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550带的动战地5吗?

据说,不少手机机型都会成为钉子户,比方说,旧款的iphone,小米6之类。如果是,GTX1060是显卡中的钉子户,估计很多玩家都深有体会。GTX1060盛行的背景就是绝地求生最火热的时候,GTX1060是满足绝地求生1080P分辨率下面开启全特效保持流畅需求的最具性价比的显卡。

GTX过往是高性能显卡的前缀,但是2018年底RTX的到来给我们新的游戏体验。RTX是伴随着图灵架构而来,图灵架构的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光线追踪以及人工智能的部分。

图灵架构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RTX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光线追踪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GPU之中。

RT(Ray Tracing,光线追踪),其特点在于可实现混合渲染,它将传统的光栅化与光线追踪相结合,可提供更快、更高效的渲染速度。作为专用的光线追踪单元,它还为“射线和三角形的相交检测”与“层次包围盒(BVH)”提供加速计算,后者(BVH)是三维场景中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

RT core实质上就是SM里面加了一条专用的流水线(ASIC)来计算射线和三角形求交,可以访问BVH,由于是ASIC专用电路逻辑,所以和用shader code来做求交计算相比,性能/mm^2可以有数量级的提升。RT CORE的工作原理就是,着色器(Shaders)发出光线追踪的请求,交给RT CORE来处理,RT CORE将进行两种测试,分别为Box

图灵架构还加入了看似和跑分毫无关系的内容人工智能模块。

GPU领域的人工智能,当然不是为了收集用户的游戏习惯,给你推荐打折游戏,加速器之类的东西。真正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游戏当中的就是深度学习超重采样抗锯齿技术,也就是DLSS。

简单来说,DLSS就相当于名门大派的弟子,遇敌交手以后,通过宗派的研究拆解,制定出更好的应对招式。

深度学习超重采样并不仅仅是一种抗锯齿,核心就是AI人工智能。AI通过深度学习,将物体或图形因分辨率,位移或镜头方向转移而发生的边缘形变进行计算而减小或规避。

不得不说,GTX1060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不错的显卡,但是在光线追踪的时代还能保持竞争力吗?如果说,GTX1060是玩绝地求生最佳性价比的显卡,那么RTX2060 Super就是开启光线追踪特效最佳性价比的显卡。

两代的甜点级显卡相距多远,GTX1060用户是否有升级的刚需呢?先不要急,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知道,同样芯片的显卡,公版和超公版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为了避免争议,我特意借来了映众GTX1060冰龙超级版以及RTX2060 super冰龙超级版,冰龙的卡,从造工到散热,可以说是十分有代表性的超公版显卡。

两块冰龙显卡都采用了海格力斯的散热系统,都是三风扇散热,都配备了信仰背板,从颜值到散热效果都是妥妥的。

虽然两者散热,长度都非常相似,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先来说说经典产品GTX1060冰龙超级版。

映众GTX1060冰龙超级版采用了大面积、高密度的散热鳍片配合上2根8mm、3根6mm直径热管,可以将GPU热量快速吹散,又保证风扇噪音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对于GTX1060这样TDP不高的显卡来说可谓是绝对压制,无愧于冰龙的称号。

映众一直坚持使用最稳定的公版设计,GTX 1060-3GB PCB方案采用GTX 1070 PG411公版方案,配备了5+1相供电设计,相比公版的3+1相供电拥有更好的稳定性,为超频打下坚实基础。

相比而言,虽然RTX2060 super的性能强不少,但是散热反而是比起GTX1060简单了。这也是得益于图灵架构核心,频率、性能、功能提升的同时,能耗比也在升级,发热量却进一步降低。

RTX2060 super比起GTX1060强,这是无可置疑的,那么到底强多少呢?考虑到NVIDIA也给GTX10系列以及GTX16系列开启了软件级别的光线追踪支持,后续的测试也加入了光线追踪部分的游戏。考虑到现在使用4K显示器的玩家有限,测试分辨率采用了1080P以及2k。

主板:微星Z390 主板

显卡:映众GTX1060冰龙超级版

机箱:安钛克DP501

显示器:华硕VG27A

印象中,GTX1060是支持光线追踪测试最低的显卡,没想到,分数仅有818,而RTX2060 super有5092分,差距一目了然。

2K分辨率下面,开启光线追踪最高特效,GTX1060不足7帧,RTX2060 super有41帧,差距明显。

2K分辨率下面,开启光线追踪最高特效,GTX1060只有10帧,RTX2060 super有65帧,差距明显。

其他光线追踪游戏,战地5,Cortol等游戏GTX1060出现了个位数的帧数,尤其战地5,帧数不足3帧,毫无测试的价值。

很明显,要玩转光线追踪还是需要具备RT core光线追踪单元的图灵架构显卡才行,GTX1060那一刀,我就不想补了。

那么,如果我们不谈光线追踪,单说DX12和DX11游戏,GTX1060有和RTX2060super差多少呢?继续看我的测试。

从测试可以很清楚看到,虽然说GTX1060至今还是不错,但是不具备硬件RT core单元,光线追踪基本上是免谈了,更别说不支持DLSS深度学习抗锯齿2.0技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折腾党,曾经也是各种追新、追求极致性能。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电脑的追求也越来越讲究沉稳实用,那些RGB之类的花里胡哨的东西已经难以激起本人心中的波澜,所以这次“升级”,不追新、不玩光污染,只求极致简约、够用就好,下面先看成品图。

后部网卡为BCM94360CD,四根天线看着很霸气。

这次折腾,与其说是“升级”,不如说是新瓶装旧酒更为合适,为了实现0光污染,这次只是更换了机箱、散热器等少数配件,相当于给老配置挪了个窝。哦,对了,还增加了个浦科特M9PeG 512G NVMe SSD。

所以总结起来,这次“升级”,只是新增了以下三样而已。

由于现在的游戏容量越来越大,一个战地5就要50G,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480G的Intel DC S3500 SATA盘已经有点捉襟见肘,所以增加了一块浦科特M9PeG 512G M.2,顺便体验一把NVMe盘的速度。

外包装上有个涡轮之眼,看上去很有感觉。

盘的背面是各种技术参数。

内部用塑料盒子装着,附件也很简单,只有一颗M.2螺丝。

SSD采用流线型散热马甲,中间一抹红色,上面写着浦科特的英文LOGO。

背面没有电子原件,只有一张贴纸和一个标签。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窍门,用吹风机+刀片可以无损打开标签,并不影响质保,我以前给SSD换第三方散热片时就经常这么整。

主板上正好有一个M.2接口,果断将其安装上去。

接着看机箱,Fractal Design Define Mini C TG,Fractal Design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北欧品牌,机箱产品主打静音和极致简约,在RGB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不随波逐流,实属难得。

本人几年前用过这个牌子的R5机箱,对其静音效果印象颇深,这次由于要用M-ATX板型,所以选择了支持M-ATX的Define Mini C TG。

产品的外包装非常朴素沉稳,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

这一侧是机箱结构的简单图示。

附件一览,调(pei)料(jian)包、说明书和顶部防尘网。

机箱的造型十分简约,四四方方,没有什么奇怪的造型。正面侧板为钢化玻璃,本人不喜光污染,但对侧透并不反感。

内侧有一层厚实的静音棉。

顶部的接口也基本是标准配置了。

尾部配了一把12CM白色静音风扇,下部的PCI档条共有5根,比普通机箱的4根多了1根,这样的好处是空间更大,甚至可以实现M-ATX主板组双卡。

底部有一张很大的防尘网,有灰的时候可以抽出来清理。

由于近年来NAS的兴起,机箱右侧取消了那种传统的一排磁盘位,这样一来,整个机箱内部更大更通透,散热效果更好。底部电源位则采用了一个大罩子罩住。

背面,理线位全部在左侧,并且配了自粘扎带。机箱底部有两个铁制磁盘架,另外,在散热器背板部位还有个可拆卸式SSD架子,提供了3个2.5吋磁盘位。

散热器,为了和机箱配套,选择了同为Fractal Design旗下的Celsius S24一体式水冷。

散热器的盒子为蓝黑配色,右侧的金色“5”字说明其提供5年质保。

背面是产品的技术参数,纯英文的,左侧是说风扇可以工作于自动和PWM两种模式,右侧貌似在说冷头和水管采用的各种黑科技。

采用240薄排,材料为铝质。

这里有两个4pin风扇插针,可以将冷排的两个风扇插到这里,非常适合主板风扇插针较少的情况。

冷头的造型也非常简单。

纯铜大底座,吸热较快,并且预涂了硅脂。

扣具一览,基本支持I、A的主流平台。

标配的两把4针黑框白叶风扇,看惯了RGB风扇,再看这种风扇觉得真够清新的。

其他配件都是原有的,简单介绍一下吧,CPU:I7 9700K。

主板:MSI Z270M MORTAR,其实更想上ROG的M-ATX板子,不过网上得知Z270可以上9系后,果断决定省钱。至于9700K是怎么上到Z270上的,网上有教程,大家自行搜索。有需要这个主板BIOS的,我可以贡献出来。

当然,这块板子上9系U供电还是弱了点,不过本人默频用,应该能凑合用了。

除了供电,其实这块Z270的配置放到现在并不过时,各种接口也很全,甚至连USB 3.1 TYPE C都有。

内存,芝奇Trident Z DDR4 ,C14,B-DIE颗粒,话说幻光戟现在都烂大街了,这种黑红配色的Trident Z反倒成绝版了。

所有配件里唯一一个有光污染的: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不换掉它,主要是这张显卡的性能还足够带起本人的应用,另外,这张卡的光污染也不多,而且也可以通过软件关掉,所以就姑且放过它吧。

很经典的微星红龙造型。

首先将主板和散热器安装好。

这个机箱要安装240冷排,可以选择顶置和前置两种方式,但采用顶置方式的话,会和高梳子内存打架,所以只能采取前置安装方式了。

水冷头上的雪晶图案特写。

装机的难点其实不在配件安装,而在理线,要想将线理的好看,真要花一番功夫。

而这次少了那些纷乱的RGB线材,突然发现装机也变得简单了许多,很快就理好线了。

黑色中一抹红,看上去颇为素雅。

机箱对背线支持比较友好,所以背线也很好理。

盖好玻璃侧板,基本大功告成了。

接好显示器,准备开机。

其实网上Z170、Z270等主板破解9系U的文章很多,但正儿八经进行对比评测的很少。再加上网上传言,用Z170、Z270等主板破解支持9700K、9900K后,存在性能下降、对M.2 SSD支持不佳等问题,所以本人特意借了一张Z370主板,进行了一番对比测试。

AS SSD Benchmark测试,可以看出两个平台互有胜负,且差距很小。

TxBench测试,差距也不大。

2.CPU内存性能测试

先来一张CPU-Z截图验明正身。

CPU-Z自带的测试程序,在这里,Z370平台还是占了优势的。

Superπ考验的是单线程,所以Z270平台并不吃亏。

到了国际象棋,Z270平台居然反赢了Z370。

内存及缓存测试,两个平台采用同样的内存及设置,在内存带宽方面,两个平台大差不差,但在L1、L2、L3缓存带宽方面,还是Z370平台占优。

由于游戏测试截图太多,考虑到有些急性子的读者估计懒得看,所以我这里直接上汇总表吧。

通过汇总对比可以看出,Z370平台在大多数项目都略胜一筹,不过幅度都不是很大,个人推测是Z370对9700K的支持度更好,不过考虑到换主板的代价,这点小小的差距还是可以忍受的。

由于本人这次测试采用的Z270是M-ATX板型,Z370是ATX板型,板型不同,无法放在同样的机箱环境中进行测试,所以这里就不进行对比了,只测试Z270平台的数据。

AIDA64 FPU烤机测试(室温25.1℃),得益于机箱风道和水冷散热器的强力压制,CPU的核心温度没有超过50℃。

显卡烤起机来还是有点热的,好在平常使用也很少达到烤机这样的严苛程度,所以也不用担心。

功耗三连,可以看出,待机和CPU烤机功耗还是很低的,唯独显卡烤机时功耗高一些,但550W的电源也足以应付。

此次折腾,尽管没有最新的RTX2080,也没有其他酷炫的配件,但对本人来说,已经达到完全够用的需求了。NVMe SSD的添置,缓解了存储空间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了游戏加载速度,新换的Fractal Design机箱、散热器也一如既往的沉稳低调,静音表现也很优秀。总体来说,本人对这次折腾颇为满意。

最后,关于光污染,只是个人观点,我并不反对其他玩家对光污染的追求,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8400带的动gtx750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