速度值;键15和键16分别定义为开始start和结束stop,它们是用来控制切割机的启动和停止。

液晶的初始化顺序为:关显示→正常显示驱动设置→占空比设置→复位→adc选择→清屏→开显示。初始化完成以后,用户就可以按照程序中的方法,通过调用模块化的子程序,在液晶显示屏的任意位置显示所需的信息。本发明显示的信息为切割轨迹的点坐标,切割时显示的坐标值是动态变化的。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创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机器人就显示出它极大的生命力,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中,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且正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磨抛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真空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下面是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特点的一些介绍。
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日渐兴起,“机器换人”将成为趋势。富士康此前曾宣布,将在三年内购置百万台机器人,预计到2016年将在山西晋城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
汽车、电子、食品、化工、塑胶橡胶、金属制品六大制造行业,被看做是当前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领域,机构预测未来会有100万~200万台的年需求量,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七成左右。
截至今年9月份,整个中国机器人企业已达近420多家。另外,目前中国各地正在建设逾30个机器人产业园。
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首先是因为在成本上,机器人通常仅为人工成本的四分之一;其次,机器人在质量、效率、管理等方面还能带来很多新的附加值。所以,在机器人技术快速提升、价格大幅下降、人工短缺、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一个井喷时代。
四、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
1.机器人基本系统构成
工业机器人由3大部分6个子系统组成。3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6个子系统可分为机械结构系统、驱动系统、感知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
1)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机座、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大件都有若干个自由度的机械系统。若基座具备行走机构,则构成行走机器人;若基座不具备行走及弯腰机构,则构成单机器人臂。手臂一般由上臂、下臂和手腕组成。末端操作器是直接装在手腕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可以是二手指或多手指的手抓,也可以是喷漆枪、焊具等作业工具。
2)驱动系统,要使机器人运作起来,需要在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上安置传动装置,这就是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动传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综合系统,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传动。
3)感知系统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用以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人类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
4)机器人环境交换系统是现代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互换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当然,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5)人机交换系统是操作人员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联系的装置,例如,计算机的标准终端,指令控制台,信息显示板,危险信号报警器等。该系统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
6)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假如工业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开环控制系统;若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行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假如工业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开环控制系统;若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行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一套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系统软件、控制柜、外围机械设备、CCD视觉、夹具/抓手、外围设备PLC控制柜、示教器/示教盒。
下面重点对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感知系统作出介绍。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按动力源分为液压,气动和电动三大类。根据需要也可由这三种基本类型组合成复合式的驱动系统。这三类基本驱动系统的各有自己的特点。
液压驱动系统:由于液压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它具有动力大、力(或力矩)与惯量比大、快速响应高、易于实现直接驱动等特点。适于在承载能力大,惯量大以及在防焊环境中工作的这些机器人中应用。但液压系统需进行能量转换(电能转换成液压能),速度控制多数情况下采用节流调速,效率比电动驱动系统低。液压系统的液体泄泥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工作噪声也较高。因这些弱点,近年来,在负荷为100kg以下的机器人中往往被电动系统所取代。
青岛华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全液压重载机器人如图所示。其大跨度的承载可达到2000kg,机器人的活动半径可达到近6m,应用在铸锻行业。

气压驱动具有速度快、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等优点。但是由于气压装置的工作压强低,不易精确定位,一般仅用于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驱动。气动手抓、旋转气缸和气动吸盘作为末端执行器可用于中、小负荷的工件抓取和装配。气动吸盘和气动机器人手爪如图所示。

气动吸盘和气动机器人手爪
电机驱动是现代工业机器人的一种主流驱动方式,分为4大类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直线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采用闭环控制,一般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机器人驱动;步进电机用于精度和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开环控制;直线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已具有传统传动装置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例如适应非常高速和非常低速应用、高加速度,高精度,无空回、磨损小、结构简单、无需减速机和齿轮丝杠联轴器等。鉴于并联机器人中有大量的直线驱动需求,因此直线电机在并联机器人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人感知系统把机器人各种内部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从信号转变为机器人自身或者机器人之间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数据、信息,除了需要感知与自身工作状态相关的机械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力矩外,视觉感知技术是工业机器人感知的一个重要方面。
视觉伺服系统将视觉信息作为反馈信号,用于控制调整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这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和电子行业。机器视觉系统还在质量检测、识别工件、食品分拣、包装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常,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是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或者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它们分别又称为三维视觉伺服和二维视觉伺服,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于是有人提出了2.5维视觉伺服方法。
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系统,利用摄像机的参数来建立图像信息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姿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的闭环控制。末端执行器位置与姿态误差由实时拍摄图像中提取的末端执行器位置信息与定位目标的几何模型来估算,然后基于位置与姿态误差,得到各关节的新位姿参数。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要求末端执行器应始终可以在视觉场景中被观测到,并计算出其三维位置姿态信息。消除图像中的干扰和噪声是保证位置与姿态误差计算准确的关键。
二维视觉伺服通过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与给定的图像(不是三维几何信息)进行特征比较,得出误差信号。然后,通过关节控制器和视觉控制器和机器人当前的作业状态进行修正,使机器人完成伺服控制。相比三维视觉伺服,二维视觉伺服对摄像机及机器人的标定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是在视觉伺服控制器的设计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图像雅克比矩阵的奇异性以及局部极小等问题。
针对三维和二维视觉伺服方法的局限性,F.Chaumette等人提出了2.5维视觉伺服方法。它将摄像机平动位移与旋转的闭环控制解耦,基于图像特征点,重构物体三维空间中的方位及成像深度比率,平动部分用图像平面上的特征点坐标表示。这种方法能成功地把图像信号和基于图像提取的位姿信号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他们产生的误差信号进行反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鲁棒性、奇异性、局部极小等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确保伺服过程中参考物体始终位于摄像机视野之内,以及分解单应性矩阵时存在解不唯一等问题。
在建立视觉控制器模型时,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型来描述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和摄像机的映射关系。图像雅克比矩阵的方法是机器人视觉伺服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方法。图像的雅克比矩阵是时变的,所以,需要在线计算或估计。
4.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
机器人共4大组成部分,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是指构成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机器人性能起到关键影响作用,并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的部件单元。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主要分成以下三部分: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
减速机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目前主要使用两种类型的减速机:谐波齿轮减速机和RV减速机。

谐波传动方法由美国发明家C.WaltMusser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明。谐波齿轮减速机主要由波发生器、柔性齿轮和刚性齿轮3个基本构件组成,依靠波发生器使柔性齿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并与刚性齿轮相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单级传动速比可达70~1000,借助柔轮变形可做到反转无侧隙啮合。与一般减速机比较,输出力矩相同时,谐波齿轮减速机的体积可减小2/3,重量可减轻1/2。柔轮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因而其材料的抗疲劳强度、加工和热处理要求较高,制造工艺复杂,柔轮性能是高品质谐波齿轮减速机的关键。

谐波齿轮减速机传动原理
德国人LorenzBaraen于1926年提出摆线针轮行星齿轮传动原理,日本帝人株式会社(TEIJINSEIKICo.,Ltd)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开发了RV减速机。RV减速机由一个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前级和一个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后级组成。相比于谐波齿轮减速机,RV减速机具有更好的回转精度和精度保持性。
transmission,CORT)不但具有RV传动类似的优点,而且克服了RV传动曲轴轴承受力大、寿命低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CORT的结构使其在同样的精度指标下回差更小,运动精度和刚度更高,缓解了RV传动要求制造精度高的缺陷,可相对降低加工要求,减少制造成本。CORT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鞍山耐磨合金研究所和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均开发成功了机器人用CORT减速机。
目前在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市场份额的75%均两家日本减速机公司垄断,分别为提供RV摆线针轮减速机的日本Nabtesco和提供高性能谐波减速机的日本Harmonic Drive。包括 ABB, FANUC, KUKA,MOTOMAN在内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的减速机均由以上两家公司提供,与国内机器人公司选择的通用机型有所不同的是,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均与上述两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的产品大部分为在通用机型基础上根据各厂商的特殊要求进行改进后的专用型号。国内在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仅在部分院校,研究所有过相关研究。目前尚无成熟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近年来国内部分厂商和院校开始致力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国产化和产业化研究,如浙江恒丰泰,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减速机厂,秦川机床厂,大连铁道学院等。在谐波减速机方面,国内已有可替代产品,如北京中技克美,北京谐波传动所,但是相应产品在输入转速,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方面与日本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工业机器人上的成熟应用还刚刚起步。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主流高精度谐波减速机性能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 主流高精度谐波减速机性能比较
注:上表比较数据来自相近型号:
传动效率测试工况:输入转速1000r/min,温度40°
扭转刚度测试条件:20%额定扭矩内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主流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性能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2 主流高精度RV摆线针轮减速机性能比较
注:上表比较数据来自相近型号:
传动效率测试工况:输出转速15r/min,额定扭矩
在伺服电机和驱动方面,目前欧系机器人的驱动部分主要由伦茨,Lust,博世力士乐等公司提供,这些欧系电机及驱动部件过载能力,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且具有总线接口,但是价格昂贵。而日系品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主要由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提供,其价格相对降低,但是动态响应能力较差,开放性较差,且大部分只具备模拟量和脉冲控制方式。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功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部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和利时,广州数控等单位,并且具备了一点的生产能力,但是其动态性能,开放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机器人项目应用进行验证。
在机器人控制器方面,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目前通用的多轴控制器平台主要分为以嵌入式处理器(DSP,POWER PC)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卡和以工控机加实时系统为核心的PLC系统,其代表分别是Delta Tau的PMAC卡和Beckhoff的TwinCAT系统。国内的在运动控制卡方面,固高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应成熟产品,但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通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是为机器人而设计的标准化的构造平台,它使得每一位机器人设计师都可以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来进行机器人软件开发。ROS将推进机器人行业向硬件、软件独立的方向发展。硬件、软件独立的开发模式,曾极大促进了PC、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快速进步。
ROS的开发难度比计算机操作系统更大,计算机只需要处理一些定义非常明确的数学运算任务,而机器人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实际运动操作。
ROS提供标准操作系统服务,包括硬件抽象、底层设备控制、常用功能实现、进程间消息以及数据包管理。
ROS分成两层,低层是操作系统层,高层则是用户群贡献的机器人实现不同功能的各种软件包。
现有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架构主要有基于linux的Ubuntu开源操作系统。另外,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机构已经开发出了各类ROS系统。微软机器人开发团队2007年也曾推出过一款“Windows机器人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且使机器人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特定的任务,必须有合理的运动规划。离线运动规划分为路径规划和轨迹规划。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使路径与障碍物的距离尽量远同时路径的长度尽量短;轨迹规划的目的主要是机器人关节空间移动中使得机器人的运行时间尽可能短,或者能量尽可能小。轨迹规划在路径规划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序列信息,对机器人执行任务时的速度与加速度进行规划,以满足光滑性和速度可控性等要求。
示教再现是实现路径规划的方法之一,通过操作空间进行示教并记录示教结果,在工作过程中加以复现,现场示教直接与机器人需要完成的动作对应,路径直观且明确。缺点是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并消耗大量的时间,路径不一定最优化。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建立机器人虚拟模型,通过虚拟的可视化操作完成对作业任务的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可在关节空间中进行。Gasparetto以五次B样条为关节轨迹的插值函数,并将加加速度的平方相对于运动时间的积分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以确保各个关节运动足够光滑。刘松国通过采用五次B样条对机器人的关节轨迹进行插补计算,机器人各个关节的速度、加速度端点值,可根据平滑性要求进行任意配置。另外,在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可避免操作空间的奇异性问题。Huo等人设计了一种关节空间中避免奇异性的关节轨迹优化算法,利用6自由度弧焊机器人在任务过程中某个关节功能上的冗余,将机器人奇异性和关节限制作为约束条件,采用TWA方法进行优化计算。
关节空间路径规划与操作空间路径规划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避免了机器人在操作空间中的奇异性问题;
②由于机器人的运动是通过控制关节电机的运动,因此在关节空间中,避免了大量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计算;
③关节空间中各个关节轨迹便于控制的优化。
工业机器人按不同的方法可分下述类型:
1.从机械结构来看,分为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
1)串联机器人的特点是一个轴的运动会改变另一个轴的坐标原点,在位置求解上,串联机器人的正解容易,但反解十分困难;
2)并联机器人采用并联机构,其一个轴的运动则不会改变另一个轴的坐标原点。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微动精度高、运动负荷小的优点。其正解困难反解却非常容易。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如图所示。

串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2.工业机器人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以下几类:(坐标形式是指操作机的手臂在运动时所取的参考坐标系的形式。)
1)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其运动部分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移动(即PPP)组成,其工作空间图形为长方形。它在各个轴向的移动距离,可在各个坐标轴上直接读出,直观性强,易于位置和姿态的编程计算,定位精度高,控制无耦合,结构简单,但机体所占空间体积大,动作范围小,灵活性差,难与其他工业机器人协调工作。
2)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其运动形式是通过一个转动和两个移动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实现的,其工作空间图形为圆柱,与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相比,在相同的工作空间条件下,机体所占体积小,而运动范围大,其位置精度仅次于直角坐标型机器人,难与其他工业机器人协调工作。
3)球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球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又称极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其手臂的运动由两个转动和一个直线移动(即RRP,一个回转,一个俯仰和一个伸缩运动)所组成,其工作空间为一球体,它可以作上下俯仰动作并能抓取地面上或教低位置的协调工件,其位置精度高,位置误差与臂长成正比。
4)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又称回转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这种工业机器人的手臂与人一体上肢类似,其前三个关节是回转副(即RRR),该工业机器人一般由立柱和大小臂组成,立柱与大臂见形成肩关节,大臂和小臂间形成肘关节,可使大臂做回转运动和俯仰摆动,小臂做仰俯摆动。其结构最紧凑,灵活性大,占地面积最小,能与其他工业机器人协调工作,但位置精度教低,有平衡问题,控制耦合,这种工业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
5)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它采用一个移动关节和两个回转关节(即PRR),移动关节实现上下运动,而两个回转关节则控制前后、左右运动。这种形式的工业机器人又称(SCARA(Sele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装配机器人。在水平方向则具有柔顺性,而在垂直方向则有教大的刚性。它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多用于装配作业中,特别适合小规格零件的插接装配,如在电子工业的插接、装配中应用广泛。
3.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
1)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2)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示教盒示教和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示教。
示教盒示教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采用示教盒进行示教的工业机器人使用比较普遍,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均配置示教盒示教功能,但是对于工作轨迹复杂的情况,示教盒示教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用于复杂曲面的喷漆工作的喷漆机器人。
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进行示教,则是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
六、工业机器人性能评判指标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工业机器人性能评判指标
1.工作空间(Work space)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大小。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工业机器人说明书中表示的工作空间指的是手腕上机械接口坐标系的原点在空间能达到的范围,也即手腕端部法兰的中心点在空间所能到达的范围,而不是末端执行器端点所能达到的范围。因此,在设计和选用时,要注意安装末端执行器后,机器人实际所能达到的工作空间。
2)机器人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空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这是因为在可达空间中,手臂位姿不同时有效负载、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不一样,在臂杆最大位置允许的极限值通常要比其他位置的小些。此外,在机器人的最大可达空间边界上可能存在自由度退化的问题,此时的位姿称为奇异位形,而且在奇异位形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会出现自由度进化现象,这部分工作空间在机器人工作时都不能被利用。
3)除了在工作空间边缘,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作空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洞或空腔。空腔是指在工作空间内臂端不能达到的完全封闭空间。而空洞是指在沿转轴周围全长上臂端都不能达到的空间。
2.运动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自由物体在空间自六个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移动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个开式连杆系,每个关节运动副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通常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就等于其关节数。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越多,功能就越强。日前工业机器人通常具有4—6个自由度。当机器人的关节数(自由度)增加到对末端执行器的定向和定位不再起作用时,便出现了冗余自由度。冗余度的出现增加了机器人工作的灵活型,但也使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方式上,总可以分为直线运动(简记为P)和旋转运动(简记为R)两种,应用简记符号P和R可以表示操作机运动自由度的特点,如RPRR表示机器人操作机具有四个自由度,从基座开始到臂端,关节运动的方式依次为旋转-直线-旋转-旋转。此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还有运动范围的限制。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机器人在不同位姿时,允许的最大可搬运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机器人的额定可搬运质量是指其臂杆在工作空间中任意位姿时腕关节端部都能搬运的最大质量。
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精度主要涉及位姿精度、重复位姿精度、轨迹精度、重复轨迹精度等。
位姿精度是指指令位姿和从同一方向接近该指令位姿时的实到位姿中心之间的偏差。重复位姿精度是指对同指令位姿从同一方向重复响应n次后实到位姿的不一致程度。

轨迹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接口从同一方向n次跟随指令轨迹的接近程度。轨迹重复精度是指对一给定轨迹在同方向跟随n次后实到轨迹之间的不一致程度。

速度和加速度是表明机器人运动特性的主要指标。在机器人说明书中,通常提供了主要运动自由度的最大稳定速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单纯考虑最大稳定速度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其最大允许加速度。

6.动态特性结构动态参数主要包括质量、惯性矩、刚度、阻尼系数、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小质量和惯量。对于机器人的刚度,若刚度差,机器人的位姿精度和系统固有频率将下降,从而导致系统动态不稳定;但对于某些作业(如装配操作),适当地增加柔顺性是有利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希望机器人臂杆的刚度可调。增加系统的阻尼对于缩短振荡的衰减时间、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是有利的。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工作频率范围,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七、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
1、机器人市场外资占九成
机器人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却不容乐观。根据市场统计,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市场为外商厂商所垄断,日系品牌厂商占52%,欧洲厂商占30%,剩余约10%为中国大陆厂商。
由于机器人产业进入门槛相当高,因此全球机器人市场排名前四大厂商分别为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ABB与KUKA,合计达50%的市场占有率。
而另一方面,未来30年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为此,全球品牌机器人大厂积极扩大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机器人业务销售规模,包括发那科、安川电机、ABB与KUKA等均积极在中国大陆卡位、设厂。
目前中国大陆的工业机器人虽然产业化初步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国外厂商同类产品,致使这些产品产业化应用程度较低,市场份额很小;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仅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统计中心主任李晓佳表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同时,由于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产业空心化风险扩大。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部件(电机和服务器、减速机、控制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中国大陆厂商相对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制造能力,长期依赖进口。由于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因此将长期受制于人。
2、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首先,机器人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数控系统都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并不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其次,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中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阻碍很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产业的盲目投资可能形成过剩产能,导致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
再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
针对外资垄断国内市场的现状,专家建议,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突围”和赶超:首先是要加强对国际机器人技术的跟踪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
其次,是要确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发展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另外,要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品牌。我国应将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任务。出台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录,协同推进开展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工作。
八、工业机器人知名厂商
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其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美系,日系中主要有FANUC、安川、松下、不二越、川崎、爱普生等公司;欧美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瑞士的史陶比尔、意大利的COMAU公司。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如新松、安徽埃夫特。

6家知名厂商机器人对比 

发布:上海杰仕达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松下SUNX伺服电机MINASA5系列特长:快速、智能、简便的A5Ⅱ系列实现快速且正确的操作高速响应高精度定位采用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性的新算法“2自由度控制方式”由于以往的模型不能对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进行个别调整,即使调节“缩短”的前馈控制时,在反馈控制下“减小”控制也会相应变动,所以需要针对它们相互之间再做调整。采用2自由度控制方式的A5Ⅱ系列,因为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可以分别调整,针对指令“缩短”和通过缩短YZ振动的“减小”,缩短了整定时间,实现低振动化。实现了电子零部件实装机的生产节拍高速化,提高了金属加工机器的表面加工精度,工业用机器人能够快速流畅地运行。简单快速设定调整时间是以往的※约1/5操作性大幅度提高,能简单使用「PANATERM」设备和装置启动时,需要调整伺服电机、驱动器的情况下,为了便于设定参数与监测等升级安装支持软件「PANATERM」。使画面更加清晰。搭配可实现快速安装的适合增益新开发出能Zda限度发挥A5Ⅱ系列特性的适合增益功能。当装置刚性低时能够降低振动的自适应陷波滤波器功能,以及能自动设定调整Z适合的各种增益。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响应频率2.3kHz比以往※速度提高1.15倍实现响应频率2.3kHz。可以更快速的动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松下SUNX伺服电机MINASA5系列技术规格:驱动器电机欧洲EC指令EMC指令EN5-6-2EN61800-3-低电压指令ENEN034-5机械指令功能安全*1ISO13849-1(PLd)(Cat.3)EN61508(SIL2)EN62061(SILCL2)EN(STO)IEC-UL标准UL508C(文件No.E164620)UL1004-1,UL7868)CSA标准C22.2No.14C22.2No.100韩国电波法(KC)*2KN11KN,3,4,5,6,8,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下伺服位置控制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