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出来的那些解说之类的会不会市场需求比较少?

虚拟主播圈子俗称v圈,v圈在二次元圈子里风头正盛,无论是线上二创还是线下的漫展,v圈人都贡献了不少热度。但v圈如此“繁荣”的背后,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虚拟主播会崩盘吗?因为人流量比虚拟主播更多的,资金流比虚拟主播更足的直播圈子,正在面临萎缩危机,它的今天可能是v圈的明天。下面来详细分析下,如下:

了解过直播圈子的人,肯定知道一个大消息:企鹅电竞将要关停。网上三大直播平台分别是斗鱼、虎牙和企鹅电竞,企鹅电竞已经算是直播行业的佼佼者,连它也要停止服务,可见现在直播行业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景气了。另一个直播平台斗鱼则错失lpl赛事大合同,lol频道的主播也陷入了低谷期。虚拟主播属于直播圈子的一方诸侯,现在几个大诸侯都出事了,v圈难免受到牵连。

v圈会不会受到直播行业地震的影响,主要看一个问题:主播贵不贵。之前经营困难的几个直播平台,都有共同的问题就是养不起大主播。直播圈子的主播工资虚高,动不动几十万一个月,但他们粉丝带来的收入又比不上工资,所以直播平台就想办法卡合同坑主播,压缩他们的工资,弄出一堆主播合同门事件。

v圈虚拟主播现在的收入和成本,比真人主播要低得多,一方面虚拟主播的皮套属于公司,中之人只是套皮打工的,他们的收入受到公司节制;另一方面虚拟主播的体量,放在国内直播圈子依然不算最大。某站最火的虚拟主播嘉然,最高收入纪录是生日会的259万,而旭旭宝宝一个dnf区的头号主播,四年前在斗鱼首播就获得了300多万的礼物。

v圈体量小且主播受到节制,使得它拥有不俗的抗压能力,躲过直播行业萎缩的概率较大。首先现在虚拟主播“不贵”,她们的中之人要么是退役的爱豆,要么是网红,要么是女毕业生。现在的大主播像pdd和芜湖大司马,私底下投资实业当老板,他们的身价比起网红和女毕业生,当然高上n倍。所以虚拟主播中之人成本不高,即便凉凉了,带来的损失比起真人主播也要小。

另一方面则是虚拟主播的赚钱目标,比起真人主播要小得多。在某站的虚拟主播一个月300舰左右,就可以活得比较滋润,换算过来一个舰花198,她们一个月总计收入五万,如果和平台五五分成,就是每个月实际收入两万左右。两万块钱放其他平台,只能养活一些国服前十的不温不火的主播,但放v圈能养众多人气主播。

所以在直播行业地震的影响下,v圈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并不困难。中之人只是公司聘请的员工,她们的身价不会因为粉丝越来越多而得到较大提升,避免了主播身价暴涨平台付不起的尴尬情况。另一方面虚拟主播圈子的消费力,没有真人主播圈子高,换言之它是小本小利生意,只要有适量的资金,就能混的风生水起,不必激烈追加投资。

虽然虚拟主播像其他直播圈子一样,有虚假繁荣的假象,但现在直播圈子的大地震,并不会连带戳破虚拟主播的泡沫,因为虚拟主播的溢价并不严重。直播公司可以管控主播身价,除非主播做出出格行为,不然撼动不了公司地基,而且圈子盈利金额和同行比不大,因此不需要冒巨大经济风险,不需要过度竞争投入巨大资金。

电子竞技,是一批人的心头挚爱,也是另一部分人的困惑所在。
随着国家和市场的重视,电竞成为了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专业人才的培养随即展开,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院校已经率先开设电竞专业。而职业电竞选手中的梦泪、无痕、猫神等也凭借在“王者荣耀”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短短几年间,电竞有了关注度、专业化培养和破圈的可能。


然而,如何让电竞更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大众所理解呢?腾讯视频《终极高手》尝试用综艺节目解读电竞。第一季播出时,总播放量破4亿,用户评价9.3分。
与此同时,从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气势和麟羽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功加入了职业电竞团队,逐步走上了KPL职业联赛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终极高手》在电竞产业链上的先锋作用与话语权优势。


昨晚,《终极高手》第二季踏梦而归,比拼之激烈,让观众似乎感受到了职业电竞喷薄而出的热血与激情。


规则激烈、教练严苛、俱乐部实战专业与情怀共融
电子竞技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信息技术与体育的结合体,更是一种在客观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智力与耐力的比拼。《终极高手》第二季升级赛事,以多维的方式来考察选手的竞技经验和临场反应能力。节目登录腾讯视频后,被网友评价“燃爆、热血、烧起来了”。


节目一改上一季的组内PK模式,让所有的“召唤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1V1、3V3、5V5等不同比赛形式新意十足。
由于实力选手的激增,对抗也更具残酷性,即使强悍如KPL早期的五大战边、三路全能的烨(流苏)也无法在1V1中实现一穿三;纵使是颜值感人的美少女战队,但在硝烟暗隐的电竞战场,也不会享受到性别优待;即使并不是胜利方,但闭之在极限情境里的抗压和反杀反应,已成功被一双双慧眼锁定。

为了从更专业的角度来判断选手的潜力,节目还邀请了由梦泪、Gemini、男人哥、拖米和寒夜组成的“高手认证团”来为程潇和杜海涛组建战队提供更加专业的评定。他们身上的标签包含如KPL殿堂级选手、四冠王教练、WCG世界冠军教练、KPL前职业选手、KPL首届冠军主教练,每一位都彰显着其在电竞场上的荣光。


两位明星经理人杜海涛、程潇的首场表演赛时,梦泪已经犀利地注意到程潇处理装备的细节;面对心仪的选手,寒夜马上邀约;男人哥要求严苛,对于未能全身心投入赛事的选手,直言“注水”……所谓严师方能出高徒,此次高手认证团的加入,让节目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

据悉,随着赛事的进行,选手们还将进入真实的俱乐部训练环节,这种差异化的训练方式,能针对不同选手的优劣势进行定制化的提升和改进,为他们走入职业化阶段蓄势。而不同俱乐部各具特色的风格打法和场景,也让节目的空间和内容得以延展。
所有的外在训练都离不开内心信念的支撑。选手们“送你回家”“打掉你牙齿”“我等着他们挑战我”等桀骜不羁的口号,其实都是他们内心热爱电竞的热血投射;主持人狂人看到“流泪组合”重逢时刻泪撒现场,何尝不是隔空的惺惺相惜;高手认证团的犀利,何尝不是希望选手们从一开始就能认真对待电竞行业。


对于电竞影视化的尝试,《终极高手》第二季始终保持着专业姿态。电竞爱好者们敢于在这里把梦说出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们为职业化最迷茫的时候,节目的专业比拼和指导已在打开成为“终极高手”的通道。


“下一秒”是反杀还是一血?多空间转换的竞技悬念
一档职业电竞真人秀,有着悬疑大片的感觉。这种悬念的层层环绕,除了因为竞技本身就充满未知之外,还归功于节目在设置上的独到处理。
峡谷相逢,召唤师们皆有备而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究竟是被一血,还是能绝地反杀。


第一组比赛时,老兔子志在必得,他希望能用这一场比赛为年轻选手树立标杆。然而,由于赛前调试设备的疏忽,他没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反而是“韩国法王”轻雨,在战队被围剿之际临危不乱,在乱军中步步灭敌。战队中唯一一位妹子雯雯,虽然一开始饱受质疑,但她沉稳应对慌乱局面,配合团队制敌致胜,得到了两位两位明星经理人和多位高手认证团成员的认可。


在比赛中忘我呐喊,是一个选手的沉浸深度;在比赛中成为核心,能瞥见个人的主导能力;在团队交战中,永远走在最前线则是其胆量的体现。“我有被动!我有被动!我有被动!”第二组团战中,凯凯的这句呐喊成为了全场最回荡人心的话。团队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呐喊成为了全组人奋力一搏的关键所在,最终胜利突围。


而首期节目最跌宕起伏的一场比赛,莫过于最后一组的Solo车轮战
元祖级职业选手流苏化身为首发出战,一时间全场注意力都在这位昔日的竞技天才身上。烨也着实不负众望,连胜2局。对战浅梦时,双方的节奏都不似之前激烈。在烨的包围下,浅梦3次在绝杀中躲过。当大家以为对峙肯定会以烨的全胜完结时,却不料浅梦剑走偏锋,早在开局前就选择在4级之后以破塔的方式才最终扭转局面。


《终极高手》第二季实现了影视呈现上的极致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让屏幕内外和比赛场上下的人都能紧跟比赛进程,这种多时空的内容转换和悬念感增强了节目的可看度。
营造沉浸感是基础。节目的主舞台,始终以“王者荣耀”游戏页面为背景,模拟峡谷的黄、蓝色光束更增加了游戏的氛围。选手们比赛的桌面也别出心裁的投射出了各自的角色,与真实游戏的流程近乎一致。

此外,节目的空间区分十分讲究。在主舞台上,主理人、选手和高手认证团分座在不同区域,彼此互不干扰,又能让场内外观众清晰了解各自的职能。除了主舞台,选手们都先集中于观战室,既规避掉了60名选手都在主舞台的拥挤局面,又能让所有选手清晰观战,了解彼此的实力。


最为特色的是,《终极高手》第二季始终不忘传播电竞的要义,不仅会让节目内容和竞技场面相互呈现,还为原本只能“自嗨”的竞技内容增加了专业解说,让比赛时的角色表现、重要时间节点和游戏玩法等“知识点”都能被大众理解。


《终极高手》第二季从舞台布局、空间设计到最终的效果呈现,都力求与游戏氛围一致。设计上的用心,让原本短暂的游戏时间,在“下一秒”的无限可能和空间上的转换中,持续吸引着观众和玩家。


综艺娱乐为壳、电竞精神为核为不甘平庸的年轻人缔造冲击梦想的“高光舞台”
事实上《终极高手》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燃并热血的观赏体验、综艺垂直品类的IP升级,以及所谓的商业价值输出,其所具备的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同样值得探讨。
首先,《终极高手》成功让电子竞技“出圈”。
曾经,电竞一直被视为小众圈层文化,也一直渴望“出圈”,但始终没有找到一种适当的方式。《终极高手》则以综艺为壳、电竞为核的“电竞影视化、综艺化”方式,首次实现了职业电竞的完整呈现,不仅让“圈内人”热血沸腾,也让普通观众有了全面了解电竞文化的契机。
在内容层面上,电竞无法轻易被所有人理解。但在精神维度上,《终极高手》挖掘出了竞技精神能产生共鸣的特性并加以放大,让普通观众有了浸入式被感染的体验。


电子竞技,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如王者荣耀,它人物众多、装备和技能复杂,为赢得胜利还需要战略和配合,要一下子透彻了解它,其实并不容易,《终极高手》恰恰以“全息推介者”的身份出现,充分诠释了电竞的独特之处。节目通过更为考究的影视制作手法,让电竞中的人、事、情得以生动呈现,让电竞有了“出圈”的基础与话语权。
其次,之于“圈内”来讲,《终极高手》打通了KPL出口,为“普通人”提供顺利踏上“职业选手”生涯的绿色通道。
节目以综艺为模式打破了其与职业赛事的体系壁垒,为职业赛事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更将从综艺而来的黏性受众成功“引流”到职业赛事。
节目不仅能让尊重和热爱电竞的人能学习“门道”,最为关键的是,它已是链接电竞圈的重要一环。
第一季开播时,正值王者荣耀2018年秋季赛和2019年春季赛间的空档,节目正好补充了时间差,维持着游戏的热度。此外,节目结束后一周,诞生的冠军队伍参加了KPL春季赛事的表演赛,让节目和游戏的关注度无缝对接,也让选手们真正进入到职业赛事当中,继续圆梦。


“让所有梦想都有回响”是《终极高手》的高远旨意所在。在第一季中脱颖而出的麟羽轩,在团队选拔时干掉大神Tattoo,并一步步成为团队核心。在节目结束后,得以顺利签约专业俱乐部,并参加了KPL。如何从普通玩家到专业竞技运动员?《终极高手》成为了一个能提供平台、方法和渠道的IP。当然更重要的是,节目为那些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向职业选手冲击、实现梦想的“高光舞台”。


今年1月,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当下电竞人才的缺口高达50万,节目也在以综艺衔接赛事的手法培育人才。在关于职业电竞的内容上,《终极高手》第二季则通过更为残酷的规则和更为严苛的教练,来锤炼选手的专业素养。
第三,《终极高手》激烈赛场背后的励志故事同样无时无刻不在向年轻人输送为梦想打拼、遭遇挫折后绝地反击的正能量。
节目中不仅有令人血脉喷张的电竞技能,更有比赛背后属于青年人的无悔付出、梦想坚守,他们卧薪尝胆不断积累,逆风翻盘振奋人心,用岁月绽放实力。《终级高手》通过电竞背后充满热血的故事,引导更多年轻人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拼搏中成就更优秀的自我。
第二季首期节目,引发高手认证团热议的,原本已是电竞圈的神话,但在一次比赛失利后,便渐渐淡出。此次重返电竞舞台,各种练习上的辛苦和精神上的考验,都能从烨情难自已的泪水中感受到。


还有在韩国已经所向披靡的轻雨,原本能在国外安逸享受冠军头衔,但他却选择回国,去接受挑战。与鲜花掌声相比,他更看重竞技对自我的提升。


“电竞圈的黄子韬”鲨鲨因为电竞上的天分走出了自闭的阴霾,但也因为对电竞的热爱,他走上了层层受训磨炼的艰辛之路。自闭让他心痛,但激发的天赋,让他获得新生。


《终极高手》第二季中还有很多像烨和轻雨一样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因为电竞而被改写。
更多电竞人,在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他人的质疑,冲破自我内心的藩篱。而这种对梦想的激情热血,对目标的矢志不移,对困境的沉着应对、对高峰永无止境的攀登,又正是当今时代所期盼和需要的,这种精神不会囿于圈层,从节目播出后引发的广泛共鸣便可见一斑。
60位追梦少年已集结在峡谷,他们将如何不甘平庸、不止巅峰?电竞的魅力又将如何全方位渗透进综艺?

我不觉得电竞这个行业对女性有偏见,也从来没有说对女性有偏见,只是觉得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女子电竞而已。

又多了一位“微博公敌”。

“我们女生电竞水平不比男生差,为何待遇不同?”上周一,微博@Brut原色视频 以此为标题,发布了一期视频,引起了巨大争议。视频中,KA女子电竞战队负责人妮妮对着镜头,讲述了目前女子电竞发展所遇到的一些困境。

KA女子电竞俱乐部成立于2015年底,位于盖奇电竞旗下,是全国最大的女子电竞俱乐部。目前拥有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分部,其中英雄联盟分部获得过世界女子邀请赛亚军等成绩。

许多网友与圈内人士认为,待遇不同与性别无关,而是技不如人。“电子竞技,(技术)菜就是原罪。”

更有甚者,认为妮妮就是一个“田园女权”,试图用所谓的“性别偏见”,来掩盖自己技术水平不行的事实。“田园女权”是社交网络上的黑话,指一群表面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但是实际上只想获得权利,却不想承担任何义务的女性。

视频文案中提到,妮妮26岁才成为一名职业选手。然而,职业电竞选手的黄金时期,仅在20岁前后短短三四年时间里,26岁已是许多职业电竞选手的退役年龄。

“26岁打电竞,你这是姜太公出山?”一位微博网友在评论区写道。

微博@Brut原色视频 的视频互动量通常不过百,这次,评论数却迅速突破到了9000条,大多是对妮妮的讽刺。“战火”还蔓延到了“KA女子电竞俱乐部”官博。在置顶微博的评论区中,点赞数前十的评论,都是网友的攻击。他们已经给妮妮和这支战队定了性:“女权恰烂钱”。

截自微博@KA女子电竞俱乐部 评论区

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专访视频中,妮妮从未说过任何关于“电竞圈男女不平等”的话题,更未“要求相同的待遇”。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联系到了妮妮,得知在实际采访中,微博@Brut原色视频 拍摄了30分钟,并问了16个问题。最终视频呈现仅有3分15秒。据刺猬公社统计,去掉视频转场与背景资料,妮妮的采访仅有2分19秒。最后保留不到十分之一。

她表达的与网友理解的意思,相差较大。

妮妮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她为什么在26岁才入行电竞?女子电竞产业的症结何在?刺猬公社和妮妮聊了聊,以下是她的自述:

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要做方案,这个时候是不想人家来吵我的。然而前两天做方案的时候,手机就一直叮叮叮响个不停。我很多朋友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晚上,就在发这个视频。最后拍出来的确比较丑。因为他们见过我本人,都跟我说这是你吗,我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网上有讨论有争论,我觉得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说有“女权”来说这个事情的话,只能说真的是有土壤,可以让他们有借题发挥的一些空间。

其实是对方主动来找我们录的这个视频。

3月份录的,时间比较早,问了十几个问题。我只是想说一下现在的环境,为什么会造成现在的局面,我整个半个小时都在说这件事情。

最后30分钟剪成3分钟,内容肯定有失偏颇,这很正常。

有网友把我说的几段话,都打字打出来给我看。我觉得说的那些话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误导成这个样子,然后他们说可能是标题的关系。

其实我视频没有看,链接也没有看,评论也没有看,我什么都没有看,都是朋友告诉我的。但是我就想说,很多人完全不了解俱乐部是怎么在运作,我每天在做什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说什么我都不会去在意。

我不觉得电竞这个行业对女性有偏见,也从来没有说对女性有偏见,只是觉得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女子电竞而已。

因为任何做生意的人都会看,你有市场,我就乐意往里面掏钱。就像现在,你看像LPL或者KPL,招商能招很多,但是像第三方赛事,同样是男子比赛,它能招到的商其实很少。这些赛事现在不都靠补贴,或者是自己贴钱做,女子电竞也是一样。

(注:LPL和KPL分别是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在国内最大的赛事。)

当然,女子电竞确实也有观赏性不够的问题。

2015年龙珠女神杯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女队。我去了第一届,记得好像有32支,16支打的还可以的,另外16支是那种主播队或者颜值商演队。会玩的很厉害,但打的不好的,可能就白银黄金段位这样子。

而且那个时候女孩子英雄池也比较浅。

(注:在英雄联盟当中,黄金段位只能算是比较会玩的普通人,远远不够打职业。“英雄池”指擅长英雄数量多少,“英雄池浅”代表只会玩这几个角色。)

明显不一样。你可以看到中单,什么拉克斯、安妮、狐狸、发条,ADC就是EZ、女警,上单就是提莫、石头人,就这种东西,永远是这几个。如果你会玩个什么瞎子,就show翻了。

但话又说回来,观众看女生打游戏,肯定都是先看好你颜值,不知道干嘛那么多人看女主播。那公会挑主播的时候,女生只要好看就好了,男生还要求你段位打得高,那难道这个也是偏见吗?我觉得不是。

我认为这些现象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你要改变市场,你肯定要先去里边做一些东西。

但打比赛的时候,很多男队会看不起女生。

我们KA战队参加一场不限性别的第三方赛事时,遇到过这种情况。这些男队打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就很轻蔑,不是放水,而是看不起你。结果他们输了就毛掉了,就炸了,会骂我们。

包括我之前一个女生和四个男生组队打英雄联盟比赛的时候,人家就觉得你肯定是个菜鸡,要么就是“上分婊”。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一区排位打到钻一四十几分,二区打到王者段位,当时还没有大师分段。

(注:所谓上分婊,指的是那些技术不行,却想着靠各种其他手段让高玩带着上分的女生。当时的英雄联盟,最高段位为王者,其次是钻石一。许多民间大神和职业选手都喜欢在一区打排位,所以一区的难度要远超其他区。)

26岁,别人退役你入行?

我从小就打游戏,但正式接触电竞项目,还是从英雄联盟开始。我从S1赛季(2011年前后)开始玩,然后S2赛季(2012年前后)正式开始去打比赛,算是半职业。

当时的网鱼网咖有很多比赛,但没有女子战队。所以我和四个男孩子是组了一个队,跟IG战队、YG战队等等都是打过的。13、14年的时候,网鱼网咖第一次举办了全国性的女子电竞比赛,然后我又和四个女孩子组队参赛。

这段时间,我从大学本科毕业,到正式上班,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去打比赛。我每天大概睡4到5个小时,业余时间都在练习。像城市争霸赛,一年分两季,我是每届都会打的,而且成绩也都不错。

当时上海这边,因为上海这边是前两名进省赛,但是我们一直是上海的第三名,因为前两名是两个接近国内一线的职业队。

在2015年,龙珠TV举办了一个龙珠女神杯,我又去参加了。但当时人员有问题,我们之前打比赛的一个辅助是去韩国留学了,上单结婚了,只能临时找两个妹子进来。没有磨合,所以就没有打好。

比赛打到一半,我就被一支职业战队签掉了。

这才算是真的在打职业。因为不能说只要打比赛,我就是个职业选手,没有这种说法的。

在这之前,我会为了要打一场比赛而辞职。

例如龙珠女神杯,打完全部比赛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在一个游戏平台公司上班,我跟我们领导说,想请个假去打比赛,然后领导说不行。当时正好碰到我们那个项目出了点问题,所以领导是想把我加薪留下来的。但是我就跟他说,我想打比赛,就直接辞职了。

理由很简单,我一直想拿个全国性女子电竞比赛的冠军。你打竞技游戏,竞技比赛,肯定想拿冠军,就像你跑步就想拿冠军一样,不然你跑来干嘛?

其实我父母很反对我做电竞,所以我一开始都瞒着他们。一般来说选手都是要住宿的,我打职业的时候,因为我是上海人,这支战队也在浦东,所以我每天打车来回。每个月工资和我日常开销根本就不对等,但我想打比赛,想拿到冠军,就会去做这件事情。

我在这支战队待的时间不久,因为各种问题,最后走了,也没能拿到理想的冠军。当时有点丧气,不想再继续下去了,所以我把所有电竞相关的人都删了。

加入现在的KA战队,完全是机缘巧合。

我之前在网鱼网咖打比赛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玩cosplay的朋友,我当时以为她只是个coser。她觉得我打得好,就加了我微信。结果16年年初的时候,突然跟我说KA这边要做个女队,希望我帮个忙。

除了答应朋友去帮个忙之外,我当时有一点点想法冒出来,我还想再打个成绩。

加入KA战队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26岁了,真的不行了,就很丧。

因为我是玩ADC位置的,也有说因为年纪大了,转型做打野什么的。无论是对游戏的理解,还是对英雄的掌握速度,都会慢很多。因为自己以前打过比赛,是有感受的。比如说这个技能以前我躲得掉的,现在我躲不掉了。

我有时候挺羡慕他们年纪小的人。

16年2月底,我加入KA战队打职业,那一年中秋节退役,差不多半年时间。往后再转型做领队,经理,然后再到现在。

“很多人说的没错,菜是原罪。”

就因为我在视频说了一句话,女选手是可以和那些男选手打一打的,所以很多人来diss我们。

网友眼里的“男选手”,直接就划等号在LPL档次的选手。但是他们是不是有想过,其实你放在以前,参加TGA联赛、LSPL联赛的他也是选手,现在参加LDL联赛的他也是选手。所以你到底和谁比呢?因为女队没有分等级,就这么一个。

(注:LPL为英雄联盟甲级职业赛事,TGA和LSPL为次级赛事,后被LDL取代。目前的LDL联赛中,一半是LPL的青训队伍,一半是城市冠军,更多起到储备和输送职业选手的作用。)

因为16、17年的时候,每年有三个杯赛是固定的,当时女队也挺多的,有很多厉害的女队。其实我们KA当时不算厉害的。但像NTG战队、LLG战队等等,她们当时跟TGA以及LSPL赛事底层队伍是有的一打的。

当时有几个选手,长得很好看,它们段位也是一区王者。是自己打的一区王者。

女生圈子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就会觉得你们都是技术菜。男生基数放在那边,男选手那么多,总有厉害的。那女孩子,你基数本来那么少,而且专心去做这些事情的人也更少。

很多人给我做了一个表情包,意思是女生打比赛打不赢男生,是因为工资低,待遇差,偏见。其实我明明说的是有很厉害的女生,只是她们很多人都去做了陪玩、直播或者代练。道理很简单,那些赚的比单纯当职业选手要多。

打职业战队,第一你比赛又少,第二你每天要训练,第三你赚的还没人家多,干嘛呢?

比起男生,女生打职业有时会有一些问题。

我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你每个月大姨妈来了怎么办?我每个月来大姨妈,第一天我排位就是一片红(全败),一个绿的都没有,非常真实。

另一方面,女队在训练上与男队也有差别。

我们每天下午2点、4点、7点,都各有一场BO2的训练赛。比赛期间,晚上9点甚至11点还会再各加一场训练赛。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可能差不多,但对抗性的激烈程度差别很大,因为根本没有男队愿意跟我们打训练赛。

我们的女队要装成男队才会有人跟你们打,我们根本就不能报队名;或者说我们跟私下关系比较好的一些城市队伍,他们有时候会来跟我们打一打。

协调女生之间的关系,也要花更多精力。其实我很羡慕那些男孩子,打一架就没事了。

所以很多人说的没错,菜是原罪。

其实我说的很多都是导致结果的原因,但很多网友都是从结果,反推你们菜。这是两个方向。为什么菜,往前推不还是我说的那些原因么。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这个行业,也没有接触过,所以可能就只会觉得说菜是原罪,我也知道菜是原罪,所以我们更要训练。

但你真要说女队就完全打不过男队吗?我们“绝地求生”项目的女队一直在打PDL联赛,春季赛吃了个鸡,夏季赛也吃了个鸡。

可惜还是没能打到线下阶段。从技术上来说的确还需要加强,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

女子电竞还能走下去吗?

我和现在战队的妹子们,都想打比赛。

一旦有比赛都会去打的,包括一些那种男女混合的比赛,我们都会去。2017年最后一场积分赛制的全国性女子电竞比赛,我们拿一个冠军。但是从18年开始,大陆已经没有全国性的英雄联盟女子电竞赛事了。我们只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去香港参加了一个世界性的女子比赛,最后是亚军。

领奖台上的KA战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没有比赛的时候,除了训练和直播之外,我会推荐她们去学一些东西,比如解说、主持一些课程,还会去参加一些电竞类的节目。

这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对俱乐部来说,首先肯定要活下去,得有内容,也不希望她们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但是我也会有要求。现在像英雄联盟,没有什么比赛,我就让她们至少一些版本强势英雄的训练都得跟上,不能放下来。我对她们每个人都说过,你们其实长得没有那些女主播好看,但是你们跟他们不同,你们是女选手。如果说你们没有成绩,打得也不好,你们连那些女主播都不如。

我能选的女选手比较少。

男队之间转会比较方便,但女队没有什么转会的,因为就那么大个圈子。

像是男队的选手打了各种比赛,有了一点成绩,他身价自然就涨了,这个时候可以再谈转会。如果女选手能在混赛中打出同样的成绩,自然也更有价值。

没有把整个产业打通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不会有太多投入。

说到底,还要做出让市场认可的事情。

但讲实在话,我觉得女子电竞潜力确实是有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那种女性的品牌都很难进去。而且确实也有女子战队,能够在女子赛事上打出一些成绩。

之前国外有在讨论,要不要将电竞分男女。有人觉得你没必要和男的比,就像女足和男足;但是有的人就会觉得这是歧视,凭什么要分开。

这些话题本身就具有讨论的条件,产生各种论点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其实有一个现象还是蛮明显的。

大概是在14、15年的时候,很多商业活动想要找女队,几乎百分之百,他们都会说给我找五个好看的妹子。从17年开始,有的就会说,我要厉害的专业的女子战队。

当然,到现在肯定还是会有那种就是说我要好看的女生。毕竟靠颜值来吸引观众,比慢慢培养职业选手和环境方便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大的电竞赛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