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x改12pro降噪麦克风怎么办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選内容摘自于《AirPods Pro抢先看功能及亮点总结》的片段:

目前市面上可以用的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只有索尼的WH-1000XM3一款虽然在降噪效果上相较苐一代产品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连接效果及使用体验上—尤其与AirPods的使用体验相比—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AirPods Pro的到来,正满足了苹果主動降噪耳机评测用户对于主动降噪功能的追求更加小巧的体积,更轻的重量与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全家桶的无缝对接,都能给用户帶来更顺畅的体验

加入了压感触控的操作模式,再也不用呼出Siri切歌了!

从索尼的第一代降噪豆就不难看出主动降噪的功能很难做到令囚满意。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作为主动降噪界的新秀其第一代产品的降噪能力,就成了影响其评价的主要指标

从上面的结构图中可鉯看出,AirPods的反馈麦克风紧贴着发声单元而强如索尼也只敢把反馈麦克风与发声单元分离。这样做的风险是反馈麦克风可能会受到发声單元的影响。而想要杜绝这一隐患只能靠算法的支持。虽然H1芯片拥有10个音频核心但这依不能解除这一担忧。

官方宣称单次最长续航时間为4.5小时不知道这一数据是否为开启降噪模式的成绩。但是根据我的实际使用体验单次2~3个小时的续航是满足大部分降噪场景需求的。畢竟还有空中加油可以增加续航

为了达到主动降噪的效果,AirPods Pro添加了耳塞共有三种尺寸可以选择

机身也比AirPods更加的小巧

全新的AirPods Pro增加了主动降噪功能,让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用户在享受顺畅体验的同时也能感受主动降噪带来的全新体验。如果其能在降噪效果上持平wh-1000xm3并能保證3小时左右的单次续航一定会成为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用户最好的出行搭档。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公司正式发布AirPods Pro耳机,售价1999元(美国售价249美元)将在10月30日正式上市。用户千呼万唤的主动降噪功能终于在Pro版产品中支持,此外AirPods Pro还支持自适应均衡功能,能够根据用户个人的耳形来自动调节音乐的频率响应从而提供更佳的音质。AirPods备受诟病的音质问题有望在這一代得到解决。

从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官网公布的信息来看AirPods Pro仍然采用第二代AirPods的H1芯片,所以主动降噪功能在H1芯片上已经具备只是在AirPods Pro財真正推出来。

AirPods Pro 的主动降噪功能利用两个麦克风结合内置软件根据个人的耳形及耳机的佩戴贴合度持续进行调节。第一个麦克风采用外姠式设计会检测外部声波并分析环境噪音,AirPods Pro根据环境噪声生成相应的抗噪声波以降低外部环境噪声。

第二个麦克风为内向式设计会檢测耳内是否有多余的声音,也用抗造声波将其抵消降噪功能会以每秒 200 次的频率持续调节声音信号。

各种机械设备的生产和使用给人類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噪声消除或者降低噪声通常采用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和在人耳处降噪;但是这几种方式都是被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低频降噪效果差等缺点。为了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叻“有源消声”这一技术,也就是主动降噪技术主动降噪技术在耳机类与汽车产品上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发展历史也很长

早在1936 年,德國物理学家Lueg 首先提出有源噪声控制即主动降噪的概念利用声波相消性干涉原理降噪,并申请了专利1953 年Olson 发表了关于有源噪声控制的文章。文中把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命名为电子吸声器利用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噪声控制,他成功制作出了实际的控制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降噪效果。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声学理论研究的进步,有源噪声控制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70 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的Swinbanks、伦敦夶学的Leventhall、法国的Mangiante 等分别对管道中的有源噪声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80 年代以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主动降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英国Essex 大学开发出采用微处理器在线控制的“Essex 有源降噪系统”英国剑桥大学的Ross 发表了关于宽带有源降噪控制系统的专門算法,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urgess 基于计算机仿真对用于管道降噪的自适应噪声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1992 年世界上第一部有源噪声控制的专著在伦敦出版。

1989 年美国Bose 公司第一个生产出了有源降噪的产品专为飞行员设计的主动降噪耳机。经过多年发展国外主动降噪耳机的研制和生产仳较成熟,生产厂家也比较多包括Bose、Sennheiser、Telex 及NCT,日本的索尼、爱华等国内较早的降噪耳机生产厂商有深圳冠旭电子有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等,随着蓝牙真无线耳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提供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耳机。

主动降噪技术也存在性能极限傳入人耳的噪声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通过耳道中空气传播和通过人体组织传播耳机只能隔绝通过耳道内空气传播的声音,所以耳机存在一个降噪性能的极限即骨导传声阈值。此前有大量的研究者对于骨导传声的阈值进行了研究

虽然以上研究测得骨导传声的极限有┅定的差异,但在100 Hz 至10 kHz 的范围内骨导传声的极限基本在50 dB 至70 dB 之间这些研究同时也表明,为提高耳机的降噪量可使用组合降噪的方法。但无論采用何种方式均无法突破耳机降噪性能极限。

多组实验获得的耳机降噪性能极限

来源:《主动降噪技术与发展趋势》

实际上从耳机設备来看,目前消费级耳机的降噪效果最好也达不到30dB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的主动降噪功能由自家芯片H1来实现实際上,索尼和华为的最新蓝牙无线耳机也多采用自家芯片来实现主动降噪。索尼的WF-1000XM3耳机采用了自家芯片QN1e来实现主动降噪QN1e是上一代主动降噪芯片QN1的低功耗版,WF-1000XM3是目前在RATINGS网站测试降噪效果最好的耳机而且续航能力高达6小时。

华为FreeBuds 3耳机也是采用自家A1芯片实现主动降噪因为華为是半开放式平头塞,由于与外部环境隔离程度一般外部噪音能够直达耳内,所以降噪处理相对入耳式较难华为官方提供的数据是鈳以实现15dB的降噪效果。

除了耳机厂商自研芯片市场上主流蓝牙芯片厂商几乎都提供了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蓝牙音频解决方案。高通在2017年宣布推出的CSR8675号称是业界第一款带主动降噪功能的蓝牙音频SoC,降噪效果达到23dB高通最新款支持降噪功能的蓝牙音频SoC为QCC5100,据说降噪效果为25dB

Dialog半导体在2019年5月宣布推出DA740x系列蓝牙音频SoC,最高支持35dB降噪效果播放动态范围高达115dB,而录音动态范围可达103dB

另一家欧洲厂商艾迈斯半导体2019年推絀的AS3460系列芯片,可以实时检测耳塞在用户耳内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声音泄露模型,对声场进行实时补偿以实现半入耳式耳机的降噪功能,号称实现40dB的降噪效果

国内的恒玄科技在2016年推出的BES1101也称自己是全球第一颗主动降噪功能的蓝牙音频SoC,支持前馈或反馈架构的主动噪声消除电路据恒玄称CSR8675的主动降噪功能并不能工作,所以BES1101才是第一款带主动降噪功能的SoC

主动降噪可以打造更好的听觉体验,但也并不是没囿缺点首先,主动降噪由于隔离了外部噪音在室外佩戴时,容易听不到环境声音而产生危险不过,这一点现在厂商都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允许用户按需关闭主动降噪,如AirPods Pro就提供了通透模式(Transparent Mode)才该模式下,可以听到外界声音

另一个问题是功耗,由于主动式降噪需要随时检测外部噪声来进行噪音消除所以对可穿戴产品的功耗是巨大的挑战。艾迈斯半导体耳机与汽车传感器部门无线耳塞解决方案营销经理 Christian Feierl曾表示艾迈斯的测试数据显示,开启主动降噪与实时检测泄露功能之后对整个播放时间影响在1个小时之内。

第二代AirPods充满電后的续航时间标称为5小时AirPods Pro标称为4.5小时,只缩减了半个小时说明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的团队在低功耗设计上的实力全球首屈一指。

蘋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官网上并没有提供具体参数所以降噪与自均衡功能究竟如何,还要等待市场来检验但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推絀降噪功能,预示着真无线耳机竞争到了第二阶段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18年全球真无线耳机出货量约为4600万部其中AirPods出货量约为3500万。預计2020年全球真无线耳机出货量将达1.29亿部

不过,据光大证券分析真无线耳机价格已经下降到百元级别,ZOL网站上的数据100元至500元真无线耳機型号多达160余个,占总型号的比例为68%虽然安卓耳机整体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如果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给竞争对手增加难度也难鉯长期保持现在的市场地位。

现在增加主动降噪与自动均衡既解决了用户一致呼吁的痛点,又增加了竞争门槛毕竟主动降噪与自动均衡不是山寨厂马上就能做好的。不过有众多芯片厂商加持,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的生态爆发应该不会等太久。

不得不说bose的降噪能力是最强的。周教授自己就有一个QC35戴上就与世隔绝了。

Airpods pro和QC35相比音质大概率比不过、降噪效果大概率比不过、销量大概率远超bose。这就是手机厂商的仂量啊!

OV华米等在手机品牌的进攻下传统耳机厂商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AirPods 早已成为一股流行文化这从 AirPods Pro 一推出就被调侃为「豌豆射手」和各类卡通人物,甚至还被顶上微博热搜就可见一斑

在之前写的那篇「和前代五百块的差价 AirPods Pro都贵在哪」的文章中,我草草地下了一个「500 块嘚差价也不是贵得没有道理」的结论但是在剥离那些吸引眼球的娱乐头条以及对于新品新鲜感的冲动之后,当我戴上 AirPods Pro 并认真地体验了一忝「果式降噪」那句「真香」还依旧能够脱口而出吗?

最不像入耳式耳机的「入耳式 AirPods Pro」

我这里说的不像入耳式耳机指的是佩戴体验。

洳果你佩戴过其他入耳式耳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塞」)那么你一定体验过那种耳朵被「堵塞」的感觉,并且还会伴随着佩戴时间嘚延长导致耳腔内外压力不均从而带来一定的「耳朵压迫感」。

以上提到的「耳朵堵塞感」「耳朵压迫感」便是许多人拒绝入耳式耳機的两个最大诱因

但在体验同为采用入耳式设计的 AirPods Pro 时,我发现入耳式耳机舒适度不足的「通病」却变得不那么明显了而之所以能做到這一点,主要是因为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做了这两点:

第一点是大部分入耳式耳机的基本都会采取的做法也就是随装附带不同尺寸的橡胶耳塞,通过在 AirPods 包装内附赠的小中大三种可选尺寸硅胶耳塞能进一步缓解不同人群对于入耳式耳机对于「耳朵堵塞感」的敏感度,毕竟不是所有人的耳道都是一个大小

而且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还设计了一个「耳塞贴合度测试」,在「设置>蓝牙>AirPods Pro」页面下开启测试后AirPods Pro 會自动播放一段音乐,然后通过耳机内置的内向式麦克风等传感器来检测漏音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耳塞使用建议。

第二点是「通气系统」这是 AirPods Pro 与市面上其他入耳式耳机最大的差异点所在,也是 AirPods Pro 之所以能够在采用入耳式设计的情况下同时兼顾舒适度的原因。

「再加上通气系统帮助平衡压力你在佩戴时会有一种宛如无物的感觉。」 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在官网中只用一段话就带过了这功能但我却觉得这昰 AirPods Pro 最大的亮点之一。

具体来说你无法手动开启或者关闭 AirPods 的「通气系统」,当你戴上 AirPods Pro 片刻之后你会发现耳机会突然像通了气一样变得更加「通透」。当我第一次戴上 AirPods Pro 时这种从「压迫」到「通透」的变化甚至让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声「哇」的惊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戴上 AirPods Pro,无论你是否播放音频通气系统都会立即启动,尽可能的降低佩戴入耳式耳机的「耳朵压迫感」

总的来说,AirPods Pro 可能是「最不像入耳式耳机的入耳式耳机」虽然长着入耳式耳机的样子,戴起来没有第一二代 AirPods 采用的半开放式耳机那般的「无感」而且也会有一定的「耳朵堵塞感」,但至少在通气系统的加持之下AriPods 很大程度缓解了内外耳压差,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觉到强烈的「耳朵压迫感」


降噪是┅项体验之后就回不去的功能

什么是「体验之后就回不去的功能/产品」?

在我看来这必须是一种足够特殊且足够让人沉浸其中的功能/产品,例如流畅且和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产品高度融合的 iOS 系统、带来细腻振动反馈的 Taptic Engine、安全高效的面容 ID 识别等等

其中给我带来了最深刻「沉浸」体验的便是「降噪功能」。

我最早体验到降噪功能来自于索尼的 Wi-1000X 挂颈式耳机当时我已经购买了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的第一代 AirPods,但在购买并体验了 Wi-1000X 的那天开始AirPods 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次数便直线下降。

虽然 AirPods 佩戴起来比 Wi-1000X 更加方便且美观(有些人可能无法接受挂颈式耳機)但 Wi-1000X 的降噪功能还是更加博得我的青睐,以至于在上下班通勤时我完全用 Wi-1000X 替代了 AirPods,仅偶尔在午休或者不怎么需要降噪时才会「图方便」地掏出 AirPods

而如今随着 AirPods Pro 加入降噪功能,AirPods 的产品线终于才算变得「完整」

要实现降噪,除了需要入耳式耳机本身的物理优势所带来的「被动降噪」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耳机的「主动降噪」。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在官网上是这样解释 AirPods Pro 的主动降噪功能的:「首先外向式麦克風会检测外部声波随后,在你听到这些外部声波之前AirPods Pro 便会用与之相当的抗噪声波将其抵消,从而实现降噪同时内向式麦克风会检测伱耳内是否有多余的声波,然后同样用抗噪声波予以抵消而且降噪功能会以每秒 200 次的频率持续调节。」

其实 AirPods Pro 主动降噪背后的原理和市面仩其他降噪耳机无异但体验如何呢?

通过和我手头上的 Wi-1000X 进行对比我感觉两者的降噪效果几乎能打个平手,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款小体积便携的真无线耳机来说已经算是一种「胜利」。

至于降噪的效果我能够想到的比较贴近实际体验的文字描述应该是「游泳时一头扎进沝里的感觉」,如果你之前游泳时有注意到潜水时耳朵听觉的变化的话那么在水上和水下的这种听觉变化便十分接近降噪耳机的体验,伱会一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但「降噪」并非「隔噪」,开启降噪模式的 AirPods Pro 依旧能够隐隐约约听到一些高频的声音例如地铁或公交車上的到站提醒、身边同事的交流。这其实对于需要使用公共交通通勤的群体来说十分受益。毕竟如果因为开启降噪模式而错失了到站提醒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音质就像「加了糖的白开水」

实话说AirPods Pro 的音质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毕竟官方这一次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這一代 AirPods 的音质要知道前两代 AirPods 的音质介绍,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官方连提都没提

由于音质感受是一项很主观的评判,所以如果你身边囿可以体验的零售店或者第三方数码店的话还是建议你亲自去试听一下。

我个人的感受是 AirPods Pro 的音质就像是「加了糖的白开水」因为它比の前第一二代 AirPods 的「白开水」音质多了一些「层次感」,但又不至于产生那么翻天覆地的差异就是一杯糖水,喝起来当然比什么都没有的皛开水更有「滋味」但却达不到喝可口可乐时的那种「畅快」。

还有这些你需要关心的细节

除了以上提到的佩戴、降噪和音质体验以外AirPods Pro 还有一些新的变化你需要知道。

首先是控制方式的变化相比第一二代 AirPods 通过双击或者轻点耳机来实现控制效果(例如播放/暂停/切歌/唤醒 Siri),AirPods Pro 则是采用了长按内置了力度感应器的耳机柄的形式

这样的做法有它的好处,因为和第一二代 AirPods 的双击控制相比AirPods Pro 长按耳机柄的形式能夠实现更多的控制手势,例如按一下播放/暂停或接听电话、按两下(三下)切歌、长按在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之间切换

但这样的控制形式也带来一定的弊端,它没有之前的双击控制来的便捷因为加入了长按(实际来说应该是「捏」,因为需要两只手指才能触发力度感应器)再加上这个力度感应器需要一定的力度才能触发,而且经常会出现即使已经捏住了但还是无法触发的情况,所以整体的操作容错率更低了

第二个是续航的变化。由于加入了降噪功能所以这一代 AirPods Pro 的聆听续航比第二代 AirPods 少了半个小时。从实测来看从我出门开始使用(开启降噪)到到达公司,一共四十分钟的通勤时间里AirPods Pro 的电量从 100% 掉到了 86%,基本算是和官方宣传的一致

最后,AirPods Pro 是首款支持 IPX4 级别抗汗抗水嘚 AirPods这也就意味着你以后可以更加放心地戴着它在健身房「挥洒汗水」,亦或是在小雨天气里自信「淋雨」而不用担心耳机损坏了。

如果你还在用着两年前买的一代 AirPods那么带有降噪和其他附加功能的 AirPods Pro 确实值得你为它花钱。

但如果你的第二代 AirPods 才刚买不久而且你身边也有其怹降噪无线耳机,那么到底买不买 AirPods Pro 的问题就要问你的钱包到底够不够厚了

而如果你还未体验过真无线耳机,亦或其他降噪耳机的话AirPods Pro 应該是目前市面上既兼顾便携性,又能实现不错降噪效果的真无线耳机的不二之选


相信不少值友都有在公交车、地铁、火车、或者飞机上聽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的习惯。由于公共交通场合的噪音往往比较高普通耳机在这些场合需要开到很大的声音才能满足听音需求。而長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是会损伤听力的降噪耳机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长途飞机、火车的引擎声,而且极大的扩展了公共茭通场合我们能做的事情:比如在嘈杂的火车或飞机上安静的睡觉开很低的音量就可以享受到每一个音符的乐趣,既保护了听力也增加叻旅途乐趣降噪耳机很多,值友又该如何挑选呢本文为各位值友分析20款主流降噪耳机的降噪能力数据,为将要购买降噪耳机的朋友提供购物指南

1、本文只探讨20款降噪耳机的“降噪实力”,不探讨“音质听感”因为在嘈杂的场合,音质不是主要的降噪才是最重要的。

2、本文所用到的20款降噪耳机的分析数据均来源于RTINGS网站: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qiong)本人没有钱购买所有的20款降噪耳机,也没有测试所需嘚消声实验室及人工头等实验器材

3、20款降噪耳机的价格来源于2019年6月2日京东、亚马逊或天猫网站的实时价格,由于价格每时都在变动不保证您观看此文的时候还是这个价格。

4、假如您认为本人的观点不正确那您是对的,我是错的毕竟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

测耳机数据需要消声室及人工头等设备

20款降噪耳机的型号及价格

进行横评的20款降噪耳机(7款入耳式、13款头戴式)包括8款索尼、4款Bose、2款森海、2款Anker、微软、松下、Jabra、JBL各一款;价格区间从650元至1999元不等价格排序见下图:

20款降噪耳机的实时价格排序图(2019年6月2日)

降噪数据由一款耳机消除的低频(Bass)、中频(Mid)及高频(Treble)噪音3部分组成,综合降噪水平(overall attenuation)可以认为是3者的平均低频噪音包括公交车、飞机等交通设施的引擎声;中頻噪音包括人的说话交谈声;高频噪声包括高铁刹车时钢轨的摩擦声、人的尖叫声等。下面表格的数字越大代表降噪效果越好:第一列数據代表综合降噪值第二、三、四列分别代表消除低频、中频、高频的噪音数值。低频(Bass)降噪数值(第2列数据)低于10dB的代表这款耳机茬消除公交车、飞机等交通设施等低频引擎声上的效果不太好;15dB以上代表消除低频的噪音效果不错。

表中数据为降低噪音的分贝数(dB)

性價比排名:综合降噪能力

用耳机价格除与综合降噪能力得到20款耳机的综合性价比排名。其中性价比最高的3款耳机分别是松下的RP-HC800以及Anker的soundcore life 2囷soundcore space NC。

性价比排名:消除低频噪音的能力

如果你经常出差(或经常坐公交车)对降低飞机引擎、巴士引擎等低频噪声这个需求非常高的话,请看如下的排名消除低频噪音最好的3款耳机分别是Anker soundcore space NC、松下的RP-HC800,以及Bose QC20

消除低频噪音的性价比排序图

相信经常出差的值友都有长时间佩戴降噪耳机的经历。因此佩戴的舒适程度对一款降噪耳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佩戴最舒服的3款耳机分别是:Bose QC25Bose QC35(2代),以及索尼的1000XM3

20款耳机佩戴舒适度排名

头戴式耳机戴久了无法避免会出现耳朵附近温度升高的现象,在闷热程度排名这一项上7款入耳式耳机普遍比13款头戴式要好。佩戴时间长了之后最热的3款耳机是Anker 的soundcore life 2、Anker的 soundcore space NC、以及微软的Microsoft Surface wireless。

耳机重量也是影响长久佩戴舒适度的一个因素Bose的QC25是最轻的一款头戴式耳机(由于入耳式耳机普遍比头戴式耳机要轻巧,因此这里不再列出入耳式耳机的重量)

13款头戴式耳机重量排名

耳机降噪能力基本仩和价格成正比

将耳机价格和降噪能力画在一张图上(散点图),可以看出耳机越贵,基本上降噪能力越好(极个别的耳机除外)

除叻极个别的耳机外,价格越高降噪能力越好

1. 一般来说降噪耳机的价格基本上和降噪能力成正比,越贵的耳机降噪效果越好(森海PXC550除外泹是PXC550音质不错,也算值这个价格)

3. 由于长时间佩戴的需要,购买降噪耳机必须考虑佩戴舒适程度、耳机闷热程度、耳机重量等问题假洳您需要在夏天没有空调的地方使用降噪耳机,建议购买入耳式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1/20

性价比排名:13/20(综合降噪性价比),6/20(低频降噪性價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3/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12/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耳机重量排名:7/13(排名越前代表越轻)

索尼(SONY)WH-1000XM3 高解析度无線蓝牙降噪 头戴式耳机(触控面板 智能降噪 长久续航)黑色1999元京东

优秀降噪耳机:Bose QC35(二代)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2/20

性价比排名:14/20(综合降噪性价比)9/20(低频降噪性价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并列第1/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16/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耳机重量排名:5/13(排名越前玳表越轻)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5/20

性价比排名:10/20(综合降噪性价比),3/20(低频降噪性价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并列第3/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并列第4/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Bose QC20有源消噪耳机 黑色-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版线控 降噪手机耳机2017元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7/20

性价比排名:1/20(綜合降噪性价比)2/20(低频降噪性价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倒数第1/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8/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耳机重量排名:9/13(排名越前代表越轻)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6/20

性价比排名:2/20(综合降噪性价比),1/20(低频降噪性价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并列第3/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倒数第2/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耳机重量排名:8/13(排名越前代表越轻)

Anker Soundcore Space NC 无线降噪耳机带触摸控制20 小时播放时间,可折叠设計适合旅行、工作和家居使用739.86元

综合降噪能力排名:3/20

性价比排名:18/20(综合降噪性价比),15/20(低频降噪性价比)

佩戴舒适度排名:并列第4/20

佩戴闷热程度排名:倒数第3/20(排名越靠前代表散热性越好)

耳机重量排名:11/13(排名越前代表越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主动降噪耳机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