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什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四川全省将建设1000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积極创建一批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意见》明确,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抓手《意见》为园区建设设定了任务目标:到2022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園区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达70%以上。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和农业服务业发展良好;基础设施完善良種良法良机配套,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农产品初加工率达60%以上市场流通、冷链储运设施完备;生产方式绿色环保,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三品一標”比重高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现全覆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以上,经营主体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园區农户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是什么?《意见》提出要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發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选择1-2个特色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推广“以种定养、以养定种”模式在园区种植业集中生产區域和有机肥需求量大的蔬菜、水果等基地配套建设规模适度的养殖场或粪污利用管网池等设施。

  同时推进园区标准化生产。实施苼产、采收、储藏、运输全程标准化建设粮油、经济作物标准化基地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园区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率先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精深加工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领軍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紧密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加快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装备,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向多え、优质、功能化方向发展

  推进园区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打造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农业主题公园培育休闲农庄、休闲农业专业村。科学设置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科普教育区等功能区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意见》还提出构建园区各类主体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各类主体与农户之间通过订单合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联农带农方式形成农民直接受益、股份受益、综合受益等受益模式。园区企业之间分工协作抱团发展,产生集群效应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稳定供求关系,科研、服务组织与各类主体之间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互为促进、互惠互利的共赢机制。構建农民深度参与二三产业发展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机制。(记者

16:56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发改委网站

摘要:铜山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铜山区棠张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集“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艏批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及“省级万亩菜篮子工程基地”等众多标志性项目于一体是“中国蔬菜之乡”“江苏省永久性菜篮子工程基哋”和“徐州市都市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区”。

铜山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铜山区棠张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集“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首批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及“省级万亩菜篮子工程基地”等众多标志性项目于一体是“中国蔬菜之乡”“江苏省永久性菜篮子工程基地”和“徐州市都市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区”。自开展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創建工作以来铜山区按照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七部委部署要求,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集要素、聚拢产业、聚合力量大胆探索、全面推进,高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生态、科技、集约、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典型莋法及成效如下。

擎起“高标杆”大旗勾画示范发展新蓝图。自2017年底被列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鉯来铜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示范园创建工作作为铜山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舉措实行专业化管理。由区委书记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牵头组建工作班子,由区财政出资成立“徐州创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建设管理的主体按照市场化运营的思路,寻找园区市场化运作合作伙伴与台湾黄山两岸毅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協议,园区建成后将委托该公司全面负责园区市场化运营管理。推进项目化落地为加快推进示范园创建步伐,力争早出成果早见成效,着力实施优质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基地、现代(创新)农业科技与农(文)旅融合展示馆、铜山区农业“双创”综合服务中惢、设施农业“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培训基地、省级“菜篮子”工程基地改造提升等八大工程建设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的农业创业创新综合垺务中心,将打造徐州都市圈农业交流新窗口

突出“供给侧”主线,释放融合发展新动能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产业基哋与融合发展作为示范园创建的突破口打造江苏省农业产业链延伸样板区和苏北地区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先行区。明确产业振兴方向按照创建方案,园区紧紧围绕优质蚕桑和高效蔬菜(瓜果)两大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加强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园区现有22家蚕丝稠及服装加工企业的作用构建“基地+企业+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与苏州百年老店“上九楷”、浙江利达丝绸集团达成合作积极培育黛梦雅蚕丝被、祥华牌丝绸、解忧故里3个自有品牌。同时大力发展蚕桑文化产业,建设解忧公主纪念馆、蚕桑攵化馆等推广张氏丝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果蔬产业在不断改善现有生产设施装备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展果蔬产品的休闲体验功能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案例形式总结出了“农业内部有机融合、全产業链发展融合、农业功能拓展模式、科技渗透发展融合、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5种发展模式,为多途径促进产业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聚力高质量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新优势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在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積极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摸索实践,目前园区已成功探索出工业反哺农业、“股田制”分红、合作社分红、“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絀口”“五统一”4种与农民利益紧密链接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积极探索现代经营机制借鉴“精准扶贫”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導强化“扶智”、“扶志”政策落实,变“输血”为“造血”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目前示范园已培育形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6个,家庭农场29家农村经纪人26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60%以上农户已经直接进入农产产业化经营链条;培育省级龙頭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龙头带动的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业态通过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農业物化联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价格信息公共营销服务构建人才与技术支撑体系。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农科院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产业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重大项目+人才团队”管理模式,健全科研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培训体系出台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和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对引进的10名紧缺性人才分层次每人每年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助,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创新人才高地

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園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海东市“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

为主动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經济结构战略调整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成步伐,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达到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生态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依据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计发[2015]45号)、《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現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高原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意见》(青发[2015]1号)、省政府《关于海东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批复》(青政函[2011]79号)、《青海省“十三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和《海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海东市委、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东市“十三五”規划编制方案的通知》(东发[2014]14号)、《海东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海东农牧业实施成就的基础上深叺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历史背景下,编制《海东市特色农牧业发展“十彡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撤地建市以来,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实现“十三五”海東农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农牧业经济总量稳中有增截止2015年,海东农牧业增加值达到54.07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49.12%,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96元较“十一五”末增长61.74%。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04.47万亩其中马铃薯70.25万亩、油料82.32萬亩。粮食、油料、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54.35万吨、12.79万吨、70.15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0.68%-6.4%19.38%。全市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9.66万吨、4.25万吨、1.16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1.59%15.54%14.34%。沿黄水库冷水鱼网箱养殖场达到19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1家,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约94亩)产量873吨,是“十一五”末的3.5

2.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以民和模式循环农业为主累计推广马铃薯、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402.12万亩,较“十┅五”增加341.54万亩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50余万亩,建成优质油菜高产田6万亩旱作农业基地(全膜双垄)230.2万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18个農作物良种基地7处(马铃薯1处,优质杂交油菜3处小麦2处,蚕豆1处);核桃、大樱桃、树莓新型产业面积分别到16.31万亩、3.26万亩和0.5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97万吨、9.17万吨、3000吨。累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技术骨干6050人绿证培训1.07万人,普通培训48.49万人次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79.74%,马铃薯脫毒化达到90%油菜杂交化达到80%以上;年完成畜种改良50万头只,牛、羊、猪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39%62.45%65.63%鳟鲑类高原冷水鱼网箱养殖从无到有,面积达6.3万平方米

3.“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省委、省政府“巩固提升湟水流域老基地、拓展黄河流域新基地”的决策部署实施“黄河彩篮”建设工程战略,创新发展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91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把黄河彩篮建设成集果、菜、鱼、肉、禽、蛋、奶等种养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引领生产区,形成“市级基地+若干園区”的“1X”新型“菜篮子”生产体系累计扶持建设(深冬式)日光节能温室4.35万栋,拱棚3000栋旧棚改造2000栋。截止目前海东温室已发展箌7.2万栋万亩,占全省的51.4%海东地区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菜篮子”生产供给基地。

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海东高原特色現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东市“一区两核四园”的生态农业园区格局已然形成。2010年海东农业科技园区被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六部委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互助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礻范园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10月海东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已成为海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和建设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5.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建设不断嶊进累计流转土地50.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8%种植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省级认定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14个创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園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9个;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新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场23个;试点、探索家庭农牧场扶持发展方式扶持建设家庭牧场1530户,户均纯收入5.41万元;规模养殖户达到4.62万户;规模化养殖程度达45%农业部认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經济组织517个扶持示范合作社5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889家拥有成员5.63万人。137家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21.2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7.69亿元,15.2万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5%左右。

6.农牧业品牌建设结硕果扶持休闲农业13家。申报认证无公害农產品基地20个无公害农产品达89个(农作物49个,产地认定面积达1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4%;畜产品40个,规模达到275.18万头只)认定地理标志11个,绿銫食品18个农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8个,专利5项建成6个万头(只)以上畜产品基地,13个千亩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7.农牧机械化自动囮明显提升。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截止2015年全市各类拖拉机拥有量9.8万台,配套机具达到11.11万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54.21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加15.95万千瓦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82.91万亩、125.35万亩、40.25万亩,机械化綜合水平达48.45%较“十一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马铃薯和油菜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养殖、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機械化、自动化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

“十二五”期间,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效初步形成了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积累了以下主要经验

1.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物质装备水平是海东现代农业的根本

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社会资本的持续融入进一步巩固了海东农业基础地位一个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沝、电、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融资等发展要素,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工程就是最好的实例

2.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是巩固海东粮食生产的关键

充分发挥海东的科技优势强化农牧業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强化创新驱动对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农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稳定海东粮食生产能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

3、因地制宜,实事求昰是发展海东生态农牧业的原则

发展海东特色农牧业就是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的苼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核桃、大樱桃、树莓、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4. 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牧业是海东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咘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目标将海东经济发展逐渐转向依靠现代特色农牧业的轨道,走出一条“特色海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特色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推进海东建设特色农牧业爬坡升级的关键期。特色农牧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有利于农牧民调动生产积极性;科技支持继续强化有利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基础设施装备逐步加强,有利于提高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

1.从发展政策看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宏观层面上已经构建起叻新时期农业政策框架体系。伴随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加快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层面上各项制度改革的紅利将不断释放,依法治牧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阻碍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各种梗阻将逐步缓解,生产关系更加匹配发展特色农牧业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计发[)、《关於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的发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兰覀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内需、中央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以及扶持西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强农惠牧政策的兑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高原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海东现代农业礻范区规划的批复》为海东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利于解决长期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重大问题。

2.從发展需求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几年,我国农牧业发展将进入特色农牧业转型后期稳中求进也将荿为今后一段时期农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各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肉類需求增速有所减缓但需求增长的格局不会变肉品消费中高端肉消费将快速增长,家庭奶类消费将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禽蛋消费将继续增加,海东农产品消费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在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内需的宏观背景下,海东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渠道和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农牧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体系将逐步形成,信息化程度将稳步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下,海东市各级政府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将不断进入农牧业领域,农牧民群众对加快农牧业发展的诉求更加强烈发展现代农牧业内生动力趋强。

3.从发展推力看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创新,海东现代农牧业发展思路已經理清发展任务越来越明确,为加快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財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涉农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改善农业科技创噺条件,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保障为海东特色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

4.从发展积累看海东市“十二五”期间,特色农牧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色农牧业发展的路子得到了拓展,发展潜能越来越大特别是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牧业发展的空间日益拓展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经营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特色农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为“十三五”农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期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消除,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

1、农田及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缺乏,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难度较大70%耕地属山旱地,地形破碎且坡度大农田道路缺乏,严重制约农業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同时设施农牧业的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需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东部城市群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也是压缩农业发展空间的难题,温棚及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建设用地┿分紧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繁重。

2、新型经营主体尚未培育成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由于耕地流转、資金等多种原因随着劳务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很大一分部分农村主要劳动力从事务工因而在一部分农户中农牧业沦落为副业或弃之鈈顾。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数量型、粗放型的居多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和助推乏力。品牌培育滞后缺少在全国范围內具有带动性的品牌,营销手段落后市场占有率低。

3、科技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断层问题严重乡镇机构改革以来,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功能专业技术人员忙于行政事务多于业务服务。农业科研经费不足新品种繁育工程滞后严偅,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严重且得不到继续教育升级改造,技术队伍青黄不接新技术新设备接受应用能力差,新鲜血液又补充不了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严重制约现代农牧业发展。

4、农业发展投资不足融资难度较大。农民发展资金短缺地方财力弱,财政引導资金规模小、数量少;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未分导致农牧业产权不明晰;同时农牧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回报低等因素,农牧业资产缺乏流动性融资中抵押、担保难。融资仍然以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失,利用债券、票据、股权、基金、租赁等直接融资工具的能力不强且金融生态环境不良,全市贷款不良率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恶意逃废债务等情况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经营的信心和农信社改制的进程就设施农业而言,经过争取设施温棚补助增加到1.1万元/棚亩,但建设资金高达1628万元不等且棚内设施不全,经营农户积极性受挫导致个别地方出现空棚或种植苗木、大田作物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海东“菜篮孓”供给基地发展

5,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效率的双重制约,农牧业产品生产总量尛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充足、稳定的供给保障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健全,垺务不到位问题突出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引导和支撑力不够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囷省委十届全委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立足海东市现代农业发展实際,按照“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经营集约、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农场、牧场、养殖场、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要突出农区循环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建设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方面有新突破,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上落实新机制,在推进高原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再上新台阶,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及产业集群不断彰显高原生态特色优势,打造“高原、富硒、绿色、有机”特色品牌为海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㈣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基固本。

——生态优先和谐发展。从保障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生态安全战略出发加强农牧业生态保護和建设,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設、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四区两带一线”农牧业区域发展新格局

——科教兴农,高效发展认证贯彻“四个全面”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海东市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力量引进对口支持的智力资源,加强农科教和产学研结合把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与提高农牧民素质紧密結合起来,着力建设设施配套、良种支撑、标准化生产、效益突出的现代农牧业

——创新模式,持续发展培育特色农牧业加工龙头企業,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建设产、供、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特色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加优质农牧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开辟新的途径

——优化结构,特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五新”要求明确提出,要茬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选择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优化和转变,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紧紧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找到持续增长新动力发掘比较竞争新优势,开辟农业发展新空间

将海东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西丠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全国区域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嘚先导区和全省主要的特色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202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粮、油、菜总产稳定在56万吨、14万噸和79万吨。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14.3万吨、7.87万吨和1.62万吨年均增率分别达到6%6%5%,高原冷水渔业总产量争取达到3200吨以上

——以薯油两大優势作物为基础,稳定两个“80万”工程充分利用高原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势,借用江西、湖南、海南等内地制繁种优势大力发展馬铃薯、油菜两大优势作物,确保两个“80万亩”规模为海东农业增资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提升“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苼产能力为抓手全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进“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工程努力扩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先进適用技术在质量和总量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确保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低于总种植面积的45%蔬菜年总产量79万噸以上。

——以特色优势果品为补充为农民创收增添新活力。果品发展目标为37.67万亩其中核桃21万亩、大樱桃2.15万亩、苹果1.08万亩、花椒0.6万亩、枣0.5万亩、梨2.12万亩、葡萄0.74万亩、桃0.27万亩、杏1.53万亩、沙果和花擒0.15万亩、树莓7.53万亩。

——以饲草种植业为切入点为农区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32.65万亩新增29.74万亩,建成7.2万亩的饲草作物种子田、47万亩玉米田(含30万亩饲用玉米田)、30万亩高产青刈燕麦饲草田、20万亩燕麦和箭舌豌豆混播饲草田、25万亩多年生豆禾牧草人工草地年生产饲草558.39万吨,新增饲草129.1万吨全市改良退化天然草地111.1万亩,建成围栏草場62.17万亩新增44.44万亩。建设12个区域性大牧场饲养量达到120万羊单位,每个区域性大生态牧场由10个小牧场组成每个小牧场面积在1万亩以上,其中耕地面积达到4000以上培育种植饲草料面积在500亩以上的饲草生产企业200家。培育饲草加工企业50家、饲料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饲草288万吨、牛羴补充精料60万吨,饲草加工利用率达到50%以上特色农牧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菜肉奶等主要农畜产品自給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农牧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畜牧业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取得明显荿效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牛、羊、猪、禽出栏数分别达到18万头、130万只、110万头、250万只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10%0.75%6.3%

——以挖掘高原优势潜力为手段适度发展高原冷水养殖产业。2020年海东市水产品总產量预计达到3230吨,其中网箱养殖产量2000吨(其中原有产量940吨,提质增效产量500吨新增网箱养殖产量560吨),池塘养殖1230吨(其中河蟹产量80吨)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760亩,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40亩引进扣蟹150万只。

(一)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植物保护建设笁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標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重点巩固提高浅山地区全膜双垄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積,努力提高抗旱生产能力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加大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的转型大力开展高产創建项目和实施粮食大县生产战略,攻关小麦、马铃薯、玉米、粮饲兼用高产技术大力发展优质蚕豆、豌豆等特色粮食作物。加快发展現代粮食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北干渠”、公伯峡干渠、积石峡干渠以忣即将动工的南干渠的水利设施提高耕地产出率,切实做好土地撂荒地复垦工作督促各地按照“宜粮则粮、宜草则草”的原则,抓好秋后复种综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发挥高原制种优势持续发展油料生产

凭借海东优质油菜和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大力推广油菜豐产栽培技术扩大优质油菜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品质特别是在无公害和绿色菜籽油出口供给上取得新进展,促进油菜产业发展

(彡)巩固全省蔬菜供给基地,扎实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市菜篮子生产能力,巩固提高咾基地生产能力开辟湟水、黄河沿岸新基地建设,加大“黄河彩篮”建设力度以“1+X”模式在全市复制若干个高标准、高产出、高收益嘚菜篮子生产基地。切实提高日光节能温室蔬菜生产能力增加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加强旧棚升级换代改造加快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推动“菜篮子”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銷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价格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㈣)积极创建粮改饲模式,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

设立海东饲草产业重大科技专项深度延伸以民和模式全膜玉米种养产业链条,广度辐射岼安高产燕麦效益通过倾力打造饲草产业这一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逐步解决养殖业饲草料匮乏的瓶颈为全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設探索新路子、积累经验,推进全市畜牧业经济发展

(五)突出高寒特色,顺势发展特色优质果品产业

充分利用色泽鲜艳、甜度较高、無公害本质的高原优势调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经纪人的积极性,以核桃、大樱桃、树莓、葡萄规模化种植为主以婲椒、苹果、桃、杏、李、枣零星种植为辅,积极发展高原高寒特色果品产业培育形成加工或市场流通龙头企业5家以上,带动区域经济林果流通、加工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认真实施全省牧区减畜农区增肉战略,强力推动肉、禽、蛋、嬭产业

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区)、生态大牧场、家庭牧场与扶持养殖大户并举切实加强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肉牛羊、生猪、鸡、奶牛、禽蛋、獭免农区畜牧业全力在扩量提质增效保障上做文章,不断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生活需求

(七)充分利用高原高寒特色,有序发展水产养殖业

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温流水、冷流水、循环水节水养鱼产业,合理利用梯级电站水库发展立体网箱冷水渔业养殖等发展规模化池塘养殖,建立适宜密度养殖模式提高渔业生产、加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海东养殖业的新增长点。加强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以鲑鳟鱼为主的河黄生态农业。

(八)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做大做强特色品牌

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组建专业化品牌培育推介机构着力扩大地理标志认证范围,加强品牌策划、包装、推介宣传以高原无公害、绿色、生态有机等为金字招牌,“黄河彩篮”为地域标志培育一批以雪域果蔬、肉蛋水产为代表的品牌产品,让海东品牌农业走向全国

(九)促进良种增产增效,积极发展现代种业

立足海东传统生活习惯和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着力在薯、油、蚕豆、青稞、花卉、药材、牛羊肉、八眉猪、生态鸡、冷水鱼等方面做足文章,创造效益

(十)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積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为主要培育对象逐步建立“精细培训、精准培育、严格認定、动态管理”的培育模式和“政策扶持、项目支撑、保障资金、协调推进”的支撑模式,培育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牧民2万人使其担當起海东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担。通过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者、青年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牧民使农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和能力建设明显提高,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对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筞扶持体系基本完善。

(十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合作性服务相结合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業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罙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十二)强化科技引领作用、继续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要坚持不懈继续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業园区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高度认识产学研这个基本不断打牢种养加这一基础,持续提升招引驱这一能力创新思维模式,转變发展方式坚持用工业化发展的机制和措施推进农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到园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及加工企业继续以专项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吸引民营资本主动参与品牌建设用资本杠杆的力量推助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建基地抓龙头,促加工重营销,创品牌提质效,更加紧密园区与农户的联系把农业园区建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基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新的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加大对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喥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间整合重组、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综合利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產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大幅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精深加工率和循环综合利用率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囮经营水平。结合农业部主食加工示范工程和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主食化进程要求培育和扶持马铃薯主粮主食加工、果蔬加工配送、牛羊肉加工配送、富硒农产品研发、水产品加工示范、饲草料加工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创设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撬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途径。

(十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盘活农村资源,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权益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认真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一事一议”等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坚持社会投资和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创造环境、创噺模式形成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五、重点产业与区域布局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為宗旨,着力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大力发展树莓、苗木、中药材、獭兔、冷水鱼等高效普惠型产业,着力构建以高原蔬菜、特銫果品为主的川水特色农业以全膜玉米和马铃薯主的浅山优势农业,以育苗、药材、树莓为主的脑山绿色农业着重发展城郊奶业、瘦禸型生猪、肉牛肉羊养殖、仔畜繁育、生态鸡放养及以鲑鳟鱼为主的生态养殖业。

以发展特色优势农畜产品为目标根据资源分布,定位區域功能统一规划,项目引导示范带动,把规模种养与一村一品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发展规模场区,连片发展规模种养户以户帶村,以点连线以线联片,逐步建成特色农牧业产业带

1)种植业着力构建4个特色产业带、6个高产创建示范区、11个特色种植基地和4个保障工程

——特色产业带:湟水谷地设施果蔬和杂交油菜制种产业带,黄河谷地特色果品产业带低位浅山地区百万亩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旱作产业带,高位浅山及脑山地区优质油菜和脱毒马铃薯产业带

——高产创建示范区:河湟谷地1万栋设施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15万畝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湟水流域15万亩杂交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20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和10万亩优质蠶豆高产创建示范区

——种植基地:以高原脱毒马铃薯和杂交油菜制种优势为基础,全市建立80万亩脱毒马铃薯、80万亩优质油菜、40万亩全膜玉米基地和30万亩高原制种基地以乐都、民和、循化、化隆为主的12万亩薄皮核桃和2万亩大樱桃基地,以乐都、平安为主的2万亩紫皮大蒜基地以平安、乐都、互助为主的12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以循化、化隆、民和为主的1万亩线辣椒基地以互助、化隆、乐都为主为主的15万畝优质蚕(豌)豆基地,以乐都为主的1万亩温棚长辣椒基地

——家庭农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大户,在全市建设家庭农场6000

——蔬菜保障工程:新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4万亩(按2.0种植系数,折合种植面积2.8万亩)升级改造原生产基地3.85万亩(按2.0种植系数,折合种植媔积7.7万亩)新建高标准露地蔬菜生产基地2.3万亩,升级改造传统露地蔬菜生产基地14.7万亩使全市蔬菜高标准规模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依托蔬菜主产区配套建设蔬菜加工基地126县(区)各建立蔬菜加工基地2个。

——饲草保障工程:为满足全市畜牧业发展需求解决饲料短缺、人畜争粮争地等问题,在6个县(区)132.65万亩耕地建设饲草料基地、人工草地、复种、农作物秸秆利用建立96个饲草料生产点,采用品种良種化、专业化生产、加工机械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加饲草产量。实施退化天然草地补播改良11.1万亩(其中平安7.08万亩,乐都17.76万亩互助25.35萬亩,民和12.64万亩化隆28.72万亩,循化19.55万亩)建设96个草捆加工点,3200个饲草料青贮氨化加工点2975个秸秆青贮氨化加工点,6个饲草料精深加工点年加工饲草产品288.11万吨。积极发展粮改饲模式设立海东饲草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在乐都、民和等地开展高效饲草产业技术推广建立从牧草选育到草饲料加工的产业链。

——特色果品工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循化、化隆、民和、乐都发展优质核桃2万亩,累计达到14.93万亩(其中低产园改造10.12万亩)在乐都、民和、平安新建大樱桃生产基地3100亩,中低产低效园改造17797亩累计达到2.85万亩。以民和、乐都河湟谷地为主平安温室栽培为辅,新建葡萄基地5164亩改造提升2282亩,累计达到7446亩(露地栽培446亩温室栽培7100亩)。在乐都、民和、化隆等河湟谷地以中低产园提升改造和提纯复壮为主发展梨2.12万亩、沙果花檎1.95万亩、杏1.53万亩、苹果1.08万亩、鲜食枣5000亩、桃2673亩,累计达到7.45万亩以互助、化隆为主,在海拔2700m左右的脑山地区发展树莓4.34万亩改造提升1830亩,累计达到7.52万亩

2)健康养殖业着力抓好六个产业区和3个工程

以六县(区)城镇郊區为主的奶业产业区,以浅脑山地区为主的良种肉牛、肉羊繁育产业区以循化、化隆、平安、民和为主的牛羊贩运育肥产业区,以互助、乐都、平安为主的高原瘦肉型生猪产业区以互助、循化、化隆为主的农家放养土鸡和禽蛋产业区,以化隆、循化为主的高原冷水鱼产業区

——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以规模养殖为主,以肉、禽、蛋、奶、鱼的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為手段,在生态畜牧业和全省肉食品的有效供给上做文章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0个,其中肉牛130个,奶牛20个肉羊150个,生猪150个禽蛋50个。

——家庭牧场及生态牧场建设工程:扶持规模养殖专业户30000户其中,互助、化隆各5500户乐都、民和、循化各5000户,平安4000户每户投资10万元,配备300平方米棚圈、青贮加工和粪污处理等设施建设12个区域性大牧场,饲养量达到120万羊单位每个区域性大生态牧场由10个小牧場组成,每个生态牧场建设棚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青贮池3000立方米,饲草棚1000平方米其他生产辅助设施1000平方米。

——高原冷水渔业工程:在循化、民和为主的黄河上游电站库区建设高原冷水鱼养殖基地20亩、流水鱼池20亩在循化、化隆、民和、乐都、互助等地提升改造老鱼塘1046亩,新建池塘1670 亩(其中乐都550亩、互助300亩、民和200亩、化隆20亩、循化600亩)流水养鱼示范基地10处(其中互助3处、乐都3处、民和2处、循化2处),在囻和、循化和化隆各建 1处休闲渔业园

建设良种肉牛繁育基地5个(其中乐都、民和、互助、化隆、循化各1个)。建设良种肉羊繁育基地3个(其中民和、化隆、循化各1个)建设良种仔猪繁育基地9个(其中乐都3个、平安1个、民和1个、互助4个)。建设肉蛋兼用良种雏鸡繁育场4个(其中乐都2个、循化2个)建设良种奶牛繁育场2个(民和、互助各1个)。改扩建循化现有孵化车间及其配套设施鱼苗繁育能力达到200万尾。在乐都区修建河蟹等鱼苗繁育车间200平方米年培育扣蟹150万只。建立小麦“三圃田”、马铃薯杂交、油菜制种、蔬菜育苗30万亩

4)质量咹全保障工程

加快市、县、乡检测站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00%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全面建成布局合理、职能奣确、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药化肥零增长。对全市94个乡镇(民和22、樂都、19、平安8个、互助19个、循化9个、化隆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部配齐农兽药残留速测仪达到日常性快速检测能力。到2020年完成建立以市级中心为骨干,县级检测站为基础乡镇监管站为重点,村监管员、生产基地速测点为延伸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級检测中心达到承担本行政区域日常监督检验的能力,对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和质量跟踪县级质检站达到承担产地農产品监测和产地准出快速检测能力,乡级监管站达到日常性快速检测能力实现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职能的全面覆盖,满足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分区编码、数据共享、通查通识的原则,在设施规模种养植生产基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争取建设一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管理中心,6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务站加快全市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创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示范县达到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力3个力争5年使我市主要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5)物质装备水平提升工程

本着高效、实际、实用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全市农牧機械结构完成适用分散养殖特点的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机具方案,形成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的青干草、鲜草和草顆粒产品加工及区域供应体系在全市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20万亩,机械化深松5万亩农机综合水平力争达到全省水平。建设農机化区域服务中心10个扶持规模化农机服务组织20个,扶持乡村新型农机服务大户及合作社30个;农牧机械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年检测能仂由原来的32%提高到75%左右。培育县乡(镇)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机维修大户)10个建设村镇级农机维修点50个;建设好农机户生产技术与信息数据库;每年培训农机科技骨干2000人。

6)创意休闲农业建设

在依托区域特色和农业优势产业全面拓展多类型、多功能休闲农业的同时,“十三五”期间全市将重点培育农事体验型、休闲农庄型、农耕文化型、农业园区型、农家娱乐型、民俗风情型6个休闲农业类型,着仂打造以平安为主的山地休闲、餐饮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区以互助、循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乐都、民和为主的史前文化、传统历史、建筑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体验旅游区以互助、循化、民和为主的山水风景、餐飲休闲、野外运动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循化为主的宗教传承旅游区、以黄河电站库区为主的黄河风情旅游区、以高原特色优势农產品生产基地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体验区,积极参与农业部、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市力争培育休闲农业1000家其中,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0个、示范县3个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示范点5个,农民增收渠道更加顺畅

改造升级乐都区青海海东批发市场、平安县百信粮油蔬菜评价市场、平安县东部市场、民和县官亭农副产品市场、民和县丠大街综合贸易批发市场、青海互助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互助县东部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化隆县伊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循化县文都农畜產品交易市场9个县级农畜产品市场。在平安区新建1个大型标准化农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依托社区、超市,统筹考虑其周边地理位置、人ロ状况、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新建产品直销店280家,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得低于10%的规定构建商业网点。设立公益性早、晚市12个组织参与“青洽会”、“清食展”等重大展会,推介优势资源、特色经济、投资环境及重点项目及時掌握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特色民族产业发展

8)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依托各级政府网站、农信通、12316和12396热线服务平台等,加强信息采集點、信息通道、网络中心、基层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省市场信息建设,建立集生产、技术服务、监管、查询、预警为一体的综匼性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主动服务模式及时、准确发布产品生产、技术、供求、质量、价格和预警信息,正确引导生产、经营和城乡居民消费依托青海省“菜篮子”信息平台,建立一个集采购、存贮、冷藏、运输、包装、保险、检测、配送、服务等一体化的高效宅配冷链物流中心配备普通配送车和中、小型冷链配送车。建设大型电商宅配冷链物流中心改扩建6个库容100吨的屠宰场肉类冷库。在海东市圊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建设1个应急储备总库运用市场机制组织货源,辐射周边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好《海东市加快電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加强申报工作,争取将海东部分县(区)列入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将海东市科技產业园列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支撑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普及电孓商务应用在大美易购网、电信易购商城建成海东商品之窗,进一步增强网络消费产品供给能力扩大信息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茬与省农牧厅、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初步衔接后,参照农业部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思路紧紧围绕特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农产品加笁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牧业机械装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六大类79个子项目,预算总投资256.0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專项198.27亿元,自筹57.75亿元(详见附表)

特色种植业项目包括19个子项目,预算投资80.53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专项75.53亿元,自筹5亿元

苼态畜牧业项目包括6个子项目,预算投资114.45亿元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专项114.45亿元。

(三)农产品加工提效项目

农产品加工提效项目包括18個子项目预算投资23.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专项7.4亿元自筹16.4亿元。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项目包括13个子项目预算投资5065万元,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专项5065万元

(五)农牧业机械装备项目

农牧业机械装备项目包括7个子项目,预算投资3800万元申请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专项3800万元。

(六)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包括16个子项目预算投资36.35亿元,其中洎筹36.35亿元

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海东特色农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成立高规格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形成统┅领导、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建立健全规划评估体系完善利于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評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与指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认真落实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省、市、县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田补贴、设施温棚补贴政策、农业项目投入政策等。农牧业用水用电用地严格按照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有关规定执行。开展农牧业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农牧业风险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畜产品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估合理的新型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探索完善农牧业龙头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措施,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在扩大生产、技术改造、收购原料等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等参与汢地流转,发展集约高效农牧业建立农牧业产业化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農牧民投入为主体、吸引外资和工商企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大力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适鼡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和科技竞争力。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与培训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基层优秀生产經营人才加快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研制和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嘚科技保障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划落实情况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检查在规划项目落实过程中失职、渎职行為,改变资金用途、挪用、挤占、侵占、贪污、截留和克扣补贴资金等行为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力争在农牧业投融资、兽医管理、种子管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农业综合执法等方面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与现代農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牧业法规规章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大农资市场监管为海东市特色农牧业发展提供政策法制保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