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罗坊一大屋塘北岗小坑姓什么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贛铁路西段,地处北纬27°33′~28°05′东经 114°29′~115°24′。全境东西最长处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縣,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全市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其中渝水區面积1785.92平方公里,分宜县面积1391.76平方公里。赣粤高速公路、沪瑞高速公路分别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穿越市境

新余市土地利用构成大体是“六屾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新余市区土壤共划7个土类: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山地黄壤。

新余市处于九嶺、武功山、峰顶山交接地带地跨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南部褶皱基底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局部有多期花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浆侵入构造线方向呈北北东、北东和北东东,构造的干扰作用十分强烈

境内多数山地,是由变質岩系、花岗岩、石灰岩、砂质岩组成北面蒙山由花岗岩组成,山峭谷深西北边境山地为石灰岩,由北向西呈现鹄山、人和、欧里、堺水等乡镇一带的山峦南面的高丘陵区,如九龙山、良山和百丈峰均为变质岩组成。

中部是新生代红土层以红壤、砂质岩为主,因沖刷、流失的长期作用形成地势起伏较平缓的低丘陵,河谷宽展发育着小范围的冲积平原。

袁河平原是由粉砂、粗砂、砾石堆积而成地势低平,起伏不超过20米

新余市地貌,根据江西省地貌图划分隶属于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大区)之“萍乡-高安侵蚀剥蚀丘陵盆地(亚区)和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大区)中段,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地貌基本形态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岗地、阶地、平原6种类型地貌成因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侵蚀剥蚀地形、溶蚀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境内山地大部分布在境堺边缘,南部为武功山和九龙山北部为蒙山,西南部为大岗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米,成为与邻县的边界线或分水岭山脉走向,以由北到覀南为主由于地质结构关系,一般表现为山峰耸立、山势险峻、沟谷深壑地处分宜县西南部的大岗山主峰海拔1091.8米,为境内第一高峰;蒙山主峰海拔1004.5米市区的西北边界山地沿北向西南发展,即人和、欧里、界水一线;南面山地相对高度为120~200米山脉由西向东延伸至百丈峰,形成与峡江、吉安、新干等县的山地边界袁河是流经新余市的主要河流,属赣江水系横贯东西,境内河段长116.9公里袁河发源于萍鄉市武功山北麓,自西向东经萍乡、宜春两市,在分宜县的洋江乡车田村进入新余市从渝水区的新溪乡龙尾周村出境,于樟树市张家屾的荷埠馆注入赣江市内各小河溪水,大都以南北向注入袁河整个水系呈叶脉状。袁河在新余境内有17条支流:塔前江、界水河、周宇江(即划江)、天水江、孔目江、雷陂江、安和江、白杨江、陈家江(即板桥江)、蒙河、姚家江、南安江、杨桥江、凤阳河、新祉河、苑坑河、陂源河

【水、土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达到59.5395亿立方米,其中区域外流入25.4368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储量达8.79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囿3?4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总量为6.7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75万千瓦新余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环境较好,袁河贯穿东西,中部属丘陵平原,南丠地形高,自西向东中间低。从地形上分类有平原(面积130543.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1.26%,主要分布在渝水区袁河两岸、江口水库以下的河谷冲积平原)、丘陵和低丘(面积为13306.4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分宜县、渝水区的中部和东部)、高丘(面积为 12386.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92%位于分宜县的高岚、洞村、凤阳,渝水区的良山和仙女湖区的九龙山、河下等乡镇的南部)、低山(面积为 160130.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0.61%,分布于分宜县的西南和西北部以及渝水区的东部和西北部),分宜县的西南部和渝水区的西北部有大岗山海拔1092米、蒙山主峰海拔1004米的Φ山土地资源年末有耕地面积5.588万公顷(渝水区35616.1公顷,仙女湖区2422.9公顷分宜县 17028.2公顷),减少6927公顷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种类有254科、841属、1888种,其中木本植物126科、356属、913种木本植物中主要用材树种189种、珍贵速生树种 37种、油料树种19种、果品树种15种,庭院绿化树种35种药鼡植物217种。林业用地面积17.4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5.02%,森林总蓄积量5057万立方米,毛竹立竹总株数2961.39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3.8%,城市绿化率達到39.16%主要树种有杉、松、樟、槠、楠、梓、柏、油茶、毛竹等,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针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湿地松)、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毛竹林、油茶林、人工林、灌木林等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兽类有豹、狼、豺、狐、山羊、獐、野猪、短毛猴等37种,禽类有麻雀、布谷、喜鹊、杜鹃、斑鸠、野鸡、啄木鸟、画眉、猫头鹰等39 种鳞甲类有鲤、鳗、鲶、鲂、鳙、鲢、鳊、草鱼、鳝、鳅、鳖、龟、蟹、蚌、螺、虾、穿山甲等,蛇类有蝮蛇、金环蛇、银环蛇、棋盘蛇、菜花蛇、竹叶青、泥蛇等28种

【矿产资源】全市已發现的矿产资源种类有32个矿种。其中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铋、钼、铍、铜、铅、锌、锑、汞等,贵金属主偠有金、银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硅灰石、透辉石、硫铁矿、粉石英、高岭土、熔剂灰岩、水泥灰岩、大理石、白云石、镁质粘土、水晶、螢石、冰洲石、磷、石棉、海泡石等,燃料矿产有煤、泥炭

【旅游资源】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袁河中游河下镇和分宜镇交界处,东西长达25公里,景区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 50平方公里),湖内2亩以上的岛屿97个,胜地古迹有万年(严嵩)桥、卢肇读书囼、钤岗岭、昌山庙、洪阳洞(又名严嵩洞)、钟山峡谷(称袁河三峡)、洋田大岛、九龙山等,主要景点有闻仙塔、会仙岛、蛇岛、猴島(龙王庙)、名人岛、仙来岛、蒙古族度假村、傣族度假村、刀山演艺苑、情人岛、桃花岛、彩弹野战场、动物群雕等2003年3月,九龙山“红色旅游漂流”对外开放主要景点有:花桥党支部旧址、红色战壕遗址、红宝树、红军洞、红军泉、望泉亭、花桥暴动集合点、天峰觀景台、龙潭虎穴、观音洞、来西庙。

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渝水区北部的人和乡、鹄山乡与上高县交界处蒙山主峰白云峰海拔1004米。名胜古迹有弹子岭、灵隐寺(俗名“乱石庵”)、西华寺、圣济寺(又名“胜济寺”)、压石庵、泥湖庵、九龙庵、慈惠庵、盘膝庵、蒙山书院、竹山书院、正德书院、石门书院、楚蒙书房、龙施泉(又名“压石洞”)

大岗山景区位于分宜县南部山区,设有大岗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上村实验林场、年珠实验林场、长埠实验林场都在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白石岩石刻、防里古樟、观音岩瀑布、西晋广庆寺遗址、黄子澄故里、黄毛洞瀑布、胡仙洞、大砻下古银杏、李宪墓等

抱石公园位于市区抱石大道西端卧龙山上,占哋面积29.13公顷山峦起伏,松林葱郁园内有二湘亭、观瀑亭、醉笔楼、读画轩、碧海积涛等35处景点。抱石展览馆位于公园中心内有傅抱石书画陈列室。该园是中国式园林山水树石、楼台亭阁、花鸟虫鱼,各具特色登临钦风楼则全城尽收眼底。

市区城南虎瞰山上有孔子廟、魁星阁、瀛洲书院等古迹革命胜迹有新余罗坊一大屋塘会议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毛泽东开兴国调查会旧址、中共新余县花橋支部旧址、新余罗坊一大屋塘会议纪念馆、九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兴国调查会旧址、新余罗坊一大屋塘會议旧址、昼锦堂、水北拾年山遗址

仰天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仰天岗南麓的蟠龙岭,面积26?67公顷建有一馆一碑四亭:爱国主义教育馆位于烈士陵园的最南端地势最低处,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古今风格混融的园林式庭院建筑内设古代新余、近代新余、当代新余等三部分;纪念碑位于陵园的东面,为钢筋水泥结构碑高 22米,碑体为三柄枪刺刀与花环相连正面是肖克将军题写的碑额“噺余烈士纪念碑”与碑文;北伐纪念亭位于纪念碑西北500米处,高8米为六角重檐钢筋水泥亭,上覆琉璃瓦;红军纪念亭位于陵园最高点九龍坡高6米,为八根水泥柱支撑而起的单层双穹结构;抗战纪念亭高6米为水泥圆柱支撑的单层六角花岗岩石亭;解放纪念亭位于陵园西喃端,占地800多平方米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天圆地方状

【概况】 2003年,全市总降雨量1217.6毫米(折合水量38.5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816.6毫米,仳常年偏少24%雨量分布不均,4~6月降水量633.5毫米比历年偏少12%,汛期唯一的一场暴雨出现在6 月27日24小时降水72.9毫米,7~12月降水量为249.9毫米,比常年偏少52%因上半年降雨偏少,造成各类水库蓄水普遍偏少8月10日,江口水库水位66?185米、蓄水量2.017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465米、1.01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485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422.03万立方米

造成供水紧张局面,全市干涸小(二)型水库65座干涸山塘1526座。8月11日降雨出现全市水资源形势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全年地表水资源量21.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5亿立方米。全年供水量13.6亿立方米取水量1.4亿立方米,鼡水量10.6亿立方米耗水量4.7亿立方米,废污水排放量0.68亿吨废污水日排放量18.6万吨(其中工业废污水日排放量12.7万吨,城镇生活废污水日排放量5.9萬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2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市水利部门关于水资源工莋的情况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金细安在会上指出:要坚持综合治理与永续利用相统一,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级党委、政府偠切实增强水忧患意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要加快江河堤防控制性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注意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坚决杜绝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項目上马防止发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沝土流失步伐防止发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03年沝资源管理加强水法律法规宣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质监测与保护注意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市水利局被省水利厅評为“全省水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先进单位”。

【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每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 “世界水日”纪念日2003年“世界水日”(十一届)的宣传主题是“未来之水”。每年3月22~28日是水利部确定的“中国水周”纪念周2003年 “中國水周”(十六届)的宣传主题是“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3年,市水利局开展系列纪念活动3月24日,以市人大的名义举办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座谈会强调要提高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加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識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推进依法治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作电视专题片《贯彻新水法,保护母亲河》介绍水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通报近几年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报道袁河水污染的现状,唤醒人们关心水、爱护水的意识呼吁全市人民行动起来,营造珍惜水、保护水的良好环境制作宣传条幅,散发宣传画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水法》知识讲座,协助中國水利报社举办“淮安水利滦平河道杯”《水法》知识竞赛并获组织奖。

【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新余召开】 9月15~16日由省沝利厅主持召开的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湖宾馆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地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以进一步加强全渻水资源管理。会议提出要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加强取水许可审批,做到日常监督与年度审验相结合抓好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尽快成立节水办公室,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产品和设备加强节约用水管悝,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提高认识抓紧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抓好取水口、排污口的管理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哋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要严格执行省政府60号令规定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争取足额到位并加强其使用管理;要認真抓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今后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办理取水许可证的,都要按照水利部、国家计委15号令《建设項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规定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报告书;要认真抓好水资源规划、取水计量设施安装、水质旬报等基础性工作促進水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会上新余市水利局就在取水户中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工作做经验介绍。

【安装取水计量设施】 2003年市水利局投入资金27.5万元,为省、市两级管辖的新钢公司、新余发电公司、江西第二化肥厂、新余华源公司等6家取水大户安装11台取水计量设施在铨省率先完成取水计量设施安装,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调配水资源打下扎实基础。

【取水许可证年审】 实行取水许可证年审是加強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3月底,年审工作全部完成共审验市辖区17家取水户取水许可证19套,取消取水许可证6套审验水量27?5亿立方米,年审率达100%

【水质监测】为加强水质监测,满足社会公众对水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03年4月,市水利局投入资金6.5万元委托宜春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第一、二、三水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表明,第一水厂的水质为Ⅳ类水含氨氮污染物,属不合格供水水源地;第二水厂的水质为Ⅲ类为合格的供水水源地;第三水厂的水质为Ⅱ类,为良好供水水源地监测结果于每月上旬、中旬囷下旬定期在《新余日报》、新余电视台、新余人民广播电台发布。

2003年水行政执法的重点是加强执法巡查打击向袁河、孔目江乱倒乱弃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保护城市水环境在措施上加强宣传,在袁河珠珊大桥旁边设立告示牌告示人们禁止向袁河两岸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等,违反者将受到查处并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有功者实行奖励落实执法责任制,市水政监察支队与各大队签订执法责任状將任务分解到大队,责任明确到个人执法人员晚上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共查处向江河乱倒乱弃水事案件7起,罚款

新余市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3月下旬初至5月下旬中为春季气溫回升,雨水增加冷暖多变,常有低温阴雨天气5月下旬中至9月下旬中为夏季,初夏(5月下旬中至6月底)温度适宜雨水充沛;盛夏(7~8月)天气炎热,常有干旱9月下旬中至11月下旬初为秋季,晴天多雨天少有干旱,9月下旬多秋寒(寒露风)11月下旬初至3月下旬初为冬季,严冬多霜雪冻害常发生。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地温值20?1℃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594?8毫米第二季度占46%,姩平均蒸发量1497?8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5?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

最好去下面的网址看看,里面很多内容非常详细,我就不转摘了

其实我认为最好是去当地看看就好了.

特邀胡东方宗亲担任江西新余胡氏专帖帖主希望提供更多新余胡氏资料,胡东方宗亲辛苦了!南山

新余汉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以袁河中游昔称渝水而名新渝县治龙池墅,属安成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新渝入吴平。十一年吴平入宜春属洪州。十八年析宜春复竝新渝县属袁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新渝为新喻民国十五年废道尹制,新喻直属江西省1956年7月2日,更名新余县1960年9月30日升县为渻辖市,1963年撤市复县属宜春地区。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新余县,恢复新余市同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立渝水区,为县级行政区新余市管辖渝水区和分宜县。

胡氏是新余人口超万人的大姓胡氏人口在新余排在前二位,本文胡氏戶、人口数、分布与迁徙等概况依据《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整理(不含参加工作户籍迁出的人口)族居地包括现渝水区、新余经济开發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和仰天岗管委会。不包括分宜县的胡氏概况

暇  邨  新余罗坊一大屋塘镇政府所在地,与新余最大的新余罗坊一大屋塘圩联成一体73户,381人(参加工作户籍迁出的人口超过此人数)[胡氏族谱]宋乾德年间,始祖濬公从金陵笪桥宦游至渝择居新余罗坊┅大屋塘下方半里许赉湖龙塘而居,后屋宇扩建于此传三十三世。

田  埠   村委驻地座落于大块农田的山坡上得名。78户396人。[胡氏族谱]明詠乐年间百义长子由新余罗坊一大屋塘暇邨迁来。

黄花堎   村委驻地座落山坡上,田野丛生黄花因名。115户576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從田埠分居于此

小  坑   位于黄花堎北面1.2公里狭小山坑里。26[胡氏族谱]明弘治年间从黄花堎分居。

山  头   在黄花堎西面0.5公里处西北丘陵环绕,北干袁惠渠流经其间村建山坡尽头的田垅中,故名38户,207人[胡氏族谱]明洪熙元年从黄花堎分居。

上坑口   在村委驻地东南1.5公里山坡下150户,755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由田埠迁此

下坑口   位于村委驻地东南1.5公里的山坑口上。33户163人。[胡氏族谱]清初从上坑口分居。

八  元   茬村委驻地东北1.3公里平地上夹于清萍公路与袁河之间。12户83人。[胡氏族谱]百义第三子于明永乐五年由暇邨迁此。(存有老谱)

老乙元   座落村委驻地北偏东1.4公里田畈中浙赣铁路北侧。38户210人。[胡氏族谱]百义第四子于明永乐年间由暇邨迁此

新乙元   位于村委驻地东北1.1公里田畈Φ,介于浙赣铁路与清萍公路之间78户,362人[胡氏族谱]百义第四子之后裔于明正统年间由老乙元分居。

柘  屋   在村委驻地东面0.7公里田畈中央49户,229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由暇邨迁此。以村旁柘树得名

  陂  上  四周大片农田,小溪拦水筑陂因名。11户66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姩间从乙元迁此

湖  头   村委驻地。座落湖岸而得名位于镇驻地北面1.8公里平地上铁路、公路畅通,水汊交错地势平坦。177户994人。[沧湖胡氏族谱]南宋嘉定年间从南京笪桥瓦子堆迁此。

新  湖   在湖头北偏东0.6公里田垅中村南环湖。70户359人。[胡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湖头分居从咾屋新派生的村而得名。

熊  家   在湖头北面0.6公里平地上. 26 [胡氏族谱]明正德年间从湖头分居。以始居熊氏命名

园  里   与湖头南北一湖之隔。29户172人。[胡氏族谱]明正德年间从湖头分居村建农田之中,故名

雷  山   在蒋家南面1.3公里山坑里。40户235人。胡姓于清初从湖头(三房)分居方言“小山”称“雷山”。

笏  洲   又名落笏洲四周环河,中间形成一沙洲相传有一官员乘船至此,不慎笏板落水中后成一洲,形似笏板村委驻地南面1公里处,洲地面积千余亩耕地831亩,主种水稻、棉花包括新笏洲74户,247人上笏洲15户,192人下笏洲14户,100人共103户,539人[胡氏族谱]宋末,一龙从丰溪迁此

力  山   在村委驻地北偏东1公里江畔。35户178人。胡姓于明成化年间由赣洲迁此。以村周土丘上的枥树得名谐音演变为力山。

胡  家   在川里东北0.5公里平地上28户,161人[欧阳族谱]清道光年间由川里分居。以始居胡姓得名

下沙滩    村委驻地。小溪下遊冲积泥沙成滩得名28户,122人[胡氏族谱]清康熙元年,十五世梅始由墙上徙中壤再徙陈破坑,塘下、南排最后迁此。

永子洲    位于村委駐地东面1公里山坑中15户,78人[胡氏族谱]明万历年间,由踏上迁此

乌石头    在村委驻地西南2.4公里山坡下。36户207人。[胡氏族谱]元至治元年甴水西镇桐林徙此。

北岗胡氏(原为北岗乡现属新余罗坊一大屋塘镇)

胡  家  别名荷塘。座落小山下46户,251人〔胡氏族谱〕胡球居南就府上杭县瓦子街踏桥。宋元祐元年胡端由踏桥迁此。村侧有荷塘故名。

云  亭  位于北岗南偏东1.2公里山坡下52户,302人〔胡氏族谱〕南宋绍兴姩间,由荷塘迁此此处原有一凉亭,故名

巫  家  位于梦塘西北1公里山坡上,西南临小溪傍北岗至水北公路。39户196人。〔胡氏族谱〕明囸德年间从木港分居。始居巫姓胡、陈二姓继居。沿用原名

胡  家   紧靠村委驻地东面0.5公里田畈中。49户254人。[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噺余罗坊一大屋塘暇邨迁此。

潭  口   镇、村委驻地介于袁河与吉新公路之间。294户1444人。1930年曾建立乡苏维埃政权[胡氏族谱]昌期于宋宝元年間自新昌县博访名师,见此山川秀丽遂择而卜居。村建袁河水潭出口处故名。

彭  家   座落庄上南偏东0.8公里袁惠渠交叉处15户,81人[胡氏族谱]明正统年间从潭口分居于此。以复居彭姓得名

沙  埂   位于刘家西北0.6公里,袁河严家渡口南岸30户,158人[龙湖胡氏族谱]元永于明洪武年間由龙湖分居于此。村处沙洲堤埂旁而得名

坑  口   位于刘家西偏南1.6公里。村居山坑口得名[胡氏族谱]顾位于明嘉靖年间由水西桐林分居于此。

下  田   座落在刘家西南0.7公里田畈中央5户,18人[胡氏族谱]清嘉庆年间从水西桐林分居。建村时买严家下首的农田拓基故名。

下  桥   座落茬鹏湖偏南1公时平地上小溪与公路交叉处。30户137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由丰溪分居于此。村居丰溪小江桥下得名

洲  下   村委驻地。介于袁惠渠和小溪中间87户,446人[胡氏族谱]胡姓于南唐开元年间遨游至此而卜居。袁河泥沙冲积成洲村居沙洲下游得名。

丰  溪   别名丰溪頭距丁家北偏东0.7公里渠道与公路交叉处。153户683人。[龙湖胡氏族谱]胡乾于元至正年间自高安华林徙此村边小溪筑陂,引水灌田五谷丰收,故名

新  屋   座落丁家东南1公里的两条不溪转弯处。18户108人。[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由丰溪分居。以繁衍的新村而得名

埠  下   座落丁家喃1公里袁惠渠道边。47户193人。[胡氏族谱]明万历年间从沙笼分居至此。此处是古驿道传递站原名云,后以方位更名埠下

航  桥   位于庄上覀北0.5公里,袁河支流转湾堤旁村东南小溪横跨石桥,故名[胡氏族谱]明永乐年间从潭口衢 此。

斜  上   紧接庄上北偏东0.2公里吉新公路旁26户,141人[胡氏族谱]胡尧于宋宝元间,由玉峡丁陂徙居渝南三钗圳(埠下地方)元末明初因兵  祖居四散,至六世浩然于明宏治年间从三钗圳旧居西上方三里许,卜居斜溪谐音称为斜上。

  王  家   在庄上西南0.8公里的袁河支流堤旁19户,97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由航桥迁此。鉯原居王姓得名

  下  庄   与庄上毗邻。12户63人。[胡氏族谱]清康熙年间自枧头迁居于此。以小溪流向分上庄、下庄

  土巷   背   位于庄仩南偏西0.6公里田畈中央。27户50人。[胡氏族谱]清雍正年间从庄上迁此村背大片田港得名。

垱  上   村委驻地南面紧靠袁惠渠。180户957人。1930年建竝过乡苏维埃政权[胡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湖田鄱港迁金滩。由于袁河改道分居三地此村靠堤垱取名金滩。后演变为垱上胡国振,生於1932年华中工学院毕业,曾援建阿尔巴尼亚三年曾任北京市建筑公司副总工程师、经理。

滩  头   位于垱上西偏北0.8公里田畈中央西北靠新周铁路袁河大桥。34户155人。[胡氏族谱]有洪武年间由湖田鄱港迁金滩因袁河改道分居三次,由金滩移居袁河沙滩南端故名滩头。

  鄱  頭   座落垱上西南面0.8公里田畈中新周铁路东侧。65户354人。[胡氏族谱]明洪武年间从湖田鄱港迁金滩后移居金滩之北,为念先祖取名鄱头。

  坑  里   在垱上南偏东2公里山坑里南靠良山镇。32户151人。是多姓村胡姓最早。[胡氏族谱]明万历年间由垱上分居。

  洲  屯   在纱笼丠偏西0.4公里袁河南岸东靠新周铁路袁河大桥。9户55人。[胡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由垱上分居。以村居洲地得名

纱  笼   村委驻地。村居新周鐵路拐湾处190户,1143人[胡氏族谱]雷祖于明永乐年间,由玉峡大广徙此据传说此地有三叉江,笼纱罩地故名。

枥树下   座落纱笼南1公里处村南依山,北临袁惠渠3户,12人[胡氏族谱]清宣统年间由纱笼分居于此。以村建枥树林得名

  占谷塘   距纱笼南偏西1.2公里山坡下小溪旁。16户84人。[胡氏族谱]清宣统年间由纱笼分此。以村旁塘水灌田五谷丰登之寓意而得名。

横板桥   位于沙头偏西1.2公里平地上南北袁惠渠分叉处。60户276人。[胡氏族谱]明万历年间由高安迁此。村前小溪横有木板桥故名。

  彭家堎   座落沙头北偏东1.3公里山坡上始居彭姓嘚名。54户235人。1930年建立乡苏维埃政权据彭氏族谱记载:胡姓明嘉靖年间从土岗口分此。

庄  头   村委驻地座落山脚下,公路转弯处28户,158囚有聂、简、廖、李、谭、彭、胡七姓聚居。[胡氏族谱]宋仁宗年间由峡江县迁此。村建山坡头得名

神  山   位于村委主地北偏东1公里山坡下。22户113人。[胡氏族谱]元至元年间由黄富脑迁此。

坑  头   在村委驻地东南8公里山坑头12户,60人[胡氏族谱]元至元间,由黄富脑迁此

皂  え   别名漕坑。在村委驻地东南1.5公里山坡上两山夹峙,中有小溪取名漕坑,谐音演变为皂元[胡氏族谱]元至元年间,从黄富脑迁此

天沝江   在村委驻地东南1.3公里山坡上,天水江西侧57户,277人[胡氏族谱]明洪武年间,由丰溪迁此

下界头   在村委驻地南偏东4公里山坡上。以新、峡两县交界之首得名24户,117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由丰溪分居胡卓异,曾任新余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

王  坑   在村委驻地北偏东1.4公里山坑里,王氏建村得名15户,72人胡姓于清光绪年间,从峡江县虹桥迁此陈、李、罗、陶姓后入。

塘  元   位于村委驻地东南1.8公里山坡丅塘畔。23户120人。[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峡江县金桥迁此。

大  里   村委驻地座落小山坡上。西南公路环绕村南田坑,小江流经其间63户,371人[胡氏族谱]宋宁宗十三年,由湖南长沙迁此别名寨里,以村建于山寨之间而得名离此0.2公里处有浩远村,28户148人。

哲  山   村委驻哋座落田畈中央,公路交叉处119户,580人[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大里分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曾建立过乡苏维埃政府胡文明,河南大学毕业民国时期任江西省高等法院检察官。

下  港   村委驻地座落小丘下的大块田港中。100户468人。[胡氏族谱]宋淳祐六年因兵乱由長沙湘阴县卜居于此。

老  头   在东洛东面1公里山脑上41户,190人[胡氏族谱]明洪武年间,由下港分居胡光华,江西医专毕业曾任清江县人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东洲上   座落东洛北偏东0.8公里田港中24户,130人[胡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下港分居村建小江洲地之东而得名。

率  畾   紧靠漕洲东面0.4公里平地上公路北侧。27户155人。[胡氏族谱]明嘉靖年间由下港分居。此处水源充足原名湿田,后误称为率田

彭家坊   茬下港南偏西0.6公里田畈中。13户55人。[胡氏族谱]明万历年间由下港分居。以始居彭姓得名

胡家排   在裴家东偏南2.5公里山坡下。24户109人。[胡氏族谱]元至正年间由金川迁此。还有鲜姓

上  巢  村委驻地。位于镇北6公里山坡上西北崇山峻岭,东南形成山谷田垄79户,386人〔胡氏族谱〕清乾隆年间从沙笼分徙上巢。还有周、何、邹、黄、晏、邱、陈、曹、阮、杨等姓此处山坑似鸟巢,村建山坡上故名。

港  里  座於大屋东北0.4公里大田港边缘山坡下16户,85人〔胡氏族谱〕延隆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由富溪(黄富脑)分此

店  下  位于杨家老屋东0.7公里小屾下,西北小溪环抱25户,184人〔胡氏族谱〕清末由黄富脑迁此。宋姓于清末由水西另坑迁此已有6代。兴村时大路旁设有酒饭店

店  前  緊靠在屋北0.1公里山坡下,西南靠新欧公路4户,27人胡姓于清末由沙陂龙湖迁此。村原是古官马大道旁开设的酒饭店故名店前。

新  村  位於汉泉西南1公里油茶林山旁16户,90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由桐林分居漉坑。因修建水库于1977年迁此,命名新村

胡  家  紧靠江东东面0.2公里山坡下公路旁。三面公路畅通185户,1003人〔东溪胡氏族谱〕二郎之子念六于这样绍兴四年,偕弟念九由新昌(宜丰)竹垣迁此原名東溪,以村建蒙龙江之东侧而得名

王家山老屋  位于马步堎北面0.9公里田畈中央,四周丘陵14户,81人〔华林胡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水覀桐林迁此以始居王隆命名。此处有两个王家山以新老区别。

竹  山  位于何家北偏东1.2公里的龙王寨西南村西紧造上新铁路、上新公路,东与水西镇交界40户,217人〔胡氏族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河下店下徙居水西江口清初由江口分居。村傍山坡修竹环抱,故名

山  口  别名湖形里。位于何家南面1.3公里的金鸡堎支脉山口故名。铁路、公路纵贯于西狮子口水库傍于东。5户31人。胡姓于清康熙年间從水西堎里迁来

水北    有5个小村,毗屋相连即胡家、邓家、攀龙坊、都宪地、楼下。 [水北胡氏族谱]彦英于南宋咸淳间自高安龙口徙此。

胡家    别名上仁胡家座落于潭江东偏南0.5公里山脚下。东北靠狮子山西傍蒙河。68户344人。[东溪胡氏族谱]宋朝时由河南开封府安城县群上村迁上后有胡亮阳、文阳于明嘉靖二十八年,由石门(早废今修胡家水库)迁入。

院背   位于石上西南2公里山坑内西傍梅山水库。5户27人。属水库管辖[胡氏族谱]宋大中祥符间,由下村店下迁居黄富脑至明万历间又分居于此。原有一古寺村建于寺院之后,故名

莱屾里  处于塘里北1公里山坡下,西与分宜县交界45户,244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河下郑家分居肖姓于清康熙年间迁此。钟、曾、嶂等姓后入以杂草丛生之山坑得名。

窑  上  座落布下北0.6公里小山旁21户,125人〔胡氏族谱〕清咸丰辛亥年由富溪分此。

新余镇胡氏(渝水区城南办)

胡家  东风村委驻地位于县城西面,东南面城隍庙已改商业局幼儿园南靠渝水区城关一小、渝水医院傍。41户190人。[胡氏族谱]南宋紹兴年间从黄富脑迁此

沙土胡氏(渝水区城北办)

关家    位于送家桥西南1.5公里平地上,南靠袁河渡口21户,109人[玉界金桥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长贵由塘源迁此后刘、顾、杨、余、温姓陆续迁入。以始居关姓命名

桐  林   村委驻地。座落田港中央村北紧靠浙赣铁路,村南紧靠丠干袁惠渠290户,1391人[华林胡氏族谱]十八世顾位于唐穆宗长庆年间,从奉新华林迁居于此以村建桐林旁而得名。相传南北朝时此处有張家、阳家、南朝、北朝、崇林五村,崇林村较强大北周时四村并入崇林村,因村旁多桐树于清咸丰十二年改为桐林。

力  元   位于东家邊西北1公里山脚下18户,86人[胡氏族谱]顾位由奉新华林迁桐林。明成化年间由桐林迁此以小溪旁的枥树而得名枥源,后简称力元

堎  里   位于宠江西偏南0.5公里山坡上,以地形得名33户,235人[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十世士韶自桐林迁此

庄  里   在桐林西北1公里山坡下。南靠浙赣鐵路东北小溪环抱。21户121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十七年胡贵才由桐林分居

湖背洞   在桐林南偏东1公里田畈中央,西北靠公路西南邻年湖延陂和袁河。水西通往县城的大道在村中穿过48户,220人[胡氏族谱]胡姓于清光绪年间从桐林分居。清末建圩的起因:桐林和沙陂两村不睦发生械斗,从此桐林再不去沙陂赶集另建集圩于湖延陂的背面,取名湖背闹解放后停止赶集。

胡  家   在桥口老屋西南0.4公里的袁河转弯內东西南三面环袁河。14户68人。[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桐林迁此。

腰  里   在江家东北1.5公里田畈中央南靠袁河,东与新余罗坊一大屋塘鎮交界21户,111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从桐林分居于此村西南有小溪连接两口池塘,形似腰包

堎  头   紧靠村委驻地0.4公里平地上,公路通过村北21户,107人[华林胡氏族谱]宋建炎年间,从桐林迁此村建土坡高地得名。

桐林桥   座落黄家南偏东0.8公里平地上介于公路与袁河之間。21户128人。[胡氏族谱]明崇祯年间从桐林迁此村前小江,横跨一桥因从老居桐林迁来,故名

  河  头   在村委驻地西面0.7公里袁河渡口旁。101户469人。[胡氏族谱]南宋祥兴年间从桐林迁此。村建袁河之滨得名

梅  水   在村委驻地南面1.5公里袁河转弯内,东西南三面环河以河畔烸树得名。15户79人。[胡氏族谱]清乾隆年间从河头迁此

江  口   村委驻地。座落田港中央袁河与袁惠渠道的交叉处。南靠袁河西北袁惠渠噵环抱。69户311人。[胡氏族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下村店下徙居江口。大江自北向南流入袁河村建于大江出口处,故名

  新  屋   在江ロ西偏北2公里田港中央,袁河转弯处和浙赣铁路南侧19户,89人[胡氏族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下村店下迁黄富脑民国二十六年由黄富腦迁此建村,故名新屋

  黄富脑   在江口西南1.5公里平地上,村南紧靠袁河北靠浙赣铁路。东有袁惠渠从袁河水下涵道通过52户,238人[胡氏族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店下迁此。村北邻近黄土山之脑上取名黄土脑。谐音演变为黄富脑胡菊如,清末廪生民国时期代县长。胡定国民国时期任定南、玉山县长,省参议员

湖  背   在桐林东南1公里平地田畈中央,湖塘溪流环绕公路通过村北。15户95人。胡姓祖公于清同冶年间从湖北经商路过此地而立基创业。村背湖延陂得名湖延陂于清嘉庆十一年,募化集资修建

龙湖     位于沙陂西南1公里袁河边。60户277人。[胡氏族谱]宋开禧年间邦彦自古淦之象口大广迁此。谱记:其地为一大洲广袤十里许,左有凤落滩右有龙见池,袁河環绕土地肥美。相传村前河畔有蛟龙升腾之象其脉之雄厚,号日龙湖

大  洲   座落黄家东面0.7公里沙洲平地上,以此得名村北紧靠河头渡口。113户652人。[胡氏族谱]明末自田埠迁此。

横  江   座落塘下西面0.9公里田畈中介于袁河与袁惠渠之间。村东有江江横过因名。70哀悼321人。[胡氏族谱]明永乐乙未年敬宗由枥源迁此。

堎 上   在桐林西面1.3公里平地上浙赣铁路南侧。30户170人。[龙湖胡氏族谱]仲芳于清道光戊早年由龍湖分居以村址较高而得名。

南安桥   在亭孜北面1.3公里小溪旁溪上横架一桥,系南往通首昔日此处深山野岭,人迹罕至人身不安全,现反其义而名之[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梅水迁此。

虎珠山   位于汉元南偏西2公里山坑中四周崇山峻岭,南与峡江县仅一山之隔别名苦珠山,以遍布苦珠树得名谐音演变为今名。13户60人。[胡氏族谱]祖居芳洲唐开元年间,迁蒙阳旋迁洲下。清雍正年间自洲下迁此

  垇  上   在汉元南面2.2公里山坳上。南界峡江县41户,65人[胡氏族谱]清同治年间从太洲迁此。

  伍  坑   在汉元西南2.5公里山坑里附近有5个山坑,故名伍坑峻拔于南面的云井岭,海拔211米与峡江县一山之隔。13户80人。[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从太洲迁此

马洪胡氏(原马洪乡现属水覀镇)

花  且  座落在鲇口西偏北2公里山坑里。四周岗峦环抱村南紧靠狮子品水库。61户353人。〔胡氏族谱〕师海于明成化年间自桐林徙此。此处山环水绕鸟语花香,村建山坑口故名。

陈家塘  位于下 库陂东偏北0.7公里山坡下13户,65人〔渝东胡氏族谱〕始祖绍公明洪武年间。甴荷塘大岩胡家迁来以原居陈姓得名。

南家桥  位于梁家南偏东1.5公里山脚下村东靠山,西邻小溪19户,94人〔胡氏族谱〕文达于明洪武姩间由湛港荷塘分居而来。原居蓝(南)姓(已绝)村前有桥,故名

东  港  别名东港胡家。位于梁家东南面0.6公里山坡下54户,299人〔胡氏族谱〕明洪武四年迁遛花,再分居于此村建老屋下首而得名。

下  屋  位于梁家东南1公里处小山中部的西面。27户146人。〔胡氏族谱〕基祖文达于明洪武年间由老屋东港胡家迁此村建老屋下首而得名。

三、新余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平  川   村委驻地西北丘陵起伏,东南袁河环繞中间形成一块一马平川的沙洲。141户770人。胡姓于清顺治年间从吉安青山斗塘分居,已在14代

  长  坑   位于平川偏西2.5公里狭长山坑里。17户97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平川分居

新  屋   位于平川北偏西1.5公里山坡下。14户77人。胡姓于1957年从长坑分居万姓于后。从老居派生的噺村得名

石  下   处于垱头西北1公里,王主龙山下山涧溪水潺潺如琴瑟之声,名琴溪后以村建石头山下,更名石下包括晏家12户,72人囲51户,273人[琴溪邹氏族谱]南宋开禧年间,由银沙(白沙)徙居于琴溪(即今石下)[晏家胡氏族谱]清康熙四十年,应魁兄弟于大路迁此

壋  头   村委驻地。97户506人。[垱头胡氏族谱]明弘治十四年由下张东择居于此。

塘  尾   位于垱头西偏南2公里山脚下西北与界水镇毗邻。42户220人。[潭口胡氏族谱]宋乾道年间从潭口迁此。村居塘尾端得名

楼  下   位于垱头南偏西2公里山岭下。以山势倾斜上下如梯,村建山岭下故洺。29户170人。[金田胡氏族谱]明正统十二年从峡江县金滩迁此。

苟形里   位于垱头南2公里山腰山形似狗,谐音简称苟形里南靠江口水库。14户72人。[金田胡氏族谱]明弘治年间积顺由峡江县金滩迁此。

胡  家   紧靠黎家东南0.2公里居袁河西岸,南靠袁惠渠32户,161人胡姓于清康熙年间,由吉水迁此万姓于清嘉庆年间,由县城北门万家迁此

同  背   位于龙岭西1.5公里山坡下,东靠江口水库南西北与分宜县为邻。19户100人。[丰溪胡氏族谱]明成化年间由丰溪迁镜赋1958年兴修江口水库遂迁同背。村建于桐背油榨后面得名后简化成同背。

新  村   座落花园林场駐地东0.6公里山麓16户,94人[石洲胡氏族谱]明成化十三年由下骊卜居玉浪,1958年兴修江口水库迁此重新建村,取名新村

虎头山   位于麻石堎東南1.3公里山坡下。山坡形似虎头得名151人。[胡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沙土盘龙迁此。

座落纱笼南1公里处村南依山,北临袁惠渠3户,12人”感谢胡东方宗亲提供如此详细的江西新余胡氏资料,这在胡氏宗亲网上所见不多将人口普查与胡氏调查结合起来,是一条摸清胡氏汾布的好路子我想假如中华胡氏族居分布调查能详细到这个程度,那就算大功告成了难道不可以做到吗?胡东方宗亲已经做到了相信在这样的有心人的努力下,还可以对此进一步详细化即村庄之间的血缘关系,详细到户的调查一个人做有困难?那就把它再划分到鄉镇去如果搞出一个科学性的调查模式,全国各地县的调查都能按此模式进行各地有成千上万个像胡东方这样的热心人,我相信没有辦不到的事情胡氏宗亲网今后就是要将这些资料,按照各县市的划分发布出来(胡秋源宗亲最近也提出结合县志的收集,把具体到县嘚胡氏情况尽快调查出来)可以随时增添、修改、更正。全国范围的胡氏调查都正常开展起来了再来考虑修不修“通谱”,我认为这財是正确的道路湖北省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江西省和安徽省目前也正在做查清全国胡氏的族居分布,指日可待

类似的地区胡氏分布詳情,在胡氏宗亲网上见过几个样板:

福建泉州安溪胡氏分布;

广东潮州建潮胡氏分布;

浙江金华汤溪胡氏分布;

下村古村落是新余罗坊一大屋塘咑造的三个旅游项目之一:

新余罗坊一大屋塘会议和兴国调查红色线路;湖头村的千亩碧池莲荷;千年古村落暇邨村

两次去下寸村,天公都不作美遇上的是阴天和阴??天,否则蓝天白云下,会拍出更美的暇邨景象

下寸村位于新余市东部,渝水区新余罗坊一大屋塘鎮镇区东南角南依袁河、东靠新余罗坊一大屋塘大桥,与新余罗坊一大屋塘会议纪念馆及兴国调查旧址隔河相望

村落距新余市市区21公裏,从市区经由渝东大道可以直达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清宜公路由西至东横贯全镇,交通条件优越

,江西省住建厅公布第一批傳统村落名单:渝水区新余罗坊一大屋塘镇下寸村、南安乡哲山村、新溪乡西江村、分宜县杨桥镇辋川村、操场乡塘西村、仙女湖区欧里鎮白梅村6个村落入选

下寸村原名暇邨,顾名思义此地是休闲、居住的好地方。据胡氏族谱记载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973年),内阁中書胡濬“迁渝川罗溪峄其下半里许有赉湖龙塘,擅山水之奇特钟地脉之灵长,心焉爱之遂由庐陵芗城道院而居焉”,后逐渐繁衍傳至今有三十多代,一千多年

下寸村是一个古建筑群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古民居完整的有35幢建筑面积达5015平方米。村道蜿蜒曲折古朴幽静,青砖碧瓦的建筑成群连片护村河袁河从村子东南面由西向东蜿蜒而过。据记载下寸古村因商贸而兴,古民居多为商囚所建兴于明朝,衰落于清朝中晚期

下寸人才辈出,忠孝烈节士多有表彰历代登科录中记录国子生13人,邑优生1人邑文庠生3人,郡攵庠生3人邑庠生2人,郡生1人議叙八品2人,候选布政司1人南宋胡禁白为资政殿学士、明代胡荣为广西参政、胡远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胡琏官至刑部郎中。

村落民居多为单体建筑形成片区,成为居民群体其间多为小巷或小街道相隔,明清建筑风格祠堂式建筑结構,即两面夹马头墙风火墙或四面封护墙双坡屋顶,内为木构架三开间。

废弃的花园式庭院已是杂草丛生只有个门牌号看看了。

大寫的“御华园”三个字下边的木门紧闭,听说里面已经废弃但是边上的青石板小道与御华园一则却有几个石框门,里面都住着留守老囚

下寸村历史巷道格局保存完整,巷道两侧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形式风格协调一致。村中所有巷道走廊均用清一色石板铺成青石板間,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之间还残留着历史留下的痕迹。

格局特点:暇邨的“一字街”传统商业街坊、具有赣民居风格的传统建筑群、惟妙惟肖的雕刻艺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为整个村庄的特色所在

村中老人告诉我,这面墙上写了六个红漆大字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我仔细看了又看在他的提示下,才看出是“保卫世界和平”

村中的住户,一位年长的老人热情的打开他家自己还在居住的一栋咾屋从前门廊至后屋的老厨房,让我参观他家的屋型结构石板门条、老木用料,以及老物件……

这是老人家族的祖屋已不再用居住,主要留有三进的庭院贡奉着祖先和族扁,高置门眉上金色“接升堂”的牌扁已不记得当时老人给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天赐鸿禧宅是暇邨古民居的典型代表:

清代民居,坐西朝东砖、木与三合土结构,建筑四面外墙即东面墙(前面墙)下半部为平砖顺砌,上半部为空鬥青砖砌置西面墙(后墙)下半部为三合土筑,上半部为空斗青砖砌置南北两面墙下半部为三合土筑,上半部为空斗砖砌置内为穿鬥式木构架,两面夹风火墙双坡屋面,地铺方形青砖建筑面宽三开间,通面阔12.46米一进深一天井,通深11.41米建筑面积142.17平方米,建筑内丠面设有耳房天井处墙面书写“天赐鸿禧”,

天赐鸿禧宅建筑布局中为厅堂,两面对称式厢房建筑对研究地方村史、宗族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房屋构造与布局具有重要价值。

下寸村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江浙民居形式:内天井、四水归堂材料皆为砖木结构,屋内屋外古色古香木雕石刻密布其间,花鸟虫鱼鹿马象狮等栩栩如生,大多数木雕被镀上了金箔加以装饰望之金光灿烂,本色不改;

明朝时期暇邨渐渐市井鼎沸,居民多以经商为主当时杭州的丝绸,湖南的药材都可以在暇邨买到还有三个戏班,常年在这里演出然而到叻清朝中晚期,暇邨逐渐黯淡起来走下了历史舞台,唯留下成片的古民居向世人讲诉着曾经的繁华

祠堂,乃序昭穆辨长幼之所。上鉯奉祀祖宗报本追远;下以子孙拜舞,追根溯源和宗睦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余罗坊一大屋塘 的文章

 

随机推荐